姚玉珍的首席皮肤病专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4收藏

姚玉珍的首席皮肤病专家,第1张

姚玉珍,女,主任医师,教授。八珍堂皮肤科主任专家。

中国中医药学会疮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美容学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皮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姚老自幼生于中医世家,是中国著名中医内科及妇科专家姚五达之胞妹。早年拜伤寒派大师陈慎吾教授为师,又师从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佐诊多年,深得其真传。从事中医工作四十多年,对中医皮外科疾患和中医美容上有深入的研究与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擅长治疗:皮外科久治不愈疑难重症,如疔毒恶疮,各种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癌、子宫肌瘤、月经不调、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深静脉炎、浅静脉炎、糖尿病坏疽、皮炎、湿疹、牛皮癣、红斑狼疮、面部痤疮、面部黄褐斑、更年期综合症(盗汗、自汗、烦躁)等。

出诊医院:北京八珍堂中医院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中医药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去年12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介绍中医药发展的有关情况。《中医药法》也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有新闻曾经报道过,不少国内公民舍远求近到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疯狂购买中药的尴尬局面,中医中药源于中国,却到国外购买,为何?因为我们在很多领域都不缺规范,而缺少落地生根的管理。经再好,没人念,或者让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了。

中医疗效最著名的例子:

2020年,疫病爆发,武汉沦陷。而河南省南部地区的信阳市和南阳市与湖北四个地级市接壤,而且河南又是人口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与湖北省人员往来密切,除了1月23日起及时关闭离汉通道,抗疫过程中,中医药也为河南硬核抗疫建立了多重技术屏障。

2020年1月20日,确定新冠病毒“人传人”的情况后,河南省卫健委高度重视,组织中医专家进行论证,在张仲景伤寒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制定了《新冠肺炎中医药预防方案》,并于1月27日对外发布;河南省卫健委紧接着又出台了《关于印发外感发热患者门诊中医药治疗指导意见的通知》(豫卫中医函3号),拟定了中医药防治方案,让病人在发热门诊等待排除疑似病例期间、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就服用上了中医药,为病患积极治疗争取了时间。

小犀牛中医AI辅助诊断系统以数百万张舌象大数据为基础,结合海量的中医病症资料、中医经方及医案资料,融合名家经验及名老专家的临床思维,利用深度学习AI技术对患者的舌诊、面诊、问诊等信息进行收集、归纳、中医辨证分析,实现辅助开方、解析病因、综合诊断等辅助诊疗功能,让年资浅的“基层医师”在系统的帮助下快速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中医诊疗思维。

人才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解决基层中医人才匮乏问题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小犀牛中医AI辅助诊断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赋能,打破中医师成长路径上的时间空间限制,更大范围、更快速地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基层中医,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让更多民众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小犀牛健康科技将继续立足现代科学技术,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升级完善云诊中医AI辅助诊断系统,推进中医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一、祛风类药

1防风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肺,脾经。

功效解析: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的功效。《医学启源》记载,防风“主治诸风及祛湿也”。防风辛温发散,可治疗一切风邪,而且在祛风药物中作用比较温润,祛风而不伤阴液。皮肤科常用其与荆芥配伍,增强止痒之效,治疗湿疹伴瘙痒者。

现代研究:防风含酚类物质、甘露醇、有机酸等,有解热发汗作用,并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抑制组胺释放。

2刺蒺藜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刺蒺藜具有散风行血,疏肝明目的功效。因其辛散苦泄,能祛风止痒,常与防风、荆芥、地肤子等祛风止痒药相配,增强止痒效力,用于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还可用与何首乌配伍,一补一散,既可养血,又能疏风止痒,适用于湿疹日久,血虚风燥,症见皮损肥厚、干燥脱屑、瘙痒甚者。

现代研究:刺蒺藜含挥发油、皂甙、黄酮类化合物及微量生物碱等。皂甙可以抑制机体衰老过程中某些退化性变化。刺蒺藜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并能改善皮损部血液循环状态。

3全蝎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经。

功效解析:全蝎具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的功效。《玉楸药解》中记载全蝎:“穿筋透节,逐湿除风。”就是说其药力能够入络脉,祛除深藏于其中的风湿邪。因其祛风而止痒故可用治风邪入络引起的皮肤瘙痒。临床则多用来治疗慢性湿疹伴皮肤瘙痒者,效果良好。全蝎与蜈蚣配伍使用,两药走窜搜剔,可以增强祛风活络、息风止痉的功效。另外,全蝎还善解毒,有以毒攻毒散结的作用,尤适宜于风毒恶血蕴结肌肤引起的顽固性瘙痒、皮肤增厚者。

现代研究:全蝎含有蝎素、氨基酸、无机元素、甜菜碱、胆甾醇、蝎酸等成分,具有抗惊厥、抗癫痫、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全蝎与蜈蚣配合使用可达到止痒的原因,与两药均有镇静作用,可降低皮肤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有关。但二药均有毒,用量过大可引起溶血反应,临床曾有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者。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剂量。

4僵蚕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解析:僵蚕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僵蚕可治“皮肤风疮”。因其祛风止痒,多用于治疗湿疹伴皮肤瘙痒者;又因其有疏风热的作用,可治疗风热蕴结肌肤引起的湿疹,常与桑叶、菊花等疏散风热药配伍使用。

现代研究:僵蚕主要含蛋白质、脂肪、草酸胺,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醇水浸出液有抗惊厥作用,体外试验有轻度抑菌作用。

 二、祛湿类药

1苍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解析: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的功效,可祛上、中、下三焦之湿。因其有特异香气,还可以进行香疗,即中医理论所说的“芳香辟秽”。中医认为,身体异味,如腋臭、口臭、汗臭等,真正原因是机体内有湿热,体表孔窍是散味的“门窗”。香疗可以疏通体内代谢,祛湿热,让身体“门窗”自然散发清香。使用苍术时,需要注意因其性味辛温,不宜用于有热象证候者。

苍术对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尤为适宜。如果伴有面色无华,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小便不黄等脾虚症候,可与白术、茯苓、泽泻配伍使用。若伴胸闷恶心,腹胀等气滞症状,常与陈皮、厚朴合用,增强除湿理气的效力。

现代研究:苍术含挥发油,并含丰富的维生素A,有助于皮损部位愈合。

2厚朴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解析:厚朴具有燥湿消痰,温中下气除满的功效。中医认为,性味苦燥的药物可以祛除湿邪。厚朴苦燥辛散,能祛湿邪,同时,因其性温可下气除胀满,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可以治疗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常与苍术、陈皮同用,如平胃散。

现代研究:厚朴甲醇提取物和厚朴酚对皮肤肿瘤有抑制作用。

3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解析:茯苓具有渗湿健脾的功效。《世补斋医书》记载,茯苓可以行水,又可行湿。皮肤科常用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泛发性湿疹,证属脾虚湿盛者。临床上多同山药、白术、薏苡仁配伍,达到健脾利水之功,如参苓白术散、朱仁康的健脾除湿汤等。

现代研究:茯苓含糖类、酸类物质,有抗菌、利尿的作用。

4薏苡仁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薏苡仁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的功效。因其性凉,能清热而利湿,又能健脾,临床常用治湿疹证属脾虚湿盛型。常与人参、白术、茯苓配伍,如参苓白术散。薏苡仁除了是一味中药外,还是一种美容食品,经常食用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雀斑、老年斑、妊娠斑,对粉刺、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现代研究:薏苡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薏苡仁酯为有效成分之一,可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炎作用。

5车前子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解析: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车前子可利水道,除湿痹。且本药利湿而不伤阴,车前子利水作用大于清热作用。车前子与健脾祛湿药配用,可利湿止泻,用治湿疹水疱明显,皮肤湿烂者;与清热利湿药同用,增强清热效力,并通过利小便的作用使湿有出路,如配伍龙胆草、黄芩、泽泻、通草之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治疗证属湿热的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疹等。

现代研究:车前子含黏液、琥珀酸等,有利尿作用。

6茵陈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解析:茵陈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其祛湿作用强,又有解毒疗疮之功,为治湿热黄疸的要药,还可用治小便不利,风痒疮疥。茵陈配伍清热药,如茵陈蒿汤,用于治疗湿热内蕴的湿疹。

现代研究:茵陈含香豆精、茵陈酮、茵陈挥发油,有利胆解热作用,在试管内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7萆薢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入肝,胃,膀胱经。

功效解析:萆薢具有祛风除湿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萆薢为足阳明、厥阴经药也。厥阴主筋属风,阳明主肉属湿,萆薢祛风湿功效显著,能治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临床常配伍茯苓、薏苡仁、扁豆以健脾除湿,治疗脾虚湿浊不化之急性、亚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萆薢含薯蓣皂甙,有抗真菌作用,并能扩张末梢血管。

8藿香

性味归经:味辛、微,性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解析:藿香不仅具有芳香化湿、祛暑辟秽、和中止呕的功效,又可以健胃,助脾胃正气。《本草正义》记载,藿香芳香而猛烈,温煦而燥烈,能祛除阴湿邪,同时助脾胃正气,是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有效药物。皮肤科常用来治疗暑湿引起的皮肤病,如亚急性湿疹、皮炎等,如藿香正气散。

现代研究:藿香含挥发油,促进胃液分泌,并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三、清热类药

1黄芩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肺,胆,脾,胃经。

功效解析: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尤其善于清中上焦的湿热。金代医家张元素归纳黄芩泻热功效显著。皮肤科常用其治疗皮炎湿疹类过敏性皮肤病,辨证属湿热者。清代名医邹澍总结张仲景使用黄芩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黄芩与黄连配伍,清中焦之湿热。现代临床中也常使用黄芩与黄连配伍来增强清热燥湿力量。黄芩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对热毒疮疡有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黄芩主要成分为黄芩苷,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黄芩苷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2黄连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解析: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其清热燥湿作用大于黄芩,并且对中焦湿热最有效,而且善于清心经实火。中医认为,火分为实火或虚火,实火多为外感邪气,治宜泻火,若外邪已伤阴则泻火同时还要滋阴。虚火为阴虚而不制阳,治疗宜滋阴,若阴损及阳则需阴阳共补,不过仍以滋阴为主。

黄连可内服或外用治疗湿疹、痈肿、颜面红斑等。黄连配伍黄芩、栀子可治疗急性湿疹皮炎类疾病,辨证属湿热证者,又因黄连可清心胃之火,故心胃经有实火而兼见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表现的,使用黄连尤为适宜。黄连制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单味黄连外洗亦有收敛止痒作用,可治疗阴囊湿疹、下肢湿疹。外涂黄连浸汁,可治耳道流脓。

现代研究:黄连主要成分是小檗碱,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同时还能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对抗过敏反应。黄连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黄柏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长于清泄下焦湿热,也是治疗湿疹最常用的外用药之一。内服可用于因湿热下注、瘀阻经络而引起的诸多皮肤病,症见焮红肿痛、溃破渗出等均可使用,尤其对下肢皮肤病效果较好。若外用该药,还有清热燥湿,收敛疮面的作用。常与苍术配伍使用,即二妙散。皮肤科对湿热见症明显的湿疹,手足汗疱症,脂溢性皮炎等可用此方。

现代研究:黄柏含小檗碱,具有抗菌作用,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此外,黄柏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4龙胆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析:龙胆草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龙胆草皆能治愈。可见其清肝胆热功效显著。因此,龙胆草常用于治疗以湿热为主证的急性湿疹、过敏性皮肤病,方用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赵炳南创制)等。龙胆草配伍苦参、栀子、黄柏、车前子效力更强。外用龙胆草单味药水煎冷敷,可以治疗急性湿疹。

现代研究:龙胆草含龙胆苦苷、当归苦苷等苷类苦味成分,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对常见细菌及致病性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5苦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解析: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自古就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主药。《本草图经》就评价苦参“古今方用治疮疹最多”。因其清热燥湿止痒,治疗湿热所致的急性湿疹、皮炎效果显著,且常用于治疗阴囊湿疹。内服外洗均有较好疗效。常与蛇床子配伍,蛇床子燥湿杀虫,二药相合,煎水外洗,燥湿功力更强,且寒热相济,可以治疗寒热属性不明显的男子阴囊湿疹。

现代研究:苦参含多种生物碱和黄酮类。苦参碱有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而且具有类似皮质激素的抗炎、抗过敏效果。

6玄参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解析:玄参具有养阴生津,清热解毒的功效。因其既清热泻火,又可滋养津液,所以热毒实证、阴虚内热证均可使用。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迁延日久,证属阴伤有虚热者,因病程较长,以致耗阴伤血,生风化燥。常见皮损浸润肥厚,干燥脱屑,瘙痒剧烈,常有舌红苔花剥或舌淡苔光。朱仁康老中医创滋阴除湿法,治疗此型湿疹,方用滋阴除湿汤,便以玄参为其中一主药。

现代研究:玄参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玄参煎剂对金**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本品对多种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还具有抑制作用。

7白鲜皮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鲜皮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的功效。《药性论》记载,白鲜皮可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为皮肤科常用药。常与苦参、地肤子配伍,煎汤内服、外洗,治疗风热湿毒所致的湿疹、外阴湿疹、阴囊肿痛。

现代研究:白鲜皮含白鲜碱、白鲜内脂等成分,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抑制变态反应,减少病变部炎症渗出,促进皮损愈合。

8金银花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是治疗疮痈的要药。清代陈士铎对金银花大加赞赏,认为金银花最能消火热之毒,主张清火热之毒必用本药。临床中金银花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接触性皮炎等辨证属湿热而热象明显者。热象明显且有化毒趋势,常见皮肤大片红斑、丘疹,皮色焮红灼热,疼痛。常与连翘、蒲公英、地丁配伍,以清解热毒,如五味消毒饮。

现代研究:金银花含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金银花茎叶提取物能明显的抑制真菌生长,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金银花水煎剂对免疫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

9青黛

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肺经。

功效解析: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其性寒能清热,味咸可入血,故能清热解毒,消斑。临床上青黛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药疹、过敏性皮炎等,尤其适用于血热引起的皮肤红斑、热痛。外用可与黄柏、石膏等配伍。

现代研究:青黛煎剂对金**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青黛中分离出的色胺酮对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10土茯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析: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其功效能入络,清除湿热蕴毒。土茯苓汤最早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疮毒的,据说,土茯苓还是治疗梅毒的要药。作为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汤对于一般的“湿热”也有明显的功效。现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疮毒以及湿热久郁的湿疹。

现代研究:土茯苓根茎含皂苷、鞣质、树脂等。土茯苓苷能给肌肤补充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促进人体自身对皮脂的调理,达到平衡。鞣质等酸性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滋养肌肤,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11马齿苋

性味归经: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解析:马齿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的功效,对治疗痈肿毒热有明显疗效。如《医宗金鉴》记载的马齿苋膏即以马齿苋鲜品捣烂外敷,治疗血热毒盛的肿疡。现代临床多用其煎汤外洗,单味水煎剂有明显收敛、消炎、止痒作用,所以,常用于治疗急性湿疹,有渗出糜烂者。

现代研究:马齿苋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钾盐,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P等,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过敏作用。

12地肤子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解析:地肤子具有利湿清热止痒的功效。《本草原始》记载,地肤子可以去皮肤中湿热,皮肤外湿痒。临床常用与白鲜皮、苦参、黄柏同用,煎汤外洗,治疗湿疹伴瘙痒者;与猪苓、泽泻、车前子配伍可以清利下焦湿热,止痒。

现代研究:地肤子含苷类及生物碱、维生素A等,有保护皮肤、抑菌的作用。

 四、理血类药

1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归心,肝,肾经。

功效解析:生地黄具清热滋阴,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珍珠囊》记载生地黄“凉血,生血,补肾水真阴”。因其有凉血的功效,所以,可以清解血分热毒,可用于治疗血热毒盛型湿疹。常与黄芩、丹皮等配伍。又因其能润燥生津,也可用于治疗血虚风燥之慢性湿疹。

现代研究:生地黄含地黄素、甘露醇、生物碱、β-谷甾醇、菜油甾醇等成分,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的作用。

2当归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解析: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支根称“归尾”,全体称“全归”。 《本草新编》记载:“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当归头止血,当归身和血(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当归尾破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虽然当归有头、身、尾之分,功效也略有不同,但补血为其最大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证的慢性湿疹。常配伍白芍、熟地以养血润燥。

现代研究:当归含挥发油、酯类、菸酸、维生素A类等。当归提取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当归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并且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

3赤芍

性味归经:味苦,性凉。归肝经。

功效解析:赤芍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因其性凉入肝经,可凉血、活血化瘀,临床上适用于血热型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应用时常与丹皮配伍。

芍药以其根入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应用时有人常把两者混淆。白芍味苦、酸,性凉,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芍补血敛阴,凡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赤芍活血凉血,凡血虚者慎服。

现代研究:赤芍含有芍药苷、苯甲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

4紫草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心,肝经。

功效解析:紫草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因其长于清理血分之热,所以可以治疗一切脏腑火热炽盛之实火病。常用于麻疹及其他热病发斑疹而斑疹紫暗,色不红活或疹出不畅等。常与赤芍、生槐花、白茅根等配伍。

现代研究:紫草含乙酰紫草素(水解后生成紫草醌)、紫草红、异丁酰紫草素等,有抗炎、抗菌作用,同时对皮肤真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5丹参

性味归经: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解析: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临床常用于慢性湿疹,湿热久郁而致血瘀者。与金银花、连翘、乳香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药配伍,用于治疗疮痈肿痛。

现代研究:丹参含丹参酮类、丹参醇类、维生素E等,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丹参制剂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6白茅根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白茅根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其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又因其可凉血止血,同时又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作用特点是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证而有阴津不足者,最为适用。

现代研究:白茅根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三萜烯、钾盐、白茅素、芦竹素、羊齿烯醇等,能抑制金**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其水浸剂有利尿作用。

7莪术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功效解析: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本草经疏》记载:“莪术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所长。”莪术苦泄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破血消瘀,行气止痛。临床用于病情迁延日久,湿热毒邪瘀热互结于肌肤的慢性湿疹。常与活血药配伍应用。

现代研究:莪术含有的挥发油成分,有抑菌、抗炎作用,并能促进局部微循环。

 五、补益类药

1白术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解析: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术炒用其健脾益气效力更强,临床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的亚急性、慢性湿疹。常用炒白术配伍党参、茯苓等,以健脾除湿,同时佐以清热药,如参苓白术散。

现代研究:白术能显著增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白术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有恢复的作用。白术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

2党参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经。

功效解析: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党参为常用补气中药,但其力量较人参弱,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都可选用。皮肤科常用其与茯苓、白术、黄芪配伍,以健脾益气,治疗湿疹属脾虚湿盛证。

现代研究:党参含皂苷、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等,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3熟地黄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补精益髓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熟地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熟地黄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临床常用其与当归、白芍配伍,治疗湿疹迁延日久,有血虚证候者。

现代研究:熟地黄含地黄素、维生素A、糖类及氨基酸等,有抗炎和减少渗出的作用。

4沙参(南沙参、北沙参)

性味归经: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解析:南沙参具有清肺化痰、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功效;北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南沙参与北沙参虽是不同科属的两种植物药材,但一般认为两药功用相似,但细分起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而北沙参偏于养胃生津。皮科用于治疗慢性湿疹后期,阴伤有热者。

现代研究:北沙参含生物碱,有降温、镇痛作用;南沙参含皂苷,有抗菌作用。

5何首乌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解析:何首乌具有养血祛风,补益肝肾,乌须黑发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可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其性不寒不燥,是滋补的良药,其功效又在地黄、天冬之上。临床常用何首乌与天冬、麦冬、白芍配伍以养血润燥,用于治疗慢性湿疹而血虚风燥见症者。

何首乌的藤茎可入药,名首乌藤,又名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能养血安神,祛风止痒。《本草纲目》记载首乌藤:“风疮疥癣作痒,煎汤洗浴,甚效。”可以治疗失眠多汗、血虚身痛、皮肤瘙痒,特别适宜湿疹肤瘙痒伴睡眠差者。

现代研究:何首乌含卵磷脂等细胞新生和发育所必需的物质,有利于皮损细胞新陈代谢和再生。

珍珠的用途当然首先在于装饰。据人类学家推测,因为珍珠系贝类的附生物,很可能是人类的祖先用于装扮自身的最早装饰品。一些珠宝专家则认为,珍珠是“万能珠宝”。因为除了制作首饰以外,珍珠还可以用以制作各类工艺品。这是其他类珠宝所难以比拟的。

珍珠来自肉体,是惟一与生命相连的珠宝。因此,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紧紧相连,是融于人类社会最深、人文内涵最丰富的珠宝。因此,几乎所有的宗教和民族均将其与神器和权利的象征物相连,一直是神权和皇权的象征。

珍珠是含有机物并囊括多种元素和20 多种氨基酸的珠宝。因此,具有医疗、养生、美容的作用。这一特点也是其他珠宝难以具备的。

用珍珠治疗疾病,中国人亦开人类之先河。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珍珠“治目润肌肤”、“安惊悸”、“解痘毒”,还能“治烦热”。《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等古医书中均有珍珠药用的论述。

日本人也很早就将珍珠用作药物。古籍《济尼记》以及《广义本草大成》中均对珍珠的药效以及使用方法等详细予以说明:用珍珠制成的丸、膏可治疗眼疾、麻疹以及百日咳等病症。在古印度,珍珠是退烧、解热以及治疗眼疾和天花的良药。在波斯,人们用珍珠来治疗消化不良,并用来防治疟疾。古埃及的药典中记载了珍珠的医疗功能。认识珍珠较晚的欧洲人,在公元九世纪也将珍珠视为贵重药材,认为可以“医治百病”。

珍珠粉可以美容,亦早已为人所知晓。据传,埃及艳后克莱欧巴特和唐朝的杨贵妃的美艳均与珍珠有关。清朝的慈禧太后服用珍珠美容,并总结出了每天应服用的剂量。随之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珍珠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分析,其结果证明:珍珠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保湿、抗过敏、调整pH值、活化细胞抗衰老、净化血液等作用,而且珍珠蛋白的组织结构与人体细胞中的蛋白质十分相近,细胞一旦活化,就可以达到抗老化、光滑肌肤以及美容的作用。鉴于此,以珍珠为主要原料的保健、美容制品层出不穷,并广为人们所欢迎,就是情理中的事情。

中医内科:姚汉金、胡贵中、戴筱丽、张庆平、汪春香、库金爱、徐长化、杨根运

中医针灸科:曾振秀、欧阳珍

中医呼吸科:胡斌清、周裕祯

中医肾病科:蔡凤华

中医消化内科:黄建平

中医胃肠科:贺昌木

中医皮肤科:王玉英

澄观中医(台中) 卢彦芝医师 全身干痒、一抓就流血5穴位改善异位性皮肤炎 73y/o陈先生第一次来诊时是女儿陪同一起来的,主诉是全身性皮肤红疹干痒,抓至破皮有溃疡渗血的伤口,大大小小布满全身,这种情况已长达5年以上,女儿也很担心所以建议陈先生尝试中医治疗。患者本身也是医疗人员,所以一开始就述说用过的西药,症状仍反复,仍常痒到抓至出血,尤其晚上更痒,睡到半夜都还要起来洗沾血的衣物,非常困扰。 卢医师看了陈先生的皮肤范围,属于全身性的,范围扩及脸部,胸口,背部,四肢尤其下肢的部份,都是大大小小红疹,或溃疡出血,或暗红的皮疹伤口!望诊后把完脉后主症是血虚有热,所以开立凉血清热,解表止痒的水药搭配外用中药药膏早晚擦。第二次回诊望诊观察,渗血伤口有缩小,胸口痒感减少,也睡的比较安稳。经过二个半月的治疗后,陈先生的伤口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渗血或溃疡的部分了,胸口与背部的红疹也好的差不多了,手臂也好很多,唯有腿部有些暗色的红疹还没有退的那么好,后期卢医师加开一些温通活血的药。痒感频率和搔痒程度大幅下降,皮肤变得健康,不会一抓痒就流血。澄观中医(台中) 卢彦芝医师 全身干痒、一抓就流血5穴位改善异位性皮肤炎 73y/o陈先生第一次来诊时是女儿陪同一起来的,主诉是全身性皮肤红疹干痒,抓至破皮有溃疡渗血的伤口,大大小小布满全身,这种情况已长达5年以上,女儿也很担心所以建议陈先生尝试中医治疗。患者本身也是医疗人员,所以一开始就述说用过的西药,症状仍反复,仍常痒到抓至出血,尤其晚上更痒,睡到半夜都还要起来洗沾血的衣物,非常困扰。 卢医师看了陈先生的皮肤范围,属于全身性的,范围扩及脸部,胸口,背部,四肢尤其下肢的部份,都是大大小小红疹,或溃疡出血,或暗红的皮疹伤口!望诊后把完脉后主症是血虚有热,所以开立凉血清热,解表止痒的水药搭配外用中药药膏早晚擦。第二次回诊望诊观察,渗血伤口有缩小,胸口痒感减少,也睡的比较安稳。经过二个半月的治疗后,陈先生的伤口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渗血或溃疡的部分了,胸口与背部的红疹也好的差不多了,手臂也好很多,唯有腿部有些暗色的红疹还没有退的那么好,后期卢医师加开一些温通活血的药。痒感频率和搔痒程度大幅下降,皮肤变得健康,不会一抓痒就流血。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慢性搔痒性皮肤病,病程波动易受精神状态及气候改变影响,近年来,因为空气污染、社会压力增大、饮食无节制等因素,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罹病率约2-20%。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皮肤炎,患者除了皮肤反复出现湿疹和搔痒之外,个人或家族中常合并有气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症状。皮肤症状表现有红、脱屑、搔痒严重造成皮肤表面出现抓痕或结痂皮及苔藓化。根据本病不同时期的发病临床表现,与中医古籍中「四弯风」、「奶癣」、「胎歛疮」等相类似。 异位性皮肤炎的中医病因是身体先天保卫能力不足,无法抵挡外来物质的 侵袭,而引起过敏反应;或由于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功能出问题而造成脾虚湿盛。急性期常由风、湿、热邪相乘所致,可泛发全身搔痒,甚至搔抓破皮而引起感染,皮疹红肿,渗出液不止,症状较严重,治疗以袪风、清热、利湿为主;慢性期局部皮肤干燥粗糙变厚,苔癣化明显,以健脾、润燥等作为主要方向来调理体质,皮疹颜色深暗,则须再搭配活血化瘀的药材来调理。 诊断主要标准 以下至少包括三项 –皮肤搔痒 –湿疹或苔癣化皮肤炎同时病灶符合位置,例如:婴儿面部和四肢伸侧皮肤;成人屈侧皮肤的苔癣样变化 –慢性或反复性皮肤炎大于六个月以上 –个人或家族有异位性体质病史 中医临床治疗 一、风热型 症状:以皮肤红疹为主,泛发全身、剧烈搔痒、常抓破皮出血、渗出液不多、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数。 使用凉血袪风的中药:荆芥、防风、蝉脱、牛蒡子、生地、生石膏、木通、苦参、知母、金银花、黄芩加减。 二、湿热型 症状:皮肤见红斑水疮,渗出液淋漓,或有糜烂结痂,奇痒难忍,或痒痛兼作。常有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黄柏、黄芩、山栀、地肤子、生薏苡仁、茯苓、夏枯草,滑石、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 三、脾虚湿盛型 症状:皮损色暗不鲜,皮肤表面有水泡及渗液,大便溏薄,容易疲倦,胃肠胀气,舌淡,苔薄白或腻,脉濡。 使用健脾除湿的中药:党参、白术、茯苓、苍术、猪苓、薏苡仁、白藓皮、陈皮、厚朴、木香。 四、血虚风燥型 症状:皮损干燥粗糙脱屑,瘙痒剧烈,色素沉着或苔藓样,舌淡,苔薄,脉细。 使用养血袪风的中药: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白蒺藜、薏苡仁。 在外用药部分,常使用有收敛除湿、止痒、清热消肿、抑菌止痛、养血润肤等的中药,常见有蒲公英、黄连、黄柏、青黛、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牡丹皮、紫草、马齿苋、薄荷、冰片、樟脑、苦参、蛇床子、土茯苓、白藓皮等药物。患处皮肤若是红肿糜烂、有渗液,可外敷黄柏、青黛、冰片等来清热消肿,收敛渗液;如果局部干燥脱屑的话,可涂抹「紫云膏」,紫草有凉血清热,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当归活血润燥,可改善局部循环,修复损伤皮肤。 针灸穴位 荥穴放血、或取大椎、风市点刺放血,再针曲池、血海、三阴交 荥穴放血:全身性皮肤疮癣为血热,可取荥穴以清心安神,泄热凉血 大椎:功能在清热解表,能治热盛烦呕。 风市:为足少阳胆经,该穴主治全身搔痒。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以清热燥湿除痒。 血海:足太阴脉气所发,气血归聚之海,能健脾化湿, 调经统血,主治皮肤湿疹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处,能健脾利湿,兼调肝肾,主血分病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一、饮食与居家环境避开过敏原 少吃发物:凤梨、芒果、荔枝、鲑鱼、鹅肉、鸭肉、海鲜类如带壳的虾蟹;或对蛋过敏者少碰蛋或牛奶。 少吃辛辣 、油炸食物 最好避免使用地毯,毛茸茸的玩具,以免尘螨增生诱发过敏 洗澡水不要太热,少用肥皂或有香料的沐浴清洁用品,多用清水清洗身体,沐浴乳用在局部重点部位,其余带过即可,免得将皮表上的保护性油脂全部洗掉,而诱发搔痒。 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因为皮肤障壁及保护功能受损,所以更容易受到一些 物或是接触过敏原而导致恶化。可选用不含香精、防腐剂、抑菌剂的保湿乳液,以免 皮肤导致皮肤炎的恶化。 臻观中医于民国98年成立,主治项目包含内科、妇儿科、皮肤科、酸痛针伤科、过敏体质调理等,目前有台北、永和、台中三院区。 臻观/澄观中医诊所粉丝专页

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首先对皮肤病作了简介,阐述了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常见症状及辨证、常用中医治疗方法。下篇精选了皮肤科常用中药160余种,参考古今文献关于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论述,并结合编者的临床经验,对药物的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应用配伍、主要药理作用等进行了重新归纳和总结,附列了一些治疗皮肤病的古今单方、复方,介绍了这些药物在皮肤科应用的新进展,可为读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书末附有中药名汉语拼音索引。

本书内容与皮肤科疾病密切相关,力求准确反映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特色,适合基层医生、中医皮肤科医生及性病防治工作者参阅。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