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神州文化之旅的行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李敖神州文化之旅的行程,第1张

9月20日8:45,李敖一行人到北京天安门城楼参观,李敖在留言簿上留言:写下“休戚与共”四字,他解释说“休”代表快乐,“戚”代表难过,“共”就代表***;约在下午15:00结束在天安门、故宫和人民大会堂的参观行程,回位于朝阳门附近的母校新鲜胡同小学参观访问,并看望了他的小学老师鲁荣坤。

9月21日09:30,李敖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对约500名北大师生演讲,中共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北大副校长吴志攀在座。

北大演讲完后,李敖看望了适时在北大校医院养病15岁中学生吴子尤。

下午15时30分许,李敖来到北京法源寺参观,为法源寺题词:“法海真源,尽在于斯”、“物我两忘,人书俱老”;法源寺赠送给李敖一尊观音像及一些文史资料。

9月22日上午9时30分,李敖在八大处北京亚洲电视城接受凤凰卫视《鲁豫有约》节目的采访,访谈中他说:“中国曾经经过那么穷苦的日子,现在虽然还是会穷苦,但比起以前真是程度不同了,感谢中国***!”中午李敖邀集儿时在北京新鲜胡同小学就学的10余位同窗,举行同学会。

9月23日上午,李敖在北京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致辞,李敖在演讲前为清华大学题下“金玉其内、水木清华”八个字。下午2时拜访了明朝传教士利玛窦的墓地,李敖感慨中国接受西方文明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后到中国国家图书馆观看古籍善本。

9月24日上午,李敖做客凤凰网,与网民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他称参观北京后感到大国气象;下午到北京四中参观,之后驱车前往颐和园游览。

9月25日傍晚五时许,李敖自北京飞抵上海浦东机场,开启了他“神州文化之旅”的第二站行程。在机场与记者短暂接触后,即前往上海外滩参观。

9月26日上午9时30分,李敖在上海复旦大学进行了他“神州文化之旅”中继北大、清华后的第三场演讲。李敖说,现在是中国、中国文化、中国人、中国文字翻身和复兴的大好机会。晚间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俯看了上海夜景。

9月27日早晨,李敖在朱家角欣赏水乡初秋;中午到访上海市市东中学,1949年初李敖曾在这所学校就读过数月时间;下午15时30分,李敖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黄河厅召开了记者见面会,表示一路走来没有压力。

9月28日中午,李敖乘飞机从上海抵达香港,开始其“神州文化之旅”最后一站行程。下午李敖在香港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香港法制良好比台湾高明,并称内地未打压香港。

史记的更为准确。

以往所看关于孟尝君手下冯谖的故事,都是来自战国策。最近买了史记翻看,才发现史记的记载的确比战国策高明,应该比较符合事实。

《故事内容》

这是个很富戏剧性的小说故事。分几个阶段。

阶段1,孟尝君来了一个食客冯谖,什么事不做,只会抱怨。首先抱怨三餐没有鱼,其次抱怨出门没有车,孟尝君都给他了。最后抱怨住在宿舍没有个家。孟尝君心中暗骂,却为了维护名声,不好发作。

阶段2,孟尝君食客太多,财务吃紧。要找个人去薛地收债。孟尝君的经理人员推荐冯谖。大概觉得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冯谖到了薛,先杀牛摆起酒席,请大家吃饭。参加酒席的薛地人民当然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好不容易可以吃顿免费酒席。忧的是债还不出来。酒酣之后,冯谖核对所有人的借据。付得起利息的,约定交利息的时间。付不起的,把借据就当面烧了。

阶段3,孟尝君听到这消息,愤怒异常。他把冯叫到面前问:我本来奉邑就不多,还要养你们这些食客,你怎么不把债要回来,还请他们喝酒吃肉?冯谖不急不徐地说:这些穷人,本来就没有钱还你,利息越加越多,最后只会逃离你的领地。我把这些无用的债券烧了,换来你的好名声,这有什么不对呢?

阶段4,齐王觉得孟尝君权力太大,把他废了。孟尝君底下食客四散。剩下冯谖为他奔走秦齐,最后恢复了孟尝君的地位。

《名字不同》

战国策的名字是冯谖(音宣),史记写的是冯驩(音欢)。表示这两个字在当时的发音应该是同一的。目前有些地方音(比如黄陂,和京剧)还保留这种特色,比如权力,读成船力。

《处理抱怨方式不同》

冯谖不做事,还接连抱怨。最后抱怨没有个家。战国策里面说孟尝君派人送食物给冯的母亲。史记只说,孟尝君终于不高兴了。

《收债的理由》

战国策没有谈到收债的理由。史记说得很清楚,是孟尝君财务吃紧。养那么多食客,毕竟需要一些花费。花费从哪里来呢?来自奉邑的人民。人民真苦啊!

《为何选择冯谖收债?》

战国策说是冯谖自告奋勇。史记说是经理推荐。推荐的说法比较合理。推荐的理由不多,就说他反正不能做什么事。猜测冯谖大概类似李敖不是好惹的人物。孟尝君的经理也奈何不了冯谖,想要除掉这个人物,就把这扎手的任务交给他了。

《烧借据的方式》

战国策说的是全部烧了。史记说是烧还不起钱的穷人的借据。史记说的比较合理。

《孟尝君得知真相的方式》

战国策说是冯谖回来之后报告给孟尝君知道的。史记说,孟尝君事先听到了才派人立刻召回冯谖。史记说的比较合理。孟尝君不可能不派人监督冯谖。

《冯谖对孟尝君的解释》

战国策说是买义。有点牵强,可能是儒者的附会。史记说,反正你这些借据根本收不回钱,是绝对呆账。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这个说法比较合理些。

《恢复地位的方法不同》

史记说冯去游说秦王。来抬高孟尝君价码。战国策说是游说梁惠王。并且首次提出狡兔三窟的理论。

《太史公的说法》

史记的特点是所有故事最后司马迁都加了自己的评论。关于这个故事,司马迁说他亲自到了薛地,发现那里侠盗特别多。因为孟尝君时天下所有侠盗都躲到薛地受孟尝君的保护了。司马迁这句话隐含着对孟尝君的批评。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孟尝君和黑道勾结。

《结论》

史记和战国策都写的很好。但是战国策的故事总让人觉得距离真实远一点。史记的故事比较合理。

1

高三的李敖,受不了学校的体制教育,决定退学在家,困学纪闻,以同等学力考取台湾大学。

他父亲李鼎彝是北大高材生,也是教育工作者,对李敖采取任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说,他父亲忙于大家族的生计问题,没有时间管理李敖。当听到李敖要退学的消息之后,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你小子爱干嘛干嘛去。”

于是李敖开始在家中自学功课,兼修学问。

那一天,隐居在家的李敖学书困乏,窗外春光泛滥,便出去在大街上晒晒太阳。俯仰之间,人群中一个清纯无比、眉目灵动的女孩吸引住了她。李敖明察暗访,知道了女孩家住存信巷,比他低一年级,而且父母是基督徒。

于是他开始写情书给女孩,每天等她放学之后当面交出,但是不说一句话,所有的话都写在老式的信纸上,留着淡然墨香。

女孩功课特别好,写的文章在学校基本都是一等奖,当然也不甘认输,回给李敖的信自然文采飞扬,两人就这样在思想上的交锋与交流之中,感情愈加刻骨铭心。那时的情书当中,谈天说地,纵横阖辟,甚至有一份长达八十三页的情书。

后来李敖进了台大文学院,情书由还在高中的妹妹转交,再后来,女孩要考大学,来信中断。

那一年李敖父亲去世,李敖坚持改革拿哭丧棒、烧纸钱的旧式丧礼,横眉冷对千夫指,一时间众说纷纭。

女孩考到台大化学系,听到李敖“大逆不道”的惊人之举,再次主动通信安慰李敖,两人此时正式陷入热恋之中,双宿双飞,形影不离。后来女孩为了李敖,从化学系转到了历史系,同年,李远哲从化工系转入了化学系。

这个女孩就是李敖的初恋——罗。

和芸芸大千中所有的初恋一样,尽管两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可迫于现实,不得不“鸳鸯两散,连理双失”。

现实就是,罗的家庭很穷,李敖的家庭更穷,罗的父母以基督教与李敖信仰不和的借口反对女儿和他在一起。

李敖最后一次去找罗,等来的却是罗的母亲一句话:“你将来阔到做了总统,我们也不上你门;你将来穷的讨了饭,讨到我家门口,请你多走一步!”

就这样,罗离开了李敖,留给他的只有三样东西:她手抄的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被她父亲磨平了的一枚刻有罗名字的印章,还有分手之时罗赠的她的内裤。

2

李敖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罗的离去使他遭遇了有生以来最大的困境。

对一个爱到痴情的少年,红颜知己的离去,已经超越了刻骨铭心,变成一种生无可恋。那时的李敖,不像后来他自己所主张的“太上忘情”,选择了吃安眠药。吞下一整瓶安眠药之后,或许会永远忘记那个叫罗的女子。

还好,舍友翁松燃有所察觉,强行拉他到台大医院,脱离了生命危险。

后来三年,李敖没有谈过恋爱。

他真正做到了遇到罗之前写的诗境: 独坐对秋水,不敢念伊人。岁月催我老,落魄一流民。 无奈与自嘲之中,透露的却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深情。

大四时,他从失恋中走了出来,遇到了一个叫“咪咪”的中俄混血儿。

咪咪身材修长,举手投足之间有一股优雅的气焰,喜欢拿着线装本《二十五史》阅读,红颜古籍,别有一番情致。

然而这场恋爱注定短暂,分手之日,李敖留下了咪咪小时候的照片,还回了咪咪写给他的信。

3

1963年时值二十八岁的青年李敖,凭借一篇《老年人与棒子》让台湾所有的年轻人记住了同辈中的佼佼者,一时洛阳纸贵,追捧和毁誉如钱塘大潮一般扑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他可能会有一丝享受,毕竟寒窗十年,不是人人能出人头地的。

那时,他白天在碧潭隐居读书,晚上给《文星》写稿子。最可羡慕的是,身边有红袖添香,这个女子就是王尚勤,李敖大女儿李文的母亲。

王尚勤是当时台大校花,在中央研究院的公交车上,她与李敖邂逅。

李敖主动搭话,知道王尚勤是自己好友王尚义的妹妹。一番交谈之后,李敖邀请她去碧潭隐居的地方,她欣然允诺。

他们很快进入了热恋期,在街上游玩的时候,王尚勤看到橱窗里漂亮的裙子,只是价格太贵,便无声离开。这些被心思细腻的李敖看在眼里,偷偷地买下来,回家送给王尚勤,这时的王尚勤彻底被这个文坛“青年领袖”吸引住了。

后来王尚勤大学毕业,去花莲当教员,两人有了第一次短暂分离。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然而这一分别,在当时还不知道多久又能复聚,毕竟通讯设备主要靠写信的那个年代,异地恋一点也不甜蜜。于是李敖不久后去花莲找她,劝她回台北,但舍去眼前的工作,再想觅得新工作绝非易事,王尚勤拒绝了李敖。

两人第一次不愉快,再加上李敖的家人不喜欢王尚勤,使得她很失落。

一年后王尚勤回到李敖身边,却发现了李敖与其他女生的通信,闹了一番小矛盾之后,她提出要和李敖结婚。

李敖当时为《文星》主笔,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全力争取言论自由。考虑了良久之后,李敖给了她最终答复:

“ 尚勤,我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我一生的使命就是反国民党,反蒋氏父子,反黑暗政治。今后肯定凶多吉少,包括坐牢,被暗杀。我的理想和处境,不适合成家。我怕连累了你,暂不能和你成家。 ”

王尚勤黯然失魂,最终两人和平分手。

4

年轻时的李敖绝对是一个硬派的知识分子,说他是文人不太合适,因为不是传统中钻故纸堆的文化人。那时的他,书生意气未脱,大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派,所以会引得许多女孩子喜欢他。

李敖一生,有许多恋爱过于短暂的恋人,典型的三个女子就是H,小Y,和刘会云。

后来的《李敖情书集》中写得最“肉麻兮兮”的情书,就是写给H的。或许在人们的印象中,和李敖恋过的女子中最漂亮的当属“台湾第一美女”胡茵梦,然而李敖却说是H,代号为H的女子是当时有名的模特儿,差点代替林青霞做了琼瑶《窗外》的女主角。

遗憾最初选择的舟车不同,最终只能匆匆相逢,匆匆离散。

这时候李敖对恋爱的认识,彻底发生了转变, 短暂的爱情才是最快乐最真实的,长久之后掺入痛苦,便已经不是恋爱了。

小Y是文学系的女生,祖籍苏州,属于典型的江南女子,和李敖一起在《文星》杂志社编字典,直到有一天李敖问她:“ 追求你的人那么多,我排在第几号了? ”小Y用笑容掩饰着内心的惊愕,随即玩笑说:“ 你大概排在第十三号吧。 ”李敖哈哈笑了几声,说:“ 我看我连十三号都不是,我是号外。 ”两人都笑了。

不久李敖约小Y在“美而廉”餐厅吃饭,小Y答应之后又说临时有事,李敖失望许久,还是决定去餐厅那边转转,结果看到等在那里的小Y,两人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后来小Y从恋爱的甜蜜当中脱离出来,去了香港,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认识刘会云,是在和胡茵梦结婚之前。

李敖的三本回忆录里,对刘会云着墨不多,应该说,李敖最对不起的人是刘会云。

刘会云是懂李敖最深的女子,相濡以沫,无怨无悔。李敖被封杀后复出,隐居在碧潭山楼,曾经五个月没下过楼,以笔为矛,口诛笔伐,而这期间的生活,一直是刘会云照顾。

关于这一段隐秘的感情,笔者只知道在和胡茵梦相遇后,他便劝她出国留学。

刘会云问李敖:“ 你不是说爱我百分之百吗? ”

李敖回她:“ 现在来了个千分之千的。 ”

刘会云没有说一丝怨言,主动离开了李敖。出国之际,李敖送她到机场,她含情脉脉望着李敖,欲言又止,最终没说一句话,转身时,泪水已夺眶而出。

5

在刘会云之前,李敖度过了五年牢狱之灾。别人在囚笼中最怕孤独,李敖却提出一个人住,他在牢狱之中,继续努力,写作读书,日日不绝。

就算特务们刑求侮辱,朋友们陷害出卖,亲弟弟趁火打劫,阳光终年照不进房间,李敖也一路坚挺,直到1973年元月,和他相恋三年七个月,形影不离的小蕾,寄信给他,信中说她不再等李敖了,她要结婚了。

李敖读着信,再也压制不住强忍的泪水。

这个最能改变李敖对爱情悲观看法的女子,也如此决然而去。从此,李敖对爱情看淡了,一种相聚则欢,欢极则散的爱情观深植他心里。

花开可要欣赏,然后就去远行。唯有不等花谢,才能记得花红。

有酒可要满饮,然后就去远行。唯有不等大醉,才能觉得微酲。

有情可要恋爱,然后就去远行。唯有恋得短暂,才能爱得永恒。

——李敖《然后就去远行》

6

广为外界所知的,应该是胡茵梦。

李敖冤狱复出后,出了《独白下的传统》,一时间,那个被封杀的李敖再次兴风作浪,激起一阵文化潮流。那时候,许多青年人手一本李敖文集,这也包括台湾第一美女胡茵梦。

当时是台湾最红的**明星胡茵梦,公开发表《特立独行的李敖》,对李敖赞誉有加。

就算受到**公司的指责,胡茵梦也置之不理。

李敖当时这样夸胡茵梦: 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悠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一定不是别人,是胡——茵——梦。

于是,才子佳人,彼此倾慕,干柴烈火,雷厉风行。1980年5月6日,李敖与胡茵梦结婚,高信疆和孟绝子证婚。

胡茵梦当时这样说:“ 我和李敖都是生命的赌徒,他是我手中的一张王牌,我要拿他赌终身的幸福。 ”

或许是由于李敖当时**公司不给胡茵梦片源,亦或许是双方对彼此的幻想太不切实际。李敖私下给好友说,这场婚姻维持不了一年。而胡茵梦也请测命先生请教维持婚姻的方式,然而也无济于事。

爱情的幻想最终被琐碎的现实打破,两人郎才女貌,最终由爱生恨,天造地设的佳偶变成难以相容的怨偶。

结婚三个月零二十二天,李敖招待记者,宣布两人离婚。

分手之时,李敖手捧最后一束玫瑰,胡茵梦淡妆素裹,前世情债今生还,从此一别两散。

虽然此后还有不得已的官司,可相爱相杀,终有了断。

7

或许,好多人以为李敖这种性格,不会守住一段婚姻。

可事实上,他与第二个妻子王小屯携手走过了一生。

王小屯比李敖小三十岁,两人初识时,王小屯十九岁,李敖四十九岁。

李敖比王小屯的母亲还大两岁,当时对方父母一致反对,叛逆的王小屯离家不返,还托他哥哥转告父母,要是不接受这门婚姻,她就出家当尼姑。

最后父母不得不同意,而李敖的说法是,男人想到结婚,是因为他累了。

李敖对这姻缘格外珍重,十分宠爱王小屯,王小屯也照顾李敖,把她最美的年华和青春全部奉献给李敖,为李敖诞下一儿一女。

两人携手一生,直到2018年3月18日,李敖辞世而去,留下了王小屯。

李敖生前告诉妻子小屯,他早晚会先一步离开她们母子,所以不如趁早隐居在阳明山,一周只看她们母子一两次,让她们适应没有他的日子。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李敖《不爱那么多》

摘自沐兮鱼邻头条号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