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弦搓摩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按弦搓摩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按弦搓摩 1 拼音

àn xián cuō mó

2 注解

按弦搓摩 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三种: ①先运八卦,后搓儿手、前臂,经关上、关中、关下,再拿儿手摇动(见《针灸大成》卷十)。 ②左手拿儿手、掌向上,右手大食二指自阳池穴轻轻 ,经三关至曲池,再经六腑至阴池穴,属阳证,关轻腑重;属阴证,腑经关重;再用两手搓摩前臂,最后以左手捏肘,右手捏儿大指,往外摇动(见《厘正 要术》卷三)。 ③用两大指搓儿手与肱之背面各几下,再拿儿手慢慢摇动(见《增图考释推拿法》上卷)。此法能消痰化积,消痞。

古籍中的按弦搓摩 《针灸大成》:[卷十]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

,即肺经有病。推三关、肺经各一百,推天河五十,按弦搓摩、运五经各三十,掐五指节三次,虎口、囟门上、口

《小儿推拿广意》:[卷中]脐围七

(二百)运八卦分阴阳(五十)揉脐(一百)精宁穴按弦搓摩凤凰单展翅用灯火肚上青筋四盘肠惊。气吼肚膨。饮

《推拿抉微》:[第二集·推拿法]风症门推法

关,肺经,脾土,运八卦,分阴阳,揉脐,向导穴,按弦搓摩,凤凰单展翅,用灯火肚上青筋四。涂蔚生曰∶以上

《小儿推拿广意》:[卷上]脏腑歌

重离轻。揉龟尾。脐。推肺经。推外间使。分阴阳。按弦搓摩。小肠有病气来攻。横纹门推可通。用心记取向导穴

《小儿推拿广意》:[卷上]推拿面部次第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推拿 31 推拿手法 311 推法 312 拿法 313 按法 314 摩法 315 揉法 316 擦法 317 搓法 318 摇法 319 捻法 3110 点法 3111 抖法 3112 拍法 32 推拿的分类 4 正骨八法之一·推拿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推拿 1 拼音

tuī ná

2 英文参考

massage

3 ·推拿

推拿即 ,古称按蹻[1]。又称乔摩、矫摩等。是医生用手或上肢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运动的一种医疗方法[1]。推拿具有调和气血[1],疏通经络[1],滑利关节,促进新陈代谢[1],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抗病能力[1],促使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等作用[1],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多种病症中。常用的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掐、搓、摇、㨰、抖等法[1]。常用于关节炎、神经痛、软组织损伤和其他多种疾病[1]。《灵枢·九针论》:“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 醪药。”

推拿是中医外治疗法的一种,以中医理论特别是经络理论为指导强调人体体表通过经络、穴位与内脏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内脏有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体表,对体表经络、穴位进行推拿 ,也可以通过经络将治疗疾病的“信息”传达给有病的脏腑,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31 推拿手法

推拿手法有一定的规范动作和技术要领,需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常见手法有推法、按法、揉法、拿法、摇法、㨰(扌衮)法、击法、摩法、擦法、扳法、捍法和一指禅推法等。推拿手法不仅限于用手操作,也可以用脚、前臂肘部,或凭借专门的推拿器具进行。还可以辅以特制的药膏如 膏、 乳、冬青油、红花油、麻油、滑石粉、生姜水或其他润滑剂等介质。

推拿的常用手法有下面几种:

311 推法

推法是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患者的某一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该手法适用于头面、四肢、胸腹部,具有疏风散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舒筋通络的功能。

312 拿法

拿法是以大拇指与其他四指中的任意一指或几指相对,提拿起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一拿一放地交替进行。适用于颈项、肩背和四肢。其功能为开窍醒神、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

313 按法

按法是用指腹或手掌着力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向下压之,并在该处保持一定的压力停留片刻,随之稍加揉动。本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处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背腰和四肢。具有通经活络、缓解痉挛、调理关节的功能。

314 摩法

摩法是以手掌附着于人体的某一部位,在其上作环形移动抚摩。多用于腹部,也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的跌打肿痛较剧者,具有缓止痛、调和气血、和中理气、消积导滞的功效。

315 揉法

揉法是以手指、鱼际、掌根及手掌,在病人的某一部位或穴位做轻揉和缓的旋转揉动。适用于头面、胸腹、四肢,具有疏通经络、消肿散结、化瘀止痛、调中和胃的功效。

316 擦法

擦法是以掌根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在病人较长的一段体表上作快速的来回摩擦。多配以推拿介质,如红花油、葱姜水等。该法具有振奋阳气,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散结、祛风散寒、理筋止疼、健脾和胃的功效。

317 搓法

搓法是以两手掌夹住病人的肢体,相对用力作快速的搓揉,在搓动的过程中,作上下的往返移动。该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作用。多用于四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

318 摇法

摇法是医者一手抓住患者肢体的远端,另一手扶住被摇的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以该关节为支点,作肢体最大范围的环形往复摇动。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多用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以及肩周炎等。

319 捻法

捻法是以拇指与食指、中指或食中指相对,捏住患者的手指或脚趾,作搓揉的动作。具有理筋通络、滑利关节的功效,多用于半身不遂、颈椎病,以及指端麻木疼痛等症。

3110 点法

以指端、指间关节或肘部按压在患者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常用于脘腹部、背腰部和四肢。具有温通经络、调理脏腑、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肚腹疼痛、四肢疼痛等症。

3111 抖法

点法是以双手握住病人肢体的远端,用力作快速、连续、小幅度的上下颤动。具有通经络、理筋骨、利关节的作用。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使用。

3112 拍法

拍法是以手五指微曲,形成空心虚掌,稍用力在病人的患处作拍打动作。常用于颈肩、腰背、四肢。具有疏理气机、活血通络的功能。

32 推拿的分类

以操作者的不同,可分为自我推拿和被动推拿两大类。自我推拿主要用于保健强身,又可分为眼保健 、四肢保健、宽胸法、健胃法、安神法、十二段锦、铁档功等。被动推拿主要用于防治疾病,有小儿推拿、正骨推拿、指压推拿、气功推拿、一指禅推拿、宽喉法等分支。

4 正骨八法之一·推拿

1 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 难经校注 3 难经语译 4 难经本义 5 外科精义 6 温疫论 7 血证论 8 研经言 9 良方集腋 10 赤水玄珠全集 11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12 伤寒论校注 13 伤寒六书 14 金匮要略论注 15 厘正按摩要术 16 本草蒙筌 17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8 明医杂著 19 本草从新 20 圣济经 21 子和医集 22 辨证录 23 杨氏家藏方 24 活人书 25 简明医彀 26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27 针灸大全 28 伤寒论语译 29 病机汇论 30 本草崇原集说 31 经穴解 32 本草衍义 33 幼幼集成 34 诸病源侯论校注 35 针灸易学 36 疡医大全、 37 徐大椿医书全集 38 痘疹辨证 39 疯门全书 40 金匮玉函经二注 41 王旭高临证医案 42 读素问钞 43 妇人大全良方 44 广瘟疫论 45 海药本草 46 喉科指掌 点校本 47 问斋医案(无封面) 48 刘涓子鬼遗方 49 学古诊则 50 人身通考 51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52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53 伤寒瘟疫条辩 54 世医得效方 55 类证治裁 56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57 金匮要略校注 58 御药院方 5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0 金镜内台方议 61 千金宝要 孙真人海上方 62 伤寒总病论 63 吴鞠通医案 64 形色外诊简摩 65 种福堂公选良方 66 疡科会粹 67 名医别录 68 幼幼新书 69 外科证治全生 70 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71 吴普本草 72 食物本草 73 中藏经语译 74 中藏经校注 75 脉经语译 76 针灸甲乙经校注(上下册) 77 本草易读 78 医学指归 79 胎产心法 女科辑要 80 外科证治全书 81 松峰说疫 82 医方考(附《脉语》)(校点本) 83 仁术便览 84 医灯续焰 85 医方考(附《脉语) 86 验方新编 上 87 验方新编 下 88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89 随息居饮食谱 90 医经溯洄集 91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下) 92 祖剂 93 易简方 94 医林改错 95 冯氏锦囊秘录 96 饮膳正要 97 不居集 98 寿世保元 99 古今医统大全(上下) 100 脉经校注 10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1册-医经注释(上册)(卷1—卷46) 10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2册-医经注释(下册)(卷47—卷70) 10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 第三册 诊断(卷71—卷92 ) 104 明目至宝 105 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 106 蠢子医 107 刘纯医学全书 108 千金翼方校释 109 遵生八笺校注 110 难经正义 111 痰火点雪 112 续名医类案 113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 114 医碥 115 本草经集注 辑校本 116 勉学堂针灸集成(PDF) 117 汤液本草 118 养生月览 119 饮食须知 120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1 小儿推拿广意 122 全生指迷方 洪氏集验方 123 孙真人千金方 附真本千金方 124 景岳全书 125 四明心法 四明医案 126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127 调燮类编 128 本草求真 129 河间医集 130 小儿药证直诀 131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32 神农本草经辑注 133 痧胀玉衡 134 韩氏医通 135 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 136 温疫论补注 137 医门补要 138 医学读书记 139 医学纲目 140 证治准绳 14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4-12册)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赤筋 1 拼音

chì jīn

2 注解

赤筋 推拿穴位名。 ①又名浮筋。位于腕部掌侧横纹,近桡动脉处。《保赤推拿法·掐赤筋法》:“掌肱交界之横纹上,靠大指边,第一赤筋,属火,以应心与小肠,掐之,治内热外寒,霍乱。” ②赤淡黄筋,参见该条。

古籍中的赤筋 《普济方》:[卷七十八眼目门]内外障眼

米泔下。或石菖蒲汤下。食后常服。金丝膏治内外障眼赤筋。瘀肉瘀血。翳膜遮障。昏涩多泪。宣黄连川黄连(并

《明目至宝》:[卷一太玄真人论眼病五轮所属]薏苡仁散

霜冒雪,或受饥寒,肌体稍虚,邪毒内攻,或肿或昏,赤筋隐涩,视太阳如隔雾;睹人物似疑烟。日久不治,变成

《推拿抉微》:[第二集·推拿法]掐赤筋法

夏英白曰∶掌肱交界之横纹,上靠大指边第一赤筋,属火,以应心与小肠。掐之,治内热外寒霍乱。涂蔚生曰∶掐

《本草蒙筌》:[卷之四木部]茯苓

,初收采须仗阴干。咀片水煎,黑皮净削。研末丸服,赤筋尽淘。(茯苓中有赤筋,最损目,为丸散久服者,研细

《本草乘雅半偈》:[第九帙]木瓜

秦汉时期崇尚“健身操”

  《后汉书》:“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

  先秦时期,古人健身以“修身养性”和“延年益寿”为主题,即“顺时养生”。到了汉魏时,又加入了“运动”元素—— “做体操”。

  汉魏时期,古人最热衷的一项体操叫“导引术”,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带有医疗保健功能的健身操。导引又称“道引”,它是气功的一种早期形态,在先秦文献中已出现。《庄子·外篇·刻意》里即有这样的说法:“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彭祖是传说中的寿星,也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健身养生达人。

  但导引成为流行健身方式应该在秦汉及以后。《汉书》、《后汉书》记载的名人中不少都习练导引术。如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便很欣赏导引,《史记·留侯世家》称,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导引术到底是什么样的健身操?上世纪70年代,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一幅彩绘帛画,让现代人才看到了真实动作图。帛画上描绘了44个正在做导引的人物形象,还标注有简单的动作说明。

  导引术比较复杂,东汉末期出现了简化版健身操“五禽操”。五禽操又称为“五禽戏”,《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其发明者为东汉末著名医家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创编而成,身体不舒服时,做做五禽操就好了:“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饮食。”

  模仿动物动作的五禽操其实是现代人所说的“仿生健身法”,先秦时已有记载。《庄子·外篇·刻意》即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所谓“熊经鸟伸”,就是像熊攀援一样引体,如鸟样伸腿舒展。

  “仿生健身法”此后成为中华保留养生手段,宋朝时出现的“八段锦”、“十六段锦”,清朝出现的“太极拳”,都含有仿生动作。

  唐代青睐“干浴”

  《千金冀方》:“平日点心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

  古人的健身理念到唐朝时已十分成熟,可选健身方式已相当丰富,如服食法、居处法、调气法……都是当时流行的健身养生手段。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满大街都可以看到的“保健按摩”,唐朝时就流行了。

  按摩又叫推拿,本是中医治疗手法之一,在先秦名医扁鹊生活的时代已用来治病。《史记·扁鹊列传》所记载的“案扤[wù]毒熨”,就是按摩、药敷方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也发现了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典型的按摩动作。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设有“导引按摩篇”,称按摩术为“干浴”:“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辟风邪。”按摩虽然不是唐朝人的发明,但唐朝人十分喜欢是事实,这或许与唐朝时生活条件好,人们讲究生活质量有关。唐朝著名医家、健身达人孙思邈便十分推崇按摩术,将之发挥为日常健身养生方法。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记录了两种当时流行的按摩术,一是域外传来的“天竺国按摩”,一是本土发明的“老子按摩法”。这两种按摩均是自我按摩,“天竺国按摩”只有18节(十八势),对老人保健特别有效果,“但是老人日别能根据此三遍者,一月后百病除,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健,不复疲乏。”

  按摩分主动(自我)按摩和被动(他人)按摩,被动按摩是由掌握一定技巧的人帮助按摩。唐朝最擅长按摩术的是孙思邈本人,据说他活了100多岁。《千金冀方》记载,孙思邈有“食后摩腹”习惯:“平日点心饭后,即自以热手摩腹。”

  按摩在各个部位均可进行,如摩头、摩面、摩足、摩腿等,其中“摩腹”最受青睐并为后世所传承,清方开辑《延年九转法》即是以按摩腹部为主的健身方法:“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实效耳。”此法又称“仙人揉腹”,每法均有图和解释,故又称《祛病延年图说》。

  到明清时,保健按摩已和现在一样,成为大众健身方法,明清浴室、理发店都可提供按摩服务。

  宋代热衷于“安步以当车”

  《苏东坡全集》:“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

  据《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条,先秦时赵国大臣左触龙就是采用步行方式恢复身体健康的,“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从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古籍来看,秦汉人对于行走的认识相当深刻,出土的《养生方》便有“走”方、“疾行”方。疾行即跑步,健身方法之一是:“行欲毋足痛者,南向禹步三……”大概意思是, 想长时间行走脚不疼痛,就要面向南走“禹步”,禹步正是一种仿生行走姿态。

  步行宜在早上进行,《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即提倡:“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晨练的同时,古人也有“晚课”,利用饭后睡前时间散步,这有助于入眠。《紫岩隐书·养生》称:“每夜入睡时,绕室行千步,始就枕。”

  两宋时,步行更受到许多名人的格外青睐,北宋有个叫张方平的“天下奇才”,曾在南京(江宁府)做过官,他便有晨练习惯,每天早上要步行五里,长年如此。据《宋史·张方平传》,他活到了八十五岁。另一才子苏东坡比张方平更爱晨练,每天早上跑步。据说每次跑10里,出汗方止。据《苏东坡全集·策别十七首》,苏东坡认为,“是故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据明王如锡编《东坡养生集》记载,苏东坡认为自己的长寿秘方有四,其中之一是“安步以当车”,安步,“缓行也”,就是散步。

  苏东坡也是位健身达人,他使用过的养生术被称为“苏子术”、“坡仙功”,有一种“香泉养生功”主要由“步息”、“卧息”、“爬功”、“桥功”套路组成,其中的“步息”,就是结合行走开展的。

  但如果天气不好或空气有污染时,古人并不提倡晨练。明沈仕《摄生要录·行立》即有类似观点:“大雾不宜远行。”

  明清时期盛行“习武”

  《义和团档案史料》:“良民农隙讲武,练习拳棒”

  与以前各个朝代相比,自元代开始,中国人的健身方式出现新的变化,习武成为首选。所谓“习武”即习练武术。武术有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上“止戈”手段都属武术;侠义仅指徒手相搏技术,靠肢体动作完成。如果再缩小一下外延,武术即“拳术”,不懂拳法,就谈不上会武术。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便认为,“其拳也,为武艺之源。”

  明清时,武术能成为盛行的健身方式与元朝的禁武政策不无关系。元朝严禁中原民间私藏武器,家里连菜刀都不能随便拥有,这使徒手搏斗技术在民间悄然普及。

  明朝则直接推动了武术的发展。从军队到地方,都支持习武。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四“论兵紧要禁令篇”中便称:“凡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而是“防身立功,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

  明朝时,各种武术流派也因此应运而生,出现了“十八般武艺”,且各具地域特色。既有“南拳”和“北腿”之分,也有“内家”与“外家”之别。如今深受习武之人推崇的少林、武当、峨眉等三大武术流派均是在明朝时成熟起来的,如少林武术,当时即已天下无双,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称:“河南少林寺拳法,天下所无,其僧游方者皆敌数十人。”

  清朝的“禁教不禁拳”政策更将习武风尚推到了极点。据《义和团档案史料》,光绪二十六年四月,直隶总督荣禄在奏折中曾写道:“良民农隙讲武,练习拳棒,自卫身家,原为例所不禁。”

  清朝“不禁拳”的本义并非出于“增强人民体质”的考虑,而是为“御侮”和“防贼”,但客观上却推动了习武健身运动的发展,现代最为流行、广受欢迎的“太极拳”就是清朝时出现的。

  这股“习武”之风,一直影响到今天民间的健身风尚。值得注意的是,在习武的同时,明清人还爱“练功”健身,西方人称中国武术为“中国功夫”,便与此有关。

语录:

1气就是一种共振,人体的穴位等都是共振引起的

2糖尿病者已打胰岛素两三年再看中医就太晚了

3血管的粗细,不影响舒张压升高舒张压提供生存的基本工资,收缩压分配财富的先后顺序舒张压高是因为肺功能不良,器官硬化是严重的循环不稳(风症)人体的心气要看脾经,心血看膀胱经,主要看心俞4静脉回流不足即心肾不交

5胃的虚实和胃溃疡等的共性,是胃有火且脾虚

6更年期障碍是脾病

7抑郁证是脑部循环不良

8头面上的病主要都与脖子有关

9高血压,中医来说是虚证,是因为身体的重要器官缺氧,所以心脏才加压送更多的氧气(血)如果把高血压降下去会让脑血管不会因为受到压而碎裂引起脑中风,或能预防肾脏不受损,但高血压的病因并没有真正消除

10肝火,送血到头部的是胆经,胃经,膀胱经,如果这几条经络都堵塞了,就要靠肝经,所以肝经的火就会上来,血压就容易高,所以说,肝火会导致血压高,但是肝有火是因为其它的经络给堵住了,所以治疗就是要疏通其它经络而不能压制肝火如是因肺虚引起的肝火,则是要补肺而不是泄肝

11失眠也是脑缺氧,因为睡觉时循环会降低,呼吸会减量,从而导致脑子的供氧更少,所以让你睡不觉而保持脑部的供氧

12耳朵跟肾经、三焦经、小肠经、胆经有关。耳聋有可能是耳朵内部的病,治肝肾。但美尼你氏综合症,是内耳压力不平衡造成晕眩与听力丧失的,与胆经有关,如与肾经有关则很难治,与小肠或三焦经有关也容易治。通常要先看颈椎有没有歪,即头椎的一、二节,歪了有时就敲一敲就好,小肠经的病一般推拿和按摩就好。

13婴儿的出生是母亲与婴儿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决定婴儿出生的第一道指令是由婴儿发出的,所以出生的日子与时间与婴儿本身的生物钟有关,与婴儿的性向有关选择时辰来剖腹产或因难产而久久生不下来的婴儿,其八字就没有参考价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