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患者常按这4个穴位,疏肝理气、健脾益血,调理肝肾
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是一个对女性保养 养生 都十分重要的穴位。三阴交穴,可以帮助我们改善气血不足的现象。长期按摩三阴交穴可健脾益血,调理肝肾。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正坐屈膝成直角,在踝关节内侧,四个手指并拢,沿着足内踝尖(脚内侧内踝骨最高点)向上另一侧对应的点,也就是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 方胫骨边缘凹陷中(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就是三阴交穴位。
三阴交的按摩手法
按揉法: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一压一放为1次;或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揉三阴交,持续10分钟。
叩击法:一手握拳有节奏地叩击对侧三阴交穴,20次左右,交替进行。
摩擦法:手掌擦热后摩擦三阴交穴,20次左右。
2行间穴:疏通肝血,调畅气血。
行间穴归属于足厥阴肝经,为足厥阴肝经之荥穴。行间穴主治的疾病为: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肝经风热病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病症;阴中痛,疝气;遗尿五淋等泌尿系病证。
行间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穴位速取:侧坐伸足或仰卧位,在足背,第一、二趾之间连接的缝纹头,按压有凹陷处即是。
行间穴的按摩小技巧: 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压行间穴5秒钟,压到有酸感后,休息5秒钟再按压,一共20次,有舒肝理气,清热镇惊的功效。
3血海穴:调经充血,健脾化湿。
位置:患者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手法 每天上午的9 11时,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摩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3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痛经--选穴:血海穴
每月一次的生理痛真是非常难受,按压血海穴能够缓解这种小腹疼痛。血海穴的位置: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按揉手法及要点:两个大拇指重叠按压这个穴位,痛经的时候通常左腿也会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个暖水袋效果会更好。
4合谷穴:疏风解表,通络镇痛。
合谷穴位置取穴:一手的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压在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处取穴。
合谷穴按摩的方法及功用:
①按摩:用大拇指指尖用力掐揉。②艾灸:用艾条温和灸。
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地按压,频率约为每2秒1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合谷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 5 月经不调的辨证分型 51 月经先期 52 月经后期 53 月经先后无定期 54 月经过少 55 月经过多 6 月经不调的治疗 61 针灸治疗 611 体针 61111 月经先期 61112 月经后期 61113 月经先后无定期 612 耳针法 613 皮肤针法 614 穴位注射法 62 推拿疗法治月经不调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月经不调的穴位 2 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剂 3 治疗月经不调的中成药 4 月经不调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月经不调 1 拼音
yuè jīng bù tiáo
2 英文参考menstrual disorder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menoxen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irregularity of menstruation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emmeniopathy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irregular menstruation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3 概述
月经不调(menstrual disorders[1])为病名[2][3]。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质的异常,即月经过多、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先期、后期、先后无定期等的统称[1](月经周期、血量、血色和经质等发生异常的病症[2][3])。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调、月使不调、月经不匀、月候不调、失信、经水无常、经水不定、经水不调、经不调、经气不调、经血不定、经脉不调、经候不匀、经候不调等[3]。
常见的类型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及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2][3]。
《妇科玉尺》:“经贵乎如期,若来时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数月一至,皆为不调。”
4 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外感寒热、湿邪,内伤忧思恼怒、饮食劳倦,或生育房事不节,久病失调等,均可影响冲脉,引起本病症[2]。
月经多与肾、肝、脾密切相关,肾气旺盛,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经血按时而下。
素体阳盛,过食辛辣,热伏冲任;或肝郁化火,热扰血海;或久病阴亏,阴虚内热,热扰冲任;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因而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而致月经先期。
外感寒邪,血为寒凝;或久病伤阳,影响血运;或久病体虚,阴血亏损;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化源不足,而致月经后期。
情志抑郁,疏泄失常;或肝气不疏,血为气滞;或肾气亏虚,失其封藏,冲任失调,以致血海溢蓄失常,使月经先后无定期。
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内分泌激素调节,而呈有规律的周期性子宫腔流血。如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者之间动态关系失去平衡,则致功能异常而产生月经不调。
5 月经不调的辨证分型 51 月经先期月经先期又称“经早”,多为血热所致,月经来潮提前或一月行两次,经色鲜红或紫,多伴烦热,口干等热象[2]。
月经周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
气虚: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
虚热:月经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实热: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粘稠,伴面红口干,心胸烦热,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
52 月经后期月经后期又称“经迟”,属虚寒者居多,月经推迟来潮,经色淡晦,经量偏少,多畏寒喜暖[2]。
月经推迟7日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
寒实: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紧;
虚寒:经期延后,月经色淡红而质稀,量少,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舌淡苔白,脉沉迟。
53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多由肝郁、肾虚造成,月经周期无规律,经量或多或少,经色或紫或淡,多伴肝郁、肾虚之症[2]。
气滞:月经或提前或错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经行不畅,胸胁 作胀,少腹胀痛,常叹息,嗳气不舒,苔薄白,脉弦;
肾虚:经来先后不定,量少色淡,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弱。
54 月经过少月经过少多由血虚、血寒所致,月经量少甚至点滴,或经行时间过短,甚至出现闭经[2]。
55 月经过多月经过多常由气虚、血热或劳伤所致,月经量多或经行时间过长,甚至出现崩漏[2]。
6 月经不调的治疗 6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月经不调有一定效果,多在经前5~7日开始针治,连续5~7次,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针。注意经期卫生,忌食生冷,避免精神 。
611 体针取气海、三阴交等穴为主,于经前3~5天开始治疗较适宜[2]。经早者加太冲、血海、太溪;经迟者加血海、足三里、归来;经乱者加肾俞、脾俞、足三里、太冲;实热加行间、曲池;虚热加阴郄、太溪;实寒加归来、天枢;虚寒加灸命门、神阙;气血虚加血海、脾俞、足三里;肾虚加命门、肾俞、太溪;肝郁气滞加太冲、期门;血瘀加冲门、地机[2]。
61111 月经先期治则 清热调经
处方 关元 血海
方义 本方重在清热活血、通调冲任。关元为任脉经穴,足三阴经之交会,故为调理冲任要穴;血海调理血分。两穴相配,冲任调和,经血按时而行。
随证配穴 实热—太冲,虚热—三阴交、太溪,气虚—足三里、脾俞、气海,心烦—神门,月经过多—隐白。
操作 毫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气虚者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61112 月经后期治则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
处方 气海 三阴交
方义 气海为任脉经穴,可调一身之气;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经穴,且与肝经、肾经交会,气为血帅,脾司统血,两穴相配有和血调经之功。
随证配穴 小腹冷痛—灸关元、归来;少腹胀痛、经血有块—血海,气郁—太冲。
操作 毫针刺,寒证、虚证用针加灸,气滞者针刺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计30min,10次为一疗程。
61113 月经先后无定期治则 调补肝肾
处方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又是三阴经之交会穴,能补脾胃、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功,三穴共用调理经血。
随证配穴 胸胁胀痛—支沟、阳陵泉,腰骶疼痛—次髎,肝郁气滞—太冲。
操作 毫针刺,虚证用补法,气郁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min,10次为l疗程。
612 耳针法耳针:酌选屏间、卵巢、子宫、肾、脾、肝等穴,中强 ,可用埋针法[2]。
选穴 内生殖器 内分泌 肾 肝 脾
方法 毫针刺,每次取2~4穴,捻转法中等 ,每日1次,每次留针15~20min。也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613 皮肤针法选穴 取脊柱两侧 下腹部 带脉区 小腿内侧 关元及阳性物反应处
方法 中等 强度叩击,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每1个疗程间隔3~5日,经期暂停。
614 穴位注射法选穴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血海 肝俞 足三里 关元
方法 用5%当归液或10%丹参液,每穴05ml,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62 推拿疗法治月经不调以下方法适用于周期异常、出血量少、痛经、抑郁者[4]:
①用两手叉腰,拇指按揉两侧肾俞1分钟。
②用拇指指腹点按三阴交1分钟。
③用拇指指端点按血海1分钟,力度要均衡。
④用拇指指腹按揉地机1分钟,力度适中。
7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与月经有关的多种疾病,包括月经的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的改变或伴随月经周期前后出现的某些症状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月经是女性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它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因此,每个人的月经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而且由于病理原因,常常表现为月经异常。
概念
中医妇科中月经不调(irregular menstruation)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月经不调,泛指一切月经病;狭义的月经不调仅仅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本篇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介绍,而经期的异常往往会伴有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临证时当全面分析。月经不调可分为月经先期(经早)、月经后期(经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
西医学认为,月经受垂体前叶和卵巢分泌的激素的调节,而呈现周期性子宫腔流血。如丘脑下部——垂体——卵巢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失于平衡,则导致其功能失常而产生月经不调。
--------------------------------------------------------------------------------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月经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肾气旺盛,肝脾调和,冲任脉盛,则月经按时而下。
月经先期,或因素体阳盛,过食辛辣,助热生火;或情志急躁或抑郁,肝郁化火,热扰血海;或久病阴亏,虚热扰动冲任;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思虑伤脾,脾虚而统摄无权。
月经后期,或因外感寒邪,寒凝血脉;或久病伤阳,运血无力;或久病体虚,阴血亏虚,或饮食劳倦伤脾,使化源不足,而致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或因情志抑郁,疏泄不及则后期,气郁化火,扰动冲任则先期;或因禀赋素弱,重病久病,使肾气不足,行血无力,或精血不足,血海空虚则后期,若肾阴亏虚,虚火内扰则先期。
--------------------------------------------------------------------------------
辨证
1.月经先期
主症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
兼见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粘稠,伴面红口干,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数者 ,为实热证;月经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两颧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虚热证;月经量 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心悸气短,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者,为气虚证。
2.月经后期
主症 月经推迟7日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
兼见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紧者,为寒实证;月经周期延后,月经色淡而质稀,量少,小腹隐隐作痛(痛经),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脉沉迟者,为虚寒证。
3 月经先后无定期
主症 月经或提前或错后,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经量或多或少。
兼见月经色紫暗,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作胀,小腹胀痛,时叹息,嗳气不舒,苔薄白,脉弦者,为肝郁证;经来先后不定,量少,色淡,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弱者,为肾虚证。
--------------------------------------------------------------------------------
治疗
1.基本治疗
(1)经早
治法 清热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土穴 关元 三阴交 血海
配穴 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操作 关元、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血海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气虚者针后加灸或者用温针灸。
方义 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和血,调理冲任。关元属任脉穴,为调理冲任的要穴。血海清泻血分之热。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归来用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3)经乱
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2)皮肤针法 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3)穴位注射法 选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每次选2—3穴,用5%当归注射液或10%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1次。
--------------------------------------------------------------------------------
按语
1.针灸对月经不调有很好的疗效,如系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不调,应及早作适当处理。
2.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治疗,连续治疗3—5个月,直到病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净止之日起针灸,隔日1次,直到月经不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
3.注意经期卫生,少进生冷及刺激性饮食;调摄情志,避免精神刺激;适当减轻体力劳动强度。
本文2023-08-20 04:56: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