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适合带小孩的地方2018武汉适合亲子游的地方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武汉适合带小孩的地方2018武汉适合亲子游的地方有哪些,第1张

现在正是小朋友们放假的时间,相信家里有小孩在都在想着怎么跟小孩来一场亲子游吧,那么本篇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武汉哪里有适合带着小孩子去玩的地方。

武汉适合亲子游的地方有哪些

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准备了一大批经典少儿读物,包括文学、艺术、科普、动漫、历史等多个门类!面向全市儿童免费借阅!

除了看书,还有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小盆友最喜欢的动画片也是必须有的。2月3号、8号、9号、10号、14号、17号每天上午9点30分都会有优秀儿童影片展映,《小王子》、《蓝精灵2》、《小飞侠》、《无敌浩克》等武汉小盆友们最爱动画片都有哦!

学剪纸学系中国结!有传统文化情结的爸妈不妨让孩子学学,还有新春谜语竞猜活动等,都能让小盆友们过个丰富的寒假~

寒假开放时间:2016年1月23日至2月21日执行寒假开放时间,

借阅大厅、亲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办证咨询处:

周二到周日9:00——17:30(周一内务整理)

报刊阅览室:周一到周日9:00——17:30

春节法定节日(2月7日——2月9日):9:00——16:00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南京路64号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

新馆很大气!主体建筑地上8层,地下2层,总建筑1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内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北分中心、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少年儿童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盲文图书馆、专家研究室以及报告厅、展览厅等厅室;总之,设施齐全!赞赞赞!

少儿部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12:30—18:30,周六、周日8:30—18:30,国家法定节日9:00—17:00;中小学寒暑假期间:逢周一12:30—18:30,逢周二至周日8:30-18:30。

地址: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地处沙湖之滨,公正路25号。

交通:市内乘坐343、566、802、817路公交车,到公正路省图书馆站下车即到。或乘坐地铁2号线到小龟山站、或螃蟹岬站出站,按提示步行或转乘公交车即可到达。

武汉市图书馆

小朋友的书还是很多的,免费带孩子来这看书还是很不错的。

青少年阅览室:日常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30;国家法定节日:9:00--17:00(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24小时自助还书机:0:00—24:00

地点:武汉图书馆一楼青少年阅览室

地址:武汉图书馆位于汉口建设大道861号,香格里拉大酒店正对面。

交通:可乘公共汽车到汉口三眼桥站下车即到。

武汉经开区汤湖图书馆

被誉为武汉最美图书馆,其中少儿借阅区专为3-15周岁的少儿读者设置的阅览学习空间,以儿童文学、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适合该年龄阶段特点的图书为主,不定期举办各种少儿活动、学习培训。

地址:汤湖公园以南,兴华路以东的临湖半岛

另外,武昌区图书馆、江岸区图书馆、洪山区图书馆、武汉市自助图书馆都可在办理读者证后免费借阅4-5本书。

武汉科技馆

新馆

前段时间刚刚掀开神秘面纱的武汉科技馆新馆,每天吸引着大量的尝鲜者,但是武汉旅游君要一直都说~再等等~等过了开始的热闹期,再散散味道,一切才是刚刚好!!!到了寒假,这么高逼格的科技馆身份证就可以顺利免费领票参观啦~

新馆分三层,分设“自然板块”的宇宙、生命、水展厅;“创造板块”的光、信息、交通展厅;另设了数学、儿童展厅,并联合有关单位打造室外“舰船世界”展区。

其中:序厅——天问之树能互动;生命展厅——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宇宙展厅——体验一场星级穿越;儿童厅——地震房里体验逃生;水展厅——长江流域就在观众脚下;光展厅——伯牙抚琴子期一旁在听;信息展厅——用声音指挥机器仙鹤跳舞;交通展厅——带你去看“郑和宝船”;数学展厅——实物操作展示数学原理每个展厅看上去都好好玩的样纸!

其中,水展厅一定不能错过,江城武汉一直以来和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才有了这个在全国所有科技馆里独一无二的展厅,也是新馆最大的展厅!展厅可观看多部影片,水展厅增设了20多项中学生可参与的实验。如亲自动手利用阿基米德定律称重皇冠,小朋友玩到不想走~

开馆时间:周三至周日9:00-16:30

闭馆时间:每周一至周二(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除夕、初一、初二。

领票时间:开馆日9:00-16:00(全天观众限量9000人,场馆瞬时观众限量3000人,其中儿童展厅瞬时观众限量500人)

新馆地址:江岸区沿江大道68号(江汉关大楼附近,原武汉客运港)

公交路线:9、30、56、68、212、248、313、502、523、527、546、563、581、595、601、606、708、721、737等武汉港或兰陵路站

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

旧馆

新馆开张啦,武汉科技馆老馆也将免费运营。与新馆的展示展览不同,老馆将主打青少年科普探究活动中心,设置各类科普教室和科普实验教室,开展有益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活动。

参观时间:周二—周日(9:00-16:30),节假日不休息

地址:汉口赵家条104号

公交路线:乘坐208路30路332路548路到建设大道科技馆下车步行33米

武汉体育中心

地址:汉阳区汉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车城北路58号

公交信息:乘坐213路351路395路654路760路769路到太子湖路体育中心北门,下车步行29米

江汉关博物馆

汉口长江边上矗立了91年,现在它已变成江汉关博物馆可以免费进去参观啦,又多了一处文艺好去处!同样也是免费滴,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啦

江汉关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就是原来江汉关大楼的各个房间,分为3层楼。逛江汉关博物馆就像逛宜家一样,顺着提示的方向走,每个展区都能看到,不会错过什么。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馆征集到各级各类文物3000余件,目前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500余件。另外还设有多个复原场景,让你更多的了解当时江汉关的情形。

地址: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

公交路线:乘坐212路248路30路502路503路523路527路546路563路56路595路606路708路721路737路7路9路到沿江大道武汉关下车步行98米

开学以后,每天早上孩子就跟着朗诵我给他准备的 《声律启蒙》《千家诗》——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

短短几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自带节奏感,汉语的 韵律美、对仗美、意境美 全在其中,这便是 《声律启蒙》 里的句子,它也被称作 最美音韵 的国学经典教科书。

这两本书,都是中国自古以来的 蒙学经典, 一本《声律启蒙》学 声韵对仗, 一本《千家诗》诵读 名家诗篇, 直到今天,它们不仅是很多孩子 古诗启蒙 的不二之选,也是 小学课堂 十分重视的一环。

市面上的《声律启蒙》《千家诗》有很多版本,而我们选的这套,做得比较好的是不仅有基本的 原文、注释, 还以孩子喜欢的 漫画 形式,对原著中的 历史 、地理、人文。。。 知识进行了 百科式 的拓展,更适合 3-12岁的孩子 诵读学习。

并且创作过程中,还邀请到了长期从事 语文课程、教材研究与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 崔峦老师 为两本书把关,不仅保证了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也更 贴近课堂要求。

更棒的是,这套书还赠送了 音频课程, 每次诵读后,孩子都会再听听 音频, 600+分钟的 诗词干货课程, 孩子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讲不到的诗歌知识。

《声律启蒙》《千家诗》

能教给孩子什么?

其实不仅是古诗,咱们中国汉语学习特色,一半在 对仗, 一半在 声韵, 从古至今, 诗词、古文、写作 都讲究对仗和声韵,而《声律启蒙》这本书,恰好融合了这两点。

比如其中的“十一真”这篇——

白日 青春 两个词,正好对上了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如果孩子在 初学古诗前, 从小积累诵读这些 对韵规律, 念多了,领会了平仄对仗,不仅能理解诗词“韵”的意思,而且也可以达到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的目的。

《声律启蒙》是 明清到民国 训练孩子对韵、掌握声韵格律的 启蒙教科书, 全书按韵分为 上下卷、共30篇, 而这本书的结构和目录, 遵循原作 编排结构,还原《声律启蒙》原有体系——

每一篇从 一个字 的对韵,到 多个字的句子对韵, 不是诗,却句句都是诗中常出现的词句, 可以说 汉语言、古诗词 学习中,孩子遇到的很多 韵脚规律, 这本书基本都包含了。

书里不仅仅是对仗和声韵,还涵盖了体量庞大的汉语意象——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

花木鸟兽,人物器物,

意与景,德与人, 一首首诵尽了中华诗词之美,融会贯通了 天地人和 的中国智慧。

汉语文学中的 经典意象, 在《声律启蒙》中几乎都有涉及。这些不仅在 古体诗、现代诗 中频繁体现,在 现代写作 中也经常使用。所以这本书不只是孩子的诗歌启蒙专属,对于 写作能力 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同时,书中还融进了大量的——

神话传说、 历史 故事、

典故俗语、民间故事、

。。。

每一句不单充满了汉语的音律之美,也是孩子了解传统 历史 和文化 的好读物。

对于3-6岁的学龄前孩子来说,可以通过聆听和诵读《声律启蒙》,建立对汉语的 音律、语言节奏、格律 的最初感知。

对于7-12岁的孩子来说,这本书中蕴含的丰富 历史 、人文知识, 便成为了孩子学习字词、对韵之外,一本认识世界的 百科全书。

当孩子对古诗词中的声韵格律、对仗规律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不妨读一读这本汇集 153首名家名诗 《千家诗》——

最早于宋朝编写的 《千家诗》, 成书之后一直很流行,是读书人的必备。我给二胖读的这本,是在参考宋、清多个版本《千家诗》基础上,根据 部编本教材 内容,择选出了更适合小学、初中孩子学习的诗篇——

书中包含了从秦汉到唐宋、明清——

刘邦、项羽、曹操、

李白、杜甫、李商隐、

王安石、陆游、李清照

。。。

众多名家的经典之作,基本都是 易读易诵 中小学必备古诗。

而且,诗歌 题材多元化, 涉及生活面也更加广阔——

题材

乐府诗、魏晋诗歌、绝句、

律诗、长篇叙事诗

。。。

类型

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

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

。。。

不仅有利于孩子从诗歌中接触 传统文化, 孩子小学遇到熟悉的诗句,会更加 亲切不畏难。

新版本好在哪里?

相比很多只有原文和注释的《声律启蒙》《千家诗》,给二胖选择这套书,比较打动我的是它在内容上,赋予古籍经典 更细致、更多元 全新解读。

整套书采用 原文+注解+百科拓展 形式,让孩子并不局限与背诵、理解意思,也能更好接受到 中国文化 的熏陶,扩充 百科知识库。

原文诵读

积累词语佳句

孩子在学习前,可以先读一读 经典原文, 在《声律启蒙》中,感受对韵的 规律和美感, 从《千家诗》中,对课本里会学到的 古诗佳句 提前诵读。

考虑到孩子的认字能力,书中还特意为 生僻字注音, 方便孩子独立阅读。

两本书包含了 数不胜数、精致优美 的词汇、佳句,更有丰富的内涵和汉语的气韵。

比如《声律启蒙》中的——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每一句都 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每每念起,总让人不由被 汉语言的韵味 美得心醉。

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曾说:诗词的音韵之美,小孩子说不清楚,但能感受,这种韵律的音乐美培养了孩子对诗歌 最初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感受比懂得意义更重要。

知识点注释

掌握字词基础

注释中点出了许多理解 古诗词必备 重难点词语解析, 孩子在诵读的过程中,还能 积累字词——

并且,有的还会用 插图展示, 方便孩子图文结合起来理解——

百科知识拓展

古籍读出新知识

中国的诗词中,随处可见的古代 文化和典故。 孩子觉得古诗背起来拗口,其实就是对其中的文化典故还不了解,靠死记硬背当然觉得困难。

所以在 《声律启蒙》 中,结合古诗词汇总常出现的词语进行知识拓展,就能让孩子学到词语背后代表的丰富 国学知识——

动植物、地理、民俗、

服饰、建筑、乐器、文物、

成语、神话、 历史 人物

。。。

比如,一东中的“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科普了 古代兵器六钧弓,三尺剑 的 知识。

二冬中的“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其中的 “绣虎” 并不是字面意思,指某一种老虎,孩子读了知识典故,就会知道这个词来自 曹植“七步成诗” 的故事,用来形容一个人 文采出众。

当孩子读着这些极具音韵美的词句,会发现寥寥几语间, 国学精粹 成语、典故 都 蕴藏其中。

比如,“冯妇虎,叶公龙"这句,其中的叶公龙就出自成语 “叶公好龙”, 弄懂了这个典故,孩子在古诗、古文中遇到,就知道这是指 “口头上的爱好,并不是真爱好” 的意思。

“七虞”中借用《庄子·列御寇》中的故事 “偶夺骊龙颔下珠”, 告诉孩子 意外之财 都伴随着莫大的危险,千万 不可以贪图——

所以读《声律启蒙》,孩子已经不仅仅是在读对韵书,更是在读 优美诗文、 有趣的 历史 故事 和穿越千年的 智慧和文明。

而在《千家诗》的百科拓展中,会补充 诗歌背景, 和与诗相关的 历史 故事, 让孩子更加理解古诗所表达的 情感 。

比如,读过陶渊明的 《归园田居》, 孩子就可以在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故事中,了解他 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 的为人——

再读这首诗,孩子也会更加理解他 归隐田园 的满足。

读王之涣的 《登鹳雀楼》, 了解了这首是在他 被贬 之后,游玩山水时所创作,就会明白诗中作者面对人生失意时的 豁达——

超值礼品

带孩子梳理古诗知识

《声律启蒙》与《千家诗》针对中华古籍做了系统的知识梳理,配套2份超值赠品——

中国古籍概览图册

600分钟古诗词音频课

《中国古籍概览》这本册子,打开正面是 《中华古籍长河》 挂图,通过 时间轴, 为孩子详细梳理了历朝历代最为经典的古籍读本——

册子背面是 《中国诗歌的发展》, 细数了从上古时期至清代的 8种诗歌体裁, 并配有对应的经典诗篇,让孩子对中国诗歌的 历史 有一个整体的梳理了解。

扫小册子后边的二维码,孩子就可以听《洋洋兔讲故事》音频课程,全套课程用时 600多分钟, 囊括了——

20位诗词名家

75首小学必背古诗词

近200多个知识点

不仅带领孩子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解读唐诗宋词各大名家,追溯其传奇一生,其中还穿插 名家优秀作品, 孩子就跟听故事一样,课业间隙,睡前都可以边听边学。

精美装帧 古朴大方

两本书拿在手里, 青砖红瓦 封面配色,十分古朴素雅——

在精装的基础上,还用了 裸脊精装,锁线工艺, 可以180 完全平摊,翻阅起来非常方便。

团品详情

这两本精装 《声律启蒙》+《千家诗》,原价176元,团价79元。

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初春时节,风和日丽,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翩翩起舞于蓝天白云之间。在严冬里抑郁了很久的人们,纷纷跑到户外,放飞愉快的心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高鼎描述的放风筝的情景,如今读来仍让人心旷神怡,除了那明媚的春光令人沉醉外,一颗童心仿佛飞到了空中,自由驰骋。对于天性未泯的孩子们来说,放风筝不仅仅能娱悦心情,还有益健康。古籍《续博物志》云:“春风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泄内热。”放风筝的过程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使得全身肌肉关节随之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对臂力、关节提高反应能力还有好处。放风筝时,眼睛一直盯着远处,可以调节眼肌功能,减轻眼的疲劳,这对于中小学生们大有好处。

“顺风相送三千里,一出家门万丈高。”这是成人放风筝的真实体会。在浩瀚的古籍中,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放风筝的感受。“清风如何托,终共白云飞”(寇准);“消得春风多少力,带上儿辈上青天”(徐渭);《红楼梦》中薛宝钗也在《临江仙》词中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其实,人生在世,事业也罢,爱情也罢,就像那空中翻飞的风筝,几起几落,飘忽不定,但只要你把命运之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风势而行,或收或放,或引或顿,必能飞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年一度春风到,借得彩鸢上九霄。在明媚的春光里,带上孩子快到户外去放风筝,放飞喜悦的心情,放飞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与期望。

改写

寒冷的冬天终于被温暖的春风吹走。在浓浓的春意中,有一个人在悠闲地散步,享受着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诗人高鼎。

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晴空万里,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高鼎被这千姿百态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

“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安宁,原来学堂早早地放学了。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从高鼎面前窜过。高鼎的目光被吸引过去——那孩子拉着风筝线,另一个孩子展着风筝。展着风筝的孩子一松手,那边就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春天的气息里飘荡着孩子们银铃般的欢笑声。春天的美丽与孩子们的身影融合在一起

第一次看到她画的“词牌名美人图时,非凡君就觉得好惊艳,忍不住赞叹:

实在是太美了!

上学时要死记硬背的那些古诗词,竟可以以这么美的形式出现!

蝶恋花

天际小山桃叶步,

白头花满湔裙处。

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菩萨蛮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点绛唇

白雪凝琼貌,

明珠点绛唇。

然后,非凡君就去采访了这位插画师。

画的这么棒,才5万多人关注。跟她聊完后,非凡君真心觉得越优秀的人越低调。学画20多年,她的作品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尧立,一位来自北京的80后插画师。

她从小便喜欢画画。一个人的时候会不停画,永远不觉得烦。这也让家人带娃很省心,给她一张纸,一支笔,她能玩一天。

可以说,画画填满了尧立的童年时光

上初中时她正式开始学画画,后来顺利考取清华美院国画专业。2005年毕业后,尧立更是全身心投入到画画中来。

加之自己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于是一步步摸索出自己的古风画风。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她画的这组《词牌美人》,以古代词牌名,以及词而得灵感画出的美人,美得不可方物。

霜天晓角

恰恨照人欹枕,

纱橱爽、簟纹滑

新荷小小

新荷小小,

比目鱼儿翻翠藻。

踏莎行

绮罗香拥处、觥筹错

人月圆

仙肌胜雪,宫鬓堆鸦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鹧鸪天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虞美人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有句话说,

“你把时间花在哪儿,结果就在哪儿。

2016年她凭借作品《仓央嘉措》,登上LOFTER年度热门绘画作品榜。

作品多次入选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曾获“冰心图书奖、“站酷商业插画金奖、入围“2020金风车国际插画奖等多种奖项。

《仓央嘉措》

《猎烛图》

《伏羲画卦》

《姑射仙子》

《盘古开天地》

《梅花三弄》

《中秋》

《乐舞》

《鬼鼓琵琶》

她的插画有古意莹然,高雅和谐,神秘震撼的视觉美感。

为一些神话人物画的插画:

《嫦娥》

《羲和》

《鲛人》

《楚妃》

采访时,她毫不吝惜分享自己的作画经验:

艺术类作品的产量,跟创作者的状态有很大关系。完成每幅画的时间不固定,可能一天一幅,可能几周一幅。

首先

需要想象力

,比如给神话传说《山海经》,和玄幻小说《新猎物者》,画插画,它有很多离奇的描述,要落实在画面上,需要脑子里进行一番加工。

冰夷◎出自《海内北经》

雨师妾

东方春神-句芒

北方冬神-禺强

昆仑守卫-开明兽

秘境仙人-武罗

西王母

雨神-计蒙

《新猎物者》

还有《天局》,这组插画入围了2020#CCBF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获得了#第三届站酷奖#设计师选择奖。

画这个故事要营造幻境中的对弈;要凭空造出一个搏杀世界,来表现表面波澜不惊的棋局,都需要想象力。

想象力之外,还需要共情力

比如画《浮生六记》、《广陵散》,自己就会非常沉浸。

《浮生六记》

《广陵散》

当然也离不开

专注力

,专注力跟热爱有关。因为自己喜欢画画,所以更多时候自然就能沉浸其中,就是纯享受;偶尔会用点方法,比如听音乐,听故事,做些能让自己心静下来的事。

《软玉温香》

《地老天荒》

《雨》

谈起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她说是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画匠。

因为“匠人这个词,让我产生不切实际的遐想。像是长年生活在狭小洞窟里,一边弊衣疏食,一边绘制精美壁画的僧侣画师;或者终日与泥土粪肥为伍,堪称人中造化的花匠园丁;还有古籍传说里锻铁成器,赋器以灵的铸剑师

他们毕生沉浸在全神贯注的作业中,孤寂却充实。时光如同凝滞般静谧绵长,他们满脸风尘之色,满手雕华锦绣。

然而“优秀的匠人决不是好当的,过硬的技术,持久的热忱,精益求精的追求。

我的画水平还差得远,或许永远到不了心中的目标,但起码有一技傍身,不孤单。

尧立之前也尝试过一些小清新画风,后来才摸索到了自己最舒适的古风。

所以啊,不管做什么,本身就是要更多大胆的尝试。

即便画了20多年,尧立对每次下笔的作品依旧虔诚。她说自己最满意的一幅画是“脑子里还没画出来的那幅···

自己对自己的缺陷是最敏锐的,有时长期纠结于对自己作品的不满,但能力又不能一下提高。眼里有个目标,脚下却没有路的感觉。

画完的,顶多自我欣赏几天,然后就开始挑剔。

相对来说,喜欢《浮生六记—贫乐》、和这幅最近新画的《青蛇》。

这两幅,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对我来说却都有点节点的意味。

《贫乐》是她画的第一张古风个人创作。

《青蛇》之前做了很多画风的尝试,之后画风会相对稳定下来。

这两张的共同点都是思考的比较少,在很松弛的状态下不知不觉画出来的,比较自然。

目前她也为众多杂志、图书、动漫游戏等绘制插画。

《丝竹生》剧本杀《望雀》角色

儿文封面

《淡香有青梅》

《陪孩子读山海经》和绘本《九色鹿》大概明年会面世。虽然都是属于亲子阅读,但作品也受到很多大人的喜欢。

画了这么多,相对来说,她最喜欢的是《研磨光阴》,一直摆家里。

尧立说插画让自己有了相对放松的开始,慢慢走进绘画,也慢慢放开心胸。“艺与“匠原本不是泾渭分明。

“画画于我不仅是谋生之道,也是一位不离不弃,可以倾诉衷肠的伴侣。

一个人拥有热爱的事是幸福的,在热爱的天地里静心耕耘,或早或晚,总会有意外的收获。愿你也能找到自己的热爱。

来源:

微博@尧立插画

以及主人公尧立提供

感谢尧立接受采访

文末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大家点击右下角,畅所欲言!

编辑丨Lily

欢迎打开 历史 宝藏。

稳婆这个职业,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除了自己亲手实践,一个重要来源便是师承关系,拜师学艺,口耳相传,然后这些关于接生的经验,代代流传。如果一个稳婆头脑聪明,有善于实践,就能成为一个技术很好的接生婆,做好这个艰巨的工作。

在清代的时候,稳婆在接生之时,已经知道要准备好参药,生姜,红糖,草纸,开水,净布等等,也知道剪脐带的剪刀要经过开水消毒,等等一些朴素的卫生知识。

但是还是难免会遇到无法正常分娩的情况。

遇到这种危险的难产情况,有经验的稳婆,会把胎儿轻轻推入,然后通过按摩摆正胎儿姿势,让头部先从产门而顺出。

还真有。

但是不可否认,虽然有这个办法,但是还是不常用的,因为剖腹产可不是个小手术,关涉内脏的,古代的低下卫生条件,很容易让孕妇感染而死。

现在有明确记载的世界上比较早的剖腹产,是在1610年,手术做完25天后,产妇就死了。此后的三百年时间里,剖腹产的死亡率一直在一半以上,很容易大出血或感染致命。

在医疗卫生环境较差的古代,女人生孩子的过程就像是走鬼门关一样充满各种危险,为了能让女人更安全的生孩子,古人在分娩这方面也是进行了许多有益的 探索 ,并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古人分娩姿势

古人分娩姿势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卧式分娩;二是竖式分娩,具体又细分为坐式、站式、蹲式以及跪式。不同于现代古装剧中清一色的卧姿分娩方式,古人更多的采用的是竖式分娩,《诸病源候论》里有记:“若坐产者,须正坐,傍人扶抱肋腰,持捉之勿使倾斜,使儿得顺其理。”

相比于卧式分娩方式,竖式分娩优点更多一些,一是可以利用胎儿自身的重力效应加快分娩过程,可以大大减少难产概率;二是竖式分娩可以使产妇及时排除污血,大大降低产后受感染的机率。

不过采用竖式分娩也不是绝对的,古人往往会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适时变换不同的分娩方式。产妇一般先多采用坐姿分娩,如果不顺利,就会让产妇改为站立姿势,书中有云:“须用手巾一条,拴系高处,令母用手攀之,轻轻屈足作坐状,产户舒张,儿即生下”。

其实在古代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会采用竖式分娩,世界上的许多其他国家也都会采取相似的分娩方式,例如古埃及法老宫里就有一幅浮雕,内容就是描绘女王分娩的场景,可以看出女王采用的便是竖式分娩中的“跪姿”。

除了分娩方式的选择,古人还在药物助产方面有不少的 探索 。 生产前会让产妇喝下一种叫“催生汤”的汤药来帮助催生,催生汤主要由芫花根、天花粉等药材熬制而成,据《本草纲目》记载“芫花根有催产、坠胎作用,,“天花粉通月水、治胎衣不下”。这种药物催产的方式与现在打催产针的催产方式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由于分娩往往会造成产妇精神高度紧张及消耗大量体力,产妇通常会在产后喝下一碗“定心汤”,一来可以让产妇的精神放松,二来也能为产妇补充体力。

古代有剖腹产吗?答案是有的。 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剖腹产的记录,远一点的有上古时期的大禹即是剖腹所生,《竹书记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纽。”但这一纪录距离现在毕竟太遥远,可信度成疑。

《三国志·魏书》中记载了三国时期一例较为可信的剖腹产记录:“黄初六年三月魏郡太守孔羡表黎阳令程放出言,据汝南屈雍妻王氏以去年十月十二日在章,生男儿,从右腋生,水腹下而出,其母自若,无他异痛,今疮已愈合,母子平安无灾无害也。”这也是我国第一例剖腹产后母子平安的记录。

一般情况下古人不会选择剖腹产分娩,只有在产妇发生难产有可能一尸两命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剖腹产,因为以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选择剖腹产往往意味着产妇的死亡。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如今生孩子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顺产和剖腹产。古代的时候都是采用顺产的方式生孩子,而有些古籍上有类似剖腹产的记载,只是没有留下详细的操作方法,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我们在电视剧上看到古代生孩子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准备热水”,感觉古代人生孩子就是烧热水这么简单。其实在古代生孩子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的,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下具体流程:

翻译过来就是: 产妇肚痛待产的时候,准备一间干净的房间,在地上铺上布草,用一根绳子坐房梁上垂下,绳子下端系一根木头用于平衡。生孩子的时候,产妇抓住木头,慢慢往下蹲,下面铺上毡子防止婴儿落到草上受伤。

这种站立顺产的方法有两个好处,一是胎儿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更容易出来,二是产妇手握木棍可以有效发力。至于这种方法比现在的卧躺哪个好,只能由专业人员去比较了,这里只是引用古籍,不作对比。

这个问题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古籍中有疑似剖腹产的记载:

陆终是传说人物,是楚国的先祖吴回之子,而吴回则是一位半神半人的传说。关于《史记》中陆终生六人都是剖腹产的记载,用目前的知识来解释是完全说不通的。现代剖腹产一般建议最多不要超过三次,因为剖腹次数越多,生孩子时大出血的机率就越大,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子宫破裂。陆终的妻子经历了六次剖腹产,这确实不可思议。

剖腹产是一项大手术,麻醉、消毒、无菌环境、术后防止感染等问题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就会威胁到产妇和胎儿的生命。1892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例剖腹产手术,成功产下婴儿,但产妇术后有发烧和发炎的症状,当时医生的报告说“ 产妇术后5周坚持出院,未能随行,有可能死亡。 ”

古代没有消毒药剂,也没有抗生素,因此古代实施剖腹产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个问题,老梁有过研究!

我想问当大家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脑海中第一个画面就是接生婆大喊:“快去烧点热水来!”哈哈哈哈,那么关于古代到底是怎么生孩子,到底有没有现代的剖腹产呢?且听老梁一一道来,其实是真的挺残忍的,古代生孩子是真的太难啊!做母亲可以说是真的很不容易!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