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翻译的经书有哪些?
唐玄奘所翻译的所有佛经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40卷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200卷
阿毗达磨发智论20卷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12卷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20卷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3卷
阿毗达磨俱舍论30卷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1卷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18卷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16卷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80卷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1卷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1卷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1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卷
本事经7卷
辩中边论3卷
辩中边论颂1卷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1卷
称赞大乘功德经1卷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1卷
成唯识论10卷
持世陀罗尼经1卷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1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100卷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7卷
大乘百法明门论1卷
大乘成业论1卷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10卷
大乘广百论释论10卷
大乘五薀论1卷
大乘掌珍论2卷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2卷
佛地经论7卷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1卷
佛说佛地经1卷
观所缘缘论1卷
广百论本1卷
在中国的佛教史上,有记载的200多位元译经家中,其中以玄奘、鸠摩罗什、真谛最为知名,被誉为我国三大佛经翻译家。
又有说法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义净四位大师,并且被尊为我国四大译经家,对中国的佛教和中国文化的贡献巨大。四位大师虽然生在不同时代,来自不同地方,但他们在译经事业上的成就,却是相互辉映,照耀千古。
鸠摩罗什法师,原本是印度人,但他生长於龟兹,出家后,通晓大乘经论,在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是到了中国长安,姚兴专门让他在逍遥园翻译经典,前后所译的经论,有380多卷。后秦弘始十五年(413)在长安圆寂。圆寂前曾发愿说,如所译经典无误,那麼在火化时,舌头不烂。果然,法师圆寂后,舌头完好如初。他是中国三论宗的始祖。
真谛三藏法师,到达中国时恰逢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法师在颠沛流离中译经不辍,在汉地前后23年间,共译出经论有64部278卷。他是南北朝时期最重要、最突出的译经家之一。法师翻译的主要是关於瑜伽唯识学方面的经论,由於真谛法师的传译,大乘唯识学得以在中国发展开来。
玄奘大师,在印度留学17年,西行求法时曾发愿“甯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玄奘大师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探险家、旅行家,更是我国译经史上杰出的译经家。玄奘大师从印度归国后,在唐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先后在长安、洛阳组织译经院,聚集各地高僧大德2000余人。法师主持译场19年中,不曾有一日懈怠过。是中国唯识宗的创始人。
义净法师,是继玄奘法师前往西域的求法者,游历印度前后20多年,经过30几个国家,深入考察印度的风土民情,尤其关於僧团的生活情况,写成《南海寄归内法传》一书。回国时受到武则天女皇的热烈欢迎。他首先参与实叉难陀的译场,翻译《八十华严》,后又在洛阳、长安等地主持译场十余年,前后一共译出经典56部230卷。
佛经翻译是我国翻译史上光辉的一页。自汉代以来,翻译工作不仅是促进我国语文发展的因素之一,而且对于我国语文的变革也有一定的影响。从翻译时间之长和翻译作品之多来说,是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
中国佛教史中相传最早的佛教翻译家,是一世纪间从印度来的两位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相传中国佛教最早的一部《四十二章经》,就是由他们两个人在洛阳共译的。随后接踵而来的,自一——十一世纪之间,一共有130多位著名翻译家。其中如安世高、支娄边谶、竺法护、鸠摩罗什、佛驮跋陀罗、昙天谶、曼陀罗仙、不空等著名学者,分别来自现在的印度(古称天竺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古西、北天竺)、克什米尔(古罽宾国)、尼泊尔(古迦毗罗卫国)、伊朗(古安息国)、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古康居国)、斯里兰卡(古狮子国)、柬埔寨(古扶南国)等国,还有来自我国新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古于阗国、龟兹国)等地。
早期佛经的翻译多属私人的工作,并没有一定的翻译组织。从东晋到隋代,逐渐脱离了私人的小规模的翻译,变为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译场,从而产生了译场的制度以及译经的规则和方法,促进了译经事业的更大进步。唐代国立译场的制度非常完备,场内组织设有许多职掌,翻译时有译主、笔受、证义、润文等各种分工。随着翻译的进行,同时开展译文的讲解讨论,反复钻研,使翻译和研究相结合。这种优良传统,直到今天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古来的佛教翻译家中,龟兹(今新疆库车)出身的鸠摩罗什是最有名的巨匠之一。他于五世纪初到长安,得到当时统治者姚兴的支持,在许多有学问、能文章的僧人如僧肇、僧睿等的帮助下,开始大量译经。他一共译出经论74部、384卷;他的译法较重意译,讲究译文的流畅华美,因此他所译的佛经如《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等,都富有文学趣味,一直受到中国佛教徒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传诵。
五世纪时,尼泊尔的佛驮跋陀罗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在长安、庐山、南京等地译出了《华严经》以及关于坐禅、持戒的经典共117卷,对于中国佛教的影响也很大。稍后六世纪时,中印度的真谛和北印度的菩提流支,各翻译了许多理论组织比较严密的论著,进一步充实了佛教哲学的内容。
七世纪间(初唐)最伟大的翻译家是玄奘。他为了研究佛教学问,亲往印度留学17年,精通梵文和各种学问,他不但译出《大般若经》600卷、《瑜伽师地论》100卷、《大毗婆沙论》200卷、《成唯识论》10卷等共1300多卷的经论,而且是佛经“新译”(玄奘以前的翻译称为“旧译”)的创始人。
玄奘以后的义净和不空,也是很有名的翻译家。义净曾在南海〔今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游学20多年,译出以戒律为中心的佛教著作共229卷。不空,斯里兰卡人,是唐代密宗创始人之一,译出以密教为中心的经典共100多卷。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他们都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宋代封建统治者虽设立译经院,复兴译经事业,但译主仍然借重外人,如天息灾、法天、施护等,都是从印度来的学者,他们所译的佛经偏于密教典籍,对于佛教的贡献已经不能和唐代所译相比了。但是宋代译场制度的完备,仍然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此外,佛教翻译史上还留下许多翻译的方法、经验和规则等,都是后世翻译家们所熟悉的。
由于历代中外佛教翻译家,以毕生精力从事佛经的翻译,仅以汉文《大藏经》现存翻译佛典来说,就有1520部、562O卷(已经译出而佚失了的还不计在内)。这些现存的佛典,是佛教翻译家们历时1000余年相续不断地对于世界文化所作出的不朽贡献。
按《大正新修大藏经》玄奘翻译佛经77部,共1346卷,分别是:
大正新修大藏经目录
经号 册 页码 经名 卷数 朝代 译者 作者
124 2 P0547 缘起经 1 唐 玄奘
220 7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20 6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20 5 P000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200 唐 玄奘
251 8 P084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 唐 玄奘
289 10 P0591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1 唐 玄奘
310 11 P0195 (十二)菩萨藏会(大萨菩藏经二十卷) 20 唐 玄奘
367 12 P0348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1 唐 玄奘
390 12 P1112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1 唐 玄奘
411 13 P0721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10 唐 玄奘
436 14 P0107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 1 唐 玄奘
450 14 P040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1 唐 玄奘
476 14 P0557 说无垢称经 6 唐 玄奘
515 14 P0786 如来示教胜军王经 1 唐 玄奘
592 15 P0124 天请问经 1 唐 玄奘
648 15 P0723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1 唐 玄奘
676 16 P0688 解深密经 5 唐 玄奘
680 16 P0720 佛说佛地经 1 唐 玄奘
689 16 P0782 甚希有经 1 唐 玄奘
691 16 P0785 最无比经 1 唐 玄奘
714 16 P0827 缘起圣道经 1 唐 玄奘
717 16 P0837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 2 唐 玄奘
765 17 P0662 本事经 7 唐 玄奘
840 17 P0910 称赞大乘功德经 1 唐 玄奘
918 19 P0001 诸佛心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034 20 P0017 咒五首 1 唐 玄奘
1071 20 P0152 十一面神咒心经 1 唐 玄奘
1094 20 P0402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 1 唐 玄奘
1162 20 P0666 持世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0 21 P0878 六门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3 21 P0882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65 21 P0883 八名普密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395 21 P0912 拔济苦难陀罗尼经 1 唐 玄奘
1499 24 P1104 菩萨戒羯磨文 1 唐 玄奘
1501 24 P1110 菩萨戒本 1 唐 玄奘
1530 26 P0291 佛地经论 7 唐 玄奘
1536 26 P0367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20 唐 玄奘
1537 26 P0453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 12 唐 玄奘
1539 26 P0531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16 唐 玄奘
1540 26 P0614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3 唐 玄奘
1542 26 P0692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18 唐 玄奘
1544 26 P0918 阿毗达磨发智论 20 唐 玄奘
1545 27 P0001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200 唐 玄奘
1554 28 P0980 入阿毗达磨论 2 唐 玄奘
1555 28 P0989 五事毗婆沙论 2 唐 玄奘
1558 29 P0001 阿毗达磨俱舍论 30 唐 玄奘
1560 29 P0310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1 唐 玄奘
1562 29 P0329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80 唐 玄奘
1563 29 P0777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40 唐 玄奘
1570 30 P0182 广百论本 1 唐 玄奘
1571 30 P0187 大乘广百论释论 10 唐 玄奘
1578 30 P0268 大乘掌珍论 2 唐 玄奘
1579 30 P0279 瑜伽师地论 100 唐 玄奘
1580 30 P0883 瑜伽师地论释 1 唐 玄奘
1585 31 P0001 成唯识论 10 唐 玄奘
1586 31 P0060 唯识三十论颂 1 唐 玄奘
1590 31 P0074 唯识二十论 1 唐 玄奘
1594 31 P0132 摄大乘论本 3 唐 玄奘
1597 31 P0321 摄大乘论释 10 唐 玄奘
1598 31 P0380 摄大乘论释 10 唐 玄奘
1600 31 P0464 辩中边论 3 唐 玄奘
1601 31 P0477 辩中边论颂 1 唐 玄奘
1602 31 P0480 显扬圣教论 20 唐 玄奘
1603 31 P0583 显扬圣教论颂 1 唐 玄奘
1605 31 P0663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7 唐 玄奘
1606 31 P0694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16 唐 玄奘
1609 31 P0781 大乘成业论 1 唐 玄奘
1612 31 P0848 大乘五蕴论 1 唐 玄奘
1614 31 P0855 大乘百法明门论 1 唐 玄奘
1615 31 P0855 王法正理论 1 陈 玄奘
1624 31 P0888 观所缘缘论 1 唐 玄奘
1628 32 P0001 因明正理门论本 1 唐 玄奘
1630 32 P0011 因明入正理论 1 唐 玄奘
2030 49 P0012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 1 唐 玄奘
2031 49 P0015 异部宗轮论 1 唐 玄奘
2087 51 P0867 大唐西域记 12 唐 玄奘译.辩机撰
2138 54 P1262 胜宗十句义论 1 唐 玄奘 最胜子着 玄奘
本文2023-08-20 04:59: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