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鼠尾草圣木雪松使用顺序
白尾鼠草、圣木、雪松。白圣草是唇形科,白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鼠尾草原产于美国南部与墨西哥北部荒漠地区,可以先使用白鼠尾草然后使用圣木最后使用雪松,具有香烟凝聚如丝带,香气醇厚而不腻的特点。
鼠尾草和白鼠尾草的区别如下:
1、产地不同
鼠尾草:鼠尾草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白鼠尾草:白鼠尾草原产于美国南部与墨西哥北部荒漠地区,中国仅有小部分人工种植。
2、形态特征不同
鼠尾草:茎直立,株高30-100厘米,植株呈丛生状,植株被柔毛。茎为四角柱状,且有毛下部略木质化。叶对生,长椭圆形,绿色叶脉明显,两面无毛,下面具腺点。须根密集。顶生总状花序,花序长达15厘米或以上;苞片较小,蓝紫色,开花前包裹着花蕾;花梗密被蓝紫色的柔毛。花萼钟形,蓝紫色,萼外沿脉上被具腺柔毛。
白鼠尾草:白鼠尾草不同于常见的紫色鼠尾草,更类似灌木。白鼠尾草茎直立,植株呈灌木丛生状,结芝麻大黑色草籽,随风传播容易发芽,故白鼠尾草常成片生长。
白鼠尾草起源
远古的北美印地安人发现野外的白鼠尾草从来不会生虫,蛇类鼠类也不会躲藏白鼠尾草丛中;于是他们试着在家中点燃白鼠尾草,独特的气味能有效的驱赶蛇虫鼠蚁,干净的居住地让印地安人的疾病大幅降低,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另外白鼠尾草好闻的烟香又能平静情绪,减轻压力,安神助眠,让人心情愉悦。
于是印地安人相信白鼠尾草是神灵赠予他们的圣物,将白鼠尾草晒干捆扎成20厘米圆柱形香薰杖,点燃后能净化居所,驱散邪灵;后来印地安人还发现将白鼠尾草泡茶饮用,能清热去火、消暑解毒、提神醒脑。用白鼠尾草泡澡,能治疗一些皮肤病,去除皮肤寄生虫,去除身体异味。
发展到后来,白鼠尾草在沐浴祈祷、治疗疾病、灵性保护或各种祈祷仪式的时候都会使用。其实,白鼠尾草与薰衣草、尤加利等西方草药的发展经历都大径相同。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须草 21 拼音名 22 猫须草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猫须草的用法用量 27 备注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猫须草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猫须草的别名 35 来源 36 原形态 37 生境分布 38 栽培 39 性状 310 化学成份 311 猫须草的药理作用 312 性味 313 功能主治 314 猫须草的用法用量 3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猫须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猫须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猫须草 1 拼音
māo xū cǎo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须草21 拼音名
Māo Xū Cǎo
22 猫须草的别名肾茶、猫须公
23 来源唇形科猫须草属植物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C Y Wu[Clerodendron spicatus Thunb; Orthosiphon aristatus (Blume)Miq]以茎、叶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
24 性味
甘、微苦,凉。
25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排石利尿。用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结石。
26 猫须草的用法用量1~2两。
27 备注(1)海南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rubicundus var hainanensis [Orthosiphon rubicundus var hainanensis Sun]与上种类似,亦同等入药。
2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猫须草31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32 拼音名Māo Xū Cǎo
33 英文名Herb of Spicate Clerodendranthus
34 猫须草的别名猫须公、肾茶
35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肾茶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Thunb) C Y Wu ex HWi [Clerodendron spicatus Thunb]
采收和储藏:在高温高湿地区,肾茶终年生长,尤以410月生长旺盛。一般每年可采收23次,管理得好,可收4次,每次在现蕾开花前采收为佳,宜选晴天,割下茎叶,晒至七成干后,于清晨捆扎成把(防止叶片脱落,再曝晒至全干即可)。一般每1hm2可收干的枝叶15002250kg,鲜干比为5665:5。
36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m。茎直立,四棱形,被倒向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43cm,被短柔毛;叶片卵形、菱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85cm,宽1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下延至叶柄,边缘在基部以上具粗牙齿工疏圆齿,齿端具小突尖,两面被短柔毛及腺点。轮伞花序具6朵花,在主茎和侧枝顶端组成间断的总状花序,长812cm;苞片圆卵形,长约35mm,先端柔尖,下面密被短柔毛,边缘具缘毛;花萼钟形,长56mm,外面被微柔毛及腺点,花后增大,上唇大,圆形,下唇具4齿,齿三角形,先端具芒尖,正中2齿比侧2齿长1倍,边缘均具短缘毛;花冠浅紫色或白色,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具腺点,花冠筒极狭,长919mm,直径约1mm,上辰大,外反,3裂,中裂片较大,先端微缺,下唇直伸,长圆形,微凹;雄蕊4,极度超出花冠筒外24cm,前对略长,花药小;子房4裂,花柱长长地伸出,柱头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卵形,深褐色,具皱纹。花期511月,果期612月。
37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000m的林下潮湿处或草地上,更多的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海南、广西、云南西双版纳等地。
38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多湿环境,怕寒,怕旱,忌积水,耐肥。年平均气温1824℃的地区,生长正常,平均气温2530℃的高温多雨月份生长迅速旺盛,月平均气温17℃以下时生长停止,气温低于4℃时,叶红、枯萎、死亡。宜选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或壤土,且具有适当荫蔽的环境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多用扦插繁殖或分株繁残。扦插繁残:适宜的扦插时间,北方78月;南方四季均可,以34月份为好。插条长10cm,每截段保留23节,插穗宜随剪随插,行距1520cm,株距57cm,插后保持荫蔽,湿润,约2星期内生根,存活后15d左右可移栽,行株距30cm左右为宜。分株繁殖:在生长旺季到来之前时行,分株取苗(包括下垂触地生根的老枝)直接移栽。
田间管理 移栽后注意保湿,生长期适时除草、松土和追肥,肥料以腐熟厩肥或人畜粪尿等有机肥为好。
39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3070cm或更长。茎枝呈方柱形,节稍膨大;老茎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断面木质,周围黄白色,中央髓部白色;嫩枝对生,紫褐色或紫红色,被短小柔毛。叶对生,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下的叶片边朋锯齿,叶脉紫褐色,两面呈黄绿色或暗绿色,均有小柔毛。叶对生,皱缩,易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上的叶片边缘有锯齿,叶脉紫褐色,两面呈黄绿色或暗绿色,均有小柔毛;叶柄长约2cm。轮伞花序每轮有6花,多已脱落。气微,茎味淡,叶味微苦。
以茎枝幼嫩、色紫红、叶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芭四棱形,表皮细胞1列,被有多种类型毛茸。皮层薄壁细胞510列,于棱角处有厚角细胞36列。中柱鞘纤维木化,310个一群,断续成环。韧皮部薄壁细胞小而略皱缩。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少数23个相柔,径向散列,木薄壁细胞、木纤维均呈方殂或多角形,木射线宽12细胞。骨部薄壁细胞具壁孔。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均有毛茸,下表皮具气孔。栅栏组织细胞1列,海绵组织细胞46列,排列疏松。主脉处表皮内侧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
粉末特征:棕色。①茎的韧皮纤维直径2642μm,长100μm以上,壁木化,具壁孔。②木纤维直径3146μm,长1000μm以上,壁微木化,具壁孔。③管胞直径3080μm,长5001000μm。④叶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气孔直轴式。⑤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8296μm,柄单细胞。⑥腺毛头部单位细胞,直径4163μm柄单细胞。⑦单细胞非腺毛基部直径3138μm,长81108μm;多细胞非腺毛,25细胞,基部直径6280μm,壁厚,具壁疣。⑧螺纹导管。此外,有茎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正方形;髓薄壁细胞类圆形,有纹孔;油滴。
310 化学成份全草含三萜类,甾醇类,黄酮类,按发油及其他成分。三萜类:α香树脂醇(αamyrin)熊果酸(ursolic acid)。甾醇类: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黄酮类:三裂鼠尾草素(salvigenin),6甲氧基芫花素(6methoxygenkwanin)[1],5,3′二羟基6,7,4′三甲氧基黄酮(3′hydroxy5,6,7,4′tetramethoxyflvone)[1,2],高山黄苓素四甲醚(scutellarein tetramethylether)[3],异甜橙素(isosinenset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醇(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ol),5,6,7,4′四甲氧基黄酮(5,6,7,4′tetramethoxyflavone)[4]tffavone)[4]等。挥发油:柠檬烯(limonene),龙脑(borneol),廘香草酚(thymol)。此外还含酒石酸(tartaric acid),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戊糖(pentose),葡萄糖醛酸(glucoronic acid),羟基乙酸(glycolic acid),皂甙(saponin)和无机盐[2]等。
311 药理作用猫须草中的橙黄酮、高山黄苓素四甲醚在体外试验中对艾氏腹水癌细胞生长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0μg/ml、5μg/ml[1]。高山黄苓素四甲醚在体外对鼻咽癌(KB)也有细胞毒作用,ED50为27μg/ml,但体内试验没有抗癌活性[2]。
312 性味味甘;淡;微苦;性凉
313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主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胆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314 猫须草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315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猫须草的方剂 鼠化散
秘方选》:方名:鼠化散组成:屋上猫粪(曾经霜露,须色白不臭者,炙脆)、冰片1分。主治:走马牙疳。用
回生膏:处方:明矾、黄丹、干姜各等分。制法:上为末,连须葱数茎同捣。功能主治:阴症腹痛。用法用量:敷脐,
清肌渗湿汤。《疮疡经验全书》卷三:方名:清肌渗湿汤组成:归须(酒洗)、白芷、甘草、升麻、苍术、白术(土炒)、
银末丸用水1大盏,煎黄耆末2钱,煎至5分,温酒下丸药。须臾吐粘痰,每日空心服之不绝,半月其疾永不发动。制
铁骨丹碎一升煎汤,围熏荡浴最妙。备注:未服药前,须以斑猫二十一个,去翅足,用黑豆一建盏,慢火同炒焦,只用
更多用到中药猫须草的方剂用到中药猫须草的中成药 细辛脑
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注意事项:1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方能保证用药安全。2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加注射用水制成每1ml含10mg的溶液,剂量按猫体重每1kg注射1ml。应符合规定(二部附录ⅪG
四逆散说研究与临床》(1985;l:35):本方对麻醉猫有显著的升压作用,对心脏泵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麝香丸麝香散、通灵丸组成:麝香半钱(分),全蝎14个,猫儿薄荷14叶(裹麝香、全蝎,瓦上焙干)。主治:耳
丹参载丹参有养阴定志,益气解烦是有一定道理的。丹参对猫丘脑后核内脏放电的影响:25~3kg猫19只,
更多用到中药猫须草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猫须草 《针灸神书》:[卷三·琼瑶神书人部]修合药法
时,先须斋戒,心志焚香,净扫一室,不得令鸡、犬、猫、孝子、妇人、一切秽浊之物来见,然后验。《针灸神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猫》)鼠咬成疮∶猫毛烧灰,入麝香少许,唾和封之。猫须亦可。(《救急易方》)尿以姜或蒜擦牙、鼻,或生葱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五兽部]毛虫急易方)治鼠咬成疮用猫毛烧灰入麝香少许唾和封之猫须亦可○(温居士方)治小儿疟疾用乌猫尿一钱桃仁七枚
《达生编》:[全婴心法变患部]治无声身暖。自啼哭如常矣。儿身暖后。若不出声者。即拿一猫。用布裹其头足。令一女人。将猫拿近儿耳。随将猫耳
《疡医大全》:[卷三十幼科诸疮部]小儿初生梦生门主论烧鼠尾草用贝壳的原因如下:
1 食材清单方面:鼠尾草是一种草本植物,而贝壳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收鼠尾草燃烧时释放出的烟雾和气味,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将鼠尾草放入贝壳中燃烧还可以防止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火花或燃烧液体溅出,减少燃烧所带来的危险。
2 制作步骤方面:将鼠尾草放入贝壳中燃烧可以更好地控制燃烧过程,因为贝壳内壳的形状和材质可以使空气流通,从而支持鼠尾草的燃烧,并形成烟雾。
因此,烧鼠尾草用贝壳从食材清单和制作步骤两个方面阐释是非常合理的。
1鼠尾草是唇形科、鼠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株高30-100厘米,植株呈丛生状,植株被柔毛。茎为四角柱状,且有毛下部略木质化。叶对生,长椭圆形,绿色叶脉明显,两面无毛,下面具腺点。须根密集。顶生总状花序,花序长达15厘米或以上;苞片较小,蓝紫色,开花前包裹着花蕾;花梗密被蓝紫色的柔毛。花萼钟形,蓝紫色,萼外沿脉上被具腺柔毛。花期6-9月。
2鼠尾草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生于山坡、路旁、隐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
3鼠尾草常栽培来作为厨房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药草,也可用于萃取精油、制作香包等。
鼠尾草(学名:Salvia japonica),又名日本紫花鼠尾草、南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中国大陆浙江、安徽、江蘇、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以及台湾和日本。该种之下有三个变型:
原变型(f japonica);
绵毛变型(f lanuginosa),生长於江西。
翅柄变型(f alatopinnata),生长於浙江南部。
而鼠尾草属则是唇形科下最大的一个「属」,该属包括大约1000种植物,分布在整个旧大陆和美洲,多样性三个不同的区域:中美洲和南美洲(约500种)、中亚和地中海(约250种)、以及东亚地区(约90种)。
鼠尾草「属」之下,除了以上介绍的鼠尾草(Salvia japonica),其他常见的鼠尾草品「种」有:药用鼠尾草、白鼠尾草、飞鸽鼠尾草、芡欧鼠尾草、圆苞鼠尾草、芡欧鼠尾草、丹参、龙胆鼠尾草(长蕊鼠尾草)、一串红、蓝花鼠尾草、红花鼠尾草(朱唇)、凤梨鼠尾草、天蓝鼠尾草、深蓝鼠尾草、超级鼠尾草、墨西哥鼠尾草、墨西哥灌丛鼠尾草、秋日鼠尾草、粉萼鼠尾草等。
本文2023-08-20 06:28:5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