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端午节苏州有什么活动 附活动详情
张家港及氧化欢乐世界炫酷机器人亲子嘉年华
活动简介
四月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暨阳湖欢乐世界炫酷机器人嘉年华,拍照,约会遛娃的好去处,大型文字演出惊艳全场,精彩演艺热辣动感,五一来暨阳湖欢乐世界请您入园观赏!这里有机器人互动表演、网红打卡、网红卡通cosplay互动项目等,还有孩子最喜欢看炫酷机器人展、梦幻般的乐园,小丑互动表演、游乐项目不仅是亲子五一游玩的好去处,更是孩子们假期游玩的胜地。先进设施为游客提供最干净的游乐环境,同时专业的安保团队为乐园提供了绝对的安全保证,让家长放心、孩子尽兴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2023年4月29日-6月24日
活动地点
张家港市杨舍镇湖南路暨阳湖生态旅游区
苏州保利大剧院:非遗国粹皮影戏《大闹天宫》
演出简介
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是多少人童年时的英雄,这只不畏王权,反对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猴子不知沸腾着几代人的心,现在用皮影的方式讲述这个童话英雄故事。
在远古的东盛神州,奥来国的近海,有一座名山,叫做花果山,山顶有一巨石裸露,它自开天辟地以来累受天真地绣,日精月华,竟然孕育仙胎,产一石猴………全篇分为《石猴出世》《强取金箍》《蟠桃盛宴》《大闹天宫》《齐天大圣》五个章节,用70分钟的篇幅讲述了一个精彩的英雄故事。
这是一部不走寻常路的皮影戏。《大闹天宫》皮影戏。整部戏中有约500个道具,将水墨、黑白剪纸,神话场景,神仙妖怪,融合在一张幕布中。在保留非遗艺术技法呈现的前提下,结合当代儿童的审美,呈现出多样性的现代皮影。
演出地点:苏州市吴中区东苑路1号苏州保利大剧院
演出票价(元/人):160/220/280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开心麻花摇滚喜剧《牢友记》
演出简介
正所谓"人不作死枉少年",摇滚天王艾西巴为寻找创作灵感而主动入狱,却被最好的兄弟背后插刀,假犯罪变成真判刑。从此他走上了手里捧着高脚红酒杯、菜里都用现榨橄榄油的高档囚犯生涯。麻花首届"监狱有摇滚"开幕!千人剧场秒变爆炸摇滚演唱会,看囚徒艾西巴如何带领凶恶狱友逆风翻盘,是越狱失败后高唱一曲《铁窗泪》,还是澄清一切喜迎《好运来》
演出时间:2023年6月22日-6月23日19:30,6月24日14:30
演出地点:苏州市工业园区观枫街1号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演出票价(元/人):180/280/380/480/680/880
苏州湾大剧院:京剧《新龙门客栈》
演出简介
由京剧名家史依弘领衔主演的京剧《新龙门客栈》和《西施》将登陆苏州湾大剧院的舞台。精致的扮相、极具韵味的唱腔动作、跌宕起伏的剧情、与演员无缝配合的现场伴奏……带您全方位领略精彩纷呈的京剧视听盛宴!明英宗年间,将军周淮安为保忠臣遗孤,躲避东厂追杀,一路西行。得侠女邱莫言及龙门客栈女老板金镶玉相助,并与二女发生了微妙的感情纠葛。正邪双方斗智斗勇,荒漠中锄奸脱险。
演出时间:2023年6月21日、6月22日19:30
演出地点: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大道12000号苏州湾大剧院歌剧厅
演出票价(元/人):180/280/380/480/680
苏州湾大剧院:手提箱迷你木偶剧《做翅膀的人》
演出简介2个演员,1个箱子,一个温暖的故事。在这个箱子里就住着一个做翅膀的老人,每天都会做出许许多多翅膀,送给全世界想飞的孩子们,这一天,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做了最后一双翅膀送给自己。正在他享受飞翔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受伤的小狗,老人与小狗会发生怎样奇妙的故事木偶+肢体表演+现场弹唱+亲子互动,开放的表演空间,更多的可能性,带你触碰想象力的天花板。触感实验室创始人刘晓邑导演的手提箱迷你木偶剧《做翅膀的人》,送给全世界想飞的孩子们!
演出时间:2023年6月22日10:30、14:00、16:00
演出地点: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大道12000号苏州湾大剧院戏剧厅
演出票价(元/人):100/160/200
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天空之城——久石让·宫崎骏动漫视听音乐会
钢琴家简介
本场演出甄选丰富曲目,音符跳跃在演奏家的指尖,风趣幽默的乐手、精彩绝伦的现场演奏,为你呈现一场前所未有的动漫主题音乐会!宫崎骏的代表作品中大家喜爱、优美动听、令人感动的经典音乐将呈现给热爱宫崎骏、久石让的影迷和乐迷们,《天空之城》、《千与千寻》、《魔女宅急便》、《风之谷》、《龙猫》、《菊次郎的夏天》、《幽灵公主》等经典动漫曲目都将为您精彩呈现。
演出时间:2023年6月22日15:00
演出地点:昆山市前进西路1850号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
演出票价(元/人):100/180/280/380
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馆藏生肖邮集精品展
展览简介
为进一步弘扬生肖文化和生肖集邮文化,值此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开馆十周年之际,于3月25日-7月23日举办馆藏生肖邮集精品展。此次展览共展出馆藏生肖邮集4部22框,分别为周治华、沈建平、郭润康先生捐赠。展品目录:1周治华先生捐赠《全国各地成立生肖集邮组织邮集》(8框);2沈建平先生捐赠《十二生肖自言自语》(12框);3郭润康先生捐赠《壬申贺年》、《猴二世首日封》(2框)。
展览时间:2023年3月25日-7月23日
展览地点:苏州市姑苏区山塘街东杨安浜2号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集邮厅
苏州丝绸博物馆:《觅色——服饰里的江南色彩》
展览简介
苏意服饰,以变化丰富的女裙最为可观,有马面裙、堆纱裙、蹙金裙、百裥裙、合欢裙、作裙等。道光时,苏州人袁景澜有诗形容妇人衣饰谓:衣衫百蝶裙百褶,画舫青楼日相集。
展览时间:2023年4月28日-7月30日
展览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人民路2001号苏州丝绸博物馆现代馆1-2F
吴作人艺术馆: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草原云雨》油画作品研究展
展览简介
1955年初夏吴作人先生携夫人萧淑芳先生及几位同事一起远赴内蒙写生采风。历时一月有余,主要活动在海拉尔地区(今天的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根河市阿巴尔虎左旗以及满洲里。《草原云雨》就是那一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尽管是一件风景题材油画作品,但是充分体现了吴作人"艺为人生"的这一艺术价值观主张。作为"但替河山添彩色"主题研究展的第四回,本次展览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吴作人艺术馆承办,共计39件作品,均为吴作人先生1955年内蒙采风时期所作,有速写也有油画,展期至2023年10月19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实行网络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参观。
展览时间:2023年3月28日-10月19日
展览地点:苏州市姑苏区定慧寺巷88号吴作人艺术馆
苏州博物馆:芸香二酉善本古籍碑帖特展
展览简介
苏州自古风物清嘉,在江南烟雨氤氲着的写意山水中,在私家园林葱茏的精致回廊上,走出了众多吴中文人。唐宋以来,就有写经印本供养于古刹浮屠;后至明清繁华,藏书家、刻书家层出不穷,如钱谦益绛云楼、黄丕烈士礼居、潘祖荫滂喜斋、瞿启甲铁琴铜剑楼等,皆独步一时,为书林翘楚。虽历经千年沧桑,珍善之本,完好如初,流传有绪,成为古城苏州文化的见证。本次展览特选择唐至清历代写本、印本、拓本数十件,展现馆藏古籍、碑拓之菁华,以见先人在写经供养、雕版印刷、金石传拓中的智慧与虔诚。千载以来,水墨、木石一旦化作满室芸香,承载着思想与文化,继往开来,绵延不绝。
展览时间:2023年4月4日-7月9日
展览地点: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苏州博物馆本馆二楼书画厅
苏州博物馆:无相——童雁汝南个展
艺术家简介
童雁汝南,博士,复旦大学、中国美院研究员;意大利威尼斯美院特聘教授;上海久事美术馆群学术总监;2001 上海APEC艺术执行;2016
杭州G20主会场艺术总监,当代艺术第一次进入国家礼仪空间,主席评价:效果登峰造极;2017
厦门金砖主会场艺术总监,建立艺术陈设的"金砖范本",主席评价:意想不到;2018
进博会艺术总监,建立当代艺术家遴选和价格评估体系。自幼学习国画书法,曾受李可染等先生教导;油画师从司徒立、许江等先生。20余年如一日修行式肖像创作,各国家元首皇室、罗斯柴尔德家族、宜家、历峰、法拉利、宾利企业领袖、好莱坞明星、百位美术馆馆长为其面对面做模特。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德意瑞等十多国家美术馆个展;作品被几十家美术馆收藏;策划展览百项;顾问公共艺术;收藏基金数十亿;获国家贡献奖、艺术成就奖。探究中国文化的源头及当代活化的方式,是视觉艺术、理论、产业的跨学科学者。
展览地点: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苏州博物馆本馆负一层现代艺术厅
苏州博物馆:向美而生 长三角非遗系列——胡秋生歙砚艺术展
艺术家简介
胡秋生,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家协会安徽省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美中教科文组织中国首席工艺美术家、黄山市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
展览时间:2023年5月16日-8月13日
展览地点: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苏州博物馆本馆忠王府楠木厅
苏州戏曲博物馆:长篇弹词《珍珠塔》流派大家遗珍荟展
展览简介
《珍珠塔》传人方家之多,现能上溯到最早的演出者为清嘉道年间弹词名家马春帆;后经清咸同年间马如飞再传至清末民初魏钰卿。魏钰卿有"塔王"、"书坛文状元"之誉。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魏调"形成,系百年来有音像文物存世中最早形成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弹词流派唱腔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珍珠塔》及其"马调"系脉名家辈出,其传人遍及江浙沪,最著名的就是后均成一代流派唱腔创始人的沈俭安、薛筱卿、魏含英。沈俭安创造了沉稳柔润的"沈调";薛筱卿创造了铿锵明快的"薛调";魏含英基于"魏调"创新发展,使之更趋完善,称"新魏调"……建国前后,又传至朱雪琴、郭彬卿、周云瑞、陈希安、薛惠君、饶一尘、赵开生、尤惠秋、朱雪吟、薛小飞、邵小华等,分别形成了多种新的流派唱腔及鲜明的艺术风格,后世传人绵延不绝。
展览时间:2023年3月31日-6月25日(平时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苏州市姑苏区中张家巷14号中国昆曲博物馆临展厅
它山艺术中心:“镜象城市”暨金鸡湖双年展平行展
展览简介
四位艺术家通过不同的艺术媒介和创作手法,深入探讨了城市发展、变迁与人们的生活状态,传达了对现代城市生活的独到见解。他们或将现实放大,或将虚幻拉近,或将潜藏的真相显现,或将我们的生活扭曲,引导观众深入探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展览展示多种媒介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艺术等。展览展示了艺术家们如何通过放大现实中的细节,让人们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可能被忽略的美好和问题。在这里,您将见证艺术家们如何通过各种媒介和创作手法,捕捉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感受城市空间与社会现象的微妙关联;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作品呈现出人与自然、个体与集体、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和谐共生,镜象城市展将为您带来一场视觉和思考的盛宴。
展览时间:2023年4月16日-6月30日
展览地点:苏州市相城区西活力岛它山艺术中心1F、2F展厅
展览票价(元/人):30(全馆通票,包含镜象城市展和用魔法打败魔法展览门票。)
苏州图书馆北馆:美美与共——2020年至2022年中国“最美的书”展
展览简介
展览计划展出2020—2022年中国"最美的书"75本。通过实物、、文字的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今中国书籍设计的面貌和水平,进一步关注中国的书籍设计。
展览时间:2023年4月22日-6月30日
展览地点: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广济北路2383号苏州图书馆北馆四楼展厅
吴文化博物馆: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展览
展览简介
吴文化博物馆携手苏杭两地的文博机构,共同呈现《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一展,尽数古时与今日,继往开来的非遗技艺,这场展览由吴文化博物馆联合苏州丝绸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中国刀剪剑、扇业、伞业博物馆)主办,同时受到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临安区博物馆、萧山博物馆6家文博机构的展览支持。异林花共色,别树鸟同声。一苏一杭,四时的好风光与精巧的非遗工艺将"人间天堂"的美誉延续至今,娟娟缭绫,细拨分毫;笔刀之间,尽收万象。
展览时间:2023年4月28日-7月30日
展览地点:苏州市吴中区澹台街9号吴文化博物馆第二特展厅
过云楼文化艺术中心:墨馨千秋——过云楼艺术馆馆藏古墨精品展
展览简介
墨,是文明的产物,它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功效。历来备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自宋以来,佳盟就成为文人书案的陈设、观赏品。古墨收藏颇为不易。一是墨为书画消耗品,极易损坏,二是保存难、存世量小。赛来暑往、冷热交替、霉潮侵袭对墨品部有直接致命的影响,因此,古墨流传下来十分不易,精品更属凤毛能角。当前,收藏拍卖市场上拍的大多为清代,民国时期的墨品,其中珍玩观赏平、集锦平(套平)、文人自制(用)黑、御制型成交落率高。也就是说此类平品最受藏家和市场的认可。过云楼艺术馆常年来十分注重古墨的收藏保护,经过多年的收藏积累,已有数量可观的古黑藏于馆内。现精选部分藏品,辑成《墨馨千秋一一过云楼艺术馆馆藏古墨精品展》,向社会公众公开展出,以展示古墨的无限风韵,特与广大观众分享。
展览时间:2023年4月8日-7月30日
展览地点:苏州市吴中区鲈乡北路95号过云楼文化艺术中心二楼兰馨艺苑
苏州湾博物馆:芥子须弥——云冈特展
展览简介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际都市,"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贾贩客,日奔塞下",民族交流,文化汇聚,北魏时期的它,热闹非凡。云冈石窟,便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作为北魏皇室集全国技艺、人力和物力所开凿的大型石窟群。真容巨壮、穷诸巧丽是对它最贴合的形容,它是一个艺术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这一次,跨越千里,从平城到江城,云冈的国宝精灵们,带着数字时代的新生,一同南下江南,开启一段平行旅行。从消失1500年后,首次立起来的云冈第20窟西立佛残像,到云冈第13窟中的七立佛等比例像,现场感受云冈石窟的真容巨壮带来的视觉震撼。
展览时间:2023年5月18日-8月17日
展览地点: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大道12000号苏州湾博物馆一楼1号特展厅
尹山湖美术馆:又见毕加索——大师真迹作品展
展览简介
他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在世时,作品便卖出天价的艺术家,经历过"古典时期",又开创了"立体主义"。他不仅是一个画家,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当我们说So
Picasso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心领神会,他是毕加索,被誉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5月20日,毕加索艺术真迹展将亮相苏州尹山湖美术馆,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欣赏大师风采。展览将展出毕加索创作于1934至1971年间的作品96件,以其具有立体感意识的画作和晚年时期的陶瓷作品为主,这些精心挑选的作品将为观众勾勒出毕加索从中期到后期的艺术发展脉络。
展览地点:苏州市吴中区环湖路299号尹山湖美术馆1F、2F展厅
展览票价(元/人):单人80、亲子100(1大1小)
2023林志炫ONEtake20《我忘了我已老去》世界巡回演唱会内地首站·苏州站
林志炫ONEtake20《我忘了我已老去》世界巡演大陆首站官宣,就在2023林志炫苏州演唱会!6月22日,苏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华语Live天王·零瑕疵美声,致炫金曲,天籁唱响!
演唱会时间:2023年6月22日19:30
演唱会地点: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大道东999号)
演唱会门票
内场1028/888/688,套票1520(888×2)
看台588/388/288,套票999(588×2)
苏州开心麻花×黄龄摇滚喜剧《牢友记》
演出看点:2首原创新曲、新服饰、新舞美、新卡司,全方位爆裂升级,呈现大神级视听盛宴,更燃更炸的《牢友记》,苏州尝鲜首演。
演出时间:6月22日-24日
演出地点: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
演出阵容: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戏剧演员黄龄
门票价格:180元-880元
史依弘主演京剧《新龙门客栈》
演出时间:2023年6月21日-6月22日19:30
演出地点:苏州湾大剧院-歌剧厅东太湖大道12000号
门票价格:180元-680
京剧《新龙门客栈》改编自香港同名**,由上海弘依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上海京剧院联合出品。京剧创作保留了**经典的故事和人物关系,同时进行了大胆的戏曲化,力图以传统戏曲审美解构故事,以传统戏曲手法演绎故事,以传统戏曲精神表现故事,用老技法把老故事讲出新意,凸显人性真善美,弘扬中华儿女爱国情怀,重塑经典。京剧《新龙门客栈》历时多年准备后于2019年首登上海大剧院,经过不断调整与打磨,相继赴北京国家大剧院、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广州大剧院、武汉剧院演出,收获诸多关注于好评。该剧幕后团队及演出班底强强联合,敬畏艺术,只为创作最好的艺术作品,回馈观众,力求打造梨园界具有代表性的高峰作品,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品牌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梁祝”钢琴小提琴经典名曲音乐会
演出时间:2023年6月22日周四19:30
演出地点: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前进西路1850号(体育中心旁)
门票价格:100元-798元
剧目介绍
“梁祝”钢琴小提琴经典名曲音乐会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世界乐坛公认的中国管弦乐作品的代表之作。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作品首演。曲终,伴着雷动的掌声、喜悦的泪水,这部作品被从头至尾再次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材于同名古老传说,旋律优美、色彩绚丽、通俗易懂、艺术性强,在中国被誉为“民族的交响音乐”。《梁祝》用柔美感人的经典旋律传递出人对爱的向往和追求,让观众在体会追求中的辛酸后更加的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国外乐评家称,这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这部作品在60年间,在舞台、唱片、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广泛传播,倾倒了世界各地亿万听众。上世纪90年代初,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金牌殊荣。本场音乐会由“演奏家们”倾情演绎。演出曲目除了《梁祝》之外,还包含《爱的致意》、《鸿雁》、《辛德勒名单》、《查尔达什舞曲》等世界经典名曲,同时也包括《额吉的歌》、《贝加尔湖的清晨》等原创音乐。
刘晓邑导演手提箱迷你木偶剧《做翅膀的人》
演出时间:
2023-06-22 星期四 10:30
2023-06-22 星期四 14:00
2023-06-22 星期四 16:00
演出地点:
苏州湾大剧院-戏剧厅东太湖大道12000号
门票价格:100元-160元
演出看点
触感实验室的演出每年超过300场,服务观众超过50000人,受邀到访英国爱丁堡艺术节、英国伦敦南岸艺术节、俄罗斯金萝卜艺术节、乌镇戏剧节、深圳南山戏剧节等国内外各大艺术节,每年还有超过100场亲子工作坊、超过50次的戏剧课程呈现给大朋友小朋友们。
从街头到剧场,从城市到大山,从国内到海外,我们永远在原创的起点,也永远在巡演的路途中。
《2023年桂冠之声 新锐系列 李畅辛钰 重奏音乐会》--苏州
演出时间:
2023-06-21 周三 19:30、2023-06-22 周四 19:30
演出门票:50元-270元
演出地点: 苏州聚橙尹山湖大剧院
演出看点
本次音乐会特邀旅美青年钢琴家、室内乐演奏家李畅与辛钰,为您呈现五首经典德奥古典音乐作品,分别是上半场的三首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以及下半场的克拉拉舒曼为钢琴与小提琴而作的三首浪漫曲和勃拉姆斯G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三位作曲家都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不同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李畅与辛钰将用高超的技巧和为大家深刻诠释西方古典乐的意义。
装潢志-明-周嘉胄
论画-东晋-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东晋-顾恺之
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
画山水叙-刘宋-宗炳
叙画-刘宋-王微
画品-南齐-谢赫
山水松石格-梁-萧绎
续画品-陈-姚最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后画录-唐-释彦悰
续画品录-唐-李嗣真
山水论-唐-王维
辋川画诀-唐-王维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笔法记-五代-荆浩
画山水赋-五代-荆浩
画山水诀-宋-李成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林泉高致-宋-郭熙郭思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华光梅谱-宋-释仲仁
画史-宋-米芾
德隅斋画品-宋-李鹰
宣和画谱-宋-
山水纯全集-宋-韩拙
画继十卷-宋-邓椿
竹谱详录-元-李衍
写山水诀-元-黄公望
古今画鉴-元-汤垕
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
松斋梅谱-元-吴太素
临池管见-清- 周星莲
古画品录-南齐-谢赫
续画品-陈-吴兴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元
画山水赋/笔法记-唐-荆浩
翰墨志/思陵翰墨志-宋-赵构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画史-宋-米芾德隅斋画品-宋-李廌
宣和画谱-宋-佚名
广川画跋-宋-董逌
画继-宋-邓椿
书苑菁华-宋-陈思
画鉴-元-汤厚
衍极-元-郑枃
图绘宝鉴-元-夏文彦
图绘宝鉴续编-明-韩昂
书画跋跋/续-明-孙鑛
画史会要-明-朱谋垔
郁氏书画题跋记/续题跋记-明-郁逢庆
清河书画舫-明-张丑
法书名画见闻表-明-张丑
真迹日录/二集/三集-明-张丑
南阳名画表-明-张丑
清河书画表-明-张丑
珊瑚网-明-汪砢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清-孙岳颁
绘事备考-清-王毓贤
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卞永誉
南宋院画录-清-厉鹗
小山画谱-清-邹一桂
传神秘要-清-蒋骥
写像秘诀-元-王绎
古籍的版本类型 自从图书产生以来,特别是自从版印图籍产生以来,从内容、性质、形式等方面派生出许多版本类型和版本称谓。主要有:稿本、写本、抄本、刻本、活字印本、官刻本、坊刻本、私宅刻本、家刻本、自刻本、监刻本、经厂本、内府刻本、藩府刻本、殿本、局本、聚珍本、套印本、百衲本、书帕本、巾箱本、袖珍本、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重修本、递修本、朱蓝印本、四库底本、毛抄本。 稿本 古书版本著录中运用稿本概念大约有三种情况,一是指手稿本,二是指清稿本,三是指修改稿本。手稿本指的是由作者自己亲笔书写的自己的作品,判断这个极不容易,没有绝对把握,不敢运用手稿本的概念。清稿本指的是誊清的书本。誊清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作者自己誊清,这在实际上应该归入手稿本;另一种是由别人誊清,实际上这已不具备稿本性质。故对清稿本概念的运用要特别慎重,不能以今度古,把现代人关于稿子的概念硬加在古稿本的头上去。修改稿本指的是在誊清的本子上又由作者亲笔加以修改。这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自己誊清后自己又作修订,这在实际上又应归于手稿本;一种是别人誊清后作者亲笔加以修订,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用修改稿本的概念。这三种概念在通常的古书著录中都见有人运用,但在实践上并不十分确切,且容易造成混乱。国家图书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只用“稿本”一个概念,将作者亲笔书写、誊清、修改的情况,通通包容在“稿本”概念里边。而对由别人誊清的书本,则以“写本”或“抄本”称之;别人誊清作者自己亲笔修改的书本,则仍以“写本”或“抄本”称之,紧接着于其后注明某某校改。 写本 写本是相对于稿本、抄本和印本的名称。在古书版本著录中,凡运用写本概念,大约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时代早。唐以前,书籍生产都靠手写传抄,无所谓刻本印本,故统称为写本。人唐以后,刻本书渐行,至宋而盛。然唐宋所处的时代仍是较早,故唐宋时期手写传抄的书籍,仍称为写本。元以后传抄的书籍,便以抄本名之了。二是地位高。无论时代早晚,印本书是否盛行,一书的传抄凡出自名流学者之手,往往也要以写本名之,而不称其为抄本。三是涉及宗教。凡是抄写佛经、道经,抄写者常是为了还愿或做功德,有对宗教的崇信和虔诚包容在里边,故只称其为写经,而绝不称为抄经。至于早期写经生抄写的经卷,虽不是为了自己还愿做功德,而是为了佛门的善男信女们买去还愿,但由于其抄写时代早,也只能以写本名之。至于自己著作,自己抄写流传,那就不论其时代早晚,地位高低,便一律以稿本名之了。 抄本 在古书版本著录中,抄本的称谓经常应用,经常出现。除了写本、稿本之外,凡依据某种底本而再行传写者,均可以抄本名之。 刻本 刻本,亦称刊本、椠本、镌本,均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很早,唐代已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流行。五代已由政府指令国子监校刻《九经》及《经典释文》。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大兴,旁及辽、金、西夏;直至元、明、清,前后盛行1000余年。在发展过程中,因时代不同,又有宋、辽、西夏、金、蒙古、元、明、清刻本的不同称谓;因地域不同,又有浙刻本、蜀刻本、闽刻本等不同称谓:具体细分,又有杭州本、越州本、婺州本、衢州本、潭州本、赣州本、池州本、建阳本、麻沙本、崇化本、平水本、眉山本等不同称谓;因出资和主刻性质不同,又有官刻本、私刻本、家刻本、自刻本、坊刻本等不同称谓;具体区分,又有内府本、监本、府州军本、仓台本、计台本、殿司郎局本、公使库本、郡斋郡庠本、兴文署本、广成局本、行中书省本、各路儒学本、书院本、司礼监本、经厂本、藩府本、布政司本、廉访司本、殿本、局本等不同称谓;因刻版形态不同,又有大字本、小字本、书帕本、巾箱本、袖珍本等不同称谓;因版印技术不同,又有墨印本、朱印本、蓝印本、套印本等不同称谓;因版印早晚不同,又有初刻本、复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重修本、递修本等不同称谓。总之,什么时代、什么地区、什么单位、什么部门刻的书本,就可题为某某时代、某某地区、某某单位、某某部门刻本。 活字印本 用活字排版印刷的书本,均称活字印本。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昇首先发明了泥活字。南宋的周必大,蒙古太宗十三年至海迷失后三年(1241-1250)时期的姚枢,清道光十二年(1832)的李瑶、二十四年(1844)的翟金生,都曾依据毕昇泥活字印书的原理,自制泥活字,实践并光大了泥活字印书的创举。元大德年间(1297-1307),农学家王祯又制成了木活字,并印刷《旌德县志》。此后,木活字发展较快,非但有汉文木活字,还有西夏文、回鹘文木活字。进入明、清,木活字书普遍流行,江南各省的祠堂常用木活字排印宗谱。还出现了串乡走镇专为人排印家谱的谱匠。明崇祯十一年(1638)以后,北京朝廷发行的“邸报”,也改用木活字排印。清代无论官署、私宅、坊肆,木活字印书更为普遍。规模最大的是乾隆时期用木活字排印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凡134种。金属活字包括铜、锡、铅活字,其中以铜活字印书较多。明朝弘治、正德时期无锡华、安两家的铜活字印书最有名,清雍正年间内府用铜活字排印的《古今图书集成》,是规模最大的金属活字印刷工程。著录活字印本,就要根据不同材料的活字,采取不同的著录称谓,如泥活字印本、木活字印本、铜活字印本等。 官刻本 官刻本是指清及清以前历代出公帑或由国家某种机构、单位主持雕印的书本。中国雕版印书始自唐朝。自五代起,始由国子监校刻经书,开官刻本之先河。两宋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司、局、殿,地方各府、州、县、军官署,各府、州、县学,各地仓台、计台、公使库;元代兴文署、广成局、中书省、行中书省、各路儒学、各地书院;明代两京国子监、中央各部、院,内府各监,各藩府,各布政使司,各府、州、县衙署,各级各地学校;清代武英殿、内府各监、中央各部、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各省官书局等,凡由这些单位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均可称为官刻本。但在著录实践中,历来不采用“官刻本”这种称谓,而是将其分解,具体著录。国子监刻的书就称为国子监本,公使库刻的书就称为公使库刻本,经厂刻的书就称为经厂刻本,武英殿刻的书就称为武英殿刻本等。 坊刻本 坊刻本指唐至清历代各地书坊刻印的书本。书商编刻图书并经营书业的书坊,唐代已经出现,至两宋而兴盛。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都开有很多书坊、书斋、书轩、书林、书堂、书肆、书棚、经籍铺、纸马铺等。四川、两湖、江、浙、皖、赣、闽,尤其是福建建阳的崇化、麻沙等,也都有很多书坊。元代四川书坊衰落,山西平阳(今临汾)书坊兴起,福建书坊继续发展。明代南北两京,苏州、扬州、杭州、徽州、常熟、建阳,仍是书坊林立。清代书坊遍布全国各地,但有的已是单纯经销并不编刻图书了。所有历代这些书坊刻印的书,都可以称为坊刻本。但在版本著录的实践上,一般不使用坊刻本这个称谓,而是分解之后具体著录,如唐刻《陀罗尼经咒》,便著录为“唐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刻本”,《十七史》便著录为“明毛氏汲古阁刻本”等。 私宅刻本 私宅刻本指历代私家出资或主持刻印的书本。私宅家塾刻书的性质,与书坊刻书不尽相同。书坊刻书以出售营利为主要目的,私宅、家塾刻书多出于对圣贤、先辈、师友的崇尚,要推广某种思想和学说。明、清私宅刻书,有时也为了传布某些罕见的版本。但在版本著录实践上,一般并不使用私宅刻本这个称谓,而是分解之后具体著录。如宋黄善夫家塾之敬室所刻的《史记》,便著录为“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宋蔡梦弼东塾刻印的《史记》,便著录为“宋蔡梦弼东塾刻本”;宋蔡琪家塾之敬室刻印的《汉书集注》,便著录为“宋蔡琪家塾刻本”;南宋廖莹中世彩堂刻印的《韩柳集》,便著录为“宋廖莹中世彩堂刻本”;元代天历间褒贤世家家塾刻印的《范文正公集》,便著录为“元天历褒贤世家家塾岁寒堂刻本”。 家刻本 家刻本指历代自家出资或主持刻印的自己家人著作的书本。家刻本与私刻本性质不同。家刻本的实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出资委托书坊,按自家满意的版式行款刻印;一种是自备木板,召雇刻印良工上门,让他们按自家的意愿设计行款版式刻印。这两种方式雕刻的书版都归自家所有,自家收藏。故古书雕版处与藏版处不全都一致。家刻本多为家族中晚辈实施,故校勘刻印一般都比较好。 自刻本 自刻本指历代由作者自己出资或主持刻印的自撰的书本。从出资的角度看,与家刻本性质近似;从所刻书的作者看,则与家刻本绝然不同。家刻本的作者范围限在本家族中,自刻本的作者仅指作者自己。自刻本始自五代和凝。《旧五代史·和凝传》说他平生为文章,长于短歌艳曲,尤好声誉。有集百卷,自篆于版,模印数百帙,分惠于人。五代以后,历代都有自刻本行世。自刻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作者自己委托书坊或召雇雕印工匠,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版式行款,施刀镌印;一种是不但自己出资,还要自己写样上板,然后委托书坊或召雇工匠刻印。所以自刻本一般都校勘精审,刻印精良,若是作者自己手写上版,就更为珍贵。清代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他自己写样上版雕印的自著《板桥集》,堪称艺术珍品。 监刻本 监刻本亦简称监本,指历代国子监刻印的书本。国子监,亦称国子学,简称“国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刻书始于五代,后唐朝长兴三年(932),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九经,刻版印售。到后周太祖广顺三年(953),《九经》全部刻完,前后历时21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国子监祭酒尹拙奏请兵部尚书张昭、太常卿田敏同校勘《经典释文》,刻板印行。宋代国子监的刻书规模和刻印范围,都比五代时要大得多。景德二年(1005),距建国仅40余年,经、传、正义皆经过校勘,刻板印行。所集书籍版片10万余块。到北宋末年,正史亦由国子监全部校刻行世。南宋国子监所刻的书并非都是本监所雕,很多是本监校勘后下各地镂版。如《七经正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诸书,都是由杭州镂版进呈。宋代国子监除主刻正经、正史外,还以医方一字差误,其害匪轻,故重要医籍也由国子监分官详校,镂版颁行。如《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补注本草》、《图经本草》等,宋代国子监都曾校刻行世。元代的中央刻书机构是兴文署和广成局,属秘书监,不属国子监,故无监本之称。明代南京、北京都设有国子监,刻书数量甚多。清代纂修校刻书籍多数在武英殿。清代国子监仅刻过极少的书。对于历代国子监所刻的书,均可著录为各时代的国子监刻本。 经厂本 经厂本专指明代经厂所刻印的书本。经厂是司礼监所属的机构,专管经书印版及印成书籍、佛经、道藏、蕃经等。经厂设掌司4员或六七员。经厂规模随着司礼监的权限及规模的扩大而扩大。洪武时内府有刊字匠150名,每二年一班;裱褙匠312名,印刷匠58名,一年一班。嘉靖十年(1531),调整精简过内府匠役,实留12255名,著为定额。其中司礼监占有1583名。而专事书籍刻印者为:笺纸匠62名,裱褙匠293名,摺配匠189名,裁历匠80名,刷印匠134名,笔匠48名,黑墨匠77名,画匠76名,刊字匠315名。总为1274名。据极不完全统计,明代司礼监经厂前后刻印的经、史、子书、祖训、圣训,以及《四书》、《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神童诗》等内书堂课本,达168种。经厂本特点是开本大,印纸精,行格疏,字体大,粗黑口,铺陈考究。但由于出自内宦之手,校勘不精,故不为学人所珍重。 内府刻本 内府刻本这个称谓很不科学,很不确切。但历代相沿,版本著录和行文中又常出现这个提法。唐代有内府之役,它是指划归五府三卫和东宫三府三卫管辖的折冲府,下设若干监,分管内廷庶务。所谓内府刻本,并不专指由内务府各监所刻的书本。实际上,历来在运用内府刻本这个称谓时,其概念都是指中央各部院衙署和内廷各部门所刻的书本。或者说是指官刻本中,属中央国家机关所刻的那一部分书。所以在使用这个称谓时要特别谨慎,凡能考出具体刻书单位者,均应具体著录,不能轻易使用内府刻本这个称谓。 藩府刻本 藩府刻本指明代各藩王府所刻印的书本。明代270余年中,皇诸子受封为王的先后共有62人。受封并且建藩者,共50人。其中有的因获罪夺爵,有的无子封除,只有28个王府与明朝相始终。它们分布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等诸布政行省。 殿本 殿本专指清代武英殿所刻印的书本。武英殿在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西华门内迤北。据《宸垣识略》记载,武英殿崇阶九级,环绕御河,跨石桥三,前为门三。内殿宇二重,前贮书版。北为浴德堂,即修书处。 局本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协作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在清末的文化事业上,起过一定推动作用。在版本著录上则分别具体称为某书局刻本。 聚珍本 聚珍本亦称聚珍版。指清乾隆时武英殿用木活字排版印刷的书本。 套印本 套印本指数种颜色套印的书本。中国传统的套印技术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是在一块雕好的版片上刷上不同颜色敷印,所以称为敷彩印法。此法起于何时,很难详考。元至元六年(1340),中兴路江陵(今湖北荆州)资福寺刻的无闻和尚《金刚经注解》,其经文及卷尾无闻和尚注经图中的灵芝等,均用朱色刷印,注文用墨色刷印。表明14世纪中叶,中国已经有了敷彩印刷的作品,而且迄今仍流存于世。 在套色印刷的启发、推动下,将这种技术继续深化,施于版画,恒版印刷技术出现了。“饾版”是将彩色画稿按不同颜色分别勾摹下来,每色刻成一小块木板,犹如饾饤,故称饾版。然后逐色依次套印或叠印,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彩色图画。这样印出的作品颜色的深浅浓淡、阴阳向背,几与原作无异。在饾版技术兴起的同时,拱花技法也出现了。“拱花”是用凹凸两版嵌合压印,令纸面拱起花纹,使翎毛、山水凸现在纸面上,看去更富立体感,更具真实性。像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吴发祥的《萝轩变古笺谱》,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所有上述这些套印出来的书,都可称为套印本。且几色套印,就称几色套印本。惟朱墨两色套印,国家图书馆习惯上著录为“套印本”,其他各方面的人习惯上多称为“朱墨套印本”。 百衲本 百衲本,是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书本。这是个借喻性的版本称谓。衲,原义补缀。百衲,指用零星材料集成一套完整的东西。王隐《晋书》说“董威辇于市,得残缯辄为衣,号曰百衲衣”。蔡绦《铁围山丛谈》说“唐济公者号善琴,乃自聚灵材为之,曰百衲琴”。蔡君谟《画锦堂记》说“每字作一纸,裁截布列,连成碑形,谓之百衲碑”。足见“百衲”具有杂拼之义。故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而成的书本,也就名为“百衲本”了。 书帕本 明代官员上任或奉旨归京,官员朋友之间例以一书一帕相馈赠,当时将这种书就称为“书帕本”。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引证《金台纪闻》评论元、明刻书优劣说:“元时州县皆有学田,所入谓之学租,以供师生饩廪,余则刻书。工程浩大者,则数处合力为之,故雠校刻画颇有精者。明洪武初年,将此项学租皆收归国子学,故县学、书院缺乏余资,刻书已不精审。隆庆、万历间,承嘉靖余风,皆喜刻书。但大率刻而不校,甚或妄加删削,以之馈遗当道官员,附之一帕,故有一书一帕之称,是为书帕本。”可见书帕本是明代例行官样礼品,只注意表面装潢,不注重文字内容。 巾箱本 巾箱本,指古时开本极小可以装在巾箱里的书本。巾箱是古时装头巾的小箧。《北堂书钞》卷一百三十五“王母巾箱”条引《汉武内传》,说帝见王母巾箱中有一卷小书,盛以紫锦之囊。晋葛洪《西京杂记》后序说:“洪家遭火,书籍殆尽,惟有抄本二卷在巾箱中,常以自随,故得犹在。”《南史·齐·衡阳王均》说他“手自细书《五经》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诸王闻而争效,为巾箱《五经》”。南宋戴埴《鼠璞》说:“今之刊印小册,谓巾箱本,起于南齐衡阳王(萧均)手写《五经》置巾箱中。”可见无论是手写本书,还是刻印本书,只要是开本较小,于随身携带的巾箱小箧中能够装下,就都可以称为巾箱本。在实践上,与袖珍本概念极难区分。 袖珍本 袖珍本亦指开本较小,便于随身携带的书本。其取义,盖因其开本极小,可藏于怀袖中携带。清代内府刻书集中在武英殿进行。历年雕印经、史所用版片极多,这当中有不少裁截下来的小块木料或版片。“高宗以校镌经、史,卷帙浩繁,梨枣解材,不令遗弃,仿古人巾箱之式,刻袖珍版书。”后世将当时遵照高宗旨意,于乾隆三十年(1765)用零材短板刻成的小版框小开本的《古香斋十种》,就称为袖珍本。直到今天,对小开本书仍常以袖珍名之。 初刻本 凡第一次镌刻的书均可称为初刻本。 重刻本 重刻本是相对于原刻本而言的。凡确知一书是重刻于某本,方可称为重刻本。然其情况复杂,与初刻本相关,没有确切的把握,不能随便运用重刻本的概念。且重刻与翻刻(覆刻)意义相近,容易混淆。重刻本就是将经过校勘的底本重新雕刻,其行款版式可与原底本同,也可以不同。翻刻虽也是重刻,但翻刻则是依底本原式照翻,非但行款字数一仍其旧,甚至讳字、刻工姓氏也照样翻雕。所以在运用重刻本称谓时,一方面要注意它是重刻某本,一方面还要注意它是否为翻刻。 翻刻本 翻刻本也称覆刻本。 影刻本 影刻本是以某一版本为底本,逐叶覆纸,将原底本的边栏界行、版口鱼尾、行款字数等,毫不改变地照样描摹或双勾下来,然后将描摹好的书叶逐一上版镌雕。这样雕印出来的书,因为版样是影摹下来的,对于那个原底本来说,就称为影刻本。影刻本书多发生在影刻宋元本书上。因为宋元本书传至明末清初,已属罕见。为了保存传本,流布久远,便常常采用这种影刻的办法。由于它能保持原底本的风貌,故历来为藏书家和版本家所珍重。 重修本 重修本也称为修补本或修补版。古书版片由于多用梨、枣等硬木,故可流传使用上百年乃至几百年。其间由于屡经刷印或遭受其他灾害,又很容易造成版片的缺损,所以再要进行刷印时,对其中缺损的版片就得重新加以修补。用这种修补过的旧版片刷印的书,在版本著录中就称为“×朝××年××人刻×朝××年重修本”。经过修补的版片,因为时代、刻工、技术的不同,呈现出来的版框、版心及字体风格等,与未经修补的就不尽相同,甚至墨色也显得不同。所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鉴别的。 重修本运用在家乘、地志等书时,要特别注意其另外的含义。中国地志之书浩如烟海。每换一任或几任地方官,就常常重修一次该地的方志,载入风土民情、山川地理、物产资源、名胜古迹、建置沿革、地亩四至、先贤仕宦、历朝贡举等新内容,以便掌握该地情况,实施封建管理。但有时因初修不久,有时因财力不敷,没有必要或没有能力另纂新志时,也常常修补旧志版片,或在旧版片的相应内容下增刻新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分别著录:只是修补旧版重新刷印的,应著录“×朝××年刻××年重修本”;若是在旧版本相应内容下增刻了新的内容,就得著录为“×朝××年刻××年增修本”。在著录志书重修本和增修本时,还要特别注意志书书名前所冠的纂修时代,这是极易发生混乱的地方。就是在版本著录为“重修”或“增修”的两种情况下,其志书书名前所冠的纂修时代,都只能是原来纂修的时代。若是志书书名前已明确冠有“重修”字样,则这里的重修决非重新修补版片之义,而是此志已经重新纂修之义。 递修本 凡一书版片经过两次及两次以上修补而重新刷印出来的书本,均可称为×朝××年刻×朝××年递修本。这种递修重印的古书在现存的中国古籍中为数还不少。有名的如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所刻的《六经正义》,多数到南宋末年和元朝初年,就曾两次递修重印过。又如南宋绍兴年间蜀中眉山地区所刻的《眉山七史》,其版片元代以后递有修补。明洪武年间版片移入南京国子监,一直到正德、嘉靖、万历时,还曾修补重印。到清代顺、康、雍、乾时,这套版片还存贮于江南布政使司衙门库中,嘉庆时才毁于火。明南京国子监刻的《玉海》,其版片自正德、嘉靖以后即屡经递修。万历十六年(1588)赵用贤、康熙三十六年(1697)李振玉、乾隆三年(1738)熊木,都曾修补重印。所有这些都是典型的递修本。 朱蓝印本 朱蓝印本,是指古代书版雕完,在正式刷印之前常要试印,以检查是否有错字和着墨是否均匀,以便进行修整。这时使用的颜色常用红或蓝色,目的在于醒目,便于发现版面上的问题。此种试印的书,红颜色者,就称××刻朱印本;蓝颜色者就称××刻蓝印本。这种印本因为是新版初试,字画清晰,刀法剔透,初印精美,加上印数少,传世罕,历为版本家和藏书家所看重。 四库底本 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是卷帙浩繁的大丛书,共收3507种,79337卷。在开馆纂修前及整个纂修过程中,广征天下遗书,故从全国各地进献的图籍数以万计。书到北京,全都送到翰林院点收,加盖翰林院关防,以备选用。有人将这些都称为四库底本,这是不对的。确切的概念,四库底本指的是被《四库全书》收入而作为誊抄底本的那些书,而不是指进过翰林院,钤有翰林院关防,实际却未被《四库全书》录入的书。
我想下面的答案,你能了解到你想了解的东西。
古籍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做知道就是,剪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种传统。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世界最大的剪纸虎
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编辑本段史籍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古代诗词典籍中,也被广泛的记载: 1 唐朝的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 2 唐朝的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彩也就是剪纸。 3 唐朝的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4 南宋的周密所著《志雅堂诗杂钞》中写有:“旧都天衔,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又中原有余承志者,每剪诸家书字,毕专门。其后有少年能于衣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极精工。”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5 广州建德县志云:“林文辉,字纲齐,剪纸为字,飞动如龙蛇,点差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易薪米以自给,人称之曰剪”。鹿鹤同春
[1]
唐代属于中国历史发展中最为昌盛的阶段,对于这个阶段有相应的标准方式,而唐代也是中国佛教最为繁荣的阶段,只是对于这个年代的佛教思想更为雏形形式,所以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因为品级的严格要求,所以一般的民居家中的门体不得以中心方式对开 第二,大多家居中使用在玄关后的几案都是做下三云方式 第三,色彩上大多以灰,青为主色调。 第四,唐代也是刚刚出现了瓷器的观赏性,所以博古架大多在这个时候有了新的尺寸方式 小提示:建议您使用唐的方式来进行装修后,尽可能不要使用明清家具,会显得有些跨度太大。
2009年5月,这部宋衢州州学刻元明递修本《三国志》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2691,在文化部门、古籍界和媒体,引起很大反响。同年6月,这部《三国志》应邀参加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2013年,再次应邀参加“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2019年9月,第三次应邀参加国展,现在正在国家图书馆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
B |
汉字也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故ACD观点错误。 |
本文2023-08-20 06:39: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