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玫瑰花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玫瑰花简介,第1张

玫瑰花

玫瑰花为中药名,出明·姚可成《食物本草》。是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 的干燥花蕾。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玫瑰花 [ 最后修订于2017/4/20 22:21:24 共153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栗壳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栗壳的用法用量 27 附方 2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栗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栗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栗壳 1 拼音

lì ké

2 《辞典》:栗壳

21 出处

《食疗本草》

22 拼音名

Lì Ké

23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外果皮。

24 性味

《纲目》:"甘涩,平,无毒。"

25 功能主治

治反胃,鼻衄,便血。

①孟诜:"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

②《日华子本草》:"治泻血。"

26 栗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研末或入丸剂。

27 附方

①治膈气:栗子黑壳煅,同舂米槌上糠等分,蜜丸桐子大。每空心下三十丸。(姚可成《食物本草》)

②治鼻衄累医不止:栗壳五两,烧灰,研为末。每服二钱,以粥饮调服。(《圣惠方》)

③治痰火瘰疬:粟壳和猪精肉煎汤服。(《岭南采药录》)

28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栗壳的方剂 保子七圣散

3升煎,去滓服。月内儿服1杏核大,300日儿服1栗壳,12岁儿服两栗壳,3岁以上儿加之,每日3次。

敛肠丸

二:敛肠丸:处方:木香3克地榆6克酸石榴皮6克罂栗壳4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

补气补血汤

拼音:bǔqìbǔxuètāng处方:栗壳3钱,当归2钱,黄耆2钱,玉竹(蜜炙)1钱半,白术(土炒)

化痰消咳片

3B229597处方:紫花杜鹃1330g板栗壳500g合成鱼腥草素20g止咳酮3g制法:以上四

天下第一乌须方

如赤小豆大,又次者如绿豆大,分3样,入新罐内炒如栗壳色,以青湿布包之,以脚踏成饼,晒干为末,锡罐盛贮

更多用到中药栗壳的方剂

用到中药栗壳的中成药 化痰消咳片

3B229597处方:紫花杜鹃1330g板栗壳500g合成鱼腥草素20g止咳酮3g制法:以上四

清热镇咳糖浆

草44g、荆芥35g、知母26g、前胡35g、板栗壳44g、浮海石44g制法:以上八味,加水煎煮二次

八宝眼药

朱砂10g冰片20g炉甘石(三黄汤飞)300g地栗粉200g制法:以上九味,珍珠、朱砂分别水飞或粉

肥儿丸

)3钱。制法:上为末,芦荟末和匀,猪胆汁为丸,如栗米大。功能主治:《丹溪心法》卷五方之肥儿丸治小儿

生肌散

,煅龙骨2两,生乳香2两,生没药2两,海螵蛸(去壳)5钱,象皮2两(滑石烫),生赤石脂2两,冰片1

更多用到中药栗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栗壳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四咳嗽门]药方

皮半夏(制)桔梗杏仁(炒。各七分)乌梅(三枚)罂栗壳(蜜炙,二钱)五味子桑白皮紫苏薄荷知母甘草(炙。

《普济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湿门]中暑附论

痢。加肉豆蔻五钱。每服盐梅一枚。赤痢。乌梅一枚。栗壳二枚。去蒂赤膜醋炒。白痢。栗壳二枚制同上。粟米一

《外科选要》:补遗方

,取出去滓,顿服之。又一方,无黄。郭氏定痛托里散栗壳(二两去蒂炒)当归白芍药川芎(各五钱)乳香没药桂

《文堂集验方》:[卷二]血症

足浸至膝腕。以汗出为度。凶者浸至半身。再无不止。栗壳。(烧存性研末)米饮调下二钱立止。刀刮指甲细末。

《存存斋医话稿》:卷二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豆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制法 25 性味 26 归经 27 功能主治 28 附方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豆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豆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豆腐 豆腐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dòu fǔ

2 《辞典》:豆腐

21 出处

《本草图经》

22 拼音名

Dòu Fu

23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

24 制法

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一天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即成豆腐浆,再点以盐卤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

25 性味

甘,凉。

①《本草图经》:"寒。"

②宁原《食鉴本草》:"味甘,平。"

⑧《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26 归经

《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肠。"

27 功能主治

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治赤眼,消渴,休息痢;解硫黄、烧酒毒。

①宁原《食鉴本草》:"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②《纲目》:"清热散血。"

③《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④《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并治赤跟肿痛。"

⑤《本草求原》:"解硫黄毒。"

⑥《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28 附方

①治休息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济方》)

②治饮烧酒过多,遍身红紫欲死,心头尚温:热豆腐切片,满身贴之,冷即换,苏醒乃止。(姚可成《食物本草》)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豆腐的方剂 麻甘豆腐汤

(打碎),法半夏6g(打碎),杏仁6g(打碎),豆腐1小块。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主痰热阻肺

痰毒顶

g《串雅补》卷一:方名:痰毒顶组成:白信5钱(用豆腐一大方块,中挖一池,放信于池内,以原豆腐盖好,煮

杖疮珍珠散

gchuāngzhēnzhūsǎn处方:珍珠(入豆腐内,煮至豆腐起蜂窝时取出,研之)乳香(去油)海螵

鬼头顶

拼音:guǐtóudǐng处方:白信5钱(用豆腐1大方块,中挖一池,放信于池内,以原豆腐盖好,煮1炷

二妙丹

会通》卷四:二妙丹:处方:明雄黄2两,雌黄2钱,豆腐1块(4寸厚,方圆4寸)。功能主治:痘疔。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药豆腐的方剂

用到中药豆腐的中成药 癫狂马宝散

1处方:马宝600g琥珀30g龙涎香30g珍珠(豆腐炙)3g牛黄15g制法:以上五味,分别研成细粉,

白氏眼药

的白敬宇眼药的别名。别名:白氏眼药。组成:珍珠(豆腐炙)15g,麝香75g,熊胆60g,冰片506

醒脑再造丸

香5g僵蚕(炒)25g猪牙皂5g冰片5g珍珠(豆腐制)75g大黄5g制法:以上三十六味,除冰片外

十宝丹

方之十宝丹组成为牛黄、贝母、马勃各三分,珍珠(入豆腐内煮去油,另研)六分,冰片半分,人指甲(阴阳瓦上

六灵丸

藏:密封。注:珍珠的炮制方法取珍珠用布包好,放入豆腐中,煮3~4小时,取出,晾干。江西省药品检验所起

更多用到中药豆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豆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谷部]腐

浆、沫、渣、皮、乳、锅巴、泔水、麻腐濒湖纲目于豆腐集解注∶腐皮堪入馔,而浆乳皆遗之。又胡麻亦可作腐,

《济世神验良方》:外科附录

尿半桶,入瓮内烧滚,熏洗三四次即可走。治重腿粗肿豆腐渣一斤,板猪油四两,捣敷,有臭水出即消。治诸漏凤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豆腐

(造酿)泻胃火过服生寒动气豆腐(专入脾胃大肠)。经豆磨烂。加以石膏及或卤汁内入而成。其性非温。故书皆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豆腐

(《日用》)集解时珍曰∶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蛊毒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石鲫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石鲫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石鲫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鲫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鲫 1 拼音

shí jì

2 《辞典》:石鲫

21 出处

姚可成《食物本草》

22 拼音名

Shí Jì

23 石鲫的别名

华鲸(《鱼类分类学》),老母猪鱼、山鲫鱼(《黑龙江流域鱼类》)。

24 来源

为鲤科动物华鳈的肉。

25 原形态

体稍侧扁,腹部圆。体长约15厘米。头很短,吻钝而圆,吻长略大于眼径。口下位,呈马蹄形,下颁的前缘有一层较发达的角质层。上层为弧形,下层沟中断。两鼻孔间凹陷,使吻部突出。上颌须1对,很短。下咽齿1行,齿端呈钩状,外侧1个呈圆柱形。鳞中等大,侧线鳞40~41。背鳍Ⅲ7,不分枝鳍条基部较硬,起点在腹鳍之前。臀鳍Ⅲ6。较短。体多深色,体侧有4条垂直的宽黑斑;各鳍呈黑色,其边缘为白色。

喜栖于底层多泥沙的流水或静水的中下层。产卵期4~5月。

26 生境分布

分布长江和黑龙江的干、支流及附属的湖泊、河流中。

27 性味

姚可成《食物本草》:"甘,平,无毒。"

28 功能主治

姚可成《食物本草》:"安胃和中,利小便,解热毒。腌食更佳。"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石鲫的方剂 鲫鱼汤

别名:鲫鱼酒处方:鲫鱼7寸,猪肪半斤,漏芦8两,石钟乳8两。功能主治:下乳汁。主妇人产后乳汁不行。

香鲫膏

疸。用法用量:须活者约重34两。连肠杂鳞翅,入石臼内捣烂,加当归3分,再捣匀摊布上,贴脐上。次日

鲫鱼围药

iyào处方:鲫鱼1条,山药3寸,白砂糖少许,火石(即打火石)1小块(一方有苏木屑,生猪油)。功能

云台散

法:上用鲫鱼不去鳞尾,将肚持净,抹干,装药缝合,银石器内放上,石器盖之,上下放火煿熟干,放冷捣末。

瑞龙膏

:摊敷肿处,绵纸盖之,黄酒润之。制备方法:先将鱼入石臼内杵烂,次入山药,再杵如泥,量加冰片,和匀。

更多用到中药石鲫的方剂

用到中药石鲫的中成药 十灰散

灰散:组成:锦片、木贼、棕榈、柏叶、艾叶、干漆、鲫鳞、鲤鳞、血余、当归各等分。主治:《医方大成》卷

脏连丸

0克槐花45克槐树木耳45克制法:上为细末,用活鲫鱼1尾,重300克,去肠、刺,取肉捣如泥和作团,

拔毒膏

方类聚》卷一九零引《修月鲁般经》之拔毒膏:处方:鲫鱼1个,信1块。制法:入信在鱼腹内,盐泥固,煅过

更多用到中药石鲫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石鲫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上品]鲫鱼

名鱼,功用亦与鲫同,但力差劣耳。又黔州有一种重唇石鲫鱼,亦其类也。陈藏器云∶头主咳嗽,烧为末服之。

《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鲫鱼

崔豹薄黑而扬赤。其行以三为率,颂曰∶黔中一种重唇石鲫鱼,味美,亦鲫之类也。《本草纲目》明·万历六年李

《本草品汇精要》:[卷之二十九虫鱼部上品]鳞虫

狭小者名鱼功用亦与鲫同但力差劣耳又黔州有一种重唇石鲫鱼亦其类也时〔生〕无时〔采〕无时用肉并

《绛雪园古方选注》:[中卷内科]神效散

白浮石蛤粉蝉蜕上为细末,用大鲫鱼胆七个,调三钱服,不拘时,神效。膈消,《圣济总录》治以麦冬饮子,河

《友渔斋医话》:[第二种橘旁杂论下卷]甘草与鲫鱼犯

苹婆的功效体现在可解毒,止呕消嗳,提高免疫力,补充能量,明目,和胃。

在中医中记载:性味甘,温。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甘,温。”②《生草药性备要》:“甘,平。”

功用主治温胃,杀虫。治虫积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脏腑生虫及小儿食泥土,腹痛,癖块积硬。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生天婆究(小儿烂头疡)煅存性,开油搽;消热气,煲肉食。”

选方①治腹中蛔虫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罗晃子、牵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②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罗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

③治疝痛:罗晃子七个。酒煎服。(选方出姚可成《食物本草》)

禁忌脾虚便泄者禁服。

壮药美果囊,美难:根治胃溃疡;树皮治哮喘《桂药编》。

傣药湾洪(西傣):根茎治胃痛,胃肠炎,痧症,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滇省志》。湾洪(西傣),蛮呼阿(德傣):根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胃肠炎,痧症。腹泻,红痢《滇药录》。

种子(凤眼果):甘,温。温胃,杀虫。用于虫积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果荚(风眼果壳):平,淡。用于中耳炎,血痢,疝气;外用于痔疮。

1 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 难经校注 3 难经语译 4 难经本义 5 外科精义 6 温疫论 7 血证论 8 研经言 9 良方集腋 10 赤水玄珠全集 11 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12 伤寒论校注 13 伤寒六书 14 金匮要略论注 15 厘正按摩要术 16 本草蒙筌 17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8 明医杂著 19 本草从新 20 圣济经 21 子和医集 22 辨证录 23 杨氏家藏方 24 活人书 25 简明医彀 26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27 针灸大全 28 伤寒论语译 29 病机汇论 30 本草崇原集说 31 经穴解 32 本草衍义 33 幼幼集成 34 诸病源侯论校注 35 针灸易学 36 疡医大全、 37 徐大椿医书全集 38 痘疹辨证 39 疯门全书 40 金匮玉函经二注 41 王旭高临证医案 42 读素问钞 43 妇人大全良方 44 广瘟疫论 45 海药本草 46 喉科指掌 点校本 47 问斋医案(无封面) 48 刘涓子鬼遗方 49 学古诊则 50 人身通考 51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52 黄帝内经素问语译 53 伤寒瘟疫条辩 54 世医得效方 55 类证治裁 56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 57 金匮要略校注 58 御药院方 59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0 金镜内台方议 61 千金宝要 孙真人海上方 62 伤寒总病论 63 吴鞠通医案 64 形色外诊简摩 65 种福堂公选良方 66 疡科会粹 67 名医别录 68 幼幼新书 69 外科证治全生 70 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71 吴普本草 72 食物本草 73 中藏经语译 74 中藏经校注 75 脉经语译 76 针灸甲乙经校注(上下册) 77 本草易读 78 医学指归 79 胎产心法 女科辑要 80 外科证治全书 81 松峰说疫 82 医方考(附《脉语》)(校点本) 83 仁术便览 84 医灯续焰 85 医方考(附《脉语) 86 验方新编 上 87 验方新编 下 88 黄帝内经太素语译 89 随息居饮食谱 90 医经溯洄集 91 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上下) 92 祖剂 93 易简方 94 医林改错 95 冯氏锦囊秘录 96 饮膳正要 97 不居集 98 寿世保元 99 古今医统大全(上下) 100 脉经校注 10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1册-医经注释(上册)(卷1—卷46) 102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第02册-医经注释(下册)(卷47—卷70) 103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点校本) 第三册 诊断(卷71—卷92 ) 104 明目至宝 105 秘传眼科龙木论校注 106 蠢子医 107 刘纯医学全书 108 千金翼方校释 109 遵生八笺校注 110 难经正义 111 痰火点雪 112 续名医类案 113 许叔微伤寒论著三种 114 医碥 115 本草经集注 辑校本 116 勉学堂针灸集成(PDF) 117 汤液本草 118 养生月览 119 饮食须知 120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1 小儿推拿广意 122 全生指迷方 洪氏集验方 123 孙真人千金方 附真本千金方 124 景岳全书 125 四明心法 四明医案 126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127 调燮类编 128 本草求真 129 河间医集 130 小儿药证直诀 131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32 神农本草经辑注 133 痧胀玉衡 134 韩氏医通 135 卫济宝书、集验背疽方 136 温疫论补注 137 医门补要 138 医学读书记 139 医学纲目 140 证治准绳 141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4-12册)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土附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土附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土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土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土附 1 拼音

tǔ fù

2 《辞典》:土附

21 出处

《纲目拾遗》

22 拼音名

Tǔ Fù

23 土附的别名

土部、鲈鳢、荡部、荡鱼(《演繁露》),吐哺(《三才藻异》),土鲋鱼(姚可成《食物本草》),菜花鱼(《嘉兴县志》),鲋鱼(《湖州府志》),土鹜、土哺(《钱塘县志》),上鲋(《随息居饮食谱》)。

24 来源

为塘鳢鱼科动物塘鳢鱼的全体。

25 原形态

体粗壮,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10余厘米。头部大,稍扁平,且较躯体为阔。口上位,口裂宽大,下颌长于上颌,上下颌都有细齿,呈带状排列。鳃耙上有小刺。眼小,上位,眼间隔凹入。体侧及背部被栉鳞,腹部为圆鳞,侧线鳞33~37。生殖乳突明显,雌者较宽大,末端分叉,雄者三角形,末端尖细。背鳍2个,第1背鳍7~8,鳍条不分枝。第2背鳍18~9。臀鳍17。胸鳍大,腹鳍胸位,尾鳍圆形。背部黑褐色,体侧有黑色斑纹,腹部淡**,无黑色斑点,各鳍都有淡**与黑色相间的条纹。

多生活于河沟及湖泊中,喜栖息于泥沙、杂草和碎石相混杂的岸边浅水中,游泳力不强。产卵期4月~6月。冬季潜伏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越冬。

本动物的卵子(土附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26 生境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等地。

27 性味

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温,无毒。"

28 功能主治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补脾胃,益元气,养荣血。"

②《纲目拾遗》:"补脾胃,治噎膈,除水肿湿气,疗一切疮疥,又能扶阳。"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土附的方剂 土茯苓散

服。外用炒黄柏1钱,轻粉3分,儿茶3饯、冰片1分,各为末掺之。附注:土茯苓汤(《外科真诠》卷二)。

土瓜根散

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附注:麦门冬饮(《圣济总录》卷二十三)。方出《千金

子鸣散

土,麝香12厘。主治:子鸣。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下。制备方法:鼠窟前后土研为细末,麝香研入内。附

土瓜根饮子

5分,去滓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锉细,和匀。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土瓜根

屋土散

:用蜜与醋同调,外涂患处。制备方法:上各为细末。附注:《外科真诠》本方用量:瓦上陈土三钱,炒黄柏三

更多用到中药土附的方剂

用到中药土附的中成药 肾复康胶囊

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

跌打红药片

甜、微辛、苦。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ID)。功能与主治活血止痛,去瘀生新。用于跌打

梅苏冲剂

渐显红紫色检查:应符合冲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清解暑热,生津止渴。用于

银屑冲剂

)取滤液2ml,加水至100ml,照分光光度法(附录51页)测定,在280±3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

伤科八厘散

,味辛、苦。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功能与主治:祛瘀,活血,止痛。用于跌

更多用到中药土附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土附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鳞部]土附

。此鱼质沉,常附土而行,不似他鱼浮水游也,故又名土附。钱塘县志∶土,俗名土哺,以清明前者佳。藻异云∶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乌头

有三歧者,然两歧者少。若乌头两歧名乌喙,则天雄、附子之两歧者,复何以名之?时珍曰∶此即乌头之野生于

《灵枢识》:[卷五]五音五味篇第六十五

少阳上马云。太角为木。宜调足少阳胆经木。而太宫属土附之。义不可晓。右按以宫调胃土。以羽调膀胱水等义。

《医学纲目》:[卷之十九·心小肠部痈疽所发部分名状不同]瘰马刀

症,为寒结秘,而大便不通者,以局方半硫丸,或加炮附子、干姜煎,候冰冷服之。大抵用药之法,不惟疮疡一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项部(五)]瘰马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