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哪些特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江西有哪些特产?,第1张

景德镇瓷器、庐山云雾茶、泰和乌鸡、南丰蜜桔、万载百合粉、宜春茶油、齐云山南酸枣糕、丰城冻米糖、兴国鱼丝和红薯干、赣南脐橙、南安板鸭、宜丰竹雕、婺源龙尾砚、清华婺酒、芦田灌心糖、万年贡米、玉山罗纹砚、鄱湖白莲、乐平桃酥、宜丰闽笋、鄱阳湖银鱼,还有米酒、年糕、葛粉、葛片茶、米粉干、笋干等。

一、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江西省景德镇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

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是称誉世界的古代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

二、庐山云雾茶

庐山云雾茶是汉族传统名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属于绿茶中的一种。最早是一种野生茶,后东林寺名僧慧远将野生茶改造为家生茶。始于汉朝,宋代列为“贡茶”。因产自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得名。茶芽肥绿润多毫,条索紧凑秀丽,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

通常用“六绝”来形容庐山云雾茶,即“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云雾茶风味独特,由于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直射时间短等条件影响,形成其叶厚,毫多,醇甘耐泡。

三、泰和乌鸡

泰和乌鸡,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泰和乌鸡是江西省泰和县特产,原产于泰和县武山北麓,根据产地又称武山鸡,因具有“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以及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闻名。泰和乌鸡是著名的饮食药用鸡,全身均可入药,骨、肉及内脏均有药用价值,可以配成多种成药和方剂。

泰和乌鸡是中国特有的禽类种质资源,除西藏自治区外,各地都有一定规模的泰和乌鸡饲养。而泰和乌鸡质弱体轻,胆小怕惊,离开原产地饲养,便易产生变异、退化。

四、南丰蜜桔

南丰蜜桔,江西省南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丰蜜桔,富含氨基酸、硒等40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自唐代开始就为皇室贡品。南丰蜜桔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年均产量达30亿斤,畅销全国并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一品种种植规模和产量均为世界之最,出口量和出口国家数全国第一,是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个“百亿”农业产业。

五、丰城冻米糖

丰城冻米糖,江西省丰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丰城冻米糖为丰城市优秀传统产品,俗称“江南小切”,以其“洁白如雪、香脆酥甜、落口消融”的独特风味闻名天下。据《丰城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丰城开始制作冻米糖,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2009年11月1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丰城冻米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形成流派。中国竹雕艺术于明末清初成熟后,流派也逐渐形成并展示出来。中国民间收藏的竹雕器件,也不乏明清时期的流派名家作品。 自明代正德、嘉靖之后,竹刻艺术发展十分迅速,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涌现出来。当时,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苏嘉定和金陵一带,一些士人便将这些精工典雅的作品,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划分流派,于是出现了嘉定派。嘉定派生产中心主要是在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以“深刀刻法,即奏刀深峻,洼隆浅深,可五六层”为主要特征,作品能表现出丰富的画面层次及立体效果,因此在中国竹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嘉定派最早的创始人是朱鹤,在嘉定竹刻艺术中,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被誉为“嘉定三朱”。“嘉定三朱”的基本风格,在明代就有评价,称其“花鸟规抚徐熙写意,人物山水在马、夏之间,画道以南宋正法,刻竹则多崇尚北宋。盖以刀代笔,为简老朴茂,逸趣横生”。这就是说:“嘉定三朱”的竹雕花鸟画,与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徐熙的文人画一脉相承,注重“水墨”,而且多为粗笔写意,计有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等技法,颇能传达文人的高雅、“野逸”之气;“嘉定三朱”的竹雕山水画,与南宋时期著名画家马远、夏圭为代表的画风相仿。马远的山水画一反北宋山水画全景式构图方法,画面重心偏于边角,“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近景突出”,属于截取扼要部分的章法安排。夏圭的画作亦爱取一边一角,作“截景式”山水。所以,画史上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嘉定三朱竹雕的山水画面,也是“截景式”,所以逸趣横生。

继竹刻大家朱鹤之后,其子朱婴、其孙朱稚征在嘉定竹刻中也颇负盛名。“嘉定三朱”的传人甚众,据《嘉定县志》、《竹人录》记载,嘉定派麾下的名手大家不下二三十人,其中,秦一爵、沈兼、吴之瑶、封赐禄、周灏、施天章、顾珏、蔡时敏等,尤为世人所重。嘉定派竹雕得到了清代康雍乾嘉时期(1662-1820),达到了黄金盛世,嘉定由此被称为“竹刻之乡”,嘉定派成为名闻遐迩、光耀千秋的竹雕流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嘉定派竹雕当中,由于时代的不同,各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又不一样,所以名家作品都有他们各自的个性特性。 明中叶至清道光年间,在竹雕艺术上能与嘉定派齐驱并驾的,是濮澄开创的金陵派。金陵派竹雕以浅刻、简刻为主要特征。这种技法雕镂不深而层次不减,表面略加刮磨,却古朴有味,虽看似了了几笔,却意境深远。

金陵派对圆雕运用颇为讲究,对材质选择很严,雕刻时善于因形取势,不多作人工修饰。金陵派还擅长于竹雕书法,使中国的传统竹雕平添了浓郁的文人气息。这都是金陵派竹雕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主要特征的具体表现。然而,金陵派竹雕自濮澄创立后,得其亲授或直接受其影响者寥若晨星。濮澄之后,仅潘西风、方 的成就最为卓著,名声日隆,因此被后人视作金陵派艺术承传的两大支柱。此后,因嘉定派竹雕在各地盛行而受到一定的冲击,最终,影响式微,几近失传。 徽州竹雕

传统“徽州四雕”之一。徽州建筑多为砖木石结构,竹楼极少,故竹雕用于建筑物的装饰较为少见。 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书画。这些作品,有名人的书法墨迹;有名胜古迹的山川风貌;有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有珍禽异兽的千姿百态,题材极其广泛。竹雕主要用于摆设装饰,如常见的工艺品,包括屏风、告屏、挂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签盒、烟灰盒、茶叶简、帽商、笔筒、筷筒、楹联、腕枕、餐具等。都饰以竹雕。 将竹子从中剖开,形成两块半弧形竹片可以用来制作包柱的雕刻楹联,一般将字雕成阴文,填以石绿色料,悬于厅内,古色古香。有的还在半弧形竹片上雕成画面,用作建筑物的装饰部件,但多数是独立成画、雕刻较为精细。竹雕有的用漆,有的保持竹质本色;即使用漆,一般也都用浅色,或用桐油涂于表面,既有光泽,又能透出竹质纤维的脉理,以达清新淡雅的审美效果。

徽州古称“新安”,地处皖南。明清时期,那里文风日盛,逐步形成业儒传统,并诞生了著名的“新安文化”。历史上,徽州不仅以产纸、墨、砚著名,砖雕、木雕、石雕并称“徽州三雕”,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而且竹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骄人业绩。因此,随着嘉定、金陵、浙江三个艺术流派的兴起,“徽派竹雕”也很快显明于世。

“徽派竹雕”的代表人物有吴元满、李希乔、张立夫和程文在等。吴元满是明末安徽人,精通书法,擅长篆刻,尤喜“六书”研习。因此,竹雕独显文字风采,并以金石碑体为主,运刀时都能和运笔一样得心应手。形成了浑如三代鼎彝的独特艺术风格。李希乔是清初著名的竹雕大师,号“石鹿山人”,他的竹雕既有吴元满书法入竹的风绪,又有新创,简笔刻画如竹石、人物山水臂搁、笔筒,线条简洁、流畅,画面清丽而富有意韵。张立夫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成名的竹雕大师,以多才多艺饮誉江南。以雕版、刻漆为业,多有建树,竹雕作品也独具一格。

如今徽州传统四雕的发展也融入了高新技术,传承中国传统手工艺精华和现代高新技术结合,助推徽州四雕发展步入一个崭新起点。

典型的代表有: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文化有限公司 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其董事长朱弘先生为朱熹第二十九代传人,其代表作品《兰亭雅集图》竹雕香筒的入选北京国家博物馆。如今黄山徽州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正加快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形成集雕刻文化展览、现代雕刻科技实验、徽州雕刻手工技艺展示、雕刻文化研究、朱氏家族文化研究、精雕艺术品生产、徽派古建筑雕饰艺术创作、文化产品包装、雕刻雕塑文化创意爱好者俱乐部、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并在全国成立1200家竹艺轩连锁加盟店,打造黄山市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产业。 明清两代的竹雕,除了地区形成的流派艺术之外,还有一些雕刻家在继承前人、推陈出新方面做出了贡献,发明了有别于地区流派之外的新技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耀、张步清、马根仙、邓孚嘉、尚勋、时学庭和时钰两兄弟等人。

竹子经处理晾晒变成淡**,表皮与下面的基底颜色相近,反差不明显。但是“人养玉、玉养人”的道理对竹子一样通用,留青刻品愈经把玩摩挲,基底部分变色越快。那些峰峦枯石、溪流云霭、梅兰竹菊等元素所建构的画韵诗意,便会渐次显现在观者面前,这往往需要一个人的大半生时间去把玩亲近,方可造就它达到圆熟莹润的境界。

三步完成竹刻,一件留青竹刻的完整制作过程包括采竹、煮青、雕刻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采伐竹材。无锡留青竹刻的传统选材地,是在浙江省东部的嵊州市,竹子品种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常见的毛竹,采伐时间在冬季最冷的春节前后。所选竹株,又以三年龄的毛竹为宜。嵊州数十万亩毛竹,主要用于建筑、造纸或制作竹炭、竹醋、制药原料。乔先生每两年进一次山,每次采伐几根便足以敷用。而最终精选每根竹子合用的部分,也仅能选出三四节而已剖开后的竹片,要进行第二个步骤,煮青。将竹片层层叠放在柴锅里,旺火煮开。水煮可去除竹肌里面的糖分,加入明矾可以促进这个过程,并杀除可能存在的寄生虫和虫卵。沸水煮开持续半个小时左右,青绿的竹皮变成暗淡的黄绿色,此时需要进行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擦净竹皮表面附着的油脂。水煮处理后的竹片,还要经过几个月的晾晒阴干,细细拣选筛除其中有裂有残疵者,方可进入下一步创作阶段。  色彩单一的竹材,在竹刻家看来,并不简单。竹材截面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竹皮、竹肌、竹黄。表皮竹筠质地最为坚密细腻,没有明显的筋络纤维,水煮晾晒后颜色变浅变白。下面竹肌,靠近竹皮部分纤维紧密细腻,年代越久远,色泽会越来越深,呈现琥珀般棕红色,宝光流溢,滋润晶莹。因此也被称作竹玉。竹肌越向内层纤维越少,质感越粗。最内一层称作竹黄,质地最软。  留青雕刻包含五个步骤,依据竹材使用情形,通常竹刻艺术品可分为三类:竹雕器、翻黄器和留青竹刻。而留青竹刻,是运用竹皮与竹肌的质地、颜色对比来创作。通常画面实体部分留青,去除竹皮现出竹肌部分作为背景。无锡双契轩针对不同阶段,配合不同的刀具。所用刻刀有圈边刀,起地刀,圆口刀。每一刀型又各分大小尺寸,总计十余支。  留青雕刻包含五个步骤:分别是画稿,圈边,起地,分筠,平地。第一步,画稿。无锡留青竹刻,以花鸟、山水、金石书法题材为多。因留青之故,需要画面元素的边缘勾勒清晰,因此工笔画最适宜。第二步,是圈边,用圈边刀圈出保留竹皮的边缘。这一步很关键,因为竹皮剥去不可复原,过程是不可逆的。所用圈边刀,是单面刃平口或斜口窄刃。运刀时刃口朝向去青的一面,以免破坏留青边缘轮廓,用刀的锋尖向前运行。圈边很像是工笔画里面的线描,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达到不生不涩、流畅自如、行刀如运笔,一气呵成的境界。第三步,起地,是指去除竹皮,露出竹肌。这一阶段使用平口起地刀,刀刃斜面向下紧贴竹面,向前推铲。行刀时注意用力均匀,尤其是不能下刀过重。因为通常竹皮层不足半个毫米,仅相当于七八根头发相叠的厚度。下面就是被称作竹玉的竹肌表层,是竹材最漂亮的部分。这一层一旦破坏,无法补救。第四步,分筠。筠,是竹皮,所谓分筠,是用刻刀在竹皮上刮出深浅层次,相当于工笔画里的渲染着色。分筠是留青竹刻最具特色的核心技术,因为要在几根头发厚度的竹皮上分出层次,以表现笔墨浓淡。如此细微且不容差错,这无疑需要付出极大的专注与细致。分筠所用刀具为斜口圈边刀或圆口刀,运用刀锋在竹皮上刮刻。复杂的分筠之后,是更为细致耗时的第五步工艺,修整竹玉层,使之平整光滑,称为平地。用平口起地刀细细刮磨,并随时修整瑕疵,平地工序通常需要往复五六次,才能最终完成。  一件留青作品大功告成,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乃至数年。刀法技巧之外,还需要竹刻家具备较高的书画造诣,这也是留青竹 刻至今仍属于小众艺术品,而且传世品不多的原因。

徽州竹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雕:徽州的竹刻艺术,是中国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竹刻自有徽州之特色,但总体看来,无论何地域的竹刻作品都统一于明显的时代风格中,而地方的风格并不显著,唯个人风格尤著。竹刻香筒,故名思义是用作盛香花或香料的,阵阵清香自玲珑剔透的筒壁溢出。筒壁四周雕镂人物、花鸟、草虫。图案精美别致人皆珍之为宝。竹刻笔筒,乃为明代徽州文人雅士倍极推崇的高雅的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装饰韦斋,搁置案头。竹刻臂搁,为书写绘画时枕腕搁臂的用具。竹刻大体分两类:一类为竹面雕:如上述香筒、笔筒。臂搁、扇骨等;竹面雕刻可分阴文、阳文;二者又各有深刻、浅刻,如阴文则有毛雕、线刻、深刻、陷地深刻;阳文有留青、薄地阳文、浅浮雕、高浮雕、透雕。一类为立体圆雕:即竹根。所制人物鸟兽等立体形象之物。

徽州竹雕技艺作为中国竹雕技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分布范围遍及徽州旧辖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县、祁门、婺源6县及周边地区,主要流传于黄山市(原徽州地区)。黄山市地处皖南丘陵,总面积9807平方千米,毛竹覆盖面积633万公顷,是地方特色生态资源。徽州处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山多岭密,奇松怪石,白云飘渺,小桥流水诗情画意,处处是古今竹雕的雕刻题材。古徽州曾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雕刻艺术之乡”,其中徽州竹雕在中国竹雕技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献记载徽派竹雕代表人物有吴元满、李流芳、程嘉燧、张立夫、李希乔、方洁和程文在等(《民国歙县志人物杂技》)。在王世襄《竹刻小言》的记载中:明末“嘉定四先生”徽州人就占两位,分别是李流芳,程嘉燧。连嘉定竹雕创始人朱松邻追宗溯源是徽州人,国画大师黄宾虹曾说朱松邻竹雕技艺和风格大部分是在徽州形成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徽州人文山水等特征。李希乔为清代著名竹雕名家,曾师从李流芳。李祥顺(歙县人)跟随李希乔从艺,名噪一时。汪叙伦(1910—1975)年,歙县人,师从李祥顺,善于设计和雕刻,代表徽派竹木雕刻参加建国后的第一届全国群英会,受到朱德总司令接见。从历史所记载的文字和现今博物馆所保存下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徽州竹雕是将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融合并用的,它是表达徽文化现象的,是从地方山水环境和人文背景及区域文化中形成的一门特色手工艺语言,既是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载体。它有着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然而,徽州竹雕在历史上辉煌过数百年后的今天,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企业的改制、人才严重流失等等原因,致使徽州传统高浮雕技艺大大萎缩,已出现濒危状况,如抢救稍晚,将失传在即。珍视它并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每个徽州人共同的心愿。

特产: 景德镇瓷器、庐山云雾茶、南丰蜜桔、宜春茶油、南酸枣糕、丰城冻米糖、兴国红薯干、赣南脐橙、南安板鸭、宜丰竹雕、婺源龙尾砚、清华婺酒、鄱湖白莲、乐平桃酥、鄱湖银鱼。

送人比较合适的有:

庐山云雾茶:庐山云雾茶是汉族传统名茶,是中国名茶系列之一,味道浓郁清香,怡神解泻,可以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

南丰蜜桔:南丰蜜桔又称南丰蜜橘,富含氨基酸、硒等40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糖酸适度,食之爽口,风味甜而不腻,香气浓郁,沁人肺腑,兼营养与保健于一身。桔肉、桔皮、桔络、桔核、桔叶皆可利用,并具一定的药用价值。

3乐平桃酥:乐平桃酥是江西省特色名小吃,其用料讲究,制作精良、酥松可口、营养丰富。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和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银奖等8项桂冠,被海内外食品专家誉为“中国桃酥王”。

宝庆竹刻艺术品从现在留存的资料记载以及实物来看,最早的是潘一龙的竹雕笔筒。潘一龙(1563年-1645年)字曾炳,别号云山樵子,湖南武岗人,宝庆竹刻创始人之一。从小天资过人,工诗善画,尤精于竹刻。所刻山水花鸟人物无不刻意,而体现的却是功力现于规矩之中,形神现于规矩之外。他留存下来的作品极少。与他同时期的宝庆竹刻艺人还有王嗣乾等,大多都没有作品留存。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流行圆雕和透雕的雕刻技法。

宝庆竹刻发展至清朝时,由于竹簧竹艺的发明,这不仅是有别于其他竹艺派别,使以后竹刻工业化也成为一种可能。竹簧雕刻在经过了宝庆竹刻艺人几十年的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后,已经能够制造出精美的竹制佳器。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竹簧天地同春寿字盒、芭蕉山石贴簧盒等实物来看,技术水平已经是相当的高超。在当时最有名的竹刻艺人据《宝庆府志》中记载,惜阴轩主李昌元,李昌元以制食箧和书箧而名重一时,所做作品常作为供品入宫中,后被选入宫廷作为专门的竹刻师,侍奉朝廷。在乾隆时,宝庆竹刻进入了全盛期。开始有竹刻制品走出国门,成为了与外交流的礼品选择之一,这也无不体现出宝庆竹刻的艺术特色。

中国竹艺历史悠久,历经汉唐积淀,发展到明清时,已经很是兴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竹子与玉一样,是历代文人骚客钟爱之物。早在一千多年前,在《诗经》中就有“瞻彼其奥,绿竹猗猗”之句,后来竹子更是成为吟咏的对象。尤其在文人兴起的宋朝,竹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为重要。苏东坡有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据载,竹刻艺术发展到明朝中叶时,已形成了以嘉定、金陵、宝庆为中心的竹刻派别。而宝庆竹刻,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一朵奇葩。

宝庆地处湘西南,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为宝庆竹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再加上宝庆人杰地灵,历代大师擅长于将自己的艺术技巧与文人审美情趣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了无数美轮美奂、具有极高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的佳作。

嘉定派竹刻以“高、深、透”为特点,金陵派的竹刻则以“浅浮雕”技法来表现,两者风格截然不同。宝庆竹刻兼备二者之美,不仅种类齐全,题材丰富,还在浅浮雕与高浮雕存在的同时,又发明了一种新的竹刻工艺——竹簧。竹簧亦称翻簧、贴簧等,即将竹子去青去节,剥削出竹簧,经煮、晒、碾,压平整,贴于木胎或竹胎之上,再经抛光打磨,运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在其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鸟。其色泽犹如象牙,格调高雅。竹簧雕刻工艺一经问世,即成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竞相收藏的艺术珍品,并定为清皇宫的贡品和外交礼品。

永清县金萱工艺雕刻有限公司,永清县冀博轩雕刻有限公司,电话或者线下联系。根据查询天眼查和百度地图信息。

1、河北竹雕有永清县金萱工艺雕刻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韩村镇大站村,主要经营石木雕刻品,石材加工销售,玻璃钢雕塑品销售,可以电话或者线下联系。

2、永清县冀博轩雕刻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别古庄镇修家场村,主要经营核雕,竹雕,木雕,角雕,玉石雕,宝石雕刻及销售,可以电话或者线下联系。

1有关竹雕的成语

没有竹雕的成语 ,公开的有:有关竹子的成语:青梅竹马 哀丝豪竹 成竹在胸 抱鸡养竹 尺竹伍符 吹竹弹丝 吹竹调丝 垂名竹帛 刀过竹解 东南竹箭 金石丝竹 鸠车竹马 茂林修竹 名垂竹帛 品竹弹丝 破竹建瓴 破竹之势 罄竹难穷 罄竹难书 竹报平安有关雕的成语 :雕梁画栋、雕栏玉砌、雕虫小技、精雕细刻、一箭双雕、朽木不可雕、雕心刻肾、雕梁绣户、木朽不雕、雕心雁爪、绣虎雕龙、镂冰雕朽、雕龙绣虎、雕梁绣柱、雕肝琢膂、禅世雕龙、良玉不雕、不假雕琢、峻宇雕墙、雕章琢句、破觚斫雕、泥塑木雕、雕文织采、雕不增文、镂冰雕琼、雕章缛彩、雕花刻叶、泥雕木雕。

2关于竹的传统诗句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李得裕 《竹径》

野竹自成径,绕溪三里余。

檀栾被层阜,萧瑟映清渠。

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

田家故人少,谁肯共焚鱼。

元稹《新竹》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白居易《新栽竹》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薛涛《酬人雨后玩竹》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刘长卿《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李涉《葺夷陵幽居》

负郭依山一径深,万竿如束翠沉沉。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

杜牧《题刘秀才新竹》

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王禹称《官舍竹》

谁种潇潇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释智圆《庭竹》

移去群花种此君,满庭寒翠更无尘。暑天闲绕烦襟尽,犹有清风借四邻。

蒋堂《咏金竹》

百镒先寒一径深,潜疑造化铸成林。贪夫或有凭栏者,不见修篁但见金。

3有关竹的诗句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唐杜甫《咏春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杜甫《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宋陆游

竹劲由来缺祥同,画家虽巧也难工。 ――明徐渭《风竹》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清郑板桥《题墨竹图》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清戴熙《题画竹》

待到深山月上时,娟娟翠竹倍生姿。 ――清王慕兰《外山竹月》

空山竹瓦屋,犹有燕飞来。—— 宋·范成大衡《阳道中二绝》

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宋·范成大《发合江数里,寄杨商卿诸公》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唐·杜甫《将别巫峡,赠南卿兄襄西果园四十亩》

桤林碍日呤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唐·杜甫 《堂成》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唐·杜甫《竹》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唐·白居易《食笋诗》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清·蒲松龄 《竹里》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清·吴昌硕《咏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郑板桥《竹石 》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唐·陈陶 《长竹》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清·郑板桥《竹石》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清·郑板桥《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明·陈良规《咏竹著》

希望采纳!!!!

4关于竹子的诗句的古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竹石》清·郑燮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绝句》元·王庭筠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

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东湖新竹》宋·陆游

5用毛笔写的关于竹的诗

题吾友梁铁君侠者画竹

(清)康有为

生挺凌云节,飘摇仍自持

朔风常凛冽,秋气不离披

乱叶犹能劲,柔枝不受吹

只烦文与可,写照特淋漓

竹诗词自序

周芳纯1991年元旦

安居三年半,静坐读诗篇

华夏竹文化,源远数千年

诗词如潮海,无力仔细看

浏览逾万卷,选编万余言

古今诗竹者,常学竹风格

虚心属秉性,高节贵终生

狂风竿不弯,暴雨肤更洁

酷署生清阴,严寒葆翠色

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罴

衣食住行用,无不劳此君

贡献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风若不止,竹林尽毁灭

我编竹诗词,奉献给读者

劝君爱惜竹,弘扬竹风格

“水调歌头·咏竹”

钱樟明

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

几经狂风骤雨,宁折不易弯

依旧四季翠绿,不与群芳争艳,

扬首望青天

默默无闻处,萧瑟多昂然

勇破身,乐捐躯,毫无怨

楼台庭柱,牧笛洞萧入垂帘

造福何论早晚?

成材勿计后,鳞爪遍人间

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

6关于竹简诗句

新竹 元稹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新栽竹 白居易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酬人雨后玩竹 薛涛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裴迪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