癣药水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成方配本》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癣药水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用药禁忌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癣药水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37 用药禁忌 4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41 方名 42 组成 43 功效 44 主治 45 癣药水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47 用药禁忌 5 《中医外科学讲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癣药水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癣药水 1 拼音
xuǎn yào shuǐ
2 《中药成方配本》 21 方名癣药水
22 组成土槿皮8两,百部2两,白及1两,樟脑1两,斑蝥1钱。
23 主治一切顽癣。
24 癣药水的用法用量用笔蘸药水搽癣上,每日23次。
25 制备方法
上药用高梁酒5斤浸半月为度,约成溶液4斤。
26 用药禁忌不可入口。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31 方名癣药水
32 组成白及2两,百部2两,槟榔2两,雄黄2两,生川乌2两,蜈蚣20条,土槿皮4两,蛇蜕3钱,斑蝥3钱,烧酒8斤,白砒3钱。
33 功效散风祛湿,止痒杀虫。
34 主治癣疮。
35 癣药水的用法用量用毛笔蘸药水,搽癣疮上。
36 制备方法上共研粗末,盛入袋内入烧酒中,浸期1月左右。
37 用药禁忌忌水洗。不可入口。
4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41 方名癣药水
42 组成白及5两,槟榔5两,紫荆皮5两,川椒5两,大风子5两,百部10两,斑蝥2两。
43 功效杀虫止痒。
44 主治一切癣症、干癣、湿癣、风癣、牛皮癣、松皮癣、脚气,皮肤病。
45 癣药水的用法用量用棉花浸湿,擦患处、每日12次。
46 制备方法上用白酒192两,先入白及、槟榔煎30分钟,将药锅取下;候温再下荆皮、川椒煎10分钟,取下药锅;候温再下大风子、百部,将坛封口,浸泡1月,药力尽出方有效。于用药前3天将坛起封,再下斑蝥浸泡3天,速将药水滤清装瓶,每瓶重1两。
47 用药禁忌谨防入口。三岁以下禁用。
5 《中医外科学讲义》 51 方名癣药水
52 组成米醋20斤,百部、蛇床子8两,土槿皮10两,硫黄8两,白砒2钱,斑蝥2两,白国樟1两2钱,轻粉1两2钱。
53 主治一切癣疮及鹅掌风。
54 癣药水的用法用量外搽,每日12次;或浸用(约浸20分钟)。
古籍中的癣药水 《是斋百一选方》:[卷之十六第二十四门]治久远癣为度,捣为末。遇欲用此药,即抓破癣,上以蜜或砂糖水涂之,良久,干掺药末在上,三、二日必愈。《是斋百
《本草纲目拾遗》:[卷三草部上]凤眼草,研末五钱,冲热黄酒服。(医学指南)花上细粉∶入癣药,杀虫定痒。《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公元1765
《儒门事亲》:[卷六湿形]湿癣八十二后人,恐为癣药所误。湿*于血,不可不砭者矣。又蔡寨成家童子一岁,病满腹胸湿癣,每爬搔则黄水出,已年矣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一诸疮肿门]风癣雄黄轻粉硫黄枯白矾(各一两)上为细末。小油调搽搽癣药蛇床子(一两为末)枯白矾(一两研为末)上用斑蝥煎
《续名医类案》:[卷三十五(外科)]癣《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果实,又名皂角。形扁长者,称大皂荚;其植株受伤后所结的小型果实,弯曲成月牙形,称猪牙皂,又称小皂荚,均入药。主产于四川、河北、陕西、河南等地。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用。
性能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应用
1顽痰阻肺,咳喘痰多。本品辛能通利气道,咸能软化胶结之痰,故顽痰胶阻于肺见咳逆上气,时吐稠痰,难以平卧者宜用之,可单味研末,以蜜为丸,枣汤送服,即《金匮要略》皂荚丸。近代有以本品配麻黄,猪胆汁制成片剂,治咳喘痰多者。
2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痰盛。本品味辛而性窜,入鼻则嚏,入喉则吐,能开噤通窍,故如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等痰涎壅盛,关窍阻闭者可用之。若配细辛共研为散,吹鼻取嚏,即散(《丹溪心法附余》);或配明矾为散,温水调服,涌吐痰涎,而达豁痰开窍醒神之效,即稀涎散(《传家秘宝》)。
此外,本品熬膏外敷可治疮肿未溃者,有散结消肿之效;以陈醋浸泡后研未调涂,可治皮癣,有祛风杀虫止痒之功。又本品味辛,能“通肺及大肠气”,而有通便作用,治便秘,可单用,也可配细辛研末,加蜂蜜调匀,制成栓剂用。
用法用量研末服,1~15g;亦可入汤剂,15~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内服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呕吐、腹泻。辛散走窜之性强,非顽疾证实体壮者慎用。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下水。利九窍。”
2《本草纲目》:“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民疠济癣。”“其味辛而性燥,气浮而散。吹之异之,则通上下诸窍;服之则治风湿痰喘肿满,杀虫;涂之则散肿消毒,搜风治疮。”
3《本经逢原》:“大小二皂,所治稍有不同,用治风痰,牙皂最胜,若治湿痰,大皂力优。”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皮叶 21 拼音名 22 黄皮叶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黄皮叶的用法用量 27 摘录 3 《中华本草》:黄皮叶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英文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性状 38 化学成份 39 性味 310 归经 311 功能主治 312 黄皮叶的用法用量 313 附方 314 各家论述 315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黄皮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黄皮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黄皮叶 1 拼音
huáng pí yè
2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皮叶21 拼音名
Huánɡ Pí Yè
22 黄皮叶的别名油皮、油梅
23 来源芸香科黄皮属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以根、叶、果及种子入药。全年采根、叶;果熟时摘下,晒干;收集种子(核),晒干。
24 性味
叶:苦、辛,平。
根、核:苦、辛,微温。
果:甘、酸,微温。
25 功能主治叶:解表散热,顺气化痰。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治感冒发热。
根、核:行气止痛,健胃消肿。用于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通经。
果:化痰消食。用于食积胀满,痰饮咳嗽。
26 黄皮叶的用法用量叶、根、核均为3~5钱;果05~1两。
2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黄皮叶31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32 拼音名Huánɡ Pí Yè
33 英文名Leaf of Chinese Wampee
34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 [Quinaria lansium Lo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35 原形态黄皮 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2m。幼枝、花轴、叶轴、叶柄及嫩叶下面脉上均有集生成簇的丛状短毛及长毛,有香味。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柄长48mm;小叶片513,顶端1枚最大,向下逐渐变小,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3cm,宽256cm,先端锐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不对称,边浅波状或具浅钝齿。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枝扩展,多花;萼片5,广卵形;花瓣5,白色,匙形,长不超过5mm,开放时反展;雄蕊10,长短互间;子房上位,5室,密被毛。浆果球形、扁圆形,长123cm,淡**至暗**,密被毛。种子绿色。花期45月,果期79月。
36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 地。
37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13片,多皱缩,破碎,黄绿色至深绿色,完整者呈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密布细小半透明油点及疏柔毛,长413cm,宽2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两侧不对称,叶全缘或浅波状至浅圆齿状,略反卷,叶脉于叶面凹下,于背面凸起,小叶柄被短柔毛,长24mm,质脆。气香,味微苦辛。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呈扁方形或长方形,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较小,有多数气孔及非腺毛。栅栏组织为12列细胞;海绵组织合多数草酸钙簇晶及少数方晶。主脉纸管束周韧式,中柱鞘纤维束淡**。断续排列成环状。叶肉组织中有大型分泌细胞(直径40200μm)散在。
粉末特征:黄绿色。①草酸钙簇晶较多,棱角稍钝,直径1535μm;亦有少数草酸钙方晶;②非腺毛指状至长圆锥形,直径3050μm,长70240μm;③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气孔多为不定式,少数为环式,副卫细胞46个;④中柱鞘纤维壁较厚,直径3040μm,周围薄壁细胞有的含草酸簇晶;⑤木纤维外壁呈波状,胞腔稍大,直径4070μm;⑥导管多为网纹及螺纹,直径60100μm。
38 化学成份黄皮叶含新黄皮内酸胺(neoclausenamide),异新黄皮内酰胺(isoneoclausenamide),黄皮内酰胺(clausenamide),环黄皮内酰胺(cyclocaausenamide),一种新的内酰胺及ε戊内酰胺(εvalerolactam),高黄皮内酰胺(homoclausenamide)和ξ黄皮内酰胺(ξclausenamide),香豆精类化合物印黄皮内酯(indicolactone),八角黄皮内酯(anisolactone),2”,3”环氧八角黄皮内酯(2”,3”epoxyanisolactone)。地上部分含三萜醇黄皮萜醇(lansiol)即3β羟基23,24,24三甲基羊毛甾烷9(11),25二烯[3βhydroxy23,24,24trimethyllanosta9(11),25diene],黄皮酰亚胺(lansimide)等。
39 性味辛;苦;平
310 归经肺经
311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行气化痰;利尿;解毒。主温病发热;流脑;疟疾;咳嗽痰喘;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黄肿;小便不利;热毒疥癣;蛇虫咬伤
312 黄皮叶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313 附方①治流感,感冒,疟疾:黄皮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痰湿喘咳: 鲜黄皮叶一至二两。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③治疟疾: 鲜黄皮叶一两,红糖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④解秽恶,消风肿, 治疥癞,去热散毒; 黄皮叶煎水洗。(《岭南采药录》)⑤通小便: 黄皮叶四、五片,酒一、二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314 各家论述1《本草求原》: 解秽除垢,退黄肿。
2《福建民间草药》:治痰咳哮喘。
3《陆川本草》:疏郁行气,止痛退热。治气胀腹痛,温病身热。
4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解表。
315 摘录《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黄皮叶的方剂 贯黄感冒颗粒
uangGanmaoKeli处方:贯众209g黄皮叶313g路边青156g三叉苦156g生姜31g
桑叶方èfāng《普济方》卷三九八:方名:桑叶方组成:黄皮桑叶2升。主治:小儿脱肛。用法用量:上用水煎,带
慢肝六味饮参15g,茯苓15g,白术12g,川萆薢10g,黄皮树叶15g,甘草5g。功能主治:健脾补气,扶土抑
神仙万应膏,椿皮3钱,槐枝3钱,柳枝3钱,竹枝3钱,野紫苏叶3钱,天南星3钱,续断3钱,荆芥3钱,黄耆3钱,
敛疮口散内补十宣散,不计服数。外用四围散帖,中间留小孔,不得以药涂尽。赤肿,加黄皮。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四
更多用到中药黄皮叶的方剂用到中药黄皮叶的中成药 贯黄感冒颗粒
uangGanmaoKeli处方:贯众209g黄皮叶313g路边青156g三叉苦156g生姜31g
更多用到中药黄皮叶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黄皮叶 《未刻本叶氏医案》:[方桉]都气丸
痹气弱。右肢不舒。黄皮片姜黄煨姜于术当归身海桐皮桂木南枣劳伤挟暑。归身半曲扁豆叶木瓜茯苓炙甘草疟止
《证类本草》:[卷第三十]白并脏,令百病不起。一名玉箫,一名箭悍。叶如小竹,根黄皮白。生山陵。三月、四月采根,曝干。《证类本草》宋
《千金翼方》:[卷第四·本草下有名未用]白并脏,令百病不起。一名玉箫,一名箭悍。叶如小竹,根黄皮白,生山陵,三月四月采根,曝干。《千金翼方》唐·
《急救广生集》:[卷九·外治补遗]治火丹神效方大黄皮硝(各五钱)研末。取柏枝叶打汁,调搽即退。《急救广生集》清程鹏程公元1805年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上少小婴孺方上伤寒第五]恒山汤1、将鲜嫩榆树枝皮捣烂呈泥状,敷在患处,用纱布包严并用胶布粘牢,四五个小时后揭下。
2、把鱼肝油丸挤破,先取少许外敷,几小时后如无不良反应,即可放心涂敷,每天三四次。
3、陈醋1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香烟丝(十支),泡二日后用醋浸手,一次10分钟,一日二次,浸后可用清水洗净,连用10日有特效。(此方最好在大伏天使用)
4、取斑蝥4个,花椒20克,土槿皮30克,老陈醋1000毫升。将斑蝥、花椒、土槿皮浸入醋中,次日煮沸,用药汁浸泡患肢,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一周左右可痊愈。
5、藓xian达净 , 一日三次,效果明显,可有效治疗手癣,防止复发。
面癣、面疮是由于皮肤不洁导致热毒积聚在皮肤而产生的病症,中医药对消除面癣、面疮疗效显著,下面就介绍几种中医药方,仅供参考。
(1)白僵蚕、白附子、硼砂、石膏各10克,滑石、丁香各3克,冰片1克,共研粉,睡前将药末和少许水调匀擦脸,晨起洗去,治面疮。
(2)当归、赤芍、紫胡、茯苓、香附、花粉各9克,甘草、蝉衣各3克,薄荷1克,水煎服,治面疮。
(3)狗桃树新鲜叶柄,折断,用其乳白色汁涂擦患处,治面癣。
(4)绿豆500克,干荷花瓣10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25克,冰片、蜜陀僧各10克,共研细末,每天洗脸后擦脸,治面疮。
(5)鸡蛋1个浸米醋7天,蛋自化。治癣时先用穿山甲鳞片刮破患处,将醋化蛋绞汁擦之。
(6)蛇床子、海桐皮、鸦胆子、芙蓉花、水仙花根、蛇蜕、穿山甲、大枫子各等份,共研末,用搽面粉或凡士林和好,搽患处,每天数次,治面疮。
(7)雄黄、滑石、硼砂各3克研细末擦之,治面癣。
(8)苍耳草嫩叶尖和食盐少许捣烂,每日搽患处10余次,治面疮。
(9)乌梅肉、樱桃枝、猪牙皂角、紫背浮萍各等份,共研末,睡时搽在面部,次日洗去,治面疮。
(10)盐与蛋白混在一起敷面,对面疮有杀菌收敛作用。
手足癣不仅在皮肤病中是最难治的,而且还具有传染性。因此,根据手足癣夏季加重、冬季减轻的特点,对手足癣采取冬病夏治,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药治疗手足癣有着独到的效果!
手足癣是由霉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发生于手足的掌、趾面以足趾部。常在足趾开始,发生群集小水泡、糜烂、脱皮,每当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患者自觉奇痒难忍,常用手搔抓。手癣中医称“鹅掌风”,足癣中医称“湿脚气”。
手足癣根据表现可归纳为四个类型:
1浸渍型:主要表现为趾(指)间皮肤发白、糜烂、浸渍,边缘清楚,去除浸渍的表皮留下潮湿的鲜红新生皮肤。
2水疱型:主要表现为足底或手掌出现水疱,甚至几个水疱融合成较大的水疱,边界清楚,皮肤不红,疱壁脱屑。
3鳞屑型:主要表现为以脱屑为主,间有少数水疱,疱干脱屑,边缘清楚,症状不明显。
4增厚型:主要表现为手掌皮肤增厚,夏季水疱脱屑,入冬则皮肤开裂。
中医药治疗手足癣有着独到的效果:
乌贼骨15克,硫黄2克,枯矾6克,樟脑3克,分别研成细粉,混匀,每日撒患处。适用于浸渍型手足癣。
滑石粉、煅海螵蛸、制炉甘石各40克,赤石脂20克,硼砂15克,白矾、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轻粉、铅丹、冰片各4克,共研成细末,过筛和匀。将患处洗净擦干,然后将药粉均匀撒在趾缝间糜烂痒处,每天2次。适用于浸渍型足癣。
苦参、地榆、胡黄连、地肤子各200克。将上药切碎防入75%酒精至1000毫升中浸泡1周,过滤后再加70%酒精至1000毫升,外涂患处,每天3次。适用于水疱型足癣。
密陀僧30克,龙骨20克,炉甘石50克,轻粉、冰片各3克,凡士林100克。将前4味药研成极细末,然后加入凡士林调成膏剂,外搽患处,每天3次。适用于鳞屑型和增厚型足癣。
蛇床子、苦参、白鲜皮、黄柏、生百部各20克,雄黄、硫黄各10克,当归15克,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天1次,每次30分钟。适用于各型手癣。
白矾、五倍子、蛇床子、地肤子、苦参各30克,大枫子、川椒、黄柏各25克,共研细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1周备用。取药液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每天2次,每剂可用7天。适用于各型手癣。
雄黄、黄连各10克,苦参、土茯苓、防风、地肤子、荆芥各30克,冰片6克。先将前7味药水煎30分钟,停沸后加入冰片,去渣,待温时浸泡患处20分钟,每天4次,每剂用3天,15天为1个疗程。适用于各型手癣。
生地24克,大黄18克,蛇床子、大枫子、百部、海桐皮各15克,紫草、杏仁、丹皮、当归各12克,花椒、甘草各6克。将上药浸入1000毫升麻油内2天,然后用炭火煎至药色微黄为止,用细筛滤渣,再用蜂蜡450克放入杯内,搅匀成膏,收贮备用。每晚睡前,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拭干后,取此膏擦患处。适用于手癣鳞屑型,表皮干燥、脱皮、皲裂或水疱、奇痒等症。
目录 1 拼音 2 癣草的别名 3 来源 4 生境分布 5 性味 6 功能主治 7 癣草的用法用量 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癣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癣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癣草 1 拼音
xuǎn cǎo
2 癣草的别名珠子草、水茎、豌豆仁草
3 来源大戟科癣草Euphorbia peplus L,以全草入药。
4 生境分布福建。
5 性味苦,寒。有毒。
6 功能主治
杀虫,解毒。主治癣疮。
7 癣草的用法用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8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癣草的方剂 洗癣方
克草乌皮消槐枝各9克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治诸种痒癣。如脚癣、圆癣、阴癣等。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
顽癣方拼音:wánxuǎnfāng《外科正宗》卷四:方名:顽癣方组成:川槿皮2钱,轻粉5分,斑蝥7个,大枫
癣膏药音:xuǎngāoyào《良方合壁》卷下:方名:癣膏药组成:番木鳖1两,葱白须1两,铅粉1两,麻油
黑汞散gsǎn处方:黑汞、硫黄3倍。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疥癣。用法用量:每服1钱。摘录:《经验良方》
五倍膏上药为细末,米醋熬膏。主治:主治顽癣。年久阴顽恶癣。用法用量:先抓破患处,后将膏敷上。遇多年顽癣,
更多用到中药癣草的方剂用到中药癣草的中成药 癣药玉红膏
规定(附录12页)。功能与主治:杀虫止痒。用于干癣、顽癣、癞癣、桃花癣、头癣、体癣、牛皮癣。用法与
艾汁涂方hītúfāng处方艾1两(锉细)。功能主治一切癣。用法用量以酽醋半升,煎取浓汁,去滓,涂摩癣上,
擦癣药水附录ⅠN)。功能与主治:祛风,解毒,止痒。用于风癣,湿癣,金钱癣,牛皮癣等。用法与用量:摇匀擦抹患
顽癣敌软膏(附录ⅠR)。功能与主治:消炎解毒、止痒。用于干癣、风癣、牛皮癣,多年蔓延不愈。用法与用量:擦抹患
消炎癣湿药膏录19页)。功能与主治:杀菌,收湿,止痒。用于头癣,体癣,足癣,慢性湿疹,滋水搔痒,疥疮。用法与用
更多用到中药癣草的中成药古籍中的癣草 《外科启玄》:[卷之七]白壳疮
疮\p04a55a105bmp白壳疮者即癣也。而有四种。曰风癣。杨梅癣。花癣。牛皮癣。皆因
《疡医大全》:[卷二十九癞癣部]癣门主论陈实功曰∶癣乃风热湿虫四者而成。风宜散,热宜清,湿宜渗,虫宜杀,总由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耳。(《正
《医心方》:[卷第十七]治癣疮方第二《病源论》云∶癣病之状,皮肉上隐疹如钱大,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里生虫,搔之有汁。此由
《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五疮病诸候(凡六十五论)]十九、久癣候久癣,是诸癣有虫,而经久不瘥者也。癣病之状,皮肉隐胗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搔之
《急救广生集》:[卷七·疡科]诸癣纪东涛医师 原创 首发
这个经验和启发来自临床,一位慢性胃炎男患者经介绍来找我开方,此人十余年胃病,饭后胃胀反酸,不敢平卧,晚饭仅仅能吃稀饭,龙须面,稍吃不对便彻夜胃胀,苦不堪言,介绍病情时,喉咙痰声音非常明显,舌胖大厚干,舌根有水泡,舌质淡,但是有红点。脉偏沉滑,重按无力而数。
患者把服用的处方也带给我了,但是我没有先看,因为这样会影响我的判断。脉轻取无力,说明表虚,中取滑结合舌厚,说明痰食内停,重按无力说明肾虚。我就再问问表证,没有恶寒怕冷,我就问了身上痒不痒,患者说多年牛皮癣,激素用了也没有用。再问问腰困药量,腿脚怕冷乏力,结果这些症状都有。这就验证了我的辨证思路: 肾为胃之官,肾虚则脾胃运化功能差,所以光健脾就和吃西药一样,没有治到根上,吃了就好,一停胃又开始胀了;中焦虚则损上焦,肺主皮毛,则出现了皮肤病,脾虚日久,肝气不疏,所以有了郁热而淡舌出现红点。所以补肾健脾疏肝发表就是治疗大法。
然后就开了以二仙汤加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去了仙茅加补骨脂,益智仁,乌药;党参,黄柏减量,去白芍换赤芍,加黄芪。补骨脂和益智仁温肾脾,补充巴戟和*羊藿不能温脾的缺点,还能固纳肾气,补而不散。少量知母黄柏泻邪火,滋肾阴。乌药,柴胡理中焦之气,一升一降,相互呼应,陈皮半夏化痰健脾,砂仁木香理气醒脾,少量党参甘草守中,防止理气药散了中气,因患者小便瓶数,去了白术和茯苓,化成苏叶和藿香,此两药理气健脾化痰,重点是可以解表,少量用可以引药达表,一药多效,省钱省药,黄芪补益表气,加少量当归可以补益表血虚,润肤愈癣。
这就是我开方特点:君臣明显,不是什么药都是10克,能少用药就尽量少用,而且量比较少。这些经验学自赵绍琴老师,药少则力专;药量轻则灵动不呆滞。
我再看患者带来一本处方,无非就是健脾丸,六君子丸,保和丸都是健脾的,偶尔疏肝的,还有李可老先生的经验处方乌蛇荣皮汤,这是治疗牛皮癣的经验方,但是不对症,效果就出不来。
患者服用七天来复诊,果然胃胀好了大半,晚上也能吃馒头了,主要是有精力了,患者妻子非常高兴,建议这次把补肾的多加一些,特别是延长的中药加上。我于是就跟患者思路走了,加了山萸肉1克,此药收敛肝肾之气,甚至可以急救,患者满意走了。
过了一周又来了,男子面色没有上次好,比较黄。他支支吾吾的说胃又胀了,乏力,腰也困了。我这才反应过来,患者痰湿体质,久滞于内,各个脏器营养不良,不仅仅皮肤,肾也因此而亏,所以必须要健脾温肾为主,不能收敛肾气,否则脾胃运化就会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所以我就去了山萸肉,直接让患者吃30付。
后经回访,脾胃功能恢复了,腰困和牛皮癣基本都好了,即使冬季也不太痒了。这就是因虚致实,表里合病的病机, 必须要有整体观念,并不是说先健脾才能补肾或者先补肾才能健脾。此例不温肾则脾胃不运化,不化痰湿则肾温不起来,黄柏知母全部化成了痰湿,不能化肾阴。兼解表补表,意不治表而表愈。
本文节选自纪东涛医师著作《从病位学说论治疑难杂病》,非作者同意,请不要在其他平台转发,违者必究。非中医师不可试用本文方剂,否则后果自负。
本文2023-08-20 07:58: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