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在哪个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雁门关在哪个省,第1张

雁门关在中国山西省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00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盘点那些发生在雁门关的历史故事

1、李牧驻守之地

“战国四名将”之一的李牧曾奉赵王命常驻雁门,防备匈奴。为免除匈奴对赵国边民的袭扰,使匈奴数岁无所得,而赵军则兵强马壮,愿为一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寇赵。

2、秦将蒙恬北击匈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胡,悉收河南之地”,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

3、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

汉武帝继位后,面对匈奴不断猖狂的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多次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4、昭君从这里出塞

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的。从此以后,这一带出现了“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

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要从大同进入中原必然要经过雁门关。因此古人称雁门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

雁门关被称为中国第一关,可见得其之重要。自古至今,无论是何朝何代,其帝君都非常看重雁门关,并派兵重守。大家都知道,中国古时候边疆有一个叫匈奴的民族,他们居住的地方非常不理想,环境非常差,又冷食物又少,资源缺乏,所以这个民族一直都在想向我们中原进攻,夺取我们的土地和资源,还要征服我们。有人就有一个想法,就是让他们和当时我们的中原人和平共处,可是匈奴生性残忍,与我们格格不入。

说到雁门关,就会想起长城。当时秦始皇在一统六国后修筑了长城,以此抗胡,并派他的红人大将蒙恬去打胡人,要把那些土地都收回来。当时大军就是从雁门关这个地方出发的。再到汉朝时期,我们家喻户晓的抗匈奴的英雄:霍去病,卫青,李广,他们当时都是在这个雁门关抗击匈奴的。自古以来,我们与匈奴或者其它民族的斗争都是在这个雁门关发生的,雁门关可谓是帮我们抵住了那些民族的侵犯,此乃兵家重地。

我们再来看一看雁门关的位置。一关可谓是走三关,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其依山靠险,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一条重要通道。所以无论如何,在其它民族侵犯我们时都必须要保住这个雁门关,这相当于我们的家门,一旦被攻破,后果将不敢想象。雁门关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兵家重地,它旁边山峦叠嶂,充满危险,没有什么道路是可以轻松通过的。

雁门关是兵家最重视的一个地方。

    《孙子兵法》-《地形篇》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业”。古代的关口在军事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兵家必争之地,提起关口,就不得不提中国古代的十大雄关,个个都充当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角色,那么这些关隘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这么重要?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嘉峪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sui),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地处黄河渡口,雄踞陕、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可想而知其地理位置战略意义重大。例如北宋灭亡后,潼关为金所得,金被蒙古逼迫,退至汴京,将兵力全部集中在潼关附近。“金廷居汴将二十年,所持以安者,唯潼关、黄河耳”,因此铁木真要破汴京时,首先攻取的就是潼关。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

    “居庸劲秀势幽圜,绝壁巉崖扼此关”

    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是连接山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的重要通道。背靠河北平原,土地肥沃,也可以解决军队的后勤补给。并且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如果游牧民族想从内蒙古北部地区打入华北平原,此关口是必经之路,就可以限制骑兵的正常使用。

    “雁门关险气势雄,大雁难越鬼神惊”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整体布防概括为“两关四口十八隘”,个个地势险峻,难以逾越。且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

    娘子关,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是晋冀的咽喉要地,是长城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扼太行山井陉口,无论是保障山西还是河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万壑千岩环崱屴,乱峰高耸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北45千米的紫荆岭上,是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冲,位于“太行八径”的第七径“蒲阴径”,天下九塞之第四塞,雄踞中间,群险翼庇于外,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是防卫京师的第一道防线。

    “隘道幽深锁武阳,雄鸡傲立扼三江”

    武胜关,位于河南信阳市与湖北广水市的交界处,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与东侧九里关和西侧平靖关成犄角之势。控制住武胜关,则可以使北方军队直接南下,影响南方政治安稳。在古代,掌控住南北通道是每个统治者无法忽略的重要节点。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千米处,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垂直高度近300米,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剑门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由于天然地势的形成,从北向南几乎很难攻破,而此地的守军,却可以居高临下,占尽优势,守护蜀地的安稳。

    “崔嵬分茅岭,镇南扼雄关”

    友谊关,古代又称镇南关,位于广西崇左市凭祥市西南端,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有“南疆要塞”之称,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是西南边陲的重要关口。

问题一:雁门关在山西省哪个地市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

问题二:雁门关在哪个省 雁门关

位于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 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 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起源:

雁门关的军事地位人人皆知,但真正熟悉其历史的也不多见。在我的心目中,它既崇高又神秘。那名人字偃,沧州青池人,公元前1019年因镇守朔北、雁门有功,深得周成王宠信,遂赐幸为姓,封于沧州。

2001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

据史料记载,宁武关于明成化三年(1467)建成,为万里长城上重要关隘,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作用。现存关城旧址范围分西关和东关两部分,城墙依山势而建,十分险要。

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为东进北京,在“宁武关”与明军进行了一场争夺战,史称“宁武关之战”,击败了三关总兵周遇吉,为夺取北京扫清了障碍。今在宁武恢河东岸,有周遇吉墓,为砖石所筑。

传说宁武由凤凰所变,故有凤凰城之称,宁武关鼓楼,位于今宁武县城,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下置砖石所券十字穿心洞底座,通高30余米,气势宏伟,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偏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辖边墙四道,总长数百公里,至今仍有三十公里保存较好,全部包砖,高耸河岸,甚为壮观。“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这是古人对偏关的赞誉。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是赵武灵王破林胡的战场,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在关东建九龙寺,宋代杨延昭威镇三关。现存关城为明洪武二十三年始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偏关东南一公里,有凌霄塔,系明代建筑,为砖石结构八角形楼阁式空心雁塔,塔高35米,外观形似文笔,故名“文笔凌霄”塔,为偏关一景。

问题三:剑三中雁门关秘境在哪里 大侠您好:

打开大地图 在苍云最上面的一个小小的副本 可以用战狂牌直接飞 也可以直接神行苍云

如帮助到您,还望采纳

问题四:剑三中雁门关秘境在哪里 在苍云,去往苍云掌门房间有个大的台阶。不要上台阶,往右前方走。墙下有个小门,门口有NPC。从门进去就是副本

问题五:古代的雁门关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的20公里。城周长1公里余,墙高2丈(约合今4米余)。 石座砖身,形势雄固。有关门三座,即东门、西门和西门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门。北门门额石匾刻“雁门关”三个大字,其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现仅残存部分关城及三座关门。 雁门关是“外三关”中最大的一关。附近峰峦错耸,峭壑阴森,中有路,盘旋幽曲,穿关城而过,异常险要。古时防备十分严密。关下的雁门山北麓,还建有新旧广武二城,为山外防御据点。旧城建于辽金时,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5O0米,有三座城门。现存城墙尚完好。新城与关城同时建,紧贴雁门关北口,依山修建,周长15公里,一半坐落在半山坡,一半修在山前洪积扇上。北门外又筑有北关,此外,关外还筑大石墙三道,小石墙二十五道,隘口十八个,以增强防御力量。明代内长城横于关北,彼此钩连,形成严固的防御体系。今明长城仅存遗迹。 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戍守要地。雁门山是山西吕梁山脉北支云中山向晋东北延伸的部分,东与恒山相接,略呈东西走向横亘于晋北大同盆地与晋中忻代盆地之间,海拔15O0米以上,构成南北之巨防。而它又是断块山,峭拔险峻,难以攀越,这更增强了山北山南的隔离性,以致山北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汉族统治势力所不及,而为北方诸民族所占据。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雁门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从早期的匈奴、鲜卑、突厥,到后来的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都先后与汉王朝在此进行过许多次战争。 早在战国后期,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已经相当强大,赵国大将李牧曾多年驻守雁门,以防匈奴。匈奴单于曾率1O万余骑攻打雁门。李牧利用有利地形与匈奴决战,结果大败匈奴。 西汉前期,匈奴屡屡来犯,汉武帝曾先后(前129――前119)派李广、卫育、霍去病率骑兵1万至数万出雁门关,北击匈奴。除李广兵败外,其他都获大胜。 西晋末年,中原板荡,北方的鲜卑族拓跋氏乘机率部南徙,到达雁门,雁门山成为拓跋魏与西晋的边界,双方屡次发生冲突。 隋代,北方的突厥渐见强大。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巡视北塞,到了雁门,被数十万突厥兵包围,突厥兵急攻雁门关。后赖吏部尚书樊子盖设计送出诏书,募兵来救,始得脱险。 到了北宋,雁门关的战事更为频繁。当时雁门山――恒山一带是宋与辽的分界,辽多次向宋进攻。宋抗辽名将杨继业及其后代多年与辽作战,主要就在雁门关内外。杨家将镇守边关,对遏止辽军想从幽州南下取宋,起到了牵制作用。宋对辽的战争是生死存亡之战,战争很激烈,也极艰苦。陆游曾有诗云:“全师出雁塞,百战运龙韬。”“夜沙风破肉,攻垒雪平壕。”今日读来,心绪犹不禁为所震撼! 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第12O师曾辗转眼门关与日寇作战。1937年10月,第716团在雁门关以南伏击南北对开的日军汽车约500辆,经3小时激战,歼灭日军5OO余人。八路军曾几度占领雁门关,切断敌人的南北运输线。 古老、雄伟和风云激荡的雁门关,今日莅临犹难禁 飞动,感慨万千!雁门关内至今尚存李牧祠旧址,有碑石数通,记载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事迹。关上原有宋杨继业父子塑像,今已毁。雁门关北面远处,在起伏的群山之间有一片方圆10公里的平滩地,据说就是杨家将与辽血战的金沙滩。据记载,其他原有村庄田野,树木草丛,由于历代战火的破坏,今已是一片覆沙的荒滩。另外,在代县城东10公里鹿帝涧村,有杨家祠堂。古代州是杨继业故里,因杨继业破辽有功,后为乡人所奉祀。元代,杨家十七世>>

问题六:请问雁门关在哪儿?(详细位置)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 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 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 边。

雁门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 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 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 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 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 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问题七:常说的雁门关在哪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的雁门山腰。又名“雁门塞”、“西隆关”、“西陉关”。 巍巍恒山,沿代县北境逶迤绵延。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犹如玉带联珠,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门古塞就建筑在峻拔的雁门山脊。雁门关(Yanmen Guan)古来即为戍守重地,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是晋中地区通往内蒙古高原的必经之地。唐建旧关在雁门山上,明初移今所。雁门山东西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故名。今存关门三座,内有战国时赵李牧 祠。明《武安君庙碑记》载李牧率兵屡胜匈奴事,为历代用兵之地。古人有“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之说。雁门关下在山阴县境有广武城, 依山建筑,为雁门关的山前防卫据点。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2001年6月25日,雁门关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问题八:西汉时期的雁门关是在什么地方 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不是

雁门关,又被称为西陉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作为长城重要关隘,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是历朝历代镇守边关的咽喉。

雁门关在山西省,是自古以来的边防军事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峰峦层叠、山崖陡峭,景区内古址遗迹众多,与宁武关、偏头关并称为内长城之“外三关”,各种历史古故事和文学作品中被提起,金庸故事中乔峰跳崖还成为了一处景点。

雁门关在山西省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是长城上重要的关隘,是大雁南下北归的必经之路,北通大同、南达太原,进可攻退可守,是古时北方外族侵犯中原的主要通道,因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雁门关就是边防军事战略要地。

雁门关景区古址遗迹众多,与宁武关、偏头关并称为内长城之“外三关”,峰峦叠蟑、山崖陡峭,东西两门以巨砖堆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巍然耸立的城楼内有杨家将塑像,此外还有关城、古官道、常胜堡、侯岭长城等众多景点。

雁门关在各种历史故事、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被反复提到,流传已久的有杨家将抵御契丹、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等,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被反复提及,天龙八部里乔峰跳崖的地方就在雁门关,现在的还有一个叫“乔峰跳崖处”的景点。

  “雁门”名称的由来,据明《永乐大典·太原志》称;“代山(即雁门山)高峻,鸟飞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门,鸿雁往来……因以名焉。”大约在汉武帝初年已置关,以防匈奴。至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重新建关,就称雁门关。其时是为了防南,不是防北。隋唐时称西陉关,后复名雁门关(另说雁门关由其西侧的西陉上同名关迁此)。历经各代迄乎明初,这关已倾颓殆尽。明洪武七年(1374)在旧址上重建关城,并筑“内长城”与其西面的宁武、偏头两关相连,总称“晋北三关”,亦称“外三关”(与北京西面太行山上长城“内三关”相对而言),以防北西蒙古势力侵扰。经嘉靖年间增修,于万历年间复筑门楼。以后大概再未有修建。

  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的20公里。城周长1公里余,墙高2丈(约合今4米余)。

  雁门关是“外三关”中最大的一关。附近峰峦错耸,峭壑阴森,中有路,盘旋幽曲,穿关城而过,异常险要。古时防备十分严密。关下的雁门山北麓,还建有新旧广武二城,为山外防御据点。旧城建于辽金时,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500米,有三座城门。现存城墙尚完好。新城与关城同时建,紧贴雁门关北口,依山修建,周长15公里,一半坐落在半山坡,一半修在山前洪积扇上。北门外又筑有北关,此外,关外还筑大石墙三道,小石墙二十五道,隘口十八个,以增强防御力量。明代内长城横于关北,彼此钩连,形成严固的防御体系。今明长城仅存遗迹。

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边防建筑。众所周知,现在也有一种说法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北京除了长城,其实到处都是长城,其中有中国第一关之称的雁门关是长城极其重要的关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1、雁门关为什么是中华第一关

古语有云:“三面奔无双地,九堵尊第一关”。这句话描述的景点是雁门关。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并称为“外三关”。它是古代宋明王朝的历史标志,又位于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所以又被称为“中国第一关”。

作为“中国第一关”,雁门关有两个城门,分别是古雁门关和明雁门关。

古雁门关位于西松关旧址。古雁门关的著名景点有关城和古关道、侯伶长城和孙传庭暮光。关城是一个人工挖掘的V字形关口。南面有四个现存的墙基,北面有一个烽火台。全长30多公里的古官道,是当时商家和行人的必经之路。猴岭长城以悬崖上形似猴子的岩石而闻名,而孙传庭墓是清朝一位大官的墓,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明代雁门关位于东宋关,其中著名景点有天然门和雁楼、镇边寺、雁门关长城等众多景点。天门是关城南侧的第一座城门,建于明代。自然大门上有一座雁楼,东西向,是当时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点。卞次庙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将军李牧而建的。寺庙建筑规模宏大,是雁门关最大的建筑之一。雁门关长城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全长5033米,每隔120米建一座敌楼。它是明长城的著名杰作。

2、雁门关在哪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以北约20公里的雁门山上。自战国赵浩棋武陵以来,雁门关就成为国家的战略和军事要地。

历史上,雁门关曾是杨家将故事发生的地方。北宋与辽在雁门关一带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雁门关以北地区毗邻农牧交错带,是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角力的前沿。杨家将镇守的古战场金沙滩就在这里。

3、雁门关名字的来历

雁门关的名称有两种版本:一种是“雁门东西两山相对,形似大门,名鹅出之,故名雁门关”;另一个是雁门关,因“登雁门关者,雁过飞来”而得名,被长城专家称为“万里长城第一关”,守卫着山西北部的一条重要战略通道,其得失关乎中原。雁门关不是单一的关隘,而是由“四双关、四关十八关”和长城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堪称中国冷兵器时代最大、最全、最严谨、最复杂的军事防御工程。双关指雁门关,由东门和西门组成。双关语共存,互相依赖。东门是指现在的雁门关。四口是指连接东滩关的广武口、南口,连接西滩关的白草口、太和岭口。这是跨越雁门天险的两条战略通道。

:4、描写雁门关的诗句

1将军出紫塞,奋不顾身贪乌克兰。两军在雁门关以北交战,我军与敌军在城南占据阵地。晚上战争没有停止,士兵雕刻的弓的环很漂亮,第二天骑兵的奔跑没有被切断。士兵们晚上拼命战斗,白天本该休息,但他们没有停下来,一直等到战斗胜利,睡了一个好觉。出自唐代:陆《战城南》

2乌云压城欲摧,安

5秋夜渡江,吹雁门桑。远远看不到阿拉卡扎姆人打猎,虽然不是秋天,但边塞很冷,士兵们只能在黑乎乎的冰霜中睡觉。出自唐代:王昌龄《雁门太守行》

http://wwwtriptcn/trip/84346html雁门关景区门票价格

http://wwwtriptcn/trip/116342html雁门关景区交通路线

http://wwwtriptcn/tour/116346html雁门关景区介绍

雁门关景区附近推荐美食:http://wwwtriptcn/meishi/116343html

雁门关景区附近住宿:http://wwwtriptcn/trip/116344html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