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及道教人物,谁知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道家经典及道教人物,谁知道?,第1张

《道藏》是道教经书的汇编,道教经典的精华。 《道藏》之名始见于唐代,我国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刊成的《正统道藏》。《道藏》内容十分庞杂,除与道教有关的经、论、戒律、符决、法术、威仪与斋醮等内容外,还涉及中国古代的医学、化学、生物、体育、天文、地理等等,《道藏》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的重要历史人物: 张陵 (34年~156年) 一名“张道陵”,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东汉五斗米道的创立者。汉明帝时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顺帝时于鹤鸣山修道。永和六年(141年)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创立道派,凡入道者须纳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教人悔过奉道,用符水咒法治病。后道教徒尊其为天师。后裔承继道法,世居龙虎山,称“张天师”。 葛洪 (281年~341年) 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道士和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是道教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抱朴子》是葛洪思想的代表作,是研究中国古代炼丹史的重要著作。葛洪将道教的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长生成仙的理论体系,使道教的神仙信仰理论化,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对后世道教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陶弘景 (456年~536年)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是南朝齐梁时道士和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他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时人称其为“山中宰相”。其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理论,并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主张释、儒、道三教合流。陶弘景还是书法家,工草隶,行书尤妙。另对历算、地理、医药等也有研究。曾整理《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对本草学的发展颇有影响。 吕洞宾 (798年~?) 唐道士,号纯阳子,京川人(一说河中府永乐县人)。传说唐咸通三年(862年)64岁进士及第。又传说他“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其理论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后被奉为全真道五祖之一,通称“吕祖”。自北宋以后,民间传说故事相继出现。元马致远《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叙八仙云:“吕纯阳爱打简子渔鼓。”八仙过海图等多据此以绘其像。 陈抟 (?~989年) 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亳州真源人,内丹派第四代传人。他不但精于修炼,而且将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理融为一体,建立起一整套修炼理论,并首次将此原理绘成《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以阐述道教修炼方法。陈抟的思想对宋代的一批理学大师如周敦颐、邵雍有一定影响,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分,因此,他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张伯端(984年~1082年) 字平叔,浙江省天台县东临村人,道教内丹派南宗创始人,他所著《悟真篇》与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为“丹经王”。他主张三教合一,被清雍正皇室敕为“大悲圆通禅仙紫阳真人”。 王重阳 (1112年~1170年) 原名中孚,入道后改名喆,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今属陕西)人,道教内丹派北宗创始人。他因感仕途坎坷,怀才不遇,故皈依道教。1159年,自称在甘河镇(今陕西户县)遇先人吕洞宾的化身,得修炼真决,遂通仙术,在各地传道,树起全真旗号。

 提取码: 8sjy 

在今天,“十三经”作为反映先秦历史状况的古籍还有很大价值。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香、花、灯、水、果、茶、酒、食、财、衣等十种供品。

在道教,无论修斋设醮,还是祖师圣诞,常有信众携带供品供养祖师。在很多祖师的宫殿,香、花、灯、水、果、茶、酒、食、财、衣等十种供品遍呈,不仅遵守奉祀禁忌,而且素洁端正,莫不体现好道者“备物表诚”。

按道教醮坛仪轨,凡建大醮都要荐诚于天地三界,祈福于十方真宰。尽诚则有福果与灵验,建醮更宜竭诚,禁忌秽杂。《灵宝领教济度金书·设醮》指出,道教铺设祭馔果肴,或五样、或九样、或十四样、或二十四样、或三十六样,备以茶酒列于坛心。

扩展资料:

供奉道教神仙的禁忌:

1、普通供养:选在上午为宜

天地运度,昼夜相推,十二时间,_有生死,盛衰变化,善恶吉凶,人鬼不同,罪福各别,阴阳利害,自有所宜。从子时到巳时,天人、天官、天辅、天王、天帝、天真等受食,午时到亥时,天魔王、地魔王、人间鬼神、冥王鬼神、饿鬼畜生、酆都鬼神等受食。

2、备物表诚:建议非礼莫取

很多人以为吃了供奉过神仙的供品,可以消灾延寿。用过开光的毛笔、红布、镜子等可开学启智,所以在开光结束后很多人便去争抢,甚至未经道长许可,私自取走。其实,这种做法都是不符合道教信仰的。

道教之音-备物表诚 非礼莫取:道教神案上的供品可以随便拿吗?

道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1、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公认的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司马迁语),代表作是《道德经》。

2、庄子(前369-前286):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文哲大家,宋国蒙人,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重要开创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尊重天性,逍遥处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睥睨于万物”。

3、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生卒年不详,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老,主张“秉要执本,清虚无为”(汉朝学者刘向语)、“贵虚”、“贵正”。现存《列子》八篇,是东晋张湛所辑。

4、杨朱:战国时期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字子居,是老子之后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贵生”、“重己”、“为我”。

5、文子:老子的弟子,与卜商子夏同时,而少于孔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现存作品《文子》十二篇,曾被认为是汉以后的伪书,但1973年河北定县40多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有《文子》的残简,所以确证是先秦著作无疑。

6、田骈:战国时思想家。又称陈骈,齐国宗室。主张“贵齐”、“顺道”、“明分”、“立公”,其著作已经佚失。

7、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早年学黄老之术,曾在齐国的稷下讲学,负有盛名,后离齐至韩。主张“因循”、“尚法”和“重势”。 

8、宋钘(约公元前370年至前291年):宋国人,主张“崇俭”、“非斗”、“别宥”。曾有《宋子》十八篇,今亦亡失,仅存辑本。

9、尹文,齐国人。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认为“道”即是“气”,明确提出了精气说。并对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进行了论证。其他主张与宋钘类似。

10、鹖冠子:战国晚期楚人,姓名不详,因“居深山﹐以鹖为冠”(《汉书·艺文志》),故名鹖冠子。鹖冠子为赵将庞煖之师,庞煖曾多次向他请教,并领兵打败燕国,《太平御览》曾记载冯谖在赵国立功显名后,鹖冠子害怕庞焕举荐自己,便和庞焕断绝关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