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肤不仁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肌肤不仁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机 5 症状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肌肤不仁的穴位 2 治疗肌肤不仁的方剂 3 治疗肌肤不仁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肌肤不仁 1 拼音

jī fū bú rén

2 英文参考

skin numbnes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肌肤不仁为症状名[1]。又称皮肤不仁[2][1]。指肌肤麻木,不知痛痒[2]。

4 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

多由邪入于肌肤,气血运行不畅所致[2]。

5 症状

《诸病源候论·风不仁候》:“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诊其寸口脉缓,则皮肤不仁。”

可见于中风后遗症、痹证等疾患[2]。

6

几则经典中医故事

  1、病入膏肓

 相传,晋国的君主晋景公生病,先请来装神弄鬼的巫医替他治疗,病情反而有增无减。于是,他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去给他治病。医缓的高明医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

 当医缓还在去晋国的路上时,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从他的病中跳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说:“医缓是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不比前次那个巫医,他恐怕要抓住我们,该往哪里躲避呢?”另一个回答说:“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叫‘膏肓’的那个地方去吧,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晋国,绐晋景公辨症后为难地说:“这病不可治啦!病在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治法,何况药物也不能到达那里去发挥药效。”

 后来,人们常用“病入膏肓”形容病情严重,难以医救。这句话进一步引申时便用来形容一个人犯错误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2、起死回生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音国)国,看见全国上下都在举行祈祷,一打听,方知是虢太子死了。太子的侍从告诉他,虢太子清晨鸡鸣时突然死去。

 扁鹊问:“已经掩埋了吗?”

 侍从回答说:“还没有。他死了还不过半日哩!”

 扁鹊请求进去看看,并说虢太子也许还有生还的希望。

 侍从睁大了眼睛,怀疑地说:“先生,你该不是跟我开玩笑吧!我只听说上古时候的名医俞有起死回生的本领。若你能象他那样倒差不多。要不然,连小孩儿也不会相信的。”

 扁鹊见侍从不信任自己,很是着急,须知救人要紧哪。他灵机一动,说:“你要是不相信我的话,那么,你去看看太子,他的鼻翼一定还在扇动,他的大腿内侧一定还是温暖的”。

 侍从半信半疑地将话告诉了国王。国王十分诧异,忙把扁鹊迎进宫中,痛哭流涕地说:“久闻你医术高明,今日有幸相助。不然,我儿子的命就算完了”。

 扁鹊一面安慰国王,一面让徒弟子阳磨制石针,针刺太子头顶的百会穴。一会儿,太子竟渐渐苏醒过来,扁鹊又让弟子子豹用药物灸病人的两胁,太子便能慢慢地坐起来!经过中药的进一步调理,二十来天就康复如初。

 这事很快传遍各地,扁鹊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说:“他就是使死人复活的医生!”

 扁鹊听了,谦逊地笑着说:“我哪里能使死人生还呢,太子患的是‘尸厥’证,本来就没有死,我只不过是使他苏醒过来罢了。”

 以后,人们常用“起死回生”这个词来形容医生的高超技艺。有些病家有时为了感谢医生,送上一块“扁鹊再世”的横匾,也是颂扬医生医技高超的意思。

  3、对症下药

 华佗是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都患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个不同的处方,交给病人取药回家煎服。两位病人一看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而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他们想: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什么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

 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

 两人听了十分信服。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强调辨证治疗,病证虽一,但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故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后来,人们常用“对症下药”这个成语比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问题。

  4、讳疾忌医

 一次,扁鹊到了齐国。齐国国君田午热情地招待他。扁鹊见到田午,认真地对他说:“目前,您的肌表部位有疾病,要是不治,会发展蔓延下去。”

 田午是个很自信的人,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待扁鹊退下后,他便对旁人说:“医生就是喜欢靠治疗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的本领。我才不信呢!”

 过了五天,扁鹊去见田午,说:“您的病现在到了血脉,不治恐怕要加重了!”田午说:“我没有病!”脸上显露出厌烦和不高兴的神色。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一次向田午提出忠告:“您的病现已深入到肠胃,再不治疗就不可收拾了!”这次,田午竟拂袖而去。

 再过了五天,扁鹊碰见田午,转身便走。田午感到纳闷,派人追上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回答说:“当初,国君的病仅在肌表,汤药和灸法可以治;在血脉,针刺可以治;在肠胃,药酒尚可治,现在病人骨髓,即便是传说中掌管生死簿的神也没法治,我更不敢主动请求医治了。”

 五天后,田午果然感到浑身不舒服,病情很快加重,他想起扁鹊,连忙派人去找,哪知扁鹊已经借故离去——中医认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没几日,田午便死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疾病,应该积极治疗,若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害自己。对待工作,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也一样,应该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5、因势利导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髌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向齐国求援。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在战斗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摇大摆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取得战役的胜利。中医也很强调因势利导,要求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病位等因素而施治。

 早在二千多午前的中医古籍《内经》里就有“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等治疗法则。这里的“轻”、“重”、“衰”、“高”、“下”等都是疾病的“势”,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便是“因势利导”的体现。病在上部较轻浅的,宜轻扬宣散,清代医家吴鞠通常选用质地较轻、气味较薄的药,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法。古人还根据“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法则,创立吐法,主张服盐汤或用鹅毛刺激喉管引起呕吐,使病邪从上而出。再如,夏秋时令,误食腐败不洁之物,腹泻腹痛,医生亦常因势利导,让病人继续泻下秽臭之物,腹痛、腹泻亦渐好转,若此时止泻,逆其病势,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

 孙膑讲的虽然是兵法,但与中医治病原理相通。难怪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用药如用兵”。他甚至还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认为中医的治疗思想贯穿在《孙子兵法》中。这话颇有几分道理。

6、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制订与之相应的措施。这个成语出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春秋末年,伍子胥逃到吴国,吴王很器重他。一次,吴王征询伍子胥有什么办法能使吴国强盛起来,伍子胥说:“要想使国家富强,应当由近及远,按计划分步骤做。首先要修好城市的防御工事,把城墙筑得既高又坚实;其次应加强战备,充实武库,同时还要发展农业。充实粮仓,以备战时之需”。吴王听了高兴地说:“你说得很对!修筑城防,充实武库,发展农业,都应因地制宜,不利用自然条件是办不好的。”

 这种“因地制宜”的措施果然使吴国很快强盛起来。无独有偶,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提出一项因地制宜、治理国家的政策,即“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土地膏腴,出产丰富,使人因生活富裕而柔弱怠惰,贪生怕死,这些地区的国家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贫瘠和崎岖难行的多山国家,人民勤奋耐劳,生活俭朴,勇敢善战,他们不易被征服,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他建议立法者考虑不同的地型环境、气候因素来制定恰当的法律。

 中医强调因地制宜治疗疾病。因为不同的地区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在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当地人们依山陵而居,常处在寒风凛冽之中,多吃牛羊乳汁和动物骨肉,故体格健壮,不易感受外邪,其病多内伤;而东南地区。草原沼泽较多。地势低洼。温热多雨,人们的皮肤色黑,腠理疏松,多易致痈疡,或易致外感。因此,治疗时就应该根据地域不同,区别用药。如同为外感风寒,则西北严寒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重;而东南地区,用辛温发散药较轻,这就是因地制宜原则在中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内经》专设《异法方宜论》一篇,讨论不同地域的人们易患的病种,以及病变和治法特点等。可见,古代中医学家十分重视因地制宜治疗疾病。

  7、防微杜渐

 《后汉书·丁鸿列传》记载了一则故事:东汉和帝即位时仅十四岁,由于他年幼无能,便由窦太后执政,部份大权实际上落入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等人手中。他们为所欲为,密谋纂权。司徒丁鸿见到这种情况,便上书和帝,建议趁窦氏兄弟权势尚不大时,早加制止,以防后患。他在奏章里说:“‘杜渐防萌’则凶妖可灭。任何事情,在开始萌芽时容易制止,等到其发展壮大后再去消除,则十分困难。”和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任命他为太尉兼卫尉,进驻南北二宫,同时罢掉窦宪的官。窦宪兄弟情知罪责难逃,便都自杀了,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

 在医学上,防微杜渐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中医十分重视早期诊治疾病。《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高明的医生应该趁疾病轻浅的时候治疗,若疾病已到深重,会变得比较棘手。《内经》还生动地比喻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因此,中医把一个医生是否能对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当作判断这个医生医技是否高明的标准,提出“上工治末病”。上工,即高明的医生。

 这个成语故事启示我们:隐患要及时清除,以免酿生更大祸端;疾病应及早治疗,以免给机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1 斑点的形成

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于我们皮肤斑点的形成有极大的相关。我们皮肤表皮层中有一种黑色素细胞,它会制造并分布黑色素影响我们的肤色;黑色素的目的就是要防止紫外线伤害深层皮肤细胞,所以当皮肤感受紫外线的伤害时就会增加黑色素的生成,这时候皮肤就会变黑;如果当黑色素的生成平衡遭到破坏,而导致过度制造及分布不均的时候,就会产生斑点了。

黑色素形成的过程一般说来可以分成三阶段:第一是黑色素细胞活化期;二是黑色素生成期;三是黑色素分布期。

黑色素细胞活化期:像是紫外线照射、外力摩擦、使用不当的化妆保养品或是发炎反应后,角质细胞就会产生某些信号因子及细胞激素刺激黑色素细胞。

色素生成期:后续的过程就会活化酪胺酸在麦拉宁小体(melanosome)内产生黑色素。

黑色素分布期:麦拉宁小体在经过四阶段的成熟变化后,会藉由黑色素细胞的突触(dendrite)传给周遭的角质细胞。

要先“知斑”才能谈“淡斑”

后天性斑点的形成与恶化跟紫外线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紫外线照射不但会促进黑色素细胞分裂,更会活化其中的酪胺酸(tyrosinase)而产生较多的黑色素至皮肤表层。经过长期慢性的阳光曝晒后,这些过多的黑色素就很容易产生分布不均匀的情形而导致肤色暗沉及斑点。

除此之外,像是内分泌变化,如经期失调、痛经、怀孕期或是更年期、使用口服避孕药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营养不均、抽烟、生活压力大、重金属中毒、使用不安全的化妆保养品及身体状况不良等,也都是可能暗沉及斑点产生的原因。所以斑点的形成并非只有单一因素,如何将诱发因素降到最低是需要整体来考察的。

一般来说,脸上的斑点简单可以分成可预防及不可预防两种。像是胎记、咖啡牛奶斑、贝克氏母斑、颧骨母斑、太田母斑及斑痣是跟先天遗传比较有关系,就很难靠着后天的预防措施而让它不要产生或消失淡去。

而比较可以预防的斑点就像是雀斑(freckles)、黄褐斑(肝斑:melasma)、晒斑(solar lentigines)、脂漏角化斑(seborrheic keratosis)及发炎后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hyperpigmentation)等问题。要先鉴别诊断了解斑点的种类,之后的处理才能事半功倍。

2 防晒为美白之本

以上的解说可以得知皮肤会变黑的因素其实是很多的,但撇开内在影响因素不谈,外在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阳光中的紫外线,所以做好防晒工作是很重要的。

想美白淡斑却没有作好防晒,最后效果几乎都是事倍功半。而且由于黑色素本身有防止紫外线伤害深层皮肤细胞的效果,一旦变白了黑色素减少了,这时候如果又不防晒不防范紫外线的话,反而对于皮肤细胞来说是更危险的。

所以想不想美白倒不是最重点,重点是大家应该都要做好防晒,无论是男女老少或是春夏秋冬都是需要适时、适度及适当的防晒措施。目前皮肤科医师的共识就是从小就要做好防晒,因为根据统计,孩童时期的紫外线暴露量就占人一生的70%左右,儿童时期如果就过度曝晒阳光,将造成皮肤组织容易老化、提早产生皱纹、变得脆弱敏感甚至提高产生皮肤癌的机会。

由于斑点的形成常是皮肤受到紫外线慢性伤害累积所致,所以从小就注意防晒的话,长大以后也比较不会被脸上“斑点”所苦。兼顾全方位及完整的防护紫外线A及B光就是最重点,也就是说要因人、事、时、地不同而有适当适度的防晒措施。

再次提醒大家,防晒不只是一种概念或想法,而是要执行才会有效果。希望大家都能把正确的防晒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后变成习惯成自然。

3 美白淡斑三个必修功课 1内外兼顾才能事半功倍

皮肤是身体状况的外显指标,在中医古籍里就曾提到: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临床上我们也常常会看到皮肤与内脏关联的情形。所以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睡眠充足及避免过度劳累与频繁熬夜、避免长期情绪紧张与过大压力,还有远离烟酒及适当运动,都是让皮肤保持健康状态及正常代谢的不二法门。

2正确的皮肤保养方式

依自己肤质状况选择适当的产品来使用是一大重点,每个人的皮肤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每个人的皮肤都有它与身俱来的特质。无论是保养品或是化妆品,说穿了都是许多化学成份的混合物,对皮肤而言其确实的安全性还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何好好了解化妆品的成分特性及自己皮肤的特性,达到适时适性的保养,将是维持您皮肤健康美丽的最佳方法!

3营养均衡并多摄取含有抗氧化效果的食物

除了均衡饮食不过量、不偏食、少吃高糖、高盐、高色素及高刺激的食物外,像是各种天然蔬果、大蒜、维生素A、C、E、类胡萝卜素群〔如β-胡萝卜素、茄红素(lycopene)〕,还有黄酮类〔如大豆异黄酮(isoflavone)〕、葡萄籽前花青素(OPC,oligomericproanthocyanidin)及多酚类〔如绿茶多酚(EGCG)、红酒多酚(resveratrol)〕……等等,都是相当不错的抗氧化食品,适量摄取对身体及皮肤健康绝对有正面的帮忙。

中医医案书籍图文版电子书免费下载zip免费下载

 bk6b

中医医案的价值中医医案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医案对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