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白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3收藏

橘白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橘白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性状 25 性味 26 功能主治 27 橘白的用法用量 28 各家论述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橘白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橘白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橘白 1 拼音

jú bái

2 《辞典》:橘白

21 出处

《本草便读》

22 拼音名

Jú Bái

23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果皮的白色内层部分。选取新鲜的橘皮、用刀扦去外层红皮(即橘红)后,取内层的白皮,除去橘络,晒干或晾干。

24 性状

干燥内层果皮呈黄白色海绵状的薄层块片,内表面常有橘络的痕迹。质疏松轻软,有弹性。气芳香,味微苦而甘。以片大、质轻软者佳。

25 性味

《中国医学大辞典》:"苦辛,温,无毒。"

26 功能主治

《中国医学大辞典》:"和胃,化浊腻。"

27 橘白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

28 各家论述

《本草便读》:"橘白,(橘皮)去外一层红皮。其味带甘,共功固不如橘皮,而补脾胃药中用之,自无燥散之咎。"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橘白的方剂 肃肺生化汤

4钱,川芎2钱,桃仁1钱,炮姜5分,炙甘草5分,橘白1钱,桔梗1钱(炒),益母草3钱。主治:产后7日

服蛮煎加竹叶石膏汤

jiāzhúyèshígāotāng处方:生地、橘白、木通、半夏、知母、丹皮、麦冬、泽泻、茯苓、石膏

加减苇茎汤

g处方:水芦根、冬瓜仁、杏仁、佩兰、连翘、银花、橘白。功能主治:妊娠湿温之候,恶寒蕴热,头目昏重,肢

参燕异功煎

1钱,光燕条1钱,生于术1钱半,云苓1钱半,广橘白6分,清炙草4分。功能主治:补脾。主摘录:《重订

新加酒沥汤

论》:方名:新加酒沥汤组成:细生地4钱,白归身1钱半,广橘白8分,苏薄荷3分,生白芍3钱,清炙草6分

更多用到中药橘白的方剂

用到中药橘白的中成药 调经止带丸

(漂煅)4两,白螺壳4两,归身炭(酒炒)1两,广橘白(盐炒)1两,茜根炭(水炒)1两,淡芩(水炒)1

艾茱丸

处方艾叶1斤,苍术4两,香附子4两,吴茱萸4两,橘皮4两。制法上用米醋5升,慢火煮至醋干为度,晒干

橘红丸

济总录》卷一七五之橘红丸:组成: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胡椒100粒,黑牵牛100粒,巴豆3

茴香橘核丸

丸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小茴香(盐炒)、八角茴香、橘核(盐炒)、荔枝核、补骨脂(盐炒)、肉桂、川楝子

香橘丸

使用。《杨氏家藏方》卷十九:方名:香橘丸组成:青橘皮(去白)2两,肉豆蔻2两,黑牵半两,木香(锉)

更多用到中药橘白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橘白 《何澹安医案》:咳嗽

痛,右脉弦数,肺痿之渐,莫作轻视。北沙参川贝母生橘白冬瓜子紫菀生蛤壳米仁云苓桑叶喘咳稠痰转剧,咽痛脉

《花韵楼医案》:正文

迟而阳复速也。制附子煨肉果炒白芍苡仁制浓朴淡吴萸橘白建曲云苓张(又诊)反胃已止。当扶脾胃之气。佐以养

《张聿青医案》:[卷十]痢

五钱)生地炭(四钱)淮山药(四钱)当归炭(二钱)橘白(一钱)大枣(劈开四枚)川雅连(三分吴萸汤炒)杭

《丁甘仁医案》:[卷一]湿温案

三钱)炒川贝(二钱)禹余粮(三钱)炒谷芽(三钱)橘白(一钱)炒薏仁(三钱)干荷叶(一角)四诊湿温十

《何澹安医案》:吐血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稻草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稻草的别名 24 来源 25 化学成份 26 性味 27 归经 28 功能主治 29 稻草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稻草的临床应用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稻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稻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稻草 1 拼音

dào cǎo

2 《辞典》:稻草

21 出处

《滇南本草》

22 拼音名

Dào Cǎo

23 稻草的别名

稻穰(《广雅》),稻藁(《崔氏纂要方》),稻杆(刘禹锡《传信方》),禾秆(《纲目》)。

24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稻的茎叶。

25 化学成份

稻叶含类似花药黄质和蒲公英黄质的色素;另含新黄质、似花药黄质、蝴蝶梅黄素、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茎、叶含少量还原糖和蔗糖。有报道,稻草含有抗癌作用的多糖。

26 性味

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甘平。"

②《纲目》:"辛甘,热,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辛,性温,无毒。"

27 归经

《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28 功能主治

宽中,下气,消食积。治噎膈,反胃,食滞,泄泻,腹痛,消渴,黄疸,白浊,痔疮,烫伤。

①《本草拾遗》:"主黄病身作金色,煮汁浸之。"

②《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温中,止泻,消牛马肉积宿食,小儿乳食结滞,肚腹疼痛。稻草节,走周身经络,治痰火疼痛。"

③《本草再新》:"走经络,利肠分,宽中益气。"

29 稻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两;或烧灰淋汁澄清。外用:煎水浸洗。

210 附方

①治噎食不下:赤稻细梢,烧灰,滚汤一碗,隔绢淋汁三次,取汁,入丁香一枚,白豆蔻半枚,米一盏,煮粥食。(《摘元方》)

②治反胃:籼秆烧灰淋汁温服,令吐,盖胃中有虫,能杀之也。(《纲目》)

③治食牛肉伤食,胸口嘈杂,呕吐恶心,胸口胀满微痛,不思饮食,面皮黄瘦,腹饥倒饱,食后哽食膨胀:稻草五钱,沙糖一钱。水煎服。(《滇南本草》)

④治小儿饮食伤脾,久泻不止:糯谷草三钱。煎服。久泻者加真淮药二钱,(《滇南本草》)

⑤治消渴饮水:取稻穰中心烧灰,每以汤浸一合,澄清饮之。(《世医得效方》)

⑥治传染性肝炎:糯稻草、蒲公英各二两。水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⑦治小便白浊:糯稻草煎浓汁,露一夜,服之。(《摘元方》)

⑧治下血成痔:稻藁烧灰淋汁,热渍三、五度。(《崔氏纂要方》)

⑨治汤火伤疮:稻草灰冷水淘七遍,带湿摊上,干即易,若疮湿者,焙干油敷。(《卫生易简方》)

⑩疗热病手足肿欲脱者,兼主天行:稻穰灰汁渍之。(《备急方》)

⑾治稻田皮炎:稻草、明矾各等量。先将稻草切碎加水煮沸30分钟,应用前10分钟再加入明矾,外洗。(苏医《中草药手册》)

⑿治马坠扑损:稻秆烧灰,用新熟酒未压者和糟入盐和合,淋前灰取汁以淋痛处。(刘禹锡《传信方》)

⒀解砒石毒:稻草烧灰淋汁,调青黛三钱服。(《医方摘要》)

211 稻草的临床应用

糯稻草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每日用糯稻草3两,加水1000毫升,暴火煎成200毫升,两次分服。一般用药25~30天,个别稍长。共治43例,近期治愈(症状消失,肝大回缩到05厘米以下,肝功能恢复正常)35例,平均住院天数102天,进步(症状减轻,肝大仍在肋下1厘米以上或肝功能有一项未正常)7例,无效。1例。服药后食欲减退、厌油、全耳无力等常见症状消失较快,平均在13天左右;肝区痛消失较迟,平均201天;肝肿大恢复平均283天。肝功能平均恢复时间:黄疸指数109天,谷丙转氨酶231天,麝絮27天左右。另有每日用糯稻草15两煎分2次服,治疗30余例亦获效果。一般服药2日后,尿量增多,由赤转白,食欲增进,自觉症状减轻;7~10天后黄疸指数降至7~12单位,皮肤、巩膜黄染全部消失。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稻草的方剂 七味鸭

纸将盆盖缝封固,放在锅内,亦不可放水,锅盖盖好。稻草3斤打成小草结,对锅脐慢慢烧之;如锅太热,少停再

化肉膏

5钱,共为咀片,煎成浓汁,将前灰放在竹箕内(先用稻草垫底),继将药汁淋于灰上,滤下之水用器接收(滤得

制羊头蹄

七:方名:制羊头蹄组成:白羊头蹄1具(净治,更以稻草烧烟熏,令**),胡椒1两,荜茇1两,干姜1两,

退火丹

2分,羚角末2钱(2味并用灯心汤磨汁倾纸上,下铺稻草灰,放纸灰上,收去水,晒干,用鹅翎扫下净末听用)

糊犬

内,仍用盖合了,又用竹签签定,纸封住不令漏气,以稻草将冬瓜缠定,外用盐泥固济,却用稻糠火烧半著,将冬

更多用到中药稻草的方剂

用到中药稻草的中成药 建曲

,制成方块,置发酵箱内,块间留有空隙,上盖麻袋或稻草,置密闭室内发酵至药块遍起白霉,有酒香气时取出,

紫金锭

度),诃子8枚,鹅梨8枚(取汁),猪胰子4两(以稻草挪洗,去膏膜,洁净无油为度,再用布包,捣烂入药)

至宝丹

要8两以上者,越大越好,理毛,用草纸包7层,再用稻草包紧,黄泥封固,用稻糖煨熟去肉,拣出全骨,酥油炙

更多用到中药稻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稻草 《本草纲目》:[虫部第三十九卷虫之一]五倍子

谟曰∶入药者,五倍子(鲜者)十斤舂细,用瓷缸盛,稻草盖入桔梗、甘草末各二两,又一七。仍捣仍干者水渍为

《濒湖炮炙法》:[卷四·虫兽类]五倍子(百药煎)

谟曰〕入药者,五倍子(鲜者)十斤舂细,用瓷缸盛,稻草盖,七日夜。取出再捣,入桔梗、甘草末各二两,又一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七下虫鱼部]裸虫

干用(陈嘉谟云)入药者五倍子鲜者十斤舂细用瓷缸盛稻草盖七日夜取出再捣入桔梗甘草末各二两又一七仍捣仍满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稻穣

烧灰。每以汤浸一合,澄清饮之。(危氏)喉痹肿痛∶稻草烧取墨烟,醋调吹鼻中,或灌入喉中,滚出痰,立愈。

《滇南本草》:[第二卷]粳粟米、稻草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 4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42 处方 43 功效与主治 4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45 方解 46 临床运用 461 加减法 462 使用禁忌 463 橘皮竹茹汤治呃逆 47 现代适应证 471 幽门不全梗阻 472 术后呃逆 48 橘皮竹茹汤的药理作用 4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8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483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484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48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86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抗应激作用 49 各家论述 410 歌诀 411 出处 5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5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功能主治 5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55 各家论述 56 出处 6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64 出处 7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橘皮竹茹汤 71 组成 72 主治 7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74 出处 8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 81 组成 82 主治 8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84 加减法 85 出处 9 《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出处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橘皮竹茹汤 1 拼音

jú pí zhú rú tāng

2 英文参考

jupi zhuru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Jupi Zhuru Tang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橘皮竹茹汤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金匮要略方论》卷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橘皮12g、竹茹12g、大枣5枚、生姜9g、甘草6g、人参3g,具有理气降逆止呃,益胃清热之功效,是治疗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的代表方剂。现代常加减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幽门不全梗阻呕吐、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等属于胃虚有热,胃气上逆的多种疾病。

4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

该方剂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氧化作用及抗溃疡、保护胃黏膜等作用,因而对各种炎症所致幽门不全梗阻应当有一定治疗作用。同时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有积极调整、促进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和抑制有调整作用,因而可治疗幽门不全梗阻所致呕吐及术后呃逆。但研究还发现该方剂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有积极影响,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也有保护作用,因此可扩大适用范围。[1]

4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医学纲目》卷十六)、竹茹橘皮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竹茹汤”。

42 处方

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2]。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3]。

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4]

橘皮2斤,竹茹2升,大枣30枚,生姜半斤,甘草5两,人参1两。

43 功效与主治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方之橘皮竹茹汤具有理气降逆止呃,益胃清热之功效。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虚烦少气,或吐利后,胃虚膈热呃逆;或产后呃逆;或四时伤风咳逆。舌嫩红,脉虚数。

橘皮竹茹汤功能益气和胃,降逆止呕[3]。治久病体弱,或胃虚气逆不降而致的呃逆或呕哕;现也用于妊娠呕吐、幽门不全性梗阻呕吐以及腹部手术后呃逆不止而属胃虚气逆者[3]。

4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2]

水煎,分三次服[3]。

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45 方解

橘皮竹茹汤为治疗呃逆证的常用方。呃逆的原因是因为胃病引起,但胃病有寒热虚实的区别。本方所治的呃逆是由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引起的。胃虚宜补,胃热宜清,气逆宜降,故治疗以益气清热,降逆和胃为法。方中橘皮理气健胃,和中止呕;竹茹清胃降气止呕,二药相伍,既能降呕,又可清热安胃,且用量俱重,共为君药。生姜和胃止呕,为呕家之圣药,助君药降胃气之逆;人参益气补中,与橘皮相合,则行中有补,同为臣药。甘草、大枣益气补脾养胃,合人参以补中益胃,奠安中土而复胃气之虚,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诸药合用,共成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4]

方中橘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竹茹清胃热,止呕逆;人参益气和胃;生姜和胃止呕;甘草、大枣补虚安中[3]。诸药合用,补虚理气,温而不热,气顺热清,胃得和降,则呃逆可止[3]。

46 临床运用

橘皮竹茹汤是治疗胃虚有热,气逆不降之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呃逆频作或干呕、舌红嫩、脉虚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4]

461 加减法

若胃阴不足较甚,口干、舌红少苔者,可加石斛、麦冬等以滋阴养胃,或合麦门冬汤加减;胃热呕逆而气虚不显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丁香、柿蒂等加强降逆止呃之力;若胃热较甚,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者,宜加黄连以清泄胃热。[4]

462 使用禁忌

若呃逆呕吐属虚寒者或实热者,不宜使用。[5]

463 橘皮竹茹汤治呃逆

林某,男,34岁。呃逆已十余年,时好时坏,经常发作,曾经治疗无效。此次发作加剧,呃逆频发,恶心吐涎,口渴,上腹部疼痛,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脉弦,舌质红苔黄浊。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呃逆,中医诊为木土不和,肝阳有余,胃阴不足,肝胃火逆而致呃。以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45g,竹茹9g,玉竹9g,麦冬6g,炙草3g,石斛9g,大枣3枚,生姜3片,柿蒂45g。二诊,呃逆已减,晚能入眠,胸前痞闷。前方去大枣、柿蒂,加生栀子、豆豉除胸脘痞闷,蔻仁宽中理气,连翘清热散结。三诊,呃逆已止,诸症亦瘥,惟心中灼热,脉稍转缓,舌苔微黄。前方倍石斛以养胃阴,加知母滋阴清热泻火。连服三剂,痊愈出院。四个月后追访未再发作。

47 现代适应证

橘皮竹茹汤适用于幽门不全梗阻及术后呃逆不止等属胃虚有热者,可加减所有[5]。

471 幽门不全梗阻

幽门不全梗阻可由暴饮暴食引起,同时幽门、十二指肠梗阻或狭窄也可诱发,手术后或十二指肠幽门感染造成炎性渗出、水肿均可导致幽门不全梗阻;此外十二指肠幽门畸形如十二指肠隔膜、附近组织器官肿瘤、十二指肠瘀滞症均可导致该部位狭窄;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等均可引起不全梗阻,这些不全梗阻的主要症状为食后不久即呕吐,查体可见胃形及胃蠕动波,同时伴脱水及营养障碍。[5]

472 术后呃逆

术后呃逆大部分是因胃肠及其周围组织手术,手术过程中过度牵拉或手术 局部神经,使膈肌发生痉挛;其他部位大手术等重大创伤性疾病,对病人精神上也是重大打击,或因病人本身神经素质较差,如思想忧郁、多疑善愁等,即使手术创伤不大,也可因过度精神紧张、焦虑等而引起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使膈肌痉挛而发生呃逆。[5]

48 橘皮竹茹汤的药理作用

[6]

48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药橘皮可抑制葡萄球菌生长,其所含橙皮苷、柚苷等可抑制霉菌生长,橘皮油可杀死螨虫,其所含右旋柠檬烯可触杀和熏蚊虫,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有抗农业害虫作用。竹茹粉对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臣药生姜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金**及白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肺炎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及 滴虫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佐药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钠对金**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同时甘草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艾滋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于带状疱疹病毒等病毒的增殖、复制等过程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甘草多糖能抑制水疱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甘草酸抑制腺病毒、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能力强,甘草酸单胺能灭活HIV,甘草甜素对上述病毒及肝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48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橘皮所含橘皮油能络合胆石中的钙、镁等元素,从而具有溶解胆内结石的作用,甲基橙皮苷可增加胆汁分泌及促进胆汁固体物质的排泄量;同时甲基橙皮苷还能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显著的抗溃疡作用,合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K4时,其抗溃疡作用显著增强;橘皮挥发油对消化道有缓和的 作用,有助消化作用;橘皮煎剂有抗乙酰胆堿作用,其所含橙皮苷对肠道平滑肌呈双相作用,即先有短暂兴奋,然后抑制之,橘皮的多种成分对消化道有多重作用,且因消化道机能状态不同而异表现出“芳香健胃、驱风下气”,缓解“脾胃气滞”的综合功效。竹茹煎剂有很强的止呕作用。臣药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食欲,有镇吐作用;生姜煎剂可促进胃黏膜合成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对胰酶有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对淀粉酶和脂肪的消化作用,姜辣醇及姜辣烯酮对肠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佐药大枣具有保肝作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进一步加强甲基橙皮苷的抗溃疡作用。人参皂苷Ro及齐墩果酸对急性肝损伤均有抑制作用,人参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溃疡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类化合物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甘草甜素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并能减轻组织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再生,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还能抑制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对肝细胞死亡最终阶段的Ca2+内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防止肝细胞死亡;甘草酸还能抑制磷酸脂酶A2的作用,从而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其内各种酶的释放,改善肝功能;甘草浸膏、甘草粉煎剂均表现出抗溃疡作用,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己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生胃酮能与胃蛋白酶结合而降低其活性,同时能促进黏液的分泌和延长胃上皮细胞的生存时间;甘草FM100可明显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修复,具有抗溃疡作用;甘草FM100和异甘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堿样特异性解痉能力,并能解除氯化钡、组胺、乙酰胆堿所致的肠痉挛;甘草锌能促成纤维细胞合成纤维及基质而具抗溃疡作用;甘草次酸能明显抑制胃黏膜细胞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总之,甘草所含各种成分均有抗溃疡作用,并能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

483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橘皮所含橙皮苷能增加肾上腺素毒性,抑制儿茶酚甲基转移酶,从而减少肾上腺素的破坏,因此可使血液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激动α受体和β受体。臣药生姜能兴奋心血管中枢及呼吸中枢,姜辣醇、姜辣烯酮具有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与抑制过程,使紧张紊乱的神经活动得以恢复正常,对神经组织的生长及神经网络的建立有促进作用,增强神经活动过程中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能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高应激反应能力,促进性腺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促进胰岛素释放,有降血糖作用;能改善脑血液循环,抑制缺氧对海马细胞的损伤,促进脑组织蛋白质及RNA的合成,促进脑内神经递质Ach合成与释放,提高脑内DN和NA含量,人参二醇及三醇皂苷对纹状体Na+K+ATP酶均有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对Ca2+ATP酶有激活作用,而Mg2+ATP酶可被人参二醇皂苷兴奋,被三醇皂苷抑制;人参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供氧,促进大脑合理摄取、利用葡萄糖氧化产能;能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加大脑皮层厚度和重量,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上层突触数目,提高海马神经元功能;对海马突出体膜中Na+K+ATP酶活性有兴奋作用,所以能有力地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生姜除有中枢镇吐、解热、镇静、抗惊厥、镇痛作用外,其醇提取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佐药大枣含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氨基酸,钙可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对神经的传导、神经肌肉的应激等均有重要作用;铁是脑内单胺氧化酶代谢中的重要元素,缺铁可使脑内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排泄量增加、神经兴奋性增高,补铁可起到镇静作用。甘草所含甘草酸静滴可提高缺血再灌注脑梗死脑线粒体ATP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减轻脑水肿;甘草FM100具有镇痛、解痉及抗惊厥作用,同时能兴奋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从而提高了机体内分泌调节能力,使神经、内分泌功能恢复平衡,起到“扶正固本”的治疗作用。

484 对心脏、血管、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君药橘皮煎剂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增加心搏输出量,升高血压,其所含甲基橙皮苷能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橙皮苷兴奋α、β受体,可提高心肌兴奋性,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肌传导;橘皮既含有升压成分松柏苷、紫丁香苷等,又含有降压成分腺苷、芸香苷、橙皮苷等,且这些成分并存,对血压的影响取决于所含升压与降压成分谁占优势。臣药生姜所含6姜辣醇、8姜辣醇、10姜辣醇均为强心药,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对血压产生一过性降低、明显升高、持续性降压三相性作用,同时生姜能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TXB2、PGs的合成,减少6酮PGF1α、TXB2、PGI2的合成,因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人参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输出量,其所含人参总皂苷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减慢心率;其中人参皂苷Ro等还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还有抗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的作用;人参可降低血红蛋白对缺氧的亲和力,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人参皂苷能抑制肌酸磷酸肌酶(CPK)活性和使PGI2/TXA2比值降低,对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加重有保护作用,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人参总皂苷对ADP、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人参二醇皂苷可使全血黏度下降,因而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佐药大枣所含钙可促进心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甘草黄酮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并有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样作用,同时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8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君药橘皮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能抑制人体嗜堿性白细胞释放组胺和中性白细胞释放8尿甘酸化物酶的活性,从而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臣药生姜能对抗5HT,明显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脏器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人参能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 骨髓造血,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都有广泛影响,不仅对正常动物,即使是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也能提高其免疫功能,其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人参多糖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诱生肿瘤坏死因子,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人参根和茎多糖还有抗补体活性;人参皂苷不仅能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而且可促进T、B淋巴细胞对分裂原 的淋转反应,并能增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浓度,促进IL2的产生,提高脾脏NK细胞活性;人参三醇皂苷可促进IL1基因的表达而促进IL2的生成。佐药大枣可提高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肌力和体重,大枣提取液在抗Ⅰ型变态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同时有明显的抗补体活性,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溶血素及溶血空斑,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解;大枣多糖能促进脾细胞自发增殖反应,促进淋巴细胞分泌TNFα及IL1。甘草的多种成分对免疫功能均有影响:其中甘草酸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从而具有抗过敏作用;甘草Lx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参与吞噬作用的有关酶,降低抗原量,抑制抗体产生而显示免疫抑制作用,对过敏性休克具有保护作用;甘草酸还能增加脾脏和胸腺重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并能显著提高抗体的产生;甘草多糖则为淋巴细胞的一种新的分裂原,提高网状内皮系统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诱导巨噬细胞NO的产生;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细胞比率,甘草甜素能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IL2能力。

综上所述,该方剂既可增强体液、细胞、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又具有抗过敏作用。

486 抗炎、抗氧化损伤及抗应激作用

君药橘皮所含橙皮苷和甲基橙皮苷对各种原因所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对肉芽肿反应也有抑制作用;橙皮苷可完全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特别是对心肌感染及动脉硬化患者的脂质过氧化物形成有抑制作用。臣药生姜有对抗5HT作用,对炎症的早期、晚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可清除超氧阴离子及羟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人参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其所含麦芽醇、水杨酸、香草酸等均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麦芽醇不仅能捕捉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还可以降低膜蛋白分子中巯基的外露,从而可稳定膜蛋白结构;人参乙炔类化合物均可降低血清及肝中丙二醛的含量,抑制微粒体质脂过氧化反应;人参根或茎叶皂苷均能增强血清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人参皂苷能抑制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人参二醇皂苷能抑制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同时人参水煎剂具有抗疲劳、抗应激、抗辐射、抗衰老作用;人参无直接抗炎作用,但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大量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佐药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同时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对变态反应性炎症如Arthus现象及Schwartzman反应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及甘草次酸能抑制自由基生成及过氧化脂质生成,甘草所含6羟基香豆酮也有抗氧化作用;同时甘草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大量的皮质激素分泌,从而发挥强大的抗炎作用。大枣所含大枣多糖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对全血化学发光中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最强,同时能提高血浆、脑及肝中SOD及CAT活力,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49 各家论述

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2《成方切用》: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因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10 歌诀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4]

411 出处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

5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51 橘皮竹茹汤的别名

麦门冬竹茹汤(《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七)。

济生橘皮竹茹汤[3]。

52 处方

赤茯苓、橘皮、枇杷叶(去毛)、麦门冬、竹茹、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人参、炙甘草各半两[3]。

赤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心)1两,青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

53 功能主治

《严氏济生方》卷二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体强新病,未经苦寒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脉见洪数滑实,呃逆声重相连者。

橘皮竹茹汤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3]。

5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3]。

55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二陈所以散逆气;赤茯苓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枣扶其胃气也。

56 出处

《严氏济生方》卷二

6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 61 处方

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人参1钱,黄连1钱。

62 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6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64 出处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7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橘皮竹茹汤 71 组成

竹茹、麦冬、建曲、鲜斛、炙草、橘红、沙参、谷芽、茯苓、杷叶。

72 主治

麻疹胃虚羸瘦,呕逆不已。

7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74 出处

《麻症集成》卷四

8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 81 组成

陈皮三分,人参二钱,炙甘草、竹茹、柿蒂各一钱,丁香五分[3]。

陈皮(去白)3分,人参2钱,甘草(炙)1钱,竹茹1钱,柿蒂1钱,丁香5分。

82 主治

《寿世保元》卷三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橘皮竹茹汤治胃虚膈热而致的呃逆[3]。

83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为末,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服[3]。

上锉1剂。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84 加减法

如身热作渴,去丁香,加柴胡、黄芩[3]

身热发渴,加柴胡、黄芩,去丁香。

85 出处

《寿世保元》卷三

9 《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 91 方名

橘皮竹茹汤

92 组成

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93 主治

《类证活人书》卷十六方之橘皮竹茹汤主治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94 橘皮竹茹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95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96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扁豆衣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扁豆衣的别名 24 来源 25 性状 26 功能主治 27 扁豆衣的用法用量 2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扁豆衣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扁豆衣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扁豆衣 1 拼音

biǎn dòu yī

2 《辞典》:扁豆衣

21 出处

《安徽药材》

22 拼音名

Biǎn Dòu Yī

23 扁豆衣的别名

扁豆皮(《本草便读》)

24 来源

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种皮。

25 性状

干燥种皮呈不规则卷缩片状,大小不一,厚不到1毫米,光滑,乳白色或淡黄白色,种阜半月形,类白色。质坚,易碎。气味皆弱。以色黄白、片大者为佳。

26 功能主治

健脾,化湿。治痢疾,腹泻,脚气浮肿。

①《本草便读》:"达肌行水。"

②《安徽药材》:"补脾化湿,止泻痢。治食物中毒性上吐下泻,解酒精中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脚气足肿。"

27 扁豆衣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28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扁豆衣的方剂 蠲带丸

1两,川芎1两,牡蛎1两,秦艽1两,龙骨5钱,扁豆衣5钱,干姜5钱,人参3钱,青木香3钱。制法:上

清暑饮

克银花露15毫升(冲)丝瓜皮6克淡竹叶45克扁豆衣45克功能主治:清解暑热。治夏令外感风热,身

青蒿滑石汤

组成:青蒿3钱,滑石3钱,川朴1钱,建曲2钱,扁豆衣1钱半,银花露5钱(冲),甘草1钱,知母2钱,

复方健脾术苓汤

克,猪苓9克,泽泻9克,陈皮9克,淮山药9克,扁豆衣9克,炒薏仁9克,匾蓄9克,萆9克,六一散(包

滴虫汤

、黄柏、黄芩、栀子,加老苏梗、藿香梗、炒白术、扁豆衣;腰酸痛,加桑枝;少腹痛,加柴胡、川楝子。摘录

更多用到中药扁豆衣的方剂

用到中药扁豆衣的中成药 婴儿散胶囊

ng标准编号:WS3B123692处方:白扁豆(炒)100g鸡内金(炒)30g川贝母2g山药(

健脾糕片

90处方:党参48g白术(炒)32g陈皮24g白扁豆(炒)96g茯苓96g莲子96g山药96g薏苡仁

稚儿灵冲剂

60g白芍(麸炒)90g黑大豆90g木香15g白扁豆90g山药90g仙鹤草90g功劳叶90g茯苓60

参苓白术片

党参63g茯苓42g白术(炒)84g山药63g白扁豆(炒)63g莲子(炒)63g薏苡仁(炒)42g砂

生血丸

拼音:shēngxuèwán英文:概述:生血丸为中成药,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

更多用到中药扁豆衣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扁豆衣 《邵兰荪医案》:[卷三]泄泻

二钱)猪苓(钱半)原滑石(四钱)炒川连(七分)扁豆衣(三钱)通草(钱半)川朴(一钱)省头草(三钱)

《邵兰荪医案》:[卷一]暑

(钱半)赤苓(四钱)大豆卷(三钱)蔻仁(八分)扁豆衣(三钱)通草(钱半)(引)荷叶(一角)二帖。介

《张聿青医案》:[卷十]痢

归炭(二钱)丹皮炭(一钱五分)川连炭(四分)炒扁豆衣(三钱)白头翁(三钱)炒槐花(二钱)二诊下痢大

《丁甘仁医案》:[卷二]泄泻案

三钱)范志曲(三钱)炙甘草(五分)焦白芍(二钱)扁豆衣(三钱)炒谷芽(三钱)黑防风(一钱五分)陈广皮

《张聿青医案》:[卷六]吐血

西湖旅游景点介绍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西湖旅游景点介绍,欢迎参考!

 一,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他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二,曲苑风荷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苑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三,断桥残雪

 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属于西湖十景之一。

 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四,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其实,作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五,柳浪闻莺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六,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虽然自古至今其观赏的地点和方式迭经变化,但南、北两面三刀高峰都是西湖妖山中极富登临之胜的著名山峰却至今未变。南高峰临折西湖,峰高二百五十七米,登山途中,峻岩显露,绝壁峥嵘。登上山巅向东俯瞰,西湖全景历历在目不是画图,胜似画图。北高峰海拔三百十四,是灵隐寺的坐山,从寺西侧上山,石磴多至数千级,盘折回绕三十六弯,沿途山溪清流回转,林木重叠,古人有诗赞道:‘一路松声长带雨,半空岚气总成云’。山东侧,建有西湖叭一的载人索道,全长六成余米,上下山往返只需六七分钟。

 七,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零六),钱塘县令聂心汤取湖中葑泥在岛周围筑堤坝,初成湖中湖,作为放生之所。后人在岛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称为“三潭”,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八,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诗中有句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九,雷峰夕照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

 十,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

 拓展: 扬州瘦西湖旅游景点介绍

 扬州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有长堤、徐园、小金山、吹台、月观、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御码头

 乾隆十八年(1753),清高宗南巡时,在天宁寺西园建行宫,宫前筑0头,是乾隆在此登舟游湖之处,故称"御码头",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此四次接驾。曹寅也曾在西园奉命刊刻《全唐诗》。建国后,码头青石平台和坡道基本保持原貌,增立了"御码头"碑亭一座,现今是"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御码头修得如此壮观是在乾隆年间。而不知当时曹大人是否有个外孙女就是从此码头乘船离开扬州进京的?

 冶春园

 地处御码头以西的丰乐下街。为清乾隆间"丰市层楼"一景所在地。内有两组飞檐斗角之草榭,东榭水绘阁,西端依水筑朱栏曲廊连西榭香影廊。园内小径高阜之上花木扶疏。景点有:餐英别墅、问月山房、引晖馆、余香花舍等,今设"乾隆水上游览线"画舫码头于此。清诗人王渔洋曾在此结社吟诗。

 位于冶春花园内的冶春花园茶楼,是由国家旅游局投资,在清代扬州八大名园之一的冶春园的旧址上修建而成的集餐饮、游览、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园林,是扬州市政府的重点建设工程和对外窗口。目前,这里各类大、中、小型餐厅可同时容纳八百人用餐,传统点心、冶春蒸饺自清代起延卖至今盛名不衰,辅以各式扬派茶点,使这里成为扬州人早上"皮包水"(喝早茶、吃早点的传统饮食文化习惯)的首选之地。花园内的夜市美食休闲广场每天提供上百种地方风味小吃,特色鲜明的冶春茶点、正宗地道的淮扬佳肴。这里已成为广大中外宾领略扬州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旅游胜地。

 四桥烟雨

 位于瘦西湖东岸,与小金山隔湖相望。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南巡时,赐名"趣园"。园景久废。1960年秋,于旧址建四桥烟雨楼,楼高二层,面西三楹,四面廊。登楼极目远眺,诸桥形态各异。向南看,有春波桥、大虹桥,向北看有长春桥,向西看有玉版桥、莲花桥,可贵的是诸桥近在咫尺,却桥桥造型各异,风格趣味全然不同。若在细雨中登楼远眺,诸桥同处雨雾之中,如蒙上一层轻纱,空朦变幻,各桥将被湖水分隔的景物相互衔接,又以不同的落点和构架将全湖景点自然划分为各有千秋、风格不同的区间,形成了各具韵味的山水园林画卷,难怪乾隆每次游湖,均要登四桥烟雨楼凭窗望。

 虹桥

 桥名源于红栏,后转意于桥如彩虹。古时四季均有修禊节,为带有封建迷信的游赏节日。而春禊正值阳历三月三,春暖花开,封建色彩淡化成为群相聚乐的游春赏景的节日。循晋王王羲之邀友引曲水以流觞,众宾吟诗之风,此后这一节日深受文人雅士青睐,成为诗人聚会的盛大节日。乾隆年间两淮盐运使卢雅雨效法前贤,作诗广为征和,文人雅士,布衣平民依韵作和的有数千人。郑板桥,纪晓岚,袁枚都在其中。乾隆游此,曾和乞丐对诗,传为美谈。登虹桥还可远眺秀丽湖色,招引游人,步入胜境。1972年扬州市政府对桥进行了改建,使之成为现在的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

 长堤春柳

 过虹桥,瘦西湖豁然开阔,西堤遍植杨柳。古有扬州宜杨之说,传说是因隋炀帝开运河,河堤植柳,而炀帝赐垂柳姓杨,故杨柳之称始于扬州。长堤柳丝拂水,柔情万种,所谓"多情最是扬州柳"。堤中临水建有一亭,隐于柳荫中。柳丛中点缀红白桃花。桃红柳绿,倒影水中,宛若天境。

 徐园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为纪念参加辛亥革命的军长,后被袁世凯派人炸死的徐宝山而重建的园中园。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过池是馆轩,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而称听鹂馆。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绕过徐园,立于小红桥,小金山耸立,湖面陡然放开。徐园规模不大,占地06公顷。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等景。听鹂馆前陈列铁镬两具,相传为南朝箫梁时镇水之物,并立有《铁镬记》碑文,相传是南朝梁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徐园作为瘦西湖的屏风,使景区由序幕拉开,进入热潮,构园手法十分高超。

 小金山

 小金山又称长春岭,位于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上,是眺景最佳处。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尽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有"湖上蓬莱"之称。近人巧取瘦西之"瘦",小金山之"小",点明扬州园林之妙在于巧"借":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岭上为风亭,连同岭下的琴室、月观,近处的吹台,远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个瘦西湖景区装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许多妩媚之气。当时为使乾隆帝能坐船直抵平山堂,便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出泥土堆积而成小金山。那时满岭遍植梅花,香气四溢,故曰"梅岭春深"。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光绪年间复建。

 小金山为瘦西湖中最大岛屿。

 凫庄

 位于五亭桥东侧,建于1921年,原是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因在汀屿之上,似野鸭浮水,故名。凫庄构景最大特色是尽量取小,细巧玲珑。东为水榭,西设水阁数间,南建水楼三楹,不规则的荷花池位于庄中,环植梅、桃、筱竹,更叠人高之湖石,立意颇深。凫庄似浮若泅,庄上亭、榭、廊、阁小巧别致,山池木石缀置得宜,正如《望江南百调》所歌:"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杂错水波环,此地即仙寰。

 五亭桥

 五亭桥原名莲花桥,是瘦西湖的标志之一,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又称莲花桥。

 乾隆南巡时曾感叹它象北海琼岛春阳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该桥受北海五龙亭影响很深。因无北海水阔,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共十五个不同的卷洞联系,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桥基雄威,桥亭秀美。

 如果说瘦西湖象一个婀娜多姿的窈窕淑女,那么五亭桥就象一朵五朵莲花组成的腰带紧束着瘦美人的腰肢,更显出她无比迷人的风姿。配上附近纤细的白塔,一横一竖、一白一彩,水中倒影涟漪,别具风采。

 白塔晴云

 原为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位于莲性寺北岸,坐落于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清乾隆年间按北京北海的白塔仿建。砖石结构,高30余米。1984年,爱国旅日侨胞陈伸先捐款,于白塔晴云旧址兴建了一座两进院落的庭园。市园林部门先后又对围绕景区的汀屿、小池、曲溪、土丘等建筑和修葺,基本上再实现了"别业临青甸,前轩枕大河"的水乡意境。该园门嵌赖少奇书"白塔晴云"石额。内设积翠轩、曲廊、半亭、林香榭等景点。

 二十四桥景区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五亭桥西,即二十四桥之所在。桥为玉带状拱桥,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围以二十四根玉石栏杆,抬级上下都是二十四级台阶。清乾隆间景称"春台明月",嘉庆后毁圮。但地形地貌、河湾港汊犹存。

 1986年,国家和地方拨款246万元,按《扬州画舫录》记载和故宫博物馆珍藏的扬州著名画师袁耀所绘《邗上八景.春台明月》册页、乾隆《南巡盛典图》等有关史料,结合地形地貌现状,设计恢复方案,于1987年10月动土兴建。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包括新建的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十字阁、重檐亭、九曲桥,后又续建望春楼、栈桥、静香书屋等。其布局呈"之"字形屏列,构造旷奥收放,抑扬错落,各面转折对景都是一幅山水画卷,成为"乾隆水上游览线"的一处胜景。湖两岸长廊依云墙伸展,陆路与水道并行。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光是二十四桥的桥名就引动多少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是二十四个歌女月明之夜吹箫于此,还是真有二十四座桥于此,古籍名人说法各异。

 另又有一说: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市七经扬州。有一次在一座小桥上见此桥未曾起名字,于是他就说我们一共23人就叫二十三桥吧。此时有一个妃子说应该叫二十四桥,为什么呢?原来她肚子里有一个未降生的小皇帝。乾隆哈哈大笑,于是桥名就叫二十四桥。

;

目录 1 拼音 2 《医门补要》卷中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消坚散 1 拼音

xiāo jiān sǎn

2 《医门补要》卷中 21 方名

消坚散

22 组成

归尾、桃仁、厚朴、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玄胡索、地栗粉、水红子、蜣螂、建曲。

23 主治

痞块。

古籍中的消坚散 《医门补要》:[卷中]应用诸方

。熟地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加肉桂(少许)或加人中黄消坚散治痞块。归尾桃仁浓仆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玄胡索地栗

《寿世保元》:[卷八]积癖

。倦怠无力或生潮热寒热是也。治先除去寒热。次用消坚散结。和脾益胃之剂理之。更用灸法贴药久之自然收效

《医门补要》:[卷中]补遗方

党参黄当归玉竹白术杞子白芍山萸杜仲淮牛膝桂元肉消坚散治肝痈。郁金归尾玄胡索木香青皮佛手香附泽兰僵蚕

《医门补要》:[卷中]肝痈

著左边卧。由肝气郁结,或努力血瘀,谓之肝痈,以消坚散。(方见后。)《医门补要》清赵濂公元1644

《医门补要》:[卷上]痞块治分虚实

目录 1 拼音 2 《温热经解》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青蒿滑石汤 1 拼音

qīng hāo huá shí tāng

2 《温热经解》 21 方名

青蒿滑石汤

22 组成

青蒿3钱,滑石3钱,川朴1钱,建曲2钱,扁豆衣1钱半,银花露5钱(冲),甘草1钱,知母2钱,杏泥2钱,酒芩8分,通草8分,荷叶边1圈。

23 主治

暑湿化疟,但热不寒者。

24 加减

但头汗出,身无汗者,加豆豉3钱,葱头1枚。

古籍中的青蒿滑石汤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七]五脏风热眼

食后临卧温服。治心经蕴热,眼干涩痛,心躁口干。滑石汤方滑石(碎)黄连(去须)芎芍药羚羊角(镑)栀子

《普济方》:[卷七十二眼目门]五脏风热眼

三根。煎服。若脏腑紧涩。加大黄煎。若青金散(一名青蒿散出十便良方)治五脏积热。干涩难开。用青蒿。三月

《医原》:[卷中]湿气论

。初病热入血室,仲景尝用小柴胡汤领邪外出,余尝以青蒿易柴胡,加生地、当归、元参、麦冬养血养阴,山栀、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四伤寒门]伤寒鼻衄(附论)

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大人倍加。煎服。滑石汤(出本事方)治伤寒衄血。上用滑石末。不以多少。

《古今医鉴》:[卷之十六]通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