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2收藏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别名 4 组成 5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用法用量 6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功效与主治 7 出处 8 知柏地黄丸的药典标准 81 品名 82 处方 83 制法 84 性状 85 鉴别 86 检查 87 含量测定 871 山茱萸 8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8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8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8714 测定法 872 牡丹皮 8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8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8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8724 测定法 88 功能与主治 89 用法与用量 810 规格 811 贮藏 812 版本 9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药典标准 91 品名 92 处方 93 制法 94 性状 95 鉴别 96 检查 97 含量测定 971 山茱萸 9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9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9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714 测定法 972 牡丹皮 9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9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9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8 功能与主治 99 用法与用量 910 规格 911 贮藏 912 版本 10 知柏地黄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101 剂型 102 拼音名 103 标准编号 104 处方 105 制法 106 性状 107 鉴别 108 检查 109 功能与主治 1010 用法与用量 1011 规格 1012 贮藏 11 知柏地黄丸药品说明书 111 药品名称 112 药品汉语拼音 113 剂型 114 性状 115 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份 116 知柏地黄丸的药理作用 117 知柏地黄丸的功能主治 118 知柏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119 注意事项 1110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1111 专家点评 1112 备注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 1 拼音

liù wèi dì huáng wán jiā zhī mǔ huáng bǎi fāng

2 概述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为方名,即《医方考》卷三之滋阴八味丸[1][2]。又名知柏八味丸、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卷一)[1]。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为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3]。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知柏地黄丸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药典标准。

3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别名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原名)

知柏八味丸

滋阴八味丸

4 组成

山药、山茱萸各四两,牡丹皮、茯苓、泽泻、黄柏(盐水炒)、知母(盐水炒)各三两,熟地黄八两[1]。

5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用法用量

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腹或午前白开水或淡盐汤送下[1]。

6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方的功效与主治

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治肾劳,背难俯仰,小便不利有余沥,囊湿生疮,小腹里急,便黄赤;以及阴虚火盛之骨蒸潮热等症[1]。

7 出处

《症因脉治》卷一

《医方考》卷三

8 知柏地黄丸的药典标准 81 品名

知柏地黄丸

Zhibai Dihuang Wan

82 处方

知母40g、黄柏40g、熟地黄160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83 制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84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8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山药)。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薄壁组织灰棕色至黑棕色,细胞多皱缩,内含棕色核状物(熟地黄)。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110μm(知母)。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牡丹皮)。果皮表皮细胞橙**,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山茱萸)。薄壁细胞类圆形,有椭圆形纹孔,集成纹孔群;内皮层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较厚,木化,有稀疏细孔沟(泽泻)。纤维束鲜**,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黄柏)。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乙醚15ml,振摇15分钟,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条斑。

(3)取本品2g,切碎,加甲醇S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相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3:6: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8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87 含量测定 871 山茱萸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8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四氢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为流动相;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36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8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8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07g,精密称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15分钟,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4g,内径为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脱,收集流出液与洗脱液,蒸干,残渣用50%甲醇溶解,并转移至5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871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山茱萸以马钱苷(C17H26O10)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53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4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36mg。

872 牡丹皮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8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理论板数按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500。

8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8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04g,精密称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异项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匀,取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872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与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计,水蜜丸每1g不得少于08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055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50mg。

88 功能与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89 用法与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810 规格

大蜜丸  每丸重9g

811 贮藏

密封。

8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9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药典标准 91 品名

知柏地黄丸(浓缩丸)

Zhibai Dihuang Wan

92 处方

知母259g、黄柏259g、熟地黄1034g、山茱萸(制)517g、牡丹皮388g、山药517g、茯苓388g、泽泻388g

93 制法

以上八味,取山药、牡丹皮13g、山茱萸21g粉碎成细粉,备用;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20℃)的清膏;取熟地黄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 20℃)的清膏;取剩余的牡丹皮、山茱萸,以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5~140(20℃)的清膏;将上述各清膏、药粉及适量淀粉混匀,制成1000丸,干燥,打光,即得。

94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酸。

9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个排列成行(牡丹皮)。淀粉粒三角状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4~40μm,脐点短缝状或人字状(山药)。果皮表皮细胞橙**,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赂连珠状增厚(山茱萸)。

(2)取本品6g,研细,加乙醚15ml,振摇15分钟,放置1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对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盐酸酸性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

(3)取本品2g,研细,加甲醇5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补加甲醇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水(12:3:6: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10g,研细,加水100ml,微温使充分溶散,加热至沸,放冷,滤过,取滤液,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熟地黄对照药材4g,加水60ml,煎煮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甲苯—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4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9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97 含量测定 971 山茱萸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971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四氢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为流动相;柱温40℃;检测波长为236nm。理论板数按马钱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97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马钱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97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200目,4g,内径为1cm)上,用40%甲醇50ml洗脱,收集流出液及洗脱液,蒸干,残渣加50%甲醇适量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用50%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971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山茱萸以马钱苷(C17H26O10)计,不得少于10mg。

972 牡丹皮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97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理论板数按丹皮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500。

97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97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计,不得少于15mg。

98 功能与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9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910 规格

每10丸重17g

911 贮藏

密封。

9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知柏地黄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101 剂型

浓缩丸

102 拼音名

Zhibai  Dihuang  Wan

103 标准编号

WS3B135793

104 处方

知母            40g

熟地黄         160g

黄柏            40g

山茱萸          80g

山药            80g

牡丹皮          60g

茯苓            60g

泽泻            60g

105 制法

以上八味,将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粉碎成粗粉,加水煮煎二次,第 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 (20 ℃) 的清膏;取熟地黄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第三次 1 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 (20℃) 的清膏;取牡丹皮  40g,山茱萸 46 9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以&0%乙醇作 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 130~135 (20℃)的清膏;取山药、剩余的山茱萸及剩余的牡丹皮粉碎成细粉,与上述各清膏混匀 制丸,干燥,打光,即得。

106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的浓缩丸;气微,味苦、酸。

107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存在于无色薄壁细胞中,有时数 个排列成行。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80~ 240μm 。针晶直径 2~8 μm 果皮表皮细胞橙**,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连珠状增厚。

108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109 功能与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10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8丸,一日 3次。

1011 规格

每 8丸相当于原生药 3g

1012 贮藏

密封                                                           。

11 知柏地黄丸药品说明书 111 药品名称

知柏地黄丸

112 药品汉语拼音

Zhibai Dihuang Wan

113 剂型

大蜜丸,每丸重9g;浓缩丸,每10丸重17g。

114 性状

知柏地黄丸为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带酸苦。

115 知柏地黄丸的主要成份

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116 知柏地黄丸的药理作用

1降血糖。小鼠灌服知柏地黄丸25g/kg及50g/kg,能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并能减少小鼠的每日饮水量。

2临床报道:①性功能失常:知柏地黄丸治疗18~38岁遗精47例,分为阴盛火旺型,湿热下注型及肾虚失摄型,每日1剂,水煎分二次服用治愈36例(765%),好转7例(15%),无效4例(85%)。②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单纯口服知柏地黄丸治疗本病26例,每次9g,或其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3次,90天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经检查及B超探查均证实肿块消失者20例,占77%;较治疗前有缩小者4例,占15%,较治疗前无变化者2例,总有效率为92%,大部分患者在1个疗程后便产生疗效。③耳聋症:知柏地黄丸治疗氨基苷类药物引起的耳聋性症状44例,2丸/次,每日早晚各一次,温开水送服,用药2~5日痊愈32例(单纯性耳鸣16例,耳鸣伴眩晕者16例),用药5~10天后好转者10例(耳鸣伴眩晕者8例,耳鸣伴听力减退2例),用药15日以上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55%。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17 知柏地黄丸的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118 知柏地黄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

119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对知柏地黄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知柏地黄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知柏地黄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知柏地黄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110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111 专家点评

1(1)虚劳:症见颧红口干,多梦,梦中遗精,夜卧不宁,头晕心烦,五心潮热,小便黄少而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2)牙痛:症见颧红口干,潮热盗汗,遗精,腰痛,舌质红,脉细数者。(3)血淋:症见尿血日久,血色暗红,小便灼热涩痛,腰部酸痛,或潮热,或遗精,或虚烦,舌瘦干红,脉沉细弱。

2应用指征:知柏地黄丸辨证要点是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主要见症为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盗汗,骨蒸潮热,颧红喉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不良反应:口服知柏地黄丸出现 周围痒,刺痛,痔疮发,大便带血,鼻腔粘膜渗血1例。

4使用时注意:脾虚便溏,消化不良者不宜使用。

5临床新用途:(1)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据报道,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效果显著。方法:单纯口服知柏地黄丸,9g/次;或其浓缩丸,8粒/次,3次/日,90日为1个疗程。效果: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6例,经用药1~2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外科检查及B超检查均证实肿块消失者)20例,有效者(较治疗前明显缩小)4例,无效者(治疗前后未见变化)2例,总有效率为92%。大部分患者在用药1个疗程后便产生疗效。(2)治疗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患者44例,取得显著的效果。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晚各1次,以温开水送服。效果:44例中,经用药2~5日,痊愈者32例(其中单纯性耳鸣16例,耳鸣伴眩晕者16例);经用药5~10日后,好转者10例(其中耳鸣伴眩晕者8例,耳鸣伴听力减退者2例);经用药15日以上,无效者(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者)2例。总有效率为95%。(3)治疗遗精: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虚失固型遗精36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29例,好转者5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4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中、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治疗期间,禁食辛辣 性食物和劳累过度。20日为1个疗程。(4)治疗男性不育症: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男性不育症患者55例,经用药4~6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48例,无效者7例。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晚各服1次,以温开水送服。30日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即可见效。服药期间,宜戒房事。(5)治疗不 症:采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不 症患者12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9例,无效者3例。治愈率为7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20日为1个疗程。(6)治疗老年干燥症: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老年干燥症(口舌鼻干燥、便燥者)19例,经用药10~15日后,其中治愈者16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3~5日即可见效。(7)治疗糖尿病:应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火旺型糖尿病患者21例,经用药3~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7例,好转者3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5%。方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早、晚各服1次,用温开水送下。30日为1个疗程,服药10~15日,可收到明显的效果。(8)治疗肾病综合征:本病为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四大特点。肾病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多属“水肿”、“虚痨”、“腰痛”等范畴。有人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效果颇佳。用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15日为1个疗程。疗效:用知柏地黄丸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16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3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4%。一般用药1周左右开始收效。(9)治疗急性尿路感染:采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急性尿路感染患者22例,经用药6~12日后,其中治愈者18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1%。用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3次/日,用温开水送服。(10)治疗顽固性盗汗: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中医学称顽固性盗汗为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而引起。故用知柏地黄丸治疗,收效较好。用法:口服知柏地黄丸,2丸/次,早、晚各服1次,10日为1个疗程。效果: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顽固性盗汗患者15例,经用药2~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2例,好转者2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为93%。(11)治疗反复发作性血精:据报道,运用知柏地黄丸化裁治疗反复发作性血精患者30例,7日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2~3个疗程。结果:30例中治愈者(临床症状消失, 、前列腺液化验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11例;有效者(临床症状消失, 、前列腺液化验正常,但在2~3个月后复发)13例;无效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前列腺液化验亦不见明显好转)6例。治疗期间,忌酒类、辛辣之品,慎房事。(12)治疗绝经期综合征:据报道,用知柏地黄丸(汤)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心烦易怒者,加郁金、柴胡、川连;心悸失眠者或心神不宁,加枣仁、合欢皮、煅龙骨、煅牡蛎;头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者,加炙鳖甲、枸杞子、怀牛膝、地骨皮。半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80例中,临床治愈56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

1112 备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拼音名 5 英文名 6 刺猬皮的别名 7 刺猬皮的处方用名 8 出处 9 刺猬皮的来源 10 刺猬皮的产地 11 刺猬皮的原动物形态 12 刺猬皮的养殖 13 刺猬皮的采收与初加工 14 刺猬皮的生药性状 15 刺猬皮的炮制 151 刺猬皮的炮制方法 1511 刺猬皮 1512 滑石粉炒刺猬皮 1513 砂炒刺猬皮 152 成品性状 153 炮制作用 154 炮制研究 155 贮存方法 16 刺猬皮的性味归经 17 刺猬皮的功效与主治 18 刺猬皮的化学成分 19 刺猬皮的药理作用 20 刺猬皮的用法用量 21 刺猬皮的使用禁忌 22 刺猬皮组方精选 221 治反胃吐食 222 治肠风下血 223 治痔 224 治肠痔下部如虫啮 225 治肛出 226 治五色痢疾 227 治遗精 228 治前列腺炎、肾结石 229 治鼻衄 2210 治鼻中息肉 2211 治猘犬咬人 23 古人论述 2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刺猬皮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刺猬皮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刺猬皮 1 拼音

cì wèi pí

2 英文参考

hedgehog sk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rium erinacei [朗道汉英字典]

cutis erinacei [朗道汉英字典]

hedgehog hid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刺猬皮为中药名,为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或短刺猬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1]。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呈筒状或盘状,长3~4cm。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棘长15~2cm,坚硬如针,灰白色、**、灰褐色不一。腹部的皮上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具特殊腥臭气。砂炒刺猬皮及滑石粉炒刺猬皮质地发泡,鼓起,**,刺尖秃,易折断,边缘皮毛脱落,呈焦**,皮部边缘向内卷曲,微有腥臭味[1]。

刺猬皮味苦,性平,归胃、大肠经[1]。具有止血行瘀、固精缩尿、止痛的功能[1]。因腥臭气味较浓,很少生用[1]。其炮制品(如滑石粉炒刺猬皮、砂炒刺猬皮)用于胃痛吐食,痔瘘下血,遗精,遗尿[1]。

4 拼音名

Cì Wei Pí

5 英文名

《中华本草》:Hedgehog Hide, Hedgehog Skin

6 刺猬皮的别名

猬皮(《神农本草经》)

仙人衣(《山东中药》)

猬皮、刺鼠皮、刺球子皮(《全国中草药汇编》)

7 刺猬皮的处方用名

刺猬皮、猬皮、炒刺猬皮[1]。

8 出处

《中华本草》:出自《名医别录》。

《中药大辞典》:《本草原始》

《名医别录》:猬皮,生楚山川谷田野,取无时,勿使中湿。

《蜀本草》:猬皮,勿用山枳鼠皮,正相似,但山枳毛端有两歧为别。又有虎鼠皮亦相类,但以味酸为别。又有山(犭追)皮,类兔皮,颇相似,其色褐,其味甚苦,亦不堪用。《图经》云,状如猯,豚脚、短刺,尾长寸余,苍白色,取去肉,火干良也。

9 刺猬皮的来源

《中药炮制学》:刺猬皮为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或短刺猬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1]。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猬皮为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或短刺猬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evall的干燥外皮。将皮剥下,撒上一层石灰,置于通风处阴干。

《中药大辞典》:刺猬皮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皮。全年均可捕捉,于冬眠时捕获更易。捕得后,用刀纵剖腹部,将皮剥下,翻开,撒上一层石灰,于通风处阴干。

《中华本草》:刺猬皮为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达乌尔猬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 Gmelin的皮。

10 刺猬皮的产地

《中药大辞典》:

刺猬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地的灌木丛中,亦见于市郊、村落附近。昼伏夜出,冬眠期长达半年。遇敌则卷缩成一刺球。食物以昆虫及其幼虫为主,亦食幼鸟、鸟卵、蛙、蜥蜴,以及瓜果、蔬菜等。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以至四川等地。

短刺猬(达呼尔刺猬、大耳猬)栖息于北方草原地带,低洼地方较多。亦有冬眠习惯。食昆虫、小鼠或蛙等小动物。分布吉林省西部、内蒙古东部,南至河北省北部。

《中华本草》:

刺猬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开垦地及荒地、灌木或草丛等各种类型的环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丛中为多。广泛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陜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达乌尔猬栖息于干旱地区草原地带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区的灌丛中。分布于东北及山西、陜西、宁夏等地。

大耳猬栖息于农田、庄园,砾石荒漠也能见到。分布于内蒙古、陜西、宁夏、甘肃、新疆等地。

11 刺猬皮的原动物形态

《中药大辞典》:

刺猬(《本草原始》)又名猬、毛刺(《尔雅》),白刺猬(《杨氏家藏方》),猬鼠(《本草纲目》),偷瓜蜮(姚可成《食物本草》),刺鼠(《随息居饮食谱》),偷瓜獾、刺血儿、刺球子、刺鱼。体形较大,体长约22厘米,尾长约2厘米。头宽,吻尖。耳短,不超过其周围之棘长。足及爪较长。身体背面被粗而硬的棘刺,头顶部之棘略向两侧分列。棘之颜色可分二类:一类纯白色,或尖端略染棕色;另一类棘之基部白色或土**,其上为棕色,再上段复为白色,尖梢呈棕色。整个体背呈土棕色。脸部、体侧和腹面以及四肢的毛为灰白或浅灰**。四足浅棕色。头骨之颔关节窝后突甚小,显然低于颞乳突之高。

短刺猬又名达呼尔刺猬、大耳猬。外形同刺猬而略小。耳甚大,长于周围棘刺。棘由耳基前端稍后方起始,向后经背至尾部以上。头顶部棘不向两侧分列。棘较细而短,有棕褐色与白色相间,整个背部呈浅褐色。全身无白色之棘。腹毛土**。颔关节窝后突与顾乳突等高,二者连成半圆形的管状。

《中华本草》:

刺猬,体形肥短,体长16~27cm,体重400900g。头守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长度不超过周围的刺长。体背面及两侧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较发达,尾短。刺猬脸部色较深为褐色。全身的尖刺颜色变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一为纯白色,为数较少。一为基部白色或土**,中间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为白色,因而整个体背呈土棕色。腹面及四肢有细而硬的白毛。四足浅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

达乌尔刺猬体形较刺猬小,体长175~25cm。耳较长,超过其周围尖刺之长。刺短而细,棕褐色与白色相间,无纯白色尖刺。体背为浅棕褐色,体侧及腹面长有粗硬的污白色毛。

大耳猬,体形较小,体长17~23cm。吻部甚尖,耳大,耳长为3750mm,耳尖钝圆,显然超过其周围的尖刺。躯体背面覆有硬刺构成的甲胄,由头部耳后方开始,往后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体背部的尖刺为暗褐色与白色相间,也有少数全白色的刺。尾极短为棕褐色。为荒漠、半荒漠地带典型的种类。

12 刺猬皮的养殖

《中华本草》:本品野生。

13 刺猬皮的采收与初加工

《中药炮制学》:捕获后,将皮剥下,除去肉脂,撒上一层石灰,于通风处阴干[1]。

《全国中草药汇编》:将皮剥下,撒上一层石灰,置于通风处阴干。

《中药大辞典》:全年均可捕捉,于冬眠时捕获更易。捕得后,用刀纵剖腹部,将皮剥下,翻开,撒上一层石灰,于通风处阴干。

《中华本草》: 多在春、秋季捕捉,捕后杀死、剥皮,刺毛向内,除去油脂、残肉等,用竹片将皮撑开悬放在通风处,阴干。

14 刺猬皮的生药性状

《中药大辞典》: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成简状或盘状,长约3~4厘米。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刺长15~2厘米,坚硬如针,灰白色、**或灰褐色不一。在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留有筋肉残痕。具特殊腥臭气。以张大、肉脂刮净、刺毛整洁为佳。

《中华本草》:干燥的皮呈多角形板刷状或直条状,有的边缘卷曲呈筒状或盘状,长3~4cm。外表面密生错综交插的棘刺,棘长15~2cm,坚硬如针,灰白色、**、灰褐色不一。腹部的皮上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具特殊腥臭气。

15 刺猬皮的炮制

汉代有酒煮(《神农本草经》)的方法[1]。

晋代出现烧末(《肘后备急方》)的记载[1]。

唐代有炙、炙令焦(《备急千金药方》)、炒令黑(《食疗本草》)的方法[1]。

宋代出现了炙令焦黄(《太平圣惠方》)、酒浸炙(《圣济总录》)、煅黑存性(《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炒黄(《疮疡经验全书》)等法[1]。

明代增加了麸炒(《普济方》)、酥炙(《本草品汇精要》)、蛤粉炒(《审视瑶函》)等法[1]。

清代又有土炒(《医宗说约》)、酒醋童便浸炙(《外科大成》)等方法[1]。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滑石粉炒、砂炒或砂炒醋浸等[1]。

151 刺猬皮的炮制方法 1511 刺猬皮

取原药材,用堿水浸泡,将污垢洗刷干净,再用清水洗净,润透,剁成小方块,干燥[1]。

1512 滑石粉炒刺猬皮

取滑石粉置热锅中,用中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刺猬皮块,拌炒至**、鼓起、皮卷曲、刺尖秃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1]。

每100kg刺猬皮,用滑石粉40kg[1]。

《中华本草》:取拣净的刺猬皮,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刺猬皮,炒烫至**,取出,筛、刷去滑石粉,剪去毛,放凉。

1513 砂炒刺猬皮

取砂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净刺猬皮块,不断翻埋,至刺尖卷曲焦黄,质地发泡时,取出,筛去砂,放凉[1]。另有用砂炒至上述规格时,取出,筛去砂,趁热投入醋液中稍浸,捞出,干燥[1]。

每100kg刺猬皮,用醋10kg[1]。

152 成品性状

刺猬皮为密生硬刺的不规则小块,外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皮内面灰白色,边缘有毛,质坚韧,有特殊腥臭气[1]。

滑石粉炒刺猬皮质地发泡,鼓起,**,刺尖秃,易折断,边缘皮毛脱落,呈焦**,皮部边缘向内卷曲,微有腥臭味[1]。

砂炒刺猬皮同滑石粉炒刺猬皮[1]。

153 炮制作用

刺猬皮因腥臭气味较浓,很少生用[1]。

炒制后质地松泡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1]。并能矫臭矫味[1]。临床多用其炮制品[1]。醋淬后矫味矫臭效果更佳,并能增强行瘀止痛的作用[1]。用于胃痛吐食,痔瘘下血,遗精,遗尿[1]。如治痔漏的猬皮丸(《圣济总录》);治肠风下血的猬皮散(《杨氏家藏方》)[1]。

154 炮制研究

刺猬皮含蛋白质、钙盐等[1]。刺猬皮上层刺主要含角蛋白,下层真皮层主要含胶原、弹性硬蛋白和脂肪等[1]。短刺猬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1]。

经炒后,由于高温的作用,使钙盐生成氧化钙,收涩之性大增[1]。内服后在胃酸作用下形成可溶性钙盐,易于吸收,从而增加人体内钙的含量,促进血凝,增强收敛止血的作用[1]。

155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1]。防霉,

16 刺猬皮的性味归经

《中药炮制学》:刺猬皮味苦,性平[1]。归胃、大肠经[1]。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猬皮味苦、甘,性平。

《中药大辞典》:刺猬皮味苦,性平。

《中华本草》:刺猬皮味苦、涩、性平;入胃、大肠、肾经。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

《名医别录》:"无毒。"

《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本草求真》:"入肠、胃。"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17 刺猬皮的功效与主治

《中药炮制学》:刺猬皮具有止血行瘀、固精缩尿、止痛的功能[1]。因腥臭气味较浓,很少生用[1]。其炮制品用于胃痛吐食,痔瘘下血,遗精,遗尿[1]。如治痔漏的猬皮丸(《圣济总录》);治肠风下血的猬皮散(《杨氏家藏方》)[1]。

《全国中草药汇编》:刺猬皮具有行瘀止痛,止血,固精的功效。用于胃脘疼痛,子宫出血,便血,痔疮,遗精,遗尿。

《中药大辞典》:刺猬皮具有降气定痛,凉血止血的功效。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中华本草》:刺猬皮具有化瘀止痛、收敛止血、涩精缩尿的功效。主胃脘疼痛、反胃吐食、便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遗精、遗尿

《神农本草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名医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

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本草备要》:"泻,凉血。"

《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18 刺猬皮的化学成分

《中药大辞典》:上层的刺,是由角蛋白所成。此是主要成分。下层的真皮层,主要为胶原与其它蛋白质如弹性硬蛋白之类和脂肪等所成。

《中华本草》:刺猬皮上层刺主要含角蛋白(keratin);下层真皮层主要含胶原(collagen),弹性硬蛋白(elastin),脂肪等。

19 刺猬皮的药理作用

《中华本草》:刺猬皮有止血作用和促进平滑肌蠕动作用。

20 刺猬皮的用法用量

《全国中草药汇编》:2~3钱,水煎服或焙黄研末服。

《中药大辞典》: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中华本草》:内服:煎汤,310g;研末,153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21 刺猬皮的使用禁忌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中药大辞典》:《本草经集注》:"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中华本草》:孕妇慎服。

22 刺猬皮组方精选 221 治反胃吐食

猬皮烧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普济方》)

222 治肠风下血

白刺猬皮一枚(于铫子内煿针焦,去皮,只用针),木贼半两(炒黄)。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猬皮散)

223 治痔

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入肉豆蔻半,末之,空肚热米饮调二钱服。(《本草衍义》)

224 治肠痔下部如虫啮

猬皮烧末,生油和敷之。(《简要济众方》)

225 治肛出

猬皮一枚,磁石四两,桂心一尺。上三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一服。(《备急千金要方》)

226 治五色痢疾

猬皮烧灰,酒服二钱。(《寿域神方》)

227 治遗精

炒刺猬皮研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228 治前列腺炎、肾结石

猬皮2个,焙干研末。分40包,早晚用米汤各送服1包。服药过程中可有尿道灼痛感,勿顾虑。(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29 治鼻衄

猬皮一枚,烧为灰,细研,每用半钱,绵裹纳鼻中,数易之。(《太平圣惠方》塞鼻散)

2210 治鼻中息肉

猬皮炙末,绵裹塞之三日。(《备急千金要方》)

2211 治猘犬咬人

猬皮、头发等分。烧末,水和饮一杯。若或已目赤口噤者,折齿下之。(《补缺肘后方》)

23 古人论述

《本草经疏》:"猬皮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阴肿痛引腰背,腹痛疝积,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泄之,故主之也。"

《本经逢原》"猬皮,《神农本草经》主五痔阴蚀,取其锐利破血也,酒煮治阴肿痛引腰背,取其筋脉能收纵也。"

《神农本草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名医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6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本草备要》泻,凉血。

《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金樱根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金樱根的别名 24 来源 25 性状 26 化学成份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29 金樱根的用法用量 210 附方 211 金樱根的临床应用 212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金樱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金樱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金樱根 1 拼音

jīn yīng gēn

2 《辞典》:金樱根

21 出处

《日华子本草》

22 拼音名

Jīn Yīnɡ Gēn

23 金樱根的别名

金樱蔃、脱骨丹(《生草药性备要》)。

24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根或根皮。8月至翌年2月,挖出,洗净,切断,晒干。

25 性状

根呈圆柱形,略扭曲,表面紫黑色,有纵直条纹;木栓层呈片状,可以剥下。断面木部占大部分,呈明显的放射状;皮部棕红色。质坚硬,体重。无臭。

26 化学成份

根皮含丰富的鞣质。

27 性味

酸涩,平。

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②《纲目》:"酸涩,平,无毒。"

③《陆川本草》:"甘,平,微涩。"

④《重庆草药》:"味甘酸,性温,无毒。"

28 功能主治

固精涩肠。治滑精,遗尿,痢疾泄泻,崩漏带下,子宫脱垂,痔疾,烫伤。

①《日华子本草》:"治寸白虫,金樱根,锉,二两,入糯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合,空心服,须臾泻下;又,金樱根皮,炒,止泻血及崩中带下。"

②《纲目》:"止滑痢,煎醋服化骨哽。"

③《生草药性备要》:"旺血,理痰火,洗疳疔,痔疮。"

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红崩白带,月经不调,并治遗精。"

⑤《岭南采药录》:"内伤吐血,和猪精肉煎服。止牙痛可含漱少许。"

⑥《陆川本草》:"治烫伤,风湿骨痛,子宫下垂,敷疮疖。"

⑦《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涩精气,敛喘咳。"

29 金樱根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210 附方

①治遗精:金樱子根二两,五味子三钱。和猪精肉煮服之。(《岭南草药志》)

②治小儿遗尿:金樱子根五钱至一两,鸡蛋一枚。同煮,去渣,连蛋带汤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泄泻:金樱根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妇女崩漏:金樱根二、三两,猪瘦肉四两。加水同炖,去渣,服汤及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⑤治子宫脱垂:金樱子根四两,加水煎熬四至五小时,去渣取汁,临睡前加甜酒或三花酒二至四两冲服。(《广东中医》4(12):490,1959)

⑥治胃痛:一金樱子根第二层皮四两,煎服或捣汁用开水冲作茶饮。(《岭南草药志》)

二金樱子根四两,白银香根四两,苦楝子根四两。共研末,每服一钱,开水冲服。(《岭南草药志》)

⑦治腰脊酸痛,风湿关节痛:金樱根一两和猪蹄子或猪脊髓炖服。(《闽东本草》)

⑧治小儿脱肛:金樱根一至二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⑨治汤火伤:金樱根洗净,去表面粗皮,取二层皮切碎,加糯米少许,同擂烂,再加适量清水,放入锅内煮沸,过滤,待冷,用鸭毛蘸药汁搽涂患处,日二、三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跌打损伤:金樱子根一两,过江龙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⑾治下肢流火屡发:金樱根三两,水煎,取汤煮鸡蛋三个,加入冰糖一两溶化,饭前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⑿治疖毒初起:金樱子根磨成浆糊状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211 金樱根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子宫脱垂

用金樱子根4~6两,加水800毫升,煎至300~400毫升,凉后加酒2两,睡前顿服,隔日1次。治疗320例,其中Ⅲ度122人,痊愈54人,(占44%),转为Ⅰ度31人,转为Ⅱ度26人,无效11人;Ⅱ度119人,痊愈77人(占647%),转为1度37人,无效5人。治程中仅部分病人对酒有轻度反应如头晕、恶心、出汗等,短时间即可消失。

②治疗烧灼伤

取鲜根水煎,去渣后浓缩成半流浸膏,按4:1的比例再加入花生油,高压消毒备用;或用干根1斤,加水没过药面2~3寸,煎成浓汁15~20斤。用于涂敷创面,每日4~5次。共治180例,均愈。有1例Ⅰ~Ⅱ度烧伤、面积35%的患者,涂药后5~8天即脱痴愈合。

③治疗细菌性痢疾

取鲜根洗净切碎水煎。每斤药根加水2斤浓缩成1斤,然后加红糖2两,冷却后用纱布过滤。1岁以下10毫升,2~5岁15毫升,6~8岁20毫升,11~15岁40毫升,15岁以上80~100毫升,日服1次。

④治疗急性阑尾炎

用金樱子根5钱,大血藤1两,加水煎成200毫升为1日量,两次分服。治疗急性阑尾炎瘀滞型32例,有一定效果。

212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金樱根的方剂 甘和茶

山楂(炒)30g救必应300g水翁花1500g金樱根1500g岗梅1500g制法:以上二十味,加水

金鸡胶囊

标准:拼音名:JinjiJiaonang处方:金樱根鸡血藤千斤拔功劳木两面针穿心莲性状:本品为胶囊

广东凉茶颗粒

18g火炭母46g金沙藤104g广金钱草27g金樱根106g制法:以上十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半小

三金颗粒

li标准编号:WS3一B一374698处方:金樱根金刚刺羊开口海金沙藤积雪草制法:以上五味,加水

快应茶

S3B359398处方:岗梅18750g金樱根9375g鸭脚木皮4688g火炭母6250g救

更多用到中药金樱根的方剂

用到中药金樱根的中成药 三金片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金樱根、菝葜、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制成糖衣片,一

妇科千金片

片FukeQianjinPian处方:千斤拔、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党参制

甘和茶

山楂(炒)30g救必应300g水翁花1500g金樱根1500g岗梅1500g制法:以上二十味,加水

金鸡胶囊

标准:拼音名:JinjiJiaonang处方:金樱根鸡血藤千斤拔功劳木两面针穿心莲性状:本品为胶囊

广东凉茶颗粒

18g火炭母46g金沙藤104g广金钱草27g金樱根106g制法:以上十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半小

更多用到中药金樱根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金樱根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蛊毒

服。)栗(烧吹。)乳香(水研。)桑椹(嚼咽。)金樱根(煎醋。)浆水脚(同磁石、橘红,丸咽。)蚯蚓泥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三十一]发背

如面,将绢铺服半别治发背热盛,速用此,止痛药方金樱根洗去粗皮,锉捣一盏,生甘草半两同杵,用水三碗,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四枳]金樱子

时。取汁熬膏。味甘。全断涩味。都失本性。大误。金樱根气味与子同。准绳用治阳证脱肛。下寸白虫。取东行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九痈疽门]发背

字)木香(一分)丹砂(研一钱)鬼腰带根(洗锉)金樱根(洗锉各半碗)上都用水五碗。煎至两碗半。入酒一

《医碥》:[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脱肛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志室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志舍穴的定位 9 志舍穴的取法 10 志舍穴穴位解剖 101 层次解剖 102 穴区神经、血管 11 志舍穴的功效与作用 12 志舍穴主治病证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志舍穴的配伍 15 文献摘要 16 志舍穴研究进展 161 对肾功能的影响 1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志舍 1 拼音

zhì shě

2 英文参考

Zhìshì BL52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志舍为经穴别名,即志室[1]。出《神灸经纶》。

穴位 志室 汉语拼音 Zhishi 罗马拼音 Chihshih 美国英译名 Room of Determination 各

号 中国 BL52 日本 52 法

国 莫兰特氏 V47 富耶氏 V47 德国 B47 英国 B47 美国 BI52

志室为经穴名(Zhìshì BL5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精宫。属足太阳膀胱经[1]。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4 志室的别名

精宫(《医学入门》),神关(《针经摘英集》),志舍(《神灸经纶》),志堂(《医学入门》),精舍[2]。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胁下满,少腹坚急,志室主之。

6 穴名解

志即志意,室即房室,肾藏志,志指肾,此穴与肾俞并列,如肾气聚集之房室,故名志室[1]。

志,指肾之精气。室,人物所居之处,亦充实之意。志室者,必须肾气充实,意志方能发挥。志者,意之所存(《黄帝内经灵枢·本神》:“意有所存谓之志”),心之所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藏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释名·释宫室》)。志虽藏于肾(《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载:“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精,精舍志”。)实成于心(《毛诗序》:“在心为志”),乃水之精、火之候(《黄帝内经素问·解精微论》:“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必须水火相济,神志乃成。此穴与肾俞平,肾属水,水之精为志,肾藏志,故以为名。[2]

7 所属部位

腰部[3]

8 志舍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志室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下,旁开3寸[4][5]。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

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5]。

志室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肌肉)

志室穴在腰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9 志舍穴的取法

俯卧位,平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3寸处取穴。

志室穴位于腰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俯卧取穴[1]。

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3寸处取穴[6]。

10 志舍穴穴位解剖

志室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为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的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腰三角位于志室穴稍外侧,由背阔肌下缘、腹外斜肌后缘和髂嵴后部之间围成,其底为腹内斜肌。该三角为腹壁薄弱区,易发生腰疝。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竖脊肌→腰方肌[1]。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1、第2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第2腰背动脉分支分布[7]。

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及第一腰神经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5]。

11 志舍穴的功效与作用

志室穴具有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的功效。

志室穴有补肾益精、利溲导湿的作用[1]。

肾藏志,志室穴在肾俞之旁,为肾气之所处,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志室穴可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和男性病[8]。

志室位居于腰部,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其循行背腰部,腰为肾之府,故可治疗经脉病[8]。

志室穴有滋补肾阴、清利下焦湿热作用,主治遗精、记忆力减退等,针灸本穴有壮肾添髓之效[2]。

12 志舍穴主治病证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阴痛,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肾盂肾炎,阴囊湿疹,前列腺炎,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膀胱炎,尿道炎,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肾绞痛,消化不良等。

志室穴主治腰、肾及前 的疾患:如腰脊强痛、小便淋漓、阴中肿痛、遗精阳痿、食不消、小腹痛、霍乱吐泻、水肿、大便难等[1]。

志室穴主治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脊强痛[6]。

志室穴主治遗精、阳痿、阴痛、小便不利、水肿、腰脊强痛[7]。

志室穴主治腰脊强痛,遗精,阳痿,小便不利,阴中疼痛,头昏目眩,耳鸣耳聋,月经不调,以及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5]。

现代又多用志室穴治疗肾炎、前列腺炎、阴囊湿疹、腰部扭挫伤、下肢瘫痪等[1]。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前列腺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

2.运动系统疾病:下肢瘫痪,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3.其它:阴囊湿疹,肾绞痛,消化不良。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6]。

一般直刺或向椎体方向斜刺05~10寸[1]。

直刺05~1寸[5][7]。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向臀部放散;可灸[6]。

注意:志室穴不能深刺,以免刺伤肾脏[6]。

132 灸法

可灸[1][6][7]。

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5]。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14 志舍穴的配伍

志室配肾俞、关元,有补肾益精,壮阳固涩的作用,主治阳痿,遗精。

志室配命门、委中,有强壮腰膝,活血祛瘀的作用,主治腰膝疼痛。

志室配肾俞、心俞、三阴交,治失眠[6]。

志室配肾俞、命门,治腰痛[6]。

志室配关元、肾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治遗精、阳痿[6]。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腰痛脊急。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小便淋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饮食不消,肓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阴肿,阴痛,背痛,腰脊强直,俯仰不得,饮食不消,腹强直,梦遗失精,淋沥,吐逆,两胁急痛,霍乱。

16 志舍穴研究进展 161 对肾功能的影响

针刺志室能改变尿液成分和尿量,也可调节肾功能[8]。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