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至两汉的四部著名医学科学典籍
1《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该书是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的,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其被称为医之始祖。
2《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3华佗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后人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医疗体育方面,华佗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
4《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代表作《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黄帝内经》 自然是轩辕黄帝写了喽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灵枢》《素问》的版本流传均比较复杂,有正传与别传本之分。
正传本简略:
《素问》
汉晋传本:不存世。但《脉经》有部分引文、别传本《甲乙经》中有载文。
南北朝传本:也不存世。但《黄帝内经太素》的底本为北朝传本,王冰次注本祖本,全元起注本为两个不同的南朝传本。
隋唐传本:现存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在敦煌卷子中目前发现2个单篇别抄本。
宋金元:《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宋金元的刊本情况:北宋刊本原本目前未见、南宋刊本有理宗绍定年间刊本,原本也未见。但明代顾从德本是翻刻宋本。金刊本,北京图书馆有原本残卷。元刊本有两种,胡氏古林书堂刊本与不明具体年代的残卷本。
明传本:明英宗《正统道藏》本、明宪宗成化十年熊氏种德堂刊本、山东布政司刊本、赵府居敬堂刊本、吴悌本、顾从德家传宋本翻刻本、历城儒学校谕田经校本、绣谷书林周曰校(周对峰)刊本、吴勉学《医统正脉》本、潘之恒《黄海》本、詹林刊本。
清刊本:清刊本很多,而且有不少的《素问》、《灵枢》合刻本,合刻本著名的佳本有金陵本,京口文成堂本。分刻本有京口遵仁堂本。
总体来说,《素问》分两大系统本,明顾从德翻刻宋本与元代胡氏古林书堂本。根据学习目的不同,一般以提高临床疗效目的学习内经,原文就可以选用光绪京口文成堂本,目前中国古籍出版社新出影印本,正在销售,定价30元人民币。如果带有考究文献目的,那就必须至少备齐两大传本体系中的版本各一本,如果纯粹考据文献,那就全备上。;)
《灵枢》
汉晋传本:不存世。但《脉经》有部分引文、别传本《甲乙经》中有载文。
南北朝传本:也不存世。但《黄帝内经太素》的底本为北朝传本,王冰次注本祖本,全元起注本为两个不同的南朝传本。
隋唐传本:现存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宋金元:《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此时期《灵枢》别传本比较多,但是正本为南宋史菘校正本《灵枢》。《内经灵枢略》、
宋金元的刊本情况:北宋刊本原本目前未见、南宋原本为史菘本,目前未见。元刊本有两种,胡氏古林书堂刊本与不明具体年代的残卷本。
明传本:明英宗《正统道藏》本、明宪宗成化十年熊氏种德堂刊本、山东布政司刊本、赵府居敬堂刊本、吴悌本、历城儒学校谕田经校本、绣谷书林周曰校(周对峰)刊本、吴勉学《医统正脉》本、詹林刊本。
清刊本:清刊本很多,而且有不少的《素问》、《灵枢》合刻本,合刻本著名的佳本有金陵本,京口文成堂本。分刻本有三味堂本。
《灵枢》别传本较多,一般学习原文仍然推荐使用30元那本,要考文献,那就复杂了,需要请教老师,慢慢学习。
《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同时还记载了《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外经》、《白氏外经》、《旁经》等6部医典。
现版《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是宋校正医书局根据当时的古籍经过校对后编辑的,称为《新校正》。其中《素问》主要采用的是唐王冰次注的《重广补助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则是根据当时的“家藏旧本”所辑。有说唐王冰曾经说过《灵枢》就是《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黄帝内经》18卷之9,但是没有确凿证据。
现在所传的《黄帝外经》原称《外经微言》,为明陈士铎所传,我看过开头的两篇,所述内容带有浓重的道家思想,理论阐述恪守后世的阴阳五行概念,是在一个相当成熟的思想体系下对某些问题进行格式化阐述的著作。这种笔法读起来,完全没有《灵》、《素》那种天马行空、飞鸿踏雪般闲庭信步的逍遥感觉,说实在的,无论从内容、思想还是文笔上,都难与现行的《内经》相匹。而且从文中所论及的主题来看,亦非《黄帝外经》的原旨。当然,每一部古籍都有不菲的整理和研究价值,只是一旦与经典比肩,实在是有显逊色而已。
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太素》是隋代杨上善撰中医学著作;是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原书30卷,今国内只存23卷残本。此书是《黄帝内经》早期传本之一,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内容。
杨氏据其内容性质之异同,各归其属,分为摄生、阴阳、人合、脏腑、经脉、腧穴、营卫气、身度、诊候、证候、设方、九针、补泄、伤寒、邪论、风论、气论、杂病十九大类重予编次、注释。编撰体例取法皇甫谧《甲乙经》,而无编辑害义之失。
其文先列述义较完整之篇段,而以所移迻之短章碎文附于其后,不使原文杂糅。其相承旧本有可疑者,于注中详加训释,不轻易改动原文,不仅保存了《黄帝内经》各篇之早期文字形态,而杨氏注文在考校字义,诠释发挥以及引录古籍佚文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现存日本天保年间写本、日本影抄卷子本、清刻本、《丛书集成》本等多种抄本、刊本。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将萧延平兰陵堂仿宋刻本予以影印出版。
本书是早期分类编纂、研究、注解《黄帝内经》的《黄帝内经太素》的语译本。本书以与其成姊妹篇的《黄帝内经太素校注》中的《黄帝内经》条文为底本,保持了原书体例、分类,对缺佚之卷有所增补。
原文部分尽量减少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只对原文中生僻古奥的字词和术语做了简要注释。语译部分以直译为主,参以意译。
本文2023-08-03 16:07:4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