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的经历是怎样的,他整理了什可是重要文化典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孔子一生的经历是怎样的,他整理了什可是重要文化典籍?,第1张

孔子名为孔丘,他的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在他三岁时就去世了。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从小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学习礼仪。长大后又很喜欢学习,对于六艺这些方面的东西他自己都是知道得很多的。

不管做什么,不管职位的大小,他做事情总是会特别的认真。所以在他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名声远播了,很多人都远道而来希望他能够给他们一些指导和建议,后来,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不好一个个讲解。

所以他就开办了私学,给那些人授课。甚至于鲁国的一位大夫孟僖子在临终之前还嘱咐他的两个儿子一定要去找孔子,在他的门下学习知识。鲁昭公其实非常的重视他,还派他到周朝去考察他们的礼仪。

但是后来昭公被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轰走,孔子于是去了齐国,向齐国的君主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想。齐景公也很欣赏他,但是当时景公有个宠臣晏婴认为孔子提出的这些东西太过于理想化,没有什么实用性。

于是他回到鲁国,仍然以教书为主要工作。后来鲁定公时期的时候又任命他当司空。吴王阖闾打败了楚国之后,他们的实力就慢慢增强了。中原地区受到很大的冲击,齐国也是如此。齐国于是想要和鲁国联盟,双方相约会面。

当时诸侯间开会是要任命专人来做“相礼”的,当时孔子就担任了这个位置。由于他的帮助,鲁国的外交取得了胜利。后来景公的手下人就劝说他,孔子这样的做法对我们国家是很不利的,我们应该给鲁定公送一些女乐去。

于是精心挑选了一批人送过去,鲁定公很开心,每日只知道享受了。这让很多人都不满,孔子去劝说他时他也躲起来不见面。时间久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的***,于是决定去周游列国。

他去了很多的国家,也经历过很多的困难,碰过无数的钉子,后来年纪慢慢大了,也不想再过这种生活了。于是回到鲁国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了古典文化书籍还有教书育人的方向去,晚年时整理了《诗经》《春秋》等我国重要的文化典籍。他去世之后,他的学生们仍然在努力传颂他的学说。

修订了《诗经》把周以来的诗3000多首

,挑选出305首,并给每首配上音乐,但胡适认为孔子并未删诗。现今太多书认为孔子删了一部分,但没删除太多,大约就45百首。至于《尚书》孔子整理修订,选了100篇。同时孔子还对《易经》进行整理,并编写出《春秋》。

孔子整理了《诗》、《书》、《易》、《礼》、《乐》、《春秋》这六种古代典籍。

1、《诗》:后称《诗经》,包括“颂”、“雅”、“风”,编集了距今两千五百年至三千年之间的歌诗共305篇。这是中国由口头文学转化为书写文学的第一部诗集,被称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与希腊史诗、莎士比亚戏剧并称世界古代三大文学名著。

2、《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是夏、商、周三代历史档案文献。《尚书》就是上古的书,上起尧舜,止至东周,是中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录了距今四千年到两千六百年间的若干政事活动,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宗教、法律、地理、历法等诸多领域,是研究古史不可缺少的历史文献资料。

3、《易》:原本是卜筮用书,但它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也有许多社会史料和文学资料。孔子五十岁时钻研《易》,发现了它的哲学价值。孔子是第一位把《易》作为哲学来读、来讲的学者,从而确定了这部文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4、《礼》:又称《礼经》,实际指《仪礼》17篇。这17篇,全是周代礼仪的详细记录,记录婚、冠、丧、祭等礼节仪式的过程及其具体安排,其中保留了我们民族原始礼仪的若干成分。

5、《乐》:又称《乐经》。孔子特别爱好音乐,也精通音律。他认为音乐的功用是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情感。如何运用音乐,既关系人的意志,也影响社会风气和国运兴衰,所以他推重一些乐曲,也坚决反对一些乐曲。《乐经》是他推崇的乐曲的曲谱,也有一部分理论说明文字。

6、《春秋》:《春秋》本来是鲁国历代史官逐年逐月大事记的名称,孔子依据鲁国的史记,参考其他国的史册,以鲁国纪年及十二公年次为序,进行整理修纂。因为孔子编著的这本书,中国历史分期便把这个时期称为春秋时期。孔子将其作为教学用书,就是当时的近代史教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