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尚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典籍里的中国尚书,第1张

《尚书》-先秦诸子

《尚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构建了华夏文明最早的知识体系,全书分为《禹

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现存五十八篇。

1大禹定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2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书·禹贡》节选

译:禹分别土地的的疆界,行走高山,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3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尚书·周书牧誓》

译: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长矛,我要开始发布誓词。

4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译: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5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虞书·尧典》

6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尚书·周书·多士》

译:殷人的祖先有书册有典籍。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中庸》: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3、《孟子》:《四书 》之一。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4、《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5、《三字经》: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以纸为载体抄写或印刷的中国古代图书。 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古代的时间下限,一般有3种意见:①定在以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近代史的1840年;②定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1911年;③定在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1919年。大多数人赞成第二种意见,即1911年前成书的图书,为古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