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首辅,次辅兼任六部尚书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明朝内阁首辅,次辅兼任六部尚书吗?,第1张

明朝内阁首辅,次辅兼任六部尚书。

内阁首辅,即内阁中位列第一的辅臣。在明代,“首辅”是对内阁大学士(少数以翰林学士入直内阁)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与内阁”次辅“、”群辅“相对。

一说大致产生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始自李贤;另有从明仁宗时大学士初兼师保之官的杨士奇起算 、从明成祖创建内阁时起算、从明世宗在位期间起算等说法。

扩展资料:

明代内阁首辅,自李贤计,共76人次,56人,以公历记(1457年7月-1644年3月),平均任期为3年4个月。重复出任首辅的,次数最多的是四任首辅的李时和夏言。

任期达到十年的有:严嵩,15年8个月(两任合计);万安,10年4个月;张居正,10年。以翰林学士衔成为首辅的有天顺年间的李贤,成化年间的陈文,但在任首辅期间也都提升为大学士。

若自仁宗登基后的杨士奇计,则内阁首辅中任职最长者为杨士奇,任期达19年6个月,以翰林学士衔成为首辅的除李贤、陈文外,还有正统年间的曹鼐、陈循,天顺年间的徐有贞、许彬,其中除曹鼐、许彬外亦皆提升为大学士。

-内阁首辅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设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同时改革中央军事机构设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由皇帝直接掌管。兵部仅仅是奉皇帝旨意调军,任命领兵官,发给印信,明朝的这种军权与调军权的分离以及将不专军、军不私将的制度保证了皇帝对全国军队的控制。也为后来的内阁制提供了基础。

建文四年八月,明朝开始设立内阁,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其首辅由首席大学士担任,官阶正五品。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务,明朝中后期内阁机构成宰相之职,称之为“辅臣”。内阁首席大学士亦称之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

明代内阁最初实为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内阁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内阁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到大明万历朝早期,内阁权力达到了极盛的时期,张居正的改革让内阁成为了政府运转的中枢,而内阁首辅则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由于明朝军事权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所以内阁所掌控的仅仅是国家最高的行政权,国家的军事调动虽然需要经过内阁复议,但是没有皇帝的命令,内阁也是无权调动军事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政权体制使得明朝的皇帝可以无所事事,即使内阁权力可以对抗皇权也从未发生过政权内部的戡乱事件。所以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极为稳定的朝代,。

内阁官员的名称如“某某殿大学士”、“某某阁大学士”等官名开始于唐朝。但唐朝的集贤殿“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缉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谋虑可施于时,著述可行于世者,考其学术以闻。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其职责主要是编辑图书、发现推荐文学贤才,不是掌握行政权的中央机构。宋朝设立的“殿阁大学士”名目繁多,如“观文殿、端明殿、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等学士,但都是给做过宰相的人加上的荣誉衔,无实际职责。《宋史 职官志》记载:“观文殿大学士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而已。”“皇祐元年,诏:置观文殿大学士,宠待旧相,今后须曾任宰相,乃得除授。”

由上可见,唐宋时虽有“殿阁”和“殿阁大学士”之名,实际上都不是“内阁”。

“内阁”机构的建立始于明朝,最初仅为皇帝的秘书机构。既无宰相之名,也无宰相之权,更非百官之首,其官阶也仅为正五品,权力还受制内廷司礼监。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建文四年八月,明朝始设内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开始运转。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内阁权力进一步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其地位大大提高,权力也空前提高,内阁逐渐成为了能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张居正改革之后让内阁成为了政府运转的中枢,内阁权力达到极盛,成为了国家政府权力最高掌控机构,任何政令都必须经过内阁复议后才交由皇帝盖印可颁布全国,有时内阁还可以驳回皇帝召命,故而出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奇怪现像。因为明朝采用的是皇帝掌军,内阁掌政,所以在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情况下,国家机器仍然正常运转,皇权仍然稳定。

清朝前期沿置了内阁,天聪年间,设内三院;顺治年间改称内阁。以大学士分兼殿、阁之衔。康熙汲取明朝的教训,重建相似于宋代的丞相内阁体制,内阁大学士官阶正一品为百官之首,其权力大约相当于宋朝的宰相,内阁的权力也与宋朝年代相近,使之无法与皇权抗衡。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始设置军机房以处理紧急军务,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将其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在级别上则等同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至此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内阁文官统制集团至此成为历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民国成立后,北洋军阀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职能变迁

明太祖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权力,先是于洪武十三年杀掉丞相胡惟庸,皇帝自己直接管六部。他还下诏:“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但他的精力再旺盛,也管不了那么多的国事,因此到了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 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检讨吴伯宗为武英,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典籍吴沉为东阁。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 征耆儒鲍恂、余诠、张长年等为之, 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但这些殿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品级很低,只有五品,以免擅权。它只能算是“内阁”机构的滥觞。

明朝“内阁”的设立是在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但真正运转则是在明成祖时期。明成祖即位后,命官品较低的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于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与机务,称为“内阁”。“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仍然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永乐中期以后职权渐重,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到了明神宗万历年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学生后,明朝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点。

清朝沿用明制,亦设内阁。但清初由皇族中的实力派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决策,内阁的权力受到其一定程度的限制,康熙皇帝汲取明朝的教训,重建相似于宋代的丞相内阁体制,令内阁的权力与宋代时相近。在康熙年间内阁大学士的权力大约相当于宋朝的宰相。而由于无大臣互讦宦官乱政之事发生,所以内阁大学士的职掌能够正常发挥,功能有“代阅章奏”,“票拟批答”,“赞襄机务”,“总裁实录、史志”等数项。1732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以后,实权在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变成只是传达谕旨、公布文告的机构,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且军机大臣除亲王外均由内阁大学士担任,内阁的意见在国家事务的决策过程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事务任由内阁办理。清末设立责任内阁,军机处和内阁均废。(民国初年的内阁性质不同,已不是明清内阁的继承。))

内阁首辅,即内阁中位列第一的辅臣,"首辅"是对内阁大学士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称。因为明朝是没有宰相的,伟大的朱元璋同志,为了维护他的皇权,撤销了宰相这个职位,目的很明确。因为他超凡的能力和体力,完全做完所有的事。

内阁是在永乐时期建立的。 永乐虽有洪武一样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力,但一次又一次的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想象一下从京师到漠北运送文书的荒谬),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

内阁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宣德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直到后来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这恐怕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

而内阁也凌驾在六部之上,进入内阁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明朝的名臣辈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说到内阁的权力,就好像与皇权的一起拔河比赛。内阁官员强,皇帝就弱;皇帝能力强,内阁就弱。而内阁的首辅,有时的权利就相当于皇帝。

杨廷和担任首辅时,正德皇帝朱厚照长期不理朝政,杨廷和是大明中央政府实际上的实际掌权者,并且在朱厚照死后,新皇嘉靖朱厚熜未到的一个月时间内,总揽朝政一个多月,铲除姜彬等奸佞,改革了武宗时期的诸多弊政。

徐阶作为嘉靖末年能臣,其政治水平属于整个大明的巅峰,嘉靖后20年不上朝,徐阶总揽朝政,主要的历史功绩是继任首辅之后,革除严嵩弊政,大力恢复明朝的政府职能,选拔人才,拨乱反正,把威权和福祉归还皇帝,把政务归还政府各部门,把官员的任免与奖惩归还公众舆论。

而作为明朝首辅的张居正更是青史留名,权力达到顶峰。万历即位之初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力行改革, 打造了万历新政!后世学者更是尊其为大明王朝续命五十年。

内阁有一种封驳权,是非常厉害的。也就是说皇帝下的旨意,如果内阁认为不合理,就可以驳回,让皇帝重新考虑。这个权力让有名的嘉靖皇帝都深恶痛绝,“常忽忽有所恨”。

张居正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二年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明朝文臣,内阁首辅,因其辅佐皇帝治理有效,具有重大历史功绩。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