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人消暑的活动诗句
描写古人消暑的活动诗句如下:
1、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司马光
老柳蟠噪,荒庭熠耀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2、销夏(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3、登殊亭作(唐)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暑热难耐,现代人想尽各种方法避暑纳凉,而在科技远没有今天发达的古代,人们会采用哪些方法消暑呢?其实,我国古人发明了很多消暑妙招,而且历朝历代不断创新,甚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消暑文化”。
纸扇轻摇风自来
手摇扇子来纳凉,这是古人最常见的消夏方式和习俗。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纳凉用的扇子,后世一直沿用不衰。扇子材质较多,有苇扇、蒲扇、纸扇、帛扇、绢扇、羽扇,款式有直柄扇、折扇,还有富贵人家、宫廷中使用的超大号人工摇扇等等。
不管材质、样式如何变化,扇子的功能始终没有变:“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白居易《白羽扇》)正因为如此,古籍中常把扇子亲切地称为“摇风”“凉友”。值得一提的是,汉代时,人们制造出一种“纳凉神器”“叶轮拨风”。
《西京杂记》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作七轮扇,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这种神器的威力堪比现代的电风扇。
更围高屋搭凉棚
搭凉棚,挂竹帘,糊冷布,都是古代比较普遍的纳凉方式。据《北京风俗杂咏》记载,旧时入夏后,宫廷和富贵人家都要在庭院、宫殿上,用布或苇席搭成凉棚,用于遮阳、纳凉。“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
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盛夏时节,三五知己坐于凉棚之下,高谈阔论,吃瓜饮茶,好不惬意!
撕破诗籍可以用糨糊修补。
传统的补书糨糊乃取面粉添加除虫菊、明矾等防蛀防腐的原料制作,现今补书则以市场购买的化学糨糊用清水稀释便可。将糨糊涂抹在撕破的书籍上,最后拼合粘连,晾干即可。
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书籍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跨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所以我们要爱护和修补书籍。
扩展资料:
民网北京6月12日电今日,由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主办,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复旦大学古籍保护学社承办的“我在复旦学修复”系列活动——“走进古籍修复”活动在光华楼一楼学生广场举办。
复旦大学2017级古籍保护与修复方向的13名研究生是这次活动的参赛者。他们每人分到一页破损的古籍书页,现场进行修复。一方木桌,一张书页,便构筑起了他们的“书籍医生”天地。这天地里有传统的棕刷,有自制的挑针,有小巧的镊子,更有他们灵巧且训练有素的双手。
比赛完成后,13名同学还向现场师生展示了修补书页、挖补印章、齐栏、线装书装订和“金镶玉”制作等古籍修复步骤。古籍修复是一个要求宁静与虔诚的“旧”事业,也是一个积极发展的“新”学科,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是这转型道路上的推动者和守护者
人民网-教育-原创 -复旦“书籍医生”带你走进古籍修复
-书籍
路北区图书馆2023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安排
兔年大吉喜气临,昂首摆尾迎春来。2023新春将至,为营造喜气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大力弘扬传统节日优秀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春节期间,路北区图书馆依托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期待广大读者的踊跃参与与支持,以下为我馆春节期间文化活动安排精彩预告:
一、“新年新朝气,诗中忆年俗”线上竞答全民阅读主题活动
活动时间:2023年1月18日-1月31日
活动内容:以诗词迎新春,文化过大年为主题,通过线上答题的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激发全民阅读,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增强市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营造祥和、欢乐、文明、健康、平安的新年氛围。
二、“日出新卯春暖兆福”2023年新春典籍文化展
活动时间:2023年1月19日
活动内容:携手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线上推出“日出新卯春暖兆福”2023年新春典籍文化展,一起在典籍中体味中华民族丰富的年俗文化记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皇家年俗主题新年知识讲座
活动时间:2023年1月20日起至元宵节期间
活动内容:岁序更新,春风新意。值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特别推出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李国荣担任主讲的系列微讲座“清宫档案里的新春盛事”,通过主题丰富的视频内容和生动有趣的互动话题,讲述明清宫廷的新春故事,与您共迎新春。
四、“庆兔年贺新禧”春节知识线上竞答活动
活动时间:2023年1月21日-1月31日
活动内容:为展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家国情怀,感受中国精神,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特组织了春节传统文化知识趣味竞答,一同回顾传统文化知识。
五、腊雪迎春——你应该知道的春节年俗展
活动时间:2023年1月22日
活动内容:本次展览依照时间进程,渐次展开春节这幅年俗长卷,在品味浓浓年味的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春节民俗中滋养文化自信。
六、古籍中的楹联
活动时间:2023年1月23日-1月25日
活动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籍经典浩如烟海,中华古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穿越千年而来,至今依旧熠熠生辉。春节期间,线上展示多部国图优秀古籍著作,在阅读古籍中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七、国图公开课
活动时间:2023年1月24日起
活动内容:携手国家图书馆,线上展示国图精品公开课共34场,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将深入讲解包含戏曲、历史、民俗、名著经典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沉浸互动 恋爱 手游《 光与夜之恋 》齐司礼生日限时活动“遥迢同游”将于8月29日正式上线!
和齐司礼一起,踏上前往神秘古地“轻云泽”的旅程吧!
轻云寻隐·剧情活动限时开启
★ 轻云寻隐[阶段一]山水舆图志
开放时间:8月29日 05:00 - 9月8日 23:59
活动说明:完成任务收集古籍,使用古籍寻找关于古地轻云泽的线索,筹备与他的轻云之行,同时可获得小熊星座、灵犀培养素材。
分享有礼:8月29日至8月31日期间,每日首次点击活动界面分享旅途按钮进行分享,可获得灵犀培养素材。(分享奖励每日凌晨5点刷新)
★ 剧情活动遥迢同游
开放时间:9月1日 05:00 - 9月8日 23:59
活动说明:寻觅古境累计收集指定数量的硬卡车票,即可解锁专属活动剧情遥迢同游。
使用硬卡车票可在活动商店中兑换 [4星]灵犀 齐司礼绮窗疏影、专属头像框满庭芳、生日套装配件、小熊星座、勿忘、灵犀升级素材、灵犀突破素材、铭迹培养素材、极光币等丰富道具。
分享有礼:9月1日至9月8日期间,每日首次点击活动界面送生日祝福按钮进行分享,可获得活动道具奖励。(分享奖励每日凌晨5点刷新)
★ 轻云寻隐[阶段二]暂歇亦吟诗
开放时间:9月2日 05:00 - 9月8日 23:59
活动说明:阅读完遥迢同游全部活动剧情后,在以下时间将开放回忆绘制功能,回忆与他共度的快乐瞬间。
完成所有回忆绘制后可获得专属套装斜月沉和短信专属设计。
9月2日 05:00 开放轻云车站回忆绘制,完成后可获得朋友圈火车零食
9月3日 05:00 开放沙青古镇回忆绘制,完成后可获得朋友圈糖画
9月4日 05:00 开放千里问道回忆绘制,完成后可获得朋友圈南柯一梦
9月5日 05:00 开放湖心霖岛回忆绘制,完成后可获得朋友圈无尽天阶
9月6日 05:00 开放月移花影回忆绘制,完成后可获得朋友圈扫兴话
※ 以上短信和朋友圈需先在[手机]中正式结识齐司礼、好感度达到2级后才可体验。
※ 完成 [阶段一]山水舆图志 后才可进行 [阶段二]暂歇亦吟诗。
分享有礼:活动期间,完成每个回忆绘制后首次点击送生日祝福按钮进行分享,可获得小熊星座奖励。
限定收信·限时灵犀概率UP
★ 限定收信昔年依旧
开放时间:9月1日 05:00 - 9月8日 23:59
活动说明:活动期间将开启限定卡池昔年依旧,[6星]灵犀 齐司礼旧梦阑珊 将限时加入卡池并获得概率UP。
※ 活动结束后,该灵犀不会加入常驻收信浮世同行。
生日专属·收取他的专属问候
★ 生日专属手机互动
9月1日 18:00 - 9月8日 23:59 期间登录游戏,即可获得齐司礼生日专属电话枕边夜话。
※ 生日专属电话需先在[手机]中正式结识齐司礼、好感度达到2级后才可体验。
关于光与夜之恋
《光与夜之恋》是一款打造女性恋爱感的叙事恋爱手游。玩家在游戏里能够享受沉浸式的体验,作为一名时尚设计师,在职场奋斗与浪漫恋爱的交织下创造精彩生活。
今日,网易全自由沙盘战略手游《 率土之滨 》联合国家图书馆,正式开启三国典籍文化传承计划。2019年正值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周年系列活动之三国典籍文化特展,选出率土玩家文言作品进入展览。双方更合作定制《八阵图》特色新赛季地图以及全新玩法体系。
国图馆藏《八阵图》化身游戏地图,率土迄今最变幻莫测的赛季玩法
八阵图,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时创设的一种阵法,兼融天文地理,灵活多变,可因时制宜施展。如今,国家图书馆将馆藏《八阵图》及相关研究成果授权《率土之滨》使用,双方共同研发推出全新《八阵图》地图,再现当年诸葛亮困陆逊十万大军的八阵图阵法。《八阵图》地图的天气变化无常,玩家会在短时间内经历四季,并据此做出战略应对。覆盖全图的迷雾之下,是随机变换的地理和地形,闷头乱撞容易陷入死路;两军对垒时,由于看不清敌方战略部署,探子和线人传来的情报至关重要。八阵图的变幻莫测让玩家的决策更加审慎,谋略与武力的碰撞将会更加激烈。
国图授权定制玩法,三国古籍可玩可读活起来
除了《八阵图》,《率土之滨》手游与国家图书馆选出多部三国经典文集进行数字化演绎。包括曹植的《箜篌引》、曹植的《洛神赋》、曹丕的《燕歌行》、蔡文姬的《悲愤诗》、《三国疆域图》等在内数十部三国典籍被植入游戏,定制全新玩法系统,给予玩家更多策略选择。玩家甚至还可以在游戏中阅读典籍全文,沉浸式体验三国历史的魅力。
执笔挥洒戎马情 率土玩家文言作品入选三国典籍文化特展
作为国家图书馆11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幕部分,国家图书馆举办的三国文化典籍特展已于今天开幕。特展将展出包括《后汉书》、《魏文帝集》、《乐府诗集》数十部珍贵的馆藏典籍。另外,特展还选取多部《率土之滨》手游玩家创作的古文史籍、文言檄文、诗词歌赋等文书进行展出。檄文诗词的风格或大气激昂,或义愤填膺,游戏史记故事气势蓬勃,充分展现当代玩家对三国文化的自我诠释。
《率土之滨》与国家图书馆的典籍文化传承计划,让三国经典文字走出古籍,利用数字化载体以全新的面貌重现于世。广大游戏玩家和游戏文化爱好者,既能近距离感受古籍文字的魅力,更能体验金戈铁马与建安风骨的并存三国文化精髓。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汉族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汉族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元宵夜迎紫姑是为了扶乩。这一风俗,大约始行于唐朝。李商隐《昨日》诗中云:“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他又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诗中,有“身闲不睹中兴事,羞逐乡人赛紫姑”的句子。到了宋代,更为流行。从苏东坡《子姑神记》中“衣草木,为妇人,而置箸手中,二小童子扶焉。以箸画字……”,可见扶乩活动的端倪。至明、清,这一风俗则已较为固定。扶乩的方式,各地有所不同,一般都是在厕所或猪栏边进行,有的是用旧衣服包在扫帚上或用玉米秆、稻草扎人,并糊以五颜六色的彩纸,用葫芦瓢等画成紫姑的头脸。迎紫姑时要念咒语:“子胥(其夫)不在,曹夫人(大妇)已行,小姑可出嬉。”如果扫帚变重,表示紫姑神降临,就可以向紫姑卜问能以数字回答的问题了,据说扫帚会点头作答。有的地方则不以扫帚等扎紫姑神,而是“提猪觉重者,则是神来,可占众事。”
迎紫姑
沙地人原先主要由绍兴迁移而来,其风俗习尚大多传承于绍兴。但是南宋嘉泰《会稽志》、宝庆《会稽志》,新修的《绍兴市志》,以及现在可见的萧山历代县志,都没有关于接紫姑扶乩的记载,可见越地是不大流行这一风俗的。那么,沙地何以偏偏得以盛行?
原来,正月十五自古就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个重要节令。早在元宵观灯的风俗还没有兴起以前,南朝文学家吴均的《续齐谐记》就记载了这一天是农家祭祀蚕神的日子。后来,随着紫姑神的广泛流传,人们又将祭祀蚕神与拜迎紫姑的活动连在一起。通过接请紫姑,占卜新年蚕事。《荆楚岁时记》是这样记载的:“正月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而这种风俗,在养蚕业发达的江浙一带又最为流行。沙地自明末清初开垦以来,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蚕桑是与棉花并举的两大产业之一,流行接紫姑占蚕桑的风俗,也就在情理之中。
百里不同风。在沙地,人们认为紫姑神是一个年仅几岁的小姑娘,其职能是管理灶下灰仓的,并称之为“灰紫姑娘”。接请的时间不在十五,而在十四的晚上。接请灰紫姑娘者,必须是尚未出嫁的大姑娘,男人须回避,据说只有这样,灰紫姑娘才会“出来”显灵。凡接请的人家,不仅要在腊月廿三送灶时专门用面粉或米粉做一只“谢灶鸡”,恭请灶司菩萨享用,而且自正月初一至十四夜接紫姑前,必须保持灶下灰仓的干净。因此年内做年糕前就都撤清了灰仓,凡火熄灰、火钵头灰等不再倒入。
接请、扶乩,整个过程都是静悄悄进行的,据说灰紫姑娘很怕羞。大姑娘先在灶前焚香、点蜡烛,尔后在平摊着一些米的桶盘内插上三支香,点燃,手托桶盘于灰床上,口念咒语。咒语与别处不同,很富于诗意,其词云:
正月清来二月明,
三月桃花开来百草青;
百草青来百花明,
我接灰紫姑娘看龙灯;
上轿看龙灯,
落轿看马灯;
灰紫姑娘上轿哉则话(说)一声。
大姑娘连念七遍这套咒语,就将桶盘端开来。站在她身旁的另一人(也必须是女的,但年龄要求不大严格),手中擎个竹淘箩,一并走出来。到得堂前,将桶盘置于桌上,在竹淘箩的边上插一根筷子,使之下垂,然后两人各用一只手指托住淘箩边,悬于桶盘上。接着,就问灰紫姑娘的年龄:“灰紫姑娘哎,依今年几岁哉?”如果淘箩晃动三下,筷子就在米上点三下,意即三岁。如是点五下,则是五岁。据说至少是点三下,最多则不超过七下,说明灰紫姑娘都是在三岁至七岁之间的。灰紫姑娘“回答”了年龄,表明已被接出,问卜能继续,反之则不行。所问内容以蚕事为主,据说“回答”蚕事最灵敏,但许多人家也问别的事情。比如,不事蚕桑,而种棉花、麦子的人家,问的就是棉花、麦子的收成。无论问哪样,必须让灰紫姑娘能以数字作答。如问:“灰紫姑娘哎,今年伢个蚕花有几成好收?”点六下是六成,点四下是四成;如问:“灰紫姑娘哎,伢爷爷个毛病今年会弗会得好?会得好,点双数。”答案便清楚无疑。都说接灰紫姑娘出来显灵很罪过,因而扶乩时间都不长,无关紧要的事也就不问。事情问完后,最后问灰紫姑娘要什么。如果筷子在米上画出一只元宝图,就烧一串纸元宝给她,以示谢意。当然,所画的图案假如不是元宝,想必扶乩者也会认为是元宝的。这是一厢情愿的感谢,而纸元宝又都早就准备在那里。
正月十四晚上,当姑娘们正在悄悄接请紫姑神的时候,男孩们则在野外忙于烧蝗虫的活动。这一活动,无需人发动和组织,都是男孩们自发式的行为。为了赶上烧蝗虫的时刻,男孩们总是顾不上好好地吃一碗元宵节的特色晚餐——油菜蕻炒年糕,便早早地来到了野外。等到天色将暗未暗之际,他们就焚烧塘边的芦苇、埂上的茅草,或者用自家的络麻秆、麦草、竹梢等扎一个火把,在田野上边跑边烧,又大声高呼:“哗啦嗬——!哗啦嗬——!哗啦嗬嗬嗬嗬嗬——!”于是,广袤的沙地平原上,星星点点的火把、火堆亮了起来。随之火点越来越多,叫声越来越响。转眼问,到处都是流动的火光了。如此兴高采烈地放火烧草,据说为的是烧死虫卵,并积灰肥田,以兆丰年。
1、大年初一拜大年。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
2、元宵节看花灯。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3、二月二剃头。
“剃龙头”习俗,或源于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如古籍中所记载的古人断发纹身以像龙子习俗。“二月二”这天,许多人都要理发。龙抬头的日子理发叫作“剃龙头”,这预示一年有好的开始。
4、清明节扫墓。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5、端午节吃粽子。
节庆饮食端午食粽,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久远,花样繁多。“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本文2023-08-04 03:19: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