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样统计人口,大多数时候靠估算,首次人口普查由乾隆推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古代怎样统计人口,大多数时候靠估算,首次人口普查由乾隆推动,第1张

目前,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但要做人口普查并不容易。在现代,人口主要是根据户籍来计算的。那么在古代,人口是如何计算的?其实,这也是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在古代,人们的居住非常分散。如果要做统计,只能跑遍每个地方,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古代的人口普查尽管并不准确,但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人口大国。

古代人口统计不准确的原因,除了生产力低下、交通通讯极其落后、政府管理水平有限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封建王朝从未进行过真正详尽的人口普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从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探讨。在中国古代,普通百姓一般要承担两种义务:赋和劳役。赋也就是税,劳役包括兵役和军役。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赋税主要包括土地税和人头税。人头税,又称丁税,是按每个青壮年男子作为一个“丁”为基数,按“丁”征收。同时,兵役和军车的负担也是按丁计的。这样,封建政府只关心以丁为主体的赋役负担,而对不在税负范围内的老弱妇孺并不关心。因此,丁的数量往往是朝廷可以掌握的,而全国的实际人口数字只能据此计算出来。

这种情况到了清朝发生重大变化,清初开始废除了实行了两千年的军役制度,取而代之的是雇佣制。康熙后期颁布了“永不加赋”的政策,固定了人头税的数额。到了雍正年间摊丁入亩,人头税全部分摊到土地税中。从那时起,困扰穷人两千年的人头税和军费负担终于成为 历史 ,全国人口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

雍正帝之后,继位的乾隆皇帝一上台就感受到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感到掌握全国真实人口数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在诏书中说:“朕朝夕披览,心知其数,则小民平日所以生养及水旱凶饥,可以通计熟筹而预为之备。”因此,1740年,乾隆皇帝正式颁布了一项法令,责令各省核查上报户籍真实数。这一次是真正的人口普查,在我国 历史 上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全国人口普查。然而,乾隆皇帝的命令遭到了很多反对。有人提出中国幅员辽阔,人民生活极为分散。要统计人口,只能靠当地下乡的官吏来统计。这些人惯于敲诈,老百姓不胜其烦。另外,国内还有很多流动人口,根本无法统计。

为了更有效、更合理地进行这一史无前例的人口普查,乾隆多次与内阁学士和高级官员商讨,最终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依托现有的保甲制,对全国人口进行普查。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努力,清朝建立了相当完善和成熟的保甲制度。全国各地的人都融入了保甲。采用保甲制进行人口普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样,在乾隆皇帝的大力推动下,中国 历史 上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终于在1741年年底完成。全国人口已达1亿4341万人,成为我国 历史 上第一个通过人口普查获得的全国人口数字。

然而,乾隆皇帝仍然觉得这个数字不够精确。各地地方官员对首次“人口普查”重视不够,经验不足,所以很多地方的统计还是很粗糙的,许多人口没有统计出来。乾隆皇帝于是决定将人口普查常态化,并将人口普查作为地方官员的新考核指标,人口普查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只统计人口数量到统计人口的职业、行业、身份、籍贯等。少数民族地区随着改土归流也开始统计人口。

乾隆末年,随着全国人口普查的逐步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中国的人口统计越来越准确。从乾隆六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全国人口为1亿4341万,乾隆时代最后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是1795年,全国人口已达2亿9696万。这个数字可能有遗漏,但已经相当接近真实数字。当时中国人口近3亿,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从那时开始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五经普数据采集采用的方法有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网络搜索、数据库查询。

1、文献资料收集:这是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方法。研究人员会查阅各种古籍、史书、专业书籍等,以获取关于五经普的详细信息和数据。

2、实地调查:对于一些特定的问题,如五经普的历史沿革、地理分布等,研究人员会进行实地调查。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获取第一手数据,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受到环境、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3、网络搜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搜索成为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的网页、论坛、博客等,获取五经普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4、数据库查询:许多图书馆和研究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专著、报告等。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查询五经普的相关数据。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量信息,但可能存在版权问题。

五经普主要普查的内容有古籍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处理、古籍文献的研究与解读、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传承

1、古籍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五经普对全国各地的古籍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包括古籍的版本、流传情况、内容特点等。通过对这些古籍文献的整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

2、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处理:为了便于长期保存和传播,五经普对收集到的古籍文献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将其转化为电子文本,方便后人进行查阅和研究。

3、古籍文献的研究与解读:五经普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对搜集到的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和解答,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观点。

4、古籍文献的保护与传承:五经普通过建立古籍保护机构、开展古籍修复工作、推广古籍阅读等方式,努力保护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使之得以延续至今。

国务院组织的普查,有三种,是全国性的。

分别是人口普查,逢0开展,10年一次;

经济普查,逢3、8开展,5年一次;

农业普查,逢6开展,10年一次。

另外诸如水利普查、文物普查、古道普查等等,都是部门开展的普查,级别不同,都是部门系统内的调查。

最好的自然是古委会直接联系的22家,但有的学校不在所里招生。\x0d\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x0d\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x0d\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x0d\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x0d\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x0d\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x0d\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x0d\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x0d\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x0d\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兰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x0d\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x0d\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x0d\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准确的人口普查开展于西汉末公元2年,当时全国人口为5960万。

中国的人口调查有近4000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人口史料。但是,在封建制度下,历代政府都是为了征税、抽丁和压榨人民才进行人口调查,因而隐瞒匿报人口的现象十分严重,调查统计的口径也很不一致。

发展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于1953、1964和1982年举行过3次人口普查。1990年人口普查是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前3次人口普查,是不定期进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和国务院的决定,自1990年开始改为定期进行,即每10年一次,在年号末位逢“0”年份举行。两次普查之间,进行一次简易人口普查。

-中国人口普查

我国文物的普查史: 我国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从1956年开始,那时,普查规模小,不规范,没有留下统计数据;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自1981年秋至1985年,其规模和成果均超过第一次,但受资金、技术等制约,仍然有漏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与前两次普查相比,此次普查规模大、涵盖内容丰富,信息网络、数码相机、GPS卫星定位仪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其中。普查成果将会更加丰富、真实。

下面是我经常用的,分享给你。

录之如下: 

中国古籍书目资料库 

刘宁慧编200807 

编辑说明:   

1本目收录截至2008年7月为止,网路上所能见到的海峡两岸三地建置之汉语古籍书目资料库。 

2本目「古籍」范围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并具古典装帧形式之纸本经、史、子、集、丛各部图书,暂不含甲骨金石、简牍帛书、敦煌、藏经、拓片、民族文献、古契文书、家谱、档案等文献资料。 

3 由于近年建置之古籍书目资料库十分繁多,本目选择: 

a收录较为大量且多属馆藏性质并重在揭示古籍书目完整讯息之目录资料库,单一丛书目录及展示性图录原则不收入。 

b大陆部分以潘美月、沉津编着《中国大陆古籍存藏概况》(台北:国立编译馆,2002年12月)一书50所单位及甫于2008年初中国大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公布之「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所为主要查找对象,其他则以所见相关文章列示及网路上所能查见之资料库尽量收录。 

c某些古籍收藏丰富之图书单位若尚未建置有专门目录资料库,而于馆藏目录中可查询古籍讯息者,亦予以呈现目前情况与路径,俾使用者检寻利用。 

4 本目以地区为分类,每个之下收藏该区域主要建置单位名称,,本目亦更具单位及资料库名称,但无连结网址,各单位间排列无特定关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