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羊乳简介
《中医大辞典》·羊乳羊乳为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来源牛科动物山羊CaprahircusL或绵羊OvisariesL.的乳汁。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补虚润燥,和胃,解毒。1治虚劳羸瘦,消渴,心痛,反胃,哕逆。煮沸内服。2涂敷口疮,漆疮。化学成分每100g约含蛋白质38g、脂肪41g、碳水化物5g,钙140mg,磷106mg,铁01mg,维生素B1005mg,维生素B2013mg,尼克酸03mg,维生素C1mg,维生素A80IU。《辞典》·羊乳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YánɡRǔ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乳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化学成份每100克约含水分87克,蛋白质38克,脂肪41克,碳水化物5克,灰分09克,钙140毫克,磷106毫克,铁01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13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坏血酸1毫克,维生素A80国际单位。与牛乳比较,山羊乳较富于脂肪及蛋白质,而绵羊乳更高。山羊、绵羊乳脂肪的脂肪酸,饱和者皆以棕梢酸为最多,但山羊比绵羊含肉豆蔻酸、癸酸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皆以油酸为主,也稍含十二碳烯酸、十四碳烯酸、十六碳烯酸等。性味甘,温。①《别录》:"温。"②《药性论》:"味甘,无毒。"功能主治温润补虚。治虚劳羸弱,消渴,反胃,哕逆,口疮,漆疮。①《别录》:"补寒冷虚乏。"②《药性论》:"润心肺,治消渴。"③《孟诜》:"治卒心痛,可温服之。"④《食疗本草》:"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⑤《日华子本草》:"利大肠,(治)小儿惊痫疾。"⑥《本草纲目》:"治大人干呕及反胃,小儿哕啘及舌肿,并时时温服之。"用法用量内服:煮沸
详见百科词条:羊乳 [ 最后修订于2016/8/11 19:16:27 共93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医大辞典》·乌骨鸡乌骨鸡为中药名,出自《普济方》,即《本草纲目》记载的乌骨鸡的别名。乌骨鸡的别名乌鸡、绒毛鸡、竹丝鸡。乌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竹丝鸡来源雉科动物乌骨鸡(家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on之一种)除去内脏的全体。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肾经。功能主治养阴,退热,补中。主治虚劳瘦弱,骨蒸潮热,脾虚泄泻,消渴,崩漏,赤白带,遗精,白浊。用法用量煨食或入丸、散。化学成分本品含17种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一般白鸡。《全国中草药汇编》·乌骨鸡拼音名WūGǔJī别名乌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来源雉科动物乌骨鸡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on的骨肉。全年均可加工。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用于阴虚潮热,消渴,遗精,带下,久痢。用法用量多入丸剂。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乌骨鸡出处出自《本草纲目》。《纲目》: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俱乌者,肉白骨乌者;但观鸡舌黑者,则骨肉俱乌,入药更良。拼音名WūGǔJī英文名BlackboneSilkyFowl别名乌鸡、药鸡、武山鸡、羊毛鸡、绒毛鸡、松毛鸡、黑脚鸡、丛冠鸡、穿裤鸡、竹丝鸡来源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乌骨鸡去羽毛及内脏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on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去羽毛及内脏,取内及骨骼鲜用。亦可冻存、酒浸贮存,或烘干磨粉备用。原形态乌骨鸡,体躯短矮而小。头小,颈短,具肉冠,耳叶绿色,略呈紫蓝。遍体毛羽色白,除两翅羽毛外,全呈绒丝伏;头上有一撮细毛突起,下颌上连两颊面生有较多的细短毛。翅较短,而主翼羽的羽毛呈分裂状,致飞翔力特别强。毛脚,5爪。跖毛多而密,也有无毛者。皮、肉、骨均黑色。
详见百科词条:乌骨鸡 [ 最后修订于2015/11/24 21:09:39 共233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生津润燥方一:白芍药加甘草煎汤服,每日三次;方二:青梁米、粟米、麻子仁煮汁饮服;方三:蔓菁根、竹笋、生姜加鲫鱼胆制成丸服;方四:乌梅稍微烘烤后研成末水煎服;方五:煨鸡汤澄清饮服,一般用三只,或煨成半熟的猪肉汤澄清每日饮服。
降火清金方一:麦门冬加黄连制成丸服;方二:小麦作粥、饮食;方三:薏苡仁煮汁饮服,或赤小豆、绿豆煮汁饮服;方四:冬瓜杵成汁饮服:方五:梨或西瓜煎汁饮服:方六:蚕茧煮汁服,或蚕蛹煎酒服;方七:猪脬烧研成末,用酒调服。
补虚滋阴方一:人参研成末后加鸡蛋清调服;方二:糯米;粉加蜜制成丸服;方三:藕汁、椰子浆加栗壳煮汁饮服;方四:枸杞煮食或泡酒服;方五:鲤鱼或鲫鱼酿茶并煨食用;方六:鹅、白雄鸡或黄雌鸡煮汁服;方七:雄猪肚煮汁饮服,或猪脊骨加甘草、木香、石莲、大枣水煎服;方八:羊肉同瓠子、姜汁、白面煮食;方九:水牛肉或牛脑煮食;方十:兔头骨煮汁饮服。
杀虫方一:苦楝根皮加少许麝香水煎服;方二:鲫鱼胆、鸡肠、鸡内金加栝楼根炒研成末,制成丸服;方三:鳝鱼头加鳅鱼烧研成末,加薄荷叶,用新汲水送服,每次二钱。
《医学探骊集》卷三方名清凉饮组成大熟地4钱,黄芩4钱,栀子3钱,滑石3钱,广陈皮2钱,黄柏3钱,木通3钱,茯苓3钱,甘草1钱。主治伤寒23日,汗出,外感已除,内稍积热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各家论述以栀子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黄芩清血中之热,滑石清六腑之热,木通引诸热从小便出,熟地滋阴,陈皮、茯苓、甘草能升清降浊,通达胃气。热郁去则脉象安,内外和而饮食进,人虽稍弱,可保万全矣。《普济方》卷三六八方名清凉饮组成地骨皮3钱,人参3钱,茯苓3钱,黄芩半两,干葛半两,石膏半两,知母3钱,甘草3钱。主治婴孩伤寒。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钱,白竹丝、枣子同煎,温服。《简明医彀》卷二方名清凉饮组成黄连、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甘草。主治恶寒而脉洪数,兼目痛口渴,心烦便秘属热者。用法用量上加灯心,水煎服。加减夏月外穿棉衣,脉洪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加大黄、芒消。《嵩崖尊生》卷十一方名清凉饮组成羌活1钱,柴胡1钱,黄耆1钱,甘草(冬用梢)1钱,酒芩1钱,酒知1钱,炙草1钱,生地5分,防风(梢)5分,防己5分,桃仁5个,杏仁5个,当归6分,红花少许,升麻(梢)1钱5分,黄柏1钱5分,胆草1钱5分,石膏1钱5分。主治消渴。能食而瘦,口干,自汗,便结,溺数。用法用量以水2酒1煎服。《幼科释谜》卷六方名清凉饮组成柴胡、知母、生地、赤苓、防风梢、甘草梢、当归、黄柏、龙胆草。主治热盛小便赤涩,或膀胱热结。用法用量水煎服。《医学集成》卷三方名清凉饮组成银花2两,当归5钱,公英3钱,花粉3钱,连翘3钱,荆芥2钱,防风2钱,甘草2钱。主治阳证疮势红肿,焮痛异常,六脉洪数。加减便闭,加大黄。《羊毛瘟证论》卷下方名清凉饮组成石膏1两,泽兰叶2钱,蝉蜕壳12枚,白僵蚕3钱,黄耆1钱,黄芩2钱,山栀子2钱,丹皮2钱,大生地黄5钱,当归1钱,甘草1钱,银花3钱,秋石3分,黄酒5钱,黄蜜5钱。主治羊毛温邪。壮
详见百科词条:清凉饮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30:01 共84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栝楼丸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惠》卷十八:栝楼丸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惠》卷五十三:栝楼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栝楼丸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杨氏家藏方》卷八:栝楼丸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医心方》卷十二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75 加减 76 制备方法 8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医方类聚》卷一二四引《神巧万全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圣惠》卷六十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三因》卷九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普济方》卷一七九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栝楼丸 1 拼音
guā lóu wán
2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栝楼丸21 处方
栝楼根(薄切)。
22 制法用人乳汁拌蒸,竹沥拌晒,为末,炼蜜为丸。
23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多。
2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
如弹子大,噙化;或丸如绿豆大。每服100丸,米饮送下。
25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
3 《圣惠》卷十八:栝楼丸31 处方
栝楼根1两,黄连1两(去须),桑根白皮3分(锉),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地骨皮3分,铁粉3分,黄芩3分,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32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热病,脾积热,口干烦渴。
3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小麦汤送下,不拘时候。
35 摘录《圣惠》卷十八
4 《圣惠》卷五十三:栝楼丸41 处方
栝楼根2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知母1两,人参3分(去芦头),黄芩半两,苦参半两(锉),土瓜根半两,赤茯苓1两。
42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消渴烦躁,小便不利。
4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45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5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栝楼丸51 处方
栝楼根5两,黄连(去须)1两,浮萍草2两。
52 制法上为末,用生地黄汁半盏,于石臼内木杵捣令匀,再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消渴。饮水不止,小便中如脂,舌干燥,渴喜饮。
5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栝楼根丸”。
55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6 《杨氏家藏方》卷八:栝楼丸61 处方
栝楼1枚(大者,去瓤),天南星(炮)半两,半夏(汤洗7次)半两,细辛(去叶土)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当归(洗,焙)半两,寒水石半两,白矾半两。
62 制法上件除栝楼外,余为末,入在栝楼内,用纸数幅紧裹,于饭上蒸2次后,却于新瓦上焙干,研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63 功能主治风热咳嗽,痰涎壅盛,头目不利,鼻塞不通。
6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生姜蜜汤送下。
65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7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医心方》卷十二 71 方名
栝楼丸
72 组成栝楼根3两,铅丹2两,葛根3两,附子1两。
73 主治消渴。日饮一石水者。小便不通。
7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0丸,饮送下,日3次,渴则服之。
75 加减春、夏减附子。
76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医方类聚》卷一二四引《神巧万全方》 81 方名栝楼丸
82 组成栝楼根2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苦参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知母3分。
83 主治消渴。四肢烦热,口干心躁。
8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8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牛胆汁为丸,如小豆大。
9 《圣惠》卷六十 91 方名栝楼丸
92 组成栝楼2枚(割去盔子),硫黄1两(锉碎),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猪牙皂荚1两(去皮,生捣碎)。
93 主治积年肠风下血不止,面色萎黄,肌体枯悴。
9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以黄耆汤送下。
95 制备方法上为散,入栝楼内,却以盖子盖之,用竹纤子扎定,以面厚裹,慢火烧面黄焦为度,候冷取出,重研令细,以软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三因》卷九 101 方名栝楼丸
102 组成栝楼(去瓤,取子炒香熟,留皮与瓤别用)、枳壳(麸炒,去瓤)各等分。
103 主治胸痞,胸中痛彻背,气塞喘息,咳喘,心腹痞闷。
10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5丸,食后以热熟水送下,1日2次。
10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先取栝楼皮瓤研末,水熬成膏,和二物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11 《普济方》卷一七九 111 方名栝楼丸
112 组成栝楼根、黄连(去须)、铁粉(细研)各等分。
113 主治消渴。饮水绝多,身体黄瘦。
114 栝楼丸的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茅根汤送下,不拘时候。
115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铁粉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栝楼丸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九草部下]羊蹄根疽,除热治风癣,或采多熬膏和蜜,或防风研末和丸,栝楼甘草酒吞,治前诸症尤妙。叶作菜茹,追小儿疳虫。子
《幼科概论》:外热内热辨之;停痞者,和中丸加鳖甲、牡蛎消之;伏燥者,贝母栝楼散润之,伏火者,黄芩芍药汤加山栀、丹皮等清之;阴
《本草图经》:[草部下品之下卷第九]羊蹄稠饧煎,更用防风末六两,搜和,令可丸大如梧子。用栝楼、甘草酒下三、二十丸,日二、三次,佳,谨按《诗·
《本草蒙筌》:[卷之三草部下]半夏颗者摩水,敷蝎子螫人,涂上即愈。妇人产后晕绝,为丸塞两鼻中,能顷刻回苏。此扁鹊捷法。(谟)按∶《内
《幼科切要》:痫症门成语: 望梅消渴 成语简解 编号 : 2059 成语 : 望梅消渴 注音 : ㄨㄤˋ ㄇㄟˊ ㄒ|ㄠ ㄎㄜˇ 汉语拼音 : wàng méi xiāo kě 参考词语 : 望梅止渴 释义 : 义参「望梅止渴」。见「望梅止渴」条。 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望梅消渴”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望梅止渴」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东汉末年,曹操带领着大军要去讨伐张绣,走到半路,因为天气十分炎热,又找不到水源,身上背著沉重行囊的士兵个个都又渴又累。此时足智多谋的曹操,心生一计,就对士兵们说:「弟兄们,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结满了又酸又甜的果实,可以生津解渴。」士兵们听到之后,每个人脑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带着甘甜的味道,嘴里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为之一振,不再感到口渴。曹操借此终于找到水源,解除部队没水喝的窘境。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望梅止渴」,用来比喻以空想来安慰自己。 典源 : 此处所列为「望梅止渴」之典源,提供参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1>行役2>,失汲道3>,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4>林,饶子5>,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解〕 (1)魏武:魏武帝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雄才大略,多权诈,能作诗文。起兵追击黄巾贼,讨伐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封为丞相,官拜大将军,爵号魏公,后死于洛阳。子曹丕篡汉,追諡武帝,庙号太祖。 (2)行役:行军。 (3)失汲道:迷失取水之路,指找不到水源取水。 (4)梅:性耐寒,叶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色红或白。果实味酸,可食。 (5)饶子:多子,指梅树上结了很多果实。 书证 : 01宋.赵长卿〈好事近.齿颊带余香〉词:「玉鱼花露自清凉,涓涓在郎腹。犹胜望梅消渴,对文君眉蹙。」 成语接龙
“渴”字开头的成语
渴而穿井“望”字结尾的成语
大喜过望 喜出非望 惊喜过望 大喜逾望“望”字开头的成语
望梅止渴 望尘莫及 望眼欲穿 望穿秋水 望洋兴叹 望风披靡 望而却步 望洋兴叹 望尘不及 望眼将穿 望梅消渴 望风而溃 望之却步 望洋而叹 望洋之叹 望眼穿 望眼应穿 望风而靡 望洋惊叹 望尘靡及
“渴”字结尾的成语
望梅止渴 饮鸩止渴 望梅消渴 饮鸩救渴 说梅止渴 梅林止渴 引鸩止渴 酣鸩止渴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望梅消渴。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望梅消渴”分成的单字详解:
望, 梅, 消, 渴。
本文2023-08-20 11:44: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