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现庞贝古城中的两具男子遗骸,当初庞贝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3收藏

专家发现庞贝古城中的两具男子遗骸,当初庞贝古城是如何消失的?,第1张

庞贝古城当时直接被泥石流淹没的,因为天气的关系导致山洪爆发,这些山洪中带着很多的石头,并且HIA形成了很强的破坏力,也就是因为强大的泥石流,从而导致庞贝古城被埋在地下。庞贝古城原本就是真实存在的,当初学者们在翻看罗马史学的古籍中,发现了对于庞贝古城的描述和记载。

考古学家发现了两名近2000年前失语火山喷发的男子遗骸之后,通过鉴定,发现两名男子正是因为火山喷发,导致庞贝古城被永远的埋葬在了泥土之下。专家表示,这对男子遗骸,是富翁和他的仆人,富翁的年龄大约在三十岁和四十岁之间,而仆人的年龄则是在十八岁到二十三岁之间。

专家还解释了为何会知道遗骸主人的身份,表示脊柱骨零散说明比较年轻的男子成精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奴隶。虽然庞贝古城距离现在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当初它的位置也是在罗马的东南部,庞贝古城的周边因为有维苏戚火山的存在,所以对于庞贝古城的居民来说,如果当初火山没有喷发的话,想必这里的居民还是生活的好好的。

但是,后来庞贝古城因为火山喷发,从而导致这里的居民被直接埋葬在岩浆之下。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不仅有爆炸声,还有一些掉落的十块,其中还伴随着很多的火山灰。因为温度的关系,导致当时下了很大的暴雨,从而引发了山洪,导致庞贝古城的人全都被掩埋在地下。

虽然庞贝古城在历史上消失了,但是专家们还是在古籍中找到了关系庞贝古城的一些记载,虽然资料很少,但是这些记载对于专家们研究庞贝古城是也很有意义的。并且当初的意大利农民在维苏威火山边发现了一些鼓励罗马的钱币,而这也是能够证明庞贝古城的存在。

从中国的历史上来看,中国真的是人才济济,但是在中国在和么多年来的历史之上,总有那么几个被埋没的人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历史上被埋没的军事奇才。

一、马谡

马谡,字幼长,诸葛亮很喜爱的将领,一度被认为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却因丢失街亭被杀。由于街亭的失守,大家都把原因片面的归于马谡,以致被世人误解为纸上谈兵。其实真实的马谡是一个军事天才。诸葛亮当时攻打叛军孟获曾问过马谡意见,而马谡以“攻心为上”作为建议,才促成了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历史佳话。从这件事件中能够看得出。

二、王夫人

由于史书上对她无过多记载,所以她的很多作战事迹也被埋没了,仅知道有一次台州战役中,王夫人亲退敌兵而不费一兵一卒。话说当时来了当时戚继光率部准备在台州抗击日本倭寇,而当时王夫人与“戚家军”的家眷亲属居新河所城,守军很少,而城外来了大批日军并包围了新城,城中人们万分害怕,形势相当危急。

而就在这时候王夫人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女人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大大方方地列于城上。城外日军,抬头一看,见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中国军人,并时不时擂鼓呐喊。倭寇匪首以为戚家军的主力部队在城中,立刻吓得扭头后撤几里扎营下来,本想第二天商量破城对策。

没想到第二天起了大雾,而同时戚继光所率主力部队戚家军赶到,王夫人测算到戚继光的行程应该今天到达,于是立即叫人打开城门,趁敌人还在犹豫中率军出击,结果倭寇腹背受敌,惨败而归。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夫人作战临危不惧,攻心能力很强,着实上演了一把三国空城计,并且推算能力很强,预料到自己的丈夫会赶来及时增援。

三、徐向前

徐向前是我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他在军事上的天赋是非常高的,但是没有人会想到,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教书先生。其实他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后来被孙带到了韶关,当时和他一起的很多人都士兵了,所以他只能自己带着小兵去执勤,虽然说他执勤很多天,可是没有能够看出他的才华。

后来徐向前从军校毕业,投身到我们的革命中,在这里他才真正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在抗日战争中,他带领着军队,一路英勇杀敌,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在1949年4月,他带领部队进攻太原地区,在这一次的战役中,将敌方14多万人一举歼灭,彻底地解放了山西,就连他曾经的对头还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702)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唐睿宗文明元年(六八四)中进士,后升为右拾遗。而后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屈原

屈原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2、韩愈

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

3、柳宗元

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4、欧阳修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平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一个不应该被埋没的人才-陈登

陈元龙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地位一般,只是在曹操收吕布的时候作为内应顺便提了一下,给人的感觉此人不过是个耍阴谋的小角色,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说跟孔明、仲达这样的当代豪杰比较,就是跟郭嘉、程昱这样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可是历史是否真的如此呢?非也。

有一次一个叫许汜的人从广陵过来,跟刘表谈起了陈登,当时刘备寄住在刘表那里。也在旁边听他们讲话,这位许先生上来就抱怨:“陈登这个家伙太没有礼貌了,我这样的名士到了哪儿吃不开啊。偏偏到了他那儿不收待见,就说住宿吧,他自己睡舒服的大床,让我打地铺。这个家伙不礼贤下士,我看成不了什么事儿。”刘表表示同意,刘备冷笑着说了话:“我太了解元龙了,他这个人脑子想的都是天下大事,最讨厌跟无聊文人咬文嚼字。你这个人只知道风花雪月,一派小资情调,言谈举止没有一点真知灼见。元龙对你那样还算客气呢,要是我的话,我自己睡百尺高楼,在地上挖个坑给你睡,还给你打地铺呢。”又回头郑重的对刘表说,“象陈元龙的文武胆识,只能去跟古代的圣贤相比,当代的人物我看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刘备这么推许的一个人物,曹操却没当回事儿,灭了吕布后,曹操仅仅让陈登当了广陵太守。曹操讨伐袁绍的时候,几乎把各个州郡的精兵都抽走了,南方的防御相当空虚。这个时候,江南的孙策开始蠢蠢欲动,越过长江,图谋进攻广陵。陈登手里的兵特别少,手下都很慌乱,陈登却镇定自若的说:“孙策虽然勇猛且兵多,但是他并不了解这里的虚实,我看我们还是有机会击败他的。”于是命令士兵把旌旗都从城墙上拔下来,城里的百姓不许随便走动,看起来好象是被孙策吓的逃跑掉一样。在通往广陵的大路两侧险要的地方,命令士兵多设立火堆和战鼓。孙策的大军来了,看到广陵这个样子,并没有贸然攻城,在城南驻扎下来,刺探虚实。晚上,陈登命令各个地方一起火鼓大作,自己的城上也突然把旗子全插上去,擂鼓呐喊。孙策吓坏了,赶紧逃掉,陈登命令士兵一起出城追杀,把后面的辎重全部虏获。这一战让曹操对陈登刮目相看,正准备重用的时候,陈登害病死了。曹操悔恨良久,陈登刚投降过来的时候就对曹操陈述过讨伐江南的战略,曹操没当回事儿。等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逐渐稳固后,曹操巡视合肥,往着远处的长江,叹息良久。对手下说:“我真的好恨自己没有早点用陈登的谋略。”

一代天骄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不知道算不算的上被埋没,我觉得他们属于不得志一族的,呵呵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