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没药丸简介
别名十味没药丸(《景岳全书》卷六十四)。处方没药乳香川芎川椒芍药当归红花桃仁血竭各30克自然铜12克(火煅七次)制法上药为末,用黄蜡120克熔化,入前末,速搅匀,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或血逆血晕,或瘀血内停,肚腹作痛,胸膈胀闷。用法用量每服1丸,酒化服。摘录《正体类要》卷下《传信适用方》卷三方名没药丸组成大川乌(生)2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苏木(锉,炒)2两,木鳖仁2两,五灵脂(炒)2两,羌活2两,独活2两,穿山甲(蛤粉炒脆)2两,没药1两,乳香(别研)1两。功效活经络,生肌肉。主治发背。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御药院方》卷一方名没药丸组成没药2钱半,乳香2钱半,丁香2钱半,木香2钱半,地龙(去土)2钱半,生犀(镑)2钱半,人参(去芦头)2钱半,羚羊角(镑)2钱半,朱砂(水飞)2钱半,龙脑2钱半,麝香2钱半,天麻1两,川乌头(炮裂)半两,白花蛇(酒浸,取肉)2钱半。主治中风,手足不随。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细嚼,以温酒或温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金箔为衣。《卫生总微》卷十七方名没药丸组成没药1两,泽兰叶1两,香白芷1两,骨碎补1两,草乌(去皮尖)1两,破故纸(炒)1两,败龟(夹酥黄)1两,虎骨(涂酥,炙黄)1两,续断1两,白头翁(去芦)1两,乌金石1两,自然铜(烧赤,醋淬过7次)2两。主治扑坠损伤,骨节疼痛,或已可而有时发作,痛不可忍,时发赤肿。用法用量每服35丸,以生姜温酒送下;筋骨损者,用虎骨散贴之。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醋磨浓墨为衣。《普济方》卷三十八方名没药丸组成没药半两,五灵脂3两,川乌头1两4钱(炒令黑焦色),大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主治冷气及酒毒泻血,泄泻,腰腿重;及大便血似肠风者。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空心食前以艾叶汤送下
详见百科词条:没药丸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1:47:46 共447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赞育丹的用法用量 6 备注 7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赞育丹 1 拼音
zàn yù dān
2 处方熟地250克(蒸,捣)白术(用冬术)250克 当归 枸杞各180克 杜仲(酒炒)仙茅(酒蒸一日)巴戟肉(甘草汤炒)山茱萸 *羊藿(羊脂拌炒)肉苁蓉(酒洗,去甲)韭子(炒黄)各120克 蛇床子(微炒)附子(制)肉桂各60克
3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
4 功能主治治男子阳痿精衰,虚寒不育。
5 赞育丹的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开水送下。
6 备注
或加人参、鹿茸亦妙。
7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赞育丹 《竹林女科证治》:[卷四求嗣上]男子阳痿艰嗣
春心正浓,而男子之浩欢顿起,何以玉种蓝田耶?宜赞育丹。赞育丹熟地黄(八两,蒸捣)白术(蜜炙,八两)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虚证类]阳痿阳痿者,宗筋纵弛也。有因肾寒精冷而痿者,以赞育丹主之。有因惊恐伤肾而痿者,以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赞
《妇人规》:[下卷子嗣类]药食(药食一)或毓麟珠俱妙。若阳痿精衰虚寒,年迈艰嗣者,必宜赞育丹。若阳盛阴虚,左肾精气不足者,宜左归丸或延年益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子嗣类]宜麟策或毓麟珠俱妙。若阳痿精衰,虚寒年迈艰嗣者,必宜赞育丹。若阳盛阴虚,左肾精气不足者,宜左归丸,或延年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一德集·新方八阵]因阵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能服用黄精吗?可以的。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降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
治疗原则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锻炼。
中医认为,痹证是指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风、寒、湿、热、瘀、痰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是其基本病机,因人的禀赋素质不同而有寒热转化。素体阳气偏盛者,易从阳化热,成为风、湿热痹;阳气虚衰者,多从阴化寒,成为风寒湿痹。痰浊、瘀血闭阻经络、血脉,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胀、僵硬、变形。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损及脏腑。
本病证相当于西医的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黄精,中草药名,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江西、福建、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林下、灌丛或阴湿草地。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阴湿环境。耐寒、对气候适应性强,以半高山或平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最宜生长。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临床用名有蒸黄精、酒黄精。
古籍《景岳全书》:黄精,一名救穷草。味甘微辛,性温。能补中益气,安五脏,疗五劳七伤,助筋骨,益脾胃,润心肺,填精髓,耐寒暑,下三虫,久服延年不饥,发白更黑,齿落更生。
《本草备要》:平补而润。平甘。补中益气,安五脏,益脾胃,润心肺,填精髓,助筋骨,除风湿,下三虫。以其得坤土之精粹,久服不饥。气满则不饥。
《本经逢原》:黄精为补黄宫之胜品,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但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不可不知。
滞下为痢疾的古称。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因痢下脓血黏腻,排便滞涩难下,故名。《景岳全书》卷二十四:“痢疾一证……因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多由湿火、气食积滞所致。《医学入门》卷五:“湿火滞于肠中,故名滞下。”《证治汇补》卷八:“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痢疾(dysentery)为病名。见《严氏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发病骤急,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发于夏秋季节。痢疾的治疗宜分辨虚实。实证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针灸治疗痢疾效果较好,不但能迅速控制症状,而且能消灭痢疾的病原体。但中毒性痢疾,病情险恶,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痢疾发病期间,应控制饮食或禁食,并实行床边隔离。平素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传染。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及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详见痢疾条。
详见百科词条:滞下 [ 最后修订于2016/9/20 14:28:41 共52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华佗救脱阳方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华佗救脱阳方 1 拼音
huá tuó jiù tuō yáng fāng
2 处方葱白1握,附子1个(重1两,切8片),白术5钱,干姜5钱,木香2钱。
3 功能主治寒中三阳,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挛急疼痛,似乎中风及厥逆,唇青囊缩,无脉或卒倒,尸厥脱阳等证。
4 华佗救脱阳方的用法用量先用葱白1握微捣碎,炒热用布包,熨脐下,以二包更替熨之,甚者仍炙气海、关元2030壮,脉渐出,手足渐温,乃可生也;次用附子1个(重1两),切8片,白术、干姜、木香,同用水2钟煎1钟。候冷灌服,须臾又进1服,或煎服回阳等汤。
5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八
古籍中的华佗救脱阳方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八宙集·古方八阵]热阵
一钟煎之。临服入蜜五匙,顿冷服之,取汗为效。华佗救脱阳方治寒中三阴,口噤失音,四肢强直,挛急疼痛,似
《伤寒发微论》:[卷上]论伤寒七十二证候扁鹊云。手足爪甲下肉黑者死。)目盲见鬼(难经云。脱阳者见鬼。脱阴者目盲。)九窍出血(仲景云。少阴病强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五伤寒门]阴毒(附论)丸服之。后令病患坑上卧。少时汗出。愈。治伤寒阴证脱阳。或因大吐大泻之后。四肢逆冷。元气不接。不醒人事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菜之一]葱,后以葱白三七茎擂烂,用酒煮灌之,阳气即回。(此华佗救卒病方也)。卒心急痛,牙关紧闭欲绝∶以老葱白五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六杂治门]杂病本文2023-08-20 12:20: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9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