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回 刘德大雅卓尔不群 陈后祠祭厌胜被废|大汉雄风|通鉴演译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春季,黄河决口改道,从顿丘折向东南。夏五月初三,黄河又在濮阳县的瓠子决口,注入钜野湖,把淮水和泗水连了起来,十六个郡受了水灾。武帝派汲黯、郑当时征发十万役夫堵塞黄河决口,刚堵住又被冲开。田蚡的食邑是鄃,在黄河北岸。黄河决口向南泛滥,鄃就不会被淹,于是田蚡对武帝说:“长江、黄河决口都是天意,不能以人力强行堵塞,即便堵住了也未必符合天意。”那些所谓能望气能用法术的方士们也都这么说,于是武帝就很长时间不再征发役夫堵塞决口。
当年孝景帝在位时,魏其侯窦婴担任大将军,武安侯田蚡是个普通的郎官,陪侍窦婴饮酒时,田蚡像窦婴的子、侄一样跪起服侍。后来,田蚡日益显贵受宠,出任了丞相。窦婴失势后,门下宾客越来越少,唯独原来的燕相、颍阴县人灌夫没有离开他。窦婴就厚待灌夫,两人互相倚重,来往如同父子。灌夫为人刚直,好借酒使气,那些权势在他之上的,他一定借机凌辱,以致冒犯了丞相田蚡。田蚡就向武帝上奏说:“灌夫家属在颍川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害。”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灌夫和他的家人,以及旁支亲属,而且都被判处斩。窦婴向武帝上书,想救灌夫,武帝命令他和田蚡到太后的东宫,当廷申辩。窦婴、田蚡就利用这件事相斗。武帝问朝廷群臣:“他们两人谁对?”只有汲黯认为窦婴对,韩安国认为两人都对,郑当时认为窦婴对,但后来没敢坚持。武帝怒骂郑当时:“我把你这样的人一并斩了!”随即罢朝。武帝站起来,进入内宫,侍奉太后用餐,太后气冲冲地不吃饭,说:“如今我还活着,别人就在欺负我的弟弟,假若我有一天死了,那还不都来杀了他吃了他!”武帝没有办法,就下令将灌夫满门处斩,审查窦婴之罪,判窦婴处斩。
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冬十二月三十日,窦婴在渭城被处死。春三月十七日,田蚡去世。等到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失败,武帝得知田蚡接受过刘安的贿赂,还说过大逆不道的话,说:“假若田蚡还活着,就应该灭他的族了!”夏四月,下了一场大霜,野草都被冻死。
御史大夫韩安国代理丞相职务。有一次,韩安国为武帝引导车驾,从车上摔下来,成了瘸子。五月二十日,汉武帝任命平棘侯薛泽为丞相,韩安国因病被免职。这期间,发生了地震,朝廷大赦天下。九月,武帝任命中尉张欧为御史大夫。韩安国的腿伤好了,重新出任中尉。
河间王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第二子,武帝刘彻的异母弟,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母为栗姬。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受封河间王。 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用黄金丝帛购买各地的善本好书,他的藏书,跟朝廷的藏书一样多。刘德收集的书,都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旧书。刘德把搜集到的关于礼乐的古书进行了增益,再编辑成书,有五百多篇。刘德的言谈举止和服装,都务求符合儒家学说,崤山以东的儒生有很多人和他交往。 刘德的重要贡献是搜集整理了先秦古籍,并进行学术研究。 当时,淮南王刘安也好书,但他所征集到的大多是浮滑论辩的书, 编成《内书》(《淮南子》或《淮南鸿烈》)《外书》《中篇》《离骚传》等。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冬十月,刘德来京朝见武帝,进献了雅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的问题,以及武帝问的三十多个问题。 三雍宫是指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雍是和的意思,“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 刘德的回答,都是根据儒家学说而言,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雅乐,在重大祭祀或典礼中使用,平常不怎么用。 但是,武帝对刘德的刘德收集整理儒学典籍的功绩和其在问策中表现出来的儒学造诣,并没有得到号称“独尊儒术”的武帝的赞赏,反而对其产生猜忌,并向他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五宗世家》记载:“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汉武帝的意思是:殷商汤王、周文王姬昌,都是由地方方圆七十里与百里的小国之王而夺取天下的古代贤王。你要谨守诸侯藩王的身份,不得觊觎汉朝神器。刘德所献书籍被朝廷有意藏之秘府而未发挥作用,所献雅乐虽然也让乐官演习,但并不常为朝廷所用。心灰意冷的刘德回到封国后,纵酒听乐,自我麻痹。四个月后,也就是这年春正月,刘德去世,享年不足五十。 中尉常丽向武帝作了报告,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仁恭俭,敬上爱下,聪智深察,恩惠及于鳏寡。”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曰献。’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评论说:过去鲁哀公曾说:“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这话说得对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认为安逸的生活就是毒酒,把没有仁德而富贵称之为不幸。汉朝建国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奢*逸而无德。为什么呢?所处的地位导致了他们沉溺于放纵恣肆。即使是平常百姓都会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夫唯大雅,卓尔不群”,刘德可以说是近似这样的人了。
当初,王恢率军讨伐东越的时候,派番阳县令唐蒙向南越王通报有关情况。南越人给唐蒙奉上蜀地所产的枸酱,唐蒙问这是哪来的。南越人说:“是从西北方向的牂柯江运来的。牂柯江有好几里宽,从番禺城外流过。”唐蒙回到长安后,问蜀地的商人。商人说:“只有蜀地出产枸酱,许多人私卖到夜郎国。夜郎靠近牂柯江,牂柯江宽一百多步,足以行船。南越国利诱和支配夜郎,向西一直影响到桐师人,但桐师人没有成为南越的臣属。”唐蒙就向武帝上书说:“南越王使用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黄屋左纛,盘踞东西长达万余里的地区,名义上是朝廷的外臣,实际上是一州之主。现在如果从长沙国、豫章郡出兵征讨南越,水路难以通行。我听说夜郎有精兵十余万人,如果乘船顺牂柯江而下,出其不意,这是制服南越的一条奇计。现在,如果凭朝廷之强势,再加上巴、蜀之富饶,先打通通往夜郎的道路,在那儿设置官吏,这是很容易做到的。”武帝同意了唐蒙的建议。
于是,汉武帝任命唐蒙为中郎将,率领士兵一千人,民夫一万多人,过巴、蜀,从筰关进入夜郎境内,会见了夜郎侯多同。唐蒙带来丰厚的赏赐,晓喻朝廷的威德,约定由朝廷在当地任命官吏,让多同的儿子担任郡令或县令。夜郎附近的小邑都贪图汉朝的丝绸,认为道路艰险,汉朝终究不可能占有这片地区,于是就服从了唐蒙的约定。唐蒙返京奏报,武帝就在夜郎设立了犍为郡,征发巴、蜀两郡的士卒修筑道路,从僰道指向牂柯江,修路的人有数万人,许多士卒死亡,也有一些士卒逃跑。唐蒙用“军兴法”诛杀逃亡士卒的头目,巴、蜀百姓都害怕了。武帝得报,就派司马相如前去责备唐蒙等人,并公开告知巴、蜀一带的百姓,唐蒙等人的做法并不是皇帝的本意。之后,司马相如返京奏报处置情况。
这时,邛人、筰人的部落酋长听说南夷与汉朝结交,得到了很多赏赐,大多愿意做朝廷的臣民,就请朝廷仿照统治南夷的模式任命官吏。武帝询问司马相如的意见,相如说:“邛、筰、冉駹都靠近蜀郡,道路也容易打通。秦朝时曾经开通道路,设置郡县,到汉朝建国时才废掉。现在如果再次打通道路,设置郡县,将胜过南夷地区。”武帝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皇帝的符节到西夷。司马相如和副使王然于等人乘坐驿车,用巴、蜀两郡的官府财物收买西夷。邛、筰、冉駹、斯榆各部族的酋长,都请求做朝廷的臣属。朝廷废除了原有的边关,设立新的关界,西至沫水、若水,南至牂柯江,开通了零关道,在孙水上架起了桥接邛都,共设立了一个都尉、十多个县,隶属于蜀郡。武帝很高兴。
这一年,汉武帝下诏调集一万士卒修治雁门关隘。
秋七月,大风把树木连根拔起。
女巫师楚服等教陈皇后“祠祭厌胜,挟妇人之道”,就是法术诅咒其他姬妾,企图自己一人获得皇帝的宠幸。这里应该是陈皇后诅咒卫子夫。事情败露后,武帝指派御史张汤彻底查处。张汤进行了深入调查,被处死的有三百多人,楚服在街市被斩并悬首示众。七月十四日,武帝赐给陈皇后册书,收回了皇后的印玺、授带,废皇后号,贬入长门宫。陈皇后的母亲窦太主羞愧恐惧,向武帝叩头请罪。武帝说:“皇后所为不合大义,不得不废。你应该相信道义而自慰,不要轻信闲言而产生疑虑和恐惧。皇后虽然被废了,仍然会按照规定受到优待,居住在长门宫与居住在上宫并无区别。”
当初,武帝曾经在窦太主家中摆设酒席,窦太主把她宠幸的珠宝商人董偃引见给武帝,武帝赏赐给他衣冠,为了表示尊重,不称他的名字而称他为“主人翁”,让他陪侍饮酒,从此董偃尊贵受宠,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董偃经常陪同武帝在北宫游戏,在平乐观骑马,斗鸡、踢球(鞠),赛狗、赛马,武帝十分高兴。武帝在未央宫的宣室殿摆酒款待窦太主,派谒者把董偃领来。当时,中郎东方朔持戟立在殿下,他放下戟走近武帝说:“董偃犯有三项死罪,怎么能让他进来!”武帝说:“怎么说?”东方朔说:“董偃以人臣的身份私通公主,这是第一条罪状。败坏男女风化,乱婚姻礼数,破坏朝廷律例,这是第二条罪状。陛下年轻,正集中精力学习《六经》,董偃不遵循经书教诲劝勉学习,反而崇尚糜丽,以奢侈为务,以斗狗赛马为乐,只想玩乐,是国家的大贼,君主的大害,这是第三条罪状。”武帝沉默不答,过了很久才说:“我已准备好酒宴了,以后自己改正吧。”东方朔说:“宣室,是先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无关法度政务的人不得进入。*乱发展下去,就会篡夺君位。所以当年齐桓公因信任竖貂和易牙而受害,鲁国因庆父死而得以保全。”武帝说:“好!”下诏让董偃停止来宣室,在北宫重置酒宴,领董偃从东司马门入宫。武帝赏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董偃自此以后日益不受宠幸。但是,这件事以后,公主、贵人大多越礼制而行事了。
1 古代百越是指哪里
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
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
百者,泛言其多。 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
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
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
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秦时期的“越”除专指“越国”外,亦同样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
《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战国以前,《周礼:职方氏》中最早出现“七闽”名称。
闽即古代东南地区越族的名称。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
《汉书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淮南王安谏伐闽越书说:“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
从这些记载来看,古代百越民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溪谷之间,而且数目众多。《周礼,冬官考工记》又出现“吴、粤”名称。
《逸周书·王会解》又有“东越”、“欧人”、“于越”、“姑妹”、“且瓯”、“共人”、“海阳”、“苍梧”、“越区”、“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称。宋朝人罗泌的《路史》又具体解释了百越的族称有:“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
(参考黄现璠撰《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壮族通史》 ) 希望对你有帮助。
2 古文中越是什么意思造字本义:表示逃避死亡,逃避战乱之地。
古时代中原地区战争频仍,不堪兵灾人士纷纷逃往南方的蛮荒之境以求长安。①本义,动词:从战乱中原远逃南方偏安之地。
( 本义只见于古文 ) 越,远也。——《小尔雅 • 广言》 伆,离也。
楚谓之越,或谓之远。——《方言》卷六 ②名词:远离中原的东南地区。
越剧 、越语、越南、越王、百越、南越、骆越、闽越、吴越、扬越、於越 凡民自得罪,冠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书 • 康诰》 越人夷吾、戎人由余,待译而后通。
——《盐铁论 • 相刺》 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王赤绶,加安车驷马,白越三千端。——《后汉书 ·皇后纪上》 长仞之象,为越僮所钩,无便故也。
——《论衡 • 物势》 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史记 • 李斯列传》 将军既帝室之胄……若跨有荆、益,保其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则……。
——三国 • 蜀 • 诸葛亮《隆中对》 为越之雪。——唐 •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
——唐 • 李白《古风》 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唐 • 柳宗元《童区寄传》 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
——唐 • 杜甫《壮游》 锦、绮、缯、布、葛、越皆五两为束。——《新唐书 • 礼乐四》 绍兴府,《贡禹》扬州之域,春秋时为越国。
隋大业初,改为越州,旋曰会稽郡。——清 •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 浙江》 ③动词:跨过,跳过,经过,度过。
越冬 越过 越墙 越野 越狱 / 飞越 跨越 跳越 翻山越岭 越,度也。——《说文》 越,渡也。
——《广雅》 越十七扼。——《吕氏春秋 • 长攻》 崖可越焉?——《楚辞 • 天问》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楚辞 • 天问》 戒勿越。
——《礼记 • 曲礼》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礼。——《书 • 召诰》 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
——《左传 • 昭公四年》 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左传 • 成公二年》 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
——《书 • 盘庚下》 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书 • 召诰》 如今敕令吾,不越一家,搜捉太子并胡嵩。
——《武王伐纣平话》 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越,逾越险阻也。
——《六书故 • 人九》 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唐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
——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沙漠所签者越在万里之外,虽其数可以百万计,而道里辽绝。——宋 • 辛弃疾《美芹十论 • 审势》④动词:超出,超限。
越轨 越礼 越级 越权 越位 越界 越境 越狱 越俎代庖 / 超越 越,超也。——《洪武正韵 • 屑韵》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
——《易 • 系辞下》 无越厥命以自覆。——《书•太甲上》 欲以奢侈相胜,荒*相越。
——汉 • 司马相如《上林赋》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国语 • 鲁语上》 予曷敢有越劂志。
——《书 • 泰誓上》 师不越时。——《荀子 • 议兵》 古者,桀、纣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
——《荀子 • 非相》 越职逾法,以取名誉。——《汉书 • 宣帝纪》 必使为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赏。
——唐 • 柳宗元《断刑论下》 那一枝方天戟超今越古。——元 • 张国宾《薛仁贵荣归故里》 人有父母,如日如月。
煦之照之,弗陨弗越。——明 • 刘基《维泽有蒲》 ⑤形容词:远扬的,远传的。
/ 激越 清越 越,扬也。——《尔雅 • 释言》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国语 • 晋语八》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绌然,乐也。——《礼记 • 聘义》 干木,晋之贤人也。
魏文侯过其门,式其庐,所谓德尊万古,芳越来今矣。——《水经注 • 河水》 郁郁菲菲,众香发越。
——《文选 • 司马相如 • 上林赋》 ⑥副词:更加,愈加。 越发 越加 越来越 越爱越深 越用越活 越学越无知 宜颦宜笑越精神。
——宋 • 辛弃疾《浣溪沙 • 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恰随妹妹闲行散闷些,到池沼,陌观绝,越越人叹嗟。——元 • 关汉卿《拜月亭》 兄弟花开似棠棣,越到夕阳花越红。
——清 • 袁枚《五月廿日王涣之山留别苏杭诸友》。
3 百越是啥百越族,是居于现今中国南方和古代越人有关之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
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粤,越族,其分布甚广,内部各有种姓,杂处于现今中国南方各地。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广大的江南之地,即所谓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在秦朝 汉朝以前都是百越族的居住地,他们所使砨的古越语 ,与中国北方所使用的上古汉语也相差极大,彼此不能通话。
根据语言学者的研究,在现在所谓汉语七大方言中,北方方言( 官北话 )可以粗略看成是古汉语数千年来在中 北方发展出来的结果,而其余六大方,却是由于历史上北方居民数度南迁与南方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而逐渐形的。尤其是吴语,闽语和粤语 ,更与百越民族的古越语有相当密切关系。
现在居住在中国南方属壮侗语系和苗瑶语系的各个民族,不论是在语言上,或者是在文化习俗上,都与古代的百越族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此外,也有某些学者认为,堨现今中南半岛的一些民族,比如说泰国的泰族, 缅甸的掸族 、越南的京族和芒族 、甚至属于南岛民族的台湾原住民 ,也都和百越族有相当程度的密切关系。
4 百越的指的是哪里百越 又作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秦时期的“越”除专指“越国”外,亦同样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战国以前,《周礼:职方氏》中最早出现“七闽”名称。闽即古代东南地区越族的名称。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汉书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淮南王安谏伐闽越书说:“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从这些记载来看,古代百越民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溪谷之间,而且数目众多。《周礼,冬官考工记》又出现“吴、粤”名称。《逸周书·王会解》又有“东越”、“欧人”、“于越”、“姑妹”、“且瓯”、“共人”、“海阳”、“苍梧”、“越区”、“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称。宋朝人罗泌的《路史》又具体解释了百越的族称有:“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参考黄现璠撰《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壮族通史》 )
希望对你有帮助
5 “百越混汉”是什么意思百越最初是夏王朝危难之际,由四面八方从各族属中聚拢来跟随杼出征的“志愿军”,得胜归来后,成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时期的贵族集团。他们一个个都似乎有着帝杼颁发给他们的“铁卷”,享受着各种特权。古文献告诉我们,周有贵族集团。而殷商有贵族集团则是通过对甲骨文的探究知道的。百越便是夏王朝的贵族,他们遍布于夏人活动的范围内,而以河南中部为最多,留在山东的也不少。春秋时在杭洲湾建国,自称为越国的“越”,当是百越中的一支。
刘邦建立大汉后,南征百越部族的秦军阻塞岭南交通建立南越国百年之久,号称带甲百万,其后秦人归附华夏之心日久,终于向汉朝投降。南越国20万秦军和迁至岭南的30万“中原百姓”与当地百越人一起混居,成为广府人的前世今生。
6 南征百越的百越是指百越又称为百越族,是居于现今中国南方和古代越人有关之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
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之为“越”。
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异名,或称“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
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
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
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
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秦时期的“越”除专指“越国”外,亦同样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
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战国以前,《周礼:职方氏》中最早出现“七闽”名称。闽即古代东南地区越族的名称。
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汉书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淮南王安谏伐闽越书说:“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
“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从这些记载来看,古代百越民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溪谷之间,而且数目众多。
《周礼,冬官考工记》又出现“吴、粤”名称。《逸周书·王会解》又有“东越”、“欧人”、“于越”、“姑妹”、“且瓯”、“共人”、“海阳”、“苍梧”、“越区”、“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称。
宋朝人罗泌的《路史》又具体解释了百越的族称有:“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参考黄现璠撰《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壮族通史》 )现在居住在中国南方属于壮侗语系和苗瑶语系的各个民族,不论是在语言上,或者是在文化习俗上,都与古代的百越族有一定程度的渊源关系。
此外,也有某些学者认为,在现今中南半岛的一些民族,比如说泰国的泰族、老挝的佬族、缅甸的掸族、越南的京族和芒族、甚至属于南岛民族的台湾原住民,也都和百越族有相当程度的密切关联。起源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被称之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国人泛称东南方蛮族为“越”,北方蛮族为“胡”),生活在现今中国的东南及南部地区(王东 2003,3)。
根据目前考古学的证据,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很可能就是古越族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稻谷、稻草和稻壳的堆积,是当时世界发现最早的稻作文化,后来在黄河流域的裴李岗遗址、贾湖遗址和长江中游流域的彭头山遗址等地发现了更早的稻作文化。
此外,现在的考古学家也普遍认为,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的以几何印纹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可能也是由古越族所创造出来的。最近数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这种以几何印纹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在时间上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商周秦汉时期,在空间上则遍布于中国东南地区及岭南一带(王东 2003,3)。
历史和“古越族”相关的最早文字记录涉及“于越”,于越是春秋时期之越国的前身,最早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虽然没有参加武王伐纣,但至少曾经北上当周成王的宾客。该国传至勾践 (500 BC)的时候,他试著向北扩张,曾经沿著江苏的海岸北上胶州湾。
古越族和汉族早期的关系主要在贸易,越人以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奢侈品,以交换北方的丝帛和手工产品(钟伦纳 2004)。春秋晚期至战国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带建立强大的越国,共传8代,历160多年,与当时中原国家会盟,雄视江淮地区,号称“霸主”(请参见“勾践”条目;陈国强 2000)。
有学者根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描述,认为越族是夏禹的后代。不过,研究百越族的中国学者宋蜀华认为:“勾践的祖父夫镡以上至夏少康庶子无余,世系不清楚;夏少康经商至周敬王共60余代,两者世系相差近1000年,把越王勾践说成是夏少康的后裔,实难信服”(引自龚佩华 nd)。
此外,宋蜀华也认为夏文化和越文化截然不同,因为:“夏人活动地区从未发现过‘印纹陶文化’,而‘印纹陶’流行地区也从未发现过‘二里头文化’”(引自龚佩华 nd)。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吴越之地。
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带,分化成众多的支系。故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文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
战国后期,除了有百越这个名称以外?。
刘邦时期,南越国向汉称臣
吕后时期,下令禁止卖铁器给南越国,出口牛马也只能卖公的不能卖母的,南越王大怒,自称武帝,与汉抗衡,吕后发兵征讨不能成功
文帝一即位,写亲笔信,派陆贾出使南越国,把信交给赵佗,赵佗看后惭愧,去掉皇帝封号,上书称臣
据说陆贾去南越前,卜了一卦,水地比卦,意思是诚信团结
本文2023-08-20 13:10: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9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