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鱼尾
鱼尾有很多种,常见的那种除外,白鱼尾、线鱼尾、还有以圆圈代替鱼尾,除了外观上的区别,并没有其他的实际意义。书口鱼尾的朝向并无特别意义。除了双鱼尾是上下相对之外,如果只有上鱼尾,那一定是朝下的,习惯而已。
因为鱼尾的功能其实是书页刷印好了之后,用作折页的对准线而用,通常以下鱼尾为准来折叠书页。但很多古书只有通常意义上的“上鱼尾”,下鱼尾很多会用一条线代替,那么折叠书页的时候,通常就以下面这条横线为基准,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鱼尾还可以用来鉴定古书的版本,比如高丽本通常是花鱼尾,如果开本大,纸张为皮纸,就确定无疑为高丽本了。
鱼尾。古籍中常见“”符号于版心中间,称作“鱼尾”。
鱼尾多刻于版心的上节或下节,白色称为“白鱼尾”,黑色者称为“黑鱼尾”,黑鱼尾外加一条细线的称作“双鱼尾”,白鱼尾又加细线的称作“细鱼尾”,加花线的鱼尾称之为“花鱼尾”。版心上下都有鱼尾者称作“双鱼尾”,双鱼尾又有“对鱼尾”与“顺鱼尾”之分。版心里最多时可刻三个鱼尾,如明代的《春秋书法钩玄》就有三个鱼尾。鱼尾上方至版框线的位置称为“书鼻”,取意于位于书页的正中处,相当于人的鼻子之意。
鱼尾的作用:
①折叠书页的基准处
②标注书籍的书名、卷册
③有时也把这些标注注于书鼻处,这也成了图书版本的一种标志物,正如《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三十四卷中说:“凡版心书名在鱼尾下用宋本旧式者,皆震亨之旧。书名在鱼尾之上(书鼻处,刻汲古阁字者,皆晋所增也。
画鱼方法如下:
方法一、
1首先可以先画出鱼身的轮廓和眼睛轮廓;
2接着可以画出小鱼的嘴巴与眼睛;
3下一步可以将鱼鳍和鱼尾巴画好;
4最厚将小鱼的细节补齐。
方法二、
1首先画出一橄榄球的形状来表示鱼的身体;
2接着画出小鱼的尾巴;
3下一步在小鱼身体的上,中,下部画上小鱼的鱼鳍;
4然后在小鱼的头部区域画上鱼的眼睛和嘴巴。可以看出小鱼的形状已经出来了;
5最后小鱼的鱼鳍部分都画上线条,尾巴上也画上线条就已经完成了。
1、鱼尾
版心中间用作折页基准的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只有一个鱼尾的称为单鱼尾,上下各有一个对称的鱼尾,称双鱼尾。
2、白口、黑口
宋代以后,书籍装订均在版心处对称,然后粘连或订线,对折的准绳主要是鱼尾,有时也在鱼尾上下各印一条黑线作为标线,叫做象鼻。凡加印黑线的书,装订成包背或线装之后,书口处就显出暗黑色,所以被称为黑口,其中粗线叫大黑口或阔黑口,细线叫小黑口或细黑口。
3、四周双边
四周双边是板框的一种,板框指书版四周,有四周双边,四周单边,左右单边等。版面四周的粗线,也叫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有的印页版框上下栏单线,两旁双线,被称为"左右双边"或"左右双栏"。
扩展资料
1、善本
指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三方面中某一方面具有特殊价值的文献,如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或反映某一领域某一事件资料方面较有系统的稿本,
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能反映古代印刷技术发展的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等。
2、墨丁
亦称“墨等”。用一与文字大小相同之四方黑块以示阙文,或因校勘处文字校长,以示需另外刊补。自南宋时始用此法,如陈道人书籍铺本所刻《三唐人集》,其中颇多“墨等”。另外,尚有在“墨等”之上加刻阴文,称之为“墨盖子”。
3、毛边书
就是不切边的书。过去书版刻好后,书店印几部不切边的毛边书用来校对。一些著名的好书,爱好该书的人往往通过关系将毛边书借出来,或者干脆索要一部。
收藏家觉得这种书别有一种“原始”的风味,故此也开始收藏这种“毛边本”,后来书铺就专门发行少量这种“毛边书”供收藏者收藏。不仅我国的古籍,就是后来的西式书籍也有这种“毛边书”,连西方也有发行和收藏这种“毛边书”的。
——古籍术语
鱼尾:一种古籍版式,版心中缝处如[]形记号,形似鱼尾,故名。为折叠书页的标号,黑的称黑鱼尾,白的称白鱼尾,双股线的称线鱼尾,作花瓣状的称花鱼尾,只刻一个的称单鱼尾,刻两个称双鱼尾。
“金镶玉”:“金镶玉”之名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卞和得玉璞献给楚文王,琢之成璧,称为“和氏璧”。传说此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不敢飞近,为稀世之宝。秦统一中国后,“和氏璧”几经转手,落入秦始皇之手。秦始皇令玉工将其雕琢为玉玺。该玉玺长、宽、高均为四寸,上面镌刻着李斯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四周还雕饰着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秦始皇爱不释手,将它奉为神物。
汉灭秦后,“和氏璧”几经沧桑又到了刘邦手中,刘邦把“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代代相传,一直传了12代皇帝。到了西汉末年,两岁的孺子婴即帝位,藏玉玺于长乐宫。王莽篡政后,派王寻、苏献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见国破家亡,一怒之下将玉玺取出摔在地上,这个传世国宝当场被崩掉一角,后来又命能工巧匠进行整修,用黄金镶上缺角,于是得名“金镶玉玺”。“金镶玉”即由此而来。
三国之后,稀世国宝“金镶玉”即不知去向了,只留下了这一说法在流传。
本文2023-08-20 13:19: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