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陪葬墓新出土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都有哪些研究价值?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秦始皇陵陪葬墓新出土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都有哪些研究价值?,第1张

秦始皇陵陪葬墓新出土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都有哪些研究价值呢?这些文物对研究战国末期秦朝历史以及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前后所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六国,改变了战国末期七国纷争的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从历史的角度上看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巨大的进步,六国的统一,不仅仅是国土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统一。秦始皇从登上秦王的宝座,到统一六国,在到他最后离世,在位的四十九年间,有太多的迷团为我们后人所不知。而我们当代的历史学家们也只能通过仅有的一些历史文献来推测和还原当时的一些历史背景和场面。很多事件不仅需要大量的历史文献来佐证,更需要有一些实物来为其证明,以便推测和还原的历史背景更加贴近真实的历史情节。而这次秦始皇陵新出土的大量的珍贵的文物,正是对秦朝历史空白的填补,对研究秦朝的历史包括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我国的版图在秦始皇时期得到了空前的扩张。文字也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得到了统一,在六国被秦国统一之前,每个诸侯国的文字书写方式与字体都是不一样的,包括度量衡的单位,同样都是一尺,有的诸侯国就长一些,有的诸侯国就短一些,这就造成了不同国家的商人在交换物品时的不方便。

据历史文献记载,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后将文字统一成了小篆,这种字体很具有观赏性,但是书写起来难度非常的大,非常复杂,在民间一直没有流传开来,所以后来在秦朝灭亡之后这种小篆被隶书所取代,成为了民间通用的字体。这些历史的记载,不正是通过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和后来出土的文物加以纪录和佐证的吗,因此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更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所以说,这次新出土的文物对研究秦朝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里面的藏品大多数都是黄河白河流域所采集的动植物的标本,一共有二十多万的藏品,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古文献资料,都是非常珍贵的天津的这座博物馆是由法国人创办的,到现在已经有上百余年了,里面珍藏着多件十分宝贵的藏品。

这座博物馆曾经在开放的时候,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当时更是有“世界一流博物馆”的雅称,在海内外都有着很高的名气。这座博物馆的名字叫做北疆博物院,虽然说它隐藏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里面,但是这座博物馆还是归属于天津的自然博物馆的。整座博物馆一共有三层楼,高约二十一米,所占的面积有差不多三百平方米。

据说这座博物馆的创始人其实是一位法国人。他的名字叫做桑志华,在早年期间来到了天津,并且在这里考察了有二十五年的时间,还创办了这座博物馆。之所以将这座博物馆命名为北疆博物馆的原因就是桑志华所考察的地方一直都是中国北方的疆土。

在这座博物馆里面比较多的藏品都是动植物的标本,来自黄河白河流域。除了各种标本以外,还有关于历史的、人文的、还有自然等等的古文献资料,这些东西都极具有价值。因为桑志华认为自己不能去掠夺从中国各地收集而来的文物,这些东西都应该保留在发现的地方,所以他并没有将这些藏品带回法国,而是留在了博物馆里面。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到了十四年抗战时期。北平在东北沦陷之后也成为了中国抵御日本南下的最重要的城市。在日军的威胁一步步加深的国难时期,故宫博物院内的文物搬迁也逐渐开始。 一、抗日狼烟下的故宫博物院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制造「 ”柳条湖”事件后迅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几个月之后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军全数撤退至华北地区,至此华北成为抗日的第一线,而北平也成为华北地区抵御日军的最为重要的城市。 在九一八事件发生之后,1931年12月3日,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请示南京行政院,请求在故宫内设立临时警卫处,加强对故宫博物院的警备力量,以防止文物遭受损失。15日行政院批准了易培基的请求,至此故宫博物院在日军的威胁下开始了其保护文物的漫长历史。 组织故宫文物南迁的时任院长易培基 1932年日军在上海发动「 ”一·二八事变”,对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发动袭击,在战争中,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以及各大高校都遭到了日军的猛烈轰炸,一时间中国同时遭受到日本南北双重夹击之势,情势十分危急,而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大量的古籍文物更是有了商务印书馆的前车之鉴。在这种情况下,2月易培基便开始着手令工作人员将展列在紫禁城各宫殿的文物撤下并开始对古籍文物进行编号、整理以及将其装箱保存。 在战争中被日军炸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 日军在攻陷东北后对华北地区虎视眈眈,并时常对华北地区进行袭扰,1932年8月日军进攻热河,平津地区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安全形势。此时的故宫博物院已经开始考虑故宫文物的搬迁问题,易培基向行政院致函,请求将故宫文物中的一部分搬迁至东交民巷以及上海等地的租界进行保护,同时还请求故宫博物院在南京设立分院,将文物搬迁至南京进行保护。 二、故宫搬迁之争 故宫博物院内包含着大量的中国古籍文物,其中的四库全书等更是无价之宝,可称为中国的「 ”国宝”。对其的保护关乎到中华文明的千年文脉是否能够保存,而关于其是否迁移也引起了各界的讨论。 有人给故宫博物院致函,认为日军已经攻占东北和热河,平津地区一定是日军的下一个目标,平津一失,华北必然沦陷,所以故宫的文物必须南迁,只有迁移才能保护「 ”数千年遗下之国粹”。但是也有人认为大战在即,应该集全国之力以抵御日本,应当将故宫的文物进行拍卖以购买军火武装军队,但这种观点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 故宫文物南迁 而在北平当地,有许多本地人士发出了反对文物迁移的声音,他们认为故宫博物院是北平的重要文物,而博物院内的文物更是北平作为文化古都的根本所在,他们坚决反对将文物搬出北平并组建了北平市民众保护古物协会,坚决 文物南迁。 1933年3月10日热河战役结束,热河省沦陷于日本之手,长城抗战开始,平津地区面临最为严重的威胁。早在1月份,故宫博物院便召开会议决定从博物院中挑选重要文物先行南下,根据行政院的指示,这一批重点文物将会到达上海,2月6日,第一批故宫文物共2118箱自故宫内运出前往火车站,不久之后到达南京浦口。 准备南迁的文物 而就在文物到达浦口之时,关于这第一批文物到底迁移至何处,行政院与中政会发生了矛盾,前者坚持要将文物运往上海进行保护,但是后者却主张将文物搬迁至洛阳与开封进行保护。关于文物存放在哪的争论使得文物只能暂时停留在浦口火车站等待下一步安排,直到3月宋子文回到南京召开会议才最终决定将文物运往上海。此后一直到五月份,故宫博物院又分五批将13427箱文物南迁至上海进行妥善保管。 坚持故宫文物迁至上海的宋子文 迁往上海的文物由于气候较为潮湿容易被损坏,而此时故宫博物院也打算在南京建立博物院南京分院以保管文物。1936年9月26日,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保存库落成,蔡元培等参加了落成仪式。分院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建造,能够使文物保存在温度气候适宜的环境中,是当时首都南京的现代化建筑之一,对于保护文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1936年12月,存放在上海的诸多文物开始迁往南京,1937年元旦,南京分院正式落成,文物也搬迁完毕。 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中央博物院) 三、七七事变之后的文物迁移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平津沦陷,留存在北平的大量文物古籍遭到破坏,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上海以及首都南京也面临巨大的威胁,此时留存在南京的文物也不再安全,文物搬迁再一次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 七七事变照片 在战争的威胁下,中央 下令将存放在南京的文物装箱沿长江西进,8月14日,第一批文物在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的护送下离开南京前往长沙,12月安全抵达长沙并存放在湖南大学图书馆地下室内。11月份第二批文物搬离南京开始西迁,此次文物搬迁为火车搬运,最终北上至宝鸡停留下来,在经过清点后南下入四川最终至峨眉山地区,此后第三批文物也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到达四川乐山。 故宫文物南迁、西迁简图 至此故宫文物历经五次南迁,三次西迁,终于在日寇来临前安全的迁往大后方地区,使得中华文明的文脉得以保留下来。而参与这场搬迁的各行各界的人虽未在战场上杀敌报国,但其行为一样可以彰显于天地间,其英雄事迹亦可以传之后世,流芳千古。 文史君说: 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纪念碑上有言:「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西南联大的成立为我国高等教育保留了大批火种,而文物的西迁亦将我国文明的火种保存下来,功在千秋,利于万世。 参考文献: 1、唐正芒:《抗战时期故宫文物的南迁西移》,《湖南文史》2004年第4期。 2、向宁:《故宫文物南迁记略》,《贵阳文史》2007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