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中国古代武术里面什么腿法最厉害有实用
谭腿
中国武术里一直有“南拳北腿”之称,这里的南拳指的就是洪拳,而“北腿“自然就是潭(谭)腿了传说此拳起源于河北省临西县龙潭寺,故称为潭腿;还有一说由河南谭姓之人所创,故名谭腿但似乎前者的认可度稍微广一些。明朝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相济禅师,亲自到河北省临西县龙潭寺巡访,与昆仑大师后辈传人跃空大师相见,两僧将少林的罗汉拳与临清潭腿互换学练以留做纪念。随后少林寺后人又将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动并添增两路,故称少林潭腿。
戳脚
戳脚是一种以腿脚功夫为主的拳术,相传起源于宋代,有“北腿之杰”之称。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使用了戳脚里的玉环步、鸳鸯脚。近代戳脚流传于河北肃宁,祖师是1813年天理教首领之一的一代武术大师———冯克善。另说,太平天国时,太平军战将赵灿益,精通戳脚和翻子拳。太平军打天津失败后,赵灿益隐居河北省饶阳一带, 将戳脚、翻子拳传给当地群众。戳脚以腿见长,主要腿法有踢、撩、飘、点、见端等。又十分强调手脚并用的技击方法,拳谚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手打三分,脚踢七分”。在身法上要求中正,灵活,主宰于腰,宾辅肩胯。出手由脊发,出脚从臀输,二者均借以腰隙肩胯,又常与地趟动作相配合。拳法有“八根”、“九枝”两派。“八根”多下盘腿法,“九枝”多上盘腿法。一步一腿,一步一脚,连环踢打,手脚并用。
戳脚分文、武两种趟子,武趟子是戳脚的本源,文趟子是其发展变化。武趟子舒展大方,矫捷刚健,放长击远,刚柔兼施,以刚为主。在全面锻炼手、眼、心、身、步之中,重点锻炼腿法、脚功,基本腿法有挑、剪、丁、转、迎门插拦、左右八腿 (指丁、踹、拐、点、蹶、错、蹬、碾等8种踢法)。传统的武趟子套路也叫“九转连环鸳鸯脚”,简称“九枝子腿”,一共9路,各路可互接互换练习,故称“九转”;每路的腿法都是一步一脚,连连发出,环环相套,故称“连环”;其腿、脚连环出击,左右互换,成双配偶,故称“鸳鸯脚”。文趟子发劲柔中寓刚,绵里藏针,架小紧凑,灵活善变,逼近靠影,柔里带刚。传统的文趟子套路叫“八根”(自转脚、玉环步、开石雷、似箭手、蹶子腿、走外、五花炮、十字捶等)。文趟子动作明快,节奏鲜明,其练法是心到神到,手到脚到;其手法有推、提、棉、转、贴、川、缠、展;其步法有进、退、闪、摆、抽、换、窜、旋;其战术讲究一步一脚,出人不意,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下肢发脚,半步赢人,似踢非踢,声东击西。东北一带还流传一种东北戳脚,腿法独特,技击性强,是胡奉三所创。以八根、八母、八法十六字诀、三十二字根本用法为核心,刚柔相济,短小精悍,上身紧凑,下身活,手法缠绵,腿法刚劲,贴身近战,灵活多变为,又称“胡氏戳脚”,胡氏戳脚以“文趟子”为主,兼习“武趟子”。
无影脚
南方的拳种全都是以手、腰为主要的,而忽略了脚下的功夫,而黄飞鸿进行创新,把北方的一些脚的套路,也融入到南方拳里面。无影脚强调的是脚法,在以快制敌的同时,保证脚下方寸不乱,只有脚下沉稳才能出手敏捷,才能抵挡和消解外来的攻击。因此扎实的马步功底是这项绝技的根本。
确切地说,无影脚是一种声东击西的做法。在武术上这应该不算什么独门绝技,但特殊的地方就是,突出了攻击身体下盘的技巧。
在众多影片中,无影脚被刻画得出神入化,扣人心弦。这样的武打场面当然带来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影视剧毕竟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真实的无影脚果真有如此大的威力,真有那么神奇吗?黄飞鸿第三代传人余志伟:这个无影脚不是像一般**、小说那样,在空中跳几十下,打打打,看着很漂亮,这个无影脚是一个扎扎实实、真真正正的功夫,并不是这么漂亮的,它打出的时候声东击西,扰乱敌人的目标以后,发腿攻击对方,所以叫做无影脚。
注:无影脚出奇的地方并不是它的威力,而是出脚无影无形,因为一般的腿法只要你一动高手就可以通过你的身体移动看出你出脚的方位,而无影脚却没有这个缺点。
李存义编, 是参考《五行拳谱》、《连环拳谱》以及弹腿等编成的武术教材李存义(1846~1921),原名存毅,字肃堂,后改名存义,字忠元,河北深县人,清末民初著名武术家。李自幼爱好练武,各派武术都学,长年在保定开镖局。1912年,李被聘为天津中华武士会教务主任,后来去上海,在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任过武术教师。
古籍记载,轻功这门武功是真的在历史上存在过的,现在失传了是因为很多人都不喜欢这个功夫,没有人想去学它,所以就失传了。
我们看过许多古代武术电视剧或小说,无论是哪一种文学作品,古代武侠人物都是非常强大的,许多古代武侠影视剧都有轻功的“表演”,比如,当余蛟龙和李慕白在竹海里打卧虎藏龙时,很多外国人甚至来到中国少林寺学习一些基本的功夫。
只是因为现代人不能达到一个条件。其实,古代有轻功,但没有我们看到的电视剧那么夸张。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即使人们对武术不太了解,他们也会了解很多学校,比如少林寺等。其中,轻功是每个练武者必备的。我们现在所说的轻功浮于水面,飞檐飞墙,都是每一位古代武术家必备的。
因此,如果这一关键条件无法实现,你将根本无法练习轻功,此外,还有我们自己的身体问题,里面的武侠人物都有独特的武功,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无论他们去哪里,都能跳过墙和房子,当然,轻功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如此。传统武术学校应该有教学,但遗憾的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其实不只是轻功会失传的,再过去的将来,肯定会有很多的武功消失,因为大家都没有时间去学习,也感觉效果并不那么的大,人们常开玩笑的说,再厉害的功夫,也会怕菜刀,况且现在科技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功夫在子弹面前,就是小儿科,自然的,没有人愿意去学习了。
明代茅元仪费时15年,参考兵书2000 余种编写而成,共分5部240卷,其中第84~92卷载有弓、弩、剑、刀、枪、钯、牌、筅、棍、拳等武术图解,并收录有戚继光、程宗猷的部分武术著作。
本文2023-08-20 13:56: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