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上这些关于时空穿越的记载,你觉得靠谱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古书上这些关于时空穿越的记载,你觉得靠谱吗?,第1张

人类的科技一直在迅速发展着,很久之前就已经成功迈入了宇宙,而很多科学家也说过关于时空穿越的事,就比如爱因斯坦的“人的速度超过光速就可以超越”的想法,而我们会发现早在古代的古书上就有关于时空穿越的记载,但是小编个人觉得其实并不可靠。

首先我们都知道“有图有真相”,现在即便是也不见得就是真的,因为电脑科技的发达,已经可以实现人工合成了,更别说古代那时候什么摄影机,照相机啥都没有,仅仅只是靠人的对应记载而已,但是人的记载是人写的,就肯定带有个人主观因素,就已经不能保证事情就是原本记载的那样,很有可能很多时候都是作者加上了自己的主观看法改变了原本的事实,这点我们在后来考察中也发现了很多次,不值得信

就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述异记”就有关于时空穿越的记载,当时有一个樵夫上山去砍柴,但是回来的时候看到两个老头下棋,就去看,结果老头下完棋已经天黑了,但是他发现自己的斧头已经坏了,回到家才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好像时空穿越一般,但是我们在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有人可以作证吗?完全没有啊,所以小编还是觉得其实并不可靠。

还有我们初中就学过的桃花源记,里面也是有穿越的想法,但是也有说法桃花源记本来就是虚假的,也有很多证据说法,虽然不能确保就是,但是这些也足以看出这些古书记载的关于时空穿越的事,都是没有直接证据的,只是说古书上有记载,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谁又能作证呢?民间传说大家都知道,一传十,十传百的,

古籍版本的真伪

前人有关于伪书之说,是指某一种书假托为古人著作,不属版本鉴别的范围(见中国古籍辨伪)。当古籍作为商品买卖后,一些人为了牟利,通过种种手段,或把原书时代提早,或以残本充作全本,以提高书的价值。明代就已出现冒称宋版的情况。在鉴别古籍版本时,应时时注意作伪现象。作伪常见的手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明清以来的影宋刻本或质量较好的刻本,去掉原书的序跋牌记,以充宋刻。如明嘉靖四年王延喆刻本《史记》,是照宋本翻刻的。书中多处有王氏刻书牌记,多镌于某一卷之末。去掉牌记不易察觉,常被充作宋刻。再如清康熙刻本《通志堂经解》中《经典释文》及某些宋人解经之作,也被人冒充宋本,高价出售。二是在原书上加工作伪,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手法:①剜改原书版面,补刻另一书名。②剜改原书牌记,充作早期刻本。③剜改原书的目录和卷次,或去掉目录,以残本充全本。④假作牌记。⑤染纸。

在我国新时代的奇书《山海经》中记录了很多奇人异兽,其中在《山海经·海外北经》有一种“一目人”,记载为:“一目国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这种形象在《山海经》中并不算非常突出,但有趣的是,史学家们发现在古希腊的文献中同样记载过长着一只眼睛的怪人,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志怪典籍,囊括了许多我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同时也记载了山川、风俗、物产、矿石等诸多内容。因此,现在很多学者认为这部书并不是在同一时代由同一个人完成。对于山海经从古到今的史学家都存在很大争议,有的人认为它是研究上古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有的人却认为此书纯属无稽之谈。

▲《山海经》书影

01

《历史》是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其中记载了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生活、宗教历史等诸多内容。希罗多德的生活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与《山海经》的成书时间非常接近。

在这东西方的两本经典古籍中,都记载了一种只有一只眼睛的人。除了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有记载,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鬼国在贰负之尸北,为物人面而一目”,在这里作者认为“一目人”的国家是鬼国。此外,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作者又认为“一目人”是少昊的后代,主要食用黄米,看起来依然还是人类。

▲《山海经》中的一目人

西汉时期由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中,沿用《山海经》中的分类,将一目国列入了海外三十六国,与羽民国、三首国、长臂国等国并列。这样看起来,其实一目国或者一目人真正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小,可以将之看作神话传说中的角色。

02

巧合的是,就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也记载了一种独目人,在希罗多德对中亚北部做描述时,曾经记载了三个民族,其中一个民族叫做阿里马斯普人,生活在阿尔泰山麓一带。而这个阿里马斯普人就如同《山海经》中一目国的人一样只有一只眼睛,而且是长在前额正中。他们骁勇善战,非常喜欢侵略,领土从阿尔泰山麓一直延续到大海。

▲希罗多德雕像

经过学者对这两种记载的考证,认为不管是希罗多德笔下的独目人,还是山海经中的一目人,其活动区域都是在阿尔泰山麓一带,他们是同一种人的可能性很大。由此看来,如果硬要说是巧合的话似乎过于牵强,但要得出独目人存在过的最终结论,还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明。

事实上,在不少地方也确实发现了独目人存在的证明。新疆清河三海子夏牧场,是在阿尔泰山脉分水岭处的一个谷地,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座祭祀遗址,这一遗址存在的时间大约在2800~2500年前,与典籍上记载的独目人活动时间很接近。这一发现证明了这一时期确实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存在,但是否是独目人尚不确定。

▲三道海子遗址群

03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许多绘制于上古时期的岩画被发现于宁夏贺兰山上,在这些岩画中有两幅巨大的独眼人岩画非常引人注目。这两个独眼人的眼睛位于脸庞正中间,头颅几乎是圆形,在他们的手中还绘制有与麦穗非常相似的作物,与《山海经》中的一目人记载非常吻合。

而在国外,考古专家们也在西伯利亚米努西斯克盆地区域发现了一批石人雕刻。与独木人不一样的是这些石人有三只眼睛,但是这第三只眼睛却被用各种图案装饰,远远看上去似乎只有一只眼睛。

▲独目人画像

除了上述资料,在欧亚大陆上还有不少关于独目人的绘画或者岩画陆续被发现,在综合研究这些考古得出的资料后,许多专家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独目人确实存在过。它或许是一个种族,或许是个别变异的存在,但是他们存在过的可能性很大。

结语

关于独目人存在的具体原因,目前大致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一目”并非是天生,而是故意打扮成这个样子,也许是一种画着一只眼睛的面罩,这种行为类似于一种模仿巫术,主要用于祭祀和表达太阳崇拜。第二种说法是,这些独目人其实是上古时期外星人在地球活动留下的痕迹。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这些人是由于基因变异而产生的“独眼症”的患者。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也许很快就会通过考古发现揭露,也许永远不得而知。

前人考辨古籍真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项:

①利用各种书目和提要,从文献的流传线索上去发现问题和寻找区别真伪的佐证。对文献的真伪产生疑问,是辨伪工作的起点,而这些疑问有很大部分是从流传上发现和提出的。至于区别真伪的佐证,更离不开查考作者生平和从目录学、版本学角度对文献形成、流传过程的考察。

②根据其他文献对一书的引证来核实该书真伪。任何一部真实存在的文献都会或多或少地在流传过程中留下其形式和内容的踪迹,特别是当时能见到这部书的人对它的引证,这些资料可以作为鉴别真伪的有力佐证。例如当发现“后人谓某书出现某时,而彼时人未见此书”,或“甲书未佚之前,乙书有引用,而甲书今本无乙书所引之文”(以上梁启超语),则可基本断定此书系出于伪造。

③从文献的内容和文体上鉴别其是否与著作年代相符。例如可从作品所表现的史实、学术思想、文体、文法、语言文字(包括特定时代的方言)以及称谓、提法等方面去寻找佐证。如书中引及了后代的史事和学说,出现了与特定时代环境不符的语言现象,则至少可确定其书在著作年代上存在问题。前人对《列子》真伪的考定,即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这一方法。为了更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还要求人们对古书的著作体例有所了解。古代典籍尤其是先秦文献,有其独特体例,一些著名典籍往往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流传增补才定型的。这和严格意义上的伪书有所区别,张心说:“大抵战国及战国以后之伪书,由于后人之伪造者居多,其过多在作伪者;战国及战国以前之伪书,有由于读者之误会,其过或在于读者,此又辨伪者所宜知也”(《伪书通考·总论》)

是因为这个古籍记载的东西颠覆了如今考古界或者说整个史学界对于这段历史的认知,这36万册古籍全是秦简,记载的是秦朝的历史。专家们是在湖南的一个小镇中发现的这些古籍,这个湖南小镇叫做里耶,所以这个里耶小镇又被称为秦朝秦简的故乡。

发现这些古籍的经历也蛮好玩的,当时有一群专家来到里耶考古,在这里发现了6000年前的人类活动遗址。紧接着,他们又发现了一口古井。这口古井的历史就没有那么长了,但是也有着上千年的岁月。在这个古老的井中,专家们发掘出了大量的古籍,有36万册之巨,而且在附近还发现了大量的兵器。

经过鉴定,发现这些东西是秦朝的,古籍就是秦简。但是当专家解读了秦简上的东西后却大吃一惊。因为这个秦简记载的似乎不同于人们所了解的历史,从出土的秦简和兵器来看,这里曾经是秦楚大战的战场之一。而楚怀王是一名宠信奸臣的昏庸皇帝,所以楚国的战斗力其实比不上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即使如此,秦楚之战也是整整打了一年才结束。

这一批秦简解开了很多历史的谜题,给我国研究秦朝历史做出巨大的贡献。其中记载着在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是怎样生存、发展并进行文化交流的。还有就是,在秦楚战争结束后,这里的人们是如何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等等一系列重大史实。因为这些秦简记载的东西,让专家们发现了秦朝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专家们都觉得相当不可思议,这也侧面反映出,读史书也要辩证地读。

引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地大物博,文明上可达五千年之久,是世界上极少数文明没有断层的国家之一。更何况中国古代人民善于总结经验,基本上,每任帝王都要在自己的在位期间编纂各种史书和进行文化、技术总结。我们所熟知的类似书籍有《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就是帝王在位期间命令下属官员呕心沥血编写的。如今又在湖北的张家山再次发现震惊世界的张家山汉简!

正文

张家山汉简于1983年12月到1984年1月发掘出土的一座汉代墓。坟墓内并没有存放尸体,而是一些汉代竹简。这些竹简主要包括《二年律令》、《奏谳书》、《算数书》、《历谱》和遣册、《盖庐》、《脉书》、《引书》等《二年律令》就是讲述汉代律法的竹简。

根据可考的张家山出土的竹简得知,汉朝充分吸取秦代暴虐的政治模式,为避免秦的悲惨后果,汉注重休养生息,出土的《二年律令》简内容丰富,包括27种汉代律法,涉及当时社会范围较广,对于研究相关历史的学者都有重大意义,《二年律令》里相当一部分的律法都吸收了秦代律法,这给研究秦汉文化的相关学者提供了非常大的直接史实证据。《脉书》、《引书》则讲述了有关古代医学,道家养生的内容,时至今日,还有一定参考价值。《奏谳书》与《二年律令》能更进一步地解决秦律的一些疑难问题。在湖北省挖掘出的张家山汉简要比睡虎地简材料丰富不少,相对详实的资料也有力地减少相关专家关于秦汉历史的争论。

还有同样出土的《算数书》,内容主要讲了数学方面的实用问题,比我国第一部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还要早。本书内容里涉及有直到现在仍然在负数和分数等数学概念,比欧洲还早了几个世纪。有关学者提出,《算数书》里所记载内容更像是作为一本字典来被当时的官吏使用,这足以说明古代时数学应用已经比较普遍。《算数书》里的许多内容大多整理于战国时代,最晚也不过秦。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二年律令》中所涉及到律法的思想,今人可以从这些律法中窥到古代生活的一角。在《二年律令》中,汉代封建社会对于父权的维护是天然的、绝对的。无论是亲属关系方面还是财产继承方面,父权嫡子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如果有遗腹子的情况,也有明确的条文规定,这代表着古代人已经有了高超的立法意识和原则。父亲就是权力的象征,对于子女的生死有着绝对的掌握权。同时,确立一定的律法条例来确定父权的绝对权威,即使是主动自首也不能减轻处罚。再次,弱化或降低妻子儿女等人的人权。如果有人犯了罪,那么律法会规定妻子儿女以及其他家属受到同样的牵连,这样极大地把妻子儿女等人的人权如物品般附属于父权象征的人身上,这样就会无形之中加强“父权”在社会中的精神地位和实际地位。

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出现多本失传的“古籍”,比如《二年律令》和《算数书》等,出土的汉简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对于研究西汉的科技和历史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脉书》、《引书》所刻竹简字迹清晰,是对马王堆中出土的帛书类古代医学文献重要补充,张家山所出土的医学竹简史更新了中国医学上的最早记录,其中所记载的一个关于人体骨骼修复的手术要比葛洪的记录早四五百年。

《算数书》是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是我国数学的奠定书。著名的《九章算术》就是受《算数书》的影响而写成,这样看来,多个方面都开创了中国许多的先河,说改写世界是一点儿也不为过。而有些西方学者总是对这些既定的事实表示怀疑,中国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因为真相就白纸黑字地放在那里,谁也改变不了。

结语

张家山汉简所记载的内容比较全面,涉及有军事、医药、律法、科技等,相信能引起相关学者对于汉代社会和秦代等相关朝代的研究热,并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共同关注。但总有好事的西方学者不承认我国的灿烂的古代文化,觉得张家山汉简名不符实。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必去过多忧虑的,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考古学家在罗布泊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文书古籍。这些古籍中曾记载着一些私人书信、医书等等。但是这些考古学家却并没有把这个书籍中的内容向外公布,因为上面也涉及到了一些神秘的信息,并且不少学者也对这种信息有争议。

要知道在罗布泊最有名的就是楼兰古城。楼兰古城在公元前630年的时候就突然之间消失了,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非常神秘的古城。在上个世纪探险家发现了他的遗址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产生了探索的兴趣。在此之前,中国的考古学家也专门感到了罗布泊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文书古籍,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个人书信,也有医书等等。虽然当时发现的这些古籍与平常所见到的竹简并没有太多的差别,但是里面所记载的内容却要比其他的竹简多得多。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一些神秘的信息。

在考古学家进行查看的过程中,发现了永康三的字样。要知道现如今这些学者一直对这个有非常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个名号根本就是不存在,是别人虚构的。还有人认为其实这个名号是当时君主篡改的。至于当时这个名号是否真实存在,现如今也没有学者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法。

因为这部古书中记载的内容并没有其他古书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所以专家也没有把握判断古书记载的真实性。由于没有一个有利的证据进行佐证,并且上面记录的内容也非常的深奥,所以专家根本就不敢把其中的内容向外界宣布出来。当然除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在楼兰遗址中发现了非常多的文物。这些文物也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更加深入的研究楼兰历史。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术音述,术士,即述士;述士即儒士)的事件。

对于秦始皇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事件,学术界一直有不同意见。主流的意见认为,秦始皇坑的是儒生,但也有人认为,秦始皇并未坑儒,他坑的是一些江湖术士。那么,秦始皇坑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秦始皇建政,视天下为刍狗,荒*暴虐,民不聊生。特别是焚书事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不满。有两个儒生,一个姓侯,一个姓卢,《史记》称之为侯生、卢生。这两个人私下议论说: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灭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于是便自以为自古以来的圣贤谁也比不上他。他高高在上,听不到批评之声,日益骄横;官员们为了讨好他,只能战战兢兢地说谎欺瞒。

法律规定,方士之术不灵就要被处死。如今方士三百人,都是因为畏惧而献谀,谁也不敢指出始皇之过,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取决于皇帝,他竟以秤来称量大臣们的上疏,大臣们呈上的疏奏(竹简)每天不足一百二十斤,谁也不能休息。像这样贪揽权势的人,我们不能为他求长生不死之药。 于是,二人相约而逃。 秦始皇听说侯生和卢生逃跑了,勃然大怒,说:我对待卢生这些人不薄,赏赐甚厚,而他们居然在背后诽谤我,说我缺德。我曾派人去问这些在咸阳的儒生,有人告诉我,他们中有人妖言惑众,扰乱老百姓的思想。于是,始皇命有关部门逮捕了一些散布妖言的读书人。这些人在严刑拷打之下,互相检举揭发,共咬出了四百六十多个诽谤过秦始皇的儒生。秦始皇一声令下,这四百六十多个儒生遂被活埋于咸阳。这就是发生于公元前212年的坑儒事件。 侯生与卢生本是受秦始皇之命寻仙求药的方术之士,还不能算是纯粹的儒生。他们的逃跑,可能是怕自己找不到仙药被追究,而他们评论秦始皇的话,却无不中的。嬴政由他二人的逃跑,而迁怒于咸阳的读书人,竟一口气活埋了四百六十多人。 关于坑儒之事还有一说:由于秦始皇把文字统一为大篆和隶字,国人多诽谤怨恨,秦始皇怕天下不从,于是广召儒士书生到咸阳,共召到七百余人,全拜之为郎官。然后,秦始皇密令亲信在骊山硎谷的温暖向阳之处种瓜,等瓜成熟后,正值冬天,乃使人上奏:骊山竟然冬天长出瓜来了!秦始皇令诸生前去察看,诸生到谷中之后,正在辩论不已,忽然上面土石俱下,遂皆被压死。 骊山硎谷后来又叫坑儒谷,在汉代,这里叫愍儒乡。有人考证,坑儒谷在今陕西省临潼西南部五里处,是一个狭长幽深的山谷,实地很符合这个记载。 也有人认为,秦始皇骊山坑儒一事,其实就是咸阳坑儒的误记。因为骊山坑儒说仅见于东汉初年卫宏作的《诏定古文尚书序》,而且也没有注明出处。其余古籍,均无此记载。

但是,卫宏是汉光武帝时的著名学者,是治学严谨的史学家、训诂学家。他在这篇序言中披露此事,以他的治学态度,应该不是信口开河。况且,《史记》记载的秦始皇咸阳坑儒与卫宏所记骊山坑儒在地点、人数、坑埋方式上都不同。如此说来,秦始皇之坑儒,至少有两次。 至于坑儒一词,则出现在西汉初年的典籍中,此时距秦始皇死后已经一百多年。 西汉始元六年(前81年),桑弘羊在著名的盐铁会议上舌战群儒,道:诸生茸无行,多言而不用,情貌不相副。若穿逾之盗,自古而患之。是孔丘斥逐于鲁君,曾不用于世也。何者?以其首摄多端,迂时而不要也。故秦王燔去其术而不行,坑之渭中而不用。 在桑弘羊的眼里,儒生们只知夸夸其谈而不切实际,表里不一,就像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一样,自古以来就是祸害。因此鲁国国君将孔丘驱逐,弃之不用,就因为他首鼠两端,貌似圆滑其实迂腐,并没有切合实际的主张。所以秦始皇才烧掉儒生们的著作而使其言论不得传播,宁愿将他们活埋也不任用。 之后,刘向在《战国策序录》中明确说明秦始皇坑杀儒士。 出现于魏晋时期的伪《古文尚书》有篇孔安国序,序中说: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这大概是焚书坑儒一词的最早出处。 正因为坑儒一说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所以许多人便替秦始皇翻案。如章太炎、顾颉刚等人,认为秦始皇并没有坑过儒,他坑的其实是方士。 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的确说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而且还透露诽谤秦始皇的侯生与卢生并非儒士,而是两个专门替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方士。况且,坑儒是秦始皇去世一百多后才出现的说法,于是有人说坑儒应是西汉文人出于对秦始皇暴政的愤怒而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 但是,那些给秦始皇翻案的人忽略了《史记·儒林列传》的一个细节。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其长子扶苏谏道: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他的意思是说,如今天下初定,远方的人民未必心服。这些儒生都是学习孔子的,陛下这么严厉地惩罚他们,我怕天下百姓因此而恐惧不安。 此时的秦始皇根本听不进逆耳之言,闻谏大怒,把扶苏赶出咸阳,让他到北方蒙恬的军中做监军。此举,导致了后来的沙丘之变。 司马迁在详细记载秦始皇咸阳坑儒一事时,只是笼统地说是诸生,并未明确说明坑的都是儒生。扶苏在进谏时,把诸生的意思给解释明白了:诸生皆诵法孔子。也就是说,诸生是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徒子徒孙,是孔门弟子,指的就是儒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