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登黄鹤楼文言文,第1张

1 黄鹤楼文言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⑼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记》

作者: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望黄鹤楼》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黄鹤楼》

年代:唐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选自《崔颢集》。崔颢(公元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鹄山)。传说三国时费袆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1985年在今址重建。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菩萨蛮·登黄鹤楼》

日期:1927年2月 作者: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一作费祎(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2 崔颢的《登黄鹤楼》全部诗句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黄鹤楼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登黄鹤楼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登黄鹤楼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参考地址:

3 崔颢的《登黄鹤楼》:全诗、注释、译文 急~~~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4 文言文《黄鹤楼》原文加翻译加注释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州城的西南方向,有一座黄鹤楼,《图经》中说:“费讳成仙,曾经乘坐着黄鹤飞回到这里休息,所以用黄鹤来命名这座楼。”这个事情被《神仙传》记载,也收录在《述异志》中。看黄鹤楼高耸像山一样,头上顶着银河,脚下靠近江水;多层的屋檐,像翅膀一样的屋顶,四面的门对着霞光敞开;耸立在那里,就能看到四周的城镇,向下能看到云彩——这也是湖北、江苏一带最好的景点了啊。

5 求黄鹤楼文言文的一些东西要里面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年代:唐 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⑼流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黄鹤楼记》作者: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望黄鹤楼》年代:唐 作者: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黄鹤楼》年代:唐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 ①选自《崔颢集》崔颢(公元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鹄山)传说三国时费袆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1985年在今址重建②历历:清楚可数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菩萨蛮·登黄鹤楼》日期:1927年2月 作者: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一作费祎(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6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蒹葭。

翻译: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1 黄鹤楼文言文是由什么朝代什么作者所写 选自

《黄鹤楼记》

作者:阎伯理 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满意请点下采纳 谢谢

2 文言文黄鹤楼的作者是阎伯理还是张岱

这篇文章叫《黄鹤楼记》,是唐代阎伯理写的。

学生课文只是选自其中一部分,另取名《黄鹤楼》。全文是: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

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

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3 黄鹤楼文言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⑼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记》

作者: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望黄鹤楼》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黄鹤楼》

年代:唐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①选自《崔颢集》。崔颢(公元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鹄山)。传说三国时费袆登仙驾鹤于此,因此得名。1985年在今址重建。

②历历:清楚可数。

③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④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菩萨蛮·登黄鹤楼》

日期:1927年2月 作者: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一作黄鹄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楼在历史上曾几经毁坏修复,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桥时拆去遗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扩建后开放。《南齐书·州郡志》说有个叫子安的仙人,曾骑黄鹄(即鹤,古“鹄”、“鹤”二字通)经过黄鹄矶。《太平寰宇记》说骑鹤仙人叫费文袆(huī灰),一作费祎(yī衣),每乘黄鹤到此楼休息。楼因此得名。许多文人曾题诗抒慨,唐崔颢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尤为历代传诵。作者借这个题目,抒发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4 黄鹤楼,文言文

黄鹤楼记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①、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于园在瓜州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筑的园林。

瓜州:镇名。步:水边停船之处。所园:所建筑的园林。园:动词,建筑园子。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

显者: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名帖。钥:钥匙。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

我们。

款:殷勤招待。之:人称代词,我们。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

奇:特殊的,罕见的。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

磊,垒,堆砌。

[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堂屋前面有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

植:栽种。缘:顺着,沿着。以:因为。

[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

临:临近。绝壑:陡峭的山沟,

[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卧房的栏杆外面,有—条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

[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这座阁子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

阁: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物,供游息、远眺、供佛或藏书之用。阁的平面呈方形、长方形或多边形等,一般四周设隔扇。艇子:小船。蒙丛:覆盖,丛生。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是舒坦的意思。碧窈:碧绿幽远。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千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诸:众,各。俱:都。以:凭借。显:显扬,有名声。胎:怀孕成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娠:妊娠,孕育。男女:动词,生男生女,即生养孩子,即诞生。琢磨搜剔:指精心地构思。憾:心感不满。

5 黄鹤楼文言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6 《黄鹤楼》的原文和翻译和作者

黄鹤楼 作者:阎伯理 时期:唐代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神仙,曾经骑着黄鹤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长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伸手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名胜古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崔颢-登黄鹤楼

作品信息

名称《(登)黄鹤楼》 年代唐朝 作者崔颢 体裁七言律诗

诗词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①。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②。 崔颢头像

[1]晴川历历③ 汉阳树, 芳草萋萋④鹦鹉洲⑤。 日暮乡⑦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⑧。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昔人:指传说中骑鹤的仙人。 3返:通返,返回。 4悠悠:飘荡的样子。 5川:平原。 6历历:分明的样子。 7汉阳:地名,现在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8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9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10乡:故乡。 11愁:乡愁。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白日下汉江(平原)之碧树清晰可数,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日已黄昏却不知何处是我的家乡? 面对江面上弥漫的茫茫烟波,让我愁绪油然而生。

分联详析

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诗中“黄鹤”所指甚明,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白云”变幻难测,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浓浓的乡愁。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写二句描述了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极富人情味:艳阳高照,碧空如洗。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伫立在眼前。和煦的阳光洒满江面,温暖着亲人。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虽然有争议,如胡应麟称杜甫的《登高》为古今七律之冠,但也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 此诗前半首用散调变格,后半首就整饬归正,实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是先放后收。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四句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后来李白登楼时,也诗兴大发,当他在楼中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相传李白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真是煞有介事,神乎其神。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重檐复道,成为燕游之所。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作者简介

崔颢(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约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的作品『黄鹤楼』被严羽称为“七律第一”。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 崔颢(公元704?- 754年),汴州人。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然行履稍劣,好(艹捕)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有诗一卷,今行。(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他诗名很大,但事迹流传甚少,现存诗仅四十几首。

编辑本段戒显-登黄鹤楼

作品信息

名称《登黄鹤楼》 年代明末 黄鹤楼

作者戒显 体裁诗

诗词原文

谁知地老天荒后,犹得重登黄鹤楼①。 浮世已随尘劫换,空山仍入大江流②。 楚王宫殿铜驼卧,唐代真仙铁笛秋③。 极目苍茫渺何处?一瓢高挂乱云头④。[2]

注释译文

①地老天荒:亦作天荒、天荒地老,比喻时间久远。宋杨万里《谒永佑陵归途游龙瑞宫观禹穴》诗有句“禹穴下窥正深里,地老天荒知是非。”即此意。 ②浮世句:谓尘世间已经改朝换代了。此处尘劫借指明亡清兴。 ③楚王宫殿:代指朱明王朝。铜驼:典故。西晋索靖有远见,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将会看到你在荆棘丛中。唐代真仙:指吕洞宾。传为唐京兆人,名岩,咸通中及第,曾任县令,后修道于终南山。元明以来称为八仙之一。传说他曾登临黄鹤楼,并在楼头吹铁笛。 ④极目句:谓极目远眺,远处是一片苍茫,不知通往何方。一瓢:出家云游僧人所用取水盛水之具,此处以之代指僧人,即显公自己。此句谓自己就此隐居于荒山野岭之中。[3]

诗词鉴赏

黄鹤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北端。详见禅僧《黄鹤楼》之说明。这首七言律诗是显公诗歌代表作品。本诗借黄鹤古楼千年屹立,阅尽世事沧桑,借万里长江亘古长流,淘尽千古人物,来寄寓显公自己深沉的国亡之恨,家破之仇。诗写得慷慨悲壮,雄浑有力,很有气势和力量。即使在历代咏黄鹤楼的诗歌中,亦可称得上为上乘佳作。[4]

后世影响

沈德潜评该首诗:“起有撼山岳、吞云梦之概。具此胸襟手笔,不管崔颢诗在上头也。惜无诗稿,于卷轴中得之。”这赞美推崇

作者简介

戒显(1610-1672),明末清初江西建昌云居山僧。号晦山,灵隐具德弘礼禅师法嗣。俗姓王,名瀚,字符达,娄东(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家世巨族,以儒为业。及长,为诸生之冠。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攻入燕京,明亡。显公得讯,尽焚平日所习诗文制艺,舍俗出家。依佛门泰斗千华三昧老人,受具足戒。参具德弘礼禅师,得法为嗣。入匡庐,挂单于东林、西林、圆通、归宗诸名刹。清世祖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应聘由庐山归宗寺转云居山真如寺,任住持。于此兴残起废,易故鼎新,先后六年,重现唐宋祖庭道场。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移住湖北黄梅双峰寺,主持和发展四祖道场。清圣祖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继弘礼禅师住持浙江杭州灵隐寺,主修《灵隐志》,审阅《云居山志》。圆寂后,葬衣冠于西湖灵隐,其灵骸归葬云居山,塔墓至今犹存。显公家世书香,出身名士,兼通儒释,学殖渊博。著作丰富,主要有《云居赋》、《云居锻炼说》、《匡庐集》、《楚游录》、《现果录》等。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其历史发展脉络大致如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江夏县志》所引《报应录》的说法: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于是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 上,因为橘皮是**的,所画鹤也呈**。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谢说,我愿意供养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客人,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关于黄鹤楼还有另一个版本的神话故事。相传一位仙人化作人形在黄鹤楼中饮酒,不料仙人袋中银两不多,但店主并没有深究。仙人感谢店家的大度,就在墙上画了一只鹤。并告诉店主,为了报答店主留下只黄鹤,您只需拍手4下,黄鹤便可在空中起舞供大家娱乐,但你要切记,黄鹤只为大家而舞。说完,仙人离去。店家按仙人的留下方法一试,果然黄鹤起舞,大家纷纷欣赏。有一大官闻讯,包下整个地方,命令店家让黄鹤起舞。无奈,店家拍手4下,黄鹤从墙上浮现出来,步履沉重的飞舞。接着,金光一现,店家看见当年那位仙人回来,仙人说道:“黄鹤起舞,不能只为独乐。”说完,坐云离去,黄鹤也跟随离去。

1 关于仙鹤赞美的诗句

2 关于赞美美女与仙鹤的诗句

关于仙鹤赞美的诗句 1赞美仙鹤的诗句

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唐代崔颢《黄鹤楼》

解析: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此句是诗中颔联,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出自:唐代李白《蜀道难》

解析: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自:唐代刘禹锡《秋词》

解析:意思是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诗情飞上云霄。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4、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出自:唐代贾岛《宿山寺》

解析:意思是高山绝顶之上来人稀少,松树像孤独的野鹤一样在高处站立着。“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鹤为仙禽,青霄遗举,不于鸡鸳为伍,本即离尘脱俗,益以古刹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显其了无俗气,卓尔不群。

5、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出自:唐代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解析:意思是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诗人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

2赞美“仙鹤”的诗句有哪些

1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

2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禹锡《送上人》

3 我本海上鹤,偶逢江南客。——白居易《代鹤》

4 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张九龄《郡中见群鹤》

5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刘禹锡《鹤叹二首》

6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刘禹锡《鹤叹二首》

作者简介:

7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有《刘宾客集》。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1]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9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唐中宗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每宰相荐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

参考资料

搜狗问问:/z/q769998729htm

3赞美丹顶鹤的诗句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代鹤 白居易

我本海上鹤,偶逢江南客。

感君一顾恩,同来洛阳陌。

洛阳寡族类,皎皎唯两翼。

貌是天与高,色非日浴白。

主人诚可恋,其奈轩庭窄。

饮啄杂鸡群,年深损标格。

故乡缈何处,云水重重隔。

谁念深笼中,七换摩天翮。

郡中见群鹤 张九龄

晓日东田去,烟霞北诸归。

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反。

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

届烦仙子驭,何谓野人机。

4关于丹顶鹤的诗句有哪些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张九龄《羡鹤》)、“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李峤《鹤》)、“匝日域以回鹜,穷天步而高寻”(鲍照《鹤舞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东游扶桑略西极,上下九天仅咫尺”(谢缙《题松竹鹤图》)、“分飞共所从,六翮势摧风”(杜牧《别鹤》)、“苍波万里茫茫去,驾风鞭霆卷云路”、“四海明月五湖风,飞冲直上凌虚空”(友鹤仙《友鹤吟》)。

“双舞庭中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刘禹锡《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惊身蓬集,矫翅雪飞”(鲍照《舞鹤赋》)、“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李绅《忆放鹤》)。

5赞美仙鹤的句子有哪些

描写丹顶鹤的句子有:

1 丹顶鹤是天生的舞蹈家。它们头顶鲜红,脖颈修长,羽毛洁白,双腿纤细,真个是形体秀丽,举止潇洒,神采飘逸

2 顶鹤又俗称仙鹤,古时还有很多不平凡的名称,如仙客、阳鸟、丹哥、紫卿、蓬莱羽士等。

3 仙鹤天生一副优美的体型,富于曲线的脖颈,挺直纤细的长足,一身洁白的羽毛,墨黑的翅翼,配上一块鲜艳夺目的红色肉冠,可算是长足涉禽中的佼佼者。

4 一只仙鹤站立在湖边,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展现着自己的风姿。湖上飞着一群雪白的天鹅,它们伸长脖颈,扇动着洁白的翅膀,宛如仙女在飘动着长袖飞翔。那高傲的身姿美丽动人,使人陶醉。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

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也叫仙鹤、白鹤(其实白鹤是另一种鸟类)、鴜鷜,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

关于赞美美女与仙鹤的诗句 1赞美仙鹤的诗句

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出自:唐代崔颢《黄鹤楼》

解析:意思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此句是诗中颔联,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出自:唐代李白《蜀道难》

解析: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自:唐代刘禹锡《秋词》

解析:意思是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诗情飞上云霄。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4、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出自:唐代贾岛《宿山寺》

解析:意思是高山绝顶之上来人稀少,松树像孤独的野鹤一样在高处站立着。“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鹤为仙禽,青霄遗举,不于鸡鸳为伍,本即离尘脱俗,益以古刹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显其了无俗气,卓尔不群。

5、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出自:唐代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解析:意思是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因此诗人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

2赞美“仙鹤”的诗句有哪些

1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

2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禹锡《送上人》

3 我本海上鹤,偶逢江南客。——白居易《代鹤》

4 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张九龄《郡中见群鹤》

5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刘禹锡《鹤叹二首》

6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刘禹锡《鹤叹二首》

作者简介:

7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有《刘宾客集》。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1]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