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罢官之后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听听他女儿袁静雪如何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4收藏

袁世凯罢官之后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听听他女儿袁静雪如何说,第1张

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回忆道:“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十七个儿子和十五个女儿,还有几个儿媳和孙子、孙女。家中管事的账房、男女教师、中西医医生、厨子、裁缝、花匠和男女佣人,跑上房和跑各房的老妈、丫头等总计有几百个人。这么多的人一切都要以我父亲为中心,服从他的命令,听凭他摆布。他们的荣辱沉浮,全由我父亲一人决定。他的家庭主要成员——一妻九妾的命运,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他们之中有的是宠擅专房,有的被打入冷宫。这些人的命运,完全由他的个人好恶来决定。至于他的好恶有哪些标准,那就很难说了”。

于氏是袁世凯的原配夫人,她是 1876 年 10 月嫁入袁家。于氏时年 19 岁,比袁世凯大两岁,是河南陈州(淮阳)的富家之女。于家田产很多,大约有两千多顷地。于氏虽然是大户人家,但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从小不识字,对封建礼法也不太懂,只是粗略的了解。她和袁氏结婚后,感情还算融洽。婚后第二年,于氏生下袁世凯的第一个儿子袁克定,她一辈子只有这一个儿子。袁世凯和于氏本来夫妻关系挺好,但两人因为一句玩笑话闹僵。有一天,袁世凯看到于氏腰间系着一条红色绣花裤带,觉得好玩,就和于氏说笑:“看你打扮得像个马班子”可于氏并不认为这是夫妻之间的一句玩笑话,就揭袁世凯的老底说:“我不是马班子,我有姥姥家。”于氏话语中的“我有姥姥家”的话,意思是说他是有娘家的人,是袁世凯正儿八经娶来的正室。但是,说着无意,听着有心。袁世凯是庶出,他的母亲是袁家的姨太太。袁世凯又是特别孝敬老母亲的人,听到于氏这话,认为是在羞辱自己,一气之下,从此再也不和于氏同房,两人一直保持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所以,她生了袁克定以后,就再也没有生养其他子女,于氏便成为袁氏名义上的夫人,既不让她管家,也不让她做什么事务。清末,于氏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袁克定在袁世凯三十二个子女中是嫡出长子,袁克定 18 岁结婚,他娶的是湖南巡抚吴大幑的女儿,名字叫吴本娴。他们的这个婚事是一门政治婚姻。1907年,袁克定因为其父的关系出任农工商部右参议。宣统元年(1909 年),袁克定升为右丞。1909 年,袁世凯被罢官回籍之后,袁克定留在北京,成为袁世凯在北京探听清廷信息的重要耳目。袁克定有“断袖癖”,现代叫做“同性恋”,他的表兄张伯驹曾回忆说:“克定有断袖癖,左右侍童,皆韶龄姣好。辛亥,先父在彰德总办后路粮台,居室与克定室隔壁。一日夜,有童向克定撒娇,克定曰‘勿高声,隔壁五大人听见不好!’但先父已闻之矣。”张伯驹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为此事还作了一首打油诗:“断袖分桃事果真,后庭花唱隔江春。撒娇慎勿高声语,隔壁须防五大人。”

大姨太太沈氏。在袁氏 22 岁时,他弃文从军、投奔吴长庆。在此前,他曾短暂留宿上海,一方面想领略上海的风景,另一方面也觉得上海机会更多一些。然而,他在上海晃荡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职位。那个年龄,袁世凯正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一个人待在旅馆里,寂寞难挨,就跑到妓院找乐子。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位苏州籍的名妓沈氏。袁世凯与沈氏相识后,两个人感情非常好。沈氏认为袁世凯绝非池中之物,劝说他早点离开上海到别处发展,并且给袁氏资助路费。临行前,沈氏向袁世凯道别,并攒钱赎身、搬出妓院,她希望袁世凯功成之后不要忘记这段旧情。落魄之中的袁世凯大为感动,发誓绝不辜负沈氏,这就是袁世凯的大姨太太沈氏。袁静雪回忆说:“由于她在我父亲落魄无聊的时候对他有过恩情,所以我父亲在朝鲜做官期间,就把她接到朝鲜,把她当做太太看待。我父亲不但让她管家,还把带到朝鲜去的大哥克定交给她抚养。所以从大哥以下,所有我们兄弟姐妹们都称呼她为亲妈。亲妈这种叫法,是仅次于娘的一种称呼。我父亲竟让自己的儿女们这样叫她,也就可以看出他对她的宠爱之深了。”沈氏无子,袁世凯便将三姨太金氏之子袁克文过继给沈氏。

袁克文,字豹岑、抱存,自号寒云。他是袁世凯在朝鲜时所纳的三姨太金氏所生。1890 年出生于朝鲜韩城。袁克文从小被沈氏溺爱,袁世凯对他也是放纵不加约束,使袁克文少年时代就浪荡成性,十几岁就经常光顾秦楼楚馆、勾栏青楼、武榭酒肆、花街柳巷之中,净干一些沾花惹草的勾当。袁克文和当时出身豪门望族、老子官位显赫,本人风流倜傥的张伯驹、张学良和溥侗等并称为“四大公子”。袁克文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但是,袁克文极为聪明,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对书法、填词、作诗、写文章都有较好的成就。袁世凯重要的书信,有时也是袁克文代笔。比如,洹上村养寿园中匾额、对联,就是袁克文撰拟和书写的。另外,袁克文 爱好广泛,能唱一口好昆曲,刚开始唱生,后来由于戒烟之后身体发福,改唱丑。他与程砚秋、程继仙、肖长华、孙菊仙等京剧界艺人来往密切,感情深厚。袁克文生性放荡不羁,我行我素。并且还是个很有名气的收藏家。古玩、字画、邮票、宋版书和古籍,袁克文有了孙子以后,每出生一个孙子,他就给一件古玩,并且起名也暗含古玩的名字。长孙取名印诚,给他一块金印;次孙军诚,给他的是甲贝;三孙璧诚,给的是一块璧玉;四孙虎诚,给他的是一对虎符。

袁静雪回忆说:“我二哥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来,他会唱昆曲,好玩古钱,他收集了许许多多的外国金币,包括各个国家各个时代里所用的金质硬币,形状有方有圆,体积有大有小,都装在一个特制的盒子里。……他后来又入了青帮,花了很多钱,当上了大字辈的‘老头子’。他有了钱,随手用尽;没有钱,却丝毫不以为意。他死了以后,只在他书桌上的笔筒里找出了二十元钱。他一生共娶了五个姨太太。他纳宠的方式,是走马式的。这五个姨太太的顺序是: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于佩文和亚仙。……二哥有名分的姨太太,只有这五个人,那没有定名分的,据说先后有七八十个了。”袁克文后来生活贫困潦倒,以卖字为生。无论生活怎样贫困,他依然不改其乐,不改生性风流的作风,在他看来,荣华富贵,皆人生浮梦,过眼云烟罢了。他卖字也不是为了积累钱财,家里堆放了很多纸,可他并不认真去写,非到实在没钱的时候,才挑几件写写换钱。

1931 年,旧历二月,袁克定得了猩红热,高烧不断,后经医治好转。但是他仍不改风流的本性,又到妓院鬼混。回家以后,高烧又起来,3 月 22 日病死在天津两宜里宅,终年 42 岁。生前《北洋画报》经常接收他的字画换钱,刊登以后颇有市场。他死后《北洋画报》还专门为袁克文发了讣告:“寒云主人潇洒风度,驰骋当世。尤工词章书法,得其寸槠者,视若拱璧。好交游,朋侣满天下,亦本报老友之一。体素健,初不多病,而竟以急症,于二十二日晚病故津寓。从此艺林名宿,又少一人,弥足悼已!”袁克文死后,他的丧事都是由他的徒弟们出钱来操办的。⑩他的大徒弟杨子祥按照帮规,给他披麻戴孝,操办丧礼,一共不下 4000 多个徒子徒孙给袁克文戴孝行礼。停灵的几天,哭声不断,有很多妓女也头系白绳前来吊唁。除了天津的僧、尼、道之外,出殡当天,北京广济寺的和尚,雍和宫的喇嘛都纷纷赶来为他送行。从袁克文的住所到他的墓地西沽,沿路两侧还搭建了许多祭棚,各行各业的朋友都上前为他祭奠。袁克文的丧事在当时轰动一时。时隔多年,他的好友张伯驹来天津寻墓,墓冢已无踪影,只能隔空思念故人,怆然泪下,提笔撰写挽联:“天涯落拓,故国荒凉,有酒且高歌,谁怜旧日王孙,新亭涕泪;芳草凄迷,斜阳黯淡,逢春夏伤逝,忍对无边风月,如此江山。”

袁克文一生有四子三女,子袁家暇、袁家彰、袁家骝、袁家骥。袁家彰、袁家骝曾经到美国留学。袁家暇 1961 年去逝,袁家彰定居美国华盛顿,原在台湾驻美大使馆工作。袁家骝是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夫人吴健雄也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们被誉为当代的居里夫妇,蜚声海内外。

二姨太吴氏、三姨太金氏、四姨太闵氏均是朝鲜人,这三位姨太太是朝鲜国王李熙赠予给袁世凯的,三姨太金氏原是朝鲜王妃的妹妹,二姨太吴氏、四姨太闵氏原是三姨太陪嫁的姑娘。袁世凯便将三个人一并收做自己的姨太太,按照年龄的大小排定位次,并请大姨太太沈氏教导他们袁家的礼节。

袁静雪详细记录了自己的生母金氏嫁到袁家的生活:“金氏本以为嫁过来是做我父亲的正室。不料,过门以后,她不但不是正室,她的陪嫁的两个姑娘反倒被我父亲一并收为姨太太。同时在她头上,还有一个被我父亲当作太太看待的大姨太太。我母亲当时才是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在那样的环境里,她除了逆来顺受以外,不可能有什么其他出路,因此心情是痛苦的。由于精神苦闷的重要,使她成为一个性格古怪的人——一方面,似乎脾气很好,对家里所有的人都很和气,也从不和人争长论短;另一方面,在不高兴的时候,却会因为偶然的原因,一语不合就闹起气来,甚至闹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有一次,她就因为一言不合,居然把和我父亲对坐下棋的时候所用的棋盘、棋子,都给扔到水里去了。又有一次,她和五姨太太在中南海内一处角落里对着喝酒。大约两个人都喝得有些醉意了,不知道为了几句什么话,两人吵起嘴来,先是动口,接着就动了手,直打得不可开交。幸亏有的佣人报告了我父亲,等到他大声喝止以后,两人才算罢休。她虽有些醉意,但五姨太太是我父亲当时最宠爱的人,这一点她还是能够意识到的。她是在五姨太太历来的欺压下,忍无可忍,这次为了几句闲话便不顾后果地拼起命来。她这种古怪的脾气,也表现在对女儿和丫头们的责打上。她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对待女儿就比对待儿子更厉害一些。她有时毒打起丫头来,那就更加厉害了。

她皮肤很白,浓黑的头发长长地从头顶一直披拂到脚下,看起来是很美丽的。但是,她神情木然,似乎永远没有高兴的时候。她不但对待儿女没有什么亲热地表示,就是我父亲有时候到她屋里去,她也是板板地对坐在那里。有时候,我父亲说到高兴之处,她虽然也陪着一笑,但笑过之后,立刻把笑容敛住,于是她的脸上就再也看不出丝毫笑意。她在过年、过节和她自己生日的时候,总是暗暗地哭一场。她嫁到我家以后,从没有回过娘家,娘家的人也从没有来看过她。有一次,六姨太太的母亲和哥哥从江苏扬州来看望六姨太太。这两个客人,既要给我父亲和我娘磕头,还不能和我家人平起平坐,这大概就是她不愿意娘家人来看望她的缘故吧。对于娘家过去的情况,她更不愿意多说。在中南海的时候,她并不是每天都到居仁堂去的。但是,我父亲见到有什么好吃的,或是她所喜欢吃的东西,总是时常叫佣人请她来同吃。

她在死前的头一天里,对我二哥说了两件事:一件是:在她过门以后不久,大姨太太借对她管束和教导的名义,对她进行虐待。又一次,大姨太太把她绑在桌子腿上毒打。由于她的左腿被打得过分厉害,受了内伤,以至于到临死的时候还经常疼痛,并且还不能伸直。另一件是:她的父亲原来也认为她是嫁给我父亲做正室的,及至过门以后,才知道她不但是一个姨太太,并且还把他和两个陪嫁的姑娘排在一起,成了三个姨太太。自然已经十分痛心。后来,她又要随着我父亲离开朝鲜,更是加倍的伤感。特别是她的母亲看到自己的爱女千里迢迢地到一个陌生异地去,今后自然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因此悲痛和思念的 情感 ,就交织在这个老人的心中。有一天,她母亲在精神恍惚的情况下,仿佛在井中的水纹里,看见了她的面影,就怀疑自己的女儿一定是死在他乡了,因而也就投井自杀了。她父亲既痛心于女儿的遭遇,又看到老妻因为女儿的缘故竟至自寻短见,当时悲痛得吐了很多血,三天后也就身死了。她在说完了第二个故事以后,又对我二哥说,她所以不愿意在这以前说起这件事,是为了免得暴露我父亲生前所做的错事。由这一点看来,她算得是用心良苦矣。”

二姨太吴氏,生有四子二女。子袁克权、袁克齐、袁克坚、袁克度,女袁伯祯、袁箓祯。

袁克齐是袁世凯的第七子,他曾大批量购买帝俄时代的纸币卢布,想通过投机倒把发大财,但最后巨额卢布全变成了废纸,导致精神受到刺激,精神上有些失常。

袁克坚是袁世凯的第十子。曾到美国留学,在宋哲元将军手下当差,1960年过世,时年 56 岁。

袁克度是袁世凯的第十二子。曾在美国留学十年,英语很好,人也聪慧,但不务正业,1976 年去世。

袁世凯长女袁伯祯,嫁两江总督张人骏之子。六女袁箓祯嫁孙宝琦之子。

三姨太金氏生二子三女。子袁克文、袁克良;生女袁叔祯、袁环祯、袁琮祯。

袁克文前文已经介绍。而三子袁克良虽然与袁克文一母同胞,但性情与他二哥袁克文判若两人。袁克良不喜书墨,性情很是开朗,但是口舌无遮拦,总爱惹是生非。袁世凯很是不不喜欢他,认为他成不了大器。他于 1948 年死于北京锡拉胡同。

袁叔祯是袁世凯的第三个女儿,嫁直隶总督杨士骧侄子杨毓珣。

八女袁环祯早夭。袁琮祯是袁世凯第十个女儿,嫁日伪时期北京宪兵司令邹文凯。

四姨太闵氏生一子三女。子袁克端,女袁仲祯、袁次祯、袁琪祯。

袁克端排行第四,小时候很调皮。在袁世凯罢官回籍“隐居”洹上村时,经常偷偷地跑到养寿园的水塘里捞鱼,正当玩得高兴的时候,猛然听到岸上“哦”的一声,声音很像袁世凯,他就赶忙跑上岸来,原来是五弟袁克权假装袁世凯在逗他玩。第二天,他又偷偷跑到水塘内捞鱼,又听到岸上“哦”的声音,他觉得一定是五弟袁克端又在搞鬼,便大喊了一声:“好你个老小子!”不过,这一次却真的是袁世凯带着一些人到养寿园散步。袁世凯叫身边人把袁克端从水塘里拉了上来,用棍子好好揍了一顿。袁克端擅长书法,自成一体,娶天津大盐商何仲瑾的女儿,但他们夫妇俩人都抽大烟,又不事劳作,时间一长家产败光,不得己靠着典当先人的遗产和股票为生,于 1951 年去世。

袁仲祯是袁世凯的二女儿,嫁给驻英、法、比、意四国公使薛福成之子。四女袁次祯早夭,袁琪祯是袁世凯第七个女儿,嫁陆军部大臣荫昌之子。

五姨太杨氏,杨氏是天津杨柳青人,是小户人家女子。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有管家的才能,口巧心细、遇事果断,又有一双缠脚的小金莲,深的袁世凯的欢心。袁世凯的生活起居都有杨氏照料,杨氏不仅照管袁世凯的生活,还掌管袁家上上下下的家务,管理各方的仆人和丫鬟,照看着袁世凯各房的子女们。后来,又管着袁世凯新娶进门的六、七、八、九姨太太。因为袁世凯把管家的事情全部交给了五姨太杨氏,所以对她的意见言听计从,无论是谁,只要不服从杨氏的管教和约束,她都会随时报告给袁世凯,由袁氏出面解决。所以,袁家上下都敬让杨氏三分。

袁世凯在管理家庭姨太太方面,立了一个规矩:后进门的姨太太要服从早进门的姨太太的管束。这样,前一阶段是大姨太太管教二、三、四姨太太;后一阶段是五姨太太对六、七、八、九姨太太的管教。五姨太杨氏经常利用袁世凯的“家规”的名义,对后进门的姨太太进行管教,对他们非打就骂,尤其是年轻的九姨太年轻不懂规矩,性格又倔强,必然遭到五姨太的打骂。

杨氏生四子儿女。子袁克桓、袁克轸、袁克久、袁克安,女袁季祯、袁玲祯。

袁克桓是袁世凯的第六个儿子,娶江苏巡抚陈启泰的女儿,他的一生主要在从事实业,曾参与过过启新洋灰公司、耀华玻璃公司的经营。于南京创办江南水泥厂,还兼任过开滦煤矿的董事,1956 年去世。

袁克轸是袁世凯的第八子。娶直隶总督周馥的女儿,袁克轸又是华北实业巨头周学熙的妹夫。在清朝末期,周氏家族是北方具有雄厚实力的财阀。袁克轸四十余岁便去世了,据说是酗酒而死。

袁克久是袁世凯的第九子。他与十弟袁克坚、十一弟袁克安、十二弟袁克度,一同赴美留学,回国后,在启新洋灰公司工作,1973 年病逝。

袁克安是袁世凯第十一子。曾赴美国留学,出国时年龄比较小,回国后,娶天津大盐商李益臣之女李宝慧,后又娶天津交际花张美生。

袁季祯是袁世凯第五女,嫁吏部尚书陆宝忠之子。

袁玲祯是袁世凯第十五女,早夭。

而六姨太太叶氏、七姨太张氏是袁世凯在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置办的。八姨太郭氏,是袁世凯在北京做军机大臣兼任外务部尚书时候置办的。

六姨太叶氏的来历颇具戏剧性。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派次子袁克文到南京办事。袁克文生性放浪无羁,公干之余便到烟花柳巷之处寻欢作乐,因此结识了六姨太叶氏,两人一见倾心,如胶似漆,互相订了嫁娶之约。袁克文临别回津之时,叶氏赠送他一张照片作为留念。袁克文回津向袁世凯复命,正在磕头“请安”之时,叶氏的照片从上衣兜里滑落下来,袁世凯忙问:“那是什么?”当时,袁克文还没有结婚,自然不敢在父亲面前透露自己寻欢问柳之事,便急中生智说是在南边为父亲物色的一个很好看的姑娘,现带回照片征求袁世凯的意见。袁世凯看后欣然接纳,便派心腹符殿青前往南京带钱赎人,叶氏原以为嫁的人是袁克文,没想到“洞房花烛夜”之时,却发现是满嘴胡须,头发花白的袁世凯,阴差阳错便成了六姨太。

六姨太叶氏生二子三女。子袁克捷、袁克有。女袁福祯、袁奇祯、袁瑞祯。

袁克捷是袁世凯的第十四子。有关资料记录较少,新中国成立后到插队青海,后死于青海。

袁克有是袁世凯第十七子。他是袁氏最小的儿子,1953 年因病死去。

七姨太邵氏,山东人,原是袁世凯家中婢女,被袁世凯相中,纳为姨太太,无子嗣。袁氏开缺之后一道回河南,死于河南汲县,无子嗣。

八姨太郭氏,浙江人,是袁世凯在北京任军机大臣从天津妓院买回。生子袁克相、袁克和,生女袁古祯。

袁克相是袁世凯的第十三子。燕京大学毕业,擅长英语,篆书也很出彩,在天津颇具影响,解放后,在天津任教师,“文革”期间受迫害致死。娶清廷军机大臣那桐的孙女为妻。

袁克和是袁世凯的第十五子。1962 年病死。

袁古祯是袁世凯的第十四女,嫁民国时代大总统曹锟之子。

袁世凯在河南彰德洹上村“隐居”之时,娶进了第九位姨太太,也是最后一位姨太太刘氏。生第十五子袁克藩、夭折,生女袁仪祯。

袁世凯子孙妻妾成群,在他开缺回籍之后,陆续都跟随袁氏来到河南彰德洹上村。

在中国古代,子女的婚配基本上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袁世凯这样的世家大族,子女的婚事基本都是基于袁世凯政治利益的联姻。他的儿女亲家多是知己至交或同朝为官的高级官僚。他们之间结成儿女亲家,既可以在政治上互相帮助提携,也符合传统意义上的“门当户对”。在袁世凯生前,只定下第九子以上,二女儿以上的婚姻大事。除此之外的儿女,都是在袁世凯身后成家的,袁世凯生前共有 9 位儿女亲家。

袁世凯生活在彰德洹上村期间,上下人口众多,为了筹措袁家日常开销和生活用度,袁世凯早先在彰德府购置了很多田地,用来解决一大家子吃饭问题。在养寿园内,袁氏命佣人们饲养家禽、活鱼、鲜蟹,种植瓜果、蔬菜等副食品满足袁家上下日常用度,有时多的农副产品还会拿到附近集市上卖掉换一些钱财回来。袁家还雇佣了一个专门负责采购的买办,每日到安阳城内采购日常必需品。每隔两三个月,还要专门到天津、上海去购买河南买不到的物件。并且专门从南方请来养蚕的蚕娘负责园内养蚕缫丝,就近送到彰德缫丝厂里生产绸缎出售。袁世凯各房的太太也自己动手养蚕缫丝,所得的辛苦钱全部归各房,由各房支配。在养寿园大大小小的水塘内袁世凯还命人广种荷、菱,塘内散养多种鱼类。袁世凯喜欢吃熏鱼,他的二姨太吴氏便经常捕捞塘子里的鱼做给袁世凯吃。每年秋天,秋深蟹肥之时,袁世凯会带着全家在园内捕蟹,痛痛快快吃上几顿蟹肉。夏天,袁世凯会带着全家人乘船到池中的水心亭中避暑,有时会在亭中吃饭。月圆之夜,他会和家人一起赏月。袁世凯的三姨太会弹奏七弦琴,在幽静的夜晚,明月高悬、袁世凯荡舟水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绪万千,时而沉吟,时而开怀。他也会和三姨太一边下棋、一边争执,嫣然过起隐居的日子。在这个养寿园内,平时,袁世凯还经常请艺人来园子里唱戏,比如河南的坠子或“柳子戏”。逢年过节,袁氏总要专门请北京京剧界的名角前来助兴。如:谭鑫培、王瑶卿、杨小朵等唱“堂会”,这种“堂会”在袁世凯过寿或者正妻于氏整寿的时候也会传来唱唱。一些朝中要员或重臣前来洹上拜访之时,袁世凯还会放**招待他们。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木匠医生发明家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的150位事业著名祖师

1、孔子:教育业——春秋鲁国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刘伶:卖酒业——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最为著名的酒徒,一醉整三年。

3、苏武:放牧业——西汉时出使匈奴,苏武牧羊。

4、七仙女:纺织业——神话人物,牛郎织女。

5、神农氏:农业和药业——尝百草;盐业——火神,烧制井盐必用火。

6、杜康(少康):酿酒业——上古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7、鲁班:竹木泥瓦匠、石匠、绳匠、棚匠、攒筲匠、张罗匠、雕刻匠、制伞业、风筝业——公输班,春秋鲁国人,创造过云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制飞鸟等。

民间多有神化。

8、宋江:强盗业——宋朝梁山英雄好汉。

9、麻衣仙:命相业——麻衣道者,宋初人,曾以《正易心法》授陈抟。

精通民间相人术,著有麻衣相法流传于世。

10、风后氏:人相业——远古黄帝宰相,精通相术,首创风鉴之学。

11、鬼谷子(王诩):堪舆五术业、眼镜业、制鞋业——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是其两大弟子。

精通堪舆数术命相、医术,授徒孙膑。

12、柳敬亭:评书业——明末杰出说书艺人,人称“柳评书”。

13、黄道婆:织布业——元代棉纺革新家,推广轧花、纺车和织机技术。

14、宗泽:火腿业——宋朝名将,发明了火腿的制作方法。

15、李隆基:戏曲业——翼宿星君,召集艺人在梨园学艺,亲自击鼓奏乐。

16、葛洪(抱朴子):印染业、洗衣业——东晋道士和中医,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盐业——煮盐、晒盐和炼丹有相似之处。

17、蔡伦:造纸业——东汉太监,湖南郴州人,造纸术的发明人。

18、蒙恬:制笔业——秦朝大将,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苍毫名秦笔。

19、扁鹊:中医业——战国名医,秦越人,创立“四诊”医术。

20、刘安:豆腐业——淮南王,刘邦之孙,熬丹药时无意间用黄豆、盐卤做成了豆腐脑。

21、范蠡:商业——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弃宫经商;制陶业——称陶朱公;养殖业——在定陶还从事农业和牧业。

22、赵公元帅:商业武财神、银行业、典当行——赵玄坛,名公明,道教神话人物,秦时得道终南山。

其名始见于晋干宝《搜神记》,能保病禳灾,主持公道,买卖得利。

23、太上老君(老子):冶铸业、铁匠、煤窑匠、补锅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金银匠等——铸造八卦炉(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24、猪八戒:妓户业——唐代玄奘徒弟,好于女色而名。

25、易牙:餐饮业——春秋代人氏,善于调味,见赏于齐桓公而闻名。

26、嫘祖:蚕丝业、绸缎庄——黄帝妻子,教民养蚕治丝。

27、黄帝:裁缝\弓匠\估衣铺——教民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

28、后稷:农业——土神和谷神,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

29、张飞:屠宰业、盐业——三国蜀将,发迹前是卖肉的。

30、刘备:编制业——三国蜀帝,发迹前以编织草鞋为业。

31、石迁:小偷——《水浒》中的人物,最厉害的小偷。

32、文昌帝君:文具书店业、文财神——黄帝之子,名挥,善于造弦张网故以张为姓,累世托生为儒,曾辅佐周公,留心经典,文采斐然。

33、女娲:烧窑业、泥塑业、面塑行——女娲炼石而补天,是窑业之始祖。

34、仓颉:印刷业——仓颉造字以供后人沿击记录及沟通。

35、子路:砚墨业——为孔子学生,以砚墨而传之。

36、姜太公:渔业、命相业——隐居渭水钓鱼,遇周文王奉为国师,擅占卜。

37、韩熙载:乞丐叫化业——唐末进士,后逃往南方避乱。

能歌善舞,纵情声色,奢侈好客。

顾闳中作有反映其荒纵生活的《夜宴图》。

38、陆羽:茶业——唐代茶圣,著有茶经之品茗书籍,喝茶风气随之盛行。

39、李渔:美容业——清戏曲家,指导艺人姿态表演及化妆。

40、刘海:针业——晚唐五代人,道教神仙。

额头常垂有头发,后世称作刘海。

在戏蟾时,有“线过金钱眼”动作,遂成为针业的保护神。

41、东方朔:相声曲艺业——西汉辞赋家,汉武帝时任太中大夫。

性格诙谐,言词敏捷;灯具业——设计救出宫女,并引出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的活动,从而形成习俗。

42、乐毅:豆腐业——战国燕国大将,父母年老嚼不动黄豆,就把黄豆磨成豆浆,再撒盐卤成了豆腐。

此说多有附会。

43、罗祖:理发业——罗隐,唐明皇时人,亦称罗真人,发明理发手艺和工具。

旧历七月十三是罗祖诞辰日,理发业举行盛会。

44、孙膑:制鞋业——战国军事家,苦不能行走,发明原始皮鞋,为“制鞋始祖”;薪炭行——师鬼谷子令其寻找“无烟柴”,最终发现了木炭。

45、孟尝君:旅店业——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

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逃犯,食客数千人;口技业——鸡鸣狗盗之徒模仿公鸡叫帮助其逃出秦国。

46、陶侃:收废品——东晋荆州刺史。

少年家境酷贫,养成勤俭节约习性,小到竹头木屑和鸡毛蒜皮,都绝不浪费。

47、陆毒:玻璃业——西汉绿林好汉,用石头架锅做饭时发出强光,原来是石头被烧得透明,此为中国原始玻璃。

48、吕洞宾:理发业——唐末道教八仙之一,号纯阳子。

传说曾理过发,为雍正治癞疤,以飞刀变剃刀制伏座下之柳木;娼妓业——为妓女治疗恶疾;制墨业——道士炼丹。

49、彭祖:饮食业——名铿,善养性,能调鼎,进雉羹与尧。

著名寿星。

50、刘伯温:风水业——刘基,朱元璋谋士,善神机妙算,民间多有神化。

51、诸葛亮:糕饼业、馒头行、乐工——三国蜀谋士,用肉馅馒头替代人头祭祀而受尊崇。

52、詹王:厨业——詹鼠,隋文帝广贴黄榜征御厨,其告知隋文帝,最好吃的菜肴是"饿"。

待隋文帝饥肠辘辘,乃奉上“金鸡报晓”,悟出治国安邦之道。

鸡粉调味料的先驱。

53、卢全:茶馆业——唐代诗人,以品茶、论茶著名,著有《茶谱》。

54、马钧:爆竹业——三国魏国人,火药发明人,把连发弩改造成抛石机。

55、吴道子:绘画业——唐朝道士,擅诗画;扎彩业——尊为百代画圣。

56、管仲:盐业——首创盐业专卖,即国家垄断经营;娼妓业——多见明清笔记小说,谢肇浙《五杂俎》云,“管子之治齐,为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

57、蚩尤:盐业——蚩尤是铜业的代表,又管理着盐池,为盐业的代表;杂技业——源于角抵,又名蚩尤戏,蚩尤乃角抵英雄。

58、孙云球:眼镜业——清初科学家,眼镜业创始人,著《镜史》。

59、帝予:制醋业——杜康之子,杜康造酒儿造醋。

相传杜康发明酒后躲避,帝予模仿父亲造酒,21天酉时无意中发明了醋。

60、何五路:五路财神——元末抵御外寇而死,吴地信奉的财神。

实为五通神,五路乃东西南北中,财货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

61、龚遂:牛行——汉郎中令,长期与车马奴仆和炊事人员饮酒作乐。

62、孟昶:乐器业——后蜀末帝,沉湎酒色,与花蕊夫人皆工声曲。

63、蔡邕:酱园业——东汉文学家,谐音“菜佣”。

又以颜真卿(史称颜鲁公,谐音盐卤)、刘邦(善于将将,谐音酱酱)为祖师。

64、郭璞:风水业——西晋文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65、雷海青:戏剧业——唐玄宗宫廷乐师,善弹琵琶,俗称田公元帅,被安禄山肢解示众。

有戏神之誉。

66、济小塘:魔术戏法业——明嘉靖道仙,肉体凡身成仙的第一人。

云游四海,得遇野人传授法术,广行善事,终于羽化飞升,称“道教济公”。

67、造父:制车业、交通业——姓嬴,周穆王时人,伯益13代孙,“赵”姓始祖。

特别善于架马车,天上有“造父变星”。

68、高元:建筑业——黄帝的建筑家,高姓始祖。

以木为架,以土为被造屋。

69、卢眉娘:刺绣业——唐朝绣女,手工精巧无比,在一尺绢上绣出七卷《法华经》。

更善制作伞盖,人物山水多而不失细致,称为神姑。

不吃东西,每天只饮二三合酒。

死时满屋香气,乘着紫云游于海上。

70、仙娘:娼妓业——殷商女巫,其时妓女并不耻辱,称为“巫娼时代”。

71、伊尹:餐饮业——商初宰相,以烹饪滋味说服商汤致力于王道政策。

成语中“割烹要汤”、“调和鼎鼎”、“治大国若烹小鲜”等均由伊尹辅佐商汤成其大业而来。

72、孙思邈:制药业——唐代药王和寿星,著《千金要方》。

各地有祠庙。

73、华陀:医业——三国神医,精通各科,尤擅外科,通晓养生术。

74、马王爷:车行、牲口牙行——即马神,天上的天驷星,称“三眼华光”。

又说是汉武帝时的匈奴王子金日磾,擅长养马。

生日是六月二十三,民间举行祭祀活动。

75、牛王爷:牛行——姚离,牧牛出身,力大无穷,东周时断臂刺庆吉,忠烈感人,后人尊为牛王爷。

牛头、黄衣、戴竹笠,四月初八为祭祀日。

76、徐霞客:旅游业——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著《徐霞客游记》。

77、智公禅师:澡堂业、修脚匠——相传他禅杖上挂有修脚刀具,曾为佛祖释迦牟尼、达摩老祖及周文王等人修过脚、治过足疾;扎彩业——起于唐代,致公禅师倡导结彩,后来形成扎彩业。

(智公与致公不知是否同人)。

78、陈七子:澡堂业、修脚匠——幼年拜罗祖学艺,因贪玩师傅摔坏了他的剃刀,只好用半片剃刀为人修治脚疾,后来得真人指点手艺愈精,由此创下修脚一行;梳篦业——发明了篦子,解决了梳子齿疏的问题。

79、伏羲氏:占卜业——上古远祖,画八卦以推演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渔业、牧业——开创了中国远古的渔牧业。

80、丘处机:玉器行——金、元道教全真七子之一,法术超人,隐居栖霞山,曾西行见成吉思汗。

道教奉玉皇大帝为祖师,故玉器行和道士称兄弟。

丘处机是制玉大师。

81、闻仲:糕点业、米粮店——奉商纣之命讨伐武王,为减少埋锅造饭时间,设计了一种用饴糖和谷粉粘在一起的糖饼,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点心。

82、毕升:印刷业——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83、童宾:烧窑业——明代窑师。

太监潘相在景德镇督造青龙缸,久不成功,便残害窑工,童宾纵身入窑抗议,不料龙缸烧炼成功。

尊为风火神。

84、宁封子:制陶业——龙跷真人,原为黄帝陶正,神人过其处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连掌其法。

后授黄帝《龙跷经》被封为五岳真人。

85、仪狄:制酒业——夏禹时,帝女为进献品,令仪狄造酒,其味甘美,甚得禹帝赞赏,因而蔚成造酒之风气。

86、韩康:药业——东汉药师,常到深山采药,口不二价,三十多年风格不变,不想这样倒出了名,朝廷几次征聘也不去。

87、海龙王:渔业、水产业——不言自明。

88、关羽:典当、脚夫、算命、香烛、蚕业、丝织、糕点业、武财神——取其忠义,民间多有附会;豆腐业——发迹前卖过豆腐;盐业——关公战蚩尤;剃头业——耍刀的。

89、桑弘羊:会计业——西汉经济家,参与推行盐、铁、酒官营专卖政策,设均输、平准官平抑物价,擅长会计和财政计算。

后因与霍光争权被杀。

90、扁鹊:按摩业——战国齐医家,秦越人,擅长各科,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长于针刺法、热熨法和服汤药法。

民间多有神化和附会。

91、王母娘娘:水果行——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逐渐女性化为慈祥的女神。

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长生不老。

92、达摩老祖:镖行、匪行——南天竺国三太子,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并创“达摩拳法”。

由于精通武功,被镖行和匪行视为祖师;修脚业——足壮力健,步行到中国。

93、月下老人:婚介业——月神,最初出现在唐人李复言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

相传“天下姻缘一线牵”,是指月神月老的功绩。

94、井母:给水业、打井业——井神,原是童养媳,打井时救了化身小青蛇的东海龙子,龙王奖她鞭子,在水缸里一搅就能出水,遂被尊为水母娘娘。

95、比干:商业、文财神——商纣王叔父,因直谏被挖心。

传说他的心有七个孔窍,吃了仙丹并未死去。

因为没有心,就无偏无向而保持公正;裘皮行、熟皮作坊业——曾射杀一只九尾狐,乃妲己原形,妲己死后现形,比干将其剥皮抽筋,沤在污水里熟成皮筒。

96、范丹:乞丐行——他与孔子比智,孔子让子路向范丹借粮,范丹出题为难子路,并只借一篮粮,还时又被风刮走,结果孔子败,成为永远欠范家粮食的人。

范丹弟子以唱莲花落(数来宝)为标志,遂成为乞丐祖师。

这一行人乞讨时都打竹板说莲花落;扎柳行——由于仗义疏财,后来只好以扎扫帚,修笸箩、簸箕度日。

97、伍子胥:乞丐行——从楚国逃到吴国都城(苏州)时曾吹箫乞讨。

后来,在修姑苏城时用糯米作墙砖,使百姓能扒出糯米砖渡过荒年。

98、姬君:吹鼓行——大耳金光仙。

商纣王杀伯邑并让其父姬昌吃下去,父含泪而为,出宫吐向原野,变成无数兔儿奔向远方。

又称“兔仙”,乃“吐子”成仙。

吐又有吹意,俗称吹鼓手为“吐字的”就从此来。

99、五道真君:扎彩行——杨角哀和左白桃进京赶考,只有一人路费,杨角哀冻死野外,把盘费留给左白桃。

左用扎纸来祭奠杨,成了这一行的先人。

而五道真君代表着人死后的灵魂,指地狱、饿鬼、畜牲、人和天。

100、马头娘:养蚕业——古时一老者出门,家里留下一匹白马,女儿思父,承诺白马寻回其父便嫁给它。

可当马儿驮回老父,父却将马杀掉。

一日大风,马皮将女儿卷走,父找到女儿时已变成了马皮裹着的蚕,又称马头蚕。

反映了早期人类与马和蚕的依赖关系。

101、铁拐李:膏药铺——道教八仙之一,身世由来传说颇多。

他教给一个姓王的膏药老掌柜一个绝活,用狗皮贴膏药,从此而得名。

102、马上皇帝:磨刀行——少时家境贫寒,靠磨刀维持生计,后造反夺得帝位(不知所指)。

骑的板凳叫穿朝玉马,板凳上的“几钉”叫马鞍。

103、泰山:竹篾业——鲁班的的徒弟,因与师娘不和离开单干,凡是鲁班用木头做出来的东西,他都可以用竹子做出来。

104、张班:竹篾业、梳篦行——鲁班的师兄,善做竹活,发明了竹篾子。

105、赫连:梳篦业——被黄帝俘虏关在牢里,蓬头垢面,做了一个简易梳子解痒。

嫘祖见后以为稀奇,开创梳子制作。

可惜赫连已经被斩杀。

106、鲁班夫人:油漆业——用红土加浆糊漆刷门窗,乃原始油漆业。

107、胡顶真人:白铁业、小炉匠、兴秤匠、锡匠——据说“胡打乱钉,打壶兴秤”都是他留下的。

业务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会,农历四月十八拜佛堂、拜师收徒。

108、白头佛:修鞋业、皮匠——某贫家女子拾棉花,将一条白头小蛇带回家悉心照料。

小蛇变成人形教女子修补鞋子,开创了这一行。

此小蛇是小白龙,人称白头佛。

109、邹和尚:制糖业——唐代僧人,爱科学,尤重制糖技术,首创冰糖,列为朝廷贡品。

制糖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110、真武大帝:屠宰业——又称玄武神,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北宋降于终南山。

年轻时以杀猪为业,但心地善良,为观音菩萨渡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得道。

111、樊哙:屠宰业——汉大将,发迹前出身狗屠,杀狗、卖狗肉。

112、二郎神:赌博业——杨戬,玉皇大帝外甥,驱哮天犬,传说中天界的第一战神。

民间各类人等皆尊其为保护神,并祈福佑,尤其是赌博业。

113、观音:化妆业——取其眉清目秀,端庄慈祥,风雍华贵,落落大方。

114、花王神:花业——姆六甲,从花朵中生出来。

她的屋后是一座花园,每个来世的人都是由其花传世。

没有生育的妇女,农历二月十二“花朝”都到野外求花。

115、李昂:年画业——唐文宗,恭俭儒雅,喜欢读书,引发“甘露之变”。

李昂首印历书下发民间指导农耕,年画等应运而生。

116、张小泉:剪刀业——明末安徽黔县人,在杭州生产祖传剪刀,乾隆年间为贡品。

117、周庄王:说书业、曲艺行——东周国君,传说他的母亲病了,他为母讲贤。

118、韩毒龙:粮店业、米行——封神榜中的增福神,商纣上大夫杨任的部下。

与薛恶虎都有能够变出粮食的法器。

119、韩信:粮仓、米行——投靠刘邦后,曾任粮仓管理员的头头“治粟都尉”。

120、伯乐:兽医业——春秋时代掌管畜牧兽医的官员,还是一位善用针灸治马病的兽医。

与他齐名的还有相马能手九方皋和相牛能手宁戚。

121、张王、陆相公:孵化业——宋代高邮人,他们在打苇草时发现一只正在抱窝的野鸭被蛇缠死,就把鸭蛋放在怀中孵出小鸭,养成家鸭,从此鸭就不会抱窝了。

122、马援:当铺业——东汉军事家,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则过着清简的生活。

123、妈祖:航运业——工拜天上圣母为护航女神

124、哪吒:自行车行——神话英雄,托塔天王第三子,风火轮是其法器。

125、大禹:水利业——姓姒,上古治水英雄,五帝之一。

126、伯益:牧业、狩猎——黄帝后裔,擅长畜牧狩猎,被佥推为九官之一的虞官,管理草木鸟兽,并佐舜调驯鸟兽。

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侯爵,赐封“赢”姓。

127、孔武子:武术业——《金枝欲孽》里御前侍卫,其实取意“孔武有力”,表示甚武而有力,并不是指人。

128、赵慨:烧窑业——东晋时人,传说是景德镇制瓷师主、瓷祖。

143、胡令能:秤匠、锡匠、铜匠——唐诗人,圃田(河南中牟)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修补锅碗盆缸),人称“胡钉铰”。

129、葛梅二仙:染业、纺织业、变戏法——葛玄,三国吴人,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苦修成仙,称葛仙翁;梅福——西汉南昌县尉,王莽篡政乃遁避尘世求道。

葛梅二仙传葛洪。

130、皋陶:法官——皋城(六安)人,古六安国始祖,东夷族首领,偃姓。

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

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但先于禹而亡故。

131、祝融:花炮业——相传帝喾时,在有熊氏之墟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

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

132、灶君:饭馆茶楼业——灶王爷,腊月23各地都有朝拜。

133、李畋:花炮业——唐浏阳人,世代花炮饮水思源,始祖李畋功照千秋。

134、钟三郎:仆役业、服务业——玉皇大帝封的神仙,专到凡间普救开店铺、做生意的长随。

清朝伪称前明“朱三太子”的人拉起了一个钟三郎教。

135、白衣观音:玉器行——观音菩萨化身之一,身穿雪白衣裳。

以此取意白玉无瑕。

136、柳庄:星相业(八字)、算命业——清朝袁柳庄,名袁珙,编《柳庄神相》。

137、青苗神:菜商——形如大布袋,每次翻折乃一头着地,行动缓慢沉重,邪魔妖魅,保护田苗。

古书无记载,见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38、周灵王:珠宝行——来自“碧血丹心”传说,灵王把苌弘放逐到楚国,苌弘为表忠心剖腹自杀。

蜀人哀其忠烈,将其血用木匣收藏埋在地下,三年后打开已化为碧玉。

139、有巢氏:建筑业、手工业——上古神化人物,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由穴居到巢居。

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

140、昆吾氏:制陶业——祝融后代陆终的长子,居楚国,传说是陶器制造业的发明者。

《说文解字》中说,“昆吾,圜器也”。

141、孟公孟姥:行船业——或云冥公冥姥,因玄冥也,冥孟声似。

卜吉,即以肉祠船神,呼为“孟公孟姥,其来尚矣”。

《船神记》云,船神名冯耳,下船三拜三呼除百忌。

142、尧、丹朱:围棋业——丹朱是尧的儿子,知其不肖而让位于舜。

传说尧看到儿子丹朱不够聪明,便发明围棋,教他围棋以启智。

143、萧何:衙门胥吏——汉代刘邦相,制定各种律令,成为文官楷模。

144、宋慈:法医——宋代名医,福建建阳人,《洗冤集录》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检验专著,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145、白虎神君:磨坊——白虎天性属水,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

146、师旷:吹鼓手——春秋时期晋国乐师,《阳春》、《白雪》出其手。

147、盗跖:强盗小偷业——指一个名叫跖的大盗,庄子《盗跖》写了三个寓言故事,指斥儒家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主张返归原始,顺其自然。

148、梓潼帝君:刻字印刷——晋朝张亚子,道教主宰功名、禄位之神。

玉帝命梓潼帝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故称梓潼帝君。

有功名则金榜题名,刻字印刷而告之。

149、和合二仙:扇子商——唐代人,寒山和拾德,雍正封寒山为“和圣”,拾德为“合圣”。

民间将其神化,主婚姻和合。

婚姻和谐则善子,谐音“扇子”。

150、西施:香粉店——春秋美女,其意不言自明,多有附会。

追问

一半儿是神话,再发点儿史实人物

之前和室友一块坐火车,临上车前,他跟我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待在这里,不要走动。当时我并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听过这个段子,然后他就真的买了一袋子橘子过来了,而我,则跟没事人一样。他好像也不知道这是背影里面的一个片段吧。

经常能够在评论里面看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天。后来才恍然大悟,这是不要碧连的意思啊。

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一能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现这里的字全是乱的,我也是看了好久才现发,这个验实很有思意,看来我们的大脑,具有超纠强错功能啊。(就是觉得这段话很有意思。)

想到上面一段话,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些评论。比如

谁要是能打出貔貅两个字,我认作他爹。

然后好多回复是打出了这两个字,只是再一看,人家偷换概念了啊,得需要心细。

1

话说80年代某年,一次京城文化人聚集的酒桌上,一帮所谓的文化名人在胡侃。酒阑杯尽,大家猜谜语取乐。

其间,一位黄姓大佬出题,以当时著名歌星“张也”这个名字打一个晚清 历史 名人。这群个个学富五车的读书人,苦苦思索,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讨饶求谜底。黄大师微微一笑也倾城,轻启朱唇,说了一个人名。大家怔了半晌,继之群起抚掌大笑。

该段子涉及到文字学知识,且可说是一个荤段子。文化人才是真流氓呀。朋友您猜到了么,呵呵。

2

晚清吴研人《新小说》第22期里,写他拜访朋友吴潜生,见这位做会计的朋友,桌上搁着一本零用记帐册,封面上题词是“会计当而已矣”6字,笑了半天,觉得太拽逼。

换了我们看,当然不知所云,因为这几本就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冷门冷幽默冷段子。“会计当而已矣”出自《孟子万章》,本意是说孔子做管理库房小吏时感叹“算账计数必须要准确才行啊!”吴用这句话,巧妙地把“当”作“典当”解,也“会计”又是现代职业,他是自嘲自己贫穷到需要不断典当的处境。

如果没有相当的古典知识储备,不知道“会计当而已”的含义,就不可能理解吴的幽默,更不会发笑。

3

清代袁枚讲过一个知识点段子。话说某个私塾,教书先生正给弟子们上课,讲到轮回转世之说。

教书先生为调节气氛,问:“你们有下辈子话,最想转世成什么?”一学生抢答:“我愿转成‘母狗’。”先生奇问:“为何愿转成‘母狗’?”学生答:“因为‘临财,母狗得;临难,母狗免’。” 教书先生听后怒道:“《曲礼》一篇无“母狗’!”学生急中生智竟对出下联:“《春秋》三传有‘公羊’。”

按,这笑点全部由经典古籍而来。《礼记·曲礼》中有句:“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而《春秋》经有《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三传。

4

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记下了大唐女优兼女诗人李冶与刘长卿的一个著名的颜色段子。

话说那年李美女与一帮文人骚客在乌程县开元寺吃酒玩乐,诗人刘长卿也在座。刘公素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发病时,阴囊会胀疼,得用一块布托着阴囊,以减轻疼痛。两个段子手相见,就有了场 搞笑 对话:“李冶诮之曰:山气日夕佳。长卿对曰:众鸟欣有托。举座大笑,论者两美之。”

没看懂是不是?因为这粗俗玩笑也是引经据典。李冶说“山气日夕佳”,这“山气”是疝气的谐音,就是拿刘长卿开涮活跃气氛。刘大师则果然胸怀满满,给女同志取笑了,一点也不恼,反气定神闲地回了一句:“众鸟欣有托”。此“鸟”当然不是天上之鸟,而是刘公裆中之物也。通俗点说,刘公的对诗就是:很幸运咱这小鸟已经找着窝了。

至于为什么“举座大笑,论者皆两美之”呢?因为这两人的话都是来自陶渊明的诗。看来还是真得多读书,不然我们被这些人精神吊打时,都感觉不到疼痛,被骂了还浑然不觉,跟着嬉皮笑脸,尬聊。

5

《金瓶梅》可说是中国史上最有内涵的一部书,可惜知音寥寥。

这书作者兰陵笑笑生同志在里面大藏私货,弄了很多段子,可惜看的人也不多,有点才华浪掷了。比如,随手摘出的荤诗段子一枚,看这才华,啧啧:

一物从来六寸长,有时柔软有时刚。

软如醉汉东西倒,硬似风僧上下狂。

出牝入阴为本事,腰州脐下作家乡。

天生二子随身便,曾与佳人斗几常。

温紧香干口赛莲,能柔能软最堪怜。

喜便吐舌开颜笑,困便随身贴股眠。

内裆县里为家业,薄草涯边是故园。

若遇风流轻俊子,等闲战斗不开言。

2018,7,17,中午

现在的段子手那可真是不一般,高手真是在民间啊。不读书还真是跟不上段子手的节奏呢,比如下面几个段子。

1 大三暑假,送室友坐高铁,临上车前,我说:“我去买几个句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室友愣了一下,说:“你他妈什么时候都不忘了占我便宜。”

PS:还记得初中语文课本里朱自清的《背影》吗?这是父亲在车站送儿子时说的一句话。

2 青年问禅师:“大师,我很爱我的女朋友,她也有很多优点,但是总有几个缺点让我非常讨厌,有什么方法能让她改变?” 禅师浅笑,答:“方法很简单,不过如想我教你,你需下山为我找一张只有正面的纸回来。”青年略一沉吟,掏出一个莫比乌斯环。然后茫然地问:“大师,然后呢?” 禅师,卒。

PS:莫比乌斯环是一种拓扑学结构,它只有一个面和一个边界。它是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在1858年独立发现的。莫比乌斯环只存在一个面。

3 听说一天化学老师在逛街,遇到了恐怖分子,然后与其英勇搏斗,一刀把恐怖分子劈成了恐怖原子。

听说一天数学老师在逛街,遇到了恐怖分子,然后与其英勇搏斗,一刀把恐怖分子劈成了恐怖分母。

听说一天化学老师在逛街,遇到了恐怖分子,然后与其英勇搏斗,一刀把恐怖分子劈成了恐怖组织。

4 宝莲灯里沉香在那儿真情实感的捶树大喊:“我要怎么才能打败我舅舅啊?” 弹幕弹出:“你试试正月里剪个头。”

PS:“正月剪头思旧,谐音正月剪头死舅。”,怎么打败你舅舅,现在心理有数了吧?

考《白蛇传》渊源,最早记载于宋代《太平广记》卷458《李黄》条,李黄进京,被一白

衣美女迷住,在穿青衣的其姨的撮合下,李黄出钱留宿白娘子,三日后李黄化为水,白

娘子乃吃人之白蛇精也。明代《西湖游览志》始将白蛇妖与雷峰塔联系起来。直到明代

大文人冯梦龙在根据民间传说加工《警世通言》中的卷28《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时

,才有了许宣、青青、白娘子和法海等人。《警世通言》是与《醒世恒言》齐名的冯梦

龙汇编的《三言》话本小说,1624年出版,共收作品40篇。宣扬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描写了一些知识分子和商人追求独立人格的情操,塑造了几个追求自由、对抗封建礼教

的妇女典型,如白娘子、杜十娘等,其形象至今活跃在舞台和银幕上。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许宣,生于宋高宗时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只好

在表叔李将士家生药铺做主管.一日外出,在西湖(断桥)遇到白娘子和青青同船,以

借伞还伞为由,两厢有情。不料白娘子送给许宣的50两银子乃是失盗官银,使许宣受累

被罚到苏州做苦工,半年后白娘子与青青追到,在开客店的王主人帮助下成婚,后因许

宣穿了一件来历不明的新衣逛佛会被捉拿,原来是白娘子使法术从周将仕典当铺盗得,

致使许宣改配镇江做苦工。又被白娘子追到,并现蛇的原形吓倒许的老板李员外,许宣

自开药店的故事,许的姐夫偷窥到白蛇现形,后来许宣在金山寺遇到法海高僧,用法海

的钵盂将白蛇罩住制伏,并抓住于青鱼精变的青青,一并镇压在雷峰塔底。出家当了和

尚的许宣化缘,砌成了一座七层宝塔,还留偈四句“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

白蛇出世。”

西安,一座闻名世界的古城,

承载了13个王朝5000年的文明史。

像一本:至今保存完好的线装书,

记录着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

古老的历史景观

浸润培育出西安市民风格独特的文化生活。

即便在21世纪,

变化中的西安,依然缭绕着古韵古意,

连小资的红酒咖啡里,

也飘荡着唐诗宋词……

埙的声音,最能和西安的气氛相融。

场景之一:城墙和埙

西安是由古城墙围成的四方城,秦砖汉瓦叠砌的城墙承载着长安千年文化的厚重。西安人每天穿梭来往于城墙之间,宛若行走在幽深漫长时间隧道里。人们在现世生存中疲惫了,烦躁了,心胸狭窄鼠目寸光了,不要紧,赶快登临城墙吧,在城墙上望一望,走一走,仰天长叹一声,顿时有纵横古今、穿越时空的浩然大气,心中的小恩怨小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见了城墙,不由自主想到一连串独具中国特色的古乐器:笙、管、箫、笛等,事实上真正能吹奏出城墙以及西安这个城市灵魂声音的是一种叫做埙的古乐器。埙出土于西安半坡遗址,由黄土烧制而成,吹奏出的是土音,刚而浊。西安人普遍喜欢吹埙,尤喜欢夜晚登上城墙吹奏。一人在城墙上如影子如幽魂般吹埙,城墙下涌集了那么多人倾听,它是那样的深厚、神秘有极强的穿透力,以致使一些年幼少女惊恐而哭。埙的声音最能表达中华民族的性格,最能与西安这座城市的气氛相融。

场景之二:书院门的字画和北院门的牌匾

书院门牌楼。

西安人通常所说的书院门,指的是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这一条步行街。街是青石板铺成,街两旁都是些仿古建筑,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店铺:卖湖笔端砚的,卖名人字画的,卖古籍的,制印的……每家店铺都古色古香、老板袖着手坐在屋子里面,或捧一只紫砂壶,或手里旋转两颗翠玉保健球,眯着眼,决不吆喝。

西安人普遍钟情古文物,喜好字画,随便走进一个西安人家里,可能没有笔记本电脑大屏幕彩电,但必定有几枚古钱几片瓦当,几本邮票和古书,几幅于佑任或石鲁的字画。有人家装修房子或乔迁新居,一般会来书院门挑选一些当今名家字画或古代名人字画拓片装饰其中,许多普通市民家中,中堂上都悬挂“读书是福,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条幅。

中国各大城市,手写的风格各异的店铺牌匾西安最多,而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绕过钟楼穿过鼓楼洞口北院门一条街,石板路两旁仿唐或明清风格店铺,卖民间手工艺品、传统日用杂货、各种地方风味小吃及名目繁多的老字号点缀其中。再不起眼的店铺的匾额或招牌都是古今名家手书。即使那些流动于街头巷尾的小吃担,如镜糕、笼笼肉、蜂蜜凉糕、麻酱米皮,担头上晃悠晃悠的小木板招牌上也常是颜真卿或董其昌的字。卖镜糕老头在鼓楼洞口避雨,怀里紧抱一只塑料袋,雨停了,老头小心翼翼打开塑料袋,露出写有“镜糕”两个大字的长方型小木板,竟是于佑任先生手书的,你一边买镜糕一边问起,老头就滔滔不绝讲起这字的来源,并分析字的运笔气势风格流派,连镜糕都忘记卖了。西安人不但有收藏古玩字画嗜好,也有沿门逐店研读招牌匾额的雅兴,读出喧嚣中的宁静,清新中的古意。

场景之三:易俗社和自乐班

秦腔自乐班,演员即观众,观众即演员。

从周秦汉唐一路走来的西安人什么都敢藐视,北京广州的摇滚乐队来演出,他们一般不怎么捧场,认为那是从秦腔中学来的,是秦腔的孙子。他们迷恋秦腔,并不全因它土生土长古音古意,而是秦腔石破天惊的撕扯吼叫最能表达他们灵魂的渴望震颤。这个城市地下埋皇陵地上长寺庙,阴气重于阳气,人们用秦腔惊天地泣鬼神的阳刚之气来平衡几千年郁积的阴森和鬼气,达到阴阳平衡刚柔并济。

有百年历史的剧院——易俗社,白天晚上连轴转上演传统折子戏经典名剧《三滴血》、《铡美案》、《屠夫与状元》……观者如潮场场爆满。台上名角表演得精湛绝伦炉火纯青,台下观众看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民众听戏看戏,自己清唱作乐更成了生活重要内容,于是自发组成无数民间自乐班,于炎阳酷暑天,凛冽西风中,在城墙根下、护城河边、公园林阴中、小巷门楼前,随处可见秦腔的即兴表演,观众即演员,演员即观众,且不分男女老少皆可进去吼上几声,居然个个有板有眼字正腔圆,水平不亚于易俗社专业演员。

场景之四:德福巷的咖啡红酒

和中国其它大城市一样,西安也有无数高楼大厦,无数酒吧茶室咖啡馆,高楼大厦大都集中在城西南角高新开发区,酒吧咖啡馆则一窝蜂开在名叫德福巷的一条小街里。

德福巷,酒吧咖啡馆云集。

和西安现存的众多地名如朱雀门、端覆门、化觉巷、四府街、竹笆市、洒金桥、后宰门一样,德福巷这个名字也起源于唐代,现在的建筑是在唐遗址上仿建的。外部建筑是古代的,里面装潢设备却是现代的西式的。来这里消费的大都是高新区有钱的金领白领和没有多少钱但有情调的小资和大学生。

小资也和别处不同

表面上看这里的情色男女和别的城市的没什么两样:衣鲜妆美,优雅的坐姿,不失体面的玩笑,小口小口地品着正宗的外国手磨咖啡,小茶匙慢悠悠搅着红酒里的冰块;圣诞树上花花绿绿的闪光塑料纸;成人玩具如意大利积木、英国拼图、台湾九连环……且慢,仔细看吧,你会看见玟瑰花的阴影下放一本唐诗宋词的线装版选本,情色男女优雅的白话文英文中不时夹杂一两句唐诗宋词:“举杯消愁愁更愁”呵、“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生在这样一个城市,唐诗宋词早在娘胎里就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取之不尽的古典情怀和用之不竭的日常用语。从德福巷出来,这些金领白领小资们说不定会直奔老孙家羊肉泡馍馆、老樊家腊肉夹馍铺、贾三灌汤包子店、秦镇米皮摊,坐在油迹斑斑长条木凳上,于烟熏雾罩中淋漓痛快海吃一碗羊肉泡馍、一个腊肉夹馍、一笼灌汤包子、一大碟辣油调得红红的米皮,这一点又区别于其它城市,其它城市金领小资们刻意标签化模式化,穿什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