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长石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长石简介,第1张

《中医大辞典》·长石长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名方石、直石、土石来源及产地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的矿石。分布山西、湖北等地。性味味辛、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生津,下气利尿,明目祛翳。1治发热烦渴,热甚肢厥。2热淋,小便不利。3翳障遮睛,视物不明。用法用量煎服,15~90g。化学成分天然产的不含结晶水的石膏。主成分为硫酸钙,常杂有微量的氧化铝、二硫化铁及碳酸盐等。《辞典》·长石出处《本经》拼音名ChánɡShí别名方石(《本经》),直石(《吴普本草》),土石(《别录》),硬石膏(《纲目》)。来源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的矿石。原形态斜方晶系。晶形板状或短柱状,惟不多见,一般成致密粒状、大理石状集合体。颜色白灰、淡蓝、淡红及黑色等。条痕白色。玻璃或脂肪光泽。透明或微透明。断口参差状。硬度3~35。比重295。性脆。产于沉积巖层、热液矿脉、火成熔巖及接触交代矿床中。性味①《本经》:"味辛,寒。"②《别录》:"苦,无毒。"功能主治①《本经》:"主身热,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脉,明目去翳眇。"②《别录》:"主胃中结气,止消渴,下气,除胁肋肺间邪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两。摘录《辞典》

详见百科词条:长石 [ 最后修订于2015/11/17 15:56:01 共50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特点:甘寒,清热泻火力强,为清肺胃实热的要药。

(2)肺热喘咳证。善清肺热,常与麻黄等同用。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善清胃火。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煅石膏清热、收敛、生肌,外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溃疡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等。

用法生石膏煎服,15~60克,宜先煎。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来源及产地 7 性味归经 8 功能主治 9 化学成分 10 石膏的药典标准 101 品名 102 来源 103 性状 104 鉴别 105 检查 1051 重金属 1052 砷盐 106 含量测定 107 石膏饮片 1071 炮制 1072 性味与归经 1073 功能与主治 1074 用法与用量 1075 贮藏 108 出处 11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石膏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膏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膏 1 拼音

shí gāo

2 英文参考

gesso [朗道汉英字典]

gypsum [朗道汉英字典]

parget [朗道汉英字典]

plaster [朗道汉英字典]

land plaster [朗道汉英字典]

gypsum fibrosum [朗道汉英字典]

plaister [朗道汉英字典]

gyps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Gypsum Fibrosum (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gypsum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石膏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Gypsum Fibrosum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gypsum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来源及产地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的矿石[1]。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1]。

7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1]。入肺、胃经[1]。

8 功能主治

石膏具有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镇痉、消炎作用[1]。

1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1]。治急性热病高热、大汗、口渴、烦躁、神昏谵语,发癍发疹,中暑自汗,肺热咳喘,胃热头痛、牙痛、龈肿,口舌生疮,暴发赤眼[1]。煎服:15~60g,打碎,先煎[1]。

2煅石膏收敛生肌[1]。治湿疹,烫伤,创伤、溃疡久不收敛[1]。研末掺敷[1]。

石膏为眼科常用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用于胃火亢盛或脾胃积热所致针眼、眼丹、眼痛、黄液上冲等,常与栀子、黄芩配伍,如白虎汤。

9 化学成分

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杂有有机物、硫化物等杂质[1]。

10 石膏的药典标准 101 品名

石膏

Shigao

GYPSUM FIBROSUM

102 来源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04·2H2O),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

103 性状

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104 鉴别

(1)取本品一小块(约2g),置具有小孔软木塞的试管内,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小块变为不透明体。

(2)取本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溶液显钙盐(附录Ⅳ)与硫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105 检查 1051 重金属

取本品8g,加冰醋酸4ml与水96ml,煮沸10分钟,放冷,加水至原体积,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附录ⅨE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1052 砷盐

取本品lg,加盐酸5ml,加水至23ml,加热使溶解,放冷,依法检查(附录ⅨF第二法),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106 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加水100ml与甲基红指示液1滴,滴加氢氧化钾试液至溶液显浅**,再继续多加5ml,加钙黄绿素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的黄绿色荧光消失,并显橙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608mg的含水硫酸钙(CaS04•2H20)。

本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0)不得少于950%。

107 石膏饮片 1071 炮制

生石膏 打碎,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

1072 性味与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1073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1074 用法与用量

15~60g,先煎。

1075 贮藏

置干燥处。

108 出处

 中药石膏常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使用中药石膏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中药石膏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中药石膏的用法

 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多煅过用,研末撒;或调敷。

中药石膏的炮制

 采集加工

 一般冬季采挖,由矿中挖出后,去净泥土及杂石。

 炮制方法

 煅石膏:取净石膏块或粗粉,置无烟炉火或适宜的耐火容器中,或武火加热,煅烧至红透,酥脆时取出,凉后碾细。

中药石膏的鉴别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药性鉴别

 1、生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煅石膏:煅石膏收敛生肌。

中药石膏的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2、《本草纲目》:“东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白虎汤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过也,阳明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尔。初虞世《古今录验方》治诸蒸病有五蒸汤,亦是白虎加人参、茯苓、地黄、葛根,因病加减。王焘《外台秘要》治骨蒸劳热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针者一斤,粉甘草一两,细研如面,日以水调三四服,言其无毒有大益,乃养命上药,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名医录》言睦州杨士丞女,病骨蒸内热外寒,众医不瘥,处州吴医用此方,而体遂凉。愚谓此皆少壮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广济林训导年五十,病痰嗽发热,或令单服石膏药至一斤许,遂不能食,而咳益频,病益甚,遂至不起,此盖用药者之瞀瞀也,石膏何与焉。”

 3、《药征》:“《名医别录》言石膏性大寒,自后医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仲景氏举白虎汤之证曰,无大热,越婢汤之证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则仲景氏之用药,不以其性之寒热也可以见己。余也笃信而好古,于是乎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也;方炎暑之时,有患大渴引饮而渴不止者,则使 其服石膏末,烦渴顿止,而不复见其害也;石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4、《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中药石膏的禁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