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柴嵩岩:肾气盛衰是女子的根本
现在是流行“女汉子”的时代,从一降生,女孩子便被按照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模式培养着。为了孩子长身体,营养是绝对保证的。所有富含营养的东西,只要想吃就管够。再加上曾听专家说,越是小个儿的动物,蛋白就越好;于是,家长们给吃大虾、吃鹌鹑蛋、吃鹌鹑、乳鸽……总之,什么高蛋白就吃什么,还说这都是精瘦肉,不怕影响身材。可这样的补法,对女孩子真的有益吗?在临床发现,除了小胖妞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小女孩儿出现了性早熟的倾向;中医理论认为,这和不恰当的饮食是有关系的。下面,就从小女孩、成年女性、老年女性3个阶段,说说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首都国医名师”柴嵩岩主任医师的女性养生观。
肾气盛衰是女子的根本
在中医古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这段经文提示我们,女性每7年为一周期,会有明显的变化,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也会不同。而且,肾气的盛与衰,是生、长、壮、老、已之根本;因女性具有经、孕、产、乳的特殊生理现象,故肾气在不同年龄阶段充实与衰退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女性的月经生理及身体其他脏腑功能的运转状态。
柴嵩岩认为,从生理规律上看,肾气盛与衰的规律,在女子不同年龄段是有区别的,并提出了“肾之四”的观点。
肾生最先:肾为先天之本,禀受于父母之精。在胚胎形成之前即已存在,待人出生之后又得后天水谷之精充养方逐渐成熟。
肾足最迟:肾气禀受父母之精而来,但肾气之功能(如生殖方面)在孩子出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并无表现,这相对于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已在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实在是“迟到”了。直到“二七”天癸至,胞宫胞脉通畅,肾气鼓动充实的太冲脉,方可有“月事以时下”的生理现象出现,此乃“肾足迟”。
肾衰最早:女子经过经、孕、产、乳阶段或屡患疾病,致体虚,肾气耗损,待40岁左右肾气逐渐减弱,面部、头发、肌肤均已明显看出肾气不足之征,待50岁左右肾气衰退,而此时人体其他脏腑依然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肾最需护:由“肾生先”“肾足迟”“肾衰早”的现象及规律,看整个女性的生理进程,则肾气盛衰的规律,是因时、因地、因生活状态而动态改变的。医生要治女人之症(与女性生理相关的疾病),皆需了解并掌握女性肾气盛衰的规律,时时注重维护肾气,补益肾气,维持气血阴阳的平衡,以维持月经生理与生殖机能的正常。由此对女性而言,相对于心、肝、脾、肺等其他脏腑功能,“肾需护”。
温补兴阳要慎重
在“肾之四”理论支撑下,柴嵩岩提出在女性不同年龄阶段,饮食及治疗用药应有不同针对性。
一七:即小儿阶段,为生长发育初期。发育过程是一个逐渐成熟、逐渐平衡的过程。此时女孩儿肾气尚未充实,易受其他因素干扰。此阶段饮食及用药宜保护肾气,养益冲任,忌兴阳,以免促进性早熟。
在临床中曾遇到过,老奶奶为了给小孙女补钙,经常在孩子的饭菜里加虾米皮。殊不知,虾皮、禽类、海米、羊肉等食品性温热,有兴阳之弊。如此说来,羊肉串、炖乳鸽、鹌鹑蛋等,女孩子要少吃。(编者按:男孩子也一样。)
孩子都少不了生病,有的家长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就会很随意。比如常用的一味中药柴胡,“其气于时为春,于五行为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因具升阳之性,可启动肾阳致相火妄动不安。故而,柴嵩岩主张在此年龄阶段,慎用柴胡及相关制剂。
因为,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肾阴尚未充盛,肾气被过早激发充盈,而肾阴又相对不足,无力制约,便会相火偏亢。
可以说,过早启动肾阳,违背了正常的生理状态,就会出现小儿性发育过早,从而影响其骨骼、身心等方面的正常发育。
二七~五七:逐渐为生理、生育旺盛期。这一时期女性常有过度劳役、大汗出、久视、熬夜或房劳过度情况,会耗伤肾阴。应从肾的角度考虑并给予相应调整。
此阶段应注意保养阴血,顾护肾气,补益肾阴,调理冲任。平素饮食宜注重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如适当食用动物肝脏、肾脏、海参、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花生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品滋阴养血。
对哺乳期女性,同样不宜食用鸽子、鹌鹑、虾等兴发之物。中青年女性宜食用养肝、柔肝之品,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可以缓解压力过大的生活状态。
在此阶段,妇科疾病会慢慢增多。比如乳腺病除外肿瘤,有结节、纤维瘤的,无原因泌乳或有血性、透明分泌物的人,都不要吃鸽子,会加重疾病的。
七七之后:此阶段女性“肾气衰,天癸竭……形坏而无子也。”在保养上更要注意顾护肾气。更年期后女子天癸竭,性功能也会衰退。此时不要因为恢复性功能就用食物或药物鼓动肾阳、启动肾精,这样只会加快衰老。有人在更年期后服用含蛤蚧的滋补品,并不合适。因为蛤蚧虽能补肺气,但兴阳能力较强,可能会影响整体阴阳平衡。总之,前文提到的温热兴阳食物都要少吃。
除肾阴不足,此阶段还会出现心肾不交的病理改变,部分女性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此时治疗用药在补肾养血基础上还应考虑交通心肾,清泻虚火。常用药物如女贞子、旱莲草、莲子心、浮小麦等。切要避免损伤肾气、阴血,不可妄用破血、通利及辛散之品。忌食辛辣、酒、助阳之品,如羊肉、牛肉、狗肉、各类补品等。
一、辨证论治要点
传统上认为肾无表证与实证,肾之热,乃阴虚之变,肾之寒,由阳虚而来,但根据临床实际,肾的实证还是存在的,如湿热内蕴、淤血阻络、砂石阻滞等,是为肾的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肾虚之证,一般分为阴虚、阳虚两大类,总的治疗原则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阴虚者忌辛辣,忌过于苦寒,宜甘润益肾之剂,以补阴配阳,使虚火除而阳归于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者忌凉润,忌辛散,宜甘温益气之品,以补阳配阴,使沉阴散而阴从于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此外,基于阴阳互根的道理,补阳时应顾及阴津,补阴时应顾及阳气,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而源泉不竭”。至于阴阳两虚,则为精气两伤,就宜阴阳并补。肾阴虚者,往往导致相火偏旺,此为阴虚生内热之变,治法应以滋阴为主,参以清泄相火;肾阳虚者,在温肾壮阳的基础上,必须佐以填精益髓之品,以资其生化之源。
二、证治分类
(一)肾阳虚
1、肾气不固
病机概要:劳损过度,久病失养,以致肾气亏损,失其封藏固摄之职。
主要脉证:面色惨白,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甚则小便失禁,或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补肾固摄。
处方举例:水陆二仙丹、五子衍宗丸。
2、肾不纳气
病机概要:劳伤肾气,或久病气虚,气不归元,肾失摄纳。
主要脉证:短气喘逆,动则益甚,形瘦神疲,严重者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无大根。
治疗方法:补肾纳气。
处方举例:人参胡桃汤、参疥散。
3、肾阳不振
病机概要:禀赋薄弱,久病不愈,或劳累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
主要脉证:面色淡白或黧黑,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精神萎靡,男子阳痿不育,女子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
治疗方法:温补肾阳、
处方举例:右归完、金匮肾气丸。
4、肾虚水泛
病机概要:禀赋素虚,久病失养,肾阳亏损,不能温化水液,水邪泛滥而上逆,或外溢肌肤。
主要脉证: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小便短少,或咳逆上气,痰多而稀,动则喘甚,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弦。
治疗方法:温阳利水。
处方举例:真武汤;实脾饮。
(二)肾阴虚
1、肾阴亏虚
病机概要:房事不节,劳倦过度,或久病之后,真阴耗伤。
主要脉证:形体虚弱,头晕耳鸣,健忘失眠,腰酸腿软,咽干口噪,舌红少苔,脉细。
治疗方法:滋养肾阴。
处方举例:六味地黄汤。
2、阴虚火旺
病机概要:劳倦过度,耗伤肾阴,或热病之后,阴津耗伤,阴虚生内热,水亏则火浮。
主要脉证: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痛,虚烦不寐,阳兴梦遗,口干咽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方法:滋阴降火。
处方举例:知柏地黄汤。
提醒您:肾脏病的中医证治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医博大精深,可以治疗很多疑难杂症,肾虚其实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很多人通过食疗的方法来治疗肾虚,中医中对于肾虚其实不止是通过食物治疗,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那么中医补肾方法有哪些?中医推荐的6个补肾妙方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
1、中医补肾妙招
一、护好自己的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另外,足底有许多穴位,如涌泉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觉前可以按揉脚底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起到养肾固精之功效。
二、大便要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
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三、饮水养肾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
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
四、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
因此,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五、吞津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
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六、饮食保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
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2、补肾食疗方
1、黄芪桑螵蛸粥
黄芪20克、桑螵蛸20克、茯苓15克、粳米200克,先将黄芪、桑螵蛸、茯苓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入红糖调味食用。
2、四味猪脬汤
芡实、山药、莲子、益智仁各20克,猪膀胱1具。将益智仁煎水去渣取汁,用药汁将芡实、山药浸泡2小时,装入洗净的猪膀胱内,扎紧口,煮熟,以盐或冰糖调味食用。
3、茴香黑糯米粥
小茴香6克、黑糯米90克,将茴香焙黄研成细末,黑糯米煮成粥,入茴香末用食盐、香油、胡椒、生姜、葱花调味食用。
4、鲫鱼陈皮汤
鲫鱼2条(约200克),陈皮15克,红枣20克。将鲫鱼去肠杂,放入锅内加水少许,再将陈皮、红枣放入文火煮至熟烂即可用食盐、生姜、葱花、胡椒、味精调味食用。
5、韭菜炒鸡蛋
新鲜韭菜100-150克,鸡蛋2个,生油、食盐各适量。韭菜洗净切小段,鸡蛋破壳后在碗里打匀,油锅烧热后,搅匀的鸡蛋放锅里面先煎成大块鸡蛋,再放入韭菜与鸡蛋一起炒熟即可。
6、菠菜牛肉丝
生牛肉一块100克切丝,菠菜200克洗净。大蒜、生姜、老抽、淀粉、料酒。菠菜洗净用开水焯熟,注意不要焯老。装盘备用。牛肉切丝,团粉抓一下,用生抽拌匀。油锅烧热,放入牛肉丝,翻炒,加入食盐、料酒,最后放入蒜泥翻炒两下出锅,直接倒在码好的菠菜上。
3、男人肾虚的表现
1、畏寒肢冷:
无论是穿的衣服多少,或者是冬天夏天,都感觉身体发冷,通常表现为冬天暖不热被窝等,或者是夏天在炎炎烈日下,还感觉身体发冷。
2、房事过度: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藏于肾,过多的房事会导致精气外泄,从而出现早写的症状,甚至导致阳葵。同时,房事过度造成的肾虚往往是肾阳虚。
3、头晕无力,失眠多梦:
中医认为肾脏和其他器官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如果其他器官久治不愈,就有可能造成连累肾脏,从而引发肾脏疾病,造成头晕无力,失眠多梦等疾病。
4、哮喘: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肾脏是吐气纳气的地方。如果肾脏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吐气纳气的话,就会造成呼吸不畅。在病情越来越厉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感冒,甚至哮喘等恶性疾病。
5、腰痛:
肾虚一般会引起腰痛,但是腰痛不一定是肾虚引起的,因为腰痛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的。从内因上来说,有可能是先天不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怀孕时母亲未给足营养造成的。从外因上来说,有可能是在工作和生活中造成的,比如长时间的面对电脑久坐,就极有可能会出现腰痛。
6、夜间多尿:
平时本来没有起夜的习惯,可是突然一夜要起来好几次,或者夜里的尿量多于白天的尿量,即是夜间多尿,这个也有可能是肾虚的表现哦。
7、头晕耳鸣:
白天上班没有精神,耳朵总是嗡嗡的,让人无法集中精力,安心工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是由于肝和肾引起的。
8、大便干结:
虽然大便干结的原因可能是消化功能不正常引起的,但是根源还是在于肾虚的。因为肾开窍于二阴,主二便,所以大便干结也是肾虚的主要表现之一。
9、尿频尿急尿不尽:
尿频尿急尿不尽是属于前列腺炎的症状,但是在中医上也是肾虚的一种症状,所以如果你有了尿频尿急尿不尽的话,也是肾虚的。
10、阳萎早泄:
如果有了肾虚的话,直接会导致男性性功能的下降,从而出现阳葵早写的情况,这也是肾虚的一种表现。
足部保暖是补肾的一种方式。这是因为肾脏经络从脚底开始,脚部容易被寒冷侵袭。因此,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睡觉时不要把脚放在空调或电扇前;不要在潮湿的地方长时间赤脚行走。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阳气可以抵御寒冷,从而保持正常体温。如果阳气虚弱,他无法抵御寒冷,人们就会感到寒冷的滋味。如果阳气衰竭引起的寒战常伴有抑郁、腰膝寒痛、克拉拉和长尿频等症状。肾脏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尤其是现代人。长期的压力或过度工作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肾脏问题,这将很容易导致肾功能衰竭。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饮食之外,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有害肾脏的坏习惯,如熬夜、吸烟和饮酒。
中医认为阳痿的主要原因是肝郁气滞、固邪内阻、不用宗津、脏腑不足、精血不足、宗津营养缺失。疏肝解郁,滋阴填精,通络壮阳,滋补脏腑。介绍了几种选择要求。当然,还有许多其他方法可以增强阳气,如适当的体育锻炼,特别是有氧活动,如游泳、爬山等。此外,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夫妻感情好,心情愉快,性能力自然提高,松枝、白芍、炒甘草、生姜、红枣具有调和阴阳、调理心气的功效;肉桂、牛膝具有补肾强身的功效;龙骨和牡蛎具有镇静和增加智力的作用。
吞咽体液能滋补肾精,护肾。口中唾液分为两部分:清淡的唾液以脾脏为主;格罗索是唾液,主要由肾脏控制。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嘴里一有唾液就吐出来,不到一天,你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惫。脐是生命力的基础,与脏腑密切相关,经络和骨骼。患有功能性阳痿和精子造影的患者可以每天早晚躺在CAMA中,用食指按压和挤压肚脐5分钟,两个月后,可以获得明显的效果。
本文2023-08-20 14:41: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5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