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菜是哪个地方的菜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2收藏

淮扬菜是哪个地方的菜系,第1张

淮扬菜系指以扬州府和淮安府为中心的淮扬地域性菜系,形成于扬州、淮安等地区。淮扬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淮扬菜系大多以江湖河鲜为主料,以顶尖烹艺为支撑,以本味本色为上乘,以妙契众口为追求,雅俗共赏而不失其大雅。

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淮扬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

淮扬菜十分讲究刀工,刀功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

淮扬菜既有南方菜的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自己甜咸适中,咸中微甜的风味。由于淮扬菜以鲜活产品为原料,固而在调味时追求清淡,从而能突出原料的本味。

起源:大运河承载淮扬菜的兴起

淮扬菜是在扬州菜和淮安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兴起和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有很大的关系,隋炀帝曾经三下江都,客观上促进了淮扬菜的发展。

虽然扬州菜和淮安菜发展在不同区域,但是两地文化习俗相近,再加上大运河的修建推动了两地漕运、河务和盐运的互动和发展,两方的厨业界也有了互相交流、相互借鉴的机会。

当时的淮安菜品种多,但是味道稍显粗糙;扬州菜品种不多,但是制作精细。两地的菜肴相容相长、互相影响、趋同发展,从而使淮扬菜逐渐形成相对统一、相得益彰的完整体系。    

到了清乾隆时期,淮扬菜发展成熟,出现了名气极大的“全鳝席”、“红烧狮子头”、“钦工肉圆”、“开洋扒蒲菜”、“淮安文楼汤包”、“马鞍桥”、“三套鸭”、“大煮干丝”等。当时淮扬菜与鲁、川、粤菜并称全国“四大名菜”,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称为四大帮口,现在称“四大菜系”。 

扩展资料:

淮扬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以扬州菜(维扬菜)为主、淮安菜为辅。淮扬菜系指以扬州和淮安为中心的淮扬地域性菜系,形成于扬州、镇江等地区,覆盖周围的淮安、泰州、盐城、南通等地,以上地区也是明清时期扬州府之辖地。

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淮扬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风味特色扬州地处南北交汇。

因此淮扬菜具有以下特点:软兜长鱼口味清鲜平和,咸甜浓淡适中,南北皆宜。并且,淮扬菜的选料尤为注重鲜活、鲜嫩;制作精细,注意刀工,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调味清淡味,强调本味,重视调汤,风味清鲜;色彩鲜艳,清爽悦目;造型美观,别致新颖,生动逼真;菜式繁多,体系庞大;做工精细,特别讲究刀工,注重菜品形态和雕刻;色香味形俱佳。

淮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选料讲究时令新鲜,原料以河鲜比重较大,“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烹饪善用火候,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风格雅丽。扬州以其皮薄、汁浓、味鲜的各色点心闻名,俗语道:“川菜扬点”。

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软兜长鱼、淮安茶馓、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等。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原料鲜活。

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坐落在,淮安市清江浦区,古黄河生态园旁。只要去到那里 人还未至就已经远远的看见,那颗标志性植物,一棵高约三米碧绿的大白菜。

走进馆里一眼看见的是,一座身高三米的灶神赵公明的塑像,一手捋须一手背在身后,仿佛思索着什么。绕过雕像后面有一大片沙盘,里面是缩小版的淮安繁盛时期,城市建筑布局图,绿树成荫,建筑精致古朴。让人不禁想起江南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婉约含蓄。

走过沙盘印入眼帘的是一个青花瓷的碟子,碟心印着“和精清新”四个字, 在盘子的上方写舌尖淮扬,概括了淮扬菜的独特理念。淮扬菜既有南方菜,鲜、脆、嫩的特点,也融合了北方菜咸、色、浓特点。形成自己甜咸适中的口味。淮扬菜以鲜活产品为原料,以本色本味为上乘,从而能吐出原料的本味。

淮扬菜以精细的刀工,娴熟的摆盘,巧妙的色彩搭配,让每一道菜不仅是味觉的盛宴,同时也是视觉的享受。

淮扬菜作为四大菜系之一,“和精清新,妙契众口”,以“就地取材,土菜细作,五味调和,百姓创造”的特点,使其被首选为开国大典的国宴,成为65周年的国宴首选菜。

看着一盘盘如栩如生的菜肴,看着一帧帧照片记录,向人们无声的叙说着 淮扬菜的来历,发展,壮大。一路走来,仿佛人也置身其中,共同见证淮扬菜的成长和繁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