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美食录---《山家清供》
宋朝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会吃喝玩乐的一群人,宋朝的饮食业也是相当的繁荣,《东京梦华录》中记录的汴京盛况,饮食文化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内容。南宋文人林洪撰写的《山家清供》中就记录了很多宋代的美食,“山家清供”大致的意思是“山野人家的清茶淡饭 ”,书中记录都是在当时食材易得、烹饪方法简朴、口味清淡的的菜品。
《山家清供》中记录的菜品的名字也是非常的有诗情画意,比如“碧涧羹”,是用芹菜为原料煮成的羹。“广寒糕”是把桂花洒上甘草水,和米一舂成粉制成的糕点。其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一道菜是“莲房鱼包”,用比较嫩的莲房,把底部的削开,在不伤害到表皮的情况下把内瓤挖干净,然后把用酒、酱和香料腌制过的鱼填进莲房,再用削下来的底部拖住,放进蒸锅蒸熟。
作者林洪,字龙发,号可山,是南宋绍兴年间的进士,他善诗文书画,不仅对饮食有所研究,对园林也有所造诣。《山家清供》不只是一本食谱,书中也记录了很多诗文掌故和名人逸事,阅读时不仅可以了解宋朝饮食文化,还可以了解到宋代的人文趣事,也是别有一番意趣。
《食经》也是记录美食的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里面有个描写桂圆汤的场景么?
“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1《雅舍谈吃》(藏)
作者:梁实秋
推荐语:
味蕾上的雅人深致,最具人文气息的饮啄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为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2《美食家》(藏)
作者:陆文夫
推荐语:
本书将各色人物历时四十年的生活汇合在“吃”这一主题之上,“美食家”的称谓由此风行。
内容简介:
小说巧妙地将一个纯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个一辈子沉湎于吃喝的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结在一起,以富于变化的叙述手法,将各色人物历时四十年的生活汇合在“吃”这一主题之上。主人公朱自冶好吃的不变性恰恰揭示了历史的多变性,他的沉浮,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作者以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景致、名菜佳肴、历史古迹等营构独特的景观,形成作品特有的情调、意境和韵味,加上吴语的运用舒卷自如,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3《吃主儿》(藏)
作者:王敦煌
推荐语:
跟着本书实践,你也可以成为“吃主儿”。
内容简介:
在北京,有不少人被称之为“吃主儿”。“吃主儿”不是厨师,他们有一套“信条”,您了解了这套“信条”,您就知道了“吃主儿”的独特之处。 介绍“吃主儿”,就不能不讲他们怎么采购、怎么做、怎么吃的种种讲究。本书介绍的这些菜肴大多没用什么名贵原料,有些是老北京的家常菜而今天难得一见的,有些是经“吃主儿”改良而与众不同的,更有令有缘品尝者念念不忘、报刊文字屡屡推介却是偌大京城只此一家的。可喜的是,对这些菜的制作精要,作者可谓倾囊相授。如果您跟着实践,您也可以成为“吃主儿”。
4《知堂谈吃》(藏)
作者:周作人
推荐语:
谈吃也好,听谈吃也好,重要的并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时的那种气质和风度。
内容简介: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同是一样的饭食、米粥、酒水,不同的人就能品到不同的味道,想到不同的事情。周作人的吃食文章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周作人:俏皮,欢快,眷恋,沉默的心,随性的文字。而这正是他对故乡割舍不下的情分,以及对生活宁静致远的态度所致。他从繁华影像的都市中从容突围,然后转身走进市井生活的小巷里来。
5《汪曾祺谈吃》(藏)
作者:汪曾祺
推荐语:
美食家的终极诱惑,在中国文坛,汪曾祺被公认为当代名家中最后一位风雅独殊的文人美食家。
内容简介:
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
6《老饕漫笔》(藏)
作者:赵珩
推荐语:
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
内容简介:
本书是赵珩先生谈饮食文化的一部力作,开饮食文化读物之先。全书共四十八篇,用白描式的笔记体写食话,写口腹之物,记风物人情,述历史掌故,亲切自然而优雅,流露出作者对精致文化的一份眷念。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
7《唐鲁孙谈吃》(藏)
作者:唐鲁孙
推荐语:
华人谈吃第一人的“饮食笔记”。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作者不但嗜吃会吃,也能吃,无论是大餐厅的华筵残炙,或是夜市路旁摊的小吃,他都能品其精华食其精髓。本书所撰除了内地各省佳肴,更有台湾本土的风味,让人看了垂涎欲滴。本书以谈吃为主题,唐鲁孙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地写出来,南北珍馐,水路杂承,无不见于唐鲁孙笔端,更难得的是作者将许多佳肴的用料与烹制方法也记录下来,为继承弘扬我们传统的食文化提供了极珍贵的资料。
8《言以助味》(待藏)
作者:费孝通
推荐语:
随人类学家费孝通一起走遍中国,食遍中国。
内容简介: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的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一生致力于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城乡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等的研究,本书将其在各地访问期间所品尝美食的经历与你一同分享:龙胜猕猴桃、盐城藕粉丸子、家乡的凤尾菇、秦淮风味小吃……让你了解这位学术大家生活中的一面。
9《肚大能容》(藏)
作者:逯耀东
推荐语:
美食家逯耀东:“我是一个馋人,常常两肩担一口,东西南北走。无他,觅食而已。”
内容简介:
逯耀东教授在大学讲授中国饮食文化史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他更是一位知味的人,经常各地探访、品尝不同风味的饮食,也希望将食谱与自己所学联系起来,透过历史的考察、文学的笔触,将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的琐碎细事与社会文化变迁相衔接,更上一层楼,为中国饮食文化拓展出新的领域。本书是逯耀东过去发表的一些饮食文章的结集,大多为探访美食的随笔。作者上北京、下江南、走关中、入中原、返台北,可谓是遍访佳肴美膳,忽而“去来德兴馆”,忽而“富春园里菜根香”,正乃“馋人说馋”是也,让读者忍俊不禁之余难免食指大动。更殊为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份经验与历史、文学融会贯通,在大快朵颐的文字里,讲的是历史名城的饮食经,道的是诗词文赋的品馔谈。
10《味道之第一宗罪》(藏)
作者:梁文道
推荐语:
从“知道分子”到“知食分子”,梁文道终于开口谈论饮食;从“大饱口福”到“大开眼界”,梁文道这个“外行人”为读者带来不同寻常的犀利见解。
内容简介: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当饮食成为人类过分沉溺的欲望,其他一切*邪的罪错便随之而来。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远去,喧嚣升起,品味变成炫耀的资本,饕餮之徒化身为美食家——人类因贪吃被驱除出伊甸园,背负起原罪,却为自己创造了另一座天堂。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幅员辽阔,美食更是多种多样,源远流长。美食,顾名思义,就是好吃的食物,不分阶层、不分等级,可以是山珍海味,也可以是街头小吃。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不仅仅是单纯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中国的菜肴注意菜品的美感,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和谐,从多方面表现菜肴的美感。
我国的饮食巨著有很多,有专门记录皇亲国戚饮食的《食珍录》,写于南北朝时期;也有从多方面反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史的《清异录》,写于隋唐时期;还有着主客相互品评菜肴的《本心斋食谱》 ,写于宋朝时期;更有着古代食疗专著之一的《饮膳正要》,写于元代时期,这类饮食方面的书籍不胜其数,分别记录了不同风俗地区的饮食,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音”,饮食上更是存在差异。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还有好多美食不成听说不曾尝试,更别说交通信息不便利的古代。因而饮食著作可以填补人们知识上的空缺,了解其他地区的风俗、饮食习惯。
《食经》就是其中一本,它是由隋朝人谢讽编制而成,其曾在隋朝担任过隋炀帝的“尚食直长”,专门负责隋炀帝的起居饮食。该本书中记录了脍、羹、饼、糕、卷、炙、面、寒具,饭等类。每种食品又有若干的品种,制作方法,比如单单羹类就有好多种,比如羊羹、鱼羹、鹑羹、折箸羹等等。还有许多华丽的菜名,比如“龙须炙”、“紫龙糕”、“花折鹅糕”、“乾坤夹饼”等等,但由于此书现存缺失,只有部分菜品名录,并无制作方法,是饮食圈的一大损失。
《红楼梦》
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它包罗万象,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的饮食文化描写为人称道,不仅为读者展现了精美、典雅、和谐的中华美食,也在文本叙事、人物塑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影响至今。本文将试着浅谈曹公笔下的饮食文化,一探舌尖上的红楼珍馐。
美食的诗句古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杜甫《立春》。
劝君速吃莫踌躇,看被南风吹作竹。—宋代钱惟演《玉楼春锦箨参差朱栏曲》。
槐叶冷淘来急吃,君家醪瓮却须休。—宋代晁说之《招图机吃槐叶冷淘》。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宋代苏轼《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
本文2023-08-20 14:57: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