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不是只读三本医书,而是“祖传中医”的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不是只读三本医书,而是“祖传中医”的意思,第1张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九种体质”,关乎着一个人的 健康 与否。体质 养生 是基础、根本的 养生 方法,也是最真的 养生 理念。四代中医世家传人——效哥,从医二十余载,从诸多的临床案例中验证了“体质调理”和“体质重建”对一个人 健康 的重要性。效哥致力于体质 养生 、调理研究,专注于个体化体质辨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化差异,采取优化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人通过体质重建和体质调理,不生病,少生病。

金庸先生的江湖中有一句,“欲练此功,必先自宫”!无人不知!

中医的江湖中,也有一句无人不知的话,“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但,“三世” 被很多人误认为是 “三本中医典籍”! 哪那么多典籍,那么多自宫!

本文提要:

1、“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出处!

2、 历史 上的“证伪者”!

3、是“看了三本书”的中医厉害,还是三代人研究一个病的中医厉害?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下》,原文是: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明代以前, 基本上大家公认的是“三世”指的是 “三代中医世家” 极个别人 认为是“三部典籍—— 《针灸》、《神农本草经》、《太素脉诀》 ”!

一切都坏在了明代!

明代宋濂的 《赠医师葛某序》 中说:

“古之医师必通于三世之书, 所谓三世者, 一曰《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太素脉诀》。《脉诀》所以查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去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医。”

郭德纲郭老板说得对,“如果不能骂人,此处我无话可说”!

医学是个实践、实战学科!如果读书就可以称为中医,那还开那么多中医学院干什么?还规培干什么?

郭老板还说过,“相声再不济,也不用一个外人来对行内的人指手画脚”!

宋濂是个谁?你凭什么对中医指手画脚?

依旧是田忌赛马的套路!真TM腌臜!

TM是注册商标还没发下来之前的意思,你们别想歪了!

注册商标下来了,就是R标!

所以,TM不一定就是骂人!

但是,宋濂,你忘了《礼记曲礼下》原文中还有一处“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的“三世”,如果你不傻,来解释一下?

一篇文章中的“三世”,会有几个意思?

和《礼记》同时代的先秦, 基本上最讲究“一技之长、世代相袭”, 对吗?

《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中“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来,宋濂,出来,你给效哥解释一下“划船的也必须读《针灸》、《本草》、《太素脉诀》吗”?

仲景先生说得 “各承家技”! 你给效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各承TM的家技?

“各承家技”,如果不是“三代中医世家”,那又是什么?

本条就不写了,上文和下文基本写完了!

写到这个标题,想起了前段时间的 “神医宇宙”!

那些披着中医外皮的老骗子,异口同声:

“我们家从我祖爷爷那辈人,就治这一个病!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考虑, 我做出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 ,我要献出秘方”

编剧小哥,导演小哥,你们太省事了吧,换点台词,也不至于穿帮啊!

坑死那些砸钱的金主爸爸了!

读了三本书,或者三部典籍,他临床又有多少? 微信群讲课,应该是没啥问题!看病,还差远了!

理论上的推演,可以头头是道! 但,现实中的看病,凶杀恶斗!

就像武僧一龙约战太极大师王占海在4月17日互殴!

王占海的意思,我一个手能举起100斤,打你个小鸡子一样的体格,还费事吗?

一龙怼回去的话,非常接地气,“ 我打了几十场比赛了,你一场都没打过, 你输定了”!

这还真不是吹牛!

所以,大家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吗?

一个人一辈子看病,能积累下多少经验,真的不会太多!传给了儿子,儿子用这些经验,再升华这些经验,再传给孙子, 孙子一接手,就已经是“医三代”了!

三代人摸爬滚打,还不如你读三本书的效果好吗?

医三代学到的东西,哪怕不动脑子,也是 两代人“无数教训换来的经验”

爷爷和爸爸两代人,已经把用过的无效的东西摒弃掉了,把有效的东西继续加精置顶,能没效果吗?

两代人仅“熟地”就用了160吨,相当于160,000,000g, 那么,实战之中摸索出的熟地使用心法,会比读了三本书就敢拉群讲课的人弱吗?

卖油翁那篇课文,还记得吗?

卖油翁最后一句话说的什么?

“唯手熟尔”!!!

你读了三本书、没摸过一个患者的手,你的“中医必杀技”的熟练又在哪里?

为什么太医院的烧伤科全国第一?

为什么浙江永的断手再植世界第一?

这TM是读了三本典籍读出来的吗?

不是!绝不是!

是无数次实践摸索出来的带着血的教训的经验!

从生出来,就耳濡目染,你说,这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以,世家中医的孩子,可以不学中医,如果学,未必会超越祖宗的名头, 但,也绝不会很差!

我的奶奶、许老的老伴,这都是不从医的家庭主妇,但,她们耳濡目染之下,随便说出一些药,放心,绝对管用!

什么是绝招?再拙劣的招数,只要重复100万遍,就是绝招!

泰森最著名的躲闪,一天10000遍的练习!邓亚萍,一个挥拍动作,最低4000次起!

所以,他们不是英雄,谁是?

难道是看了一万本“怎么打拳击”、“怎么打乒乓”的人的技术更好吗?

所以,此文,读到此处,诸君若仍觉得“三世”是指的三本典籍的,效哥就拿你没办法了,买包辣条,看海贼王去吧!

感谢您的观看 ,要 健康 ,调体质,加入效哥“体质调养”的队伍中来!

我国针灸古籍首次明确提出禁针禁灸穴的为《针灸甲乙经》,在《针灸甲乙经?针灸禁忌第一(下)》中,共载有禁针穴13穴,分别为:神庭、上关、颅息、人迎、云门、脐中、伏兔、三阳络、复溜、承筋、然谷、乳中、鸠尾。其中,颅息、复溜、然谷三穴,属相对禁忌,要求“刺无见多血”;余穴则属绝对禁忌:“禁不可刺”。除此之外,在各经穴项下又有所补充,如石门“女子不可剌灸”、手五里“禁不可刺”、缺盆“刺太深令人逆息”等。另载禁灸穴24穴,分别为:头维、承光、脑户、风池、哑门、下关、耳门、人迎、丝竹空、承泣脊中、白环俞、乳中、石门、、气冲、渊液、经渠、鸠尾、阴市、(膝)阳关、天府、伏兔、地五会、瘛脉。其中,耳门,“耳中有脓,禁区不可灸”;下关,“耳中有干扌适,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属相对禁忌。余穴均为“禁不可灸。”但,该书各经穴项下所载,略有出入,如耳门、瘛脉二穴,可灸三壮;而五处、心俞、素髎三穴列为禁穴。

明代《针灸大成?卷四》所载禁针穴歌介绍绝对禁针穴22个:脑户、聪(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承泣、神道、灵台、膻中、水分、神阙、会阴、横骨、气冲、箕门、手五里、三阳络、青灵。

另有一些穴位则是有条件禁忌和部位禁忌:“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腹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清代《针灸逢源》一书,绝对禁针穴又增加:角孙、急脉、会宗、乳中、犊鼻五穴。这样绝对禁针穴达到26穴。

另载有禁灸穴歌,介绍禁灸穴达45个之多,分别为:哑门、风府、天柱、承光、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 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

至清代,《针灸逢源》载脑户、耳门。禁灸穴总计为47穴。

1、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王肯堂《肯堂医论卷中杂记》

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

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

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

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李梃

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8、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

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褚澄《褚氏遗书》

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

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

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

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

16、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

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

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

——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

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

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

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吴瑭《温病条辨自序》

23、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张介宾《景岳全书论治篇》

24、医之道最微,微则不能不深究;医之方最广,广则不能不小心。

——梁拓轩《疠科全书自序》

25、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辨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

——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

26、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

——赵宜真《秘传外科方总论》

27、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

——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8、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

——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

29、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

30、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程钟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