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儿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枝儿是什么意思,第1张

枝儿,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解释。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解释枝儿是指植物的茎或枝条上生长出的分枝。

在植物学中,枝儿是指植物的茎或枝条上生长出的分枝。这些分枝通常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功能。植物通过枝儿来扩大其叶面积,以便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制造能量。同时,枝儿还可以为植物提供支撑,使其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枝儿有时也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例如,一个人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才能,就可以说他枝儿繁茂。这种说法强调了一个人的才华横溢和多才多艺。

枝儿在一些地区方言中还有其他含义。例如,在东北方言中,枝儿表示关系,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枝儿是一种亲昵的称呼。

方言的意义和价值

1、方言是某个地区特有的语言形式,它承载着该地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方言的存在能够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独特特征,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2、方言通常与某个地理区域或特定群体相关联,人们通过使用方言表达对自己所属地区或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方言可以成为社区和群体之间联系的纽带,增进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3、方言为语言学家提供了研究语言变体和语言变化的宝贵资源。通过对方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语言的演化过程和语言变化的规律,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4、方言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不同地区的方言可能具有独特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音特点,使语言更加生动、多样和丰富。方言能够丰富文学、音乐和艺术创作,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文化体验。

1细胞和细胞学说: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n,T.二人于1938~1939年间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原生质体一词有时指去了壁的植物细胞。

3.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4.组织:在个体发育上,具有相同来源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组织。

5.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6.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表现在内部生理变化和形态外貌变化两个方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分化是进化的表现。

7.染色质和染色体: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部分,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电子显微镜下染色质显出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变粗变短,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粗线状或棒状体,此即染色体。

8.纹孔: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9.传递细胞: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10.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11.穿孔:指细胞壁局部溶解消失而形成的直正相通的孔洞。

1.器官:器官是生物体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植物体内,以营养生长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称为营养器官,如根、茎和叶;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器官称为生殖器官,如花、果实和种子。

2.种子: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胚珠经过受精而发育形成的结构。种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在被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种子中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子叶吸收,成熟后的种子没有胚乳,叫做无胚乳种子,如大豆、黄瓜的种子;成熟后种子内有胚乳的叫做有胚乳种子,如小麦、玉米、蓖麻的种子。

3.幼苗:种子萌发后由胚长成的独立生活的幼小植株,即为幼苗。不同植物种类的种子萌发时,由于胚体各部分,特别是胚轴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长成的幼苗在形态上也不一样,可分为两类: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

1.定根和不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2.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3.木质部脊: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每种植物的根中,木质部脊是相对稳定的。植物解剖学上依根内木质部脊数的不同,把根分别划为二原型,三原型等。

4.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5.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 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6.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

7.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8.内起源: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9.根瘤与菌根:根瘤和菌根是种子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现象。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部的瘤状突起。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根瘤细菌具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菌根(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在根表面形成套状结构)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根细胞内)。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真菌将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机养料供给真菌。

10.不活动中心: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

11.共质体: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将原生质连接成的整体。

1.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芽有各种类型。如按其着生位置分为定芽(包括顶芽和腋芽)和不定芽;按芽鳞的有无分为鳞芽和裸芽;按其性质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其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与休眠芽。

2.芽鳞痕:鳞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称为芽鳞痕。芽鳞痕的形状和数目因植物而异,是识别植物和进行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3.藤本植物:有缠绕茎和攀援茎的植物统称藤本植物。依茎的性状,藤本植物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忍冬)和草质藤本(如菜豆、旱金莲)。

4.分蘖和蘖位: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的分蘖节(根状茎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这种方式的分枝称分蘖。分蘖上又可继续形成分蘖,依次形成一级分蘖、二级分蘖,依此类推,分蘖有高蘖位和低蘖位之分。所谓蘖位,就是分蘖生在第几节上,这个节位即蘖位。蘖位越低,分蘖发生越早,生长期较长,抽穗结实的可能性就越大。

5.外始式和内始式:某结构成熟的过程是向心顺序,即从外方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外始式。如根的初生木质部和根、茎的初生韧皮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反之,成熟过程是离心顺序,即由内方向外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是内始式,如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6.髓射线:髓射线是茎中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也称初生射线,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在次生生长中,其长度加长,形成部分次生结构。髓射线位于皮层和髓之间,有横向运输的作用,也是茎内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7.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与位于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8.年轮和假年轮:年轮也称生长轮或生长层。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呈若干同心环层,每一环层代表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的地区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轮,因此习惯上称为年轮。每一年轮包括早材和晚材两部分。由于外界气候异常或虫害的影响,出现多次寒暖或叶落的交替,造成树木内形成层活动盛衰起伏,使树木的生长时而受阻,时而复苏,因此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只产生一个生长轮,这即假年轮。

9.树皮:树皮是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木栓及它外方的死组织(统称外树皮)和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如果存在)及韧皮部(统称内树皮)

10.补充组织:树木的枝干上,皮孔一般产生于原来气孔的位置,气孔内方的木栓形成层不形成木栓细胞,而形成一些排列疏松、具有发达的胞间隙,近似球形的薄壁组织细胞,它们以后栓化或非栓化,称为补充组织。随着补充组织的逐步增多,向外突出,形成裂口,即皮孔。

11.侵填体:木本植物多年生老茎中,早期的次生木质部(即心材)导管和管胞失去输导作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它们附近的薄壁组织细胞从纹孔处侵入导管或管胞腔内,膨大和沉积树脂、丹宁、油类等物质,形成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导管或管胞腔的突起结构,这种突起物即侵填体。

12.环髓带:有些植物(如椴树属)的髓,它的外方有小型壁厚的细胞,围绕着内部大型的细胞,二者界线分明,这外围区,称环髓带,又称髓鞘。

13.淀粉鞘:有些植物如旱金莲、南瓜等茎的皮层最内层,即相当于内皮层处的细胞,富含淀粉粒,因此称为淀粉鞘。淀粉鞘包着维管柱的外围,可做为皮层与维管柱的“分界线”。

14.顶端优势:植物枝条上的顶芽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许多植物只有茎顶芽发育得好,主干长得快,而腋芽却受到抑制,发育较慢或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1.完全叶: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例如月季、豌豆等植物的叶。

2.叶枕:植物学上所称的叶枕,一般是指植物叶柄或叶片基部显著突出或较扁的膨大部分,如含羞草复叶的总叶柄、初级羽片,以及小叶基部等的膨大部分。叶枕是一种能使叶进行运动的结构。

3.复叶: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

4.单身复叶:单身复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其复叶中也有一个叶轴,但只有一个叶片,叶轴与小叶之间具有关节。如柑、橙等植物的叶。单身复叶可能是三出复叶中的两个侧生小叶退化,仅留一顶生小叶所形成。

5.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6.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

7.异形叶性: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同一植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的叶。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如水毛莨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8.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上具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素或有少量的叶绿素,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

9.离层:在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形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

10.叶隙:叶迹从茎的维管柱上分出向外弯曲后,维管柱在叶迹的上方出现一个空隙,并由薄壁组织填充,该区域称为叶隙。

11.“花环”结构:玉米等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发达,内含多数较大叶绿体,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

1.变态:植物体由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器官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称为变态。如洋槐的托叶变为刺。

2.苞片和总苞:生在花下面的变态叶,称为苞片。苞片一般较小,绿色,但也有形大、呈各种颜色的。苞片多枚聚生于花序外围的,称为总苞。苞片和总苞有保护花芽或果实的作用。

3.同源器官:具有同一来源、而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毛竹的根状茎、葡萄的卷须等,它们形态和机能均不同,但都是来源于茎的变态。

4.同功器官: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

1.繁殖:植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以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繁殖。繁殖有三大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又称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某一部分和母体分离(有时不立即分离),而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如马铃薯的块茎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即为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可分为自然营养繁殖和人工营养繁殖。

3.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4.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由两个有性生殖细胞(配子),彼此融合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5.根蘖植物:洋槐、白杨等木本植物的根上常生出许多不定芽,这些不定芽可以长成幼枝条,进行繁殖。这类植物称根蘖植物。

6.单体雄蕊:一朵花中雄蕊多数,花药分离,花丝彼此连合成一束或呈管状,这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如棉花的雄蕊。

7.四强雄蕊:一朵花中具六枚离生雄蕊,两轮着生。外轮两枚花丝较短,内轮四枚花丝较长。这种四长二短的雄蕊称为四强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

8.花程式:用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和相互关系,称为花程式(又称花公式),如K2+2C2+2A2+4G(2∶1)即为十字花科植物的花程式。

9.花图式:花图式是指用图解表示一朵花的横切面简图,借以说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和相互关系,也可借以比较各植物花的形态异同。花图式也就是花的各部在垂直于花轴的平面上的投影。

10.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无限花序又称总状类花序或向心花序,其开花的顺序是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如油菜的总状花序。有限花序又称聚伞类花序或离心花序,它的特点与无限花序相反,花序中最顶点或最中心的花先开,渐及下边或周围,如番茄的聚伞花序。

11.子房:子房是被子植物花中雌蕊的主要组成部分,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当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12.心皮: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一个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称单雌蕊,一个雌蕊由几个心皮联合而成,称复雌蕊(合生雌蕊)。

1.花芽分化:花或花序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当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转入生殖生长,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产生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禾本科植物的花芽分化一般称为幼穗分化。

2.花粉败育:由于种种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没有经过正常的发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这一现象称为花粉败育。

3.雄性不育: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情况,这一现象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可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

4.丝状器:被子植物胚囊内的助细胞中,一些伸向细胞中间的不规则的片状或指状突起,称为丝状器。丝状器是通过细胞壁的内向生长而形成,它们的作用使助细胞犹如传递细胞。具丝状器是助细胞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

5.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释放出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极核同时和二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现象。

6.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经受精发育成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7.多胚现象:一粒种子中具有一个以上的胚,称为多胚现象。多胚现象在裸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在被子植物中也会因无融合生殖或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分裂成几个胚以及其他原因而出现多胚现象。

8.传粉:指花粉粒由花粉囊中散出,经媒介的作用而传送到柱头上的过程。

1.单性结实: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这种现象称单性结实。单性结实过程中,子房不经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子果实,称为营养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通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子果实,则称为诱导单性结实(或刺激单性结实),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实。

2.聚合果与聚花果: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如白玉兰、莲、草莓的果。如果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部分,这称为聚花果或称为花序果、复果,如桑、凤梨、无花果等植物的果。

3.颖果:颖果的果皮薄,革质,不开裂,含一粒种子,果皮和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颖果小,一般易误认为种子,是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

4.角果:角果是由二心皮组成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果实成熟后,果皮由基部向上沿二腹缝线裂开,成2片脱落,只留假隔膜,种子附于假隔膜上。角果是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特征。根据果实长短,将角果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两类。

5.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由产生孢子的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和产生配子的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1.凯氏带: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0.5分)内皮层细胞(0.5分)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0.5分),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1分),称凯氏带。凯氏带与根内水分和溶质的输导密切相关(0.5)

2.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0.5分)具有一定结构(0.75分)和功能(0.75分)的微结构或器官(或:原生质结构)(0.5分),称为细胞器。例如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0.5分)

3.异形叶性:同一株植物(1分)上具有不同叶形(1分)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异形叶或是出现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枝上,或是生于不同环境中(0.5分)。例如(0.5分)水毛莨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4.无融合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经过卵细胞和精子的融合,以后发育成胚(0.5分)。但在有些植物里(0.5分),不经过精卵融合,直接发育成胚(1分),这类现象称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包括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1分)。

5.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出二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1分),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1分)。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二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称双受精(注:若仅有此句而无前面的叙述也可得2分)。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1分)。

十一

1.外生孢子: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原生质,上端较小的一块就形成孢子,基部较大的一块仍保持分裂能力,继续分裂,不断地形成孢子。

内生孢子:某些蓝藻由于母细胞增大,原生质体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具薄壁的子细胞,母细胞壁破裂后全部放出。

2.孢子: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3.载色体又叫色素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也有仅指藻类植物细胞中含叶绿素的大型和复杂的结构。 蛋白核又叫造粉核或淀粉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有一蛋白质的核心部分,外围以若干淀粉小块,这是藻类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一种贮藏形态。

4. 茸鞭型鞭毛:鞭毛上具横向羽状鞭茸。

尾鞭型鞭毛:鞭毛上无横向羽状鞭茸。

5. 核相交替:在植物整个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的交替现象。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交替的现象。

6. 同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异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显著不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7. 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受精卵或合子开始,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成长为孢子体,到孢子体产生孢子母细胞为止的时期,从核相方面来看,是具有二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有性世代(或配子体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减数分裂而来的孢子开始,由孢子发育成长为配子体,到配子体产生两性配子为止的时期。从核相方面看,是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8. 孢子体:在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和具二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配子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和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9. 无性生殖: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是由两个称为配子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彼此融合的过程,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0.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大而运动能力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

11.单室孢子囊:是单细胞的结构,减数分裂后产生单倍体的孢子。

多室孢子囊:由1个细胞发育而成的多细胞结构,经有丝分裂产生二倍体的孢子。

12.孢子囊:产生孢子的母细胞或器官。

配子囊:产生配子的母细胞或器官。

13.果孢子体:亦称囊果,它是雌配子体上的果胞经受精后所产生的一种二倍体的植物体,自身不能独立生活,寄生于雌配子体上。它是真红藻纲藻类生活史的一个阶段,其内产生果孢子。

四分孢子体:为真红藻纲中由果孢子萌发产生的二倍体的孢子体,是其生活史的一个阶段。四分孢子体上产生四分孢子囊,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单倍体的四分孢子。

问:菜虽然没有血气,但是当我们把它做成卤菜的时候,那个菜也会很不高兴,也会反抗,那这不也是一种杀生吗?虽然说我们吃肉是杀生,吃菜只不过是轻微一点,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宣化上人:你要连吃菜也认为是杀生,你就什么都不要吃了,不更好?你喝风,风里头也有众生,也有它的生命;你喝水,水里头的生命更多;你吃土,土里也有生命。那你只可以吃火了,火里头也有生命,那你说怎么办?

宣化上人讲述

种子可分为有情子籽及无情种子。有情的种子,能生出胎、卵、湿、化四种动物。无情的种子,能生草木植物类和金石矿物类。有情众生,有情有性;无情众生,无情有性。所谓‘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有情和无情的性是相通的,原是一个的。而无情是暂时无情,它要是能返本还原,也会变为有情。但是不容易,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返本还原的机会,这机会好像三千大千世界中一粒微尘那么小。又它虽然转为有情众生,也都是低级的动物,如孑孓虫蚁一类的众生而已。我们虽然是有情,乃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的。如果不好好做人,就会性化灵残,化为无情的植物。所以在大树中,皆有鬼神住在那里。为甚么?因为大树和鬼神息息相通。人和鬼也是息息相通的,没有隔阂。修道人要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堕落到植物中。植物虽有性,但不易变有情。

尔时是当尔之时。普贤即是道遍宇宙,德邻极圣。菩萨是梵语,具足是‘菩提萨埵’。菩者觉也,萨者情也,菩萨是‘觉有情’,即是觉悟的有情。所有一切众生都叫有情。草木无情但有性,有生性。‘生性’便是儒教所谓的仁。仁就是性,又可说是道,也可以说是万物之母。人当然亦有此‘仁’,否则不名之为人,仁者人也,合而言之为道。孔子所说之‘仁’,就是一切草木都有这个‘仁’,都有生机。在春天便能生枝长叶,如是乃至夏秋便会开花结果,这是因有仁的性。花草树木有仁,只是很小,所以当花被割断时,它也发出一种畏惧之声,只不过人听不见而已,若用一种科学仪器便可听见了,这是很普通的现象。为什么它会发出声呢?因它也有性,不过这个性不具足,只有一点而已。举例说:若人有一百磅的性,花草树木连一盎斯也没有。为什么花草树木也有性呢?因它们生长时间久了,也会有一种感觉。在中国有樟树求戒,也有白果树受戒等。为何它们可受戒呢?它们没有情也会变成人形去受戒,这岂不是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这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境界。因它们年纪老了,经验也多了,又和人住在世界上,久而久之,就生出有一股人的性来,也就有仁了。有了仁就有情感,有了情感也就想受戒了。在它们没受戒前,不知做了多少坏事,后来知道所做的事不对,便去受戒,甚至想要出家!

普贤菩萨教化一切众生,不但度有情,连无情也要度;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同成佛道,因此叫普贤。他愿度所有的花草树木,一般人只知度人,而他连没有生命的也要度。菩萨二字,又可译成‘大道心众生’,又叫‘开士’,因他所有的都是公开,没有自私心,没有自利心,没有嫉妒,没有障碍心。

「菩萨」是梵语,具足叫「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菩萨就是「有情裏的觉悟者」,也是「要觉悟一切的有情」。什麼叫有情呢?一切有气血的,都叫有情;无气血的,也是众生,但是它无情,没有感觉。虽然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草木无情;可是草木也是有情的,不过草木的情,来得愚痴、不聪明。为什麼不聪明?就因为尽做一些愚痴事,所以就变成草木金石--这都是十二类众生之一。

大家好!今天有机会和各位见面,我预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一切一切如意吉祥。再希望每个人今年不赌博、不钓鱼、不去打猎。 不要打猎,打猎是伤害众生的生命。因为每个人自己都愿意活着,不愿意死,那么我们怎么可以到山上去打猎,把众生杀了?我们应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不应该杀生。虽然众生不是人的样子,可是它具足人性。为什么说它具足人性呢?它也是好生恶死,谁想要夺它的生命,它就会逃的。  所以我想起来十八、九年以前,有一位小孩子,她曾经受父母的影响要吃斋,因父母对她说:「人吃羊就会变羊,吃猪会变猪,吃牛就会变牛。」这孩子当时只有两、三岁,刚会说话,就问她父亲(他是个教授):「你告诉我吃猪变猪,吃羊变羊,吃牛变牛,那我吃菜将来会不会变菜呢?」她父亲也不知道怎么答复了,然后就来问我,我觉得这个小孩子思想还不错,我告诉她:「因为动物有血有气,它们都愿意活着。植物虽然也有生性,但是很愚痴,没有那么聪明。而动物有腿,人要杀它,它就跑了;植物虽然有生命,但是没有腿,你想吃它,它不会跑。」 我向这孩子解释,这小孩子从此也就吃斋了。

言归正传,众生都是依食而住。譬如吃水果。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水果,它是两个的。譬如一个苹果,它不单是一个。在苹果上面,还有另一个苹果。有人说:「我为什麼没有看见呢?」你若看见了,便会偷吃啦!这两个苹果,其中一个是影子,又可称为苹果的「性」。同样,每个人不单是一个人,他还有一个灵性随身。可是人的灵性是藏在人的身体内,而不外露。这个灵性若是跑出来,就会被妖魔鬼怪吃掉。

无论是什麼种类变成的人,其背后仍然留著那个影子,又叫鬼魂(人有三魂七魄)。譬如生前为马,其背后就有一个马的影子。生前为骡,乃至牛羊鸡犬豕,背后仍然留著那个影子。开了五眼的人,一看便知道了。「啊!原来这个人前生是只狗!」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开五眼,因为恐怕他把别人前生的问题都揭穿了,所谓「天机不可泄漏」也!

水果并非动物,它无血气,但也是生物。有生命者,就有「性」。把水果拿来祭鬼神,鬼神就吃了那水果的性,鬼不是拿著水果咬一口方为吃,他只要往前触一触,吸去水果的性,就是吃了。因之,拜过鬼神的水果,你再吃它就觉得没有水果的味道。

我的故乡东北山上,有一种大熊。它吃东西也不用嚼,就是整个儿吞下去。山上长一种梨子,叫铁弹梨,十分坚硬。但熊也不用嚼,一咕噜就把那梨子咽下去。更妙的是,通便时也是整个出来,其形状如同未吞下去是一样的,毫不毁烂。但是,水果已经没有味道了。因为一且经过熊身体内的化学工厂(消化系统),精华已被吸去,故仅留其形,而不留其性了。从这一点便能明白佛、鬼神吃水果的情形。供过佛的水果,也不能放长久,很快便会坏烂。就像人一样,在生时他的灵魂不走;一旦死后,灵魂离体,尸骨便很快腐烂。有生性的水果不会那麼快腐烂,但已被吸去生性的水果,就很快腐烂。

1930年,钟观光随谭熙鸿离开浙江大学赴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任研究教授和中国科学名词审订委员,进行植物名称之审订。同年秋天,钟观光又应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所长刘慎谔的邀请到该所任专任研究员。

钟观光虽已年逾花甲,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仍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以滴水穿石之精神,一点一滴地收集文献资料,把《诗经》、《易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的植物,按国外植物学原著以农艺、园林、林木、蚕桑、医药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种、分属检索,还对文献引证、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等逐一地考证、修改、补充和注释,整理分辑成册,写出《近代毛诗植物解》、《山海经植物》、《北山画谱序》、《物贡纪要》、《有关植物古籍释例、注解书目》、《名实图考校录》等52卷约150多万字的毛笔手稿,它们凝聚了钟观光的毕生心血。他还对《毛诗》、《尔雅》、《离骚》中所记载的146个科的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写出了《植物中名考证》一书的手稿,总计14卷(册)2700多页,供植物学家们研究、参考和借鉴。

此外,钟观光还将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在他所写的两卷《说文植物类证》中,对《本草纲目》中54个科、199个种的植物做了修改和考证,得到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煜瀛的高度赞扬。当时北平研究院生理研究所所长经利彬经常向钟观光请教,他总是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由于他在药物学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同仁堂药店也经常将他请去,共同研究、实验国药的性效,在经利彬等人的陪同下,钟观光曾赴全国著名的药市——祁州(今河北的安国)进行生药考察。

钟观光经过多年的考察,认为中国虽然有许多有经济价值的林木,但也不能盲目砍伐和开垦,必须注意保护植被,正确地加以开采。1936年,年近古稀的钟观光赴湖南山区考察经济林木,并从植物和环境的关系,林种结构和布局等方面写出了综合性论文《湖南林木调查报告》。

钟观光多年致力于编辑《本草疏证》的巨著,晚年更是倾注他全部心血于该书的编写。美国的一个植物研究机构决定用巨款购买此书的版权,但被他断然拒绝。然而这部花费了他毕生精力和心血的巨著手稿和资料,却在日军侵略北平时被国民党军队当作稻草垫在碉堡里所剩无几。“七七事变”前两天钟观光因年事已高被迫离开北平返回故乡。为了弥补这一令他心碎的损失,钟观光重新凭着记忆及提纲简稿继续奋笔疾书,历经两年,正当初稿完成待校稿时,又逢杭州失守,宁波岌岌可危,这位德高望重,满怀爱国热情,立志以探索科学为终生事业的老人,于1940年9月30日在忧愤中去世。噩耗传出,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和朱家骅等专函慰问,其生前知交和门生弟子也集会、撰文悼颂。

钟观光于新旧学问均有研究,系植物界继往开来之人,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刘慎谔和郝景盛等人曾称他为“旧时代最后一人,新时代最初一人”。

钟观光一生廉洁,只有奉献不知营求,撙节所余兴办教育。他没有进过高等学堂,也没有留洋深造,但他为了振兴中华,刻苦学习,自学成才。他治学严谨,多年来不避艰辛危险,从事植物学采集、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他总是谦虚谨慎,认真钻研,对新发现的植物总要反复查证,由于历史的客观条件和资料所限,他一生中所写的文章很多,但正式发表的文章相对于他所做的工作来说并不多。

钟观光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和研究植物学而奋力拚搏了一生,对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钟观光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在植物学调查研究方面所做的大量坚实的工作,他的严谨学风,强烈的民族气节,将永远激励后来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攀登科学事业的高峰而努力奋斗。

(作者:陈锦正 钟任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