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离骚全文朗诵_论屈原的自恋情结
“纳西索斯情结”这一术语源于古希腊神话。纳西索斯是一位美少年,拒绝了所有女人的求爱,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影子。因为始终得不到所爱的对象而憔悴,最终溺水而死,他落水的地方长出了一株美丽的水仙花。在现代西语中,“纳西索斯”引申为“孤芳自赏的人”。纳西索斯代表了西方社会人类已经初见端倪的自恋情结,也成了西方社会自恋者的代名词。后人将人们心理上与纳西索斯相类似的顾影自怜状态称为“纳西索斯情结”。奥地利医学家弗洛伊德在1914年《论自恋》中把严重的“纳西索斯情结”称为自恋症。现代心理学的实验表明,这种自恋情结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是其中的德才兼备者。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篇,“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1],千百年来受到无数人的景仰与追慕。他以政治家的社会身份行事,却以文学家的名义成就了不朽。屈骚之所以千古流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品唱出了诗人灵魂深处的声音,彰显了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屈原的作品大多创作于诗人被顷襄王流亡到汉北以后。汉北山川奇丽,有峻峰幽谷之美,但更多的是水气波光。沅、湘、澧、洞庭、云梦等水曲沟泽星罗棋布。面临滚滚江水,孔夫子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喟叹。屈子临水自鉴,自然也呻吟着凝思者的叹息。《离骚》云:“朝搴�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湘夫人》云:“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涉江》云:“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抽思》云:“望北山而流涕,临流水而太息”。在放流的九年时间里,屈原肯定无数次地舟行水上,行吟江畔,凝目以思:为国家的生死存亡担忧,为黎民的饥寒温饱担忧,还有对自我价值、个人命运的思索。他发现:贤主明君只是理想的神话。自己所处的环境,君主出尔反尔,利令智昏;群芳随波逐流,纷纷变节;奸佞沆瀣一气,蝇营狗苟。“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溷浊我独清”。四海之内,没有赏识自己、理解自己的知音。这种深沉的孤独感,将屈原推上了顾影自怜的境地。他只有对着水中的倒影,自我欣赏,以此获得心灵的满足,达到人格结构的平衡。所以,屈原是东方的纳西索斯,他的作品也是自恋者的沉思。学者周宪也指出:“屈原不是神,他的愤世嫉俗不过是基于个人不幸遭遇挫折的必然反应而已,不过是他的自恋倾向的另一种表现而已。”[2]
屈原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深远的。贾谊、陶渊明、李白……皆视屈原为自己的精神避难所。屈原的人格蕴含了中国传统文人所有的“根源特质”,他的人生际遇预示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历史命运,他的作品也带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普遍特征。“文学与神话一样,都产生于共同的心理内驱力。这些内驱力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是因为它们是一切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3]
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意识处于表层,犹如冰山露出海面之上的那一小部分,可以用语言表达。屈原心理中的确存在自恋倾向,但还尚未达到班固所诋毁的“狂狷之士”的程度。作为一个传统文人,屈原的感情是内敛的。在意识层面,屈原认为他有足够的自恋资本。
首先是先天因素。《离骚》开篇称道自己的族系、诞辰、名字,“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带有明显的炫耀意味。关于帝颛顼高阳氏,《大戴礼・五帝德》曾有这样的描述:“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济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祗敬。”[4]可见是一位显赫、尊严的大神。至于屈原的诞辰,蒋南华根据古代天文学、历法学的科学推算,认为是寅年寅月寅日,这是一个日月交汇、千载难逢的祥祯之日。而“灵均”,灵,即是神灵的意思,也可谓不同凡响。先天的优势是他的自恋心态最基本的起点。
其次是外在风采。屈原对自己的外貌也是很自信的。《湘君》云:“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水中倒影,是一位身材颀长的美男子。因此,有时屈原索性以“美人”、“佳人”自谓。如“恐美人之迟暮”(《离骚》),“惟佳人之永都兮”,“惟佳人之独怀兮”(《悲回风》)。对于自己的美貌,屈原重点突出的是自己的服装与配饰。《离骚》最为集中。诗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在《涉江》、《招魂》中还有类似的赞美。他对自己的服饰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实际上所有的衣着都着复杂的代码。“在日常世界中,衣着所起到的正是这样的作用:它总在设想中看到自己被别人注视。”[5]
另外,屈赋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诗人丝毫不加掩饰地赞美自己的美德和才能。对于自己的美德,诗中有直接赞颂的,如“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涉江》),有比德之颂扬的,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橘颂》),还有在历史追忆中以前贤来标榜自己的,如“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涉江》)等等。诗人给后人最深刻的印象也是他高蹈绝尘的德行。司马迁评其品格,“其志洁,故称其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6],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于自己的才能,诗中有“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离骚》)的自夸。司马迁对此也作了“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7]的赞誉。
上述的几点,都是屈原自身所意识到的与众不同之处,但在屈原的意识中,尚存在主次先后之分。先天的因素是天赋的内在美质,屈原将它们统称为“内美”。《离骚》中声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楚辞》中的“修”字,大都含有“美”的意义,如“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重”是“增加”之义。诗人认为,纵使自身的内在美质众多,仍需要德行和才能的提升。屈原之所以能得到楚怀王的重用,也不仅仅是祖上的福荫,而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在文学传统里,美貌往往有更深刻的含义。《诗经・卫风・硕人》是咏庄姜的,据《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庄姜是一位有色有德的女子。《诗经・邶风・简兮》末章又云:“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8]《郑笺》注:“我谁思乎?思周室之贤者,以其宜荐硕人,与在王位。”[9]美貌是贤者的烘托。屈原对此理会甚深。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服装便不仅只包含御寒遮羞的原始意蕴,而是一个民族的共同审美心理的表现,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屈原爱好楚之华丽的服饰,当有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意义。”[10]他对楚国服饰的赞美,也是其爱国德行的一个表征。古人常有佩剑的嗜好。剑既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警示。告诫自己大敌当前,要奋勇杀敌,尽忠报国。关于诗中的香花芳草,前人早有认识。王逸在《离骚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11]所以,屈原选择花草作装饰,是取其馨香以喻己之高洁。屈原对外在风采的展示,目的同样是突出高洁的德行。在其意识层面,屈原的自恋,最主要的是因为他所拥有的无人能敌的德才。这也符合儒家“太上立德”立人观的标准。
在人的心理结构中,还包含无意识的部分,它是没于海水中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能够影响人的行为。弗洛伊德将人的无意识视为一种本能,并主要是指性本能。
《离骚》虚构了三次神游。其目的之一,是“求女”:宓妃、简狄、二姚等。据王逸注,这些女性皆为古代的神女圣妃。屈原对她们恭敬神往,没有实际意义上男欢女爱的亵渎。其实,“求女”也并非屈原的首创,在先秦以至汉代诸子中均不乏其例。《庄子・逍遥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吸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12]诚如黑格尔所言:“如果哲学家运用神话,那大半由于他先有了思想,然后才寻求形象以表达思想。”[13]屈原糅合远古神话传说,假借虚构的带有神性因素的形象,也是为了寓托自己主观的愿望和理想。导致屈原自恋的无意识,并不是性本能而是另有他情。
屈原是楚国的同姓贵族,又具有高洁的道德修养、杰出的政治才能,属于中国古代的士阶层、传统的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矢志不渝的人生信条,“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他的人生理想,也是其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从他踏上政治仕途之始,他便时刻不忘臣子的义务,知识分子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周王室东迁以后,“楚在短短一百多年内,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社会出现了飞跃的转化,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兴盛的封建社会。”[14]楚先人的开拓进取,国家的经济实力,使他对政治无限热忱,甘愿为社稷苍生效犬马之劳,对国君尽忠,为楚王排忧解难。在内政上,为怀王拟订宪令,“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修明法度,以法治国;重视培养和选拔贤能,“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离骚》),表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在外交上,他主张摆脱强秦的*威,临危授命,出使齐国,联齐抗秦,至死保卫楚国。他的政治蓝图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但是,在传统的社会――政治格局中,传统文人所处的地位相对又是尴尬的:他们是社会理想精神的代表,也是道德良知的体现。然而封建君主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政治理想的实现却又必须借助君主的权势,这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明显依附地位。屈原也不例外。他提出了“美政”理想,但也只能感叹“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怀王听信谗言,他便被疏远;顷襄王受到迷惑,便被放逐出郢都:君王的遗弃让他深感报国无门的焦灼。屈原曾悉心培养人才,但结果“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离骚》),事过景迁,他们也纷纷变节与堕落:群芳的凋零让他感到了无人同行的孤独。屈原深爱着楚国的百姓。黎民的流离失所,让他发出了“哀民生之多艰”(《离骚》)的忧虑。当他忧愁忧思之时,渔父却好心地“规劝”他随波逐流:群众的疑惑又让他感到忠贞者的悲凉。他爱国、忠君、育人、恤民,满腔生命的热情,换来的是现实残酷的打击,无人理解,更无人回报。
“现实生活中的失败使屈原把对内心真实和内在神性的顽强执著,转化成了表达这种内心真实和内在神性的创作冲动。”[15]屈原内心的焦灼、孤独、悲凉需要寻找释放的突破口,于是他实现了由政治家向文学家的转换。他需要知音,需要有人欣赏他的道德与才能,所以才有了诗歌中的自恋。因此,在他的无意识结构中,传统文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才是屈原自恋的心理内驱力。
屈原的遭遇是大多数中国传统文人的共同悲剧,作品所反映的自恋倾向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普遍心理特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他们对社会、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寻求依附性地位不可得,无奈地转向自我价值的独立性追求。他们不愿苟且,不愿同流合污,秉持着宝贵的人格操守,闪耀着道德的璀璨之光,理性的批判之光。他们执著追求精神自由的勇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周振甫著《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第45页。
[2]周宪《屈原与中国文人的悲剧性》,《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第34页。
[3][美]诺曼・N・霍兰德《神话与心理学》,[美]约翰・维克雷编,潘国庆、杨小洪、方永德等译《神话与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05-106页。
[4]王聘珍撰《大戴礼解诂》,中华书局,2004年,第125页。
[5][美]宇文所安著《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程章灿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22页。
[6][7]司马迁撰《史记・屈原列传》,中华书局,1979年,第2482页。
[8][9]《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卷四,《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4页。
[10]毛庆《屈原文化心理初探》,《屈原文化研究论文集》,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编,1997年,第283页。
[11]洪兴祖撰《楚辞补注》,中华书局,2002年,第2-3页。
[12]《庄子》,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页。
[13][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1959年,第86页。
[14]《楚的神话、历史、社会性质和屈原生平》,杨公骥著《中国文学》第一分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99页。
[15]冯川著《人文学才的生存方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10-211页。
卜玉香,女,湖北宜昌市三峡大学文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以下是我整理的寻隐者不遇古诗朗读,欢迎阅读参考!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注释]
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者,……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说,告诉。
云深:云雾迷蒙。指林深,因多云雾,故云。
处:行踪,所在。
[译诗、诗意]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在山林中的一棵松树下,我向隐者的小弟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他回答说师父采药材去了。隐者师父其实就在这座旷远的大山里。但是山上云雾迷蒙,那个小弟子也不知道他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了……
[赏析]
这是一首名作,评者甚众。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李锳《诗法易简录》:“一句问,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此诗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全诗只有二十字,又是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必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藏问于答,几问几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省掉问话而写出“童子” 的答语:“师采药去。” 那么问话必然是:“你的师父干什么去了?”“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他上哪儿采药去了?”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是从“只在此山中”的回答里暗示出来的。听到这一答,不难想见“我”转忧为喜的神态。既然“只在此山中”,不就可以把他找回来吗?因而迫不及待地问:“他在哪一处?”不料童子却作了这样的问答:“云深不知处。”问话也没有明写,可是如果没有那样的问,又怎能会有这样的答呢?
诗人巧妙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艺术效果。“我”的问话固然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问答的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比方说,你读到“云深不知处”的时侯,只要设身处地,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图画:“童子”一边说,一边遥指;“我”跟着“童子”遥指的方向望去,东边是白云,西边也是白云;苍峦翠岭,时露林梢,时而又淹没于茫茫云海。那么,“隐者”究竟何处“采药”呢?
四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隐者”隐于“此山中”,则“寻隐者”的“我”必然住在“此山”外。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一般都热衷于“争利于市,争名于朝”,“我”当然是个知识分子,却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究竟为了什么?当他伫立“松下”四望满山白云,无法寻见“隐者”之时,又是什么心情?这一切,都耐人寻味,引人遐想。(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
1 活板朗读断句全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ban yin shu ji ,tang ren shang wei sheng zhi wu dai shi shi yin wu jing ,yi you dian ji jie wei ban ben qing li zhong you bu yi bi sheng ,you wei huo banqi fa:yong jiao ni ke zi ,buo ru qian chun , mei zi wei yi yin huo shao ling qi jian xian she yi tieban qi shang yi song zhi la huo zhi hui zhi lei mao zhi yu yin ze yi yi tiefan zhi tie ban shang nai mi bu zi yin man tie fan yi ban chi jiu huo yang zhi xiao shao yong ze yi yi ping ban an qi mian ze zi ping ru di ruo zhi yin san er ban wei wei jian yi ruo yin shu shi bai qian ben ze ji wei shen su chang zuo er tie ban yi ban yin shuo yiban yi zi bu zi ci yin zhe cai bi ze di er ban yi ju buruo fan tu yong qi zai huo ling yao rong yi shou fu zhi qi yin zi luo shu bu zhan wu sheng si qi yin wei yu qun cong suo de zhi jin bao cang
译文
用雕版印刷,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升,又发明了活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来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着。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满字模,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边烤,(等到)松脂和蜡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还不算简便;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印刷,另一块已经另外在排字了,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给它做标记,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松脂等物)弄脏。
毕升死后,那些字模被他的堂兄弟和侄子辈们得到,到现在依然珍贵地收藏
2 古文活版的全文拼音加音调huó bǎn yuán wén : 活 板 原 文 : bǎn yìn shū jí , tánɡ rén shànɡ wèi shènɡ wéi zhī 。
wǔ dài shí shǐ yìn wǔ jīnɡ , yǐ hòu diǎn jí jiē wéi bǎn běn 。 板 印 书 籍 , 唐 人 尚 未 盛 为 之 。
五 代 时 始 印 五 经 , 已 后 典 籍 皆 为 板 本 。 qìnɡ lì zhōnɡ yǒu bù yī bì shēnɡ , yòu wéi huó bǎn 。
qí fǎ : yònɡ jiāo ní kè zì , báo rú qián chún , měi zì wéi yí yìn , huǒ shāo lìnɡ jiān 。 xiān shè yì tié bǎn , qí shànɡ yǐ sōnɡ zhī 、là hé zhǐ huī zhī lèi mào zhī 。
yù yìn , zé yǐ yì tiě fàn zhì tié bǎn shànɡ , nǎi mì bù zì yìn , mǎn tiě fàn wéi yì bǎn , chí jiù huǒ yánɡ zhī , yào shāo rónɡ , zé yǐ yì pínɡ bǎn àn qí miàn , zé zì pínɡ rú dǐ 。 庆 历 中 有 布 衣 毕 升 , 又 为 活 板 。
其 法 : 用 胶 泥 刻 字 , 薄 如 钱 唇 , 每 字 为 一 印 , 火 烧 令 坚 。 先 设 一 铁 板 , 其 上 以 松 脂 、蜡 和 纸 灰 之 类 冒 之 。
欲 印 , 则 以 一 铁 范 置 铁 板 上 , 乃 密 布 字 印 , 满 铁 范 为 一 板 , 持 就 火 炀 之 , 药 稍 熔 , 则 以 一 平 板 按 其 面 , 则 字 平 如 砥 。 ruò zhǐ yìn sān èr běn , wèi wéi jiǎn yì ; ruò yìn shù shí bǎi qiān běn , zé jí wéi shén sù 。
chánɡ zuò èr tié bǎn , yì bǎn yìn shuā , — bǎn yǐ zì bù zì , cǐ yìn zhě cái bì , zé dì èr bǎn yǐ jù , ɡènɡ hù yònɡ zhī , shùn xī kě jiù 。 měi — zì jiē yǒu shù yìn , rú “ zhī ” “ yě ” děnɡ zì , měi zì yǒu èr shí yú yìn , yǐ bèi yì bǎn nèi yǒu chónɡ fù zhě 。
若 止 印 三 二 本 , 未 为 简 易 ; 若 印 数 十 百 千 本 , 则 极 为 神 速 。 常 作 二 铁 板 , 一 板 印 刷 , — 板 已 自 布 字 , 此 印 者 才 毕 , 则 第 二 板 已 具 , 更 互 用 之 , 瞬 息 可 就 。
每 — 字 皆 有 数 印 , 如 “ 之 ” “ 也 ” 等 字 , 每 字 有 二 十 余 印 , 以 备 一 板 内 有 重 复 者 。 bú yònɡ , zé yǐ zhǐ tiē zhī , měi yùn wéi yì tiē , mù ɡé zhù zhī 。
yǒu qí zì sù wú bèi zhě , xuán kè zhī , yǐ cǎo huǒ shāo , shùn xī kě chénɡ 。 bù yǐ mù wéi zhī zhě , wén lǐ yǒu shū mì , zhān shuǐ zé ɡāo xià bù pínɡ , jiān yǔ yào xiānɡ zhān , bù ké qǔ ; bú ruò fán tǔ , yònɡ qì zài huǒ lìnɡ yào rónɡ , yǐ shǒu fú zhī , qí yìn zì luò , shū bù zhān wū 。
不 用 , 则 以 纸 帖 之 , 每 韵 为 一 帖 , 木 格 贮 之 。 有 奇 字 素 无 备 者 , 旋 刻 之 , 以 草 火 烧 , 瞬 息 可 成 。
不 以 木 为 之 者 , 文 理 有 疏 密 , 沾 水 则 高 下 不 平 , 兼 与 药 相 粘 , 不 可 取 ; 不 若 燔 土 , 用 讫 再 火 令 药 熔 , 以 手 拂 之 , 其 印 自 落 , 殊 不 沾 污 。 shēnɡ sǐ , qí yìn wéi yǔ qún cónɡ suǒ dé , zhì jīn bǎo cánɡ 。
升 死 , 其 印 为 予 群 从 所 得 , 至 今 保 藏 。
3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节选),完成后面问题小题1:(1)蒙,盖 (2)准备好 (2分。
每空1分) 小题2:(1)用 (2)一向,平素 (2分。每空1分)小题3:交替使用它们(或“这两个板”),很快就可以完成。
(2分。一句1分,关键词“更互”“之”“瞬息”“就”错一处扣1分)小题4:制活字模 制板 薄如钱唇 字平如砥 小题1: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如“冒”这里是“蒙、盖”。小题2:试题分析: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虚词要能辨出一词多义;实词,要识记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用法。如,虚词“以”的一词多义用法。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更互”“就”等关键词的理解。
小题4: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
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
4 古文《活板》加拼音活板ban yin shu ji ,tang ren shang wei sheng zhi ,wu dai shi shi yin wu jing ,yi you dian ji jie wei ban ben 。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qing li zhong ,you bu yi bi sheng ,you wei huo ban。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qi fa:yong jiao ni ke zi ,buo ru qian chun ,mei zi wei yi yin ,huo shao ling jian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xian she yi tieban, qi shang yi song zhi, la huo zhi hui zhi lei mao zhi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yu yin, ze yi yi tiefan zhi tie ban shang ,nai mi bu zi yin ,man tie fan wei yi ban, chi jiu huo yang zhi;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xiao shao rong, ze yi yi ping ban an qi mian ,ze zi ping ru di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ruo zhi yin san er ben ,wei wei jian yi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ruo yin shu shi bai qian ben ,ze ji wei shen su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chang zuo er tie ban ,yi ban yin shua ,yi ban yi zi bu zi ,ci yin zhe cai bi ,ze di er ban yi ju,geng hu yong zhi ,shun xi ke jiu。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mei yi zi jie you shu yin,ru “zhi” “ye” deng zi ,mei zi you er shi yu yin ,yi bei yi ban nei you chong fu zhe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bu yong ,ze yi zhi tie zhi ,mei yun wei yi tie ,mu ge zhu zhi。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you ji zi su wu bei zhe,xuan ke zhi,yi chao huo shao ,shun xi ke cheng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bu yi mu wei zhi zhe ,wen li you shu mi ,zhan shui zhe gao xia bu ping ,jian yu yao xiang zhan, bu ke qu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bu ruo fan tu, yong qi zai huo ling yao rong ,yi shou fu zhi ,qi yin zi luo, shu bu zhan wu。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sheng si ,qi yin wei yu qun zong suo de ,zhi jin bao cang。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5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版》(节选),完成后面小题小题1:B
小题2:(1)几个(2)用
小题3: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溶化,用手轻轻一弹(抹),那些字模就自然就掉下来。(每句1分)
小题4:①用药物蒙铁板;②密布字印;③火烧(每空1分)(原文回答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中“为”意思是“被当作”A项:为,指心理活动,所想之事。B项:被当作。C项:作为。D项:当作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数 ”字在这里是“几个”的意思。“以”是用,一定要记住。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讫”“熔”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词语。
6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小题1:(1)盛: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2)以: 用(共2分。每个词1分)
小题2:)翻译:在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盖上 (2)翻译: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
小题3:①用胶泥刻字②字印③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④方便、快捷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盛: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 “以”是用,课下要对“以”的用法加以总结。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以”“ 之”的意思,,2句中“素”“旋”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词语或用自己的话回答即可。注意要求:①③空用原文回答,②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本文2023-08-04 03:27: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