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真经全文 般若波罗玉皇佛 混沌初开天地一切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玉皇真经全文 般若波罗玉皇佛 混沌初开天地一切佛,第1张

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佛呢?佛是古印度语梵文中“觉悟,觉悟者”意思的音译。混沌初开之时哪里有什么,又怎么会有那么多佛呢。

玉皇弥罗宝诰

志心归命礼,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无无复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穹苍真老,妙圆清静。智慧辩才,至道至尊。三界师,混元祖。无能圣主,四生慈父。高天上圣,大慈仁者。十号圆满,万德周身。无量度人,拔生死苦。诸佛之师,众圣之王。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大通明殿、昊天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志心皈命礼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淼淼紫金阙,太微玉清官。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大罗天帝。太极圣皇。化育群生。统御万物。渺渺黄金阙。巍巍白玉京。若实若虚。不言而默宣大化。是空是色。无为而役使群灵。时乘六龙。游行不息。气分四象。斡旋无边。乾健高明。万类善恶悉见。玄范广大。一算祸福立分。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先天後天。并育大慈父。古仰今仰。普济总法宗。乃日月星辰之君。为圣神仙佛之主。湛寂真道。恢漠尊严。变化无穷。屡传宝经以觉世。灵威莫测。常施神教以利生。洪威洪慈。无极无上。大圣大愿。大慈大悲。黄金金阙。白玉玉京。玄穹高上帝。玉皇锡福赦罪大天尊。

玉皇宝诰(一)志心皈命礼紫金金阙,白玉玉京,住妙有之境中,处玄真之天上,功成道备,故妙道卓冠於诸天,心广体胖,故慈光遍烛於三界,位尊而上极无上,道妙而玄之又玄,真圣宗师,天人依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穹苍圣主玉皇天尊。

玉皇宝诰(二)志心皈命礼紫金金阙 白玉玉京 住妙有之境中 处玄真之天上 功圆道备 放妙相卓冠于诸天 心广体胖 故慈光遍烛于三界 位尊而上极无上 道妙而玄之又玄 真圣宗师 天人依仗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穹苍圣主玉皇天尊 

玉皇宝诰(三)志心皈命礼光严国内 妙乐土中 圣母凝神 梦于虚无 道君授玉质于恍惚 慈爱和逊 弗贪万乘之尊荣 忍辱仁柔 不惮亿劫之修累 功高无比 德重难逾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现无量功德之身玉皇天尊 

玉皇宝诰(四)志心皈命礼尊居帝位 高处天宫 遍游于一切白玉京中 普现于十方黄金阙内 定而能应 去来自在以无拘 合而可分 变化圆通而莫测 演清静解脱之道 济沈迷忧苦之徙 自然而然 非识可识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现清静自然之身玉皇天尊

玉皇宝诰(五)志心皈命礼昔为王嗣 苦建玄功 三千余劫之修行 有如一日 亿万生灵之拯度 广及十方 虽法身由胎藏之胚腪 谅圣体由道源之变化 不坏不灭 杳亡杳存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现神明坚固不坏真空无上法身玉皇天尊 

玉皇宝诰(六)志心皈命礼清微天上 太玄玉都 知时至而举六神通 分法身而遍十方界 如无边境 上天下地悉昭融 出大妙音 六道四生皆解脱 表以放光之瑞相 明兹本行之胜因 荡荡难名 巍巍无上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分身应化玉皇天尊

玉皇宝诰(七)志心皈命礼北极真空 尊居无上 本行皆难行之苦行 是身即清净之道身 弃国出家 施财宝而舍血肉 济幽及显 宣正化而扬神功 教菩萨而悟大乘 证金仙而入妙道 为慈悲父 诚大丈夫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玉帝应身 清净自然觉王如来

所谓皇经,其实就是《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全书分五品——《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诵持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报应神验品》,宣讲玉皇天尊得道始末。道教经典,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有3卷。道士斋醮祈禳及道门功课的必诵经文。经文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诵持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报应神验品》组成。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讲玉帝来历。有多种注本,收入《正统道藏》和《道藏辑要》。非受戒或受箓弟子不久斋戒,不可诵念。

弥罗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⑵。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⑶。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⑷。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⑸。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⑹。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⑺。

[注释]

⑴弥罗:即弥罗宫。为玉皇大帝所居住之境。此引指玉皇大帝。

⑵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太上,至大至尊。《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注解》:“太者,至大之称,上者尊崇之号。”弥罗,弥罗宫。该宫在诸天之上,故称无上天。玄真境,玄真原指道的真谛。此指玉皇大帝所居住的仙境,弥罗宫就在此仙境之中。《皇经集注》称:“玉帝天宫,有玄象瑞光,非凡象幻假,永不坏,微难穷,云妙有玄真境。”

⑶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渺渺,指非常遥远,在虚无飘渺之中。紫,紫色。金阙,即天庭。《皇经集注》称之为“渺渺紫金,瑞光玄象之金阙”。太微玉清宫,指玉帝所居之宫,在紫金阙内。《皇经集注》称:“太上玄微玉清宫。玉帝所居之宫,玄瑞紫炁。金光四十亿万里,巍巍如如,永不毁沦,绝无尘染,诸天不能及,故云,太微玉清宫。”

⑷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无极无上圣,指玉帝道高无极,位尊无上,至德大圣。廓落,指大。此句颂赞玉帝为宇宙之内最大智慧者,他发出很大的智慧之光来启发世人,使暗昧无知之人从此得到智慧的光明。

⑸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寂寂,默默无声,寂寂不可识。浩无宗,浩浩然无有根宗。皆指玉帝智慧之光。玄范,高尚的典范。总,统领、统管。十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并上、下合为十方。此句颂玉帝智慧之光尊崇无比,他总是默默无声地以其极高的智慧统领天界诸神化世人。

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湛寂,寂寞无声。此谓寂寞无为,即无声无息,无思无为。真常道,谓永恒之道。《清静经注》称,“不变不妄,谓之真常”。恢漠,弘大而无声。大神通,最大的神通。此句颂赞玉帝寂寞无为却能固守永恒之道,宏大无声却能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此为玉皇之尊号。《皇经集注》称:“玉皇,非一天之尊,乃万天之主,三教之宗,最上无极大天尊,玄虚苍穹高上帝。”玄穹,即玄穹主。指玉帝为“穹窿苍穆,诸天都教主”。宋真宗时封玉皇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上帝”。宋徽宗又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豁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注解:

太上弥罗无上天

太者大也,上者高也,弥罗者天地之外也,无上者虚无妙道包含乾坤也,天者四方之中,主总称三十三天都天教主之帝,外云玉皇圣尊,群仙之头领,诸佛之师,众圣之主,至大至极无上天尊是也,内云一身之主,万气本根,灵台之地,居中一点大如粟米,去地三丈五尺,变化无穷,放去千里外,收来方寸间,从无始以来,自于今日得妙道虚无之理,洗尘之法,得出苦海,得见青天,才晓无天尊即心也。

偈曰:外是天尊内云心 内外两事一般同 修心要见天尊面 调养心田方见真

妙有玄真境

妙者,诸法之门,万物之宗,诸事皆从妙中生。得妙能生,无者先天,有者后天,先得后天,阴阳交媾,合成玄机,二物混合得天成真境,即灵台之地,紫微之宫,无穷妙宝,无人到处。故曰妙有玄真境也。

偈曰:先天得后天 阴阳妙玄玄 二物归一处 久炼得成仙

渺渺紫金阙

妙妙者,闭目笼睛,寂静之中,忘无可忘之处,忽然一点落于黄庭之中,坐在紫阙之间,唤作仙人居住之地,紫金阙者,正谓此也。

偈曰:金阙法王仙 执相却迷真 离身是外道 返观是本身

太微玉清宫 无极无上圣

太微者,三十三天以外,三清居住之地,是名天宫,是名三宝,金阙上坐无极;无极无上圣,内云人身中有泥丸,又云昆仑顶,三花聚顶之地,三花水火风也,归于一处,打成一片,炼成一粒,无毁无坏,得个无极无上真人也,三花聚顶少人见,五气朝元希有明;无上者,人身法王之称名号者也。

偈曰: 有中生无真玄妙 无中生有真玄珠 有无无有真玄道 参透玄微是知识

豁落发光明

豁落者,玄关门开影也,豁落一开,处处光明。帝云:一窍相同,窍窍光明。修行人,勤行加志,功行圆满,到此地位,忽然开解悟性成仙,气无所不知,无不通,如海蛳守深渊之中,久久餐霞食露,受了日精月华,自得无价宝珠,用心专志功百倍在成道一时也。

偈曰: 身中一轮月 照得满壶中 池花开放影 豁落发光明

寂寂浩无宗

寂寂者,不动也,修行人需要观心察性,如太渊一般,心清似海,晏意静如河清风息浪静,星辰皆无。浩水之下,有一轮明月,有影无形,抟之不吾身,性月当空,自识自见,鬼神不测,若人修性要见得性月,方是至道前勤用功,浩月者正谓此称也。

偈曰:修行要见性 日前勤用功 空中一轮月 此为此道宗

玄范总十方

玄者,无一物可节,玄关一窍自己身中宝藏,有一轮明月,智慧之人要求出尘,须亲近明师,指与明月一轮,法本无相,内外皆空,自然现出无价宝珠,忽在双林树下清风明月,别是一乾坤,无处不照无处不明,得见明月自然真人此法名曰,在于目前不内不外,无相无形,观之似有,捕之无踪,能罢万气皈于一处,化个小童悬在空王殿昼夜无间断礼天尊,范在模样道形影也,修行人时时加功进步,步步如登高山,见一处明到一处,高则无所不见,无所不知,观天万里无云,清如明镜,观地无垢泰然安静,观大海一片清池,观日月东西往来,世界万国太平,观外事事皆有,观身体,身体皆空,远观物无其物,内关心无其心,内外无一事无,虽聪明智慧而不用于世事,聪明是己身智慧,是悟道观空,性在天边,命在海底,存性命要得见,全要顿止风息是也。

偈曰:清净道为宗 中天宝月明 须弥无点医 光满太虚空

恢漠大神通

恢漠者心若寒恢,性如枯木,绝情忘欲,人我皆无,星尘不染身也,无我心。既无星尘,何有我心,既无我心,内外皆空虚,自然神变无穷,去来无碍,处处相同,通天通地,无处不通,岂非恢大神通也。

偈曰:心头无一事 恢漠大神通 逍遥天外子 无处不相同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九天玉皇公 人皇氏圣人 舍身堵北缺 代存万众生 万众大恩典 功德无量深生平心仁义 性行德道深 刻己代众生 救世功德成 灵魂万年显 天日永保留万教拜帝心 大仁大义成 精神在九天 心仍救世存 上天为帝主 劝善天下人 帝命大白星 星君下凡尘 奉旨降笔写 分为三段经 上中下三节 一切皆降笔原文用白话 五字成圣经 名称圣源觉 即是玉皇经 孝悌兼忠信 礼义及廉耻玉皇大帝心 欢迎八种礼 圣文传凡世 诵念神鬼钦 老少诵奉行 万事皆清平天下分三界 由帝手判公 目视如电闪 不得漏毫分 左右两旁立 慈苦大法童生平自割肉 为药济贫穷 身佩七宝带 无极变化通 手执双龙剑 拥护玉皇公南斗北斗星 玉皇用大臣 凡间生死事 两尊星君分 五雷大将军 声威震西东镇兵千百万 一切协天兵 三尊教主理 仁慈道德心 三教皆平等 一切皈命礼九重天外圣 地中五岳神 一切听号令 万方土地遵 圣源觉真经 日月星同存经文动天日 正气万古留 万教经中宝 无极最上经 能超凡入圣 可超度亡人玉皇威显灵 仁义道德心 仁义昭日月 道德天同存 解化千万劫 超度万从生一切救世心 普救众生存 上中下圣文 万教经中源 神圣佛仙道 传教第一遍儒释道三教 诵念皆通行 寺场宫庙院 神佛最欢迎 上段圣源觉 常念化灾星诸仙佛法大 拥护诵皇经(诵毕,用三拱手礼。) 中段圣源觉 上天消息文 天地降帝生 就是玉皇公 玉皇大帝名 人人称天公生平动天日 万教皆遵从 金兰正殿坐 总管善恶文 头戴金皇冠 身穿金龙袍体高丈二尺 眉目清秀幼 五子须端正 庄严是天然 大慈大悲心 变出圣源觉略说上天理 人人皆未明 宇宙大空中 变化万星球 亿亿里一只 人物无一定每球皆不等 有时破裂分 银河更加远 将近九天门 上天无早晚 时时皆光明只见太阳光 照耀万星球 地球在中间 凡尘在地球 一切天变化 个个有帝名天下文明世 万教各众神 一切法力大 可过外星球 外球说不尽 天气物不同无非有道德 可住万星球 天地变化生 皆由上空中 上天一切事 玉皇手中分太阳日光照 照耀众生存 阴阳循环转 变化日日新 月星众生宝 天气众生根慈云降甘雨 由帝各星辰 寒来暑往气 春夏秋冬时 一年四季节 方便耕种分凡间混沌开 人兽混草木 夺食其肉血 赤身露体宿 其世无知耻 亦无亲属分只是未开化 一切乱行为 帝慈心不忍 即命各星宿 下凡再出世 教人开化心古代到现今 历代创造人 一切帝王侯 及且*** 上天各星宿 皆是帝降生 国家兴亡运 代代由帝分 九天威灵显 至今救世存 一片大慈悲 勿听异说求家中安玉皇 必遵圣源觉 心须行仁义 性要道德存 国家百般律 勿犯规矩方勤劳增生产 玉皇最喜欢 信仰圣源觉 保佑自己身 在家或出外 事事定联升经中法语正 降神驱鬼语 妖魔必下拜 诸邪定潜逃 皇经存家中 可避诸邪祟镇宅及押煞 洁净保留存 中段圣源觉 一切降福临 玉皇心慈善 有求皆必应(诵毕,用三拱手礼。) 下段圣源觉 玉皇天理经 慈善并仁义 勤学记在心 每日念一转 运限定光明玉皇行仁义 多诵五福临 杀身成仁性 舍生取义心 孔孟留句话 须当访圣人男女少年人 细心听圣经 勤学圣贤话 荣华必护身 父母生我身 长大须成人为子须孝顺 孝顺敬天日 双亲最大恩 本身为天日 倘若骂爷娘 只是逆天日贰拾肆孝贤 存留在上天 古人行孝顺 孝顺感动天 共住勿异心 只宽弟忍和百福此推寻 静座思己过 勿谈闲事非 说人过量话 自然有天理 言多必有失出口勿伤人 若不养心性 定遭苦难寻 平风作波浪 无形生事非 使人伤心恨凶星祸悬眉 高声说话丑 谨戒恶言语 毒骂或发誓 皆是报自己 性烈多事件 祸难百般有 仇敌定重重 切须再三忍 口角与讼事 胜败皆空虚 忍气留财福凡事天必知 性善人人钦 宽和万事成 原谅是仁义 自戒性烈心 天理圣源觉劝善世上人 仁义道德全 人生主要根 米麦豆薯粟 人生重要物 不可乱消耗须知来不易 粥饭人生命 无食不生存 虽然土上生 须念生长难 畜生亦如是不可多杀生 有理必要用 方可杀生命 无理乱消耗 上天有罪名 万物天地变多耗必有折 善恶无形影 视之亦无踪 吸之无别味 虚空过往有 玉皇恩爱深句句劝人心 民爱如爱己 天无两样心 人生在世间 谨守为最先 若不从正业差错在眼前 嫖赌自贱身 财帛天数定 家和为第一 勤劳值千金 痴心狂赌难倾家又荡产 诵念早日改 妻儿乐团圆 人人虽有过 知者须改心 一切己差错须当教子孙 经中行道德 人生要将心 凡事将心念 万事福自寻 将心人为本立身孝顺心 上天循环理 不将事难成 为人为将心 不将害本身 一切祸难有罪恶秘书寻 结交须大义 共事勿私心 凡事利己念 心高误本身 福不在财多财多不是福 福在子孙贤 子孙贤是福 荣华富贵家 不可自夸华 骄傲多薄福心仁福增加 奢华是枝花 不如多施舍 善有善来报 天增是豪华 穷人勿灰心心灰事难成 勤俭守本分 富贵必轮流 烂茅一般级 福在自己修 身中无寸土只要心德修 心德不用银 总要阴功存 贫苦有善念 天须化贵人 生平无愧恶神钦鬼敬扶 行为心德正 万教尽皆通 修桥施路功 良药济贫穷 常作大善事 定为动天公 为善最安乐 为恶天不容 过去有不法 结果如何休 生平有愧恶切须改善心 若不早日改 鬼祟必缠身 行为无良心 贪心烦恼有 奸刁终害己早改得自由 天地变化人 善恶出在心 善事门户福 恶者罪状深 生理若不公天理定不忍 鸳鸯秤斗尺 折富害子孙 富贵人人欲 来往要分明 生财须大道营谋大前程 狼毒枭恶心 一切罪恶深 暗中用计较 必遭天理寻 糊行罪万般谋为事事难 妻离及子散 子逆做人难 天地循环理 罚罪一世为 急急回心改阴功早日修 勿为天聋哑 报应或早迟 赏善罚罪恶 时时记在心 经中照天理诵后须保存 图书再刻版 扶持万古留 皇经传天下 教人道德存 救世天必见劝善大有功 积善之家庭 上天降吉祥 玉皇增福寿 子孙世代昌 百本传刻印谋为贵人扶 三五百本印 小人久病除 千本印刻者 荣华代代存 合群印皇经积福到家门 印经或抄写 皆是作阴功 玉皇心仁义 不亏施经人 乐助发善心 福寿定延龄 施经种福田 恶煞不侵身 一生念千遍 凡谋皆吉祥 一生念皇经百年升天堂 玉皇心印经 变成圣源觉 人人亦可念 天增福寿长

1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2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3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甚验而甚得读书人信向。元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以上仅是道教所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俱记有历代神仙得道之事。

  附注:道教内没有鸿钧、陆压、镇元子等人,这些都是小说编造的人物。

中间玉清原始天尊手持混元珠,象征混沌大道,天地未分,无始无终。上清灵宝天尊,手持阴阳鱼圆镜,象征无极中刚衍生出的“太极”。右边的道德天尊双手执一把变型阴阳鱼图案和八卦纹饰的宫扇,象征道太极化生出世界万物。

鸿钧老祖:造化玉碟,盘古幡,太极图,

弟子:三清圣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太上老君弟子:玄都大法师(武器玄天神光剑),道德真人。

元始天尊弟子:元始天尊有很多弟子,只有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这12人列为十二金仙。虽然燃灯道人、南极仙翁、云中子亦为阐教仙人,但并未包含在十二金仙之中。通天教主弟子:赵公明(定海珠),三霄娘娘(金蛟剪,混元金斗,缚龙索),奎牛,以及整个截教仙人都是通天教主徒子徒孙

十二金仙:

广成子

道场:九仙山 桃源洞

广成子

弟子:殷郊

法宝:番天印、落魂钟、雌雄剑、八卦紫寿仙衣、扫霞衣等

赤精子

道场:太华山 云霄洞

赤精子

弟子:殷洪

法宝:八卦紫寿仙衣、阴阳镜、水火锋等

黄龙真人

道场:二仙山 麻姑洞

黄龙真人

法宝:开天珠、辟地珠、混元珠等

坐骑:仙鹤

惧留孙

道场:夹龙山 飞云洞

惧留孙

弟子:土行孙

法宝:捆仙绳、碎心锥、人种袋、两仪金铙

太乙真人

道场:乾元山 金光洞

太乙真人

弟子有:金霞童儿、哪吒

法宝:乾坤圈、混天绫、九龙神火罩、火尖枪、金砖、风火轮等

灵宝大法师

道场:崆峒山 元阳洞

灵宝大法师

法宝:龙虎印、降妖剑等

文殊广法天尊

道场:五龙山 云霄洞

文殊

弟子:金咤

法宝:遁龙柱(七宝金莲)等

坐骑:青狮

普贤真人

道场:九宫山 白鹤洞

普贤真人

弟子:木咤

法宝:吴钩双剑、长虹锁、太极符印、三品金莲等

坐骑:白象

慈航道人

道场:普陀山 落伽洞

慈航道人

弟子:坠儿(龙吉)电视剧改编。

法宝:玉净瓶、照妖镜、紫金铃等

坐骑:金毛吼

玉鼎真人

道场:玉泉山 金霞洞

玉鼎真人

弟子:杨戬

法宝:三尖两刃刀、天眼、缚妖索、斩仙剑等

在小说里是元始天尊的第十位弟子,其修行于玉泉山金霞洞

道行天尊

道场:金庭山 玉屋洞

道行天尊

弟子:韩毒龙、薛恶虎、韦护(韦陀菩萨)

法宝:降魔杵等

在小说里是元始天尊的第十一位弟子,其修行于金庭山玉屋洞。门徒三个韩毒龙、薛恶虎与韦护,前两个徒弟被燃灯派往十绝阵内送死。

清虚道德真君

道场:青峰山 紫阳洞

清虚道德真君

弟子:杨任、黄天化

法宝:混元幡、五火七禽扇、莫邪宝剑、攒心钉、春风白玉篮等

坐骑:玉麒麟、云霞兽

在小说里是元始天尊的第十二位弟子,也是最小的弟子。其修行于青峰山紫阳洞,收有门徒两个黄天化、杨任,全都比较强悍,可惜也都上了封神榜。

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就已诞生的宝物。盘古开天后,受天道之威的影响。纷纷从天外混沌,落于洪荒大地。机缘一到便可现世。 目录 1三大混沌至宝 ▪ 开天神斧: ▪ 造化玉牒: ▪ 混沌青莲: 2特例混沌至宝 ▪ 诛仙剑阵 ▪ 灭世大磨 3三大先天至宝 ▪ 盘古幡: ▪ 太极图: ▪ 混沌钟: 4天道异宝 ▪ 殒圣丹 ▪ 六魂幡 5天道奇宝 ▪ 诸天庆云 ▪ 混元珠 6后天第一功德至宝 ▪ 先天三大功德灵宝 ▪ 后天功德灵宝 7法宝等阶划分 ▪ 第一等——混沌至宝: ▪ 第三等——先天至宝: ▪ 第四等——极品先天灵宝: 8封神灵宝 ▪ 招妖幡: ▪ 红葫芦: ▪ 巨阙木剑: ▪ 混天绫: ▪ 乾坤圈: ▪ 乾坤弓、震天箭: ▪ 八卦云光帕: ▪ 九龙神火罩: ▪ 风火轮、火尖枪: ▪ 遁龙桩: ▪ 七宝玲珑塔: ▪ 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 ▪ 金棍: ▪ 混元幡: ▪ 火龙镖: ▪ 春风白玉篮: ▪ 莫邪宝剑: ▪ 戮魂幡: ▪ 红珠: ▪ 封神榜: ▪ 打神鞭: ▪ 开天珠: ▪ 辟地珠: ▪ 造化珠: ▪ 无极珠: ▪ 吴钩剑: ▪ 青云剑: ▪ 白玉金刚镯: ▪ 混元伞: ▪ 白玉琵琶: ▪ 花狐貂: ▪ 攒心钉: ▪ 雌雄双鞭: ▪ 定风珠: ▪ 清净琉璃瓶: ▪ 番天印: ▪ 捆仙绳: ▪ 缚龙索: ▪ 定海珠: ▪ 落宝金钱: ▪ 乾坤尺: ▪ 金蛟剪: ▪ 斩仙飞刀: ▪ 阴阳镜: ▪ 五火七禽扇: ▪ 混元金斗: ▪ 戳目珠: ▪ 风袋: ▪ 乾坤图: ▪ 三宝玉如意: ▪ 紫金钵盂: ▪ 五光石: ▪ 叁尖两刃刀: ▪ 头疼磐、发燥、昏迷、散瘟鞭: ▪ 形天印、瘟疫钟、定形瘟、指瘟剑: ▪ 斩仙剑: ▪ 降魔杵: ▪ 水火锋: ▪ 紫寿仙衣: ▪ 太极图: ▪ 落魂钟、雌雄剑: ▪ 照妖鉴: ▪ 万里起云烟、五龙轮、照天印、飞烟剑、万鸦壶 ▪ 雾露乾坤网: ▪ 四海瓶、二龙剑: ▪ 中央戊己旗: ▪ 离地焰光旗: ▪ 青莲宝色旗: ▪ 素色云界旗: ▪ 真武皂雕旗: ▪ 天花妙坠旗: ▪ 奇门遁: ▪ 蜈蜂袋: ▪ 七宝妙树: ▪ 乾坤针: ▪ 金霞冠: ▪ 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 ▪ 化血神刀: ▪ 金光锉: ▪ 如意乾坤袋: ▪ 穿心锁: ▪ 万刃车: ▪ 风火蒲团: ▪ 菡萏阵: ▪ 四肢酥: ▪ 瘟癀伞: ▪ 五火神焰扇: ▪ 金箍: ▪ 混元锤: ▪ 盘古幡: ▪ 四象塔: ▪ 龙虎如意: ▪ 六魂幡: ▪ 幽魂白骨幡: ▪ 太阳神针: ▪ 山河社稷图:

玉皇大帝来历传说

一、据《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中记载:至昊天界,有国名光严妙乐国,其国王名净德时王,妻宝月光王后,惟以仁慈侧隐加之国人,躬行五岭未尝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灾害不兴。但以年老无子为不足。二真一入其境即知其诚心向道。勇猛黄老(即中黄子,初开天地时五老之一)曰:因缘在是矣。元始曰:若以清虚至真之气投圣德仁厚之身,托孕成胎必生神明之子,定为三才之圣,上真以为如何黄老点头,即将碧玉瑶光如意吹口真气此乃天外灵宝,遂变一婴孩身。这时净德时王在寝室中忽见祥光照耀宫殿,作百宝色。有许多仪仗,护一九龙辇,浮空而来,中坐二翼人皆施法象,上首高真抱一小儿面园耳大,眉清目秀,遍体毫光罩定。国王与王后心甚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二真曰:下愚无嗣愿乞此孩为子,伏惟哀润听许。黄老曰:此子根器不凡,必证无极高上之品,汝善育之,国王上前拜领,二真从宝椅中托出递给,国王双手来接,重如山岳,挣出一身大汗,恍然而觉,是一梦,急召王后言之,所见相同。至此后,国王精神倍长,三年后王后生下一圣明王子。自幼即舍国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又经十万劫,方证玉帝,总执天道之神。

二、玉皇大帝是天庭的最高领袖,相当于地上的皇帝,但地位低于三清。后来与四御(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平起平坐,儒教则称昊天上帝。在古代神话小说《八仙得道传》中记述了玉皇大帝有三魂,其中一魂投胎做普通的凡人,如何经过几世的修炼达到正果,成为北方真武大帝的故事,不过这只是民间小说所虚构的故事。

三、据明刻本《搜神记》载:“按圣纪所载云: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药,其国王者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王乃无嗣,常因每日作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若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偏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忽一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驾五色龙舆,拥大景旌施荫,明彩霞盖。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婴儿,遍身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曰:君言今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道君答皇后曰:愿特赐汝。皇后礼谢。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中归觉而怀孕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穆,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不赞赏。

太子长成,才智敏慧而性慈善,于其国中所有库藏一切财宝,尽皆散施穷极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怙饥馑残废一切众生。仁爱和逊歌谣,有道化及遐方,天下仰从归仁太子。父王大加庆赏。

尔后,王忽告驾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国于普明秀岩山中,修道功成,超度过是劫,已历八百劫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举道。于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亟救众生,令其安乐。此劫已尽,又历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藏演说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

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已血肉,如是修行三千二百劫,始征金仙,号日清净自然觉王如来。 ”

传说之二

据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地间一片祥和。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各路神仙争雄斗狠,天地之间乱成了一锅粥。太白金星决定找一个才德兼备的人,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扭转这种局面。于是,他化装为乞丐,四处寻找,后来到了张家湾,终于发现张友人。张家湾是个几万人的大山寨,张友人就是这个山寨的寨主。男人治理好一个小家尚且不容易,张友人居然能够将这么大的一个寨子治理得人人谦逊有礼、邻里和睦互助。问他有何高招,张友人笑了笑说,无非一个"忍"字。"忍"者,耐烦也。由于张友人慈悲为怀、百忍为上,人称"张百忍",因此能够包容繁杂、以宽得众,可见张友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太白金星认为张友人是一个理想的管理人才,请他上天。后来,各路神仙经过试探,一致同意张友人管理天庭,做了玉皇大帝。

传说之三

战争结束了,姜子牙站在高高的封神台上,手捧天书开始敕封八部正神:敕封柏鉴为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封杨戬为二郎神,封李靖为托塔李天王,哪吒为三太子------可是到了敕封玉皇大帝的时候,子牙往天书上一瞧,顿时没了主意,原来这天书与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是个空白的无字天书。

眼看着众位神仙都已一一归位坐下,只有这玉皇大帝的宝座还是个空缺,在神仙与凡人们的期盼与起哄声之中,姜子牙只是停留了片刻,略有些停顿地说道:“这 张 自然 有人坐。”真不知道是子牙的临场发挥还是他的胡乱搪塞亦或是天意如此,话音刚落,封神台下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突然飞升上天、飘然稳当地坐上了玉皇大帝的宝座,原来,这个人姓张名自然号有人,天书已将敕封玉皇大帝的事儿全权授予了姜子牙。(感悟一:用权一定要谨慎。所有的公正都只是相对的,绝对的公正是没有的。)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在中国,张姓绝对是个人数众多的大姓,可为什么从古到今,没有姓张的当皇帝呢???

既然天上的玉帝都已姓了张,那人世间的皇帝就留给其它姓氏的人做做吧!

也有人说,姜子牙敕封众神,为何独独忘记了他自己?一种说法是:姜子牙所封的神都是在战争中死去的人或是仙,即鬼魂,而姜子牙没有死,自然不能被封神;另一种说法是:姜子牙的师父元始天尊命他下山享受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所以不能当神仙(感悟二:公平是尘世与仙界的共同法则)。

这也是最权威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名要等到最后时刻才宣布的开山鼻祖(感悟三: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等都是相当重要的)。

天上的玉皇与这“三公”有如此深的渊源,这就不难想见:为什么中国古代“三公”来执掌朝政,现在是“三公”来主导社会了。

传说之四

话说当年三界大乱,芸芸众生都处于水生火热之中!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等大仙决定到人间寻找一位能人贤仕来统领这三界!于是太白金星派赤脚大仙到人间走访。赤脚大仙化装成乞丐,打听到一位叫张友善的大善人。这个张友善是一个庄的庄主,他为人忠厚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受了气还能够处处忍让别人,又被人家叫做张百忍,由于附近的人都叫他张百忍,久而久之的人们都忘了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了! 赤脚大仙找到张百忍之后,告诉他三界的情况,要请他上天做玉皇大帝,张百忍吓的是死活不肯答应。赤脚大仙是说破了嘴皮子,磨破了脚丫子,最后张百忍才勉强答应跟他上天。但是张百忍又和赤脚大仙说:“我要是就这样跟你上了天,我的妻子,还有我的七个女儿一个儿子怎么办,我不能做了玉皇大帝没了亲情啊!那我还不如不去!”赤脚大仙说:“上了天你的妻子王氏理所当然要被封为王母娘娘,七个女儿也要被封为公主,你的干女儿张巧嘴就做七公主的侍女一同上天!” 这个张百忍又在院子里看了看,又说:“我这房子我住了这么长时间了,还有我家里这么多的鸡啊鸭啊就这么不要了,我还真舍不得!” 赤脚大仙对他说:“天庭金碧辉煌,要什么有什么,你这些没用啊!”可张百忍一定要带上天,也就只能答应他了。 最后,众仙助张百忍全家拔院!张百忍到了天庭,大整朝纲,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找出了三界大乱的根本原因,破除了大乱。 众仙都认为他功不可没,纷纷推举他为终身玉帝!

传说之五

提起玉皇大帝,在中国妇孺皆知。这位民间传说中的天宫帝王,统辖着天上地下一切天神地祇和精灵鬼怪,可以说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重要的一位主神。

玉皇大帝传说的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说来可分为以下几类:关于玉皇大帝来历的传说;关于玉皇大帝家庭的传说;关于玉皇大帝与天地诸神的传说;玉皇大帝与创世传说;玉皇大帝与人文传说;玉皇大帝与动物传说;玉皇大帝与植物传说;玉皇大帝与风物传说;玉皇大帝与风俗传说等。

玉皇大帝传说大都十分吸引人,具有比较强的艺术魅力。从艺术上看,玉皇大帝传说一般都有丰富的想像、生动的形象和巧妙的情节。例如《王母娘娘坐灵霄殿》,王母娘娘羡慕玉帝的高位,却不知掌权的苦处。当她代行玉帝职务时,渔民来求风,果农则求不要刮风:农民来求雨,盐民则求不要下雨;弄得她左右为难,这才知道众口难调。后来玉帝巧解难题,命令“风从河边走,越过果树园。白天晒大地,夜晚浇大田”,显示出了玉帝的管理能力。情节构思得十分巧妙。这篇故事在别的地方也有流传,其中想坐玉帝位者不是王母娘娘而是孙悟空,情节则人体一致。

由于玉皇大帝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主神,他的传说在中国历史与现实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对这位传说中的主神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而要了解玉皇大帝,光从庙里的泥胎和经书上,我们只能得到一个死的偶像。只有了解民众中流传的有关玉皇大帝的种种传说,我们才能见到一位活生生的玉皇大帝,才能了解玉皇大帝与中国老百姓的真正关系。

玉皇大帝,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居住在玉清宫,通明殿。是民间信仰中认为其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管理各部道,神,佛,仙,下辖七十二地、四大部州、掌管天上诸神仙,以及凡间亿万生灵,因此尊称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远古之时,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为净德王,王后称宝月光,老而无嗣;一夜梦见太上道君抱一婴儿入王后怀中,王后恭敬礼接,醒后就觉的有孕。怀孕足足十二个月,乃于丙午年正月初九诞下太子。太子自幼聪慧,长大则辅助国王,勤政爱民,行善救贫。国王驾崩,太子郤禅位大臣,遁入深山修道。功成经历八百劫,牺牲己身以超度众生,终于修成真道,飞升九天之上,得万方诸圣拥戴。于是统御三界,是为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帝上后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阀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

  诸天,永不毁沦。”宄其信仰,缘于古代宗教,古时即有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天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说法。西周以后又称“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称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时,“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就有“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至诚”的诗句。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乐天》一诗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与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位,不久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超过亿劫,始证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阀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亲自阵圣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菩恶良莠来赏善罚恶。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

  正统道教典籍中,玉皇、玉帝之称最早见于《真灵位业图》,他们都是元始天尊的下属,玉皇道君居右位第十一,高上玉帝居右位第十九。

  =================================================================

  以上为网上摘录,不知道准不准。

  =================================================================

  以下为原文:

  链接:http://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2Fgroups%2Fliteralfaq%2FMythLegend%2Fmyth%2Fchinese%2Ffodao%2Fyehu%2FM102024040060

  ==================================================================

  玉皇上帝出现比三清要晚,但在宋代以来民众信仰中却独领风骚,甚至有"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之说。据学者研究,玉帝这个概念应该是民间的天帝与道教神谱相互渗透的结果。

  中国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帝、上帝、天等主宰神,并且天、帝逐渐合一,有所谓昊天上帝、皇天上帝之说。战国秦汉以来,受五行理论的影响,以及社会分工、等级秩序的日益森严细密,又有五方帝、太一,耀魄宝出现,但自新莾以来,国家祭天皆以祀皇天(或昊天)上帝为主。

  在民间,祀典中的皇天(或昊天)上帝却成了十分人格化、社会化的"天公""天帝"(《殷芸小说》、《酉阳杂俎》),张天翁、刘天翁的说法反映可能是后汉道教产生时期的情形。正统道教典籍中,玉皇、玉帝之称最早见于《真灵位业图》,他们都是元始天尊的下属,玉皇道君居右位第十一,高上玉帝居右位第十九。

  从唐人诗文中反映的情况来看,玉皇、玉帝之称已经十分普遍,韦苏洲、白香山、李太白等人都称天帝为玉皇,其宫殿雄伟壮丽,随侍群神众多,俨然天上主宰,人世皇帝。此时,道教中玉皇地位也有上升之势,或曰太上老君为玉皇,天尊十号其九为玉帝,(见《云笈七签》)。而且,文本中玉帝服饰、侍御好象有了一定规格,很可能当时宫观之中已经有了祠祀貌像了。张政烺先生认为,唐人心目中的玉皇与后代无殊,民间信仰中的天帝和道教诸神中的玉皇合而为一。

  玉帝为官方崇祀是在宋真宗时。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编造了天书降临之事,五年再次示梦,玉帝即真宗梦中的大神,于是玉帝在八年(1015)被尊为"太上开天执符御

  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大天帝",玉帝与传统的上帝相结合,成为天上的至高神,也成为道教的至尊神。(参见任继愈《中国道教史》)国家、民间、道教三方面的信仰正式合流。然而必须注意,官方最重要的祭祀郊祀中主神仍是昊天上帝,而非玉帝,三清、玉帝只是宫观中、或皇帝个人奉祀的庙宇中祈拜的神灵(如明代的嘉靖皇帝)。在道教经典中,玉帝与三清的关系似乎一如既往,《仙鉴》、《搜神大全》等书中制造了光严妙乐国王子证成玉帝的传说,中间的过渡环节则为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以说明道教及民间信仰的主神玉帝在释门之上,这类传说在元明以来十分普遍,实际上是释迦牟尼成佛故事的翻版。

  民间信仰中,玉皇却逐渐脱离了国家祀典和道教经典的束缚,成为至高无上的天神,号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总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真正的皇帝。在《西游记》中,玉帝就兼辖佛道两教以及民间信仰中所有的神鬼。从玉皇大帝的发展源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间信仰独特的兼收并蓄的吸收能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