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霍乱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干霍乱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干霍乱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寒霍乱、热霍乱及干霍乱的辨证要点 7 治法 8 干霍乱的方药治疗 9 霍乱的预防 10 文献摘录 11 关于霍乱 12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干霍乱的穴位 2 治疗干霍乱的方剂 3 治疗干霍乱的中成药 4 干霍乱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干霍乱 1 拼音

gàn huò luàn

2 英文参考

dry choler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干霍乱为病名[1]。俗称绞肠痧[2]、搅肠痧[1]、斑痧[1]、乌痧胀[1]。指突然腹中绞痛,吐泻不得的疾患[1]。多因冷气搏于肠胃,或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闭塞经隧,气滞血凝,中气拂乱所致[1]。本病除内服药物探吐、急刺委中出血外,并可刺十指出血[1]。其证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腹中绞痛,脘闷难忍[2]。由于饮食先伤脾胃,重感秽浊之气,邪阻中焦,升降之气窒塞,上下不通,故发为干霍乱,乃霍乱中之严重证候[2]。

4 干霍乱的症状

卒然腹中绞痛,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烦躁闷乱,甚则面色青惨,四肢厥冷。头汗出,脉象沉伏[2]。

5 证候分析

暑令秽浊疫疠之气,壅遏中焦,气机窒塞,升降格拒,上下不通,故腹痛而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浊邪壅闭,热格于上,则烦躁闷乱。阳气不能宣通,复因腹部剧痛,故面色青惨而头汗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2]

6 寒霍乱、热霍乱及干霍乱的辨证要点

霍乱证型分寒霍乱,热霍乱及干霍乱三类。寒、热霍乱,皆以吐泻交作为主证,但寒霍乱之吐泻较缓,以吐泻物不甚臭秽,四肢清冷,舌淡苔白,脉象微弱为辨证特点;而热霍乱之吐泻较急,以呕吐如喷,吐泻物臭秽难闻,发热、烦渴,舌红苔黄,脉象濡数为辨证特点;干霍乱,是以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腹中绞痛,烦躁闷乱为辨证特点。三类证型,各有特征,临床是不难分辨的。[2]

7 治法

辟秽解浊,利气宣壅[2]。

8 干霍乱的方药治疗

玉枢丹[备注]玉枢丹(《是斋百一选方》):山慈姑、续随子、大戟、麝香、腰黄、朱砂、五倍子为主方。方中山慈姑、雄黄、五倍子辟秽解浊,麝香通窍开闭;续随子、大戟泻下逐邪。因邪气过盛,可先用烧盐方[备注]烧盐探吐法(《医方集解》):单用烧盐熟水调饮,以指探吐。探吐,一经吐出,不仅烦躁闷乱之症可减,而使下窍宣畅,二便自然通利,并可口服行军散[备注]行军散(《霍乱论》):牛黄、麝香、珍珠、冰片、硼砂、雄黄、火硝、金箔或红灵丹[备注]红灵丹(上海中医学院《方剂学》):朱砂、麝香、银硝、礞石、雄黄、硼砂、冰片一至三分,亦可以搐鼻取嚏,以辟秽解毒,通闭开窍。还可采用针刺十宣、委中出血以及刮痧等法,以通脉开窍,引邪外出;或用吴萸、青盐各两许,略研,炒热,用布裹之,熨脐下,以温通阳气。如汤药可进,而仍欲泻不出者,可用厚朴汤[备注]厚朴汤(《苏沈良方》):高良姜、厚朴、朴硝、大黄、槟榔、枳壳为主方。方中良姜、厚朴以温中破满;朴硝、大黄、槟榔、枳实以泻下通便。如吐泻畅通,病势已减者,可用藿香正气散以善其后。[2]

9 霍乱的预防

霍乱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属于时令疾病,其主要成因为外感时邪,内伤饮食,内外合邪,壅滞中焦,引起脾胃功能紊乱。脾陷胃逆,升降失常,清浊相干,挥霍撩乱而为病。因此,预防本病,必须外避时邪,内慎饮食,真正作到起居谨慎,饮食卫生。使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2]

10 文献摘录

《诸病源候论·干霍乱候》:“干霍乱者,是冷气搏于肠胃,致饮食不消,但腹满烦乱、绞痛、短气,其肠胃先挟实,故不吐利。”

《圣济总录·干霍乱门》:“干霍乱之状,中气喘争而不吐不利是也,肠胃挟实,与冷气相搏,正气暴衰,神志昏冒,上下隔塞,白汗自出,治之稍缓,则不可救。”

《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干霍乱,即俗云搅肠痧,亦由胃气虚,猝中天地邪恶污秽之气,郁于胸腹间,上不得吐,下不得泻,以致肠胃绞痛异常,胸腹骤胀,遍体紫黑。”

《医学心悟》卷三:“干霍乱证,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搅肠大痛,变在须臾。古方以烧盐合阴阳水引而吐之,或以陈皮同煎吐之,或用多年陈香橼煎汤更佳。俗名搅肠痧、乌痧胀,皆此之类。此系秽气闭塞经隧,气滞血凝,脾土壅满,不能转输,失天地运行之常,则胀闭而危矣。”

《医宗己任篇·霍乱》:“有干霍乱者,俗名斑痧 ,又名搅肠痧。吐泻不见,面色青冷,腹中绞痛,乃阴阳错乱最恶之候而最易治。急刺委中出血,明矾末调饮探吐,或用菜油探吐,兼用碗刮背上,用苎麻根蘸清菜油,刮夺命穴、督脉后顶、天庭等处,后服砂仁细末数口,连嗳数十声即愈。”

11 关于霍乱

霍乱为病名。出《黄帝内经灵枢·五乱》。俗称触恶。泛指突然剧烈吐泻,心腹绞痛的疾患[3]。《诸病源候论·霍乱病诸候》:“霍乱者,由人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有相干乱之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

1指剧烈吐泻有传染性的病证。《伤寒溯源集·霍乱证治》:“此皆六气胜复之变也……或为诸寒湿之间气客气所胜者亦然,且尤于阴晴风雨,酷暑暴寒之中,每每有之。一家之中,一里之内,或阖境皆然,乃时行寒湿也。”症见突然上吐下泻,躁乱烦闷,甚则转筋,手足厥逆等。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危重时宜中西两法结合抢救[3]。

2指严重吐泻,心腹绞痛的病证。多因暑天感湿,或饮食失节所致[3]。《医学入门》卷二:“三焦水谷道路,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下利。病因饮食不节,清浊相干,阴阳乖隔,轻者止日吐利,重者挥霍扰乱,乃曰霍乱。”

根据病因与症状不同,有干霍乱、湿霍乱、暑霍乱、热霍乱等。必须注意的是,古代由于缺乏病因鉴定方法,在“霍乱”病名之下,包括了以上两方面内容。可见于霍乱、副霍乱、急性胃肠炎、嗜盐菌性胃肠炎等疾患,也可见于某些食物中毒。现代中医病名已逐步将霍乱限定于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3]。

12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二丑的别名 5 二丑的处方用名 6 二丑的来源 7 二丑的原植物形态 8 二丑的采收与初加工 9 二丑的生药性状 10 二丑的炮制 101 二丑的炮制方法 1011 牵牛子 1012 炒牵牛子 102 成品性状 103 炮制作用 104 贮存方法 11 二丑的性味归经 12 二丑的功效与主治 13 二丑的化学成分 14 二丑的药理作用 15 二丑的用法用量 16 使用注意 17 牵牛子中毒 171 不良反应机制 172 临床表现 173 治疗 18 二丑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2 来源 183 性状 184 鉴别 185 检查 1851 水分 1852 总灰分 186 浸出物 187 牵牛子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牵牛子 187111 性状 187112 鉴别 187113 检查 187114 浸出物 18712 炒牵牛子 187121 浸出物 187122 检查 1872 性味与归经 1873 功能与主治 1874 用法与用量 1875 注意 1876 贮藏 188 出处 1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二丑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二丑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二丑 1 拼音

èr chǒu

2 英文参考

SEMEN PHARBITID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二丑,中药名。见《中药材手册》。即黑丑与白丑之合称[1]。

牵牛子

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 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2]。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气微,味辛、苦,有麻感。炒牵牛子稍鼓起,颜色加深,断面浅**,微具香气[2]。药材商品以种皮呈灰黑色者名黑丑,淡黄白色者名白丑,合称二丑[3]。

牵牛子味苦,性寒;有毒[2]。归肺、肾、大肠经[2]。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的功能[2]。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绛虫病。生牵牛子偏于逐水消肿,杀虫[2]。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虫积腹痛[2]。炒牵牛子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导滞见长[2]。多用于食积不化,气逆痰壅[2]。

4 二丑的别名

黑丑、白丑、牵牛子、喇叭花。

喇叭花子[3]。

5 二丑的处方用名

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草金铃、炒牵牛子、炒二丑[2]。

6 二丑的来源

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 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2]。

药材商品以种皮呈灰黑色者名黑丑,淡黄白色者名白丑,合称二丑[3]。

牵牛子旋花科植物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 (L)Voight的种子。同属植物裂叶牵牛P nil(L)Choisy的种子亦作牵牛子入药。

7 二丑的原植物形态

一年生缠绕草本,全株密被白色长毛。叶互生,阔心形,全缘;叶柄与总花梗近等长。花序有花1~3朵;萼片5深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cm,先端尾尖;花冠白色、蓝紫色或紫红色,漏斗状,长5~8cm;雄蕊5;子房3室。蒴果球形。种子5~6粒,卵形,黑色或淡黄白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

8 二丑的采收与初加工

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2]。

9 二丑的生药性状

牵牛子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气微,味辛、苦,有麻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0 二丑的炮制

牵牛子的炮制《雷公炮炙论》首先记载了酒蒸法,即:“凡用,晒干,却入水中淘,浮者去之[2]。取沉者晒干,拌酒蒸,从巳至未,晒干,临用春去黑皮用[2]。”

唐代有熬(《外台秘要》)、炒熟、石灰炒(《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

宋代有炒、生姜汁酒制(《太平圣惠方》);麸炒(《博济方》);童便制(《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盐制、米炒、蒸制、吴茱萸制等法(《圣济总录》)[2]。

明清基本沿用前法,《普济方》还有醋煮、水煮[2]。《寿世保元》有牙皂汁浸等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等[2]。

101 二丑的炮制方法 1011 牵牛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2]。

1012 炒牵牛子

取净牵牛子,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膨胀鼓起,有爆裂声,颜色加深,断面浅**,即可[2]。

102 成品性状

牵牛子似橘瓣状,表面灰黑(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2]。背面有1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2]。质硬[2]。无臭,味辛、苦,有麻感[2]。

炒牵牛子稍鼓起,颜色加深,断面浅**,微具香气[2]。

103 炮制作用

生牵牛子偏于逐水消肿,杀虫[2]。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虫积腹痛[2]。如治水肿胀满的舟车丸(《景岳全书》);治虫积腹痛的牵牛散(《沈氏尊生书》)[2]。

牵牛子炮制后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导滞见长[2]。多用于食积不化,气逆痰壅[2]。如治小儿停乳停食,腹胀便秘,痰盛喘咳的一捻金(《中国药典》)[2]。

104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

11 二丑的性味归经

二丑味苦,性寒;有毒[2]。归肺、肾、大肠经[2]。

12 二丑的功效与主治

二丑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的功能[2]。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绛虫病。

功在泻下,逐水,消积,杀虫[3]。主治水肿,腹水,二便不利,脚气,痰饮咳喘,肠胃积滞便秘,下痢里急后重,症瘕痞块,脓肿,流注,虫积腹痛[3]。

生牵牛子偏于逐水消肿,杀虫[2]。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虫积腹痛[2]。如治水肿胀满的舟车丸(《景岳全书》);治虫积腹痛的牵牛散(《沈氏尊生书》)[2]。

炒牵牛子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导滞见长[2]。多用于食积不化,气逆痰壅[2]。如治小儿停乳停食,腹胀便秘,痰盛喘咳的一捻金(《中国药典》)[2]。

13 二丑的化学成分

牵牛子含牵牛子甙(pharbitin)、牵牛子酸C、D(pharbitic acid C,D)、顺芷酸(tiglic acid)、尼里酸(nilic acid)等。

种子含牵牛子苷、没食子酸、裸麦角堿等[3]。

未成熟种子含多种赤霉素及其葡萄糖苷[3]。

牵牛子苷水解生成牵牛子酸、巴豆酸等[3]。

圆叶牵牛种子还含牵牛素等[3]。

14 二丑的药理作用

水、醇浸剂对小鼠皆有泻下作用[3]。致泻有效成分主要为牵牛子苷,它在肠内分解后, 肠道,引起腹泻[3]。

牵牛子还有一定兴奋平滑肌的作用[3]。

甲醇提取物可抗氧化[3]。

15 二丑的用法用量

研末(取头末)吞1~2g;煎服:3~6g[3]。

16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3]。不宜与巴豆同用[3]。

17 牵牛子中毒

牵牛子又名黑丑、白丑、草金铃、二丑等,属峻下药。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成熟种子。含有牵牛子苷及多种生物堿,主要药理作用有泻下,兴奋子宫平滑肌,驱虫,利尿,兴奋肠管。[4]

171 不良反应机制

其成分牵牛子苷在肠道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对胃肠道黏膜有强烈的 作用,还可损害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言语障碍,昏迷等。[5]

172 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或血尿,高热,昏迷,四肢软弱,呼吸浅短,严重者可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休克,死亡。[5]

173 治疗

牵牛子中毒的治疗要点为[5]:

1促进毒物排出给予催吐、洗胃处理,可口服牛奶、蛋清等。静脉输液,加入维生素K、乳酸钙等。

2对症治疗05mg阿托品肌注,必要时口服复方樟脑酊2ml,3~4/d,可止痉止泻;纠正电解质紊乱。

18 二丑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牵牛子

Qianniuzi

PHARBITIDIS SEMEN

182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183 性状

本品似橘瓣状,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气微,味辛、苦,有麻感。

184 鉴别

(1)取本品,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黏滑感。

(2)本品粉末淡黄棕色。种皮表皮细胞深棕色,形状不规则,壁波状。非腺毛单细胞,黄棕色,稍弯曲,长50~240μm。子叶碎片中有分泌腔,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106μm。草酸钙簇晶直径10~25μm。栅状组织碎片和光辉带有时可见。

(3)取本品粉末1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60~90℃)适量,加热回流提取2小时,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溶剂,加入二氯甲烷甲醇(3:1)混合溶液提取6小时,回收溶剂至5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牵牛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咖啡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1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20μl、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甲酸(93:9: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磷钼酸试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黑色斑点。

185 检查 1851 水分

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852 总灰分

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8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187 牵牛子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牵牛子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187111 性状

同药材。

187112 鉴别

同药材。

187113 检查

同药材。

187114 浸出物

同药材。

18712 炒牵牛子

取净牵牛子,照清炒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稍鼓起。用时捣碎。

本品形如牵牛子,表面黑褐色或黄棕色,稍鼓起。微具香气。

187121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120%。

187122 检查

(总灰分)同药材。

1872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1873 功能与主治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

1874 用法与用量

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

1875 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1876 贮藏

置干燥处。

188 出处

英文翻译inquiry解释:gaininginformationfordiagnosi yaskingthepatient中文解释问诊为四诊之一。指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自觉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要结合其他三诊(望、切、闻),全面分析,作出判断。《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后世医家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十问”,编有十问歌,简便易记。文献所载十问略有出入,一般指问寒热、问出汗、问头身、问二便、问饮食、问胸胁、问耳聋、问口渴、问旧病、问病因等。《景岳全书·传忠录》:“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陈修园《医学实在易》:“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两者内容大致相同,均可作临床问诊参考。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综观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由问诊得来,即知此言不谬。问诊方法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四问便,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团,病机全从证象验。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寒热恶寒、发热是病人常有的自觉症状,都是卫气病变。恶寒:恶寒机理有二,一是外寒相侵,卫阳被郁;一是自身阳虚,卫阳不固。先以外寒言之:寒流骤至,机体为御寒侵,毛窍因寒而收缩,卫气不能出表,内郁腠理,成为病人自觉恶寒而以手摸之则热,反映了恶寒与发热并见的外寒特征

详见百科词条:问诊 [ 最后修订于2016/8/1 15:55:22 共1434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二妙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44 方解 45 运用 46 现代适应证 461 关节炎 462 炎与外阴炎 463 阴囊湿疹 47 二妙散的药理作用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47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473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474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475 抗炎、抗氧化作用 48 歌诀 5 《仙拈集》卷二方之二妙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叶氏女科》卷二方之二妙散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方之二妙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慈幼新书》卷一方之二妙散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朱氏集验方》卷六方之二妙散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八引柳正之方,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澹寮》方之二妙散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二妙散 111 处方 112 制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15 摘录 12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 121 处方 122 功能主治 12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24 摘录 13 《绛囊撮要》方之二妙散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35 摘录 14 《仙拈集》卷三引《普济方》方之二妙散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45 摘录 15 《李氏医鉴》卷四方之二妙散 151 组成 152 主治 153 摘录 16 《普济方》卷二○四方之二妙散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65 摘录 17 《普济方》卷七十一引《杨氏家藏方》之二妙散 171 组成 172 功效主治 17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75 摘录 18 《朱氏集验方》卷一方之二妙散 181 组成 182 功效 18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85 摘录 19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二妙散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194 摘录 20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 201 组成 202 主治 20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204 摘录 2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二妙散 二妙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èr miào sǎn

2 英文参考

Ermiao S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ermiao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二妙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七首,其中《丹溪心法》卷四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柏(炒)、苍术(米泔水浸,炒)各等份,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主治因湿热内蕴,流注于筋骨、下肢、带脉等所致的湿热下注证,为治疗湿热下注证的常用基础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关节炎、阴囊湿疹、 炎、神经性皮炎、疮肿、足癣等属湿热者。

4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二妙散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二妙散组成为炒黄柏、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入姜汁调服。功能清热燥湿。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或带下黄白量多。近代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阴囊湿疹等证属湿热者。若有气虚加补气药;血虚加补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表实气实者加酒少许佐之;有痰热者,先以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方中黄柏苦寒清热,苍术苦温燥湿。二药合用,使湿去热清,诸症自除。本方早见于《世医得效方》卷九,名苍术散,治证相同。[1]

该方剂药味虽少,但其抗菌谱广而强大,所以对 炎一类感染性疾病应当有一定的疗效。由于该方剂对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功能有着积极影响,因此可扩大范围,用以治疗此2类系统感染性疾病并发消化、心血管功能异常者。文献报道该方剂治疗阴囊湿疹疗效甚佳,湿疹的病因相当复杂,其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探查。[2]

41 处方

黄柏(炒)、苍术(米泔水浸,炒)各等份[3][1]

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15g[4]

42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二妙散清热燥湿之功效。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疮;以及湿热带下、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等症。

4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上二味研为细末。每服3~9克,日服二次,用沸汤加姜汁送服。表实体壮者,加酒少许佐之。

上2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4]

44 方解

本方主治因湿热内蕴,流注于筋骨、下肢、带脉等所致的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燥湿。本方以黄柏苦寒清除湿热为君药,因寒能清热,苦以燥湿,且偏走下焦,尤对骨节走痛、足膝酸痛无力为妙,其散阴分之火,清下部之热,除足膝之湿,为治下焦湿热要药。苍术苦温,善能燥湿。本方组方严谨,药少力专,君臣药味可颠倒变换,有相辅相成之妙。[3]

本方所治诸症皆为湿热下注所致。湿热流注筋骨,则筋骨疼痛;著于下肢,则足膝肿痛;湿热不攘,筋脉弛缓,则病痿证;若下注带脉与前阴,则为带下臭秽,或下部湿疮。此乃湿热俱盛之证,非渗利芳化所能胜任,惟以苦寒清热燥湿法最宜。方中以黄柏为君,取其寒以胜热、苦以燥湿,且善祛下焦之湿热。湿自脾来,故臣以苍术燥湿健脾,使湿邪去而不再生。两药相合,标本兼顾,使湿热得除,诸症自解。[4]

45 运用

[3]

1.本方为治疗湿热下注证的常用基础方。凡湿热下注之痿,或湿热致痹、脚气、带下、湿疮等,以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湿重于热,苍术为君药,用量可大于黄柏;如热重于湿,以黄柏为君药,用量可大于苍术;湿热并重者,两药等量。腰及关节疼痛属下焦湿热者,加牛膝、木瓜、五加皮、豨莶草;湿热脚气,可加薏苡仁、木瓜、槟榔;湿热带下、量多,加赤茯苓、栀子、薏苡仁、车前子;下部湿疮,加龙胆草、泽泻、赤小豆、土茯苓。[3]若湿热痿证,可加豨莶草、木瓜、萆薢等,以祛湿热强筋骨。[4]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

3使用注意:阴虚或寒湿为患者不宜使用。[3]湿多热少者,不宜使用。[4]

46 现代适应证

[5]

适应证:适用于关节炎、阴囊湿疹、 炎等属湿热者。

461 关节炎

关节炎是由于骨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导致关节症状和体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本病为中老年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病因机制目前了解还不充分,主要病因有二:①一般易感因素如遗传、高龄、肥胖、性激素、骨密度、过度运动、吸烟以及其他疾病。②机械因素如创伤、关节形态异常、某些关节长期反复使用以及剧烈的文体活动等,上述原因导致软骨基质合成和分解代谢失调;软骨下骨板损害使软骨失去缓冲作用;关节内局灶性炎症。主要病理改变首先为软骨变性,局灶性软化,表面粗糙,失去正常弹性,局部小凹陷、脱落等;其次是骨糜烂,脱落后软骨下骨板暴露;第三是轻度的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晨僵和黏着感,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弹响等。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表现,其病因机理主要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咽峡炎后的晚期并发症。该病抗原性复杂,各种抗原分子结构与机体器官抗原存在同源性,机体的抗链球菌免疫反应与人体组织产生交叉反应,导致器官损害;而导致风湿性关节炎的抗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荚膜由透明质酸组成,与人关节、滑膜有共同抗原性,这种抗原模拟自身抗原与链球菌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人体关节滑膜中产生风湿性关节炎;另外细胞免疫反应异常也是主要发病机制,如周围淋巴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增殖反应增强,患者外周血对该抗原诱导的白细胞移动试验增强,淋巴细胞母细胞化和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功能增加;扁桃体单核细胞对该抗原免疫反应异常等。同时A族链球菌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类可直接损害关节也是重要机制。主要表现为关节结缔组织渗出、水肿等,全身较大关节游走性、对称性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462 炎与外阴炎

炎与外阴炎是妇科常见病。外阴、 与尿道、 相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生育年龄妇女性生活频繁,外阴、 又是分娩、宫腔操作的必经之路,易受损伤及感染;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局部抵抗力低下,也易发生感染;正常 内有多种细菌存在,而且维持生态平衡并不致病,这种平衡依赖 的雌激素、乳酸杆菌及 pH(38~44)值来维持,称为 的自净作用;这种自净作用一旦被打破或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即可导致炎症发生,临床以 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为主要表现。临床分为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囊肿、滴虫性 炎、外阴 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 炎、老年性 炎、婴幼儿外阴 炎等多种,临床大多以细菌等微生物感染为主。

463 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仅是湿疹的一种表现,是湿疹发生在阴囊部位,以剧烈瘙痒、多种形态皮损、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湿疹病因复杂,发生机理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常见病因为慢性感染灶、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血液及循环障碍、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以及个人的易感性和耐受性,另外,外部因素如食人某些蛋白物质,吸入花粉、尘螨等,生活环境(日光、炎热)、动物皮毛、某些化学物质均可诱发此病。

47 二妙散的药理作用

[2]

47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黄柏所含主要成分是小檗堿,其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大致与黄连相似,其水煎剂、醇浸剂对金**、白色及柠檬酸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结核杆菌、变形链球菌、钩端螺旋体、各型痢疾杆菌作用较强;黄柏浸剂、水煎剂对致病性皮肤真菌如**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芽孢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柯萨奇B3病毒作用,其主要成分是小檗堿、巴马亭、葛根堿等。臣药苍术浸剂对结核杆菌、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有明星的灭菌作用,同时对腮腺炎病毒、黄曲霉菌、支原体也有杀灭作用;关苍术对HIV1病毒有轻微拮抗作用,茅苍术中果聚糖酸对白色酵母感染有明显的预防作用;苍术、黄柏均能消除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上的R质粒,从而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472 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柏提取物及所含小檗堿类生物堿能明显抑制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胃溃疡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黄柏及小檗堿能增强肠管收缩,其所含黄酮能使肠管张力及振幅增强,而其所含黄柏内酯则使肠管运动迟缓;同时黄柏可促进胆汁及胰液分泌,并促进胆红素的排出。臣药苍术浸剂对胃炎、胃溃疡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对胃酸过剩等引起的胃黏膜破坏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胃溃疡的细胞有保护作用;苍术水煎剂对乙酰胆堿、氯化钡引起的回肠收缩有对抗作用,苍术丙酮提取物及所含β桉叶醇、茅术醇则能明显促进胃肠运动,说明对胃肠运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苍术水煎剂能促进肝蛋白质合成,其所含苍术醇、苍术酮、β桉叶醇等对肝细胞损伤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473 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柏不仅具有解热作用,而且具有退热作用;黄柏堿对中枢有抑制作用,而黄柏以及分离出的柠檬苦素和黄柏酮能明显缩短α氯醛酮和乌拉坦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苍术挥发油对大脑有镇静作用,苍术β桉叶醇不仅阻断神经肌肉接点上的N受体通道,而且影响通道的打开与关闭两个方面,加速N受体脱敏;苍术水煎剂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水平而具有降糖作用。

474 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黄柏及其小檗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且作用发生快,同时有抗心律失常和负性心率作用;黄柏及其黄柏堿、小檗堿等则通过阻断神经节,抑制血管中枢,抗交感神经等介质有降压作用,并能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反应。同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臣药苍术的乙醇提取物对乌头堿、氯化钡、圭巴因等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

475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药黄柏所含小檗堿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消除水肿;关苍术中所含化合物对5脂氧酶(5Lox)和环氧酶1(Cox1)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临床表现出轻微的抗氧化作用。

48 歌诀

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得消病自蠲。[3]

5 《仙拈集》卷二方之二妙散 51 处方

荔枝核(炮)、小茴香(炒)各等分。

52 制法

上为末。

53 功能主治

《仙拈集》卷二方之二妙散主治寒疝偏坠肿痛。

5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空心烧酒下3钱。

55 摘录

《仙拈集》卷二

6 《叶氏女科》卷二方之二妙散 61 处方

熟地黄(炒)2钱,干姜(炮)2钱。

62 制法

上为末。

63 功能主治

《叶氏女科》卷二方之二妙散主治妊娠胎漏,漏血如月经,以致胞干,母子俱损。

6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米饮调服。

65 摘录

《叶氏女科》卷二

7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方之二妙散 71 处方

茅山苍术1斤,川黄柏1斤。

72 制法

共炒存性,为末。

73 功能主治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方之二妙散主治湿风烂疮。

7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麻油调搽。

75 摘录

《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8 《慈幼新书》卷一方之二妙散 81 处方

文蛤1两,黄柏2钱。

82 功能主治

《慈幼新书》卷一方之二妙散主治眼中翳膜血丝。

8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煎水熏洗。

84 摘录

《慈幼新书》卷一

9 《朱氏集验方》卷六方之二妙散 91 处方

四君子汤1帖,黄耆建中汤1帖。

92 功能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六方之二妙散主治痔疾。

9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加白扁豆、缩砂仁,同煎服。

94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六

10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八引柳正之方,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澹寮》方之二妙散 101 处方

蛇退1条(全者,烧存性),蚕纸1片(方5寸以上,烧存性,约与蛇退相等)。

102 功能主治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八引柳正之方之二妙散主治催生。主难产。

10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上药合和,只作1服。以麝香温酒调下。

104 摘录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八引柳正之方,名见《医方类聚》卷二二九引《澹寮》

11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二妙散 111 处方

蜣螂不拘多少(67月间,寻牛粪中者,用线串起阴干收贮)。

112 制法

用时,取1个,要全者,放净砖上,四面以炭火烘干,以刀从腰切断。如大便闭,用上半截;小便闭,用下半截;二便俱闭,全用。研为细末。

113 功能主治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二妙散主治小儿大小便不通。

114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新汲水调服。

115 摘录

《万病回春》卷七

12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 121 处方

马蹄香、香圆橘叶。

122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主治马(疒其),满身起堆。

12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上捣烂,糟炒缚之,或用秦椒酒煎敷。

124 摘录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13 《绛囊撮要》方之二妙散 131 组成

蒲黄(炒黑)、海螵蛸各等分。

132 主治

《绛囊撮要》方之二妙散主治舌肿出血。

13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涂患处。另用石膏3钱,薄荷5分,煎汤含之。

13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35 摘录

《绛囊撮要》

14 《仙拈集》卷三引《普济方》方之二妙散 141 组成

蛇床子1两,轻粉3钱。

142 主治

《仙拈集》卷三引《普济方》方之二妙散主治鼻疳久不愈。

14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香油调搽。

1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45 摘录

《仙拈集》卷三引《普济方》

15 《李氏医鉴》卷四方之二妙散 151 组成

香薷、扁豆、厚朴、木爪、甘草、香附、陈皮、苍术、紫苏。

152 主治

《李氏医鉴》卷四方之二妙散主治外感内伤,身热腹胀。

153 摘录

《李氏医鉴》卷四

16 《普济方》卷二○四方之二妙散 161 组成

半夏1两(洗7次),干桑皮2两。

162 主治

《普济方》卷二○四方之二妙散主治五膈气,心胸痞塞。

16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生姜3片,醋水1盏,煎至7分,稍热服。

1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65 摘录

《普济方》卷二○四

17 《普济方》卷七十一引《杨氏家藏方》之二妙散 171 组成

当归、熟干地黄各等分。

172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七十一引《杨氏家藏方》之二妙散具有养肝气之功效。主治月昏,视物不明,泪下。

17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以无灰酒下2钱匕,不拘时候。

1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散。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75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一引《杨氏家藏方》

18 《朱氏集验方》卷一方之二妙散 181 组成

当归、橘皮各等分。

182 功效

《朱氏集验方》卷一方之二妙散具有理气血,去风之功效。

18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以酒调服。

1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5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一

19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二妙散 191 组成

平胃散2帖,四君子汤2帖。

192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十方之二妙散主治妇人血崩。

19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先合煎数服,然后吃三灰散、四神散。

194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十

20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 201 组成

马蹄香、香圆橘叶。

202 主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之二妙散主治马(疒其),满身起堆。

203 二妙散的用法用量

上捣烂,糟炒缚之,或用秦椒酒煎敷。

204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八正散 41 八正散的别名 42 处方 4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45 方解 46 运用 47 现代适应证 471 膀胱炎 472 尿道炎 473 肾盂肾炎 474 急性前列腺炎 475 泌尿系结石 48 八正散的药理作用 48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482 对泌尿系统功能的影响 483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484 参考资料 49 各家论述 410 歌诀 411 摘录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八正散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6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八正散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痘疹全书》卷上方之八正散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八正散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八正散 八正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ā zhèng sǎn

2 英文参考

Bazheng S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azheng powd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八正散同名方剂约有四首,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车前子500g、瞿麦500g、扁蓄500g、滑石500g、栀子500g、炙甘草500g、木通500g、煨大黄500g,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湿热淋证,现代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炎、急性前列腺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产后及术后尿潴留、乳糜尿等属下焦湿热者。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八正散

临床用八正散治疗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疗效,治疗肾盂肾炎治愈率可达571%,好转率371%;以木通配伍瞿麦、车前子、扁蓄、栀子、滑石等可有排石作用,排石率可达763%。但临床试验证明八正散对大肠杆菌并无抑制作用,仅是抑制其菌毛的黏附,使大肠杆菌不易黏附在泌尿系统黏膜上。该方剂有较广谱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有利于尿排石及抑制结石生成的作用,但临床应用应结合现代医学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为宜,同时木通不可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以防诱发中药性肾病的发生。[1]

41 八正散的别名

八珍散(《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本方改为汤剂,名“八正汤”(见《宋氏女科》)。

42 处方

车前子、瞿麦、蔚蓄、滑石、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焙干)各一斤[2]。

车前子、瞿麦、扁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车前子500g、瞿麦500g、扁蓄500g、滑石500g、栀子500g、炙甘草500g、木通500g、煨大黄500g[3]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9g[4]

4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灯心,水煎,食后、临卧服[2]。

上为散,每服二钱(6g),水1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4]

共为细末,每服6g,加灯心少量,水煎温服。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3]

44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4]

治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口干咽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等症。近代常用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属下焦湿热者[2]。

主湿热下注,热淋,血淋,石淋,或小便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心经邪热上炎,口舌生疮,咽干口燥,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咽喉肿痛,舌苔黄腻,脉滑数,现用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产后及术后尿潴留等。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妊娠心气壅,胎气八个月散坠,手足浮肿,急痛下安,难产。小儿伤寒壮热,及潮热积热,斑疮水痘,心躁发渴,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口舌生疮。心经实热,或思虑劳神,或饮食太过,致使三焦发热,心火愈炽,目大眦赤脉传睛。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秘。下疳、便毒,小便淋漓,脉证俱实者。妊娠转胞,小便不通者。石淋,尿则茎中作痛,常带砂石,因膀胱蓄热日久所致。

45 方解

方中瞿麦、扁蓄、木通、车前子、滑石、清热利水通淋;栀子、灯心草清心利尿,引湿热火毒从小便出;大黄泻火通便,引湿热火毒从大便出,二味相合,使心火清则不下移小肠膀胱;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全方相合,既可作清热泻火之剂,又可作利尿通淋之方[2]。

本方证是因为湿热蕴于下焦膀胱所致,治宜清热利水通淋之法。方中瞿麦、扁蓄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为君药。木通、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通淋,为臣药。栀子、大黄泻热降火,为佐药。炙甘草和中调药,为佐使药。加灯心草可清心泻火,导热下行。诸药相伍,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3]

本方为治疗热淋之常用方剂,其证由于湿热下注膀胱所致。膀胱乃津液之府,湿热阻于膀胱,则小便不利,溲时涩痛,淋沥不畅,甚则癃闭不通,而小腹急满;邪热内蕴,故口燥咽干,苔黄脉数。治宜清热利水通淋之法。方中集木通、滑石、车前子、瞿麦、篇蓄诸利水通淋之品,清利湿热。伍以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大黄泄热降火,甘草调和诸药而止茎中作痛,加少量灯心可导热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效。方中木通、栀子、大黄、车前子、灯心等,能泻心火,利小肠,使湿热从二便分消之效,故又以此方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烦躁不宁等证。[4]

46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热淋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3]

2.加减法:临证时凡淋证属湿热者,均可用八正散加减。血淋可加小蓟、大蓟、白茅根等以凉血止血通淋;石淋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琥珀、冬葵子等以排石通淋;膏淋可加萆薢、石菖蒲等以分清化浊。腰痛者,可加牛膝补益肝肾兼通淋。湿热带下,色黄味腥,腰腹胀痛,口苦咽干,可加苍白术、黄芩、薏苡仁以消除湿热。[3]

3使用注意:本方为苦寒通利之剂,实火者可用,若淋证日久,体质虚弱以及孕妇,均不适宜。本方多服会引起虚弱的症状,如头晕、心跳、四肢无力,胃口欠佳。

4小便不通:一小儿患腹痛,小便不利,大便干实,此形病俱实,先用八正散二剂,二便随通;又用加味清胃散二剂,再用仙方活命饮一剂而痊。

5肾盂肾炎:以八正散随证加黄连、黄柏等治疗辨证为湿热蕴结型的急性肾盂肾炎女性菌尿67例。该组病例经尿菌培养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菌生长,其中大肠杆菌35例,菌落计数均在10万以上。结果治愈54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2次均为阴性),临床治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尚未转阴),无效8例。

6泌尿系感染: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泌尿系感染属膀胱湿热型者94例。结果痊愈和基本治愈者共86例。

7泌尿系结石:以八正散加减为基本方(海金沙50g,金钱草50g,牛膝30g,滑石50g,大黄2030g,木通15g,车前子20g,扁蓄20g,瞿麦20g,石韦20g,甘草10g),每日1剂,冲服消石散(地龙、鸡内金、琥珀,按3:2:1比例配制,共为细末)15g,治疗泌尿系结石34例。结果治疗后排尿者21例,结石下移2厘米以上者9例,总有效率为883%。本组中,共排出结石28块,平均排石时间为62天,最短3天,最长为108天。

8下疳:尹性初治一患者,小便涩痛,尿血, 肿大,皮破水流,花柳科所谓下疳是也。病属血淋阴肿,系热毒侵入血室,遗入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治拟仿八正散之旨,清热渗湿,解毒行瘀。萆薢、栀子、车前子、瞿麦、扁蓄各三钱,升麻一钱,大黄、银花各二钱,生甘草梢、琥珀末各一钱。另用黄连末,甘草末各二钱,用白蜜调搽。服四剂肿消大半,再服四剂而愈。

9产后及术后尿潴留:以八正散加减(扁蓄、瞿麦、滑石各15g,木通3g,车前子9g,甘草梢6g,元明粉9~15g分冲),治疗自然产、手术产以及其他下腹部手术所致的尿潴留32例。结果获效者(服药后4小时内自行排尿)15例,缓效(服药后4~8小时内排尿,但不通畅,须服药2~5剂始愈)17例。

47 现代适应证

[5]

适应证:适用于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古、肾盂肾炎等属湿热者。

471 膀胱炎

膀胱炎以女性多见,是由于女性尿道的特殊解剖特点及周围器官的解剖特点使会 常常寄居大量细菌,只要有感染诱因的存在,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都可导致上行感染而致膀胱感染。男性常继发于前列腺炎等感染性疾病。膀胱炎主要病理改变为尿道口及膀胱三角区黏膜、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片状血斑、浅表溃疡或脓苔覆盖。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痛、尿急、尿频,小腹压痛。严重时可有终末血尿。

472 尿道炎

尿道炎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的病原体感染所致。淋球菌所引起的尿道感染常累及泌尿、生殖系的黏膜。淋球菌为革兰氏阴性奈瑟双球菌,感染后尿道口黏膜红肿、发痒和刺痛,尿道排出多为脓性分泌物,排尿不适,进而黏膜红肿延伸到前尿道全部, 肿胀,出现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呈急性炎症反应,部分病人可继发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473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大多是由于泌尿道、膀胱等感染逆行到肾引起的,个别由其他部位感染后经血行感染所致。主要病理改变为肾盂肾盏黏膜充血、水肿,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黏膜下可有细小的脓肿,严重者肾小管腔内可有脓性分泌物,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间质内有白细胞浸润和小脓肿,严重时可广泛出血。临床以发热、尿道 征、腰痛为主要症状。

474 急性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大多由尿道上行感染所致,也可由急性膀胱炎、急性尿潴留、急性淋球菌性后尿道炎等感染的尿液经前列腺管逆流引起,一部分来源于血行感染,如疖、痈、呼吸道及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假单胞菌,也可有链球菌、淋球菌等以及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主要病理改变为前列腺有多量白细胞浸润及组织水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尿道 征、会 坠胀等。

475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的总称。结石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该病男多于女,白色人种多于有色人种,高温作业、飞行员等办公室工作人员多于其他人员,山区、沙漠、热带区域发病率高,与饮食营养因素、水分摄入及本身疾病情况,以及遗传因素也有关。同时,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以及尿液改变也与本病有关,特别是尿酸尿液中钙、草酸排出增加,尿pH值过高或过低均易形成结石;尿中盐类及有机物质过高,尿中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物质减少,尿路感染时尿基质增加均为形成尿路结石的主要原因。尿路结石可引起泌尿道直接损伤、梗阻、感染和恶性变。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血尿。

48 八正散的药理作用

[6]

481 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木通醇浸液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同时对堇色毛癣菌也有抑制作用。车前草冲剂(含车前子)对多种致病菌如金**葡萄球菌、宋内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病也有杀灭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如许兰黄癣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淋球菌及疱疹病毒、腺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滑石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扁蓄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浓度100%时其临床疗效与氯霉素相似;100%的扁蓄浸剂对疮癣菌及羊毛状小芽孢菌等有抗真菌作用。栀子除对上述部分细菌及真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卡他球菌、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毛癣菌、黄癣菌等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钩端螺旋体、血吸虫也有抑杀作用;对柯萨奇B3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大黄对多种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较为敏感;同时对肠道厌氧脆弱杆菌也有抗菌活性,对大多数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对阿米巴原虫、 滴虫也有抑制作用。使药甘草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还有广谱抗病毒作用。甘草多糖可抑制水疮口炎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甘草酸可抑制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甘草酸单胺能灭活艾滋病病毒;甘草甜素不仅可抑制上述病毒,而且可抑制肝炎病毒。

由此可见,该方剂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82 对泌尿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木通水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其作用稍弱于双氢克尿噻;木通水煎醇沉剂1g/kg可使家兔尿量成倍增加,同时使尿中Na+、K+、Cl离子排出显著增加;木通甙有利尿作用,并使尿酸与电解质排泄增加;王叶木通醇浸剂05g/kg腹腔注射作用较01mg/kg汞撒利为强。车前子煎剂可使水分、NaCl、尿素、尿酸排出增多而呈利尿作用,并认为其作用与含桃叶珊瑚苷有关,可使输尿管蠕动频率增加,输尿管上段腔内压力增高,紧张性压力增高,从而有利于输尿管结石的下移;车前子提取液口服能降低肾钙含量,并降低尿草酸浓度及尿石形成危险性;车前子乙醇提取物可抑制肾脏Na+K+ATP酶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因而具有很强的利尿作用。瞿麦煎剂具有明显利尿作用,并使氯化物排出明显增加,同时对沙眼衣原体活性有抑制作用;瞿麦提取物对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肾组织细胞有保护作用。扁蓄有显著利尿作用,但必须大剂量才起作用,大鼠皮下注射1g/kg(生药)利尿强度相当于02μg/kg的双氢克尿噻。大黄所含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对肾髓质Na+K+ATP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产出较强的利尿作用及使尿液pH值恢复正常;同时大黄还能抑制肾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肾系膜细胞生长,增加尿素氮及肌酐排出量,保护肾功能。使药甘草可保护急性缺血性再灌注肾损伤。

由此可见,该方剂各味中药一致的利尿作用,部分药味可增加尿钙、尿酸等易结石物质的排泄,抑制结石形成,促进结石排出;且滑石所含MgO、FeO2、AI2O3等对黏膜有保护作用,所含维生素A也有利于黏膜的修复,大黄还有止血作用,这些均能抑制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和排出。

483 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

车前草水煎剂能清除氧自由基及羟基,水提取物能抑制血栓素B2和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生成,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及脂氧化酶活性,醇提取物可抑制NO产生。栀子有抗炎消肿作用。大黄对炎症的水肿、渗出、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WBC游走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还能清除超氧阴离子、H2O2和其他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大黄素可抑制白三烯B4生物合成,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FNα和IL1、IL6、IL8,抑制内毒素转导的上述炎性因子的分泌,协调植物血凝素激活单核细胞分泌IL2及INFα。甘草具有保泰松及氢化可的松样抗炎作用,对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抑制作用,对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同时甘草酸、甘草次酸还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484 参考资料

抑菌作用 《中医杂志》(1985;8:57):八正散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体外无明显抑菌和杀菌作用,但能显著地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凝集人的P型红细胞及粘附尿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后者的抑制率达95%(P<0.001)。

49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也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力气化之源,心为小肠之合也;车前清肝热而通膀胱,肝脉络于阴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麦、扁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湿而兼泻热者也。滑石利窍散结;栀子、大黄苦寒下行,此皆泻热而兼利湿者也。甘草合滑石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径达茎中,甘能缓痛也;虽治下焦而不专于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

2《医略六书》:热结膀胱,不能化气,而水积下焦,故小腹硬满,小便不通焉。大黄下郁热而膀胱之气自化,滑石清六腑而水道闭塞自通,瞿麦清热利水道,木通降火利小水,扁蓄泻膀胱积水,山栀清三焦郁火,车前子清热以通关窍,生草梢泻火以达茎中。为散,灯心汤煎,使热结顿化,则膀胱肃清而小便自利,小腹硬满自除矣。此泻热通窍之剂,为热结溺闭之专方。

3《医方论》:此方治实火下注小肠、膀胱者则可。若阴虚夹湿火之体,便当去大黄,加天冬、丹参、丹皮。琥珀等味,不可再用大黄,以伤其元气。

4《成方便读》:此方以大黄导湿热直下大肠,不使其再下膀胱,庶几源清而流自洁耳。其既蓄于膀胱者。又不得不疏其流。以上诸药,或清心而下降,或导浊以分消,自然痛可止热可蠲,湿热之邪尽从溺道而出矣。

410 歌诀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3]

411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八正散 51 处方

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甘草,各一钱。滑石(二钱),加木香(加一钱尤佳)。

52 功能主治

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八正散功在火证通治。

5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6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八正散 61 处方

瞿麦、滑石、木通、扁蓄、甘草、车前子、山栀、赤茯苓。

瞿麦、滑石、山栀、木通、甘草、车前子、泽泻、赤苓、淡竹叶。

62 功能主治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八正散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主二便皆滞,湿热痢,无表邪,腹痛后重。

6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应下者,加大黄。

64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

7 《痘疹全书》卷上方之八正散 71 处方

木通、赤茯苓、滑石、甘草、连翘、升麻、猪苓、淡竹叶、瞿麦、灯心。

72 功能主治

《痘疹全书》卷上方之八正散主治痘疹小便不通。

73 八正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74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上

8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八正散 81 处方

大黄(酒炒)、滑石、甘草、赤芍、瞿麦、车前子、木通、赤茯苓、扁蓄。

82 功能主治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