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上有哪些关于桂圆的记载?
古书上“龙眼”一名虽没清楚的来源,却有几则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摧田毁屋,为害一方。有英武少年名叫桂圆,决心为民除害。他只身与恶龙搏斗,用钢刀先刺出恶龙的左眼,在恶龙反扑时,又挖出其右眼,恶龙因流血过多而死,桂圆也因伤势过重去世。乡亲们将龙眼和桂圆埋在一起,第二年便长出两棵大树,树上结果,果核圆亮,极似龙眼。于是,称树为“龙眼树”,称果为“龙眼”,又名“桂圆”。
《一切邦国知识之书》臆想的中国皇帝形象
1385年,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出现了一本地理百科全书叫《一切邦国知识之书》以虚拟的记形式介绍了当时欧洲人所知的世上所有国家,并绘有其中大部分国家的旗帜和纹章。右上角是中国的旗帜,画着中国皇帝,一手持弓,一手拿着金苹果;左下角是爪哇的纹章,这本书中说爪哇臣服于中国皇帝,所以他们的纹章上也画着中国皇帝。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90e7bec54e736d13dc0ddc190504fc2d462692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多国史》索林3世纪:中国人高度文明开化
在朝着夏日朝阳东升的海岸地段,赛里斯人是经过蒙昧地区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民族。赛里斯人高度文明开化,互相之间非常亲睦和气,但却躲避与其他人相接触,甚至拒绝同其他民族保持贸易关系。他们出售自己的商品,但从不采购我们的商品。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f061d950a7b0208c8356e2869d9f2d3562cc87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事业》阿米安马尔塞林4世纪:竟然提到了长城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603918fa0ec08fa90fc426e52ee3d6d54fbda7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在东方和距两个斯基泰地区以远的地发给,有一用高墙筑成的圆城郭将赛里斯国环绕起来。赛里斯人自己,他们生活在最大的安宁之中,完全不用诉诸战争和动用武器,因为安稳和宁静的人超过一切的爱好是休息,他们不会使任何近邻感到不安。那里的气候宜人且有益于健康,空气清洁,阵风格外温和美好,深色的森林相当丰富。
古代波斯:中国援军帮助了自己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7003af33a87e950daeba2a51b385343faf2b47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古代波斯的《世界境域志》,记载了中国人是波斯古代超级英雄法里顿的后代。400年左右,波斯入侵古代埃塞俄比亚,大概是萨珊王朝入侵阿克苏姆。书中记载阿克苏姆有中国人做援军帮助,击退波斯入侵后,中国人向阿克苏姆帝国赠送了红色和白色的丝绸衣服。重点来了,这里中国送给阿克苏姆帝国的衣服,可能按照古代中国的惯例,是册封的官服。
古希腊:称中国为赛里斯国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df3d7ca7bcb0a462696daf06063f6246a60af4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古希腊的文献中曾提到过中国,他们称之为赛里斯,意为丝之国。古希腊人笔下的赛里斯国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人民斌斌有礼且爱好和平,甚至从不制造兵器,而且他们还认为赛里斯人身高达到20英尺,红发碧眼,寿命超过200岁。这可能是西方对中国最早的记载了。
意大利传教士笔下的崇祯亡国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7c6a7efce1b9d16e238cba8f8deb48f8d54647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意大利耶稣会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1年)到中国传教,亲历明清更替,回欧洲後,于1655年完成《鞑靼战史》( De Bello Tartarico Historia“鞑靼”指满洲)。书中有一幅插图,可能是世上第一件表现崇祯亡国的艺术作品。
可以明显的看到,中国皇宫竟然是罗马风格,人物着装也不类中土,=右边赘鋈说姆装倒还比较像中国。崇祯在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杀死女儿昭仁公主,但是昭仁公主年仅五岁,图上明显与事实不相符。
拉达《记大明的中国事情》:提到了当时的皇帝万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d315c6034a85edfa373afea42540923dc54757f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把这个国家叫做大明,因为那是它的本名。我们不能确实知道现在的皇朝统治了多久,因为我们得不到它的编年史,但他们说现在统治的皇帝叫万历(Bandic),他是第二十位,统治了三年,约三十岁。他们说赶走鞑靼人后又过了大约二百年,如果我们加上修长城前诸王统治的二千二百五十七年,那么可看到这个国家除短期受鞑靼统治外一直完整地不被外族控制,这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若这个历史是真实的,那他们在洪水后不久就有了皇帝,而且他们从此后始终没有被异族掺杂。”
《中国印度见闻录》:中国富饶而繁华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8dbb6fd5266d01667f3cfe19c2bd40734fa351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晚唐时期有一本叫做《中国印度见闻录》的书,是阿拉伯人根据曾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的亲见亲闻记录而成的,据说史料价值非常高。
“中国更美丽,更令人神往。印度大部分地区没有城市,而在中国人那里则到处是城墙围绕的城市。”“中国人比印度人更为健康。在中国疾病较少,中国人看上去较为健壮,很少看到一个盲人或者独目失明的人,也很少看到一个残废人,而在印度,这一类的人则是屡见不鲜的。
伏尔泰《风俗论》:中华帝国是最好的国度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5a85edf8db1cb1379de6ddad654564e93584b47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曾德昭《大中国志》:中国人谦逊美好
中国人爽快的赞颂邻国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国家的人,除了自己国家的东西以外,不喜欢别的东西。中国人看见来自欧洲的产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发出一声赞叹。这种谦逊态度真值得称羡,特别表现在一个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对于那些有眼无珠、故意贬低所见东西的人物,这是一个羞辱。
马嘎尔尼:扔掉的垃圾有人抢着吃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64543a98226cffc8fc0ee7bb2014a90f703ea15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人们衣衫褴褛甚至裸体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中国古代金丹家大约在汉代制得了甘汞,在晋朝时制得了升汞。汉代《太清金液神丹经》卷中记载了一种“作霜雪法”,所用原料是曾青、舆石石、石硫磺、戎盐、凝水石、代赭、水银等七物,升炼产物中可能含有甘汞。西晋《崔氏方》中的“造水银霜法”,是一种制备纯净甘汞的方法。其法用水银、石硫黄、伏龙肝、盐末为原料,升炼七转而成。中国金丹家在宋代开始用水银、食盐、皂矾三种原料升炼轻粉,这在宋人撰《灵砂大丹秘诀》中已有记载。但由于皂矾能促进升汞的生成,所以,按这种配方升炼的产物可能混有升汞。明代邝瑶《便民图纂》记载了以明矾、白盐、水银三味为原料“烧轻粉”的方法,这是最为精简、合理的升炼纯净甘汞的方法,至今仍在中医上应用。隋代苏元明《太清石壁记》所载“五味丹方”以水银、水银霜、硝石、寒水石、石膏、石胆为原料,升炼产物为升汞。宋代《灵砂大丹秘诀》最早记载了升炼粉霜的盐硝矾法。其配方是:“明信半两,白矾四两,焰硝半两,汞二两,皂矾二两。”但按这个配方升炼,所得产物是升汞和砒霜的混合物。元代《月桂长春丹》记载的“升粉霜法”也是盐硝矾法,配方为:汞一两、食盐一两、明矾二两、硝六钱。按元代的这个配方升炼,可制得纯净的氯化高汞。《墨娥小录》卷十一《丹房烧炼》记载了两种造粉霜的方法,一种是“盐硝矾法”,另一种方法所用氧化剂除硝石外,还有无名异。明代刘文泰等在《本草品汇精要》中对升粉霜之法的记述很像现在使用的化学实验法教程,药剂的用量为焰硝、食盐、白矾、皂矾各一斤;升炼仪器为阳城罐,上用盛水的铁灯盏盖之;控制反应温度的办法是先文火后武火,并控制盏中存水量,以沿盏边的水滚沸为度;反应时间以烧完三炷香为则;产物规格要求“坚白壮如寒水石一般”,这样才能“入药用”。清代金丹家发明了一种上火下凝式炼氯化高汞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能源于上火下凝式炼汞法。清代蒋示吉在1663年成书的《医宗说约》中首次公布了大白降丹的炼法,其配方为:水银一两,朱砂、雄黄各三分,硼砂五分,食盐、白矾、火硝、皂矾各二两五分。其炼法与《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的用阳城罐炼汞的方法相同,程序大致为:先将诸药装入口小的公罐内,以微火烧结成胎;再将公罐倒合于口大的母罐上,用盐泥固济口缝,于净地挖一小坑,内置净水一碗,将无药罐放于碗内,用瓦片盖密此坑,以防炭灰落入碗内;最后在有药罐上以炭火加热,约三炷香时间,冷定后开去上罐,丹在下罐。赵学敏在《串雅内编》中记录了白降丹的另一种配方:水银、火硝、白矾、皂矾、白盐各九钱,并指出白降丹一名“夏冰对配丹”。邵澍在《外科辑要》中附录一种名为“小白降丹”的配方:水银、火硝、生矾各五分,食盐二分。不难看出,赵氏记录的“夏冰对配丹”和邵氏附录的“小白降丹”都是极纯净的氯化高汞。
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西瓜,但是当时不叫西瓜,叫做寒瓜。
中国自西汉时起开设了与非洲大陆之间的海上通道,自非洲大陆起,途经斯里兰卡及南洋诸岛,最终从福建沿海登陆。在西汉时期,西瓜正是沿着这条线路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在那个时代,只有皇室成员以及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用西瓜。不过,当时西瓜的还不叫西瓜。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曾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提到的这个寒瓜,就是西瓜。也就是说,西瓜最早传到中国时,名字叫寒瓜。
西瓜这个名称的出现,是在南宋,至于为什么叫西瓜,有人认为,在唐代西瓜经丝绸之路从西域进入中原,并因此得名。
扩展资料:
在中国,“西瓜”这个词最早见于五代时期胡峤所著《陷虏记》一书,胡峤原本是宣武军节度使萧翰的书记,跟随萧翰进入契丹,后来萧翰被杀,胡峤无法归国,成为俘虏,在契丹呆了七年才回到中原,回来以后,根据在契丹的见闻写成《陷虏记》一书,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书里所提到的契丹破回纥,在时间上也能得到对应:924年,辽太祖出征西域高昌回纥,史称“契丹破回纥”。
胡峤回到中原是953年,当时西瓜已被引入契丹三十多年。
不过,胡峤在契丹尝鲜吃到了西瓜,并不等于西瓜在五代就被引入中国。从五代到北宋,各类史籍中都未有关于西瓜的记载,宋朝经济发达,如果此时西瓜已被引入开始种植,应当能见于书籍记录。
西瓜真正传入中原地区,被大规模种植,是在南宋时期,那时距离第一个吃瓜群众胡峤已有将近两百年。
人民网-古人把西瓜叫“寒瓜” 西汉时自非洲传入中国
在中国,飞碟研究是一幅横亘古今的历史长卷,现在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不明飞行物现象的国家之一。除民间传说外,大量有关不明飞行物的记载散见在各种古籍中。
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国就有“飞车”的传说,以后又有“赤龙”、“车轮”、“瓮”、“盂”等酷似现代目击者对此种现象的描述或比喻。
除了民间的传说外,在古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如《庄子》、《拾遗篇》、《梦溪笔谈》、《御撰通鉴纲目》、《二十四史》、《山海经》等。此外在许多地方志中,对这类奇闻异象有极为丰富的实录,在湖北松滋县志中更记录了类似所谓“第三类接触”的事例。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描绘了他的亲身经历,诗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苏东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游镇江的金山寺。当时月黑星稀,忽然江中亮起一团火来。这一奇遇使苏东坡深感迷惑,于是在《游金山寺》一诗中记载了此情景,“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宋代科学家沈括是常用“地学说”来解释飞碟现象的。他曾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一中记载不明发光物事件,“卢中甫家吴中,尝未明而起,墙柱之下,有光熠然,就视之,似水而动,急以油纸扇挹之,其物在扇中涅晃,正如水印,而光焰灿然,以火烛之,则了无一物。又魏国大主家亦常见此物。李团练评尝与予言,与中甫所见无少异,不知何异也。”
明代就出现了对于“螺旋状飞行器”的描述。
据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张周生介绍,乾隆年间广东“潮州府志”记载,明神宗万历五年十二月初三夜,尾星旋转如轮,焰照天,逾时乃灭。
此记录为典型的古代螺旋状飞行器的记载,这些记录对一些人把螺旋状飞行器仅看作是现代才有,甚至于把此种现象推论为是人造卫星火箭残骸下落的解释的强有力的否定证据,今日人们所见的螺旋状飞行器形状在古人的记录中是“尾星旋转如轮”,而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
清代画家的《赤焰腾空》被认为是一篇详细生动的飞碟目击报告。
清代画家吴有如晚年作品,有一《赤焰腾空》图,画面是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皆在仰目天空,争相观看一团团熠熠火焰。画家在画面上方题记写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见火毯(即球)一团,自西向东,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色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踮足者不下数百人。约一炊许渐远渐减。有谓流星过境者,然星之驰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暴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登又可知。众口纷纷,穷于推测。有一叟云,是物初起时微觉有声,非静听不觉也,系由南门外腾越而来者。嘻,异矣!’
清人吴有如的《赤焰腾空》图可谓一详细生动之目击报告。火球掠过南京城的时间、地点、目击人数、火球大小、颜色、发光强度、飞行速度皆有明确记述,然而各种猜测又不得其解。此画约作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一百多年前,世人尚无飞碟和UFO之说法,画家显然未能意识到,这幅《赤焰腾空》图,竟成为今人研究飞碟的一则珍贵历史资料。
民国时,有人见到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各人看得眼花。
民国时人张瑞初在《西神遗事》中曾记载:“是夜,星光满天,却无月色。各人正在险滩,瞥见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大可亩许。圆光中有一紫一白两种色,此前彼退,此缩彼涨,各人看得眼花。足有五分钟,白光便不见,仅有紫光,在一圆光内渐缩渐小,初如笆,继如斗,如碗,如拳,如指,忽尽灭。众人静坐呆看,其他游客见者,无不惊异万分,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媒体的追击使更多的飞碟不解之谜呈现在公众面前。
近年来,内地经常出现飞碟目击事件,对此人们议论纷纷,各执己见。
1994年11月30日,贵阳郊区贵阳北郊都溪林场,长达三公里的树林,一夜间突然全部在同一高度被折断,目击者形容当时天空出现强光,并听到如火车行走的隆隆巨响。
1995年7月26日,辽宁省阜新市上空12人称目睹脸盆大小、带云雾状光环的不明飞行物体在空内移动。同日,广西西部4个县天空发现不明飞行物,直径两米左右,整个形状很像弯月捧太阳,并带扇形光环。
Ⅰ(1)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故答案为:Fe+Cu2+═Fe2++Cu;
(2)A.锌铜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锌是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铜是正极,故A正确;
B.用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故B错误;
C.在镀件上镀铜时铜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故C正确;
D.铜作阳极时是活性电极,一定溶解,故D错误;
故选:AC.
Ⅱ.(3)气体通过B装置后还剩二氧化硫和氧气、水蒸气,水蒸气能影响实验的测定,所以必须通过干燥剂吸收水分,所以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份干燥气体,
故答案为:吸收水份干燥气体;
(4)无水硫酸铜的组成元素以及该气体不溶于水,所以该气体为氧气,A装置加热硫酸铜生成三氧化硫和氧气、二氧化硫、和氧化铜,方程式为:3CuSO4
| ||
0112L |
224L/mol |
(5)加热硫酸铜生成三氧化硫和氧气、二氧化硫、和氧化铜,方程式为:3CuSO4
| ||
| ||
(6)装置内部有气体滞留,气体吸收不完全;称量造成的误差;读数造成的误差都是造成误差的因素,
故答案为:装置内部有气体滞留,气体吸收不完全;称量造成的误差.
本文2023-08-20 15:37: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