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青蛇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青蛇藤的别名 4 来源 5 性味 6 功能主治 7 青蛇藤的用法用量 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青蛇藤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青蛇藤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青蛇藤 1 拼音

qīng shé téng

2 拼音名

Qīnɡ Shé Ténɡ

3 青蛇藤的别名

乌骚风、黑乌骚、乌骨鸡、黑乌骨、黑骨头、鸡骨头、铁夹藤

4 来源

萝藦科杠柳属植物美叶杠柳Periploca calophylla (Wight)Falc,以茎入药。秋冬采,晒干,切段备用。

5 性味

辛、微苦,温。

6 功能主治

祛风散寒,活血散瘀。用于风湿麻木,腰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7 青蛇藤的用法用量

3~5钱,水煎或泡酒服。

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青蛇藤的方剂 雪上一枝蒿速效止痛搽剂

iplocaforrestiiSchltr.及青蛇藤Periplocacalophylla(Wig

老君丹

(去油)3钱,防风3钱,荆芥3钱,牛黄3分(或加青蛇末、苍龙末各5钱更妙)。主治:杨梅结毒,一切无名

祁门蛇药片

拼音:qíménshéyàopià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menSheyaoPian标准编号:W

人龙散

吐出者更佳,厕中者亦可用)1条,雄黄2钱。主治:青蛇头,生足大趾节上,乃染受蛇毒之气而生。初起状如汤

传尸神授丸

钱(人骨为上,兽骨次之;杀虎,大肠内者亦可用;同青蛇脑小豆许或绿豆许,同酥炙,色转为度,无蛇脑,只醋

更多用到中药青蛇藤的方剂

用到中药青蛇藤的中成药 雪上一枝蒿速效止痛搽剂

iplocaforrestiiSchltr.及青蛇藤Periplocacalophylla(Wig

祁门蛇药片

拼音:qíménshéyàopiàn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menSheyaoPian标准编号:W

红卫蛇药片

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散瘀。用于蝮蛇、五步蛇、竹叶青蛇、眼镜蛇、银环蛇等毒蛇及毒虫咬伤。用法与用量:口

更多用到中药青蛇藤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青蛇藤 《外台秘要》:[卷第四十]青蛇螫方二首

短剧疗竹中青蛇螫人方。雄黄干姜上二味各等分,捣筛,以射和之,著小竹管中带之行,有急便用敷疮,兼疗诸蛇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腓部]青蛇便门主论

《鬼遗方》云∶青蛇便生足肚之下,结块长二三寸许,寒热大作,饮食不进,属足少阴与足太阳二经,由肾经虚损

《诸病源候论》:[卷之三十六蛇毒病诸候(凡五论)]四、青蛇螫候

青蛇者,正绿色,喜缘树及竹上,自挂与竹树色一种,人看不觉,若入林中行,有落人项背上者,然自不伤啮,啮

《疡医大全》:[卷二十七足踝部]青蛇头门主论

王肯堂曰∶青蛇头又名指风毒,生足大指节上,乃毒蛇所处之地,人不知觉,早起经过,染受毒瓦斯,故生此毒。

《医心方》:[卷第十八]治青蛇螫人方第三十七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九十:丹砂膏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鬼遗》卷五:丹砂膏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34 注意 35 摘录 4 《鬼遗》卷五:丹砂膏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惠》卷六十六:丹砂膏 51 丹砂膏的别名 52 处方 53 制法 54 功能主治 55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56 摘录 6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丹砂膏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方出《千金翼》卷二十四,名见《圣惠》卷六十五 81 方名 82 组成 83 功效 84 主治 85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丹砂膏 1 拼音

dān shā gāo

2 《圣惠》卷九十:丹砂膏

21 处方

丹砂半两(细研),雄黄1两(细研),苦参1两,白矾灰半两(细研),川大黄1两,黄连1两(去须),莽草半两,(艸闾)茹1两。

22 制法

上锉细,用炼了猪脂2升,于铛中煎药,候紫色,以绵滤去滓,入丹砂等3味,以柳木篦搅令匀,以瓷盒盛。

23 功能主治

小儿诸疮,久不愈,作瘘孔。

24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涂于疮上,每日换之。

25 摘录

《圣惠》卷九十

3 《鬼遗》卷五:丹砂膏

31 处方

丹砂3两,芎3两,大黄2两,蜀椒(去目,汗)2两,麝香6两,术2两,附子12枚,干姜5分,冶葛2两,丹参6两,细辛2两,巴豆3升(去皮心)。

32 功能主治

百病,伤寒,温毒热疾,鼻塞,耳聋,寒癖腹满坚胀,及飞尸恶毒楚痛,霍乱当成未成,已吐未痢,或已痢一两行,而腹烦痛,眼中风膜,膜或痛,常下泪,胸背喉颈痛。

33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上药秋,冬共享,各为末,巴豆细切,以苦酒渍1宿,量不足须覆之;明旦以猪脂6升,铛中微火煎3上下膏成,绞去滓用之,1日3次。治百病、伤寒、温毒热疾,服如枣核大1枚;鼻塞,取半核大,纳鼻中,缩气令人聪里;若耳聋,取如两枣核大,烊之如水,纳其耳中,35年聋可愈;或寒癖腹满坚胀,及飞尸、恶毒、楚痛,温酒服;霍乱当成未成,已吐未痢,白汤服枣核大,若已痢12行,而腹烦痛,更服之;眼中风膜,膜或痛,常下泪,取如粟大,注眼中,自当下,止,或半日痛便愈;又胸背喉颈痛,摩足,口中亦稍稍令常闻有膏气。老小增减。

34 注意

当服取利为度。若不利,如人行15里可与热饮发。当预作白薄粥令冷,若过利要止者,多进冷粥,便住。若能忍,待药势尽,自止更佳。

35 摘录

《鬼遗》卷五

4 《鬼遗》卷五:丹砂膏

41 处方

蜀椒3升(去目,汗),丹砂2两,细辛2两,桂心2两,附子30枚,前胡(切)1升,白芷(切)1升,芎(切)1升,白术1升,吴茱萸1升,当归1两。

42 制法

上(口父)咀,诸药唯椒、茱萸不捣,以苦酒渍1夜,令淹,以猪脂不中水者10斤,切细,令诸药于铜器内,煎三上下,白芷黄成膏,以绵布绞去滓。

43 功能主治

瘑疥癣,诸恶疮,风温肿不消,鼻塞不通,青盲风目烂眦痒痛,茫茫不见细物,齿痛,耳聋,金疮,牛领、马鞍疮,腹中有痈,瘘疾。

44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如患风温肿不消,服如弹丸大1枚;若鼻塞不通,以膏著鼻中;若青盲风目烂眦痒痛,茫茫不见细物,以绵絮裹箸头,注膏中,以敷两眦,至卧时再敷之;齿痛亦如耳聋,亦准之;金疮、牛领、马鞍疮,亦可敷之。治下赤,腹中有痈,并瘘疾在外,即摩之,在内即服之,如弹丸大1枚,1日3次。

45 摘录

《鬼遗》卷五

5 《圣惠》卷六十六:丹砂膏

51 丹砂膏的别名

丹朱膏

52 处方

丹砂3分(细研),川大黄1两,雄黄3分(细研),苦参1两,黄连1两(去须),莽草3分,(艸闾)茹1两,矾石3分(细研),雌黄3分(细研)。

53 制法

上锉细,入腊月猪脂1升2合,以慢火煎大黄等黄焦,绞去滓,下丹砂、雄黄、矾石、雌黄末,更煎,搅令匀,入瓷盒中盛。

54 功能主治

冷瘘及诸瘘疮。

55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丹朱膏(《普济方》卷二九三)。

56 摘录

《圣惠》卷六十六

6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丹砂膏

61 处方

丹砂(研)1两,雄黄(研)1两,雌黄(研)1两,(艸闾)茹3两(末),乱发灰半两,猪脂1斤。

62 制法

先熬猪脂令沸,下诸药末,以柳篦搅令匀。瓷盒盛。

63 功能主治

三十年瘑疮,及小儿干瘑、湿瘑疮,坏烂。

64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先用盐汤洗疮,取涂摩疮上,1日35次。即愈。

6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7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71 方名

丹砂膏

72 组成

丹砂(研)1分,猪脂3两,蜜3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27粒,腻粉1分,白矾(研)1分,胡粉1分,生地黄半两(切,焙),麝香(研)1分。

73 主治

口疮,积年不愈。

74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每用如杏仁大,绵裹含,吐津。

75 制备方法

上9味,捣研7味为末,先煎脂、蜜令化,去滓,次下诸药,更煎10余沸,以绵滤去滓,更煎待膏就,瓷盒盛。

8 方出《千金翼》卷二十四,名见《圣惠》卷六十五 81 方名

丹砂膏

82 组成

丹砂1两,雄黄1两,雌黄1两,(艸闾)茹3两(捣末),乱发1两(洗净),松脂1两,白蜡1两,巴豆14枚(去皮),猪膏2斤。

83 功效

杀虫。

84 主治

一切恶疥疮,瘙痒不止。

85 丹砂膏的用法用量

敷之3数度,愈。

86 制备方法

上药先煎发,令消尽,纳松脂、蜡等三上三下,去滓末;(艸闾)茹、石药等纳中更煎,一沸止。

古籍中的丹砂膏 《刘涓子鬼遗方》:卷五

上下,绞去滓,更煎搅匀,成膏以敷疮上,日四五。丹砂膏方三首丹砂(五两)芎(三两)大黄(二两)蜀椒(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六]治冷诸方

及黄蜡。以慢火熬搅为膏。摊帛上贴之治冷及诸疮。丹砂膏方。丹砂(三分细研)川大黄(一两)雄黄(三分细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风毒冲目虚热赤痛

煮一炊时,取出点目。治风毒冲目赤痛。点眼丹砂膏方丹砂(研半两)蕤仁(去皮三分)胡粉(两棋子大火上炒)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一十七口齿门]口疮

瓷器盛,每含如弹丸大,吐津。治口疮,积年不瘥,丹砂膏方丹砂(研一分)猪脂蜜(各三两)杏仁(汤浸去皮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三十四]疮

目录 1 拼音 2 《外台》卷五引《集验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乌梅饮子的用法用量 2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乌梅饮子 1 拼音

wū méi yǐn zǐ

2 《外台》卷五引《集验方》 21 方名

乌梅饮子

22 组成

乌梅7颗,桃心7茎,柳心7茎,葱白7茎,豆豉1合,甘草4分,柴胡4分,知母4分,大黄3分。

23 主治

温疟,劳疟。

24 乌梅饮子的用法用量

上药各锉细,以童便两茶碗宿浸,明旦早煎23沸,去滓顿服,愈;未愈更作,服3服。

25 用药禁忌

忌海藻、菘菜。

古籍中的乌梅饮子 《集验方》:[卷第五]治诸疟疾方

皆主之。蜀漆知母升麻白薇地骨皮麦门冬(各五分)乌梅肉鳖甲(炙)葳蕤(各四分)上十三味,捣筛为末,蜜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七诸疟门]诸疟(附论)

苁蓉(切焙)恒山豉(炒各二两)甘草(炙锉)人参乌梅饮子治温疟劳疟。乌梅(七枚)桃柳心(各七茎)葱白(

《外台秘要》:[卷第五]疟方五首

二卷中方土弱曰虚者得效实者弥甚)又疗温疟劳疟,乌梅饮子方。乌梅(七颗)桃柳心(各七茎)葱白(七茎)豆

《本草纲目》:[果部第二十九卷果之一]梅

妙。说出《本经》。其法载于《刘涓子鬼遗方》∶用乌梅肉烧存性研,敷恶肉上,一夜立尽。《圣惠》用乌梅和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本草-古籍

南朝 本草经集注

唐 新修本草 食疗本草

元 汤液本草 饮膳正要 本草品汇精要

明 滇南本草 本草蒙筌 本草纲目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征要 本草纲目别名录

清 神农本草经 本草易读 本草新编 本草备要 本经逢原 本草经解 本草从新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崇原 本草求真 神农本草经读 本草述钩元 本草思辨录 本草便读 本草撮要 本草问答 本草择要纲目 得配本草 本草害利 本草分经 吴普本草 海药本草 本草图经 本草衍义 食鉴本草 神农本草经赞 证类本草

方药-古籍

西汉 五十二病方

东晋 肘后备急方

齐 刘涓子鬼遗方

唐 千金翼方 孙真人海上方 外台秘要 千金宝要 备急千金要方

北宋 医心方 苏沈良方

南宋 普济本事方

元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瑞竹堂经验方 世医得效方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明 炮炙大法 雷公炮制药性解 药鉴 卫生易简方 奇效良方 医方集宜 医方考 普济方 仁术便览 祖剂 文堂集验方 证治准绳·类方

清 古今名医方论 种福堂公选良方 汤头歌诀 奇方类编 医方集解 绛雪园古方选注 医方论 串雅内外编 成方切用 时方妙用 时方歌括 长沙方歌括 金匮方歌括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验方新编 经验丹方汇编 退思集类方歌注 大小诸证方论 惠直堂经验方 绛囊撮要 古方汇精 外治寿世方 回生集 增订医方歌诀 济世神验良方 医方歌括 医方简义 急救广生集 疯门全书 删补名医方论 雷公炮炙论 炮炙全书 濒湖炮炙法 要药分剂 药征 名医别录 太平圣惠方 博济方 史载之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济总录 鸡峰普济方 洪氏集验方 杨氏家藏方

全生指迷方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严氏济生方 药征续编 急救便方 十剂表 药性切用 华佗神方 集验方 奇效简便良方 神仙济世良方 是斋百一选方 小品方 经验奇方 本草简要方 急救良方 增订十药神书 食疗方

妇幼-古籍

东汉 颅囟经

唐 产宝

南宋 女科百问 妇人大全良方

元 活幼心书 活幼口议

明 婴童百问 女科证治准绳 幼科证治准绳 女科撮要 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幼科折衷 幼科发挥 幼科类萃 保婴撮要 妇人规 慈幼新书 济阴纲目 邯郸遗稿 证治准绳·幼科 证治准绳·女科

清 女科切要 傅青主女科歌括 沈氏女科辑要 济生集 幼科切要 婴儿论 小儿推拿广意 女科旨要 女科折衷纂要 女科要旨 女科秘旨 女科经纶 幼幼集成 幼科推拿秘书 幼科铁镜 儿科醒 胎产心法 胎产指南 妇科心法要诀 麻科活人全书 麻疹备要方论 麻疹阐注 痘疹心法要诀 盘珠集胎产症治 原要论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民国 儿科萃精 钱氏秘传产科方书名试验录 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要略 痧疹辑要 女科指要

女科指掌 女科秘要 女科精要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幼幼新书 幼科心法要诀

幼科指南 幼科概论 竹泉生女科集要 保幼新编 胎产秘书 家传女科经验摘奇 妇科秘方 妇科秘书 妇科问答 专治麻痧初编 张氏妇科 产鉴 陈氏幼科秘诀 评注产科心法 慈幼便览 毓麟验方 经验麻科 达生编 竹林女科证治 产后十八论 脚气治法总要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鬻婴提要说 婴童类萃

医论-古籍

东汉 华氏中藏经

齐 褚氏遗书

隋 诸病源候论

唐 千金食治

南宋 医说

金 内外伤辨 儒门事亲 医学启源 兰室秘藏 脾胃论

元 症因脉治 饮食须知 此事难知 金匮钩玄 卫生宝鉴 医垒元戎 丹溪手镜 医述

明 内科摘要 温疫论 寿世保元 广瘟疫论 养生导引法 养生导引秘籍 养生类要 瘴疟指南 明医指掌 明医杂着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丹溪心法 古今医鉴 医学入门 医学纲目 韩氏医通 医学正传 轩岐救正论 丹台玉案 古今医统大全 推求师意 医旨绪余 景岳全书 证治准绳·杂病 万病回春 续医说

清 医林改错 金匮翼 医门法律 笔花医镜 血证论 中风论 脉确 医学从众录 医门补要 痰疠法门 证治汇补 理瀹骈文 温热暑疫全书 疫疹一得 温病条辨 温热逢源时病论 温病指南 女丹合编选注 运气要诀 心医集 性命要旨 松峰说疫 寿世传真 陆地仙经 温热经纬 温热论 养生秘旨 重订广温热论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寿世青编 脉因证治 医宗金鉴 医学衷中参西录 石室秘录 古今名医汇粹 痧胀玉衡 医学三字经 辨证录 医学指归 医学实在易 冯氏锦囊秘录 医学心悟 类证治裁 医碥 医学真传 张氏医通 伤寒论纲目 幼科释谜 妇科玉尺 古今医彻 药症忌宜 医宗己任编 医学妙谛 顾松园医镜 医医小草 医学传灯 宜麟策 养老奉亲书 何氏虚劳心传 周慎斋遗书 订正太素脉秘诀 脉症治方 脉诀乳海 脉诀考证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推拿抉微 脉理求真 脉诀刊误 脉诀汇辨 西池集 宁坤秘笈 温病正宗 达摩洗髓易筋经 修昆仑证验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扁鹊心书 玉机微义 校注医醇剩义 杂病治例 医经国小 卫济宝书 三消论 医学摘粹 简明医彀 辨症玉函 中国医籍考 脉象统类 洗冤集录 格致余论 诸病主病诗 医学见能

伤科-古籍

唐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元 外科精义 阴证略例

明 立斋外科发挥 外科枢要 跌损妙方 外科集验方 外科正宗 外科启玄 外科理例 正体类要 理虚元鉴 慎柔五书 痰火点雪 解围元薮 疠疡机要 仙传外科集验方 证治准绳·疡医

清 杂病心法要诀 杂病广要 伤科大成 跌打损伤回生集 疡医大全 疡科心得集 外科大成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全生集 外科传薪集 外科选要 外科医镜 正骨心法要旨 伤科方书 伤科汇纂 伤科补要 外科十法

民国 疡科纲要 江氏伤科学 跌打秘方 跌打损伤方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发背对口治诀论 集验背疽方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外科十三方考 外科方外奇方 外科精要 金疮秘传禁方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 青囊秘诀 秘传外科方 秘传刘伯温家藏接骨金疮禁方 接骨手法 救伤秘旨 虚损启微 诊脉三十二辨 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外科证治全书

经络-古籍

唐 黄帝明堂灸经

元 西方子明堂灸经

明 奇经八脉考 经络全书 经络考 经络汇编 灵枢经脉翼

清 包氏喉证家宝 凌门传授铜人指穴 厘正按摩要术 -- 经穴汇解 炙膏肓腧穴法 广嗣语

五官-古籍

唐 银海精微

元 原机启微

明 口齿类要 神应经

清 审视瑶函 目经大成 尤氏喉科秘书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 重楼玉钥 重楼玉钥续编 神灸经纶 眼科心法要诀 喉舌备要秘旨 喉科指掌 喉科集腋 眼科秘诀 尤氏喉症指南 重订囊秘喉书 秘传眼科龙木论 异授眼科 眼科阐微 喉科秘诀 焦氏喉科枕秘

针灸-古籍

南宋 针灸资生经

金 子午流注针经

元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针经节要 针经指南

明 针灸大全 针灸聚英 杨敬斋针灸全书 普济方·针灸 针灸素难要旨 针灸问对

清 针灸易学 针灸逢源 刺灸心法要诀 一草亭目科全书 银海指南 针灸集成 针灸大成 针灸甲乙经 宋本备急灸法 子午流注说难 灸法秘传 走马急疳真方 明目至宝 金针秘传 针灸神书

医案-古籍

元 丹溪治法心要

明 医贯 肯堂医论

清 友渔斋医话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吴鞠通医案 冷庐医话 柳洲医话 古今医案按 侣山堂类辩 临证指南医案 存存斋医话稿 医经溯洄集 三家医案合刻 客尘医话 王氏医案绎注 市隐庐医学杂着 未刻本叶氏医案 回春录 吴医汇讲 奇症汇 知医必辨 花韵楼医案 眉寿堂方案选存 凌临灵方 孙文垣医案 马培之医案 张聿青医案 张畹香医案 曹仁伯医案论 寓意草 程杏轩医案 慎疾刍言 对山医话 质疑录 丛桂草堂医案 归砚录 医学读书记 续名医类案 读医随笔 医学源流论 王旭高临证医案 邵兰荪医案

-- 叶天士医案精华 一得集 丁甘仁医案 上池杂说 也是山人医案 先哲医话 何澹安医案 证治心传 研经言 重订灵兰要览 重庆堂随笔 塘医话 叶选医衡 医原 医暇卮言 医学课儿策

医经-古籍

西汉 八十一难经

东汉 伤寒论

唐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太素

金 素问玄机原病式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素问要旨论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注解伤寒论 伤寒直格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河间伤寒心要

元 读素问钞 敖氏伤寒金镜录 刘河间伤寒医鉴

明 类经 类经图翼 难经集注 伤寒六书 伤寒论条辨 伤寒证治准绳 伤寒括要 证治准绳·伤寒

清 内经博议 医经读 医经原旨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六因条辨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黄帝素问直解 素问经注节解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内经评文 内经药瀹 医效秘传 古本难经阐注 难经正义 难经经释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伤寒捷诀 伤寒寻源 张卿子伤寒论 伤寒论注 重订通俗伤寒论 伤寒溯源集 伤寒缵论 伤寒贯珠集 伤寒大白 伤寒悬解 伤寒论类方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审证表 伤寒补例 伤寒舌鉴 伤寒论翼 伤寒附翼 伤寒指掌 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高注金匮要略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伤寒心法要诀

-- 内经知要 灵素节注类编 素问识 灵枢识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难经古义 伤寒总病论 类证活人书 伤寒九十论 伤寒百证歌 伤寒发微论 伤寒明理论 仲景伤寒补亡论 伤寒法祖 伤寒论辩证广注 伤寒论辑义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中寒论辩证广注 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四诊-古籍

西晋 脉经

元 诊家枢要

明 濒湖脉学 诊家正眼

清 三指禅 形色外诊简摩 临症验舌法 望诊遵经 诊宗三昧 医灯续焰 察舌辨症新法

-- 脉诀 察病指南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去斑膏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去斑膏 1 拼音

qù bān gāo

2 处方

大枫子仁 杏仁 核桃仁 红粉 樟脑各30克

3 制法

先将三仁同捣极细,再加红粉、樟脑,一同研细如泥,如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

4 功能主治

润肌消斑。治酒渣鼻,粉刺,黄褐斑。

5 去斑膏的用法用量

每日搽擦一次(先涂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6 摘录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古籍中的去斑膏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用药赋

加炒糯米、乌梅、壁土止之。误用姜、附,令人失血发斑,用萝卜汁,或子捣汁,或泥浆汁,再入黄连、甘草、

《普济方》:[卷二百九十六痔漏门]诸痔

细择之。恐虫入鱼肠中。虫可长一二寸许。细如网丝。斑作五色。每出不过十余枝。不勒度数。虫尽即止。一方

《普济方》:[卷三百十三膏药门]总论

烂不可近。未破贴则破。已破则生肉。亦治杖疮疔疮。斑蝥(四十九个)柳根(四十九条)木鳖子(七个)乳香

《刘涓子鬼遗方》:卷五

芎芍药白术乌头(各二两)黄连当归本(以上各二两)斑蝥草巴豆(去皮心)黄柏吴茱萸蜀椒(各一两,去目闭

《普济方》:[卷一百十六诸风门]诸风杂治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