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的最佳治疗方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疝气的最佳治疗方法,第1张

在临床上,保守疗法很难治愈疝气,确实的方法是手术治疗,方法如下。

1手术前准备,禁食一天,局部剪毛消毒。

2将奶牛保定,一般采用侧卧保定。

3麻醉,采用5%水合氯醛全身麻醉,或腰旁神经传导麻醉,局部进行浸润麻醉。

4将内容物还纳腹腔,将疝囊提起后切开疝囊。如果发生粘连,则小心剥离。

5如果嵌入的肠管坏死则切除,然后进行肠吻合,再送入。

6首先缝合疝轮,涂抹青霉素,然后缝合肌肉,涂抹青霉素,最后缝合皮肤。

7术后处理,静注10%安钠咖10~20毫升,维生素C50毫升,10%葡萄糖1500毫升,生理盐水1000毫升,连用3天。

中医认为,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老年人体质虚弱、中气不足、寒气、湿气、浊气、怒气乘虚进入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不畅滞留,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或健康门诊时发现的。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的上升,最常见的原因是哭泣,其他的还有咳嗽、排便、排尿等。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的出现,肿块可能只见于腹股沟区,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唇。当病儿安静或睡眠时,则忽隐忽现。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退回去时常会伴有咕噜咕噜的杂音,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 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之外,有些小孩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阴囊疝气太大则会引起行动的不便。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分类 疝气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疝和小肠疝。 水疝 :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 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 :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 疝气类型 腹股沟疝气:此类疝气可能出现、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高峰发生在初期的童年时期,80%——90%发生在男孩,其次为老年人。 腹壁疝:这类疝气主要发生在肚脐周边部位,妇女疝气患者主要占多数。多数发生在20---50岁之间。 脐疝:发生在肚脐,肚脐内部呈圆环凸起。脐疝10%----20%发生在婴儿、儿童,其次成年女性比较常见。 阴疝(阴囊坠胀):男士发生在阴囊部位,产生阴囊坠胀,严重时明显肿大,行走极为不便。女性发生在卵巢部位,使得下身明显肿大,伴有坠胀疼痛感。 切口疝:(腹壁切口疝会阴切口疝)此类疝气发生早先原外科手术切口创伤疤痕部位。切口疝可能发生在疝气手术后几个月或几年后。 疝气的食疗方法 (1)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本病气虚者。 (2)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3)全蝎一个研末,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 (4)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 (5)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者。 (6)小茴香15克,食盐4克,青皮鸭蛋2个。 用法将小茴香和食盐同炒熟研未,与打入碗中的鸭蛋拌匀,在油锅中煎成蛋饼,每晚临睡时以温米酒送服,每4日为一疗程。 功效行气止痛,消肿散结。 主治疝气。 食疗对疝气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用,现介绍几则民间小验方: 茄子有收敛止血、健脾止带等多种效用。民间用茄子50克,水煎取汁服,饭前温服,每日2次,对轻度疝气有收敛固提之效,并可改善疝气带来的不适感。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将茄子凉拌、煎炒、油炸食用,对疝气皆有作用。 刀豆《本草纲目》认为刀豆“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气”。可用其煮粥服,刀豆50克,粳米50克,每日2次。也可将刀豆研末,开水冲服,每次5克。 柚子核柚子核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之效。柚子核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1个月。也可取柚子皮10克,煎汤服,每日2次。两种方法都对疝气疼痛有一定效果。 荔枝核《本草衍义》曰:荔枝核“治心痛及小肠气”。《本草纲目》认为可“行散滞气,治癫疝气痛,妇人血气痛”。荔子核30克、小茴香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行气散结、止痛之效。 无花果无花果有理气健脾之效。取无花果5个,小茴香10克,水煎服,每日2次。 丝瓜老丝瓜250克(焙干),陈皮1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冲服,每次3克,每日2次,连服1个月。 橘核橘核30克,山楂核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行气散结、通络止痛之效。

1《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2《本草经疏》:楝实,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者,邪在阳明也,苦寒能散阳明之邪热,则诸证自除。膀胱为州都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二经热结,则小便不利,此药味苦气寒,走二经而导热结,则水道利矣。

3《本经逢原》:川楝,苦寒性降,能导湿热下走渗道,人但知其有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本经》主温疾烦狂,取以引火毒下泄,而烦乱自除。其杀三虫利水道,总取以苦化热之义。古方金铃子散,治心包火郁作痛,即妇人产后血结心疼,亦宜用之。以金铃子能降火逆,延胡索能散结血,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昔人以川楝为疝气腹痛、杀虫利水专药,然多有用之不效者。不知川楝所主,乃囊肿茎强木痛湿热之疝,非痛引入腹、厥逆呕涎之寒疝所宜。此言虽迥出前辈,然犹未达至治之奥。夫疝瘕皆由寒束热邪,每多掣引作痛,必需川楝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热,以解错综之邪,更须察其痛之从下而上引者,随手辄应,设痛之从上而下注者,法当辛温散结,苦寒良非所宜,诸痛皆尔,不独疝瘕为然。

4《本经》: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5《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6《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7 《纲目》:治诸疝、虫、痔。

8《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治疝,去痼冷。

9《本草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草乌,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干燥。味辛、苦,性温;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

乌头分川乌和草乌两种。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块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和北乌头的块根。川乌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草乌主产于中南、西南、东北、华北等地。原植物乌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高温积水,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紫色土最宜生长;北乌头喜凉爽湿润环境,耐严寒,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性温;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功效祛风湿、散寒止痛。临床用名川乌。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草乌,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甄权《药性论》言其益阳事,主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疾,治顽痰,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吾蕲州知府自负知医,因病风癣,服草乌、木鳖子过多,甫入腹而麻痹,遂至不救,可不慎乎?

《本草求真》:乌头即附子之母。性轻逐风,不似附子性重逐寒。

[批]祛恶风、顽痰、顽毒。

草乌头专入肝,兼入脾。辛苦大热。按书论此,惟长渊张璐辨之明晰,言此与射罔乃至毒之物,草乌系野所生,状类川乌,亦名乌喙,姜汁炒,或豆腐煮。熬膏名射罔,敷箭,兽见血立死。非若川乌头、附子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此药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本经》治恶风洗汗出,但能去恶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昔人病风癣,服草乌头、木鳖子药过多,甫入腹,遂麻痹不救。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子同类异性者。

《得配本草》:远志、莽草为之使。畏饴糖、黑豆、冷水。恶藜芦。忌豉汁。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辛,热。有大毒。除寒湿,行经散风,助阳退阴,功同黑附子而稍缓。黑附子同阳逐寒,川乌头温脾去风。

配桑白皮,煎干捣丸,治阴水肿满;忌油腻、酒面、鱼肉。配生栀子研,治湿热寒郁,心腹冷痛,疝气。加炒茴香、葱,酒下更效。

草乌头畏、恶、反、使,与川乌头同。

辛,热。有大毒,为至毒之药。非风顽急疾,不可轻用。

得巴豆,捣点疔毒。根自拨出。-用醋熬膏,贴疔毒;次日根出。

现代药理研究

1  乌头碱具有镇痛作用;可使动物活动减弱,处于安静状态,亦具有镇静作用。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也有镇静镇痛作用。

2  乌头和乌头碱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3  川乌总碱对各种致炎剂的致炎作用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还有明显镇痛作用。手柑内酯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4  临床应用证明,乌头注射液具有抗癌作用。

5  乌头碱的水解产物乌头原碱有强心作用。乌头碱还具有降压、扩张冠脉血管的作用。

6  去乌药碱可松弛离体气管、支气管痉挛,对哮喘有明显平喘的作用。乌头碱还对离体回肠有收缩作用,但此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

注意!注意!

草乌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中国药典》中记载其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通俗点讲就是能祛风除湿止痛,这正是人们吃草乌的原因。

但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草乌具有很大的毒性。草乌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其中含有的多种生物碱类,主要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等,它们既是草乌的主要药效成分,又是其毒性成分。就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治病,食用不当就能引起中毒。

乌头碱为剧毒物质,食用02毫克就可以发生中毒,3~5毫克就可以导致死亡。乌头碱的心脏毒性尤为突出,中毒后可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呼吸麻痹、体温降低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生草乌不能直接服用,需要经过炮制去除部分毒性,也就是用水煎煮,促进毒性较大的乌头碱类水解,形成毒性相对较小的乌头原碱类。光煮还不行,还得久久地煮,通常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小。那些中毒的村民,吃的是草乌炖猪脚,已经煮了很久了。

炮制后“制草乌”的药性还有多少?谁能告诉谁?

去云贵川山地的户外兄弟,在当地老百姓家食宿,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哦!

好客的主人会说:这东东,我们经常吃,祖祖辈辈都吃。你就放心好了。看你们浑身都湿透了,趁热多吃一点,驱寒祛湿!

专家说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炮制方法等因素都会造成其中的生物碱含量有所差异,草乌别随随便便吃!

注意:乌头碱中毒并没有特效解药!所以一旦发生中毒,只能采取对症处理。首先进行催吐、洗胃,再根据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比如出现呼吸麻痹,就及时使用呼吸兴奋剂和给氧,如果出现心动过缓,就给予阿托品治疗,假如出现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治疗。

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保证把中毒者救过来!据统计,草乌中毒的死亡率接近30%。

川乌,即川草乌。川乌与草乌,一为草本一为藤本,同科同属不同种,但同为大毒,按中医的说法也都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作用,不过川乌的毒性小一点,草乌的毒性更大一点!现在的川乌大部分是家种的,野生的很少,野生的毒性比家种的大得多。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