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何意?老祖宗总结的有理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古人云:“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何意?老祖宗总结的有理吗?,第1张

古人云:“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是何意?老祖宗总结的有理吗?

在现在,很多农村的家庭还会养一些鸡、鸭、狗这类的家畜。而在古代时期,由于人们可以食用的食物有限,所以我们的古人们也大量的饲养着这些家畜。因为这些家畜也陪伴着人们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我们的古人们也总结了很多关于这些家畜的俗语。

比如说,笔者接下来要为各位介绍的这句:“鸡不过六,犬不过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鸡不过六,犬不过八”说的就是,养鸡不能养过六年,养狗不能养过八年。为何我们的古人要这样说呢?

《易妖》是一本专讲世上妖异之象的古籍,从三国两晋的时候就开始流行。这里的“妖”所说的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妖怪,而是不合常理的皆为妖。古人们认为,只要出现了不合常理的事情,那便是世间即将大乱的征兆。而这句“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就是出自于这本《易妖》的理论。

《易妖》中记载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富裕的老翁,家里养了一只白犬。老翁十分的喜爱这只白犬,自己到哪里都要把这只白犬给带上。有一天老翁突然暴毙生亡,他的儿女于是就把老翁给厚葬了。

但葬下老翁后却发现老翁的那只白犬也不见了。当时人们只不过以为那只白犬与老翁的感情太好,看到老翁不见了于是它也离开了。一年之后,很怪异的是,老翁突然“复活”归来了。他的儿女很高兴但也很忐忑,他们问老翁怎么会突然活了?老翁告诉他们一位道士机缘巧合的路过了自己的坟墓边救了自己,之后自己就跟着他遍历河山直至今日才回。儿女们不疑有他,欣然接受了这个解释。“复活”的老翁又过上了之前的生活,只是现在他的身边并没有那只白犬。

有一天,恰逢老翁的生日,大家都很高兴,所以喝的很醉。这个时候人们却发现本来喝的很醉躺在摇椅上的老翁变成了以前那只白犬。这下子很多人的醉酒都不被吓醒了,这还得了,狗成精了!于是他们趁着狗大醉把它给大卸八块,用火给烧毁了。

在旧社会,对于这样的故事人们深信不疑。他们认为家中饲养的鸡犬家畜,都不能把它们养活的太久了。因为一旦让它们与人类相处的时间太长,每天都和人们接触,人们说话它们听着,人们做事它们看着,久而久之它们就会通了人性,时间长了甚至还会成精做危害人类的事。

不过,这要是放在现在的时代背景的话就显得没什么道理了。我们要相信科学,要是动物养的时间长了就会成精那么现在谁还养家畜啊,难道等着把它们养成精之后代替自己生活吗?

不过,一般来说这鸡、狗的寿命也就十来年左右,它们也的确活不了太长的时间,我们在养这些动物的时候要用心去养它。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莫要想着背道而驰,这大概也是老祖宗们真正想从这句俗语告诉我们的道理吧。

这句话其实更多的则是带有封建迷信的思想在里面,因为古人认为鸡通常都是活不过六年,狗也是活不过八年,但若是鸡和狗超过这个年段的话,那么无疑就会发生异变,比如成妖,那么往往就会变得天下大乱,所以如果家中有养鸡或者是狗的话,一旦到这个年限的话往往就会把其杀掉,免得其变成妖,所以对于这样的做法其实更多的则是迷信思想罢了。

在古籍《易妖》里就有记载“犬不八年、鸡无六载”,因为鸡通常寿命也差不多在6年左右,但若是一旦超过这个界限的话,那么无疑就会变成妖怪,到时候就会导致天下大乱,其实对于这句话而言更多的则是封建因素在里面,不过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养鸡通常也不会养太久,除非是下蛋的母鸡,但是一般也是养个几年就宰杀掉,或许也是有着这方面的因素所在。

而对于“犬不过八”的话其实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记载在《易妖》里的一个小故事,使得在以前人们都坚信狗超过8年就会成妖,在以前有位地主,养了一条白狗,可以说基本去哪里都是有带上狗的,后来这位地主因为身体问题从而去去世了,所以他家里人就给他办了葬礼,却没想葬礼结束后狗也不见了,只不过当时大家心情都处于沉痛中,因此对于狗去哪里也是没有人关心的,但是却在一年后这个地主又突然回来了,还说是有位道士让他还阳的,人们看他行为举止跟之前没啥两样,也就相信他的话,却没想有次地主喝酒喝多了几杯,在椅子上睡觉的时候才突然现出原形,所以人们才知道原来这条狗已经成妖了。

对于上面的小故事其实在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但是更多的则是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在里面,由于思想的落后,因此对于这些神鬼类的传说才会去坚信,只能说是时代的蒙昧导致的。

“犬不八年,鸡无六载”意思是家里饲养鸡狗等禽畜,切不可养得时间太长。超过七八年,就得小心提防了。

“犬不八年,鸡无六载”最早出自汉元帝时大臣京房所做的《易妖占》一书,主要记述了种种反常之事的预兆,书中会先列物候之妖变,再说明会得何种灾咎,进而表达断占之辞。

“犬不八年,鸡无六载”所要表达的是由于家养禽畜每天都和人接触,朝夕共处,人说话,它听;人做事,它看。积年累月,年头渐久,就通了人性,成精作祟。

扩展资料

类似“犬不八年,鸡无六载”的古籍记载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山阳王瑚。字孟琏,为东海兰陵尉。夜半时,辄有黑帻白单衣吏,诣县,叩阁。迎之,则忽然不见。如是数年。后伺之,见一老狗,白躯犹故,至阁,便为人。以白孟琏,杀之,乃绝。”

译文:在山阳郡,有个人名叫王瑚,字孟琏,任东海郡兰陵县尉。半夜时分,总有一个头戴黑巾、身穿白衣的小吏到县府敲门。王瑚被吵醒,便去开门,却又忽然不见了。

如这般情形,一直过了好几年。后来,王瑚派人偷偷探察,只见一条老狗,黑头、白身,一到县府门口,便变化成了人!得知这一怪异情况,王瑚就带人围剿,击杀老狗,半夜狗敲门的事也从此绝了迹。

此句出自《易妖》。

《易妖》是一本古籍,从三国两晋之际开始流传,专讲世上妖异之象,什么是妖之类的理论。《易妖》中认为,不合常理者皆为“妖”,世上山现不合常理的特殊现象,都是一种天下将乱,或有大灾难的预兆。“犬不八年、鸡无六载”之语的出处,就是《易妖》中的理论,在旧社会的封建迷信思想蛊惑下,民间对此深信不疑者比比皆是。

这种说法是指,居家中饲养的鸡犬禽畜,都不能养活得年头太多,因为一旦让它们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得太久,每天和人类接触,人们说话,它就在旁边听着,人们的一举一动也都看在眼里,如此就逐渐通了人性,早晚必定成精成妖,做出些危及祸害人间的恶事来。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

据说当年有一户富翁,家中孙男弟女奴仆成群,他在宅中养了头白犬,那善解人意,十分得人喜欢,常常不离那富翁半步,出门游玩也要带在身边。后来这富翁忽然暴病而亡,家人自是将其下殓厚葬,但富翁所养的老白犬却也随即失踪了,人们都认为这狗是眷恋主人,主人去世,它就伤心出走,或是死在什么地方了,也没把这事太过放在心上。

谁知在那富翁死后,过了整整一年,一天晚上,那富翁忽然回到了家中,家人以为死者诈尸,无不大惊,然而看他言谈行止,都和生前一般无二。他自己说是一年前由于气闷昏迷,故而被人当做暴病而死,被活着埋进了坟墓,幸好遇到一位道士经过坟地,机缘巧合,将他救了出来,他就随着那道人走访名山五岳,直到今日方回。

家人见富翁能得不死,无不欢喜,于是一切照旧,那富翁就和以前一样,包含茶饭的口味习惯也不曾有变,白天处理家中大小事物,赏罚分明,教人信服敬畏,到晚上则挨个睡他的三妻四妾,如此过了大半年,把个家族整治得好生兴旺。

可有一天,适逢他过生日做寿,晚上在席间开怀畅饮,多喝了几杯,酒意涌起来,就伏案睡去。忽然门外一阵阴风刮来,大厅里灯烛尽灭,有仆人赶紧重新掌灯,想把老爷扶入内堂歇息。不料一照之下,哪里有什么富翁,只有条白毛老狗,蜷在太师椅上睡得正酣,满嘴酒气冲天。众人大惊失色,才知道富翁早就死了,如今这个分明是妖物作祟,赶紧趁它熟睡之际,用乱刀剁死了大卸八块,架火焚烧毁去形骸。

类似这样的传说,在秦汉至两晋的这段时期,非常广泛,不仅普通百姓相信,就连士大夫也常常挂在嘴上谈沦。这些妖象都是特殊的征兆,或主刀兵水火,或主君王无道。

到了后世,那些征兆预象的理论,逐渐无人再提,不过民间还是有习惯,居家饲养猫狗鸡鸭的,都不肯把狗养过八年,也不肯把鸡禽养过六年。因为许多人相信,这些禽畜久居人间,目睹世人种种行状,期心必有所感,一过六年八载的年限,或许会做出些常人难信的邪祟之事,不可不防,孔老夫子都说“不可与禽兽为伍”。

俗语:“鸡不过六,狗不过八”,大意是:饲养鸡别超过6年,豢养狗别超过8年。这是为什么呢?先来听一个故事吧。

流传于三国两晋之际的古籍《易妖》,是三国二晋时期记录一些“妖异”之事的书籍。书名中的“妖”不是妖怪的意思,是指一些匪夷所思的奇闻怪事。古人认为,只要出现了“妖异”,就表明天下会大乱,俗语:“鸡不过六,狗不过八”就是源于《易妖》。    

鸡不过六

如果按照客观规律来讲,农民家中饲养的小鸡,正常生命其实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说的就是一只鸡的正常的寿命,不会超过6年。一旦超过这个限定的期限之后,就会被视为一种反常的现象,而“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果天下都是不合常理的现象,那么距离天下大乱的时间就不远了。

或者说在古人的迷信思想中,如果世间的万事万物不符合发展规律,那么就一定会有异象出现。而这种反常的现象也是大灾难的预兆。

犬不过八

“犬不过八”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养狗的习俗。因为养狗不仅可以看家护院,在外出打猎的时候也是好方法。

一般情况下狗的寿命都不会超过八年,因为民间有“人活一日,狗活七天”的说法。

年龄已达到八岁的小狗,相当于人类60-70岁左右。根据《易妖》中的理论推断,小狗一旦寿命超过八年就是异象,或者说是一种非常反常的现象。

正所谓“人老奸,马老滑,狗老妖”,“事出反常必有妖”用在此处非常合理。

《易妖》中记载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富裕的老翁,家里养了一只白犬。老翁十分的喜爱这只白犬,自己到哪里都要把这只白犬给带上。有一天老翁突然暴毙生亡,他的儿女于是就把老翁给厚葬了。

但葬下老翁后却发现老翁的那只白犬也不见了。当时人们只不过以为那只白犬与老翁的感情太好,看到老翁不见了于是它也离开了。一年之后,很怪异的是,老翁突然“复活”归来了。他的儿女很高兴但也很忐忑,他们问老翁怎么会突然活了?老翁告诉他们一位道士机缘巧合的路过了自己的坟墓边救了自己,之后自己就跟着他遍历河山直至今日才回。儿女们不疑有他,欣然接受了这个解释。“复活”的老翁又过上了之前的生活,只是现在他的身边并没有那只白犬。

有一天,恰逢老翁的生日,大家都很高兴,所以喝的很醉。这个时候人们却发现本来喝的很醉躺在摇椅上的老翁变成了以前那只白犬。这下子很多人的醉酒都不被吓醒了,这还得了,狗成精了!于是他们趁着狗大醉把它给大卸八块,用火给烧毁了。

这说的还只是狗成怪,至于鸡成精的故事,小编了解得还真的不是很多。要说成精,相信看过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吗?看到里面那么多妖精,是不是会不习惯啊?那些妖精往往都是带着一些特殊的感觉的。不过,想来大家也在《西游记》中看到过那孙悟空也战不过的一个蝎子精,被孙悟空请来的鸡精搞定了的那一回吧!

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大家对这个故事深信不疑,因此大家也认为一些家养的动物,不要喂养的年限太长了。因为它们与人类接触的年数太长了的话,难免会有一些“通人性”,甚至还会做出一些危害人类的事情。

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老百姓,由于所掌握的文化知识较少,再加上根本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妖魔鬼怪类的想象力。俗语“鸡不过六,犬不过八”,其实就是这种思想的延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