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天皇年号,第一次不是“中国造”?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日本新天皇年号,第一次不是“中国造”?,第1张

确实是第一次。

自2019年4月1日起,明仁主动退位,太子顺理成章地即位,年号也终于尘埃落定,采用“令和”,是日本第一位不从中国古代书籍中寻找年号的,可谓是开创首例了。

日本作为学习并实践中国年号制度的国家之一,而且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年号的国家,对于年号的变更,不仅仅是日本本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更是全世界的话题。

中国封建统治者改年号主要原因是新帝即位。另外,遇到“天降祥瑞”的吉兆或遭受天灾人祸政治危机等厄运时封建统治者希望通过改元为自己歌功颂德,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历史上,日本天皇也出于同样的政治目的频繁改元(据统计,日本从645年至今,共使用过247个年号)。改元的具体原因主要是:

(1) 新天皇即位;

(2) 天象异变、疫病流行或发生天灾、战乱; 

(2)天降祥瑞。 

“令和”是“大化”以来的第248个年号,出自日本古典书籍《万叶集》。现在可以十分确定的“令和”成为历史上日本不借鉴中国书籍的年号,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但早在昭和末期,日本政府就有意自己“创新”,委托当时日本东京大学研究文学的著名教授考虑新年号,但没想到最终进入候选名单方案的三个年号,仍是出自中国古书。

事实上,虽然日本很多文化都源自中国汉唐文化、学习中国汉唐文化,但经过这么多年历史发展,日本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和风文化”。

1860年英法联军开进北京,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光顾了中国很多大城市。别的不说,列强两次入侵抢走的文物就数以百万计,以致百余年后的今天,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英国或者法国的某个家庭发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中国文物,拍出多少钱之类的。

相关图

比起早年的欧洲列强,日本当年抢走的中国文物只多不少。或许西方人来得早,把他们认为的精品文物抢走最多。但从1931年算起,日本入侵中国长达十四年,他们有大把的机会和时间搞走中国的文物。实际上这是日本政府有预谋、有组织的一个计划。从手段来说更是花样翻新,抢是少不了,巧取豪夺或者偷盗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就干过盗窃故宫文物送给日本人的光辉事迹。

以致后来有一个尴尬的事实,要研究中国历史,必须到日本去。日本抢走的中国文物实在太多了。大约有多少呢?前些年的《国际先驱导报》刊文说,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中国记录在案的文物流失有360万件外加1870箱,另有700多处古迹遭蓄意破坏。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360万件什么概念?要知道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故宫目前的馆藏文物才180万件。仅从数量而言,日本起码得搞两个故宫博物院才能放下中国的文物。日本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了其中一万多件,涵盖了中国从远古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到清朝的书画瓷器等珍品。近代全世界最具考古价值的超级珍品之一,北京人头盖骨也是被日军掠走的。但运送那一批文物的日本船只阿波丸号沉没了,这件宝贝自此下落不明。

在日本的中国文物

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抗战爆发很多年前,日本派遣了大量的学者和探险队窃取中国文物,当然也有出价极低买走或者骗走的情形。这些人实际上都是日本政府资助的。到了30年代,偷偷摸摸的方式不能满足日本日的胃口,大规模的掠夺、盗掘开始了。比如仅在洛阳金村,日本人就一次性抢走了大量的铜器、古籍,其中有数以百计的宋版书珍本。

抗战旧照

人们都知道当年日本在我国东北修了满洲铁路,后来日方有人透露,参与修建铁路的日本人,很多都是历史文化或者考古方面的学者。他们以调研地理环境为借口,摸排中国境内的文物和古迹。当年在日占区,到处都有日本的调研队。如此大规模的文物古迹调研活动,只怕中国几十年来还没日本人当年搞得好。所以说去日本学中国历史,是半点不夸张。

《顺治迁都》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借用一个朝鲜人的口吻对日本人说:“你们的大名是日本人,但我喜欢叫你们海盗……海盗,只能漂泊在海上。”我极赞同这句话,日本人倒是想上岸,终于还是被赶回了海岛上。

只能说有部分日本人的先祖是古代的中国人。并不是全体日本人都是古代中国人的后裔。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利用DNA技术和其他考古及人类学手段对此展开了研究,现代日本人构成分为三部分:

本土土著,这一部分并非是指现代日本的阿伊努少数民族。而是远古时代从今阿尔泰山,蒙古和西伯利亚通古斯河谷等地渡海在日本本州岛北部登陆的,这一部分日本人血型以AB型为主,且阴性AB型高达40%,从DNA排序上和中国的满族,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等满洲地区少数民族相似度为89%。从到达日本的时间上,这部分是最早到达的,最早可推至2万前。

南方海洋移民,这一部分和东南亚等海岛地区的马来和爪哇民族相似度仅为32%,但是出乎意料地和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人则高达92%。主要集中区域是日本四国岛,本州岛东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可以认定是在距今1万年前从太平洋中部泛海而来。

大陆及半岛移民,这一部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今日朝鲜半岛民族契合度达90%,可以认定为是古代朝鲜半岛居民渡海迁移到日本九州岛和本州岛西部。时间最早可到七千年前。另一部分和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居民吻合度为87%,最早抵达的时间大致为距今2500年前,大致为中国战国至秦汉前期。

上述三部分从构成来分,本土和大陆移民各占约40%,海洋移民约占20%。从时间来看,本土土著最早,其次是海洋移民,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南方沿海移民到达最晚。

扩展资料:

日本人基本信息:

东亚日本的基本居民。主体为大和族。另在北海道有2万5千多阿伊努族人。属蒙古人种 东亚类型。使用日语,语言系属未定,多数学者认为属独立的日本语系。受汉语影响极大。以东京话为标准语,在全国推广。信仰比较普遍,流行多种宗教 。

大乘佛教自6世纪经朝鲜传入后,迅速普及全国。固有的神道教也很普遍,明治维新以后曾被定为国教,全国城乡皆有神社。同时受到明朝儒教、阳明学的深刻影响。很多人都有神、佛并重的双重信仰,或同时兼信几种宗教。一般在生育、婚姻、节庆等现实生活方面遵照神道教仪式;对丧葬、祭祀、法事等方面则遵照佛教信仰。民间多流行祖先崇拜,信仰多神。基督教于16世纪40年代传入日本,信徒约占全国人口1%。此外还有新兴宗教二、三百种。

民族由来的其他传言:

关于日本人的民族来源,尚无定论。在中国的古代典籍特别是《山海经》中有着若干记载。《山海经》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地理文献典籍之一,它记录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山川地形地貌、物产和民族分布,以及相应的历史故事,涉及的年代包括周朝、商朝、夏朝直至先夏时期(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其中周朝文献《海内北经》记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山海经》的其它篇章则记述着中国人多次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

参考资料:

日本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日本旅游,因为日本保留了很多传统的文化和景物,所以,凡到日本旅游的人,总少不了在朋友圈晒在日本旅行的照片,别有一番风味。

日本之所以如此特别,是因为他在文化和审美上走了一条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道路。

雷蒙德·科伦写过一本书叫《侘寂》,所谓侘寂就是物之禅。中国的禅宗传到日本之后,日本人在茶道和能乐这些文化艺术中,践行禅宗,提炼了侘寂这个审美概念。侘寂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为它跟现代社会的审美——现代主义奇妙地暗合,它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所以我们会在各种工业品中,看到侘寂的影子。如今,它已经成了一种流行文化。都市越繁华,人们越会对它产生共鸣,因为它能提供和发达的物质生活相匹配的精神力量。

18世纪末,大约是中国的清朝,日本人用500多两黄金,从中国买走了一只陶碗。5日本还有两个很有名的茶碗,一只藏在藤田美术馆,19世纪初,日本人花了40公斤黄金把它买回去,另一只藏在静嘉堂,花了他们120公斤黄金。日本人买这些茶碗,不是因为它们在中国是宝贝。那时候,中国人更喜欢精致的青花瓷,不太把这些看起来有些粗陋的茶碗当回事。

这就相当于你去意大利买包,没有买 Prada 这样的名牌,而是花大价钱买了小品牌,那肯定是因为真心喜欢。

这说明什么?说明你有强烈的个人审美,而且你的审美跟主流不一样。

这就是理解侘寂的第一个关键词,否定——否定主流。

宋代以后,日本人从中国买回去的,几乎都不是中国主流的东西。如果你带着明代人的审美标准去参观日本国立美术馆,会觉得很奇怪。日本人为什么要把二流货色当成国宝呢?所以,今天中国人会觉得日本保存了很多中国没有的古籍,还有已经失传的艺术形式,比如禅宗画。这不是因为他们保存文化传统的意识更好,而是因为他们选择的标准跟我们不一样。我们忽视的,正是他们珍视的。

日本人为什么要买中国人看不上茶碗?因为他们虽然向中国学习,却又不希望被中国彻底同化。他们需要从大山旁边再起高峰。中国这么伟大的文明,日本想要摆脱它的影响,建立自己的文化,你想,这得有多难,他们的否定得有多决绝。

从丰臣秀吉的时代开始,他们就不再亦步亦趋地效仿中国。不是中国说什么好,他们就学什么,而是拿当时中国二流的东西,跟中国强大的主流文化对抗,靠否定创造自己的文化。

不过,他们否定的方式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建立一套新标准。你觉得二流,你觉得小众,我可不这么看。甚至,这套新标准的思想资源也来自中国,只是不是主流的儒家,而是禅宗。

不过,他们否定的方式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建立一套新标准。你觉得二流,你觉得小众,我可不这么看。甚至,这套新标准的思想资源也来自中国,只是不是主流的儒家,而是禅宗。

从一只茶碗中,你就能感受到这种风格。请你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只茶碗,黑乎乎的,表面粗粝,而且一点都不规则,跟中国人喜欢的匀称、精致的白瓷,是不是截然相反?这就是代表日本茶道、代表侘寂的茶器。在茶道的仪式中,你能通过这只茶碗,感受到侘寂,从而理解禅宗。反过来说,禅宗思想提炼成侘寂这种审美,也被固化在了这只小小的茶碗上,最终抽象成了一种审美风格。

所以,了解日本,就得先了解侘寂。了解侘寂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接受这个观念,然后在生活中去感受它的存在。中国的禅宗传到日本之后,日本人在茶道和能乐这些文化艺术中,践行禅宗,提炼了侘寂这个审美概念。近代的日本美学大师,像冈仓天心、柳宗悦,把它定义成了日本美学的关键词。侘寂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为它跟现代社会的审美——现代主义奇妙地暗合,它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要。所以我们会在各种工业品中,看到侘寂的影子。如今,它已经成了一种流行文化。都市越繁华,人们越会对它产生共鸣。因为它能提供和发达的物质生活相匹配的精神力量。

我想这大概就是日本这么受欢迎的原因吧。

关于日本人的祖先是谁,网上有好多种版本,在国内外最令人信服的一种是徐福东渡说。日本人也很认同这种说法,都认为现在的日本人是由当年徐福所带三千童男童女繁衍而来的。徐福是秦朝时期有名的方士,精通修炼丹药的之法,秦始皇听说后向他询问长生不老之术,徐福讲的是头头是道,口若悬河,秦始皇信以为真,就派他出海为自己寻求长生不老药。这就是徐福东渡日本的起源。

据说徐福在达到日本后,用“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来形容日本,当然了这里压根就没有神仙,更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任务没有完成,回去就是死路一条,于是在日本定居了下来,还在这里称王,成为日本的第一代天皇,现在看来,并没有有力的史料证明徐福到过日本,所以徐福是日本人祖先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

  所谓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这种说法还无法确定,但是可以确定,日本人和中华一定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二者长相非常接近,只是由于饮食的差异,在细微处有所不同。此前,日本宫崎大学教授称,根据日本古籍书纪记载:在应神天皇时期,有一名叫弓月君的人率领朝鲜百济国的子民来到日本,又根据日本新撰姓氏录记载,这位弓月君乃秦始皇之孙考武王的后裔。应神天皇时代率领百济国127县的百姓到达日本,为何会率领如此众多的人口迁移到日本,史料没有提及。

  在日本的许多地方,依然供奉着秦始皇的神位,日本有个地区还以大秦为名,可见日本人对这位弓月君和秦始皇的崇敬之情了,日本前首相羽田也承认,他的祖先是秦始皇,其家族原本姓秦,200年前才改为羽田,在日语发音中“秦”字和“羽田”发音相同,在其执政期间,日本人想当公务员如果不知道秦始皇用人单位是拒绝录取的。对于这种乱认中国人为祖宗的行为国人也是值得警惕。

对于他的这一说法,就遭到许多人的质疑和反对,而北大教授孔庆东更是快言快语,直接打脸日本,他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根本不是中国人,而是几个民族杂交产生的,并说道“羽田的家族姓秦就是秦始皇的后代,那么问题是秦始皇是姓秦吗”说到这,确实让人很无语,估计是被日本的某个邻国传染了。对于日本人的这种说法,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