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的几个门叫什么?
据不完全统计,仅现存的1911年以前的《易》类古籍,就有2000多部,而民国以来
,专著、论文又年逾一年,难以确数。吕绍纲编《易学大辞典》收入1911年至1991年
易学专著140多部,论文1230多篇,至于1991年以后,论著论文的数量又更多了……
学术界认为,《易经》是我国远古先民的一种科学,一种符号逻辑,代表了数理
的,宇宙生命、个人生命的启迪作用,是叙述太阳系统的宇宙中,日、月运行的一个
大法则。所以,《易经》居于《诗》、《书》、《礼》、《乐》、《春秋》等群经之
首。对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以及天文、历史、数学、医学、
气功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极高地位。《易经》
身为中华文化的最高元典,它的来龙去脉及作者素来成为颇具争议的焦点。古今中外
,谈“易”者多如牛毛,很多人都以为《易经》有如天书,很难理解。虽说中国人认
识中国的字,去研究中国的学问,看起来是件非常简单的事,但《易经》却让多少学
士熬白了头发,然而对其八卦本义却难识其真面目。
迄今为止,易学界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般是以阴阳
爻线来理解的。如以“老阴与少阳,少阴与老阳”来组合而成。它们分别与阴爻或阳
爻结合之后形成:老阴是地上的阴阳,其“坤”与“艮”均为地上的自然物;少阳是
天地阴阳,其“坎”为地上、“巽”自天生的自然物;少阴亦是天地阴阳。“震”为
天上阴雷,“离”乃地上阳火;老阳是天地阴阳。即“兑”为地上之阴,“乾”为天
上之阳。
从天地乃是对称的两仪看,属于天地阴阳对称的卦象只有三组:少阳、少阴、老
阳。按理而言,“老阴”亦应为一天一地抑或老阳亦应为天上一对阴阳才对。但都不
是。如此说来,《易经》八卦肯定在那里出了问题。判断《易经》的阴阳八卦,其依
据不能仅仅靠爻线,因为八卦除了阴阳爻线之外,还有卦名代表的象征意义。而《易
经》阴阳八卦字的代表意义自古以来就没有组成天地两仪,一直出现着天上三个自然
物:乾(天)、震(雷)、巽(风),地上五个自然物:兑(泽)、离(火)、艮(
山)、坎(水)、坤(地)的矛盾。所以,历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不得不提上《
易经》研究的议事日程:《易经》八卦的真正本义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已知道的《易
经》八卦的象征意义是其真正本义吗?即便是依靠卦画勉强能够分成两仪、四象、八
卦,它们是合理的吗?而且,分成它们的象征物,是《易经》八缘恼嬲��迓穑坎还
苁枪糯�目鬃印⑸塾骸⒅祆洌�故窍值贝�囊籽Ъ遥��裁挥薪饩龊谜庑┪侍狻BR
> 《易经》基本卦的8个卦名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8个卦名
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乾”代表天,“兑”代表沼泽,“离”代表火,“震”代表
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艮”代表山,“坤”代表地。由于易学界对《
易经》八卦的本义不了解,不清楚,对其本义又可派生出以下象征意义:
乾为天、为首、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
驳马、为果木,等等(按:乾为阳爻,阳刚十足,怎么“为寒”、“为冰”)。
坤为地、为母、为斧、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文、为众、为柄、为黑,等
等(按:坤为地,怎么又可指代人、物、性情和颜色)。
震为雷、为龙、为长子、为足、为马鸣、为反生庄稼、为玄黄,等等(按:震为
雷,为何又可派生为人了)。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
为臭、为寡发、为白眼,等等(按:巽为风,怎可又指代万物)。
坎为水、为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为马脊美、为下首、为薄蹄、
为曳、为通、为月、为盗、为木多坚心,等等(按:坎为水,是美好的象征,怎么又
可以为盗呢)。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为兵、为人的大腹、为蟹、为鳖、为蚌、
为龟、为木的上槁,等等(按:离为火,属于阳气较旺的东西,由于有一阴爻,就可
代指水中之物和女性,特别是代表电,古代电即雷,既有代表雷的“震”,为何离还
要代表电呢)。
艮为山、为路径、为小石、为门阙、为果、为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鹿唇、
为坚木之节,等等(按:此象征勉强与指代物有关)。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妾、为羊、为毁折,等等(按:《易经》本
为卜噬之书,都是巫的爻辞,为何兑又“为巫”了呢?其余7个卦名,难道又不与巫
有关吗)。
显而易见,易学界由于对《易经》八卦的本义茫然不知,特别是占卜的巫者占噬
得卦,其卦对某一占卜的事物灵验,于是就认为可指代某事物,方才造成了上述的若
干矛盾。
根据《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原理,《易
经》八个卦名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只有天(乾)、雷(震)、风(巽)、地(坤)、泽
(兑)、火(离)、水(坎)、艮(山)8种。这就说明,八卦卦名既是上古时代的
发音,也是上古时代“乾”为天,“兑”为沼泽,“离”为火,“震”为雷,“巽”
为风,“坎”为水,“艮”为山,“坤”为地的意思。从《易卦》“天一、地二、天
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的定理看,《易经》八卦所代表的自然物属于
天上的只有天(乾)、雷(震)、风(巽)三种;而代表地上的自然物却有地(坤)
、泽(兑)、火(离)、水(坎)、艮(山)五种,按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的哲学原理,则天上的自然物是三种,地上的自然物是五种,天地两
仪本身就不对称,怎么可以生成两仪,又何以生成四象和八卦呢?
笔者认为,《易经》八卦的代表字并非汉字汉意。否则,为什么《易经》八卦不
直接写“天”等自然界的象征物,而是用“乾”代表天,用“离”代表火,用“兑”
代表泽,用“震”代表雷,用“巽”代表风,用“艮”代表山,用“坎”代表水,用
“坤”代表地或人,让后人费尽心血去猜去想,去不断地比照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寻
找其真正的象征意义。这就说明,《易经》八卦的代表字是一种用汉字记音的少数民
族语言。笔者在著作《山海经考古》和《易经原始》时,用上古汉语与壮语语音语义
对照的研究方法解读了《易经》八卦,用壮语发音的乾、兑、离、震、巽、坎、艮、
坤《易经》八卦,除了“兑”之外,均可一一对应乾(天)、离(火)、震(雷)、
巽(风)、坎(水)、艮(山)、坤(地)的象征意义。而且,“兑”在壮语中为“
霜雪”的意思,当“霜雪”降临落地,融化后则可变为沼泽。如此,“霜雪”是天上
的东西,它与乾(天)、震(雷)、巽(风)并列为天上四物,正好与离(火)、坎
(水)、艮(山)、坤(地)的地上四物对称而生成两仪。在《易经》八卦所代表的
地理方位中,“兑”在秋位,正是坤卦所说“履霜,坚冰至”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
,秋霜降临,冬天也就不远了。由此可见,《易经》八卦的本义与壮语的意思无异,
《易经》八卦的代表字为先汉文字记录先越语音的《洛书》。所谓《易经》源于《洛
书》而《洛书》今不得见,其实,《洛书》是先汉文字记录先越语音的一种表现形式
,研究易学的人天天都可以看到《洛书》,只是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罢了。
《易经》八卦与先越语言有联系,更是与越人后裔壮族的鸡卜巫术有着源远流长
、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史记·封禅书》记载,越人的鸡卜巫术曾于汉武帝时期进
入宫廷。而在此之前,先越之民的鸡卜巫术早在夏代之前就很盛行。在《山海经·中
山经》中,就有不少中原一带以鸡祭祀的记载,夏商时期的祭祀用鼎叫“鸡彝”或“
鸟彝”,青铜鼎上刻有鸡的图案,都可以作为当时使用鸡卜巫术的证明。经与出土文
物、汉壮语音语义对照解说和太极图分解……笔者可证“八卦”代表字原本就不是汉
语,从而得出汉字记录先越之民语音的结论。崇鸟的先越之民把鸟称之为“洛(骆)
”,以类鸟的鸡骨作为占卜的工具,故有《易经》源自《洛书》之说。后人采用以汉
字记音的方法,对先越之民的《洛书》进行改造,在鸡卜巫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连
山》、《归藏》而后是《易经》。
当然,《易经》这部“群经之首”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但只要我
们深入研究,通过《易经》揭示人生的真谛,道出世间的哲理,就能让远古先民在易
经的智慧,数千年不变,历久而弥新,使浩瀚宇宙的千变万化尽在当代人的掌握之中
八卦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哲学概念,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所谓八卦就是八个不同的卦相,八卦图传说是由太昊伏羲氏所画制。
根据中国民间传说,八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种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
对于八卦不要有过多神秘色彩, 它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就像八只无限无形的大口袋,把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装进去了,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基于当今社会人事物繁多;八卦在中医里指围绕掌心周围八个部位的总称。八卦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亚文化的各个领域。
“八卦”这词在现代流行言中衍生出另一涵义,也即指在娱乐圈中,非正式的、没有根据的、荒诞低俗、不确定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
关于八卦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1、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1979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
2、张政烺的筮数多步演化出八卦论:其文《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研究二十世纪出土的一批数字卦,认为先有大量筮数(数字卦),后简化成几个筮数,战国时期再由这些少量的具体数值简化成(由一、六两个数字表示的)二元奇偶数符(才有数符化的八卦),战国末期至秦汉再演化为(后世通用的)抽象的二元阴阳符号(才有阴阳化的八卦),阴阳哲学观起源很晚。此论与某些古籍的记载矛盾大,影响也大。
3、刘林鹰的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论: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阐述六卦体系论,认为卦产生于天文学家圭测工具的预测活动,初期的卦是六卦体系,没有坎卦和离卦,后来演化出八卦体系,其重要证据是六卦体系(如三阴三阳)是中医学的主干性理论,不是八卦能解释的,而且六卦体系里的月卦等在《归藏》《易经》有残迹。其后来的论文《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否定易卦源于筮数论,论证四象性大衍筮法在东周占统治地位之前的数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筮法,复杂的筮数只是六象的用数及其变化等,阴阳六象本质上是六卦,即:六卦生八卦曾是漫长的卜筮历史,抽象阴阳观起源非常古远。
这三种说法所含论证力相对较大,此外有多种看法,如:刘珏1946年提出圭影说,认为八卦源于土圭记录日影;冯友兰认为八卦由模仿占卜的龟兆而来,是标准化的“兆”,类似说法还有屈万里的易卦源于龟卜论;李镜池认为古人用结绳方法记录占筮之数,后衍化为八卦,此说的来源是臆测八索这个古书名;汪宁生的八卦源于彝族雷夫孜。有的猜测完全无据。比较看,黄懿陆认为易卦源于先越人后裔壮族的鸡卜文化,虽然几个关键环节的论述无力,还是在论述,也有一定的依据。
这些是八卦的卦源说,爻源说则是另一词条的内容了:爻。
自强不息
上一讲学了《礼记·大学》篇里面的部分文字,其开篇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广为人知,并且成为了河南大学的校训。仔细观察中国的校训,发现很多都来自古代经典。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完全来自易经,武汉大学的校训,也还有易经的《自强》二字。这一讲我们就来讲一讲,周易里面包含了中正适度积极进取居安思危的乾卦。
《周易》在人们的印象中带有神秘的色彩。它到底是占卜记录,还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我们来看一看乾卦。
乾卦。它实际上是一个重卦。上面三横下面三横都是乾,把这两个乾放在一起。就有增强加大的意思。
这个乾是一个横道,这个横道儿中间没有断开,这在《易经》里面叫做阳爻,表示刚正,表示至刚至阳。如果中间断开了,那就是阴爻,表示至柔至阴。
乾:是卦名,同时它也是象辞。为什么呢?《说文籀文》注:乾的字是这样写的,左边上边有三个小圆圏中间有点,然后有一个向上的符号,这个组合在一起就是星星的星字,右边是个旗子,左下角可能是观察太阳阴影变化的一个标杆,所以乾这个字儿表示古人观察天象的这样的一个意思。所以乾为天乾表示见。
乾后面说元亨利贞。元是什么呢?我们前面学了这个文字,知道元是一个人头,所以元有首的意思有大的意思。
《说文解字》说亨,享也,献也。亨和享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亨在古文字的写法:像一个房子在高高的平台上,古人把祭品放在这里,让天神让祖先享用,所以元亨连在一起,那就是大享祀大祭祀的意思,这是一个序辞。
就是序数,什么时候呢?就是大享祀大祭祀的时候得到了乾卦。
利贞,利是好,是有利。贞,《说文》说占问也,就是占-卜,要求神问卜,利贞就是比较好的占-卜,这是比较好的卦。
初九 潜龙勿用。初九这个词实际在《易经》最开始是没有的,到春秋战国交际的时候才加上了初九。因为这也是一个序数,表示顺序的。初九指的是这六个横道道的最下面这一横,就是六爻。
专业术语叫六个阳爻,最下面的初九像潜龙一样。为什么是潜龙呢?这是由它的位置决定的。这六个阳爻分成三组,最下面两根表示地,中间的两根表示人,上面的两根表示天,就是地人天。
这个初九处在地的下方,就是下爻的最下方,那么它就表示潜伏在下面。为什么它和龙联系起来呢?这也和古代的天象有关,古人把中国古代的星空,分成了东南西北四方,这四方又和动物联系起来,东方苍龙之宫,有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别的有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都是有七个星宿组成,总共是28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宿,就像一条龙的形状。这个龙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不出现呢?
这个娄是哪呢?娄是西方白虎七宿里面的娄。
西方七宿和东方七宿是处在180度的位置。西方的出来,那东方的肯定不出来。东方的出来,那西方的就看不见。所以古人在观察星星的时候,就在黄昏傍晚的时候观察东方的星空,这个时候是看到了娄这个星宿,那么肯定就看不到东方苍龙。这个季冬是一年里面冬天的最后一个月。孟冬、仲冬、季冬。一直到冬天的最后一个月还看不到东方苍龙,所以整个龙星就是天上的龙星都潜伏在地表以下,用《易经》乾卦来表示就是潜龙。
这个龙在中国古代也一直作为图腾崇拜的。现在的考古发现,七八千年前就有人摆了一个龙,这个龙就像飞腾的姿势,有人认为是摆的鳄鱼,但实际上我们中国从很早的时候就有这个龙凤飞翔在天上的形象,那么飞在天上的那个不是鳄鱼能做到的,这个应该就是天上的龙星。
天上龙星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它和我们古人观察季节是紧密相关的。这个龙星出现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很清楚。乾隆勿用,潜龙的时候是冬天,这个时候是不适合做农业生产的,所以说勿用。
用,《说文》说施行也,就是可以去干。那么在龙星还潜伏在地下的时候,这个时候正当冬天,能干什么农业生产呢?不能干,所以潜龙勿用。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就是指的从下往上数的第二根阳爻。这个是处在地之上,接近人的位置了。田就是指的田地,表示土地。见龙在天那就说明这个龙星开始出来了,在地平线上可以看到了,大致在雨水惊蛰这个时候,就是民间说的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一直说龙抬头,龙在哪里呢?实际上这个龙在天上,又是天上的龙星。天上的龙星抬起了头,出现在地平线以上。立见大人,利于见到大人,见到大人是有利的。大人是谁呢?大人和小人是相对的,小人是平民是贱民,大人就是古代的贵族,古代的当权者。
在诗经里面也反映了这个大人重视农业生产的词句。
这个男的去劳动了,他的孩子和老婆给他送来了饭。那么掌管农事的官员看到就特别喜欢,这是大人特别重视农业生产。
这个天子要亲自把持这个耒耜去耕种,那么到春天的第二个月,不能有任何的大事,不能够举行祭祀,不能够去战争来妨碍农业生产。春天的第三个月就是季春,还要开仓放粮,生活特别困难的要照顾照顾,这都是为了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就是说龙抬头的时候,国君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这是好的。那如果没有利见大人怎么办呢?那就说明这个当权者不重视农业生产,或者是有外敌入侵,或者是有灾荒,这都是不好的。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就是从下往上数的第三根阳爻,这个阳爻是处在人的位置,处于人的下方,中间两根是表示人,它处在人之下地之上。下面的三根阳爻组合起来,它又是一个乾。这个乾表示天,它处在这三根阳爻的最上方,是代表天,代表一天的终了代表日,所以说君子终日乾乾,也是从这个卦象里面来取的,每天都要一天到晚乾乾,这个乾就是刚正,乾乾就是重复的意思,加强的意思,要反复思考自己做的对不对,做的正直不正直。
夕是夜晚,为什么有夕呢?因为《易经》是动态的。如果第三根阳爻中间断开了,那就是个阴爻。这个阴爻它和上面的一根,下面的一根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从下面数的第二三四这三根结合起来,它就是八卦里面的离卦。离卦代表火,代表日。所以终日乾乾一直到晚上夕惕若,到晚上都很谨慎。反思自己有没有做错,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最后怎么办,这种忧患意识。
厉无咎,厉上面一个厂下面一个万,这个万实际是蝎子,从字形来看它是表示古人穴居时代。蝎子很危险,所以这个厉是很危险的。在这个位置上,人也是有点危险的。比方说,诸侯国的国君处在人之上,普通人在他之下,但他和天子相比他又是低的,他对上要朝觐天子,对下要治理邦国里面的老百姓,对内要团结各族,对外还要防御外敌入侵。哪一件做不好都有可能招致亡国之灾,所以这是有危险的。但是这个卦象显示无咎,就是没有过错,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只要你好好的做,终日乾乾夕惕,这是没有问题的。《易经》反映了这种忧患和居安思危的意识。
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这个是从下往上数的第四根阳爻,这第四根阳爻已经是处在人之上了。或跃在渊怎么回事呢?这是从天空的龙星来取向的,这是个象辞。那我们说这个角亢氐房心尾箕,在这个时候它已经露出了一大半。
就是在夏天的第二个月,傍晚的时候,东方苍龙之宫的东方七宿,那个亢宿它是在南方的天空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像龙抬头,已经出了一大半,它的尾和箕这两宿还没出来,就像龙出水一样,所以或跃在渊,这是一个非常动态的描述。这种状态如果类比到人,就是说一个大臣,已经位极人臣。国君可以辅佐的话,他就可以辅佐。国君不可以辅佐,他就可以取而代之。这当然是后来的统治者都是极力反对的,但是卦象里面可能就是表达这样的意思。
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五就是指的从下往上数的第五根阳爻。飞龙在天这个时候,龙星已经全部地离开了地平线。
就是在黄昏的时候,心宿在南方的天空,就像一条龙飞腾在天空中,普照大地,这是一个非常吉祥的非常好的象,所以叫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个时候这个人的道德积累品德修养,都已经非常好了,那么他就可以出来辅佐国君治理万民,可以给这个国家给这个社会做很多事情,所以叫飞龙在天。
上九,亢龙有悔。上九就是最上面的一根阳爻。亢龙有悔是什么意思呢?用《诗经》里面的一句诗来表示就是七月流火。到了七月这个夏天快结束,秋天快来临的时候,这个大火星已经开始向西偏移了,那么这个东方七宿苍龙也开始往西沉了。这个时候有悔就有可能有过错,就是我们常说的盛极必衰,到了最上面反而是最最危险的,这个也非常好的诠释了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你处的在最上位不是你应该享受,而是你应该时刻警惕,最上位是最危险的,所以古人的国君天子往往是用这样的“予一人、予小子、孤、寡”来称呼自己,都是时刻警惕自己是危险的,应该忧患的,不应该享乐的,这是我们中国非常宝贵的哲学思想。
用九 见群龙无首 吉。用就是变的意思,把这个阳爻变一变。阳爻变一变,那么这个乾卦就变成什么了,中间都断开,全部变成阴爻,那就变成了坤卦。
坤卦就是柔的,乾卦是刚的。这个君子道德修养提升,那么他可以飞龙在天,可以或跃在渊。如果大家能力都很强,都来争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体现了变的思想。群龙无首,大家都很强。但是大家都不首先把自己提出来,都互相尊重对方,都互相推举对方为领袖,这个时候就是群龙无首,就是群贤毕至,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民主协商的时代。所以占辞说 吉。
通过解读这个乾卦,就可以非常好地理解到“天子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个意思。由于《周易》是上古文献,所以解读就特别的不容易。它是用比较少的文字来表达相当多的信息,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字词,并且联系当时的那个文化来解读。对于这样的文献,我们解读的时候会查阅比较多的注疏,还要结合自己的思考,还有现代人的著述,来求得一个比较稳妥的解释。那么这样的工作,就是把古人的思想变成我们的思想,古为今用,把难懂的变成容易懂的,这个工作它的专门名称就叫训诂。训诂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请看下一讲。
王统尚老师为了讲好古代汉语,呕心沥血,翻阅大量古籍,做了大量工作。我很感动,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表示感谢。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在大学校外学到了大量知识,开拓了眼界,活跃了思维,增长了文化素养。
这节课有二十分钟,字数达到4千多字。
八卦起源于中国。《周易-系辞传》早已说清楚了八卦的来源,“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关于八卦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1、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1979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传说是伏羲所明的,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
2、张政烺的筮数多步演化出八卦论:其文《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研究二十世纪出土的一批数字卦,认为先有大量筮数,后简化成几个筮数,战国时期再由这些少量的具体数值简化成二元奇偶数符,战国末期至秦汉再演化为抽象的二元阴阳符号,阴阳哲学观起源很晚。此论与某些古籍的记载矛盾大,影响也大。
3、刘林鹰的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论: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阐述六卦体系论,认为卦产生于天文学家圭测工具的预测活动,初期的卦是六卦体系,没有坎卦和离卦,后来演化出八卦体系,其重要证据是六卦体系是中医学的主干性理论,不是八卦能解释的,而且六卦体系里的月卦等在《归藏》、《易经》有残迹。其后来的论文《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否定易卦源于筮数论,论证四象性大衍筮法在东周占统治地位之前的数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筮法,复杂的筮数只是六象的用数及其变化等,阴阳六象本质上是六卦,即:六卦生八卦曾是漫长的卜筮历史,抽象阴阳观起源非常古远。
《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里讲作为《易》的基础的八卦是史前时期的伏羲所创,这个说法是否成立,过去的易学家都照着讲,没有提出什么怀疑。但是,到了近代以来,人们才渐渐对此表示疑问。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关《易》卦的材料,最早的是殷商时的筮数。筮数是一连串的数字,有的是三个数字,有的是六个数字,这些数字可以按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转译为《易》卦。
例如“一一六八八一”,便是下震上巽的《益》卦。《易》卦源于筮数。已知的筮数实例以殷墟出土的几件为最早,有的应用于器物,如陶器、石器、铸铜用的陶范等,有些见于甲骨,时代都不早于殷墟中期,即殷王武乙、文丁时。在陕西等地的商末周初遗存中筮数的例子大为增多,说明周人可能比殷人更广泛地运用筮法,而且这种筮法已经比较复杂成熟。
顾颉刚在1929年撰《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推定《周易》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此说精确不磨,为学者所遵信。以此见之,《易》卦不可能为伏羲所画,伏羲画卦仅是一种传说,况且伏羲仅是一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历史上是否实有此人还是一个问题。
但是,“伏羲画卦”的传说却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就曾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可见起码在秦汉间伏羲画卦的传说就已盛行。那么“伏羲画卦”的传说是如何产生的?从伏羲到《易》卦,这其中包含着什么样的文化意蕴?本文试图从神话学的角度讨论之。 伏羲的名号,古籍中有许多写法,除“伏羲”(《庄子·人间世》)之外,还有“伏戏”(《庄子·大宗师》)、“伏牺”(《法言·问题》)、“包牺”(《易·系辞下》)、“宓犠”(《汉书·古今人表》)、“庖牺”(《水经注·渭水》)、“虑羲”(《管子·封禅》)等。写法不同,皆为同音相转。《路史·后纪一》云:“伏、虑,羲、戏,字义皆同,史传或谓服牛乘马,因号伏牺,取牺牲以充庖厨因号庖牺最为鄙妄。按庄周等古书皆作虑戏,无作犠者。且伏羲古或用戏,而牛之字未有用戏者,况伏岂得为服,御字乎?故《世纪》云:‘后世音缪,或谓伏犠或作虑犠,皆失其旨’。”他在这里认为本来的写法应是“伏羲”,其它各种写法均是后世妄改。
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世系中,伏羲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显赫。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相对于黄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氏在古代典籍中晚出。最早记载伏羲的是出于战国中晚期的《庄子》,然庄子此公好古,“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所言伏羲,亦虚亦实,亦神亦人,大都是托名设譬,借以形象说理,未可当作信史。《庄子》中关于伏羲的记载有5处,名号有三种写法,或记为“伏羲”、或记为“伏犠”、“伏戏”,前后不统一;身份混乱,或人或神;在古帝王中序列不定,或在禹、舜、黄帝之后,或在其前。这说明在庄子时期,伏羲尚在传说时期、创造过程中,是一个不确定的、尚未定型的人物。《史记》从黄帝记起,不为伏羲作传。东汉班固《汉书》突破《史记》的界限,将上古帝王从黄帝推至伏羲,《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伏羲,次列炎、黄,以伏羲为历史源头。至此,伏羲开始登上官定正史。晋代皇甫谧所著专述帝王世系的《帝王世纪》,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伏羲,言伏羲“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等,功业卓勋,伏羲被推为中华民族始祖、文化的肇始者。在传世的古代典籍中,伏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神到帝,对伏羲的记载从凌乱到系统的衍化过程。因而,伏羲的产生,是人们历史意识不断丰富的结果,借用顾颉刚的话,伏羲及其赫赫功业,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层累”地造成的。
事实上,伏羲首先是一个神话人物,是上古神话中的创世神祇。
近人对于伏羲最权威的考论是前辈学者闻一多所著《伏羲考》,闻一多此文前半部分从传世文献中搜集了大量龙蛇记载,加上当时已发现的汉代画像砖石,证明伏羲为龙图腾;后半部采集了近 50则西南少数民族关于伏羲女娲在洪水过后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故事和民俗资料,并加以语音训诂,证明伏羲即为盘古,是南方苗蛮各族的祖先神。此文在以后半个多世纪中被广泛征引,已为不易之论。
董楚平在《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发表《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一文,通过对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解读,为闻一多的立论提供了新的证据。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出土于1942年,据1973年对墓藏发掘的报告判断,墓藏年代为战国中晚期。楚帛书甲篇是一个完整的创世神话文本,经董楚平解读,释文大意是:
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娶女娲,伏羲、女娲二神生了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开辟大地,这是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的缘故。由禹与契来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然,老四叫墨干。一千数百年以后,帝俊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还造了天盖,使它旋转,并用五色木的精华加固天盖。炎帝派祝融以四神奠定三天四极。人们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视天神。帝俊于是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后来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一日夜分为霄、朝、昼、夕[2]。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甲篇》的发现的解读,给予我们以下认识:其一,它是我们所能见到的先秦时期惟一完整的创世神话,与现代中国各民族流传的创世神话相比,它保留着更多史前神话的旧痕和原始思维的特点;其二,它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伏羲的出土文献记载,证明战国中晚期已有伏羲传说;其三,它证明了伏羲创世神的身份。
现代考古发现的大量汉墓壁画、画像砖石和民间流传的洪水过后伏羲、女娲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故事,均是伏羲创世神话的遗存。汉墓壁画、画像砖石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连体交尾,图中伏羲手捧太阳或日规,女娲手捧月亮或月矩。手持日月是主宰宇宙的象征,手持规矩则是创造的象征。有些伏羲、女娲交尾图还伴有四神画像,如《楚帛书甲篇》所言,四神是伏羲、女娲的儿子,是四时的代表,是经营天地的大神。
作为宇宙本原、起源观念的伏羲
在确定了伏羲创世之神的身份后,接下来的问题是,伏羲是如何成为创世神的?
民族学资料表明,创世神话产生与流传的主要途径是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人类进入早期文明以后,宗教开始思索宇宙起源,思索的结果是产生创世神话。创世神话所思考的宇宙起源和生成的问题,也是人类早期哲学要探索的问题。近年出土并解读的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展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宇宙生成模式。宇宙生成的原点是“太一”,“太一”即同于《老子》之所谓的“道”。
《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通“太”,即为“太一”,《吕氏春秋》:“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名,不可为形,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宇宙起源于“太一”,而“太一”本是一种混沌无形的元气。《淮南子·诠言训》:“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成万物,谓之太一。”汉高诱注:“太一,元神总万物者。”这个总万物的元神,应该就是伏羲。“羲”,《说文》释:“羲,气也。”“太一”为气,伏羲也是气,即是太始之初的混沌之气。
“太一”形为“混沌”,宇宙起源于混沌。混沌神话在南方盘古故事中保留完整。《御览》卷二引《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混沌”与“葫芦”是对音关系,“混沌”犹言“糊涂”,“糊涂”在俗言俚语中转为“葫芦”[3]。“葫芦”即是“盘古(瓠)”,“盘瓠”、“伏羲”同声之转,故“盘古”又是“伏羲”。对“混沌——葫芦——盘瓠——盘古——伏羲”转化演变的路径,闻一多论列甚详,此不赘。且楚诗人屈原《九歌》中有“东皇太一”,闻一多释为伏羲,足可证伏羲乃从原始神话中的创世神和原始哲学观念的宇宙本原、起源观念而来。
伏羲的原型本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观念。随着文明的演进,人们对历史思考和探究越来越深入,这种思考和探究具体说就是对文明事实的一种根源性的说明。对世界起源的探究开始只是一种构想,它首先以神话的形式存在。神话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初期阶段,它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而消失在哲学和历史之中。人们先是追询宇宙是如何起源的,接着想象一个创世之神,再把这个创世之神想象为自己的祖先。伏羲形象的产生即是这样一个将神话传说哲学化、观念化,又将这一传说和观念历史化的过程。 《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可看作《周易》的理论纲领,也是《周易》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
与《太一生水》和《老子》一样,《周易》认为宇宙生成于“太极”,“太极”即是“太一”。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极生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高亨则更明确地将“太极”与“一”、“太一”联系起来:“太极者,宇宙之本体也。宇宙之本体,《老子》名之曰‘一’,《吕氏春秋·大乐篇》名之曰‘太一’,《系辞》名之曰‘太极’。”“两仪,天地也。”“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4]
“太极”与“道”、“太一”具有同样的原初世界宇宙源头的意味。《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说文》中释“一”时说:“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列子·天瑞》:“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浑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混沌。混沌之物即元气,元气未分的状态即太极。《淮南子·天文训》:“宇宙生元气。”而在《楚帛书甲篇》所记载的创世神话中,伏羲即是生于混沌之中。并且从音训中我们已看出,混沌即是葫芦,“羲”即“气”也,伏羲即是元气。民间传说遗存中也说,伏羲乃从葫芦中所生。
《淮南子·精神训》所描述的宇宙创生过程与《楚帛书甲篇》颇为相似:“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蒙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对照《楚帛书甲篇》,“二神”当指伏羲、女娲。“太极生两仪”,两仪即是阴阳,伏羲、女娲就是阴阳两仪的代表。从哲学角度上说,是阴阳两仪;从神话角度上说,是伏羲、女娲二神。在汉墓壁画、画像砖石中,伏羲手捧太阳或日规,代表阳;女娲手捧月亮或月矩,代表阴。伏羲、女娲结婚生育四子,才育有万物,这是阴阳化育万物的开始。
“两仪生四象”,关于“四象”,有金木水火说,亦有东西南北说,但从创世神话角度看,应指春夏秋冬四时。《礼记·礼运篇》云:“夫礼,必本于大一,分为天地,转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用符号表示为“—”、“ ”,各在其上下加一阴一阳即生为四象,即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少阳表示春天,阳气逐渐增长;少阴表示秋天,阴气逐日增长;太阴表示冬天,阴气至冬至至极;太阳表示夏天,阳气至夏至至极。用阴阳交互变换,喻季节的变化和循环。
“四象生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或自然力。《楚帛书甲篇》说,四神以阴阳参化法则开辟天地,造出天盖,使它运转,于是星辰升落有序,山陵通畅,并使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易·说卦》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种自然力量协调和谐地发生作用,于是阴阳消长,万物生息。 对照《楚帛书甲篇》和《易·系辞》所描述的宇宙生成过程,我们看到
伏羲(太一)——伏羲、女娲(阴阳二神)——四子(四时)——万物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在这里,“太极”脱胎于“伏羲”,“两仪”脱胎于“伏羲”与“女娲”二神,“四象”脱胎于伏羲与女娲所生“四神”,即“四时”。《系辞》对伏羲创世神话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式做了更为抽象的概括,两者的对照具体地展示了从神话到哲学的演进过程。 神话是哲学的母亲。西方哲学家说,任何神话中的诸神都不过是客观的或实在地直观到的哲学理论。人类早期的思维形式总是形象化的,感性的。维柯《新科学》中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在世界各民族从野蛮到文明的进程中发现了原始神话的价值,认为神话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初期阶段。并认为这种“诗的形而上学”、“诗的智慧”是人类通过感觉和想象能力所达到的认知水平,它虽然同哲学、科学的抽象理智水平有别,却又是它们的基础和来源。
由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直观性、整体性和语言文字的象形性特征,中国早期哲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神话思维的特征。中国早期哲学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如“道”、“太极”、“阴阳”、“五行”、“易”等等,无一不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形象中抽象出来的。
通过对伏羲创世神话的考察,我们看到,作为历史人物的伏羲,其实并不存在,他首先是人们想象的产物,源于人们对宇宙起源的追索和想象。在神话中,伏羲是一个开辟混沌,化生万物的创世神的形象;进入哲学领域,他又被概括抽象成为宇宙本源和基始的概念,他导源于“元气”、“太一”,在《易》中,成为“太极”。创世神话在《易》中被概括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生成模式。
“伏羲画卦”传说被现代易学研究者视为妄说,不为采信。然而,通过对其进行神话学考察,我们可以从伏羲创世神话中找到原始哲学的神话原型,并具体地看到从伏羲创世神话到易卦的演进轨迹。在中国早期哲学产生的过程中,《易》处于神话思维向理论思维、原始思维向哲学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易》关于“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观念和对宇宙生成的概括认识是从神话思维的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是把神话中的宇宙观抽象化、逻辑化的结果。
友情提示:以下风水书籍都在 秘籍网 中可以下载下载
增广沉氏玄空学pdf
陈希夷龙图序注解+玄空秘指浅注(抄本)pdf
玄空挨星三元九运九宫与九星
玄空挨星法(很重要)
玄空立向和宅法
玄空宅法与元运交脱
《沈氏玄空学》
董公选择通书pdf
│ │ 蒋大鸿地理录要pdf
│ │ 蒋大鸿地理立向秘诀pdf
│ │ 蒋大鸿:阳宅指南(影印本)PDF
│ │ 行善居士:阴阳宅造福秘诀pdf
│ │ 解梦灵书pdf
│ │ 订正中国罗盘五十二层详解(1)pdf
│ │ 订正中国罗盘五十二层详解pdf
│ │ 赣南杨公风水术知识系列讲座(一般)doc
│ │ 过路阴阳风水》之八方断语doc
│ │ 郝建朋《大玄空天机密》pdf
│ │ 郭璞洞林pdf
│ │ 金丝吊葫芦u201d风水pdf
│ │ 金锁教材(李朋涛整理)doc
│ │ 金锁玉关(小金锁)风水学初级培训教材doc
│ │ 金锁玉关doc
│ │ 金锁调风水经验docx
│ │ 陈义霖+长眼法阴宅讲义pdf
│ │ 陈子性藏书pdf
│ │ 陈子性藏书上册(口诀理论无山图价值不大不知真假不再看)pdf
│ │ 陈幸男后天派阳宅学:易经阳宅密诀574页pdf
│ │ 陈幸男后天派阳宅学:易经阴宅密诀546页pdf
│ │ 陈泽真《阳宅三要详解》pdf
│ │ 陈益峰风水秘本(中华传统金锁玉关风水绝学)pdf
│ │ 陈雪涛《堪舆道》pdf
│ │ 陈雪涛《玄空风水之天机妙诀》pdf
│ │ 陈雪涛《阳宅制劫法》pdf
│ │ 陈雪涛:阳宅心要pdf
│ │ 韩来运《金锁玉关-过路阴阳讲义》pdf
│ │ 韩海军阴阳宅风水资料pdf
│ │ 风水 命理 万民英《星学大成》pdf
│ │ 风水 命理 冯严筑《沉氏玄空学风水系列天下第一地理书》pdf
│ │ 风水 命理 古典占星学教程pdf
│ │ 风水 命理 地理寻龙点穴法诀(全)pdf
│ │ 风水 命理 地理寻龙秘诀(邵伟华)pdf
│ │ 风水 命理 地理黄金屋(完整版)pdf
│ │ 风水 命理 易经的真理pdf
│ │ 风水 命理 水镜神相pdf
│ │ 风水 命理 玄命原真++地理精解pdf
│ │ 风水 命理 苏民峰·命理地理杂谈pdf
│ │ 风水 命理 赵九峰《绘图地理五诀》pdf
│ │ 风水 命理 邵伟华-中国风水全书pdf
│ │ 风水 命理 邵伟华:相五官知未来pdf
│ │ 风水 命理 麻衣神相珍本pdf
│ │ 风水催生、催婚法rtf
│ │ 风水八宅分析午山子向案例2页doc
│ │ 风水十八煞ppt
│ │ 风水古籍评注:(明)冠道人著-八宅明镜陈明评注311页pdf
│ │ 风水古籍:(古版)八宅明镜186页pdf
│ │ 风水古籍:八宅周书169页pdf
│ │ 风水古籍:八宅四书116页pdf
│ │ 风水古籍:八宅派三元通天照水经457页pdf
│ │ 风水古籍:八宅派风水真传秘笈-王公阳宅神断158页pdf
│ │ 风水古籍:八宅神机32页pdf
│ │ 风水史pdf
│ │ 风水图谱pdf
│ │ 风水堪舆理论经法pdf
│ │ 风水大全pdf
│ │ 风水大师李计忠谈2011年兔年12生肖运势解析doc
│ │ 风水大师面授教程—八宅密法pdf
│ │ 风水大师面授教程—八宅密法51页pdf
│ │ 风水学入门pdf
│ │ 风水学八宅派的催桃花法3页rtf
│ │ 风水学在房地产中的应用易居中国2010最新力作pdf
│ │ 风水学快速入门通pdf
│ │ 风水学的运用与调整pdf
│ │ 风水学研究与应用(内含玄空挨星不传之秘)pdf
│ │ 风水宝典全集之%2B《青囊经》:pdfpdf
│ │ 风水宝鉴完整版pdf
│ │ 风水宝鉴风水布局学pdf
│ │ 风水寻真pdf
│ │ 风水小词典Sdoc
│ │ 风水小词典(149)doc
│ │ 风水布局之太极心法pdf
│ │ 风水师怎样定方向立向五法txt
│ │ 风水形气命学秘诀(1)pdf
│ │ 风水形气命学秘诀pdf
│ │ 风水改运学内部讲义pdf
│ │ 风水断应实录pdf
│ │ 风水新法ppt
│ │ 风水最新版ppt
│ │ 风水班参考资料《何知经》pdf
│ │ 风水班参考资料《相宅法》pdf
│ │ 风水班参考资料《阳宅断法》pdf
│ │ 风水班参考资料《阴阳宅断》pdf
│ │ 风水理气基础知识之五行、无极及太极doc
│ │ 风水理气基础知识之八卦doc
│ │ 风水理气基础知识之阴阳doc
│ │ 风水理论总汇(精品)pdf
│ │ 风水的作用ppt
│ │ 风水福地的23个选择准则pdf
│ │ 风水秘录pdf
│ │ 风水秘本-《摇鞭神断》pdf
│ │ 风水秘籍新增地理辨正图解掌诀(戴礼台著)pdf
│ │ 风水系列精校地理人子需知-1pdf
│ │ 风水罗盘全解三元三合罗经实用指南(1)pdf
│ │ 风水罗盘图解(部分分享)马圣仑著pdf
│ │ 风水罗盘应用经验学pdf
│ │ 风水罗盘详解及罗盘使用方法doc
│ │ 七星行穴胎息大法(储一恒)pdf
│ │ 三元不败布局宝鉴+++陈昭有pdf
│ │ 三元阳宅气数旺衰吉凶祸福讲义上pdf
│ │ 三元阳宅气数旺衰吉凶祸福讲义下pdf
│ │ 三合风水基础pdf
│ │ 中州派玄空学(上册)pdf
│ │ 中州派玄空学(下册)pdf
│ │ 中州派玄空学(中册)pdf
│ │ 九星水法与山峰 风水真诀pdf
│ │ 九星水法与山峰pdf
│ │ 九星飞泊风水学实践应用法pdf
│ │ 买房子选楼层风水:★《旺财风水改运法》pdf
│ │ 买房看风水(经典)pdf
│ │ 乾坤国宝龙门八局图解(下册)pdf
│ │ 乾坤国宝龙门八局图解(上册)pdf
│ │ 人生何处是前期++第1部++二十七星宿看前生pdf
│ │ 你不可不知的风水常识玄易大师pdf
│ │ 全家福流年批命书pdf
│ │ 六爻看风水doc
│ │ 凌德修阴阳宅长眼法pdf
│ │ 刘启治-三元地理讲义pdf
│ │ 刘启治-风水断应实录pdf
│ │ 刘国安-玄命风水精要pdf
│ │ 刘基《堪舆漫兴》pdf
│ │ 刘扑生_风水化解秘法pdf
│ │ 刘老师风水课程ppt
│ │ 刘贲-阳宅形家透析pdf
│ │ 刘贲风水实战技法:阳宅三要透析692页pdf
│ │ 千万不能租住的十大风水凶宅pdf
│ │ 南京潘昭佑命理资料wps
│ │ 台湾译名馆易经黄仁才八宅真法风水笔记23页doc
│ │ 台湾香港风水大师不传之秘吸财大法pdf
│ │ 吕文艺--寻龙点穴破解pdf
│ │ 吕文艺《过路阴阳风水断语修正》doc
│ │ 吕文艺《过路阴阳风水断语修正》pdf
│ │ 吕文艺吕氏风水学理论全集下pdf
│ │ 吕文艺吕氏风水学理论全集下册239页pdf
│ │ 吕文艺吕氏风水学理论全集中册pdf
│ │ 吕文艺吕氏风水学理论全集中册286页pdf
│ │ 吕文艺-吕氏风水择日学理论----天时系统pdf
│ │ 吕氏阳宅风水断法pdf
│ │ 吕氏风水学理论全集上pdf
│ │ 吕氏风水学绝密资料pdf
│ │ 吕氏风水学高级理论 吕文艺著pdf
│ │ 吕茂宏形家一对一158pdf
│ │ 吕茂宏形家一对一158txt
│ │ 吕茂宏形家地理讲义阳宅实例篇124页(1)pdf
│ │ 吕茂宏形家地理讲义阳宅实例篇229页(1)pdf
│ │ 君子兰--堪舆入门doc
│ │ 听故事、学风水pdf
│ │ 命法透玄pdf
│ │ 唐安锦真传三合风水pdf
友情提示:以下风水书籍都在 秘籍网 中可以下载下载
本文2023-08-20 16:58: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6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