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第1张

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

中国的王朝制度延续了千年,往上追溯到夏商西周与两汉,往下延续到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很森严的等级制度,上下级间禁止僭越,否则会扣上僭越上级的无礼之罪名的。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个皇帝,顺治是清军入关的第一个皇帝,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代走向了鼎盛。那么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01,血缘关系是等级的首要因素

在普通的百姓家中,血浓于水主要体现在亲情上面,而在皇室血缘关系主要体现在统治方面。很多统治者在位时都怕别人篡权,尤其是异姓,所以大权往往掌握在自己的家族中,一般由皇帝自己的亲信掌管,清朝也是这样。在清帝的眼中,自己家族的人比异姓的忠臣信任度更高,所以王室的人地位会更高于朝堂异姓大臣。清朝本姓为爱新觉罗,但是清朝的皇族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在爱新觉罗的基础又划分为宗室和觉罗,宗室要比觉罗宗室关系更近一些。宗室又被称为黄带子,主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们及其后代,他们属于皇族中的第一阶层。觉罗主要是“六祖”及其后代,被称为红带子。另外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别的较远的亲属,这些并没有被纳入皇室,所以他们和普通老百姓的地位和待遇差不多。

02,复杂的爵位等级

上面说到,爱新觉罗又分为宗室和觉罗,宗室为第一阶层,所以可以封爵,而觉罗就没有这种待遇。随着子嗣的绵延,爵位慢慢变为世袭,而且等级也随着子子孙孙逐代降低。其中宗室的爵位又可以分为十二个等级,其中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为高级爵位。在这十二个等级中,在每个等级中又可以分为三个。

03,清代皇族中女性的地位

后宫佳丽三千,所以后宫女性地位也分等级。在妃嫔中,等级最高的当属皇后,这可是正宫之位,所以待遇水平是最高的。第二位是皇贵妃,属于正一品,待遇仅次于皇后,皇后和皇贵妃都只有一位。第三位的是贵妃,贵妃可以同时有两名,属于正二品。然后就是妃、嫔,分别为三品和四品。最后的是贵人、常在、答应,数量是没有限制的。

说完后宫再来看看皇室的长公主与公主们。长公主属于皇帝的姐妹,也就是指上一任皇帝的女儿。公主就是现任皇帝的女儿。她们的等级划分方式是一样的,由正一品到八品。

以上仅是笔者的个人观点,欢迎您评论留言。

主要有:

主持纂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其次是明朝的《永乐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括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经典著作,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但是编纂《四库全书》时,清朝为维护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有违碍字句的古籍。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并且大量篡改古籍。《四库全书》存书3475部,79070卷;存目销毁(仅仅存了个书名而被销毁的书):6766部,93556卷;不曾存目即被销毁得几乎没有踪迹的书就更是不计其数了,即使存下来的书其中大多数内容也是被抽毁,删改了的,书的原貌和真实内容已是面目全非了。由此可见,乾隆修《四库全书》销毁的书比保存的书要多得多。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巨大的灾难!

如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于是《四库》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张孝祥的名作《六州歌头・长淮望断》描写孔子家乡被金人占领“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其中“膻腥”犯忌,改作“凋零”。编纂《四库全书》对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一次变相的浩劫。

整理《无圈点老档》。《无圈点老档》(又称《满文老档》、《老满文原档》、《旧满洲档》)是以无圈点老满文为主书写的,现存最为原始、系统、详尽、珍贵的清太祖、太宗时期编年体史料长编。该档形成于清入关前,到乾隆中期已经百余年,以老满文书写,文字难以辨识,纸张年久糟旧,字迹漫漶不清。

乾隆命对《无圈点老档》进行整理,用无圈点老满文和加圈点新满文分别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再抄出正本存内阁各一部,另抄出副本存沈阳崇谟阁各一部,并抄出存上书房一部。总计共抄录七份:《无圈点字档》(草本)、《加圈点字档》(草本),《无圈点字档》(内阁本)、《加圈点字档》(内阁本),《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加圈点字档》(崇谟阁本),还有《加圈点字档》(上书房本)。《无圈点老档》原本40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对保护满洲文字起了巨大作用。

乾隆敕编《八旗通志》、《满洲源流考》、《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满文本、汉文本)等。

《御制五体清文鉴》则是多民族文化的一个硕果。

乾隆重视京师文化,体现在:一是编绘《京城全图》;二是于敏中等奉敕撰《日下旧闻考》,共160卷,为北京历史文献集大成之作;三是编修《国朝宫史》,对宫廷的历史、建筑、文化、典制等做了载述。

据史书上记载,在顺治年间,爱新觉罗氏的男丁共有958人,等到清朝灭亡时,其男丁加起来共有27884人。

这些新觉罗氏的男丁,共同构成了大清朝的皇室成员,也就是俗称的皇族。那么,在这些皇族成员中,又是如何来划分等级的呢?

最初,在皇太极时期,清廷是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进行划分,他将皇族划分为宗室和觉罗两个等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带子和红带子。

宗室:简单点说就是指努尔哈赤和他几个亲兄弟的直系后裔,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一阶层,平常他们腰间都会系金**(皇帝为明**)的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宗室又被称为黄带子。

觉罗:简单点说就是努尔哈赤父亲的六个兄弟的直系后裔,也就是努尔哈赤叔叔伯伯们的直系后裔,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二阶层,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为红带子。

当然,除宗室和觉罗外,爱新觉罗家族还是有一些零散的远支存在,但这些人因为血缘过于疏远,并没有被清王朝认可为皇族,因而没有被纳入宗室、觉罗的范畴,这些人的地位基本上与旗下的平民无异。

后来,等到康熙时期,他又对皇族进行了第二次等级划分,他给自己的嫡系子孙起名时用了特定的字,其中最常见的是这样几个:“胤、允、弘、永、绵、奕、载”,后来一共扩充到26个字。

也就是说,以康熙皇帝位界限,凡是他的直系后代,其名字中都会带有这些特定的字,他们被称为近支宗室;至于非康熙直系后代的人,不允许在名字中带有这些特定的字,他们被称为远支宗室。在这种背景下,皇族就被划分成为三个等级:近支宗室、远支宗室、觉罗。

在清朝,宗室拥有诸多特权,俸禄远比觉罗、其他贵族、官员优厚许多,即便是地位最低、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在乾隆年间起也被赏穿戴四品武职顶带袍服。而且,宗室还享有独立的封爵系统,也就是说这一套爵位只有宗室才能获得,觉罗也无法染指!

这一套爵位,共有十二个等级,也就是传说中的铁帽子王、亲王、世子、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这十二个爵位,除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他都是降级世袭。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是郡王的爵位,那等儿子继承时,该爵位就自动降一级变成贝勒,以此类推,直到没有爵位。

至于觉罗,就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他们并没有专门的爵位,并且他们和其他官民一样,必须有卓著的功勋才能被授予爵位,而且授予的并不是宗室爵位,而是另一系统,即所谓的功臣爵位,也就是公、侯、伯、子、男这一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