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适合带小孩的地方2018武汉适合亲子游的地方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武汉适合带小孩的地方2018武汉适合亲子游的地方有哪些,第1张

现在正是小朋友们放假的时间,相信家里有小孩在都在想着怎么跟小孩来一场亲子游吧,那么本篇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武汉哪里有适合带着小孩子去玩的地方。

武汉适合亲子游的地方有哪些

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准备了一大批经典少儿读物,包括文学、艺术、科普、动漫、历史等多个门类!面向全市儿童免费借阅!

除了看书,还有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小盆友最喜欢的动画片也是必须有的。2月3号、8号、9号、10号、14号、17号每天上午9点30分都会有优秀儿童影片展映,《小王子》、《蓝精灵2》、《小飞侠》、《无敌浩克》等武汉小盆友们最爱动画片都有哦!

学剪纸学系中国结!有传统文化情结的爸妈不妨让孩子学学,还有新春谜语竞猜活动等,都能让小盆友们过个丰富的寒假~

寒假开放时间:2016年1月23日至2月21日执行寒假开放时间,

借阅大厅、亲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办证咨询处:

周二到周日9:00——17:30(周一内务整理)

报刊阅览室:周一到周日9:00——17:30

春节法定节日(2月7日——2月9日):9:00——16:00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南京路64号

湖北省图书馆新馆

新馆很大气!主体建筑地上8层,地下2层,总建筑1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内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湖北分中心、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少年儿童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体验区、盲文图书馆、专家研究室以及报告厅、展览厅等厅室;总之,设施齐全!赞赞赞!

少儿部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12:30—18:30,周六、周日8:30—18:30,国家法定节日9:00—17:00;中小学寒暑假期间:逢周一12:30—18:30,逢周二至周日8:30-18:30。

地址:湖北省图书馆新馆地处沙湖之滨,公正路25号。

交通:市内乘坐343、566、802、817路公交车,到公正路省图书馆站下车即到。或乘坐地铁2号线到小龟山站、或螃蟹岬站出站,按提示步行或转乘公交车即可到达。

武汉市图书馆

小朋友的书还是很多的,免费带孩子来这看书还是很不错的。

青少年阅览室:日常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30;国家法定节日:9:00--17:00(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24小时自助还书机:0:00—24:00

地点:武汉图书馆一楼青少年阅览室

地址:武汉图书馆位于汉口建设大道861号,香格里拉大酒店正对面。

交通:可乘公共汽车到汉口三眼桥站下车即到。

武汉经开区汤湖图书馆

被誉为武汉最美图书馆,其中少儿借阅区专为3-15周岁的少儿读者设置的阅览学习空间,以儿童文学、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适合该年龄阶段特点的图书为主,不定期举办各种少儿活动、学习培训。

地址:汤湖公园以南,兴华路以东的临湖半岛

另外,武昌区图书馆、江岸区图书馆、洪山区图书馆、武汉市自助图书馆都可在办理读者证后免费借阅4-5本书。

武汉科技馆

新馆

前段时间刚刚掀开神秘面纱的武汉科技馆新馆,每天吸引着大量的尝鲜者,但是武汉旅游君要一直都说~再等等~等过了开始的热闹期,再散散味道,一切才是刚刚好!!!到了寒假,这么高逼格的科技馆身份证就可以顺利免费领票参观啦~

新馆分三层,分设“自然板块”的宇宙、生命、水展厅;“创造板块”的光、信息、交通展厅;另设了数学、儿童展厅,并联合有关单位打造室外“舰船世界”展区。

其中:序厅——天问之树能互动;生命展厅——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宇宙展厅——体验一场星级穿越;儿童厅——地震房里体验逃生;水展厅——长江流域就在观众脚下;光展厅——伯牙抚琴子期一旁在听;信息展厅——用声音指挥机器仙鹤跳舞;交通展厅——带你去看“郑和宝船”;数学展厅——实物操作展示数学原理每个展厅看上去都好好玩的样纸!

其中,水展厅一定不能错过,江城武汉一直以来和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才有了这个在全国所有科技馆里独一无二的展厅,也是新馆最大的展厅!展厅可观看多部影片,水展厅增设了20多项中学生可参与的实验。如亲自动手利用阿基米德定律称重皇冠,小朋友玩到不想走~

开馆时间:周三至周日9:00-16:30

闭馆时间:每周一至周二(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除夕、初一、初二。

领票时间:开馆日9:00-16:00(全天观众限量9000人,场馆瞬时观众限量3000人,其中儿童展厅瞬时观众限量500人)

新馆地址:江岸区沿江大道68号(江汉关大楼附近,原武汉客运港)

公交路线:9、30、56、68、212、248、313、502、523、527、546、563、581、595、601、606、708、721、737等武汉港或兰陵路站

轨道交通:地铁2号线江汉路站

旧馆

新馆开张啦,武汉科技馆老馆也将免费运营。与新馆的展示展览不同,老馆将主打青少年科普探究活动中心,设置各类科普教室和科普实验教室,开展有益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活动。

参观时间:周二—周日(9:00-16:30),节假日不休息

地址:汉口赵家条104号

公交路线:乘坐208路30路332路548路到建设大道科技馆下车步行33米

武汉体育中心

地址:汉阳区汉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车城北路58号

公交信息:乘坐213路351路395路654路760路769路到太子湖路体育中心北门,下车步行29米

江汉关博物馆

汉口长江边上矗立了91年,现在它已变成江汉关博物馆可以免费进去参观啦,又多了一处文艺好去处!同样也是免费滴,刷身份证就可以进啦

江汉关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就是原来江汉关大楼的各个房间,分为3层楼。逛江汉关博物馆就像逛宜家一样,顺着提示的方向走,每个展区都能看到,不会错过什么。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馆征集到各级各类文物3000余件,目前展出了具有代表性的500余件。另外还设有多个复原场景,让你更多的了解当时江汉关的情形。

地址:武汉市汉口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

公交路线:乘坐212路248路30路502路503路523路527路546路563路56路595路606路708路721路737路7路9路到沿江大道武汉关下车步行98米

武汉古玩交易市场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城市中心。

武汉古玩交易市场南邻江汉路步行街,东接吉庆街中山大道,西毗地铁轻轨线,北靠长江隧道,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也是武汉滨江旅游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武汉古玩城建筑格局古朴典雅,具有鲜明大气的中国明清风格,共有五层,近千间独立商铺,装饰布局精巧华丽,独具匠心。武汉古玩城主要经营翡翠玉石、瓷器陶艺、铜器佛像、中国书画、钱币票证、古籍善本、红木家具等,并兼营包括根雕、青铜器、铜器雕塑、古旧钟表、文玩核桃、像章、端砚、文房用品、古代刀剑、藏传文物、现代艺术品、刺绣等十余个品种万余件商品。同时,古玩城还配备近百个露天停车位以及大型地下停车场,数部直达电梯,多个集展览、拍卖、会议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展示厅,随时恭候往来客商来访品鉴交流。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沿革 武汉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市郊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保存完整,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周初属鄂国,秦属南郡,西汉属江夏郡。东汉以后,江北先后置沌阳县(公元25年)、石阳县(三国时期)、曲阳县(公元280年)、曲陵县(公元305年)、汉津县(公元597年)、汉阳县(公元606年)。江南先后置沙羡县(公元25年)、汝南县(公元378年)、江夏县(公元589年)。 “武汉”的由来 武昌之名,源于孙权以鄂城为都时,改其名为武昌,寓"因武而昌"之意。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治所在江夏县,即今武昌城区。江北有汉阳,故有"双城"之称(元代诗人余阙诗)。"武汉"一词,在明代《重修晴川阁记》中,即有出现。至清代,曾国藩、胡林翼等在信札中,更是经常使用。由于明代以后,汉阳县所属之夏口镇商业发达,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首,又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故双城演变为三镇,亦有"武阳夏"的说法。1898年,张之洞奏请将阳夏分治获准,1899年,夏口从汉阳县治下划出,成立夏口厅。而夏口开始有县的建制,是在民国元年(1912年)。然市民习惯称夏口为汉口,故"武汉"之名顺理成章成为三镇的统称,因武昌、汉阳、汉口皆有一字在其中。 近代史上的武汉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先后建立汉口市政委员会、武昌市政厅和汉阳市政委员会,12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确立国都,以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1949年5月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重大事件概要 三国时期,武汉是魏、蜀、吴三方鏖战地。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对外通商,至1889年英、德、俄、法、日5国先后在汉口开辟租界。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创办近代工厂,兴建新式学堂,修筑铁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董必武、陈潭秋作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参加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武汉江岸车站成为罢工总指挥部所在地,2月7日罢工失败后,林祥谦、施洋等工人运动领袖在汉就义。1926年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办,由毛泽东主持,恽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来校执教。1927年2月19日,武汉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2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曾一度成为全面抗战的指挥中心,国民政府在武汉周围组织了规模巨大的武汉保卫战。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1945年8月,日本投降,武汉光复,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 历史人物 作为"九省总汇之通衢"的武汉,可谓群贤毕至、才俊荟萃。 先古以来,孙权江夏筑城、岳飞屯兵武昌、崔颢黄鹤楼题诗等先贤足迹至今千古传诵。明末抗击后金统帅熊廷弼修江堤,造福人民。特别是进入近代史后,辛亥首义地武汉,产生了刘静庵、黄兴、孙武、蒋翊武等一批革命志士;张之洞治鄂兴办工厂,开创了中国乃至东亚领先的现代工业先河;特定的土壤,培育了大批文化名人,如: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地质学家李四光、文学家闻一多、哲学家熊十力等等数不胜数。 本世纪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不止一次到过武汉,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篇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894年、1912年两度来汉,对辛亥首义的武汉给予了"武汉一呼,天下响应","民国开创,武汉实为首功"的高度评价。在他编制的《建国方略》等巨著中,曾为武汉专门作出建设规划。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武昌农讲所、"八七"会址、东湖梅园等留下历史性脚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诗词手迹,炳蔚江城;17次在汉畅游长江的实践更深深地激励着武汉人民奋勇前进。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巨轮加速前进,1992年初南巡首站抵达武汉,发表了"发展是硬道理"著名论断,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春天。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豪迈步伐,武汉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重镇、商品贸易中心、交通枢钮和教育、科研基地。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文化名城更添活力。 在这跨世纪的交替中,武汉人正以改革者的魄力和创新者的勇气,锐意进取,再创辉煌。为把武汉建设成为中国钢铁、汽车、高新技术三大产业基地和金融、流通、运输、信息、科教五大聚散中心,塑造并充分展示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奕奕风采而团结奋斗。 武汉的城市文明可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盘龙城位于现在黄陂县境内,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地区长期隶属楚国,楚文化也因此成为今日武汉文化的渊薮。武汉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水运,历来就是商贸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十八世纪的汉口,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1861年开埠后,汉口成为当时中国内陆最大的通商口岸。1911年,武昌城上空响起辛亥革命第一枪,由此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王统治,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武汉,也被称为江城,座落在长江和汉江交汇处。根据考古发现和记载,人类五千年前就居住在这里。这个城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的盘龙城。

这个古镇的旧址位于黄陂县,这是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商代的第一个城市。东周时期(公元前770-221)武汉被楚国统治很长一段时间。因而,楚国文化成为了今天武汉文化的基础。

由河流划分,武汉分为武昌、汉阳、汉口镇,它们的历史、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各有不同。

武昌

武昌是在三国初期建立的。吴国准备和蜀国争夺荆州,并且将吴国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到了鄂县,改名武昌。旧时武昌拥有先进的手工业,例如造船、冶金、铸造硬币、青瓷和白瓷制造业。值得一提的是自三国开始黄鹤楼的兴与衰。这座塔的每次修缮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特点,说明了武昌的历史文化转变。

汉阳

汉阳的名字是和汉江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阳(相对于阴)表示山的南面,河的北面。汉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位于龟山的南面汉江的北面。这个名字是在隋朝606年改名自汉津。汉阳在唐朝年间(618-917)迅速发展。汉阳,尤其是鹦鹉岛(鹦鹉洲)地区一直是长江中游商人的贸易中心,有着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

汉口

历史上,原与汉阳相连,是汉阳县属地,直到明朝1474年。在当时,汉江改道,在龟山的北面山脚下汇入长江,分离了两个城市。之后汉口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贸易口岸,在名声上和发展速度上大大超越了武昌和汉阳。

当代武汉

武汉在中国现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约在17世纪,汉口就像“东方芝加哥”,位列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在它1861年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汉口成为了最大的内陆贸易港。很多国家,包括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和日本都在这里设立了租界,其中大部分设立了领事馆。

后来,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曲,这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1926年,武昌、汉口和汉阳合并成了现代的武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被批准为命脉工程和冶金工业城市。八年后,第一个横跨长江承载公路和铁路的双层大桥通车了。

武汉地名的由来:

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即“武汉”是取“汉口、武昌、汉阳”首字合并而来。

“武昌”的由来: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汉阳”的由来: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汉口”的由来: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但夏口既没有聚集成市,也不是今天的汉口之所在。

汉口以前并不叫汉口,叫江夏。

江夏这地方在汉水、长江交汇之处,水上交通极为方便,都说是九省通衢。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各地的生意人纷纷来到江夏做买卖,这里就渐渐繁荣起来。长堤街、汉正街、花楼街这些重要街道也相继建成了。

当时,由于交通条件,来江夏做生意的大部分是本省的商人;外来客商中,要算陕西来的商人最多。因为,江夏是汉水流入长江的出口处,而汉水的发源地又正好在陕西,因此,陕西的商人来江夏是再方便不过了。当时在他们中间流传这样一首歌谣:“要做生意你莫愁,拿好本钱备小舟,顺着汉水往下走,生意兴隆算汉口。”陕西人就开始把江夏叫汉口。他们说:汉口、汉口,就是汉水的出口。

“长沙”一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史籍记载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说: 

得名于长沙星。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时选择一批星象作为定位观测的标志,创二十八宿之说。认为上有星象,下有相应的“星野”,《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轸宿有一附星名为“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将长沙之地以应长沙星,认为长沙地名源于星名,故长沙又有“星沙”之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云:“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又云长沙星明则“主长寿,子孙昌。”这些说法适应于封建社会人们的认识和心理需要,故长沙得名的此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得名于万里沙祠。万里沙祠一说最早见于晋阚马因 所著《十三州志》:汉“有万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此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援引《东方朔记》云:“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州至东莱可万里,故曰长沙。”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为长沙郡”的自注亦云:“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于是以后的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说作长沙得名之源,并加以阐发考释,认为长沙在古代有祭礼沙土之神的活动。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前111年)春,曾到山东东莱祈祷“万里沙”(东来曲城有“沙径三百余里”的沙原),东汉应劭注曰:万里沙,神祠也。长沙至东莱相距万里之遥,人们将此事和此两地联系,于是有“长沙者,所谓万里长沙也”之说。

得名于“沙土之地”。长沙的地质结构为以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过长年的外力作用,地层崩塌的岩石,经风化和水流的冲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积于地表,特别是现长沙市区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带,分布着大片的沙滩,沙洲等,每当枯水时节,这些洲、滩露出,向人们展现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长大,“白沙如霜雪”。在古代,自然环境未经污染破坏,这种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称长沙为沙乡或沙土之地。如唐大历间长沙太守张谓著《长沙土风碑铭》引《遁甲记》云:“沙土之地,云阳之墟。”又《路史》曰:“沙,为长沙;云阳,为茶陵。”又《元和郡县志》云:“《禹贡》荆州之域,春秋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统湘川。”

得名于长形的沙洲。长沙湘江中的水陆洲,长约5000米,宽约100米,是一较有特色的地理景观。关于水陆洲的出现,有不同的认识,过去人们根据宋代《太平寰宇记》说:“晋惠帝永兴二年此洲生。”认为水陆洲是东晋才出现的。但地质工作者在对长沙的地质结构作取样分析时,确认水陆洲为第四纪全新世时形成的一级阶地的典型地层,时代至少在1万年以上。古代湘江水位较低,如1986年发掘的长沙县南土乇 遗址,与水陆洲南头相距不远,位置就在低于水陆洲的河滩上,遗址年代距今7000多年,其底层亦为属第四纪全新世地层。因此,水陆洲应早在东晋以前就已出现,可能由于水位的涨落,有时被洪水淹没。

得名于“蛮越”语“祭礼女神的地方”。在楚国“南平蛮越”之前,长沙居民属“蛮越”族。在蛮越语中,“长”是“祭坛”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而不是“沙土之神”。“长沙”在蛮越中的含义就是“祭祀女神的地方”。至今,壮、侗诸民族聚居区还有女神崇拜的风俗,他们的成语中有“未立村塞,先立长沙”之语。

老图书馆现为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古籍馆(特藏部),以收藏历史文献为主,其内部空间由目录厅、检索厅、阅览厅、书库和辅助服务厅五部分组成,平面分布合理,使用方便。目录、检索出纳台介于书库和中央阅览大厅之间,并通过环形内廊与阅览厅直通,读者、工作人员与书籍的流线组织符合现代图书馆的使用功能。

馆内前部两翼各4层为办公用房,后部两翼各7层作为书库。书库采用夹层来扩大使用面积,层高仅24米,充分考虑了空间利用的经济性。书库使用面积约1186平方米,藏书容量最初为15-20万册,经扩建后达到40万册,这在民国时期的大学图书馆中是屈指可数的。

老图书馆馆藏甚为丰富,从影宋仿元的珍稀刻本,到明清的方志丛书,从经史子集到家谱族牒,从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到武大师生的著述收藏……,武大现存的20多万册线装古籍,包括800多种善本(有300多种已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000多种方志、400多种家谱和2600多种历史报刊等全藏在这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