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祝融嫦娥玉兔悟空天宫北斗典籍出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20浏览:1收藏

天问祝融嫦娥玉兔悟空天宫北斗典籍出处,第1张

天问出自屈原的《天问》,祝融出自《山海经》,嫦娥、玉兔出自李白《把酒问月》。悟空、天宫、北斗出自《西游记》

天问

《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山海经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把酒问天

把酒问天是盛唐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律诗,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于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

-天问

在观测之前,你需要先确定你所处观测地点的纬度。因为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观测者所处地的地理纬度。

确定纬度后,到了晴天夜幕降临时,你面向着正北方,眼睛水平视,头抬起,角度为刚才确定的纬度的度数(如你所处北纬45度,那你就抬起45度,如何测这个角度,嘿嘿,简单的话找个量角器使使)。

这时在你的视野中心应该有一颗相对它的周围星星较亮的一颗星,这颗星被称为小熊座α,我国传统叫法是“勾陈二”。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北极星。

扩展资料

北斗七星属大熊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尾巴。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星,1颗是3等星。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

认星歌有:“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星座了。大熊座中排成勺形的7颗星。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别方向,定季节。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是——玉衡、开阳、瑶光。杓柄中央的星名叫“开阳”,相距11分处有一颗4等伴星,名“辅”,开阳星和辅星组成光学双星, 肉眼即能识辨。

开阳与辅星也是全天唯一一对肉眼可见的物理双星季节不同,北斗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

北斗七星中,“玉衡”最亮,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天权”最暗,是一颗三等星。其他五颗都是二等星。在“开阳”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 叫“辅”,它一向以美丽、清晰的外貌引起人们的注意。据说,古代阿拉伯人征兵时,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试验星”。

北斗七星始终在天空中作缓慢的相对运动。其中五颗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而“天枢”和“摇光”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因此,在漫长的宇宙变迁中,北斗星的形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10万年后,我们就看不到这种柄杓形状了。

北斗七星又简称“北斗”。离北天极不远,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见图)。除δ(天权)星为3等星外,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把北斗七星斗前二星连接,并朝斗口方向延长约五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

参考资料-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又称“北斗”,是二十八宿里的“斗宿”,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比较专业的说法是杓形)的七颗亮星,这七颗星分别是:

1、天枢星。《黄老经》说它是“阳明星之魂神”,道教人士又叫它“破军星”,天文专名是 Dubhe ,国际通用名是 αUma 。

下面六星也按照古代天文名称、黄老经注解、道教称呼、天文专名、国际通用名的顺序介绍:

2天璇星 阴精星之魂神 武曲星 Merak βUma

3天玑(机)星 真人星之魄精 廉贞星 Phecda γUma

4天权星 玄冥星之魄精 文曲星 Megrez δUma

5玉衡星 丹元星之魄灵 禄存星 Alioth εUma

6开(闿)阳星 北极星之魄灵 巨门星 Mizar ζUma

7摇光星 天关星之魂明 贪狼星 Alkaid ηUma

其中前四颗星叫“斗魁”,又名“璇玑”;后三颗星叫“斗杓”“斗柄”。联接天璇β和天枢α两星的线延长约5倍处,可寻找到北极星。故β星和α星又名“指极星”。

道教典籍是这么称呼这七颗星的:北斗阳明贪狼星君,北斗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贞星君,北斗北极武曲星君,北斗天关破军星君。

一些道书又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武曲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道家创始人老子生卒年不详。自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隐没后,其继承弟子有庚桑楚、关尹、列御寇、杨朱等人,而代表人物为庄子。道家名著有《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 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书。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创始人老子死后,道家主要沿两条路线继续发展,一条是“无为主义”的政治学,盛行于战国和西汉初期的黄老学派,这派主张“无为而治”,另一条是“任自然”的人生哲学,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庄学派。道家思想,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重要的地位。老子曾为周守藏室之史。收藏室不但收藏了周朝和武王前周人的书籍、史官记载、珍宝物品,还有一百多大小诸侯国的历史文字、上古遗书、各国的供奉,记载了各氏族渊源,夏商遗民遗物。我们都知道大禹所制的九鼎,也在这里。老子在这里,接触到了大量的当时和上古的遗书,为他的思想打下了基础。华夏文明肇始于伏羲,兴盛于黄帝,那时的文化是一种巫史的文化,产生了易的思想,由此衍生出的,还有阴阳术、神仙术等。春秋时期,诸子百家对混沌的古文化凿开了七窍,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突破。老子参考了大量古籍,如含有“道”思想的《伊尹》、《太公》、《辛甲》、《鬻子》,特别是受到了《易》的思想的启发后,才写出了《道德经》,阐述了道的思想。

道教经典

《周易参同契》和《太平经》的出现,和五斗米道、太平道教团的产生,是道教形成的标志。

《周易参同契》是关於炼丹术的最早理论,被后人称为「丹经王」,它是对以前还丹金液烧炼技术的总结。「参同契」是指将易学、黄老、炉火三者综合为一:太易性情,各如其度;炉火之事,真有所据;黄老用究,较而可御;三道由一,俱出经路。该书是汉代黄老学派炼丹家魏伯阳所著,记述炼丹器具的制备,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炉火的调节,及药物的反应过程,或炼成后服食的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等。书中特别对丹药的反应原理、火候的掌握方法,记述很详细,一直为后人奉为准则。

《周易参同契》又是汉代学家说明炼丹过程的记述,和易学与炼金术结合的产物,它还把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因此它的理论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若用易学的角度看《周易参同契》,是用阴阳变易说来解释丹药形成的原理,又用「月体纳甲说」来解释炉火掌握的原则。譬如《周易参同契》开端并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转谷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执衔蛮,准绳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乾坤坎离和后面说的「六十」指的是六十四卦,用六十四卦来解释炼丹的全部过程,则六十四卦中,取用乾坤坎离为四个基本卦,是丹药形成依据(乾坤为炉鼎,上釜为乾,下釜为坤,并取天上地下之象。坎离指药物,坎即是铅,离即是汞;或坎为水,离为火;火指药物蒸馏,水指药物熔化为液体。乾卦、离卦为阳,坤卦、坎卦为阴;鼎上为阳,鼎下为阴;汞为阳,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鼎炉及药物等,都是依阴阳变易的法则进行作炼,尤其「牝牡四卦,以为橐龠,或覆冒阴阳之道」之说,指明炼丹过程也要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来掌握火候。

「经纬奉日使」说明把剩下的六十卦分配在三十天内,每天有两卦;「刚柔有表里」说明阴阳属性之相成相克。《周易参同契》特别强调坎离两卦之作用,同时也明确地说明「易为坎离」,以坎离讲阴阳变易,如此说,也无违背易学的阴阳变易原则和炼烧的原则。炼丹的过程,药物和水、火二气的变化,铅为阴,其遇火而熔为白液;汞为阳,其遇火而升华;水为阴,火为阳,混而为一,炼为丹药,此即是「易谓坎离」。

《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说」,是说明炼丹火候要随每月月亮的盈虚而调节。但火候有两种,文火和武火。减炭为文火,加炭为武火;在一个月里,前半月用文火,后半月用武火;在一年内,冬至后用文火,夏至后用武火。它是要求炼丹术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掌握火候。

《参同契》的「纳甲说」有三种,说明炼丹运火程序,因此称为「月体纳甲说」。

第一种是六十卦纳甲说,将一个月分六十个昼夜,配以六个卦,每日早晚的用火。

第二种是八卦纳甲说,以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之中的用火,以坎离两卦代表日月,以其余六卦代表月亮的盈亏过程,八卦又各配以天干地支。

第三种是十二消息卦说,十二消息卦是用十二个卦(复、临、泰、大杜、夬、乾、姤、遁、否、观、剥、坤)表示阴阳二气的消长。

《参同契》用这十二个卦与天干十二律相匹配,说明一个月或一年的用火程序;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铅汞加温起反应,转化为金丹的过程。

阴阳五行说为汉代思想的主干,所以在《参同契》可以看到道教产生的背景,同时看到道教阴阳五行说和儒学的成分。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道教经典,《太平经》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汉书》记载西汉成帝时,曾有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太平经》产生於东汉安帝、顺帝时,出自于吉等人,后於桓帝时由襄楷进献给朝廷;原经本有一百七十卷,但今现存於《道藏》中只有五十七卷。

《太平经》的宗旨,为兴国广嗣之术,是讲「气」以养长生,则为生命存在和长生方法。《太平经钞�6�4癸部》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说明「精气神」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太平经钞�6�4壬部》说:「人有一身,与精神相合配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则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相合则为一,可以长存也。」

历史上的「精气神」,在《太平经》已经有新的发展,则「精气神」的性质,与人的行为和人的身体有密切关系。但「精神」有善恶、吉凶,人身的精神亦然;因为精神的性质决定人行为的善恶,故有关性与命的关系甚大。又人行为的性质也可以使相应性质的精神进入身体,并精神可以出入人身,更赋予精神以人格神的特徵,在人格神的精神中表现。

其实人之身体中有所谓「人身之神」、「司过神」和「五脏之神」。司过神曰「监察神」,为监察人行为过失的神;这种神在《太平经》叫做「六司命神」,证明人五脏之神,也有司过之功能(所谓「你知我知」之意)。

五脏之神「心、肝、脾、肺、肾」,在《太平经》相应为一种形神求长生的论述,所谓「精神出游,神随人意,诸神司过」,以此论述为根据;又括「守神」、「致神」、「还神」三种。守神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存守身中已有的精神,使不失去或游离身外。

二、守神可以防止凶神恶气在身中作乱。

「致神」是防止招致身外之精神来侵入居住人之身中。

「还神」的对象是本在身中却一时游离身外的精神,通过还神的办法,使它们返回人体与身形相合,以达到消除疾病和长生久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重在「思」,在思神时,要把这些神像挂在静室中实行凝思,并要佩神符,及吞服丹书。

《太平经》中的「承负」,也是道教史上重要的观念,它给人们行为的后果作了解释;因为一个人行善反得恶果,行恶反得善果。这个问题,《太平经》认为是「承负」所引起的作用。「承负」说明人今生的遭遇是受前辈人行为的影响,今生的行为也会带给后辈人福祉;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解师策书诀》说:「承负是告诫人们要为后世人行善,免受承负之厄;本人能行善得道,也能免去承负之厄。」

庄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庄周撰。又称《南华真经》,全书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阐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论述。如“踵息”、“心斋”、“坐忘”、“缘督以为经”、“吹喣呼吸,吐故纳新”等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列子

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列御寇撰。又称《冲虚至德真经》,全书八篇。以“至虚”、“终天”的思想家为本,其宗旨与《老子》、《庄子》相同。书中很多阐述与气功养生有关,为后世气功重视。

阴符经

道教经典著作。传为黄帝撰。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

黄庭经

道教气功经典著作。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固精全气,长生久世。具体做法三经各有不同。

抱朴子内篇

道教道教经典著作。二十卷。东晋·葛洪撰。次书包括道教理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为道教道教集成之作。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对俗》、《至理》、《释滞》、《杂应》、《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内篇》,末附《别旨》一卷,专述吐故导引,为气功专篇,极有参考价值。

清静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本着老子“清静无为”的宗旨,认为人能清静,即可得道,住世长年。而获得清静之法,唯有观空。

了心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中认为“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只有从澄心定神入手,修炼才能成功。

天机经

道教经典著作。又名《阴符天机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 此经为阐发《阴符经》而作。

大、小熊座的故事

首先介绍北极星。在我国古代,由于北极星的特殊位置,人们把整个北极区域看成了王权的象征。也就是三垣(读音yuán),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名字很熟吧?后面还有更多你熟悉的名字,不说你都不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先人所起的)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正中央是紫微垣,外面分别太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而正中的北极星当然就是上帝了(太一、昊hào天上帝、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有了皇帝,也自然少不了代表后宫、庶子、太子、妃子的星名。紫微垣左右垣墙共十五颗星,这就是天宫的宫墙。每颗星都由周、汉时期的官名所命名,像丞相、侍卫官、辅弼、少尉等。在垣墙外,还分布着供皇宫中使用的一些设施,皇上吃饭要有御厨,这里有天厨和内厨两个厨房,皇上休息有天床,关押犯人有天牢,上厕所有天厕,与文人功名有关的有个文昌宫……真是人间有什么,天上就有什么。著名的就是北斗七星也在这里。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如,《晋书•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阴阳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体,斗则用以量液体,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市场,市楼“市府也,主市价、律度、金钱、珠玉”等。

北斗七星对应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北斗七星君。北斗中第1至第4星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biao),合而为斗。第1-7颗分别叫天枢、天璇、天玑(机)、天权、玉衡、闿(开)阳、摇光。《黄老经》曰:北斗第一天枢星,则阳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则阴精星之魂神也;第三天机星,则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权星,则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则丹元星之魄灵也;第六闿阳星,则北极星之魄灵也;第七摇光星,则天关星之魂大明也。除上述七名外,又记有另外七个名称,曰:“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破军,第二曰武曲,第三曰廉贞,第四曰文曲,第五曰禄存,第六曰巨门,第七曰贪狼。古代很重视北斗七星的作用。《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

关于北极和北斗七星有个比较古老的故事就是:紫光夫人感莲花化生北斗七星的故事。传说斗姆元君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明哲慈慧,“誓尘劫中已发至愿,愿生圣子,辅佐乾坤,以裨造化。”神话传说她在春天百花荣茂的某个时候,在后院游戏,到了金莲花温玉池边,进去洗澡,“忽有所感,莲花九包应时开发,化生九子。其二长子是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其七幼子是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之星。或善或恶,化导群情。”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所谓“七政”,据《索隐》引《尚书大传》,指: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即是说,自然界天地的运转、四时的变化、五行的分布,以及人间世事的否泰皆由北斗七星所决定。

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少女,她的名字叫卡力斯托。在月神也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周围的仙女中,她是最动人的一个。但她从不以此自恃,她总是善待每一个伙伴,让人人都时时感受到她的发自内心的关怀。人们也都因此非常喜欢她,大家在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时光。

卡力斯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在她温柔的外表中蕴含着刚毅的性格。她不象其她仙女那样,整日在溪水边徘徊,在花园里漫步,吟诗作赋,轻歌曼舞。她总是身穿威武的猎装,肩背神弓,手持金矛,紧随着阿尔忒弥斯,在高山密林中勇猛地追逐野兽。猛虎令百兽战栗的吼声吓不倒她,狡猾的狐狸逃不脱她矫健的身手。她成了阿尔忒弥斯最得力、最信任的助手。

一个炎热的夏日,卡力斯托追赶野兽来到一片林间空地。她又热又累,便躺倒在绿荫丛中,很快就沉沉地睡去了。

这一切,全被万能的宙斯看到了。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是天上最大的神,是众神之父。他位至至尊,受万物景仰,却时常干出见不得人的勾当。偷偷地勾引上天的女神、凡间的美女,对他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看到茵茵绿草上躺着的美丽的卡力斯托,宙斯惊呆了,这样的机会他自然不肯放过。他从云间飞下来,摇身一变,化作了阿尔忒弥斯的形象。他轻轻地走近卡力斯托,把她抱在怀中。卡力斯托从梦中惊醒,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见到阿尔忒弥斯,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正要站起来和阿尔忒弥斯继续去狩猎,宙斯突然现出了原形。可怜的卡力斯托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她拼命反抗,可是无济于事。宙斯毕竟是无所不能的,卡力斯托虽然有降龙伏虎的本领,她依然没能逃出宙斯的魔掌。

宙斯得意地返回了天宫,他是宇宙的主宰,自然不会受到什么惩罚或者报应。不幸的只能是无辜的卡力斯托!她擦去眼泪,默默地回到众人身边。内心多么大的痛苦都不能说,在大家面前还得强颜欢笑。可是,以前的卡力斯托再也看不到了。她总是低垂着头,羞愧地看着地下;脸上的微笑消失了,常常远离众人默默无语地坐着;狩猎时,更是没有了勇气和灵气,眼看着猎物从眼皮底下溜走。

更糟糕的是,她发觉自己怀孕了。不管怎么遮掩,终于有一天,大家还是知道了这个秘密。一点也不了解内情的阿尔忒弥斯气坏了,尽管她把卡力斯托视同自己的女儿,她还是抑制不住怒火,生生把她赶出了狩猎地。

无依无靠的卡力斯托在密林深处搭了个茅草棚安下了家,再也看不到姐妹们嬉笑的场面,再也听不到女神的召唤了。不久后她生下了一个男孩,给他取名叫阿卡斯,这多少成了她生活中的一点寄托。

宙斯自以为这事干得隐秘,不会有人知道。然而神也有失算的时候,他的妻子神后赫拉就对此有所耳闻了。赫拉出身高贵,从小就高傲自大,连宙斯有时都得敬她三分。宙斯竟背着她干出如此丑事,而且小阿卡斯已经出世了,正跟着她的母亲跚跚学步呢!向来说一不二的赫拉简直要气疯了,她发誓要用法力好好惩罚一下卡力斯托,让她知道知道天后的威严。

天后赫拉来到卡力斯托栖身的林地,一见到她就破口大骂,她根本不理睬卡力斯托的苦苦哀求,一边撕扯着她的秀发,把她狠狠地摔倒在地上,一边凶残地说:“我要毁掉你的美貌,让你再也不能迷人!”

说话间,赫拉暗暗施展了法术。突然,卡力斯托那白皙的双臂长出了又长又粗的黑毛,纤纤玉指变成了尖锐的利爪,她那娇红的双唇,顿时化为血盆大口。赫拉还不解气,她怕卡力斯托祷告的声音被宙斯听到,就剥夺了她说话的能力,让她那银铃般的嗓音变成了沉闷的吼叫。只一转眼的工夫,天使般的卡力斯托永远消失了,她化做了一只大熊。

可怜的卡力斯托欲哭无泪,她只有不停地哀号,慨叹悲惨的命运,咒骂薄情寡义的宙斯。曾几何时,那个豪迈的猎手已变成了猎人追逐的猛兽,整天在深山老林里东躲西藏,再也没有了往日安宁的时光。

光阴荏苒,十五年过去了。小阿卡斯长成了年轻漂亮的小伙子,像他的母亲一样,勇敢、坚定,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猎手。有一天,赫拉偶然见到了阿卡斯,仇人的儿子竟如此英俊潇洒,十几年前的恶气不禁涌上了心头,一条毒计在她心中产生了。

一天,阿卡斯手持长枪,正在林中寻觅猎物。忽然,一只大熊缓缓向他走来。这只熊就是卡力斯托。她认出了面前这个勇武的猎人正是自己十五年来朝思暮想的小阿卡斯,她激动地跑上前去要拥抱她的宝贝。

天哪,阿卡斯怎么会想到眼前的大熊竟是他失散了十五年的母亲!见到一只这么大的熊向他扑来,他兴奋地向后一闪,举起长矛,运尽全身力气就要向大熊刺去。

眼看一幕惨剧就要发生了。好在此时正在天上巡行的宙斯看到了这一幕,他实在不忍心让自己的儿子亲手杀害他的母亲。于是他略施神法,把阿卡斯变成了一只小熊。这样一来,小阿卡斯立刻就认出了妈妈。他亲热地跑上去,偎靠在母亲的怀里,母子俩幸福地团聚了。

宙斯为了使这母子二人不再遭受什么意外,就把他们提升到天界,在众星之中给了他们两个荣耀的位置,这就是在北天闪耀着光辉的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

赫拉偷鸡不成蚀把米,她气急败坏,可又惹不起宙斯,于是就选派了一个猎人带着两只凶恶的猎狗,紧紧地追赶在这两只熊的后面。这个猎人就是天上的牧夫座,而他牵着的两只猎犬就是猎犬座。

古希腊人看到这只大熊夜夜都在天上徘徊,永远也不落到地平线下面,他们认为这一定又是赫拉的鬼把戏。原来,赫拉派猎人和猎犬去追赶大熊母子俩后仍不善罢甘休,她又来到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去求她的哥哥——海神波赛冬的帮助。海神听信了妹妹的一面之词,便答应了她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其它星座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总有一段时间沉没到地平线之下,到海神的领地去休息,只有大熊娘儿俩被排斥在外。不过这倒也好,卡力斯托可以时时守在她的阿卡斯身边,免得赫拉又想出什么坏主意。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